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第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中國第一部電影叫《定軍山》。
《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在前門大觀樓放映,該片由任慶泰執導,譚鑫培主演。影片於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的歷史。
影片《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這是有記載的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
② 中國現存最早的國產影片是
最早的國產電影是《定軍山》,1905年由譚鑫培拍攝的《定軍山》,片長只有30分鍾,取材於《三國演義》定軍山之戰,形式為戲曲,距離世界電影誕生17年。
《歌女紅牡丹》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片長180分鍾,採用蠟盤發音(是指將聲音刻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
由張石川(張石川也是《勞工之愛情》的導演)、程步高導演,洪深編劇,董克毅攝影。由明星公司和百代公司製作,明眾公司發行。女主演是著名的電影皇後——胡蝶。主要講述了京劇名伶紅牡丹,嫁了一個吃喝嫖賭、肆意揮霍的惡丈夫的故事。
國產影片主要特點
1、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天雲山傳奇》《喜盈門》《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環》 《血,總是熱的》《傷逝》《駱駝祥子》等影片。
2、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義》《西安事變》《廖仲愷》等影片對革命領導人進行了多角度的刻畫,對蔣介石等歷史人物能實事求是地按照歷史本來面目表現。
3、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
③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中國第一部影片《定軍山》於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時長只有30分鍾。
中國第一部影片比起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晚了十年。《定軍山》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錄制內容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 家譚鑫培表演的「請纓」、「舞刀」、「交鋒」等場面。拍攝地點就是北京第一家照 相館——豐泰照相館。這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年。
譚鑫培身著戲裝在攝影機前,扮演黃忠,隨著鑼鼓點,唱念做打,神氣十足。劉仲倫用手搖動把柄,攝影機對著全景,拍攝時連續不斷。200尺一盒的膠片很快拍完,然後停下來裝膠卷,演員休息,裝好膠卷再拍,譚鑫培接著往下演。就這樣停停拍拍連續3天,拍下了《定軍山》中的「請纓」、「舞刀」、「交鋒」 3個片段,完成片長度為3本,約600英尺。按照當時的放映速度大約能放映10分鍾左右。
④ 中國第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誕生,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就此宣告中國電影的誕生。
中國電影史上的三次產業發展時期:
第一個產業時期
中國電影第一個產業時期是1922年—1937年。在世界電影誕生的第二年,1896年電影現身於上海開始,中國本土的電影業便從商業放映起步了。在經過蹣跚學步的萌芽期之後,到上世紀20年代,已經開始向私營化的產業發展,當時社會的資本環境與行業內的准備日漸成熟,民族工商業獲得了空前的機遇得以迅猛發展,個人/社會資本,更准確地說是「游資」的逐漸充盈,使得很多資本家們投資的目標開始瞄準電影這一新興行業。在這個行業里,人才和技術上的儲備正在豐滿,張石川、鄭正秋、羅明佑、黎民偉和後來的邵氏兄弟等一批電影人都是從搖籃期走過來的先驅者,他們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獵了電影行當中創作、製片甚至發行、放映幾個方面,所積攢下來的經驗使之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中堅。在技術上,初期設備使用和攝制過程都要依靠外國技術人員,但有了像羅永祥、董克毅、吳蔚雲等最早的一批技術人才的加盟,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備了上述條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為標志,電影公司迅速增長,到1924—1926年達到了高峰,據統計中國共開設有175家電影公司,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1]
