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有部電影叫什麼風暴的,特技達一半,能與後天相比
是馮小寧的《超強台風》
介紹:
中文名:超強台風
[超強台風]
超強台風
英文名:Super Typhdon
導演:馮小寧
主演:巫剛
宋曉英
劉小微
在線觀看:http://69tian.com/y/jq/4878/
類型: 驚悚 / 劇情 / 動作國家/地區:中國
發行:紫禁城三聯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08年10月24日(中國)
出品:浙江省委宣傳部
溫州市委宣傳部
台州市委宣傳部
浙江廣電集團
浙江影視集團
影片公映許可證號:電審故字【2008】第069號
片長 1:30:10
[編輯本段]
劇情
影
片以2006年8月10日17級超級台風「桑美」在浙江溫州登陸的真實事件為素材,表現了當地在短時間內組織實施百萬人員大轉移、把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降到最低的艱難過程,全景式地展現了抗台斗爭的全貌。
由於地球氣候變暖,引發了一場18級超強台風在海面形成,橫掃台灣後突然轉向大陸襲來。百萬人口的城市面臨巨大的危險。
台風到底會在哪裡登陸?水庫大壩能否頂住?百萬人口是否緊急撤離?人們面對著38億財產損失與民眾安危的兩難抉擇,萬分緊急時刻,偏偏又有一艘小船向滔天巨浪駛去!孤島上傳來緊急呼救,一個孕婦突發大出血,生命垂危……
它終於來了,以史無前例的超強風力正面登陸!排山倒海的巨浪沖入城鎮,橫掃一切,擊碎一切。嚎叫的龍卷風中,汽車被貼在牆上、一艘艘巨輪在空中飛舞,然後砸向房屋!巨浪湧入破洞,竟然將一條鯊魚拋進人群。身陷絕境的人們到了最後的生死關頭……
[編輯本段]
《超強台風》相關新聞
《超強台風》挑戰《後天》 國內首部災難大片
巨浪排山倒海沖上碼頭,寶馬汽車如紙片般被吹到了牆上,大鯊魚沖進居民區,一艘艘漁船在狂風驅使下沖入街道,龍卷風捲起一條船……10月24日下午17:45分在浙江衛視舉辦的中國首部災難大片《超強台風》浙江首映式上,大家看到了以上這些驚心動魄的畫面。
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廣電集團、溫州和台州市委宣傳部、浙江影視集團斥資5000萬人民幣聯合打造的2008年度巨獻——中國首部災難大片《超強台風》講述2006年夏天台風「藍鯨」來襲,東南沿海海通市組織全市大撤離的故事。目前該片已經入圍第2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與《赤壁》劇組在東京會師,代表中國參於「金麒麟」獎的角逐。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之際,導演馮小寧率領片中主要演員參與浙江衛視中國首部災難大片《超強台風》浙江首映式,現場為觀眾講述《超強台風》背後的故事。
《超強台風》叫板《後天》
「震撼!過癮!意外!」看完在首映式上播放的精彩片段,許多人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其實,許多浙江老百姓對台風來臨的場景並不陌生,而《超級台風》正是根據2006年17級台風「桑美」登陸浙江的真實故事改編,真實再現了中國50年來最大台風「桑美 」登陸浙江的恐怖15小時。
在浙江衛視首映式上,馮小寧透露此部影片是他轉型商業片的處女作。為了此番的轉型創作災難片,馮小寧更是出手不凡,請來了具有國際水準的一流特技師和製作班底傾力打造,坦言「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
據悉,影片50%以上鏡頭都是台風肆虐的大場面。信心十足的馮小寧說,在《超強台風》之前,還沒有一部純國產影片能做到這樣的水平。為了在影響上呈現逼真的自然災害全貌,劇組在去年夏秋交替時節專門到浙江沿海追蹤台風,拍攝了大量素材,同時還在影片中加入了很多浙江衛視報道台風時的真實新聞素材。「大家會看到上百萬民眾緊急撤離,價值數百億的一座城池如何被自然災害毀於一旦。」 按照導演馮小寧的說法,《超強台風》的視覺效果完全可以和好萊塢大片《後天》、《完美風暴》叫板。
災難片是最具視聽魅力、最能吸引觀眾的影片類型。縱觀中國電影史上的災難片,故事多為正面宣傳,人物塑造多為高、大、全,場景視覺效果比較落後,幾近走入千篇一律的窠臼。馮小寧說,中國導演拍攝災難片需要更多的想像力和實現力。他認為《超強台風》將創出中國災難片的新貌,而《超強台風》也將成為真正開創中國災難片歷史的電影。
「浙江製造」登陸東京
浙江題材,浙江拍攝,浙江投資。這部血統純正的「浙江製造」,不僅填補了中國災難大片的空白,還沖上國際電影舞台。
