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配額中國電影

配額中國電影

發布時間:2025-02-04 16:47:45

A. 美國國內進口中國電影有多少部的限制嗎

美國國內進口中國電影有多少部的限制嗎?
進口外國電影是有配額的。一般分膠片20、3d 和 imax 膠片特別分膠片14、進口買片段(也稱批量)30。

B. 解讀電影促進法對電影製作的影響

解讀電影促進法對電影製作的影響

近些年,國產電影票房與口碑不成真比的問題依舊存在。隱藏在票房高速增長下的大量問題一經暴露,對電影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的呼聲也逐漸提升。因此,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中進行第二次審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徵求意見稿)》,就需要契合更為復雜的市場環境,具有更受矚目的意義。那麼我今天就來談談《電影促進法》對電影製作的影響。

《電影促進法》到底要管什麼?

這部《電影促進法》自2003年開始起草,直到2011年底,將草案提交至國務院法制辦並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後,才向大眾披露全文。

經過4年漫長的徵集、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徵求意見稿)》最終變成由全國人大常委公布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在今年8月,提交稱為《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二審稿)》。

在這期間中國電影市場發生迅猛發展,全國票房由2011年的131億飆升至2015年的440億。眾多社會資本、金融產品的加入,在電影市場繁榮的同時,整體形勢也快速變化。因此,同“徵求意見稿”的62條文相比,“草案”對絕大部分條文,都有不同程度的刪改。

這部《電影促進法》,對電影製作、觀影人群、放映院線、部門監管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簡單歸納,有幾點值得突出:降低電影拍攝准入門檻,提高審批效率,對經濟困難的拍攝對象進行扶持;加強內容管理審核,樹立價值導向,特別對未成年人加強管理;打擊虛假票房,調整處罰標准,減少行政干預。

不過,有關“拍攝題材尺度”方面,草案中並沒有任何放寬松的條款,改“審查制”為“分級制”更不可能,具體原因被歸結於執行上可行性太低。除此之外,演員的品德修養、過高片酬、國產電影的保護措施也再次提及。

特別是關於國產電影放映時間不得低於年放映電影時間總和的三分之二的內容,可能會迎來一系列爭議,並且作用於後續的國際間合作。目前,2012年簽訂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即將到期,兩國相關部門將在2017年就中國電影市場的開放及引進片數量、分成比例等具體條款進行再次協商,尋求新的合作模式。

雖然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此前曾表示,在這次協商中,中國電影市場的進一步打開、美國引進片數量的攀升幾近定局。但按照目前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二審稿)》內容,如果國產電影放映時間不得低於年放映電影時間總和的三分之二真的被審議通過,或許將與預期里的.中美談判方向相違。

這樣帶有貿易保護色彩的有利於本土電影的策略,亦可能在中美兩國正式談判開始之前,製造國內法意義上的“既成事實”,增強博弈中的己方籌碼,爭取未來合作模式對自己更為有利,例如刺激中美合拍片的大規模出現。

實際上,美國好萊塢的文化“侵略”並不針對中國。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全面開放電影市場的中國台灣,本土電影便曾遭遇過近乎於毀滅性的打擊,在台灣市場佔有率最低時僅有1.62%。若是僅僅依據WTO的自由貿易協定任期遵循市場規律發展,本土電影幾乎很難在好萊塢的大片擠壓下進行良性發展。因此,跳離WTO體制,通過類似聯合國這樣的國際組織出台相應措施,反而更加穩妥。

在2001年11月2日和2005年10月2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分別通過了《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和《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讓本土文化保護變得“有法可依”。

這兩項文件在未來發展方向上,將“促進”多元文化發展,而非封閉保護。由此能夠看出,文件既沒有刻意阻擋文化的輸入與輸出,畢竟交流才是讓文化展現生機的最佳方式,也做到了對多元文化健康發展的保護。

這兩個文件的通過,直接將“文化產品貿易”從單一商品品類中區隔開,賦予其經濟文化雙重屬性。而在文化屬性中,“多樣性”的保護將成為其重點。此後,為了保護文化多樣性,採取一些保護措施、促進措施也是得到許可的。

如此一來,除美國外大部分受到文化產品輸出的國家,都能以此作為依據,進行著所謂對抗WTO條約的文化貿易保護政策。

歐洲和韓國經驗:政府補貼+配額制度

歐洲國家率先提出電影貿易的特殊性規定,主張電影並非作為GATT(WTO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范疇的“貨物”,而是GATS(服務貿易總協定)范疇的“服務”,並將“視聽媒介”認定為需要“區別對待的社會基本價值與信念的載體”,因此,相關國家可以有更大空間的對於本土電影進行保護性的限制措施。

