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戲曲電影

中國戲曲電影

發布時間:2022-03-13 18:00:58

㈠ 中國戲曲電影史的商品描述

中國戲曲是中國戲曲電影——戲曲舞台紀錄片、戲曲藝術片、戲曲故事片等等+創作的客體對象,它賦予戲曲藝術以各種不同的電影性的東西,而同時又從戲曲藝術傳統中汲取藝術的、文化的乃至藝術靈感的影響,以豐富電影故事片及其他類別的影片的創作。這是一個雙向的結果和收獲。在這後一點上,大多數的故事片創作人員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有所體現。
作為第一部中國戲曲電影史,這本書是有不少特點的,但也和任何一本史書一樣,它也有缺點和局限。比如說,它的史料還不是十分豐富,有些陳述顯得還不夠充分和透徹。這就有待於作者以後繼續努力,爭取再上一層樓吧。
文如其人,小健做學問認真、扎實,從不嘩眾取寵,也不「作秀」和「炒作」。對於喜愛中國戲曲電影的讀者和學人,這本書值得一讀。 電影獨有片種的專門研究
第一章 概述
一 戲曲與中國電影
二 戲曲電影發展的歷史分期
三 戲曲電影的類型特徵
第二章 紀錄戲曲的初期電影——20世紀20年代以前的戲曲電影
一 任慶泰的電影實驗
二 梅蘭芳的早期電影實踐
三 早期戲曲電影的特徵
第三章 民族電影的副產品時代——30-40年代的戲曲電影
一 費穆的戲曲電影創作
二 其他戲曲電影的創作
三 戲曲電影的美學初現
第四章 百花怒放的新中國戲曲藝術片——起步期和高潮期的新中國戲曲電影
一 新中國戲曲電影的興趣
二 「百花齊放」方針推動戲曲電影的繁榮
三 戲曲電影的美學討論
四 流派紛呈的戲曲電影創作及其文化成因
第五章 極端政治的藝術宣示——「樣板戲」電影
一 「樣板戲」前的現代戲預演
二 「樣板戲」獨領風騷
三 戲曲電影對「文化革命」的承載
第六章 戲曲電影的復興——戲曲電影的第二次高潮
一 傳統戲曲重登銀幕
二 新編、改編古裝戲曲獨具風采
三 現代戲曲余韻猶香
四 新時期戲曲電影對戲曲電影傳統的突破與丟失
結語
附錄一 序言
附錄二 拍了《生死根》以後的感想
附錄三 中國戲曲影片目錄
主要參考書目及文獻

㈡ 香港戲曲電影和大陸戲曲電影,有哪些差異

香港戲曲電影多為「粵劇電影」

「粵劇電影」風靡了大半個世紀,置諸於世界影壇,亦屬罕見! 王建勛 1913年,香港製作了第一部改編自同名粵劇的故事片《莊子試妻》,揭開了粵劇電影史的首頁。...

大陸戲曲電影有京劇電影、豫劇電影、黃梅戲等等

戲曲片是中國民族戲曲與電影藝術結合的一個片種。1905年,中國攝制的第一部影片《定軍山》,實際上是京劇老生譚鑫培主演的同名京劇片段的記錄。1948年,中國第一部彩色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生死恨》是京劇舞台電影。1954年,新中國攝制的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也是戲曲片。

㈢ 現在觀眾需要什麼樣的戲曲電影呢

戲曲在中國的深厚積累,讓戲曲電影這種特殊片類長期維系著,而維系這種特殊片類的觀眾則是戲曲藝術的守護者。他們在中國社會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的過程中保留了中國觀眾的傳統趣味。而趣味之「傳統」恰恰決定了戲曲電影觀眾的「少數」與「精英」特徵。換句話說,戲曲電影的觀眾在工業文明壓倒農耕文明的時代是不可能也是沒必要大眾化的。如果說戲曲電影觀眾的「少數」特徵是由社會轉型造成的時代風尚所決定的,那麼戲曲電影觀眾的「精英」特徵則是由戲曲自身的傳統和獨特魅力所決定的。據不完全統計,從中國的首部電影《定軍山》至今,不同類型的戲曲電影作品已達500部以上。舉凡優秀的戲曲電影作品的觀眾數量都沒有超過同時期的大眾化電影作品的觀眾數量,但這些電影作品並未因觀眾數量之少而影響其藝術品質。只要戲曲電影把戲曲與電影的優勢有機結合、充分發揮,都能顯現出其高貴的藝術品質。