目前該片已經正式入圍於10月中旬開幕的第2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他們將代表中國角逐本屆的國際電影「金麒麟」獎。「浙江製造」的電影卻敢於挑戰好萊塢大片,浙江廣電集團編委周羽強給出了充分理由。「既要叫好,又要叫座這是浙江電影一直以來的發展目標」,周羽強說,中國第一部災難大片在浙江誕生,並且入圍了東京國際電影節,這清楚地證明了浙江的影視實力。
浙江的電影事業雖然起步晚,但沖勁非常猛。去年,起點較高的浙江影視集團一記重拳出擊:投資《集結號》。上映後,該片在業界一石激起千層浪,充分顯示了浙江電影人的前瞻眼光。這一次,嘗到甜頭的影視「浙軍」再次發力,把視線轉向了在中國處於空白狀態的災難大片。《超強台風》的勝利出爐,將能見證影視「浙軍」在電影製造方面的再次升級。
「台風跟浙江有非常深厚的淵源,我們的電影也是,把首映式交給浙江衛視操辦,也是希望藉助這個優勢平台引發票房的『超級台風』。」導演馮小寧也交了底。
浙江衛視「抗台七姐妹」電影「追風」
24號當天,本色出演的浙江衛視記者張宏也到首映式現場,「一兩分鍾的鏡頭整整拍了一天,回來後,好幾天耳朵里一直嗡嗡作響,比真實報道時還厲害。」作為浙江衛視「抗台七姐妹」的大姐,張宏透露,電影里的台風有18級,比「桑美」還要大一級。
「抗台七姐妹」由浙江衛視台風報道組中的7個女記者組成,她們在台風來臨的第一時間沖入台風災區第一線,為全國觀眾報道來自前線的第一手報道。每年台風來臨的時候,老百姓都能夠在最危機關頭、最緊急要塞,看到「抗台七姐妹」的美麗身影。她們在真實報道的同時體現出最溫暖人心的人文關懷,讓所有觀眾津津樂道。把「抗台七姐妹」請到電影中來,馮小寧表示,「這不僅增加了電影人物的真實感,還能夠讓觀眾產生極大的共鳴。」
在這次的《超強台風》浙江首映式現場,浙江衛視品牌新聞欄目《尋找王》還找來了一位特別來賓:一個剛滿周歲的小男孩——「陳韋帕」。
據「抗台七姐妹」張宏介紹說,去年台風來襲時,台州臨海市有一名孕婦正值分娩卻遭遇到了台風眼的襲擊,在各方人員的協力幫助下,一名男嬰在台風眼中順利出生。浙江衛視的鏡頭真實紀錄了這一切,而這個故事也被馮小寧採用,成為影片中最感人的畫面之一。
如今這個遭遇大難卻幸運存活的孩子在父母的帶領下來到了首映式現場,他們的到來不僅給整部電影增添了溫情的一面,還引發了大家對人與自然之間和諧關系的深層思考。
浙江製造中國首部災難大片《超強台風》電影節首映
「希望《超強台風》這部影片能夠引起人們對全球環境變化問題更多地關注,」導演馮小寧在今天下午舉行的《超強台風》首映式上介紹了創作這部影片的初衷。
《超強台風》從去年開始拍攝並於半年前完成,馮小寧在介紹該片時說,「作為中國首部災難性大片,《超強台風》既有像好萊塢影片《完美風暴》、《後天》的視覺效果,展示了大自然超強的摧毀力和恐怖,但同時整部影片也沒有忘記精彩的故事和令人感動的人性的東西。」
影片在浙江省拍攝完成,講述的是一位市長在保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經濟成果間作抉擇時為何毅然選擇了前者以及如何領導全市躲避台風。這其中,氣象專家同時也是他小學老師的一席話對他的決定起了很大作用,「我們在同大自然抗爭的過程同時,也是向大自然學習的過程,」在越來越切身感受到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時,這句話也算是善意的提醒吧。
《超強台風》 已入圍東京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
入圍本屆東京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的國產影片《超強台風》日前在滬舉行了新聞發布活動。從日本東京特意趕到上海參加發布會的導演馮小寧單刀赴會。面對媒體關於影片特技部分傳聞被人詬病的說法,馮小寧強調《超強台風》的特技部分雖然百分百全由中國本土製作,但水準絕不會輸給好萊塢的電影特技。
作品獲東京電影節肯定
雖然入圍東京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但之前卻有報道稱日本的觀眾和影評人對於《超強台風》的特技部分提出了詬病,從而讓中國的媒體和觀眾對於影片的水準有所懷疑。
對此,馮小寧表示:「本屆東京電影節主席依田巽以及《午夜凶鈴》的製片人河井先生對於《超強台風》都給予了肯定的評價。他們認為這是一部令人震驚和感動的電影,非常具有視覺沖擊力,同時對於人物和故事的把握又很到位。事實上,《超強台風》就是由依田巽推薦入圍本屆東京電影節的。我們在東京先後4次與觀眾和媒體見面,他們也都沒有對影片提出過報道中所說的那些詬病。」馮小寧接著語氣稍緩道:「當然,媒體或者觀眾怎麼評價是他們的自由,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存在各種聲音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後天》更富有情感
《超強台風》是一部災難片,讓人聯想到前兩年在中國電影市場成績斐然的好萊塢災難大片《後天》。雖然兩部影片的投資規模相去甚遠,但馮小寧自信地認為兩者有的一拼,「好萊塢的災難大片往往局限在親情的表達上。但《超強台風》中,我們所表現的情感比親情更廣義,有更多令人感動的情感細節。」