大多數歐洲國家選擇用政府補貼的形式來支持電影工業。《GATT1994》《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允許一定的政府補貼外措施存在,通常可以稱之為不可起訴補貼或綠色補貼。

例如,歐洲籌備委員會為歐洲藝術品的生產提供特權和貸款;又如電影副產品協定措施。許多國家用它來刺激文化產品的生產,歐洲委員會在1992年牽頭制訂的《電影副產品斯特拉茲堡歐洲公約》。另外,法國、西班牙等國施行了市場准入限制措施和稅收措施,對電影票房征稅等。

目前在亞洲電影工業中處於前排位置的韓國,也有著豐富有效的本國電影促進和保護經驗。在歷史上,由於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韓國電影從70代開始發展非常滯後,到了90年代初,各個領域展開放寬了對電影的審查,並將電影的表達上升為憲法高度,韓國電影市場由此啟動,並與好萊塢電影在本土分庭抗禮。

1999年,好萊塢電影的進入導致韓國本國電影市場佔有率開始急劇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金大中政府對《電影振興法》進行第二次修訂,制定了電影產業四大改革方向:

一、規定廢除電影審查制轉為分級制;

二、以市場為主導成立專門的民間電影管理協會——“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

三、嚴格執行國產電影的銀幕配額制;

四、在資金上,允許和鼓勵風險投資進入。

C. 電影配額制度是什麼

電影配額制度是最常見的一種電影保護政策,規定進口影片與本國影片要成一定比例。
從國產片保護的角度來看,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措施,中國設置配額制,也在情理之中。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增大,讓更多的國外電影進入市場,一方面是供應觀眾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對國產片的刺激和促進。

D. 什麼是電影進口配額制

電影配額制度是最常見的一種電影保護政策,規定進口影片與本國影片要成一定比例。
從國產片保護的角度來看,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措施,中國設置配額制,也在情理之中。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增大,讓更多的國外電影進入市場,一方面是供應觀眾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對國產片的刺激和促進。

E. 為什麼國內要保護本土電影

我國對電影產業的保護,除了其可能產生的經濟效益之外,還因為其特有的文化和社會屬性。電影產業屬於文化產業的范疇,對電影的消費涉及到對其所傳遞的精神符號和價值觀的消費。近現代以來,通過文化宣傳是我國鞏固意識形態的重要手段之一,這也是我國較為嚴苛的審查制度和文化保護政策產生的原因。雖然國家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這在經濟政策上需要採用更為市場化的政策以刺激市場活力,鼓勵內容創新,然而我國對文化產品所內含的文化屬性的非常重視,這意味著對文化產業(包括電影產業)的保護在短時間之內都不會改變。

F. 我國電影進口配額「20部分賬大片、20部左右批片」是啥意思

分賬引進大片大都是好萊塢新片,由一線公司製作,大明星、大投資,有完善的市場運作,以商業大片為主,在中國的上映時間距北美上映不超過半年,要參與中國票房分成,每年的引進配額是20部;
「批片」則由發行公司以一定價格買斷影片在中國市場的放映權,一般是多國別、多體裁、多樣式的進口影片,因為它們多是打捆批量操作,被圈內稱為「批片」,通常一年在30部左右。

閱讀全文

與配額中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藍色頭發的電影人物女 瀏覽:433
什麼經商電影 瀏覽:582
電影鳳凰花開劇情 瀏覽:786
什麼網站有最新電影 瀏覽:131
經典二戰美國電影在線 瀏覽:114
歐美電影反派女演員 瀏覽:427
男主名字本昏迷電影 瀏覽:662
中國鬧鬼電影 瀏覽:302
外國有關熊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27
港姐經典電影 瀏覽:741
倪妮的老公是誰呀電影演員 瀏覽:147
青春校園電影國外 瀏覽:526
非凡電影什麼意思 瀏覽:112
第一次和男生見面看電影合適嗎 瀏覽:657
學生電影演員招募 瀏覽:962
狂莽之災前傳高清電影 瀏覽:878
在快手上解說電影能說名字嗎 瀏覽:528
配額中國電影 瀏覽:594
電影古惑仔哪個演的好 瀏覽:785
泰國電影男主喜歡女主很多年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