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電影理論的特點
Film Theory in China
這一傳統和歷史有以下3個特點:
實用美學
中國是一個注重實踐的民族,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帶上了一種實用理性精神。實用理性精神的影響使中國的電影理論不是發展成為一整套抽象的思辨美學,而是形成一種和批評實踐與技巧總結理論相結合的實用美學。
以社會功能為核心
中國人倫理型的文化精神,在文學藝術中形成了「文以載道」的思想傳統。這使中國電影理論相對注重電影功能的研究,並且不是停留於抽象的載道功能,而是和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結合起來,成為一種以社會功能為核心的電影本體論。並具體演化為對電影和時代、電影和社會、電影和人民、電影和政治等一系列關系的研究。
戲劇本性
中國傳統的理論思維方式側重於直觀整體的把握方式,所以中國電影理論在對電影基本結構的研究上側重於情節──劇作水平的研究,而不是影像──鏡頭水平的研究。劇作是中國電影理論本體論的基本出發點。正是在這一水平上,中國傳統的電影理論提出了其核心概念「影戲」這一概念強調電影的戲劇本性,而把「影」看作是完成「戲」的手段。
2. 簡單介紹中國電影的特點
劇情很多過於老套,知道了開頭就知道了結尾;無厘頭的片段過多,大多沒有深意········
3. 有特點的電影有什麼
中國電影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
1、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天雲山傳百奇》、度《喜盈門》、《人到中年》、《高山下的花環》、《血,總是熱的》、《傷逝》、《駱駝祥子》等影片。
2、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義》、知《道西安事變》、《廖仲愷》等影片對革命領導人進行了多角度的刻畫,對蔣介石等歷史人物能實事求是地按照歷史本來面目表現。
3、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回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答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札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4. 中國電影的特色是什麼
中國電影的審查啊~,少有違反就會被槍斃。很多好的作品,比如《活著》 家鄉3部曲系列的等等。 往下細分的話,純娛樂性的 《爺倆開歌廳》賀歲系列這類的,純娛樂 沒什麼內涵。 經典一點真值得看或者應該叫觀賞的 也就是《東京審判》《末代皇帝》這一類的。太商業化的就比較腦殘了,黃金甲,無極,真不想多說了。戰爭片 純屬於給糞青量身打造的催化劑,本人從不過目。
總體來說中國電影特色就是(只包括公映的) 永遠逃不出紅色陰影的產物。宛如一顆被罩上茶色玻璃罩子的200W電燈包,很難煥發它真正的亮度。
5. 中國電影特徵是什麼
變態的自卑
6. 中國電影發展的歷史特點有哪些方面
一、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中國電影經歷了萌芽時期、成長成熟時期、新中國電影時期。
萌芽時期。1905年,譚鑫培先生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戲曲片電影《定軍山》。1913年,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之後,成為當時規模最大、出片最多、歷史最長的製片機構。
三四十年代是中國電影的成長成熟時期。電影藝術從娛樂性轉變到反映生活、現實文化中。此時電影主要內容題材更多反映民族存亡,同時反映抗日戰爭、生活的黑暗、對封建文化的批判、社會人生的思考等,從而承擔起啟蒙教化、推動社會變革的使命。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有:《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東流》、《漁光曲》等。
新中國電影。這個時期的中國電影大致分為六代導演。第一代導演:鄭正秋、洪深等。中國第二代導演:費穆、鄭君里、史東山等。
第三代導演:成蔭、崔嵬、凌子鳳等。此時的經典作品有:《劉三姐》、《紅色娘子軍》、《甲午風雲》、《洪湖赤衛隊》、《小兵張嘎》、《英雄兒女》、《烈火中永生》等。
第四代導演:稱之為「學院派」。這個時期的導演有堅實的專業基礎。代表導演:吳貽弓、張暖忻等。經典作品:《城南舊事》、《小花》、《良家婦女》等。
第五代導演創作主體是北京電影學院1978級學生,八十年代初走上影壇,以飽滿的情緒力量、冷峻深刻的文化反思、高度個人化風格、富於挑戰性突破性的電影語言開創了「中國新電影」。代表人物: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黃建新等。