提到特技部分,馮小寧表示《超強台風》的特技部分和美國大片的製作完全相同,「災難大片的特技無非是三維電腦特技、合成電腦特技以及實景特技這三種而已。《超強台風》的特技百分百都是中國製作的,但是水準並不遜色於美國大片。國內的一些專家對於《超強台風》中製作的台風風眼特技相當推崇,認為從未見過這么出色的特技。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些獨特的特技手法甚至連美國同行都沒有用過,例如巨浪襲來的場面中,巨浪和四散奔逃的人群全部都是實景特技拍攝的,難度相當高。」
[編輯本段]
《超強台風》幕後花絮
馮小寧導演的環保題材作品《超強台風》講述人們成功抗擊海嘯的故事。為了逼真再現2006年超強台風「桑美」登陸浙江沿海的真實情景,同時又能少花錢多辦事,小寧導演想出了幾個「土招」。
在一些大成本電影中,大風暴的場面多數依靠電腦合成,特技製作費用動輒上億,馮小寧打了打算盤,決定用土招。
馮小寧:用我們有些傳統的辦法,土招的方法來同樣營造出銀幕上的那種氣氛。
土招一:台風登陸
你瞧,這個演員被台風吹得飄了起來,可他既沒有吊威亞,也沒讓人從旁抬他的腳,是怎麼飄起來的呢?咱們看這里。
原來特技人員在空中拉了一條繩子把人抬住,這樣就形成了空中飄人的效果,大冷天的,這滋味肯定不好受。
馮小寧:拿著水槍水龍往身上澆,還有鼓風機往身上吹,造成台風,在拍攝中最後(有人)等於神經麻痹,整個半邊臉都癱了,現在才恢復。
土招二:海嘯來襲
台風來襲有時會引發海嘯,馮小寧發明了一種洪水發生器,就是這個布滿紅銹其貌不揚的鐵傢伙,它的威力你可看好了。
土招三:海中取景
如果嫌這樣的海嘯規模效果不理想,還可以直接把各種模型道具搬到海里。而這些模型道具在製作上很有意思,這路燈是毛筆做的,而製作這些房屋瓦片的材料更是創意十足。
道具師:這些廚房用的水管,經常見到的那個水管,就是把它剪開以後做的瓦片
這些袖珍模型足夠省錢,模擬效果也還不錯,唯一的缺點是不結實。工作人員冒著嚴寒把模型抬到海水裡,精心製作的輪船一下就被撞壞了。
馮小寧:你們今天看到的是模型特技,但我們還拍了很多真實的場景,再加上我們最後用數碼修飾,我估計在少數鏡頭上達到國際水平。
㈡ 有一部周星馳的電影 他穿著白色衣服 周邊有好多紙片在飛 如圖 求問這是什麼電影
國產凌凌漆
㈢ 三紙片借種
1.先抽出方的機率為1/3,此時必為房子.
2.先抽出角的機率為2/3,
在此條件下,房子機率1/2,菱機率1/2
即
房子機率=1/3+2/3*1/2=2/3
菱形機率=0+2/3*1/2=1/3
㈣ 如何評價電影《黃金時代》
字有點多
在各色爭議聲中,終於決定親眼看看這部電影。看完後感想如下:
1、電影的缺陷皆源於這是一部根據真實人物所拍的傳記片,編劇過於尊重史實乃至縮手縮腳。
2、影片的缺陷來自編劇,優點來自導演。冤有頭債有主,大家要找對人。
演員不斷的打破屏幕間隔的間離式敘事手法招致很多人的批評,我並不覺得這是問題。同樣是「被嫌棄的一生」,中島哲也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玩得嗨多了:音樂劇、舞台劇、MV、剝洋蔥式非線性敘事結構...你不會覺得《松子》難以理解,甚至覺得很好看。同樣,我不覺得《黃金時代》非線性敘事結構難懂,當然「去高潮化」的拍攝手法使其並不"好看"。為什麼你能接受《松子》的表達方式而不能接受《黃金時代》的表達方式?因為《黃金時代》的傳主是真實人物,編劇乃至觀眾潛意識中拒絕用過於「誇張」的表達方式。
我所不滿的在於編劇過於謹慎。整部電影象影像化的「親朋好友憶蕭紅」,幾乎每個角色的每句台詞都有出處,可見編劇的確在搜集資料方面下了大功夫。當角色們念出台詞或者對著鏡頭講述時,我甚至覺得屏幕下方會出現「XXX(人名),《XXXXX》(回憶錄書名),XX—XX頁」的字幕。越是知名的人物越尊重史實,這點在魯迅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他的台詞完全是文本式而非口語化,聽著這個「人物」大段大段說出文章中的「台詞」,這種處理方式我覺得「過了」。
編劇事無巨細的客觀的描述蕭紅何年何月在何地作了何事,但是他忘了最關鍵的一點:蕭紅為什麼這么做?或者更進一步:蕭紅是怎樣的女子?這才是很多非蕭紅迷關注的事。我說我想去看《黃金時代》,親友不屑的說:「蕭紅的電影有什麼好看的?」言外之意自然指她身上的「破事」。而我想了解的並非那些「破事」——雖然這些「破事」很具傳奇性——而是蕭紅這個「人」。很遺憾,這正是影片的缺陷。它忠實的表現蕭紅作為,比如她依附於各個男人,她對「政治」的抗拒,卻忽略了她的所思,即人物動機。為何她這樣做?影片語焉不詳。《松子》雖然戲謔,但對人物動機的挖掘相當深入。松子童年缺愛,因此一生尋愛,這使觀眾能對角色有代入感——有趣的是,很多虛擬傳記片都將人物動機歸結為家庭和童年,比如《公民凱恩》。而蕭紅,我們知道她父親對她不好,這在片頭片尾略為提及,但通過影片,我們找不到根源動機。如果你是蕭紅粉絲,對其經歷感同身受,自然能分析其動機;但我不是,通過電影我沒看到我想了解的內容。
