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搞垮巴林銀行之後》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搞垮巴林銀行之後》((英)尼克·利森)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nlQMlwQPkKnsY74ZQANbHQ
書名:搞垮巴林銀行之後
作者:(英)尼克·利森
譯者:吳晟
豆瓣評分:7.2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4
頁數:237
內容簡介:
搞垮巴林銀行之後,背井離鄉、年輕失足、觸犯法律、疲於圓謊、屢戰屢敗、身敗名裂、鋃鐺入獄、婚姻破裂、大病纏身、負債累累等所有倒霉的事情,陸續降臨在尼克的身上,他該怎麼辦?
我的經歷或許是不平凡的,但它讓我深刻地了解到壓力是怎樣失控的,壓力是怎樣影響所有人的。這本書將助困境中的人一臂之力。
作者簡介:
尼克•利森(Nick Leeson, 1967— ),英國一個泥瓦匠的兒子,從未上過大學。他於1995年讓古老的巴林銀行灰飛煙滅,這一驚世之舉使他臭名昭著,成為路人皆知的「金融流氓」。為此,他迎來了長達6年半的艱苦的牢獄之災。後被確診罹患直腸癌,康復後取得心理學學位。1999年出獄後回到英國,出版傳記《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Rogue Trader),並被改拍成同名電影。
伊凡•泰里爾(Ivan Tyrrell),英國著名的教授心理學、精神療法、教育的曼得費爾德學院院長,自1993年以來一直擔任歐洲治療研究中心的負責人,擅長綜合治療抑鬱和焦慮症。採用「人類天賜」的方法治療抑鬱症和焦慮症並指導付諸實踐。與喬•格里芬合著的《人類天賜:心理健康和清晰思維的新方案》(Human Givens:A New Approach to Emotional Health and Clear Thinking)被《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譽為「無聲的革命」。
② 以李森(巴林銀行)的故事改編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股壇狙擊手,伊萬·麥克格雷格主演。
英文名: Rogue Trader
中文名: 魔鬼營業員
別 名: 股壇狙擊手 | 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
導 演: ( James Dearden )
主 演: (伊萬·麥克格雷戈 Ewan McGregor) (安娜·弗瑞爾 Anna Friel) ( Yves Beneyton) ( Betsy Brantley) ( Caroline Langrishe) ( Nigel Lindsay)
利森出身寒徽,憑個人努力、自信及野心,在實力雄厚、歷史悠久的霸菱銀行備受僱用,但他冒險求勝虧損累累已達不能自拔的地步...
③ 巴林銀行倒閉事件的巴林銀行倒閉
巴林銀行:歷史顯赫的英國老牌貴族銀行,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伊麗莎白女王也信賴它的理財水準,並是它的長期客戶。
尼克李森:國際金融界「天才交易員」,曾任巴林銀行駐新加坡巴林期貨公司總經理、首席交易員。以穩健、大膽著稱。在日經225期貨合約市場上,他被譽為「不可戰勝的李森」。
1994年下半年,李森認為,日本經濟已開始走出衰退,股市將會有大漲趨勢。於是大量買進日經225指數期貨合約和看漲期權。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事與願違,1995年1月16日,日本關西大地震,股市暴跌,李森所持多頭頭寸遭受重創,損失高達2.1億英鎊。
這時的情況雖然糟糕,但還不至於能撼動巴林銀行。只是對李森先生來說已經嚴重影響其光榮的地位。李森憑其天才的經驗,為了反敗為勝,再次大量補倉日經225期貨合約和利率期貨合約,頭寸總量已達十多萬手。
要知道這是以「杠桿效應」放大了幾十倍的期貨合約。當日經225指數跌至18500點以下時,每跌一點,李森先生的頭寸就要損失兩百多萬美元。
「事情往往朝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這是強勢理論的總結。
2月24日,當日經指數再次加速暴跌後,李森所在的巴林期貨公司的頭寸損失,已接近其整個巴林銀行集團資本和儲備之和。融資已無渠道,虧損已無法挽回,李森畏罪潛逃。