㈣ 戲曲電影票房

不甚理想,大多都不到百萬。
中國電影的起點就是戲曲電影。只不過,在初始階段,戲曲電影還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類型,只是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與電影這種技術手段相結合。

㈤ 東方藝術——中國戲曲 中印電影

八大劇種讓你重溫戲曲之美

核心提示

今明兩晚,「中華之聲——2005年名家名曲演唱會」將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上演,隨後將於11月3日和5日先後在佛山和深圳演出。

市民有多久沒有走進戲劇劇場了?傳統戲曲勾魂之美在何處?如何讓古老藝術的精華重新觸碰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部位?

在開演之前,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了參加廣州演出的京、昆、粵、越、川、梆、豫、黃八大劇種代表大家。名家眼中,戲曲之美無處不在:京劇《四郎探母》里「聽他言嚇得我渾身是汗」的唱詞和那慘烈緊張的長串拍板是美;川劇里頭一扭手一揮,黑臉、白臉、花臉、紅臉看得人目眩神迷的絕技「變臉」是美;越劇《五女拜壽》里清一色全是「小白長紅越女腮」的少女是美;黃梅戲《對花》里「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的俏皮深情還是美……

專家們感嘆,相比歌劇《卡門》里玉石俱焚的強烈激情,中國人歸根到底還是最喜歡崑曲《牡丹亭》里「水袖這么一勾,眼波那麼一柔,20分鍾只是眉來眼去」的愛情。多少年風雲巨變,古老的戲劇在江湖草台漂漂泊泊之間,伴絲竹管弦說說唱唱之際,隨名角票友哼哼哈哈之餘,讓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剎那間「人生百味已嘗九之」。然而,到了今天,老戲的狀況卻如「崑曲義工」白先勇所言,宛如一個放在角落裡落滿了灰塵的瓷器,沒有人知道它的美。

如何細細擦拭戲劇,使之重放光彩?無論是豪言壯語、聲稱「川劇生存不是問題」的四川川劇院院長陳智林,還是認為「戲曲的曙光在前面」的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尚長榮,或者是低調坦言「戲曲已經邊緣化」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茅威濤,所有名家共同的心聲是,夾縫之中的戲曲之美,雖暫時陷入低潮但註定無比蓬勃,因為它紮根於民間,紮根於千百年來中國人世俗生活中的笑與淚。只有極低處的東西才能做到極大的包容。正如黃梅戲代表人物馬蘭所言,「它們是從孕育中國13億人口的土地上生長出來的聲音」。名家們由衷地贊嘆,此次演唱會給了我們一個重新發現戲曲之美的機會。

1

傳統戲曲美在哪裡?

尚長榮:唱詞以詩為主,唱功韻律動人

京劇美在既有陽剛,又有陰柔。它的表現魅力多元化,具有深厚的美學內涵。既能演帝王將相,又能演西廂紅樓;既有金戈鐵馬,又有才子佳人。京劇唱詞以詩為核心,唱功以韻律動人,念白十分講究音韻。