這使《黃金時代》夾在兩頭不討好的尷尬境地:不接受其敘事方式的(這其中可能包括蕭紅迷),覺得這電影裝逼且難看;接受其敘事方式的,覺得不夠深入、流於表面。歸根結底,如前所說:這是真實人物的傳記片,編劇不敢表露其態度,因為這可能會招致不同意見者的批評。所以他盡量客觀、尊重歷史,不越雷池一步。如果編劇大膽一些,乾脆用《天鵝絨金礦》的表現手法:影射,真實人物與虛構人物、真實經歷與虛構經歷夾雜在一起,拍攝手法更隨心所欲。觀眾對傳主感興趣?看完電影自己去查資料吧!
作為一部帶有強烈編劇印記的電影,許鞍華作為導演是否好選擇?我個人認為,在技術方面,許鞍華無可指摘。影片節奏舒緩而不拖沓,結構扎實而不鬆散,一些剪輯段落頗有亮點,可見導演的基本功。許鞍華甚至忠實復制了劇本的疏離態度。在三個小時的觀看過程中,我沒有走神。採用非線性敘事結構的國產電影不多,《黃金時代》是一個良好嘗試。如果將劇本交於其他導演之手,可能呈現效果更差。不過對於可以預見的票房失敗,身為導演的許鞍華將會背負主要責任,令人惋惜。
就像《一代宗師》的野心並非《葉問傳》,《黃金時代》也並非聚焦於蕭紅一人。但由於上述問題,出場人物猶如一個個紙片,我們看見他們的經歷,聽見他們的言語,但他們究竟是什麼人?我們不知道(《一代宗師》中,王家衛好歹通過那麼多「金句」把人物立起來了)。也許蕭紅的經歷於你心有戚戚,你會由於自己與蕭紅的相似經歷與處境,而將自己的情感代入電影中的蕭紅。但這並非電影展現於你的。編導選擇「不表達態度」,這也算是一種態度吧。
我所在的影院,《黃金時代》一天排片三場。我看的那一場上座率大約六成,期間溜走了幾名觀眾,退場人數並不多。《黃金時代》於我有所觸動,我可以給它三星至三星半。
㈤ 幫幫我!這個電影叫什麼名字
我也看過這不電影,不過我記不起來了。
㈥ 在國產電影中,有哪些口碑極差的爛片
《日不落酒店》這部爛片,這部片子在之前很受關注,加上宣傳海報中打上了「特別出演沈騰」這樣的標語,因此很多人都對這部片子感到好奇,沒想到,本片再一次拿沈騰參演說事,但沈騰很忙,忙到只能以沒有台詞的紙片人出現。
整部電影又不是那種純搞笑的無厘頭,還是想通過劇情去表達一些思想的,但是搞得太弱智了,從影迷的反饋來看,該片是各種爛梗的拼湊,爛俗情節的套用,完全是一部故作姿態的爛片,而且電影演員的動作和表情都太誇張了,讓人很難進入到電影的故事中去。
㈦ 中國剪紙動畫片有那些
第三節 剪紙片
剪紙片是借鑒南宋流傳至今的皮影戲和民間剪紙等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美術電影片種。它以平面雕鏤藝術作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現手段,製成平面關節紙偶。環境空間由繪制的紙和天片,貼在前、後玻璃板上構成背景。拍攝時,將紙偶放在玻璃上,用逐格拍攝的方法把分解的動作拍攝下來,通過連續放映而形成活動影象。
1957年初,中國動畫電影創始人之一萬古蟾帶領陳正鴻、詹同、劉鳳展、謝友根、車慧及杜春甫、胡進慶等試驗小組成員,經過一年多研製,於1958年9月在美影試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此後,藝術家採用各種繪畫和造型手段,形成了絹像畫像磚風格、裝飾畫風格和水墨拉毛風格等不同藝術風格的剪紙片。
從1958年到1995年,美影共攝制剪紙片101部。
一、五六十年代的剪紙片
1958年,美影藝術家們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指引下,研製成功了具有濃郁中國民族風格和民間色彩的剪紙片,為中國美術電影增添了一個新品種。從1958年至1965年,美影攝制剪紙片共16部。
1.《豬八戒吃西瓜》
《豬八戒吃西瓜》編劇包蕾,導演萬古蟾,攝影陳正鴻,1958年9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取材於我國古典小說《西遊記》,講述唐僧師徒4人去西天取經,途經荒山野地,大家又飢又渴,便在一座破廟前歇息。唐僧派孫悟空去找食品,回來時見八戒只顧自己吃西瓜,就用法術變成西瓜皮一路跟著八戒,讓八戒摔了不少跟頭,八戒只好在師父面前承認了錯誤。
1957年春由萬古蟾帶領的試驗小組,開始籌備試拍,他們自己動手,用木頭做成攝影台架子,每拍一個鏡頭,都用人工將粘有人和景的玻璃板抬上或抬下,這樣拍一個鏡頭,攝影師和工作人員都要上下數次爬木架。操縱時由於人物沒有定位,拍出來的人物動作很抖動。第一次試拍沒有達到預期效果。1958年初,第二次全部重拍,大家針對第一次易動的教訓,獻計獻策,把人物運動的幅度、速度、力度及運動的軌跡都事先做好記號,控制在攝影表預先設計的運動范圍內。經過日夜奮戰,終於在同年9月底獲得成功。
[《豬八戒吃西瓜》]
2.《漁童》