巴林銀行面臨覆滅之災,銀行董事長不得不求助於英格蘭銀行,希望挽救局面。然而這時的損失已達14億美元,並且隨著日經225指數的繼續下挫,損失還將進一步擴大。因此,各方金融機構竟無人敢伸手救助巴林這位昔日的貴賓,巴林銀行從此倒閉。
一個職員竟能短期內毀滅一家老牌銀行,究其各種復雜原因,其中,不恰當的利用期貨「杠桿效應」,並知錯不改,以賭博的方式對待期貨,是造成這一「奇跡」的關鍵。
雖然最後很快抓住了逃跑的李森,但如果不能抓住期貨風險控制的要害,更多的「巴林事件」還會發生,包括我們個人投資者中間的小「巴林事件」。 事發後主要責任者尼克·理森卻逃之夭夭。
理森是巴林銀行新加坡分行負責人,年僅28歲,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他以銀行的名義認購了總價70億美元的日本股票指數期貨,並以買空的做法在日本期貨市場買進了價值200億美元的短期利率債券。如果這幾筆交易成功,理森將會從中獲得巨大的收益,但阪神地震後,日本債券市場一直下跌。據不完全統計,巴林銀行因此而損失10多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該行現有的8.6億美元的總價值,因此巴林銀行不得不宣布倒閉。這家有著233年歷史,在英國曾發揮過重要作用得銀行換了新主。3月2日,警方將理森拘捕。
原首席執行官講述英國巴林銀行倒閉之謎
1995年,巴林銀行,這家全球最古老的銀行之一破產了,曾經是英國貴族最為信賴的金融機構,200多年優異的經營歷史,沒能逃過破產的結局,事件震驚世界。
為了揭開這一事件之謎,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特別節目《資本市場》幾經周折,終於采訪到了當年顯赫氣派的巴林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官彼得·諾里斯。
倫敦市郊,在一家僅能容納150人左右的小電影院里,我們見到了當年的巴林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官彼得·諾里斯。彼得·諾里斯引咎辭職之後,如今變成了這家小電影院的老闆。彼得·諾里斯說:「巴林集團擁有很多家不同的銀行,當巴林集團倒閉時,我正好擔任投資銀行的首席執行官。正是在我領導的投資銀行里發生了李森的罪行。是李森毀掉了巴林銀行嗎?當然是。正是由於他的罪行,導致了巴林銀行的崩潰。他長期以來進行欺詐,對電腦會計系統做了手腳,許多員工都被卷了進去,最終導致了巴林銀行的倒閉。」
令人震驚的是,這樣一個讓巴林銀行慘痛的結局,出自於一個普通的證券交易員尼克·李森之手。尼克·李森1989年加盟巴林銀行,1992年被派往新加坡,成為巴林銀行新加坡期貨公司總經理。而尼克·李森搞垮巴林銀行的事發地也正是在新加坡。
期貨交易員難免會在交易中出現一些錯誤的情況。因此,他們一般都會開設一個特殊帳戶,用以暫時存放那些錯誤的交易,等待適合的行情出現時再挽回損失。但是,錯誤帳戶在尼克·李森的手中改變了用途,他把自己失敗的交易記入其中,用以掩蓋損失。結果,為了賺回賠掉的錢,尼克·李森的賭局越開越大,以至於到了無法收拾的境地。
1995年2月23日傍晚,已經賠光了整個巴林銀行的尼克·李森踏上了逃亡的旅程。但是,驚弓之鳥般的逃亡生涯僅僅持續了4天,1995年2月27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剛剛走下飛機懸梯的尼克·李森被捕了。
1995年11月22日,尼克·李森再次變成了全球的新聞焦點,他從德國被引渡回新加坡,而僅僅一周之後,被送上了審判台。根據新加坡《證券交易法》,尼克·李森因欺詐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半。從而變成了新加坡塔那梅拉監獄中的階下囚。
尼克·李森利用欺騙的手段使巴林銀行蒙受了8億6千萬英鎊的巨額虧損,從而把巴林銀行推上了死亡之路。尼克·李森事件並非偶然。在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中,大投資者侵犯小投資者利益,中介機構損害客戶利益,上市公司欺騙股東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市場需要一系列嚴明的法律約束,同時需要一個強大的監管體系。作為尼克·李森的頂頭上司,彼得·諾里斯引咎辭職後的心情人們可想而知。在巴林銀行破產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彼得·諾里斯痛苦不堪,他仇恨尼克·李森。但畢竟是5年過去了,如今他面對來訪者似乎已經平靜了許多。
