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當外國電影在中國上映會有原聲版和國語版之分
目前,有很多國外的電影在中國內地放映,包括像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的電影在中國市場都非常火熱。但是,一般都會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原聲版,一個是國語版。做出這樣的區分,也是為了考慮到觀影人的習慣。
所以說,還是看大家的喜歡,根據自己的習慣和喜好去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因此,電影也是在這方面的考慮,因此設置了原聲版和國語版。
② 電影在中國市場的情況
首先不是相關人士談不上專業,就個人的見解吧,中國的電影市場我覺得還是在穩步的發展,但是盜版啊,電影分級制度的不明確,加上中小城市開展不好等問題還是最主要的,盜版是打不死的小強,很多人都有過看盜版的經歷,其實寧願看盜版碟,槍版電影一睹為快的人我覺得是偽影迷,或者肯本就不是影迷,看,就只圖個新鮮熱鬧,這是一種悲哀,中國觀眾的素質和審美還有待提高,另外一些歐美的電影或者香港的影片經常因為送審不合格而無緣內地市場,其實應該分級了,這對一部分影迷是負責任的,還有現在一些中小城市往往電影院同步不了新出的電影,有的乾脆就沒有電影院了,人人都去買碟看,而大城市的影院又有很多惡性競爭,所以中國電影市場還面臨很多危機和困難,一點一點前進吧。。。
③ 好萊塢的電影在中國總能大賣,這是為什麼
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用中國的一句俗語來說就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用專業一點的話來說,那就是在中國電影工業化成熟度正在發展的今天,好萊塢電影生產線的高水準,高投入和高產出是它們在中國締造賣座奇跡的一大優勢,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總覺得別人碗里的飯菜香」。
中國現在約有1.2萬塊銀幕,電影票房在迅速增長,根據金融信息咨詢及研究機構IHS Markit及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平均預測,中國的影票銷售額有望在明年增長22%至104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最大票倉。對於中國電影市場與電影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間風口,隨著中國資本深入滲透好萊塢電影產業,也是學習好萊塢的項目開發方法和先進的製作經驗與科技的好時機,但現時國產電影市場卻交出了越來越多的爛片,電影工業化水準依然堪憂,這對於好萊塢來說自然是一大利好。因為對比之下,好萊塢在中國資本的助推下,優質大片自然能在中國票房大賣,但即便是爛片,也將迎來圈錢的黃金時代。
④ 有哪些好萊塢的電影是在中國取景的
中國幅員遼闊,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擁有5000年的文明史,它是現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很多值得一游的名勝古跡,而且中國境內的很多風景名勝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的。
《2012》是一部非常棒的災難片,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全球轟動。人們希望看到傳說中的世界末日,它是什麼樣子的?在這部電影的情節中,瑪雅人的預言成真了。2012年12月21日真的是世界末日,由於太陽和地球本身的活動導致海平面在全球范圍內上升,青藏高原成為人們最後的希望,於是人們在青藏高原建造了三艘諾亞方舟。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設定,影片最後一部分拍攝於青藏高原,也讓全世界的人們了解了喜馬拉雅山,了解了我們藏傳佛教。
⑤ 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遇冷,主要是因為哪些原因
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觀看過好萊塢的電影,在前些年的時候,好萊塢的電影在我們中國的電影市場一直都是深受到影迷的歡迎的。咱們國產電影與好萊塢電影相差甚遠,劇情製作觀感方面都是沒有好萊塢所製作的電影更加的精彩好看。但就在2017年之後,這個情況就發生了改變,好萊塢的電影在我們中國這關於市場中影響力以及受歡迎的程度都遠遠的大不如前。而好萊塢也對在中國市場遇冷這件事情表達出了擔憂,感覺到十分的有壓力。
再加上很多影片都比較注重於票房收益,對於演員陣容以及劇情方面的監管都是沒有那麼的嚴格,這也就直接的導致爛片的數量越來越多,大家對於觀影這件事情越來越不抱希望,越來越感到疲憊,花了錢之後看的還是這種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甚至想吐槽的影片,毫無體驗感,於是會選擇觀影的人也會越來越少。
⑥ 近代史上促進電影在中國登陸的因素有哪些
外在因素
(1)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在侵略中國時,也帶了他們的文化藝術和文明成果,其中也包括電影。
(2)西方侵略者不僅想在領土上殖民中國,也想對中國人進行思想奴化和控制,想讓西方文化徹底滲入到中國,其中電影,書籍,語言等就是最好的滲透工具。
(3)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開始在全世界發展電影事業,在西方商人擴大市場商業策略推動下,傳入了中國。隨後,很多歐美商人見中國的放映業有利可圖,紛紛來華投資。他們經營放映業,修建及發展連鎖式影院,甚至在中國建立電影企業,攝制影片。
2.內在因素
(1)中國有著電影的雛形」皮影戲「,早在西漢時期這種古老的藝術樣式就已存在,可以電影在中國發展有著更好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基礎。
(2)政府在各勢力的沖擊下不斷變革,以適應不同時期的發展要求,再加上部分民眾思想觀念的進步,中國逐漸不僅引進了大量外國電影,也開始研究拍攝本國的電影,1905年的《定軍山》成為中國電影史的起點。
(3)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更好的傳播傳統文化。西方電影引進中國後,不僅反響強烈、一票難求,那些戲劇等文藝樣式也受到沖擊,我國早期電影就是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這也是使中國傳統文化繼續傳播而沒有消亡的重要原因。
tip:純手打,非復制,喜歡請給個採納,謝謝
⑦ 為什麼印度的電影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
1、印度的電影製作已經有了成熟的產業體系。
說到電影,我們知道除了好萊塢,還有一個地方叫寶萊塢。寶萊塢只是印度電影業的一部分,但它創作的電影擁有數億觀眾。印度電影有著自足的產業形態,已經越來越成熟。
我們經常在印度電影中看到許多歌舞場面。有這一大元素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在孟買電影製作基地寶萊塢製作的。印度電影在中國的流行說明了印度電影情節的魔力。印度電影以貼近現實生活而聞名。
⑧ 電影何時傳入中國
二十世紀初,電影傳入中國。
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再到立體聲,從黑白到彩色再到立體像(3D),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
(8)電影在中國擴展閱讀:
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
2012年共生產各類電影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超170億,而團購票為國內電影票房貢獻了近27億元,為廣大影迷們節省了50.12億元生活開支。
對於影院團購市場的火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電影票和餐飲婚紗相比,它的標准化程度更高,電影院也比一般餐館的接待能力更強。其次,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電影票的票價仍然偏高,電影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團購的出現正好釋放了這部分的需求,贏得了廣泛影眾喜愛。
⑨ 電影在中國的第一次映
中國人第一次放映電影
中國人自己放電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國商人林祝三從歐美回國,攜帶放映機和影片,在打磨廠樂天茶園放映電影,這是中國人從國外自運電影在國內放映的開始。此後,在北京前門外的大柵欄大觀樓戲院、西單市場內的文明茶園、東安市場內的吉祥戲院、西城新豐市場里的和聲戲院,相繼都有電影放映。
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問世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