《漁童》,集體改編,萬古蟾導演,1959年美影制完成。影片講述老漁翁在黑夜冒著風浪出海捕魚,只撈了一個繪有漁童的古老魚盆。他把魚盆帶回家。深夜,漁童從盆里跳出,垂鉤釣魚,濺出的水都變成了珍珠。洋教士得知後,勾結官老爺要霸佔這件寶物,遭到漁翁的痛斥。為了不讓魚盆落入洋人之手,漁翁在公堂把魚盆摔碎,這時漁童從盆里跳出,甩起鉤竿把洋教士扔進大海。《漁童》是繼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之後的第二部剪紙片。影片內容健康,人物性格鮮明,充滿濃厚的民族色彩和中國風格。影片取材於張士傑搜集的農民起義軍義和團的民間故事,它表現了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精神,歌頌了勞動群眾的勇敢和智慧。為了塑造漁童和老漁翁這兩個人物形象,攝制人員冒著七級大風浪,到螞蟻島去體驗生活,到幸福院同七、八十歲老漁翁座談,到幼兒園觀察天真活潑的小孩的形象,還到普陀山觀看一些廟里的金童玉女,才把神話色彩的漁童和老漁翁形象肯定下來。該影片於1980年5月榮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
[《漁童》]
3.《山羊與狼》
《山羊與狼》導演胡雄華、沈祖尉,攝影游�,1960年12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兇狠的大灰狼借口小山羊喝了它河裡的水,嚎叫著要在晚上吃掉它。小花貓、小刺蝟、小猴和小象想出了打狠的好主意。在小動物們的密切配合之下,一隻惡狼終於遭到了滅亡。它講述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重要性,啟發孩子們要認識狠欺人、吃人的本性,只要團結起來,就可以消滅惡狼。這是一部黑白片,充分顯示出中國民間剪紙和皮影的藝術特色。
4.《人參娃娃》
《人參娃娃》由包蕾根據張士傑原作改編,萬古蟾導演,攝影王世榮,造型設計胡進慶,1961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財主胡刮皮的小長工小虎,在一次排水時巧遇人參娃娃,從此兩個人成了好朋友。人參娃娃為了幫助小虎還債,送他一棵人參。胡財主見後,逼問小虎人參來歷,並強迫他去找人參娃娃。小虎知道財主沒安好心,當夜悄悄地去告訴人參娃娃,不料被偷偷跟蹤的財主一手抓住人參娃娃的辮子,小虎猛撲過去咬住財主的手臂,財主一鬆手,人參娃娃遁入土中,財主怒沖沖地把小虎推進峭壁邊沿。在這危急關頭,人參娃娃出來解救了小虎,並和小虎一起將財主埋在泥土裡。這部剪紙片在塑造人物形象、刻劃人物性格方面比較成功,尤其是人參娃娃又白又胖、光屁股、穿著紅兜的形象和濟困夫危、團結互助、富有正義感的性格,令人喜愛。該片獲得1961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第四屆萊比錫國際短片和紀錄片電影節榮譽獎和1979年埃及第一屆亞力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1963年獲中國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第二名。
[《人參娃娃》]
5.《絲腰帶》
《絲腰帶》改編金之平,導演錢運達,攝影段孝萱,1961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根據河北地區帶有寓言色彩的民間故事改編。描寫一老漢,在清早拾糞時撿到一條絲腰帶,便想入非非,一味夢想好吃、穿好、住好,最後在夢里栽了一個大跟斗,頭腦才清醒過來。影片採用漫畫的風格,由溫畫家韓羽擔任人物設計。人物造型粗看「稚拙」,卻耐人尋味,動作揉和著一些京劇程式化動作,與京戲音樂相配合,別具風格。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第五名。
[《絲腰帶》]
6.《金色的海螺》
《金色的海螺》改編包蕾,導演萬古蟾、錢運達,攝影王世榮,1963年11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金色的海螺》是根據阮章競的同名抒情長詩改編,描述打魚青年經過種種考驗,終於與珊瑚島上的海螺姑娘共同生活的故事,說明堅貞不移的精神最終定能戰勝一切邪惡。影片人物造型生動,栩栩如生,背景設計色彩優美,鏤刻精細,海底珊瑚仙島的景色尤為迷人,成功地體現了剪紙片的藝術特點和民族風格。該影片於1964年4月獲印度尼西亞第三屆亞洲國際電影節「盧蒙巴獎」。
[《金色的海螺》]
7.《紅軍橋》
剪紙片《紅軍橋》編劇林藍,導演錢運達,美術設計柯明,攝影徐俊田,1964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是根據湖南一個民間傳說改編的,講述1930年紅軍從江西向湖南瀏陽地區進軍,胖財主和瘦財主紛紛逃命。逃跑時還把瀏陽河上的便橋燒毀了,妄圖阻撓紅軍前進。紅軍進村後,和老百姓一起很快就修起了一座新橋。人們為了紀念紅軍,特地在新橋上豎起了一塊牌子,上面刻著「紅軍橋」3個大字。影片不僅內容好,色彩美麗動人,尤其在氣氛渲染上,斗爭場面的描寫上都相當寫實。人物造型吸取了皮影的藝術特色,充分運用了剪紙的特長,還有略近漫畫的誇張,使人物有血有肉,既有革命傳奇的色彩,還有濃厚的民間風味。