1999年7月,尼克·李森因患癌症被保外就醫,他回到了倫敦。此前,他在獄中撰寫了《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在書中,尼克·李森描述整個事件的真實經過。當然,李森自有李森的感受,但是,比尼克·李森感受更為深刻的,恐怕就是這位彼得·諾里斯了。彼得·諾里斯說:「我認為可以從中吸取很多教訓,最基本的一條就是不要想當然認為所有的員工都是正直、誠實的,這就是人類本性的可悲之處。多年來,巴林銀行一直認為僱傭的員工都是值得信賴的,都信奉巴林銀行的企業文化,都將公司的利益時刻放在心中。而在李森的事件中,我們發現他在巴林銀行服務期間一直是不誠實的。所有金融機構的管理層都應該從李森事件中吸取教訓,意識到用人的風險所在。巴林銀行存在著內部管理機制的諸多不足,一直沒有及時發現李森的犯罪行為,而當發現時卻為時已晚。所以,我認為教訓是,應該隨時保持極高的警惕性。」
盡管,新加坡和英國法院的聯合調查表明,巴林事件完全是尼克·李森個人所為,巴林銀行的管理層沒有法律責任。但是,彼得·諾里斯依然認為,巴林銀行的破產與其內部管理的混亂有著密切的關系。
尼克·李森在獄中完成的《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一書,很快被拍成了電影。1999年年底的一天,這部電影在彼得·諾里斯經營的小電影院首次放演。忽然他的放映員來告訴彼得,一個長得很像尼克·李森的人就坐在電影院里。電影散場的時候,彼得·諾里斯先生看得清清楚楚,那個人就是尼克·李森本人。
一位是原巴林投資銀行的首席執行官,另一位是弄垮這家銀行的肇事者。在巴林銀行倒閉之後,兩個人第一次在這家不知上演了多少幕人生的悲劇和喜劇的電影院里見面了。
彼得·諾里斯畢竟還能從電影院的收入中獲取自己的收益。但是,尼克·李森卻大不一樣了。本應屬於尼克·李森的一切版權收入,都將用來償還巴林銀行債權人的債務。
④ 有沒有內容關於經濟金融的影片
1. 《鍋爐房》(Boiler Room)
新線公司(New Line Cinema)2000年出品
主 演:喬萬尼-瑞比西(Giovanni Ribisi)
本-阿弗萊克(Ben Affleck)
導 演:本-楊格(Ben Younger)
類 型:社會片
J.T.馬林經紀公司的核心辦公室被員工們稱之為「鍋爐房」。可不要小看這個地方——在這里一夜能誕生20個百萬富翁!正是在這間「鍋爐房」里,鬥志激昂的年輕的經紀人們通過電話為深深信賴他們的買主兜售股票,幫他們炒股。而他們所得到的報酬是豪華公寓、法拉利和更多連他們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奢華禮物。在長島這片平凡無奇的土地上,在無數經紀公司的「鍋爐房」中,X一代正以驚人的速度實現著他們的夢想,只是有的時候他們離法律僅僅一步之遙……
19歲的賽斯-戴維斯原本是個再普通不過的人。他的一生中只有兩個夢想:因為家境不佳,所以他希望自己將來能掙上一百萬;又因為從小父親就一直看不起他,所以他希望什麼時候自己能讓父親另眼相看,變得尊重自己。到底如何才能實現這兩個夢想呢?一開始賽斯打算靠跟別人玩一種非法紙牌來起家,可是他很快就發現這條路根本行不通。最後他決定走一條合法的道路:加入J.T.馬林經紀公司去做一名經紀人,因為公司承諾會給提供他一條「最為快捷的成功之路」。
成為「鍋爐房成員」看起來的確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賽斯每天身著西服,廢寢忘食地工作,很快便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股票經濟人認證考試。他整日忙得如飛轉的陀螺,在不斷給客戶打電話、不斷地計算與操作、不斷地招徠新客戶的過程中,賽斯最初的夢想——銀行里的存款與作一個好兒子的願望——似乎都在實現……
2. 《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Rogue Trader)
導演:
James Dearden
主演:
伊萬·麥格雷戈 Ewan McGregor
Tom Wu
John Standing
Anna Friel
類型:驚悚 / 劇情 / 犯罪 / 歷史
片長:101 min
國家/地區:英國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Cinemax
上映日期:1999年6月25日 英國
1995年,巴林銀行,這家全球最古老的銀行之一破產了,曾經是英國貴族最為信賴的金融機構,200多年優異的經營歷史,沒能逃過破產的結局,事件震驚世界。為了揭開這一事件之謎,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特別節目《資本市場》幾經周折,終於采訪到了當年顯赫氣派的巴林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官彼得·諾里斯。