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首電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
1933年,開辦於上海的《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胡蝶登上了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的「寶座」。選舉揭曉後,原本准備舉行一次盛大的電影皇後加冕典禮,因胡蝶本人一再謙詞,遂將典禮取消,將這一活動和「航空救國游藝茶舞大會」結合在一起進行。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
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雖然由於經驗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夠理想,但畢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
195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海燕廠)拍攝了我國第一部35毫米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老兵新傳》。這是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影片,也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寬銀幕電影。影片以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艱苦卓絕的戰斗生活為題材,利用彩色寬銀幕充分展示了北大荒廣闊無垠的北國風光,與影片的內容相得益彰。影片在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技術成就銀質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電影
1960年,上海東湖電影院成為全國第一家立體電影院。這也是我國銀幕上第一次放映立體電影。1962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片《魔術師的奇遇》。這部影片不僅開創了我國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片的第一,也一直是唯一的一部。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
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寶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
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
1922年1月由顧肯夫、陸潔創辦的《影戲雜志》。
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
1922年3月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立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明星影戲學校(後改為明星演員養成所),由鄭正秋擔任校長,專門培養電影人才。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電影劇本
1924年,洪深創作的《申屠氏》在《東方雜志》發表。
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1956年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
1958年萬古蟾導演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
1926年,萬氏兄弟克服了資金、場地、資料等多方面的困難,終於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它也是中國美術片的開始。
中國譯制的第一部外國電影
1948年,為了消除語言上的障礙,經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與蘇聯影片輸出公司駐東北代表處協商,由該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東影廠試驗譯製成漢語。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
中國第一部恐怖電影
1937年,新成立的新華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歡迎的影片《夜半歌聲》,這是中國銀幕上出現的第一部國產恐怖電影,它不但在當時製造了轟動效應,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其價值和魅力依然能夠得到驗證。
中國第一部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影片
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第一部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部。
新中國第一部與國外合拍的故事片
195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郎斯藝術製片公司共同攝制了兒童故事片《風箏》,這是新中國與外國合作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期,電影的樣式也日漸豐富。1935年,電通公司推出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都市風光》。影片清新活潑同時又辛辣尖銳的藝術風格在電影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中國第一個由專業影人評選的電影獎
在中國電影三大獎中,電影金雞獎是由專業電影人員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金雞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該獎每年評選一次。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擔任評委。在這一類別的電影獎中它不僅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它也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
中國第一個由政府設立的電影獎
1932年,由當時中國教育界和電影界熱心人士共同倡議,在南京建立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於次年舉行了第一次影片評選活動,《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評為優秀影片。此後又舉行了幾次評選。由於當時協會的領導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黨政高層官員身份,因此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電影獎。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真正由政府部門設立的電影獎問世於1956年。新中國成立後,於1956年設立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對1949年-1955年以來所生產的優秀影片予以評獎。
1年前 - 檢舉
39 4
添加/查看意見(1)
dpfczjsw 勤學秀才
《藍貓淘氣三千問》這個垃圾動畫片破了世界最長的記錄吧~~
⑩ 電影開始傳入中國是在什麼時候
二十世紀初,電影傳入中國。
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再到立體聲,從黑白到彩色再到立體像(3D),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
(10)電影在中國擴展閱讀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戲」,這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拉開了中國電影發展的序幕。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拍攝了由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任慶泰也因此被譽為「中國電影之父」。
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年至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2018年,中國電影年產量高達1082部,年總票房達到607億元人民幣,全國共有銀幕60079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