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飛鳳潛龍中飛鳳扮演者是誰
電影《飛鳳潛龍》改編自梁羽生的同名武俠作品,香港長城電影公司1981年出品。
其中女主角飛鳳由香港演員孟平扮演,關於孟平的資料網上公布的很少,唯一能查出來的就是在70年代中期,孟平和李燕燕、劉雪華、毛悠明是長城公司重點推出的四位青年女演員,人稱「長城四小妞」,是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其中除了《飛鳳潛龍》這部電影之外,孟平還飾演過很多其他的電影電視劇,只是資料不好查證了。
B. 三笑演員向群哪年出生(1962香港喜劇戲曲電影)
三笑演員向群1938年出生。
向群原為上海藝匯越劇團小生演員、劇團團長,曾出演《玉連環》、《風雨燕》等劇。1956年劇團到無錫演出時,與上海姊妹越劇團、浙江同心越劇團合並成立無錫市越劇團。
1961年前後,向群由上海赴香港,於港多次演出舞台越劇,已是著名越劇小生,受邀加入香港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現銀都機構有限公司為基本演員。
向群早年經歷:
向群出生於1938年,祖籍浙江寧波人。她1953年隨父母移居香港,並於1954年就進入到長城電影公司做演員。她從小就長得漂亮,且氣質出眾,所以很快就在香港影壇嶄露頭角。
1955年,她先是參演電影《鳴鳳》,隨後在電影《紅燈籠》中出演主角,一舉成名。
C. 長城電影公司的長城三公主
夏夢、石慧、陳思思,是上世紀香港長城影業公司的三個最出色女星,被尊稱為「長城三公主」。其中,大公主艷若桃李、二公主雅似芝蘭、三公主俏如玫瑰,她們因為偶然被大導演相中而投身影視圈,從此與電影結緣。
作為演技與口碑俱佳的女演員,夏夢自出道以來始終潔身自好,她給自己約法三章:不為人剪綵、不應邀吃飯、不拍內容不健康的戲。戲里戲外界限分明,在家中不掛一張劇照,專心做好妻子和母親,是當時電影界難得一見的「標準的女人」。
二公主石慧,是三位中最多才多藝的一個,她自小熟習鋼琴、芭蕾,喜歡古體詩,練得一手好書法;她還通曉英、法、義大利文,還是花腔女高音;除了做演員,她還試過場記、編劇和副導演。而在她心中,和著名男演員傅奇五十幾年的婚姻,才是她最難舍的幸福。也許正如影迷們為她自發組織的「保護二公主」協會一樣,上帝創造出她,就是讓別人羨慕與愛惜的。
三公主陳思思,是年齡最小的那個。因為一雙靈動的大眼睛,她飾演的秋香至今還為觀眾津津樂道。陳思思生就一副好打不平的性格,有大導演或明星欺負人,她總是挺身而出。第一婚姻失敗後,她再次迎來了自己的幸福,直至離世老伴都陪在她的床前。
D. 長城電影公司的「中流砥柱」
改組以後的「長城」,在50年代被譽為香港國語片生產的「中流砥柱」。由李萍倩、陶秦、劉瓊等組成的編導委員會,強有力地把關「長城」的創作,始終堅持正確的意識形態引導方向,不僅內容「最低限度要求是健康的……為社會大眾所需要的」,而且形式也「要求有濃厚的戲劇性,有高度的表現手法」。
「長城」從改組後第一部作品《說謊世界》開始,就以強烈的社會表現力掀開了「香港國語影片史上劃時代的新頁」 。作為改組後重拳出擊的創業作,《說謊世界》集合了導演李萍倩、編劇陶秦以及李麗華、嚴俊等重要演員。影片針對當時香港物價飛漲、人心不古的社會現實,演繹了一個大老闆圖謀小職員積蓄、小人物詐騙大富翁不義錢財等連環式人騙人的故事,既凸現出深刻的社會寫實意味,又具有辛辣嘲諷的都市喜劇特色。
此後,社會寫實的創作方向,一直貫穿於「長城」的發展歷程。這種社會寫實,既繼承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內地進步電影關注民生疾苦和社會矛盾的優秀傳統,而且也因應香港城市化背景和觀眾現實狀況,摸索出了亦庄亦諧、寓教於樂的獨特品格。「長城」出品了《禁婚記》(1951,導演:李萍倩)、《方帽子》(1952,導演:李萍倩、劉瓊)、《兒女經》(1953,導演:陶秦)、《寸草心》(1953,導演:李萍倩)、《花花世界》(1954,導演:黃域)、《大兒女經》(1955,導演:胡小峰)等眾多高水準的社會寫實影片,其中《禁婚記》、《寸草心》和《兒女經》等最具代表性。《禁婚記》針對當時香港失業狀況嚴重的社會現實,以喜劇方式構思了一個丈夫失業、妻子就業的故事,並巧妙加入了男女愛情觀念差異的新思維,取得了不俗的社會反響,並創造了公映8天收13.3萬港元 的票房佳績,成為當年最賣座的國語片。