朱世慧、王立軍:京劇能成國粹,因它美在寫意

京劇能夠成為「國粹」,是因為它美在「寫意」。京劇可以用簡單的、藝術化的形式再現復雜的世界,用舞蹈、身段來表現不同的場景。舞檯布景極盡簡單,只有必不可少的一桌二椅。演員通過表演,再加上馬鞭、船槳等簡單道具,就可以表現門、表現船、表現馬,甚至表現千軍萬馬,表現時空轉換。如台上演員拿一根馬鞭,可以表示他在騎馬;拿著一根木槳,可以代表劃船;4個龍套台上轉一圈可以說「走了十萬八千里」,也可以表示「帶領了800萬人馬」。而京劇演員的「行頭」卻繁之又繁,從化妝到服飾,渾身上下從點翠的頭面到綉花的袍服無一處不是藝術品,以簡襯繁,十分妥帖。這種寫意的表現方式,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張火丁:不同顏色臉譜,京劇美的體現

臉譜是京劇美的一個重要體現。在人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品質、角色和命運。簡單地講,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者;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者;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凶詐者;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除顏色之外,臉譜的勾畫形式也具有類似的象徵意義。例如象徵凶毒的粉臉,有滿臉都白的粉臉,有隻塗鼻樑眼窩的粉臉,面積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標志著陰險狡詐的程度不同,一般說來,面積越大就越狠毒。總之,顏色代表性格,而不同的勾畫法則表示性格的程度。

張靜嫻:唱腔一唱三嘆,崑曲獨具神韻

崑曲被譽為「百戲之祖」,是最能體現東方藝術之美的傑出代表。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崑曲之美,首先美在劇本。崑曲劇本文學性強,格律嚴謹,裡面運用了大量古典詩詞,意境優美深邃,富含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其次美在唱腔,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崑曲唱腔往往是一唱三嘆,委婉纏綿,有一種特別的神韻。崑曲的舞台集歌、舞、詩、畫於一體,情景交融,寓情於景;在唱腔上字少腔多,繁復精到,有著豐富的表演身段;舞台畫面感強,全方位體現傳統藝術的古典美,演員像畫中人一樣。

許荷英:河北梆子高亢,特別善演悲劇

河北梆子高亢悲壯,委婉動聽,其中既有排山倒海之勢,又有潺潺流水之聲。河北梆子的獨特之美在於它的音腔高亢悲壯。常言道: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河北梆子善演悲劇,它的悲腔,音區高,能把戲中人物的悲憤情懷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觀眾也聽得酣暢痛快。

陳智林:川劇詼諧幽默,融入百姓生活

川劇是中國戲曲中十分罕見的以昆、高、胡、彈、燈5種聲腔為一體的劇種,可謂是中國戲曲聲腔之集大成者。在200多年的發展衍變之中,它與四川方言土語、各地入川移民的鄉土風俗、民間歌舞、說唱曲藝、民間小調融合,最終形成了四川特色的地方戲曲劇種。川劇凝聚了四川人詼諧、幽默的性格,戲劇劇本文學功底很強,表現方式多種多樣,猶如川菜,色彩濃郁、手法豐富。例如托舉、變臉、鑽火圈、藏刀等絕技,融入了百姓生活的扎實經驗,既神秘又親切。

2

能否適應現代生活?

尚長榮:有人說京劇節奏慢,我們必須要用科學的時間觀念來表現古人的休閑與高雅,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應該說,戲劇藝術的「慢」,在網路時代的「快」節奏裡面,反而有其特殊的文化價值。

茅威濤:現代人也不是一成不變、一概而論的,也不一味都是追求快節奏,現代的文化精神是多元化,個人對美的追求是不一樣的,總會有人喜歡戲劇這樣有韻味、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我想喜歡越劇的人,可能要他去喜歡搖滾樂會比較困難。劇場藝術發源於希臘,具有一定的宗教氣質,現代人在解決溫飽之後,一定會在精神上尋求一種寄託的媒介。「慢悠悠」的古代戲劇,正好可以引發部分人的心靈共鳴。

紅線女、陳小漢:現在年輕一代嫌傳統戲曲節奏太慢,這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就比如粵劇,並不是所有節目所有唱段的節奏都是緩慢的,我們根據劇情發展和人物內心沖突的需要,來決定何時快何時慢。在表現人物內心激烈斗爭的時候,節奏相對加快,甚至緊張到扣人心弦。因此說,戲曲的內容決定了程式。粵劇根據自身特點不斷地與時俱進,並不是一味地把節奏、速度加快就是創新。談革新不能離開「傳統」這個「源」,不能離源斷流,否則,我們傳統戲曲就會喪失立身之本。

3

如何吸引年輕觀眾?