第六代導演也稱新生代,指60-70年代出生,80年代在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學習,90年代嶄露頭角的電影人。更具先鋒性、前衛性、青春性的創作群體。主要導演有張元、王小帥、賈璋柯等。
二、發展中的中國電影
當代的中國觀眾的主體是年輕的一代,他們觀影更多的是尋求精神上的寬松和舒適,體驗一種無拘無束的感覺,而不想在看電影的時候背負著一種好似必須要承擔的責任感,只有符合大眾口味的電影、一種平民化的電影,一種蘊含的「壓力」很少的電影,才更易被今天年輕一代觀眾所接受。
近期,中國國產電影出現了收視上的春天,收視達到了13億,影片的奇跡就是徐錚的新作《人在囧途之泰囧》,這部影片符合了大眾的口味,更能反應百姓的需求,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切入現實,讓浮躁的人們在繁雜的生活中,不僅知道事業的重要性,同時也知道更重要的是親情和友情,影片中戲劇成分沿襲了第一部《人在囧途》的風格,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囧事,影片讓人們看到在奮斗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並以喜劇的形式展現,讓人們既能產生笑感,又能激發深思。
中國電影需要科技的支撐。從技術角度上講,中國電影特技與好萊塢大片中的特技相差甚遠,當人們回味《阿凡達》影片中的虛擬技術時,人們或許會思考中國電影在技術上所存在的不足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電影需要藉助先進的技術條件,並且融入中國電影優秀的元素,以便發揮自身的優勢。
中國電影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著,雖然我們與國外的電影還具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自李安的《卧虎藏龍》,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張藝謀的《紅高粱》等優秀影片之後,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電影業一定能獲得更大的發展。
7. 孟凡利中國電影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電影的特點:
特點一:電影市場爆發式增長賀歲檔失利導致票房飲恨300億
特點二:華語名導大崩盤新生代逆勢崛起
特點三:明星「改朝換代」黃渤加冕「喜劇之王」
特點四:互聯網公司來襲電影行業上演「生化危機」
影視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過去電影行業主要是由中影、華誼、博納、星美等六大電影公司主導,但是如今格局突變,網路、阿里巴巴、騰訊來勢洶洶。
8. 2021中國電影年票房472.58億,我國的電影市場有哪些特點
我國的電影年票房可謂是年年攀高,2021年中國電影年票房以472.58億的成績,宣告著電影行業已經從寒冬中蘇醒,從這驚人的票房數字,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電影市場存在著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主旋律影片受到追捧、商業爆米花片仍舊是主流、影片上映時間集中。
從2021年春節檔起至年底,《你好,李煥英》、《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等一系列優秀的國產主旋律作品就受到了大家的喜愛,主旋律電影因其符合普適性原則,其中蘊含的情感能夠引起大多數中國人的共鳴,並且影片拍攝的手法都比較細致入微,大多數是從細節入手去刻畫人物之間的情感從而成功牽動起觀眾的情緒,讓人沉浸於影片當中,因此票房成績都很好看。
中國的電影市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大家認為中國的電影市場還存在哪些特點呢?
9. 中國電影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電影的特點:
特點一:電影市場爆發式增長賀歲檔失利導致票房飲恨300億
特點二:華語名導大崩盤新生代逆勢崛起
特點三:明星「改朝換代」黃渤加冕「喜劇之王」
特點四:互聯網公司來襲電影行業上演「生化危機」
影視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過去電影行業主要是由中影、華誼、博納、星美等六大電影公司主導,但是如今格局突變,網路、阿里巴巴、騰訊來勢洶洶。
參考資料:中國報告大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