倫敦市郊,在一家僅能容納150人左右的小電影院里,我們見到了當年的巴林投資銀行
首席執行官彼得·諾里斯。彼得·諾里斯引咎辭職之後,如今變成了這家小電影院的老闆。彼得·諾里斯說:「巴林集團擁有很多家不同的銀行,當巴林集團倒閉時,我正好擔任投資銀行的首席執行官。正是在我領導的投資銀行里發生了李森的罪行。是李森毀掉了巴林銀行嗎?當然是。正是由於他的罪行,導致了巴林銀行的崩潰。他長期以來進行欺詐,對電腦會計系統做了手腳,許多員工都被卷了進去,最終導致了巴林銀行的倒閉。」
令人震驚的是,這樣一個讓巴林銀行慘痛的結局,出自於一個普通的證券交易員尼克·李森之手。尼克·李森1989年加盟巴林銀行,1992年被派往新加坡,成為巴林銀行新加坡期貨公司總經理。而尼克·李森搞垮巴林銀行的事發地也正是在新加坡。
期貨交易員難免會在交易中出現一些錯誤的情況。因此,他們一般都會開設一個特殊帳戶,用以暫時存放那些錯誤的交易,等待適合的行情出現時再挽回損失。但是,錯誤帳戶在尼克·李森的手中改變了用途,他把自己失敗的交易記入其中,用以掩蓋損失。結果,為了賺回賠掉的錢,尼克·李森的賭局越開越大,以至於到了無法收拾的境地。
1995年2月23日傍晚,已經賠光了整個巴林銀行的尼克·李森踏上了逃亡的旅程。但是,驚弓之鳥般的逃亡生涯僅僅持續了4天,1995年2月27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剛剛走下飛機懸梯的尼克·李森被捕了。
1995年11月22日,尼克·李森再次變成了全球的新聞焦點,他從德國被引渡回新加坡,而僅僅一周之後,被送上了審判台。根據新加坡《證券交易法》,尼克·李森因欺詐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半。從而變成了新加坡塔那梅拉監獄中的階下囚。
尼克·李森利用欺騙的手段使巴林銀行蒙受了8億6千萬英鎊的巨額虧損,從而把巴林銀行推上了死亡之路。尼克·李森事件並非偶然。在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中,大投資者侵犯小投資者利益,中介機構損害客戶利益,上市公司欺騙股東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市場需要一系列嚴明的法律約束,同時需要一個強大的監管體系。作為尼克·李森的頂頭上司,彼得·諾里斯引咎辭職後的心情人們可想而知。在巴林銀行破產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彼得·諾里斯痛苦不堪,他仇恨尼克·李森。但畢竟是5年過去了,如今他面對來訪者似乎已經平靜了許多。
1999年7月,尼克·李森因患癌症被保外就醫,他回到了倫敦。此前,他在獄中撰寫了《我如何弄跨巴林銀行》。在書中,尼克·李森描述整個事件的真實經過。當然,李森自有李森的感受,但是,比尼克·李森感受更為深刻的,恐怕就是這位彼得·諾里斯了。彼得·諾里斯說:「我認為可以從中吸取很多教訓,最基本的一條就是不要想當然認為所有的員工都是正直、誠實的,這就是人類本性的可悲之處。多年來,巴林銀行一直認為僱傭的員工都是值得信賴的,都信奉巴林銀行的企業文化,都將公司的利益時刻放在心中。而在李森的事件中,我們發現他在巴林銀行服務期間一直是不誠實的。所有金融機構的管理層都應該從李森事件中吸取教訓,意識到用人的風險所在。巴林銀行存在著內部管理機制的諸多不足,一直沒有及時發現李森的犯罪行為,而當發現時卻為時已晚。所以,我認為教訓是,應該隨時保持極高的警惕性。」
盡管,新加坡和英國法院的聯合調查表明,巴林事件完全是尼克·李森個人所為,巴林銀行的管理層沒有法律責任。但是,彼得·諾里斯依然認為,巴林銀行的破產與其內部管理的混亂有著密切的關系。
尼克·李森在獄中完成的《我如何弄跨巴林銀行》一書,很快被拍成了電影。1999年年底的一天,這部電影在彼得·諾里斯經營的小電影院首次放演。忽然他的放映員來告訴彼得,一個長得很像尼克·李森的人就坐在電影院里。電影散場的時候,彼得·諾里斯先生看得清清楚楚,那個人就是尼克·李森本人。
一位是原巴林投資銀行的首席執行官,另一位是弄垮這家銀行的肇事者。在巴林銀行倒閉之後,兩個人第一次在這家不知上演了多少幕人生的悲劇和喜劇的電影院里見面了。
彼得·諾里斯畢竟還能從電影院的收入中獲取自己的收益。但是,尼克·李森卻大不一樣了。本應屬於尼克·李森的一切版權收入,都將用來償還巴林銀行債權人的債務。
3. 最王牌的脫口秀節目「The Suze Orman Show」
A weekly live-to-tape TV special of well-known personal finance expert Suze Orman's radio broadcast of "The Suze Orman Show."
從2002年開播至今,好評無數!