於魁智:「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傳統戲曲改革不一定要取悅觀眾,作為京劇藝術工作者,我們首先要把藝術水平提高,把藝術作品打磨成精品。隨著年輕觀眾生活閱歷的逐漸豐富,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到時他們會真正意識到傳統戲曲之美的。傳統戲曲是個細水長流的行業,不像流行文化一樣追求轟動效應,追求大紅大紫,流行文化終究會曇花一現,而京劇卻是歷久彌新的。

王立軍:前不久天津市組織了兩批「京劇藝術走進大學」的活動,學生觀眾反響非常強烈,甚至到了「追星」的地步。可見,只要我們的傳統戲曲主動走近觀眾,走近年輕人,他們還是非常願意坐下來欣賞、回味的。

張靜嫻:不同戲曲有著不同的觀眾群,我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做崑曲普及工作,目標主要是針對文化界人士和高校學生,欣慰的是,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努力成果。我們上海昆劇團每年定期到高校開講座,舉辦「昆劇走近青年」、開展免費開班教唱、低票價優惠等活動,向年輕人介紹崑曲的表演、行當、選段等,邀請他們上台參與,讓他們在互動中感受到崑曲的獨特魅力。

馬蘭:我倒並不刻意去迎合年輕觀眾,我覺得好的東西一定就是好的,尋求刺激的觀眾不要到劇場去。到劇場就是為了給人一種美的陶冶。我相信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對傳統的東西一定會有一個記憶儲存,一定有一個密碼,在某個時候一定會觸碰到,他不需要天天來看戲,只需要一年中有那麼幾天來劇場看看,他內心一定會被喚醒。

李勝素:我認為年輕人應該主動走進劇場,如果在家看電視播出戲曲的話,根本感受不到現場的那種唯美氣氛。這幾年,我們經常送戲進大學,有些學生看了之後才感嘆:原來京劇是這么美的。當然,我們也要對傳統戲曲進行包裝。這就要求我們的舞台設計、燈光舞美、服裝布景等視覺效果要能夠讓觀眾眼前一亮。如我們新排演的《梅蘭芳》,就在形式方面吸收了話劇的長處。所謂「越守越沒有」,傳統戲曲在保留原汁原味內容的基礎上應該迎合年輕人的口味,有針對性地進行革新。

名家簡介

尚長榮(京劇)

京劇大師尚小雲第三子,中國戲劇梅花獎首位獲得者。5歲登台演出,師從侯喜瑞、陳富瑞、蘇連漢諸位名凈。嗓音宏亮寬厚,融「架子」「銅錘」於一體,追求「性格化」表演。所塑造人物或大氣磅礴,或質朴雄渾,表演唱念並舉,張弛有度,激情四溢,形成獨特的表演風格。代表劇目:《曹操與楊修》、《貞觀盛事》、《廉吏於成龍》等。

於魁智(京劇)

先後上演楊(寶森)派名劇《楊家將》、《伍子胥》和李少春名劇《響馬傳》、《野豬林》等,以清新的演唱韻味和舞台風貌贏得老中青觀眾的喜愛,先後榮獲梅花獎、梅蘭芳金獎等。

朱世慧(京劇)

被專家稱為「當今中國京劇第一名丑」。主演《徐九經陞官記》、《膏葯章》、《法門眾生相》等劇目,時稱一絕。先後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梅蘭芳金獎等。

張火丁(京劇)