[《紅軍橋》]
二、「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剪紙片
「文化大革命」中,美影僅生產剪紙片7部。
1.《東海小哨兵》
《東海小哨兵》劇本集體討論,潘國祥執筆,胡雄華導演,金志成攝影,1973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根據浙江省溫州地區同名甌劇改編。描寫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東海前哨等地少年兒童與國民黨派遣的特務進行斗爭的故事。影片通過路遇敵人,識破假面、巍然對敵、合力聚殲等幾處斗爭場面的描寫,刻畫了主人公小紅的機智勇敢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形象。1974年該影片獲南斯拉夫第二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榮譽獎狀。
[《東海小哨兵》]
2.《金色的大雁》
《金色的大雁》編劇冉丹,導演特偉、沈祖慰,攝影唐益楚、柴蓮芳,1976年4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講述藏族少年和他的小夥伴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壞人進行斗爭的故事。這部影片受「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思潮影響,違反剪紙片的藝術規律,想用剪紙的藝術手法去追求真人表現的逼真效果。結果,沒有取得成功。但在運用誇張形式塑造少年英雄形象和其他人物形態方面,主創人員作了努力,下了功夫的。
[《金色的大雁》]
3.《長在屋裡竹筍》
《長在屋裡的竹筍》編劇黃新心,導演胡進慶、周克勤,攝影蔣友毅,1976年9月美影攝制完成。這是中國第一部水墨剪紙片。把中國山水畫運用到剪紙片的製片工藝上,創造了水墨剪紙片,豐富了美術片的樣式。影片描述姐姐秀秀和弟弟葵葵為了一隻長在屋裡的竹筍要不要歸還生產隊集體而發生矛盾,在姐姐熱愛集體思想的教育下,姐弟倆高高興興地把竹筍挖出來交給生產隊。影片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文化風格,受到行家們的好評。
[《長在屋裡的竹筍》]
三、新時期的剪紙片
1977年至1995年,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極大地調動了美影廣大職工創作生產的積極性,攝制剪紙片77部計117本,其中系列剪紙片3部38本。
1.《狐狸打獵人》
《狐狸打獵人》編劇金近,導演胡雄華,攝影游涌,1978年11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講述狐狸披著狼皮,把年輕獵人嚇得丟槍逃命,後來幸虧老獵人趕來打死了狐狸。影片構思新穎,把獵人打狐狸的常規顛倒過來,變成了狐狸打獵人,既奇特、有趣,又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該影片1980年6月榮獲南斯拉夫第四屆薩格拉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美術獎。
[《狐狸打獵人》]
2.《刺蝟背西瓜》
《刺蝟背西瓜》編劇顧漢昌,導演王柏榮、錢家鋅,攝影柴蓮芳,1979年10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述刺蝟母子倆上山采野果,發現了一隻大西瓜,刺蝟媽媽用老辦法,把西瓜背在背上,結果刺戳破了西瓜,連自己也陷進西瓜里,後來還是小刺蝟用推的方法把西瓜背回家。它告訴人們辦事不要墨守陳規,要善於開動腦子。影片中展現的田園景色優美,刺蝟形象活潑可愛。
[《刺蝟背西瓜》]
3.《丁丁戰猴王》
《丁丁戰猴王》編劇歐陽宇平、余又晨、胡進慶,導演胡進慶,背景伍仲文、沈同春,動作設計吳雲初、薛梅君、查侃、姜菊芬,攝影唐益楚,1980年6月美影攝制完成。這是美影拍攝的第一部科幻美術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科幻美術片。影片描寫丁丁學習認真,掌握著象徵科學知識的金鑰匙,孫悟空不相信丁丁的本領,要與丁丁比高低。他們經游太空、潛海底的反復較量,猴王終於甘敗下風,並要求丁丁教他科學知識。影片詼諧幽默,富有哲理,用孫悟空與丁丁比武接連失敗的事例,告訴人們「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影片在攝影中特技運用比較多,形式也較新穎,有些特技在美術片中第一次運用。如海底比武一場戲,以黑絲絨為背景,用一隻8瓦日光燈管小台燈(冷光代表丁丁)與一隻15瓦鎢絲燈(暖光代表孫悟空),交替接觸。並利用戲裝閃光片的余料閃光粒,粘在背景、道具上,再加上燈光角度,攝影機轉動等手法,產生了特殊的光怪陸離的海景,從而收到了海底大戰的銀幕效果。
