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推薦幾個台灣電影唄~
《藍色大門》桂綸鎂和陳柏霖主演,兩人在裡面相當青澀,很不錯的片子。
《盛夏光年》張孝全和張睿家主演,同志電影,台灣氣息濃厚,青春的很,值得一看。
《人魚朵朵》徐若瑄和周群達主演,男主角不怎麼出名,但是片子很耐看,情節不膚淺,台灣電影的文藝。
《夏天的尾巴》張睿家/藤岡靛/鄭宜農主演,關於青春的那些事。
《沉睡的青春》好吧,這個我看完了也沒怎麼懂,應該是很深奧的電影吧!
《基因決定我愛你》余男/何潤東/關穎/彭於晏/林依倫主演片子一般,但可以看看。
《渺渺》范植偉/柯佳嬿/張榕容主演 很青春,很文藝,值得一看,張榕容因為此片還和眾大牌在金馬獎上一決高下,雖然失敗了。
《五月之戀》劉亦菲/陳柏霖主演 不錯。
《少年不戴花》張乃元/鍾智文主演 同志短片 很清新的片子,看著就舒服。
《海角七號》不多說了。
《淚王子》范植偉/張孝全/關穎 基本上看不懂,但風景很好看,下個高清的片子看看,超級漂亮的說。
《九降風》好吧,拍的很青春。我喜歡。
至於《艋舺》什麼的,額。。。我覺得不那麼青春啦!
❷ 台灣華視上的「普」字是什麼意思
是分級制度。看其他國家的節目都會有相應的分級,香港也有。不過不同地方的分級制度有很大不同。
中國台灣電影分級制度
普遍級(普級):一般觀眾皆可觀賞。
保護級(護級):未滿六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六歲以上未滿十二歲之兒童須由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輔導觀賞。
輔導級(輔級):未滿十二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少年須由父
母或師長注意輔導觀賞。
限制級(限級):未滿十八歲之兒童及青少年不得觀賞。
❸ 台灣電影推薦
幻想愛情喜劇《消失的情人節》一定是第57屆金馬獎的最大贏家,包括五個獎項:最佳情節、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剪輯。
《親愛的房客》莫子怡,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陳淑芳,專注於同性家庭、收養、老年人等現實生活問題。愛沒有什麼不同,希望有一天每個人都能真正尊重和容忍不同的聲音。
《同學麥娜絲》人會變老,存錢也要存一些老朋友,從同學那裡看現代人的生活…這部電影獲得了8項提名,包括第57屆金馬獎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
《無聲》聚焦聾啞人特殊群體的故事和性侵犯、欺凌等青年成長中的敏感問題,思考旁觀者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孤味》一部覆蓋了幾代台灣女性情感脈動的電影,從主角到配角全年齡段覆蓋。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每個人的初戀,無論是20年前還是20年後,都和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與性別和歲月無關。刻在你心裡的名字會讓你忘記時間。
❹ 推薦一些台灣的電影吧
《艋舺》,金像獎最佳話語片。。。。。。
❺ 為什麼台灣八大電視的右下角會有一個「普」字有時還是其他的字這是什麼意思台灣其他台也有嗎
一、限 制級:未滿十八歲之人不得觀賞。
二、輔 導級:未滿十二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少年需父母、師長輔導觀賞。
三、保 護級:未滿六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六歲以上未滿十二歲之兒童需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同觀賞。
四、普 遍級:一般人皆可觀賞。
❻ 有什麼台灣電影推薦
2019年的金馬獎在大陸失聲,而當選最佳劇情片的《陽光普照》不該被忽略。
隨著2020年1月下旬它在流媒體平台上線,目前大陸也有資源了。
《陽光普照》講的是台北一家四口的變故,以此帶出家庭和社會問題。
父親阿文(陳以文飾),駕校教練,校訓「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就是他人生觀,是個內斂嚴父,小兒子要坐牢他會勸法官別輕判,大兒子跳樓都不曾流淚。
母親琴姐(柯淑勤飾),在夜店做妝發師,通情達理的慈母,由於生活不易,對兒子的心理變化照顧不周,面對家庭的分崩離析堅強操持。
大兒子阿豪(許光漢飾),高三復讀的資優生,准女友郭曉真(溫貞菱飾)很喜歡他,而他在一天晚上突然跳樓自殺了。
小兒子阿和(巫建和飾),叛逆少年,講義氣陪同好友菜頭(劉冠廷飾)砍人,被判進少年輔育院三年,之前還搞大了少女小玉的肚子,提前一年半出獄後洗心革面。
話說許光漢最近在大陸很火呢,飯圈女孩新任老公,沖著他也值得看一看啊。
《陽光普照》的電影文本很不錯,但又顯得有點過於直白,靠人物台詞來宣示旨意,少了點電影語言的藝術感。
其實影片中一些空鏡頭的運用很贊,人物也都在狀態里,即使是沒獲得提名的許光漢,也呈現了到位的角色情感,導演應該更相信觀眾一點。
不過本片配樂我也覺得很有feel,但也沒提名金馬的配樂獎項,所以說觀影這種事,是很私人化的,大可不必統一感受。
導演鍾孟宏也參與了編劇,甚至還化名當了攝影,這三樣他全拿到了金馬提名,其中導演獲獎,好的因他,不好的也由他背鍋好了。
❼ 台灣電視上的「普」字和「護」字分別是什麼意思
台灣電視分級為:
限制級(簡稱「限」級):未滿十八歲者不宜觀賞。
輔導級(簡稱「輔」級):未滿十二歲之兒童不宜觀賞,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少年需父母或師長輔導觀賞。
保護級(簡稱「護」級):未滿六歲之兒童不宜觀賞,六歲以上未滿十二歲之兒童需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觀賞。
普遍級(簡稱「普」級):一般觀眾皆可觀賞。
電影分級制系透過電影片之審查,依照「電影法」、「電影法施行細則」、「電影片檢查規范」及「電影片分級處理辦法」,將國內上映的影片分列為「限制級」、「輔導級」、「保護級」與「普遍級」四個等級,並依法予以刪剪或禁演。
(一) 限制級:
電影片描述搶劫、綁架、吸毒等犯罪行為情節細密、及血腥、殘暴、表現淫穢情態,不適合少年及兒童觀賞者,列為限制級,未滿十八歲者不得觀實。限制級影片如過度描述殺人,成人無法接受者,應予刪剪;如片中有明顯煽動群眾以非法方式破壞社會秩序造成危害者,應予禁演;另限制級影片,如有性行為過程具體描述或生殖器官的撫摸等明顯渲染性行為鏡頭,應予刪剪或禁演。
(二) 輔導級:
電影片涉及性問題及犯罪與暴力事件,對於兒童心理有不良影響之虞者,列為輔導級,未滿十二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十二至十八歲之少年須由成人輔導觀賞。影片中有暴力、血腥、恐怖程度足以影響少年身心健康或引發模仿者,例如殺人或自殺過程的細節描述等,應予刪剪;影片並不得有強烈性暗示的對白或聲音,以及明顯猥褻的動作。
(三) 保護級:
影片涉及性問題或恐怖情節須由成人陪同輔導,以免對兒童心理產生不良影響者,列為保護級,未滿六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六至十二歲兒童須由成人陪伴觀賞。保護級影片如有猥褻及暴力、血腥、恐怖程度足以影響兒童身心健康者,應予刪剪。
(四) 普遍級:
普遍級則為無任何色慾動作或對白及任何對兒童發展不良影響之暴力、恐怖鏡頭,一般觀眾皆可觀賞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