⑤ 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銀行的
那是約翰 里克,1997年在新加坡擔任期貨交易員時為彌補交易虧損導致虧損不斷擴大至13.3億美元,導致巴林銀行倒閉。本人被捕入獄,獄中寫了這本書《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銀行的》,據說賣得不錯。
⑥ 關於巴林銀行倒閉的電影叫什麼
魔鬼營業員
⑦ 有一電影描述的是尼克·李森如何使得巴林銀行倒閉。。。誰知道這個電影的名字和下
《魔鬼交易員》,根據李森的自傳《我如何搞垮巴林銀行》改編的
⑧ 魔鬼交易員這部電影中,尼克里森是如何搞垮巴林銀行的簡單回答一下吧,我實在沒看懂這部片子。
匿名提問沒誠意 1 00:00:07,675 --> 00:00:09,540 交易所主席簡加奇他說巴林銀行是個別例子 6 00:00:22,156 --> 00:00:25,557
⑨ 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電影
http://www.56.com/u21/v_NDk3NTIzMTM.html,網路上就能找到啊,不過不是高清的。想知道事情始末的話還是看書的好,電影感覺不是很真實。
⑩ 尼克.李森如何搞垮巴林銀行
1995年2月23日傍晚,已經賠光了整個巴林銀行的尼克·李森踏上了逃亡的旅程。但是,驚弓之鳥般的逃亡生涯僅僅持續了4天,1995年2月27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剛剛走下飛機懸梯的尼克·李森被捕了。
1995年11月22日,尼克·李森再次變成了全球的新聞焦點,他從德國被引渡回新加坡,而僅僅一周之後,被送上了審判台。根據新加坡《證券交易法》,尼克·李森因欺詐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半。從而變成了新加坡塔那梅拉監獄中的階下囚。
尼克·李森利用欺騙的手段使巴林銀行蒙受了8億6千萬英鎊的巨額虧損,從而把巴林銀行推上了死亡之路。尼克·李森事件並非偶然。在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中,大投資者侵犯小投資者利益,中介機構損害客戶利益,上市公司欺騙股東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市場需要一系列嚴明的法律約束,同時需要一個強大的監管體系。作為尼克·李森的頂頭上司,彼得·諾里斯引咎辭職後的心情人們可想而知。在巴林銀行破產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彼得·諾里斯痛苦不堪,他仇恨尼克·李森。但畢竟是5年過去了,如今他面對來訪者似乎已經平靜了許多。
1999年7月,尼克·李森因患癌症被保外就醫,他回到了倫敦。此前,他在獄中撰寫了《我如何弄跨巴林銀行》。在書中,尼克·李森描述整個事件的真實經過。當然,李森自有李森的感受,但是,比尼克·李森感受更為深刻的,恐怕就是這位彼得·諾里斯了。彼得·諾里斯說:「我認為可以從中吸取很多教訓,最基本的一條就是不要想當然認為所有的員工都是正直、誠實的,這就是人類本性的可悲之處。多年來,巴林銀行一直認為僱傭的員工都是值得信賴的,都信奉巴林銀行的企業文化,都將公司的利益時刻放在心中。而在李森的事件中,我們發現他在巴林銀行服務期間一直是不誠實的。所有金融機構的管理層都應該從李森事件中吸取教訓,意識到用人的風險所在。巴林銀行存在著內部管理機制的諸多不足,一直沒有及時發現李森的犯罪行為,而當發現時卻為時已晚。所以,我認為教訓是,應該隨時保持極高的警惕性。」
盡管,新加坡和英國法院的聯合調查表明,巴林事件完全是尼克·李森個人所為,巴林銀行的管理層沒有法律責任。但是,彼得·諾里斯依然認為,巴林銀行的破產與其內部管理的混亂有著密切的關系。
尼克·李森在獄中完成的《我如何弄跨巴林銀行》一書,很快被拍成了電影。1999年年底的一天,這部電影在彼得·諾里斯經營的小電影院首次放演。忽然他的放映員來告訴彼得,一個長得很像尼克·李森的人就坐在電影院里。電影散場的時候,彼得·諾里斯先生看得清清楚楚,那個人就是尼克·李森本人。
一位是原巴林投資銀行的首席執行官,另一位是弄垮這家銀行的肇事者。在巴林銀行倒閉之後,兩個人第一次在這家不知上演了多少幕人生的悲劇和喜劇的電影院里見面了。
彼得·諾里斯畢竟還能從電影院的收入中獲取自己的收益。但是,尼克·李森卻大不一樣了。本應屬於尼克·李森的一切版權收入,都將用來償還巴林銀行債權人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