⑤ 中國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電影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用一架法國製造的木殼手搖攝影機和14卷膠片,拍攝了京劇著名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中「請纓」、「舞刀」、「交鋒」等場面。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 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北京豐泰照相館的創辦者任慶泰(字景豐)。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出生於遼寧法庫縣四檯子村,家境較為富有,學過照相技術,後來到北京發展。1892年,他在北京琉璃廠土地祠(今宣武區實驗幼兒園,原址已不存在)開設了中國最早的照相館,從其字和名中各取一字,名為「豐泰」。
後來他又開設和經營中西葯房和汽水廠等生意,在前門外大柵欄開設了大觀樓戲院,並在其中放映電影。由於外國電影的片源不足,任慶泰從德國商人在東郊民巷經營的祁羅孚洋行購買了一架法國造手搖攝影機和14卷電影膠片,開始了中國人拍電影的嘗試。
1905年(具體時間一說為夏季,一說為秋天),為給京劇藝術大師、「譚派」藝術的創始人譚鑫培祝壽,由任慶泰主持,將譚鑫培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幾個做功強的片段如「請纓」、「舞刀」和「交鋒」拍攝下來,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影片是在豐泰照相館院中的露天廣場上拍攝的。攝影機架在那裡一動不動,任由演員在鏡頭前表演動作,光線也是利用的自然日光。擔任攝影的是任慶泰最親近的攝影師任仲倫。任慶泰的角色則相當於今天的導演。
這部影片的拍攝一共花了3天時間,完成片長度為3本,約600英尺。按照當時的放映速度大約能放映10分鍾左右。 因此,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實際上是一部戲曲短紀錄片。
以後的幾年中,豐泰照相館在任慶泰的主持下,陸續拍攝了一些其他京劇影片,如俞菊笙、朱文英的《青石山》,許德義的《收關勝》、俞振廷的《白水灘》、《金錢豹》等戲曲的片段。
這些戲曲片段絕大多數是一些武功戲,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當的京劇演員,這較為符合無聲電影的特點。 任慶泰的電影攝制工作前後持續了4年,共攝成戲曲短片8部。直至1909年因照相館遭遇了一場火災,才停止了拍攝活動,他所拍的這些影片也沒能保存下來。
1949年4月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攝制完成。
1949年在迎接勝利的隆隆炮聲中,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了故事片《橋》,從此中國的電影事業掀開了新的一頁。
⑥ 第一部中國電影誕生於哪一年
1905年《定軍山》
中國人第一次放映電影
中國人自己放電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國商人林祝三從歐美回國,攜帶放映機和影片,在打磨廠樂天茶園放映電影,這是中國人從國外自運電影在國內放映的開始。此後,在北京前門外的大柵欄大觀樓戲院、西單市場內的文明茶園、東安市場內的吉祥戲院、西城新豐市場里的和聲戲院,相繼都有電影放映。
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問世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
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首電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
1933年,開辦於上海的《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胡蝶登上了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的「寶座」。選舉揭曉後,原本准備舉行一次盛大的電影皇後加冕典禮,因胡蝶本人一再謙詞,遂將典禮取消,將這一活動和「航空救國游藝茶舞大會」結合在一起進行。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⑦ 中國最早拍攝的一部國產電影是什麼
你好!!