[《丁丁戰猴王》]
4.《猴子撈月》
《猴子撈月》編劇凌紓,導演周克勤,攝影蔣友毅,造型設計阿達,1981年12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根據民間流傳的「水中撈月一場空」的寓言改編。導演針對幼兒童觀賞的心理特點,採用「簡單、明快、生動、有趣」的樣式格調和具有中國民間水墨拉毛的猴子造型,使影片增添了強烈的兒童情趣。該影片1982年8月獲加拿大第六屆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兒童片一等獎,1987年5月獲保加利亞第四屆卡布洛澳國際喜劇電影最佳短片獎。
[《猴子撈月》]
5.《南郭先生》
《南郭先生》編劇熊耕發、錢家鋅、王柏榮,導演錢家鋅、王柏榮,攝影柴蓮芳。1981年5月美影攝制完成。這是根據戰國末期《韓非子·南儲說上》中的寓言《濫竽充數》改編的。影片描寫戰國時期,齊宣王愛聽吹竽,要300人合奏,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混進竽樂隊里,濫竽充數。後來新王繼位,喜歡聽獨奏,南郭原形畢露,逃之夭夭。影片主題思想深刻,告誡人們一是不混,二是要知人善任。影片主創人員選用漢代畫像磚和石雕作為人物造型背景設計的依據,顯示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民間色彩,既古樸,又大方,既典雅又渾厚,既妙在含蓄又異常鮮明,既有古代藝術氣氛又有現代藝術手法,是一部比較成功的影片。該影片1982年4月獲文化部1981年優秀影片獎。
[《南郭先生》]
6.《鷸蚌相爭》
《鶩蚌相爭》編劇顧漢昌、墨犢,導演胡進慶,攝影耿康,1983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根據《國策·燕策二》中「鷸蚌相持」的寓言改編,描述鷸蚌原是好朋友,老漁翁幾次都沒有捉到它們,後來它倆為了一條魚爭吵翻了,鷸啄住了蚌,蚌夾住鷸,各不相讓,老漁翁因而捉住了鷸和蚌。影片突破了剪刻技法,採用水墨拉毛風格,制出鷸有毛茸茸的感覺,一寸長的脖子上裝有36個薄型關節,活動自如。整個影片墨韻清新優美,洋溢著詩情畫意,既富於哲理又具有中國藝術特色。1984年該影片獲第三十四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銀熊獎」,評委評論這部影片時說:「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夠獲獎,是因為它出類拔萃地成功。」同年,該影片獲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南斯拉夫國際青少年電影中心動畫片特別獎和加拿大第七屆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鷸蚌相爭》]
7.《小八戒》
《小八戒》編劇歐陽宇平,導演金雪林,攝影耿康,背景劉鳳展,1983年12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是根據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遊記》中有關人物故事改寫的,講述小八戒撿到錢罐,老八戒據為己有。在孫悟空的教誨下老八戒認識錯誤的故事。影片使用貼布的方法製作形象,即用一般平布染上各種顏色製作。這種方法有別於一般剪紙片用紙鏤刻剪裁的做法。貼布的形象色彩鮮艷而富有民間風味。這是中國第一部貼布剪紙片。
[《小八戒》]
8.《老鼠嫁女》
《老鼠嫁女》編劇包蕾,導演王柏榮,攝影柴蓮芳,1983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述黑老鼠娶妻,為滿足岳父、岳母索取財禮,偷了桂圓、雞蛋和麻油之後,又去偷奶油蛋糕,陷入岳父、岳母設的圈套,被關進了老鼠籠。影片以黑色為背景,象徵老鼠正在黑夜中偷竊。全片沒有一句對白,只用音樂和效果配合,時時發出「吱吱」的鼠叫聲,十分形象和饒有趣味性。
[《老鼠嫁女》]
9.《火童》