影片《兒女經》是「長城」將社會寫實與倫理主題成功結合的王牌之作,影片在一對夫婦含辛茹苦養育七個孩子的家庭故事中,設計了眾多充滿生活趣味的精彩細節,以情動人、真實樸素,並細膩傳達出社會生存和家庭教育的主題。影片和另一部《蜜月》在1953年聖誕和春節檔期連續上映時大獲成功,「同期上映的所有西片和國片的售座紀錄都被這兩部片子斷然壓倒……港九的首輪影院和海外各地的片商更因此而紛紛向長城要求獲得其他新片的映權,展開了1953年長城出品的映權爭奪戰」 。此外,《寸草心》也是這一創作路線的重要作品,編導講述了一個父親為供兒女上學辛苦工作、女兒心疼父親偷偷做工幫助家裡賺錢的感人故事,在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飲譽一時。
在堅持社會寫實為創作主導的前提下,為了提升市場空間和社會影響力,「長城」也注重百花齊放、多向發展。1953年歷史故事片《絕代佳人》的問世,標志著「長城」開啟了多樣化發展的道路。影片由李萍倩導演、林歡(即金庸)編劇和夏夢、平凡、張錚、樂蒂等主演,在取材自《史記》真實史料時嘗試加強了藝術主題的提煉,製作中創造了當時香港影壇非常罕見的「場面之偉大」、「布景之豪華」, 成功入選1957年中國文化部評選的優秀影片之列。此後「長城」的創作是全方位的,既有《歡喜冤家》(1954)、《三戀》(1956)等故事片,也有《中國民間藝術》(1956)等紀錄片,還有《王老虎搶親》(1961)等戲曲片;在類型上,也全新發展了《雲海玉弓緣》(1966,導演:張鑫炎、傅奇)等武俠片,開啟了此後香港新派武俠片的潮流;文學名著改編也成為新方向,產生了改編自巴金名著《家》的《鳴鳳》(1957)和改編自魯迅同名小說的《阿Q正傳》(1958)等優秀影片。
總體來說,「長城」在文革之前的創作是非常旺盛的,從1950年改組到1951年就創造了年產12部的高紀錄,截止到1959年10月,「長城」出品已達75部。「長城」不僅創作數量相當可觀,而且市場業績也非常突出,僅1952年在香港首輪上映的國語片票房排行中前十名中,就以《新紅樓夢》等影片佔6席,而且還以《新紅樓夢》21.4萬港元、《一家春》12.1萬港元、《蜜月》10.4萬港元的票房佳績包攬了前三甲 。此外,「長城」影片的藝術水準也非常突出,不僅有1954年影片《孽海花》入選英國愛丁堡國際電影節,還有1958年影片《阿Q正傳》(袁仰安導演,關山主演,「長城」和新新影業公司聯合出品)獲得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等重要榮譽。
E. 長城電影公司的歷史背景
新中國成立前後,內地和香港電影界互動加劇,戰後抱著不同目的「南下」香港的內地影人以及部分香港本土影人分批次回到了內地,成為新中國電影事業發展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有較多的「南下」香港的內地影人留在了香港。這些人中,有像張善琨、陶秦、岳楓、屠光啟、馬徐維邦等不願和中共合作或中共不恥與之合作的較為純粹的商業影人,還有像司馬文森、馮琳等被中共派駐香港、具有更多政治目的的影人。不管出於何種目的,這些影人在香港首先必須生存,必須擁有自己的陣地。於是在香港的這些留守影人和部分香港本土影人合作,相繼組建、改組、加入或大或小的製片公司,如以攝制國語片為主的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新華影業公司、鳳凰影業公司、亞洲影業公司等,以拍攝粵劇片為主的新聯影業公司、華僑影業公司等。在內地影人的影響下,20世紀50年代初香港電影在美學和產業層面,特別是粵語電影得到了全新的發展。 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即香港電影史上所指的「新長城」,成立於1950年,是從之前1949年張善琨組建的舊「長城」(長城影業公司)改組而來的。主要掌舵人是袁仰安,創作隊伍不僅有李萍倩、岳楓、陶秦、劉瓊、程步高等編導精英,又有嚴俊、李麗華、韓非、陳娟娟、陶金等許多知名演員。
F. 香港有哪些較老的電影公司
香港的電影公司,按照成立時間排列:
長城影業公司(1949-1985)