1905年,第一部中國電影誕生。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了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它標志著中國電影正式誕生。影片記錄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表演的京劇《定軍山》中「舞刀」等幾個片段,由泰照相館的老闆任慶泰(字景豐)為實際上的導演,照相師劉仲倫擔任攝影,譚鑫培也成為第一位中國電影的演員。
12月,天津法租界內的權仙茶樓因連續上演美國電影,改名為「權仙電戲園」,此後一直以上演電影為主。這應是有記載可查的中國最早的影院。
以下是中國電影記事:
http://www.cnradio.com/tfmb/dybn/ythg/t20051223_504145498.html
⑧ 中國第一部國產片是第一部故事片是謝謝!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
年由鄭正秋、張石川導演的故事片《難夫難妻》
(又名《洞房花燭》)。
⑨ 中國的第一部國產電影是什麼
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有聲電影有「臘盤發聲」和「片上發聲」兩種技術。前者是將聲音刻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為電影配音;這也是世界上有聲電影最初問世時採用的方法。誕生於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美國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後者則是今天普遍應用的在膠片上錄制聲音的技術。由於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原因,《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發聲」的有聲片。
《歌女紅牡丹》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寫女歌手紅牡丹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後,不僅備受凌辱,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當丈夫賣掉女兒,又因失手殺人入獄後,紅牡丹卻忍辱負重,恪盡婦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戲曲藝人的生活悲歡,也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婦女身心的*。除了對白之外,片中利用「有聲」的優勢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劇片段(由梅蘭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轟動效應。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以歌唱家生活為題材如出一轍。影片於1930年中旬開拍,前後經過5次試驗,至年底拍竣,耗資12萬元舊幣,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戲院試映,3月15日於新光大戲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時盛況空前,並在全國各大城市引起了轟動,發行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但嚴格地說,《歌女紅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聲片」,因其只注意了對話的有聲,而忽略了周圍環境的音響效果,所以看起來只有人說話或唱戲時有聲,其它周圍事物都是靜悄悄的。這當然也是初期有聲電影的通病。
與這部影片同時開拍的另一部有聲片是「友聯」公司攝制的《虞美人》。它同樣採用臘盤發聲技術,描寫了一對兒戲劇演員演出《霸王別姬》一劇的幕前幕後。兩部影片在技術上稍有不同。《歌女紅牡丹》是影片拍完後讓演員看著畫面對口型配音,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後期配音。《虞美人》則是先把聲音錄好唱片,然後演員在現場按照放出來的聲音表演。兩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於《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5月上演。
臘盤發聲的有聲片在技術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膠片一旦發生局部斷毀,其後的劇情就難以再和聲音相吻合,甚至會出現銀幕上男人在張口,擴音器里傳出來的卻是女聲的笑劇。因而,在這兩部影片上演的當年,一些電影公司也開始試制「片上發聲」的有聲片。它們是由大中國和暨南兩家公司合制的《雨過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這兩部影片都是租用國外的設備,並由外國人參與協助製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過天青》於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戲院試映。由於該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設備,並赴日本拍攝,不久後即遭到觀眾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製的錄音設備拍攝了《春潮》一片,成為中國第一部用國產錄音設備製作的片上發聲的有聲電影。