《火童》編劇王瀛,導演王柏榮,攝影王世榮,1984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取材於雲南哈尼族的民間故事,描寫深明大義的明扎為了千百萬鄉親的生死存亡,一人進入深山與妖魔搏鬥,奪回了被搶走的火種。當他帶回火種時,全身著了火。他以自己生命換來了人民的光明世界。哈尼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小英雄,以「明扎」作為火的代稱。這部影片把敦煌壁畫、民間剪紙與現代繪畫的表現技法揉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色彩濃重、線條流暢、畫面飽滿的裝飾畫的藝術風格。該片於1985年3月獲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同年8月獲日本第一屆廣島動畫電影節C組一等獎。
[《火童》]
10.《草人》
《草人》編劇何郁文,導演胡進慶,攝影柴蓮芳,1985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寫漁翁以假為真設草人和以真為假扮草人,終於捉住偷魚水鳥的故事。這部影片採用工筆畫結合羽毛畫的藝術方法,是對傳統剪紙片的一個突破。影片中老漢和草人披的蓑衣採用清代畫家任伯年《群星拜壽圖》中工筆畫法,在透明紗上勾畫出一萬六千多根蓑草,水鳥即用雞身上的真羽毛經過製作一片片貼上去,使水鳥栩栩如生。影片在「以真為假、以假為真」及「以靜制動、以忍制勝」之間展開了有趣的戲劇性沖突,是本影片立意所在。影片1986年8月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5年優秀影片獎,1987年8月獲日本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C組兒童片一等獎。
[《草人》]
11.《葫蘆兄弟》
《葫蘆兄弟》(1~13集)編劇姚忠禮、楊玉良、墨犢,導演胡進慶、葛桂雲、周克勤,攝影吳華榮,1987年5月美影攝制完成。這是中國第一部系列剪紙片,是根據中國民間傳說編寫的。它描寫紅、橙、黃、綠、青、藍、紫7個葫蘆娃,為救出被蛇精抓去的爺爺,憑著個人的本領,先後深入妖洞與蛇精搏鬥,但都一一敗退下來。後來在爺爺和山神的幫助下,7個葫蘆娃連成一條心,團結一致消滅了蛇精。該影片故事情節曲折、驚險,人物造型新奇,節奏強烈,音樂明快,加上風、雲、水、光等特技使用,引人入勝。該影片1989年獲廣播電影電視優秀影片獎、童年獎、紅花獎,1989年獲首屆全國影視動畫節目展播電影獎提名,1992年春獲埃及第二屆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銅獎。
[《葫蘆兄弟》]
12.《智斗烏鴉》
《智斗烏鴉》編劇胡進慶,導演胡進慶、吳雲初,攝影耿康,1992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描述烏鴉偷叨老熊家的肉,小狐狸竭力阻攔,老熊誤以為小狐狸也參與了偷肉,將其訓斥一頓。小狐狸巧妙施計,從小烏鴉口中奪回了老熊家的肉,物歸原主,老熊十分內疚,稱贊了小狐狸。影片採用水墨拉毛工藝製作人物,造型優美。
[《智斗烏鴉》]
13.《葫蘆小金剛》
《葫蘆小金剛》(1~6集)是系列剪紙片《葫蘆兄弟》的續集,編劇墨犢、姚忠禮,導演胡進慶、沈祖慰、葛桂雲,1993年美影攝制完成。影片講述葫蘆7兄弟變成葫蘆小金剛後繼續同前來報復的蛇精(被葫蘆兄弟化為7座山鎮壓在山峰下)的妹妹青蛇精之間鬥法,直到群妖殲滅。續集除了繼續保持民族風格和濃郁民間色彩外,導演特別強調:「置死地而後生,置絕處又逢生」的藝術安排,影片獲1991年度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1993年獲第五屆「童牛獎」和第二屆全國影視動畫展播榮譽獎。
[《葫蘆小金剛》]
14.《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1~13集)編劇凌紓,導演沈如東、伍仲文、龔全福,攝影邱小平,人物造型劉澤岱,1995年6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十二生肖》描述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12隻動物,為保護人類和動物生存,分別與自己相對應的霹靂精、獨角精、黑鳳婆、呼嚕怪、倒海魔王、九頭怪、綠鼻鬼王、混天妖、長爪王、三眼女妖、紅毛怪、冷血公主等12個魔鬼作斗爭,最後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人們就把這幾種動物作為人類生肖,以此作為紀念。影片告訴人們要愛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影片在人物造型上吸取中國民間年畫風味,在背景上採用水墨渲染和裝飾畫派民族風格。
[《十二生肖》]
㈧ 一萬年以後》這部的電影嗎
一部顛倒歷史的動畫片.
㈨ 誰能推薦下效果比較強烈的3D電影,我是想知道這下面的幾個誰看過
蠢蛋搞怪秀3D 超級搞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