鳳凰影業公司(1952-1964)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1958-1985)
嘉禾電影公司(1970-今)
新藝城影業公司(1980-1991)
銀都機構有限公司(1982-今)
電影工作室(1984-今)
美亞電影/天下電影(1984-今)
永盛電影公司(後更名「中國星電影公司」)(1987-今)
其他如東方電影(1991-今)、寰亞電影(1994-今)、銀河映像(1996-今)、寰宇電影(1999-今)、英皇電影(1999-今)都是90年代之後了。
G. 1979年《白發魔女傳》珊瑚扮演者
1979年《白發魔女傳》珊瑚扮演者是劉雪華。
1980年的電影《白發魔女傳》改編自梁羽生的同名作品,由張鑫炎導演,鮑起靜、方平、劉雪華主演,長城電影製片公司出品。
劉雪華,1959年11月12日出生於北京,5歲隨家人遷往香港,中國香港女演員。
1978年考入香港長城電影公司,1981年轉入邵氏電影公司,先後出演《情不自禁》《白發魔女傳》《楊過與小龍女》等影片。1983年因出演電視劇《少女慈禧》而在香港一舉成名,1984年首次赴台灣拍攝電視劇《傲嘯江湖》和《笑傲江湖》,1986年因應女作家瓊瑤的邀請出演電視劇《幾度夕陽紅》而在台灣一炮而紅。1988年憑借《庭院深深》獲法國巴黎首屆華語影視金獅獎最佳女主角獎,1992年憑借《風里的愛》獲台灣電視金鍾獎最佳女演員獎。2011年來,更是加盟《宮鎖心玉》《甄嬛傳》《陸貞傳奇》《錦綉未央》等宮廷大戲。
H. 香港十大傳奇電影公司,你能全部認出來嗎
它們分別是:邵氏電影公司、嘉禾電影公司、新藝城影業、德寶電影公司、銀都機構、中國星、寰亞電影公司、英皇電影公司、銀河映像和最佳拍檔電影公司 。
香港電影有近百年的歷史,是從最初的默示錄時代到30年代的有聲電影,《邵氏出品,必佳品》稱霸香江,迎來嘉禾、環球亞、新藝城等新派電影公司的天下,香港電影打開了黃金時代的大門,通過電影記錄香港的不幸和輝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位電影人利用新型電影工業使香港電影成為世界知名品牌,高峰時期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年製作量超過200部,成為世界上好萊塢電影的出口目的地之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機構很多,除了上述十大傳說電影公司外,還有洪金寶的寶禾電影公司 、元彪的泰禾電影公司 、成龍的威禾電影製作公司和李連傑的正東電影公司等有名的電影公司。這些公司曾出品了眾多經典影片,為香港電影的發展添磚加瓦。
I. 長城電影公司的介紹
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即香港電影史上所指的「新長城」,香港電影製片機構。
J. 能介紹一下香港各家電影公司嗎
邵氏電影(這個就不說了,是電影愛好者都知道,已經退出舞台多年)
嘉禾電影(鄒文懷老闆)
德寶(洪金寶搞的電影公司,好象大股東是潘迪聲,具體不清楚,是領導他的洪家班搞起來的,首部片好象是《敗家仔》,不過依然是依附於嘉禾)
永佳電影公司(陳勛奇同金公主合作創立的電影公司)
新藝城電影公司(已倒閉,代表人物7位:麥嘉、徐克、黃百鳴、石天、泰迪羅賓,曾志偉、施南生)
影之傑電影公司(鄧光榮的電影公司,其間兩著名導演就是王家衛與劉鎮偉)
永盛電影製片廠(向華勝同向華強搞的電影公司)
電影工作室(以前依附於新藝城,因為徐克是新藝城的7巨頭之一,91年解散之後自主成立電影工作室)
中國星(由永盛電影製片廠發展而來,成立於94年,主要做電影發行,製片的少了)
東方電影公司(新藝城倒閉之後,黃百鳴搞的電影公司,黃百鳴新建的東方電影院與之電影公司同名)
同期還有許氏三兄弟的許氏影業公司
澤東電影有限公司(王家衛離開影之傑之後自己創立的電影公司)
銀河映像(著名導演杜琪峰同幾人搞的電影公司)
星輝電影(周星馳的,大家都知道成立於96年)
寰亞(寰亞電影大股東是林建岳)
寰宇電影(林小明的電影公司,不過99年才開始投資電影跟周星馳的星輝合作)
英皇
另外還有
嘉峰電影有限公司(應該是袁家班的電影公司)
長城電影公司
大觀影片公司
威禾電影製作有限公司(成龍創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