中國京劇院著名程派青衣,唱、做、念、舞俱佳,表演突出了程派藝術的庄美、純正、深沉、凝重、幽遠的特性而且具有自己的表演風格。在唱腔方面被稱為「程腔張韻」。代表劇目《鎖麟囊》、《荒山淚》、《春閨夢》,創新首演程派劇目《秋江》、《絕路問蒼天》、《白蛇傳》、《江姐》等。曾獲戲劇梅花獎。

王立軍(京劇)

天津青年京劇團演員,工武生兼習老生。1992年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歷慧良親授「截江奪斗」、「艷陽樓」等劇目,扮相俊美,功底扎實,戲路大方,唱做俱佳,代表劇目有《挑滑車》、《英雄義》等。曾獲梅花獎和「首屆京劇之星」稱號。

張靜嫻(崑曲)

主攻閨門旦、正旦,戲路寬廣,表演細膩傳神,唱腔聲情並茂,塑造了許多性格迥異的舞台形象,如大型昆劇《長生殿》中的楊貴妃,《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司馬相如》中的卓文君等。曾兩度獲梅花獎。

許荷英(河北梆子)

從藝20多年來,借鑒姊妹藝術的演唱優勢,形成了一種既有劇種特色,又富時代美感的新型演唱風格,為當今河北梆子領軍人物,代表劇目有《杜十娘》、《竇娥冤》等,曾獲梅花獎。

紅線女(粵劇)

從藝60多年來,創立了紅派藝術,曾主演數十部膾炙人口的粵劇和一百多部電影,塑造了一系列女性藝術形象,所創造的紅腔和紅派表演藝術代表著粵劇旦角藝術的最高成就。曾獲聯合國亞洲表演藝術協會授予的「傑出藝人獎」和聯合國交響樂協會授予的「表演藝術獎」等。

陳小漢(粵劇)

表演藝術儒雅溫文,瀟灑大方,做功細膩,身段優美,尤其以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見長;善於以傳統程式去塑造人物,抒發感情。其唱腔發展了粵劇生行的聲腔藝術,形成了個人風格——以情帶腔、以腔傳情、腔隨情轉、因情造腔、靈活變化、韻味濃郁、細膩傳神,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流派唱腔「B腔」。

李勝素(京劇)

工青衣,扮相雍容華貴,嫵媚動人,噪音清亮甜美,表演規范自然,文武兼備,是當今梅派藝術最具光彩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曾獲梅花獎。

茅威濤(越劇)

師承越劇尹派,工小生,先後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4次獲文化部文華表演獎,兩次獲梅花獎,是中國當代越劇創新進程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長在舞台上准確塑造不同性格的角色,賦予越劇「女小生」以嶄新的人文精神和行當魅力。

虎美玲(豫劇)

師從豫劇大師常香玉而為「常派」優秀傳人。善演閨門旦、花旦、青衣、刀馬旦,形成了委婉曼艷、清越高遠的演唱特色和扮相俊美、含蓄質朴、追求京昆風范的表演風格。代表劇目有《抬花橋》、《花木蘭》、《大祭樁》等。新版《白蛇傳》曾獲梅花獎。

陳智林(川劇)

二度獲梅花獎。曾先後主演《巴山秀才》、《托國入吳》等幾十齣大小劇目。在表演上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魅力。工文、武小生、正生,扮相俊美。

馬蘭(黃梅戲)

主演過《風流杏花村》、《風塵女畫家》、《無事生非》、《紅樓夢》、《戲牡丹》等劇;還拍攝了電影黃梅戲藝術片《龍女》和黃梅戲電視連續劇《嚴鳳英》、《劈棺驚夢》、《西廂記》、《西遊記》等。扮相俊俏,功底厚,身段美,唱腔動聽,曾獲文華獎和梅花獎。

廣州演出曲目

於魁智《上天台》、《三家店》選段

李勝素《霸王別姬》、《穆桂英掛帥》

於魁智、李勝素合唱《四郎探母》選段「坐宮」

王立軍《野豬林》選段「大雪飄」

張火丁《春閨夢》

尚長榮《鍘美案》、《曹操與楊修》(清唱)