由於資金和技術的原因,在有聲電影問世後,許多電影公司仍然在繼續攝制無聲片,這形成了中國早期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長期並存的特殊現象。直至1936年,無聲片才終於停止拍攝,中國電影從無聲向有聲的轉變得以徹底完成。
第一部引起轟動的國產故事片
1922年,中國電影的先驅者之一張石川聯合鄭正秋、周劍雲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這是二三十年代中國最有成就的電影公司之一。
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片正劇《孤兒救祖記》,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王漢倫、鄭小秋等主演。影片描寫一個富翁楊壽昌在兒子死後,懷疑兒媳不貞,將其趕出家門。兒媳余蔚如忍辱負重,將兒子養大成人,送入楊壽昌所辦的學校讀書。一天,當年陷害兒媳的侄子密謀害死楊壽昌,奪其家產,被孫子余璞挺身相救,於是*大白,一家人終於團聚。
編劇鄭正秋是我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其電影觀念也秉承著中國文藝觀的傳統,認為電影應擔負起改良社會,教化民風這一重要使命,因而他編劇的電影強調道德教化,關注現實問題,注重社會的內涵,被稱為「社會片」的開創者和代表人物。這部影片是鄭正秋電影觀念的一次重要嘗試,也是他創作的第一部「社會片」。影片的主題是「教孝」、「懲惡」、「勸學」、「揚善」和宣傳社會改良;片中的人物也被歸結為善與惡的代表,尤其兒媳余蔚如的「賢妻良母」形象是具有典型的中國傳統理念的標志。
在《孤兒救祖記》問世之前,已誕生十幾年的中國電影正陷於低谷之中。這部影片除了在故事內容上擺脫了早期電影對西方電影例如滑稽片等的因襲摹仿,包含著濃厚的民族情感、民族觀念外,藝術上也擺脫了文明戲式的舞台化表演風格,力求形象、情景的生活化和真實性,同時注重故事性和情節的引人入勝,這使得影片在當時的確不同凡響,非常契合觀眾的口味。
影片於1923年12月28日在上海公映。據記載,它成為第一部在商業和藝術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國產片,其在當時的聲譽和影響超過了所有的外國片。影片公映之後,「未二日,聲譽已傳遍海上,莫不以一睹為快」。以後又在上海、南京、漢口、天津等地連映六七個月,「營業之盛,首屈一指;輿論之佳,亦一時無兩。」《孤兒救祖記》的成功,不但使成立不久的明星公司獲得了生機,並在此後成為二三十年代中國最重要的製片機構之一,而且直接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國產電影運動」。此後數年間,國產製片業迅速崛起,據統計,1922-1926年間,全國各地先後開辦的電影公司有175家,單上海一地就有145家。眾多電影公司的出現,自然導致了電影產量激增,國產電影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中國電影藉此開始走出低谷,進入自己的第一個空前繁榮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余蔚如的扮演者王漢倫(1903-1978)。她是中國第一代女影星之一,當時為一外資企業的英文打字員。影片在開拍之前四處尋找女演員無著,經同事中一位明星公司的股東介紹,王漢倫前往應試,頗得張石川的滿意,從此進入影壇。影片的成功不但使她成為中國第一代職業女演員,也成為享譽一時的中國第一位悲劇明星。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火燒紅蓮寺》取材於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鄭小秋、夏佩珍等主演。影片表現在湖南鄉村械鬥復仇的背景中,瀏陽縣把頭陸風陽之子陸小青學得高超武藝,返鄉中誤入妖魔潛伏的紅蓮古寺,後在眾多武林高手及官兵的救助下,方得沖出魔窟,救出被囚禁的總督及被殘害的良家婦女,並將紅蓮寺一把火燒掉。
這部影片是在20年代後半期商業電影開始在中國興盛的背景下問世的。其時,古裝片和武俠片成為商業電影的主要潮流。《火燒紅蓮寺》在武俠電影中加入了大量武林高手以「異技」鬥法及半人半魔的神怪內容,成為「武俠神怪片」的開創者。例如影片的核心為「昆侖派」和「崆峒派」之間的法術爭斗,這使影片從以往武俠片拍攝武打場面轉向了注重以大量的特技鏡頭和機關布景來表現武林高手們的「飛劍白光」、「遁地逃走」等仙門妖術,同時並穿插有半裸的女人,半人半神的怪物,動作性強,又很熱鬧。
《火燒紅蓮寺》的成功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電影熱及神怪片熱,許多公司紛紛效仿,其中以「火燒」為題材的影片就層出不窮,如《火燒平陽城》、《火燒七星樓》、《火燒青龍寺》等。無論是從技術積累的角度,還是從題材拓展的角度來看,「武俠」兩字自此片後便成了中國電影軍械庫中的常規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從此在劍光俠影中長大。
《火燒紅蓮寺》是中國大型系列電影的開山之作。這種依託於商業電影的系列片也在當時成為一種熱潮。稍後於這部影片問世的系列片還有《乾隆游江南》(9集),《荒江女俠》(13集)。
⑩ 第一部中國電影大片是什麼電影
中國內地第一部商業大片——《英雄》。2002年的中國電影市場上映了一部電影,可能誰也沒想到,這部電影會被永久地載入電影史冊。
《英雄》做到了中國電影的數項第一。它是第一部在中國本土打敗進口片的國產電影,也是第一部打破以前計劃經濟遺留下來不合理的票房分配製度的國產電影,同時更是第一部在北美市場打敗好萊塢電影的中國電影。
本來以為是美好的開始,沒想到這居然就是巔峰,至今《英雄》仍然是海外票房最高的內地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