朱世慧《徐九經陞官記》、《膏葯章》(京劇)

張靜嫻《牡丹亭》選段「尋夢」、「如杭」(崑曲)

許荷英《王寶釧》選段「大登殿」、《杜十娘》選段(河北梆子)「用手兒打開了百寶箱」

茅威濤《陸游與唐琬》選段「浪跡天涯三長載」(越劇)

虎美玲《花木蘭》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蘭羞答答施禮拜上」(豫劇)

馬蘭《紅樓夢》選段「如此紅塵」(黃梅戲)

陳智林《巴山秀才》、《斬黃袍》(川劇)

紅線女《昭君出塞》(粵劇)(清唱)

陳小漢《范蠡覓西施》(粵劇)

重溫經典 回歸傳統

陳志

中國戲曲作為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其高絕千古的豐神美韻,千百年來令人沉醉。《趙氏孤兒》、《穆桂英掛帥》、《鍘美案》等無數經久不衰的精品劇目,其摹寫胸中之理想,時代之情狀,真摯之理,秀傑之氣,在「戲場小天地」中,展現「天地大戲場」,一個個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一個個千古不朽的風流人物,讓中華民族的風骨長存。

今天揭幕的「中華之聲——2005年名家名曲廣東演唱會」將為您帶來一台中國傳統戲曲盛宴。國內8大劇種、14位名家在廣東同台演出,其陣容之盛,劇目之精,可謂全國多年難得一見的戲曲「高峰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和省長黃華華鼎力邀請,玉成了這次盛會,體現了廣東傳承民族文化精粹的深遠用心。

不可否認,今天的傳統戲曲藝術正面臨挑戰,不僅逐步退出城市舞台,在農村的演出市場也日益縮小,一些劇種正在急劇消失。曾有一位年輕演員非常「不敬」地說:「如果梅蘭芳大師活到今天的話也不可能像當年那麼紅。」的確,與戲曲幾乎是人們「唯一」娛樂活動的年代相比,如今人們的文化娛樂活動要豐富得多。如何讓戲曲和觀眾走得更近,像流行音樂一樣在現代人生活中占據一席之地?

台灣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在這方面創造了成功的先例,他改編的崑曲《牡丹亭》,在北京、上海、台北和香港連演50場,場場爆滿,在北大、清華的青年學生中掀起陣陣旋風。《牡丹亭》的成功再次提醒我們:那些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的戲曲藝術,本身並不缺乏與時俱進的生命力。

當呀呀學語的孩童驚詫於戲曲頻道上艷麗的舞台造型,當年輕的學子們眩目於水袖的曼妙流瀉,當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突然小憩於一個悠長的唱腔中,我們會赫然發現,傳統文化的根,早已深埋在每個中國人的內心。「中華之聲——2005年名家名曲廣東演唱會」為我國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師提供展示風採的舞台,也為廣東觀眾提供了一次發現戲曲之美的機會。它撒下的種子,在一個民族正在復興的對優秀傳統文化熱望的陽光下,將使我們重新尋找5000年文化寶庫中遺失的珍寶。

專題采寫:本報記者 郭珊 見習記者 何東運(除署名外)

圖:

越劇名家茅威濤

京劇名家於魁智

京劇名家李勝素

粵劇名家陳小漢

㈥ 中國出名的電影/戲劇學院有哪些

1.北京電影學院
它的地位不用我多說了吧?世界第三的影視類學院。
但北京電影學院最大的缺點就是,裡面的學生很傲(很多人都這么說),但是他們也有奧的資本。
1(並列)中央戲劇學院
很多人都把他排在第二位,但其實這兩個學院差不多,出過的明星也是一堆!但其實在表演繫上面,中戲要厲害些。我比較喜歡中戲,是因為中戲的學生不會像北電學生一樣的傲,他們比較隨和。
2.上海戲劇學院
很多人把它排在中國傳媒學院底下,真不知道怎麼想的,上海戲劇學院雖然不如從前了 但是至少比中國傳媒學院強得多 。
很多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的老師都是上戲畢業的,老一代的藝術家裡有很多都是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屬於老牌子了。
3.中國傳媒大學
改名之後響亮多了,在播音主持屆具有霸主地位,但在影視領域沒有什麼突出的成果。
4.南京藝術學院
很多沒有考上四大學院的考生大多會選擇南京藝術學院,現在南藝在影視類也沒有多大的成果,丹學院現在很重視,在全國都設有考點,但相信未來將會成為影視圈裡一股不弱的力量。
但南藝很多人都評價太黑了(從那報名費就可以看出來 真貴)在北京考點 初試1000多人 進入復試還是1000多人
5.解放軍藝術學院
N多人喜歡的學院,就業基本不用愁!這是最大的優點
6.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
有點民辦色彩,說實話 這個學校給我感覺 是炒作出來的
7.中國戲曲學院
低調的一個學院
8.北京師范大學
近幾年和北電有合作,地位正不斷的提升
9.浙江傳媒學院
相當於低一檔的中國傳媒學院
在南方影響力比中傳高
10上海師范大學謝晉學院
在謝晉還沒去世的時候影響力很大
出國的明星也挺多 好像范冰冰以前就是那的
11.同濟大學電影學院
招生比較嚴格,學校很重視,學校地處上海,是一個比較好的學院
個人比較推薦這個學院
12.吉林藝術學院
13.沈陽音樂學院
14.山東藝術學院
15.四川師范大學
謝娜就是這里畢業的,總體來說很不錯!
16.上海復旦視覺藝術學院
這個學院是民辦的,跟復旦沒啥關系,去掉復旦他啥也不是,但學院很漂亮.
這個學院就這樣把很多優秀的人才就這樣被忽悠去了。但考慮到被忽悠進去的學生的整體實力還是很不錯的,所以日後應該也會成為未來影視圈的一股重要力量

17.法國電影學院 北京分校
很低調的一個學院,但這個學院很厲害就對了

㈦ 中國戲曲電影史的介紹

《中國戲曲電影史》是2005年1月1日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小健。

㈧ 你心目中的中國戲曲電影十佳分別是哪幾部

越劇,不說了,紅樓夢,傳說中的徐玉蘭與王文娟,徐已仙逝,川劇,有個川梅吐艷,似乎集合了傳說中的四大名丑,雙周一陳一劉,哦麥嘎,寶貴之極,京劇,忒多了,據說是電影祖宗的定軍山,袁世海系列,梅蘭芳系列,樣板戲系列,豫劇,花木蘭,穆桂英掛帥,黃梅,天仙配,感覺都是老玩意兒。

閱讀全文

與中國戲曲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主會武功的青春校園電影 瀏覽:451
在虎牙電影快捷在哪裡 瀏覽:985
印度電影沒有女人的國家簡介 瀏覽:253
曾昌電影演員 瀏覽:314
火炮戰爭的經典電影 瀏覽:267
你不吃我吃電影台詞 瀏覽:593
外國情侶秀恩愛撒狗糧視頻電影 瀏覽:533
恐怖電影制服詳解 瀏覽:417
國語電影鳥人 瀏覽:819
苦月亮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64
中國8個字電影 瀏覽:761
香港版傲氣雄鷹電影粵語高清 瀏覽:581
1997年的電影英文 瀏覽:689
奧賽羅在線觀看高清電影 瀏覽:599
看電影圖片側臉 瀏覽:660
牧童短笛是那個電影里的歌曲 瀏覽:659
中國抗日電影震撼視頻大全 瀏覽:887
丈夫請假5天什麼電影 瀏覽:823
大學生當門童是什麼電影 瀏覽:371
y52緩存電影在哪裡找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