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香港電影已死

香港電影已死

發布時間:2022-06-24 10:34:32

『壹』 從金像獎到港產片,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剛落幕的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一代宗師》破紀錄地橫掃12個獎項,一片獨大結果惹來了不少議論,其中不乏港產片消失及金像獎失守等舊話重提。一般人有所不知的,是在大量業界人士投票的電影獎中,一片獨大根本是常態,不值得大驚小怪。去年的大贏家《寒戰》也獨攬九個獎項,同時也是合拍片,卻被視為港產片的勝利,大家都被它港產警匪片的類型包裝說服了。

《一代宗師》壓倒性勝出,主要因為它各技術部門的確實力超群,而全片布滿王家衛的作者簽名,後段各宗師紛紛南下香港,又可釋除合拍片迎合內地,放棄本土的疑慮。所謂選無可選絕對是天大的誤會,去年在港同樣叫好叫座的還有《激戰》、《掃毒》和《救火英雄》(前二片分獲11項及8項提名),且全屬港產片出色當行的警匪或動作類型,若非遇上《一代宗師》這樣的超強對手,絕對有多些斬獲的本錢。

此外,尚有兩部新晉導演叫好叫座的話題作:《狂舞派》和《僵屍》,在高手如雲下仍能合共奪取五個獎項,則證明了純種港產片只要拍出成績(不論本土勵志或喚起港人集體回憶),在金像獎這樣的角逐場合可看高一線。須知金像獎對合拍片並不排斥,對合乎香港電影資格與否的標准有清晰界定,因此從不存在何時失守的問題。另一方面,金像獎選民亦大多心中有數,投票時傾向支持港味較濃的合拍片或純港片,而冷待轉型為大中華導演那些迎合內地市場之作,亦屬自然不過。《中國合夥人》、《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等在內地大賣而在港票房慘淡,《西遊降魔篇》更創下周星馳成名後的最低香港票房紀錄,皆是同一道理。

其實合拍片成為金像獎的大贏家,早於六年前的《投名狀》已經開始。它和兩年後同由陳可辛主導的《十月圍城》,皆橫掃最佳電影、導演等八獎項。其他年度的最佳電影《葉問》、《打擂台》、《桃姐》和《寒戰》,也無一不是合拍片,但因題材或類型的關系,它們的港味不言而喻。《投名狀》和《十月圍城》則善用合拍片的資源,拓闊了類型的空間,盡現香港電影人的魄力和創意。

同樣的成就,也適用於《一代宗師》身上,不過規模更大而已。像其最佳攝影、音樂和音響獎得主皆非來自內地或香港,可見其攝制團隊的國際化。而抱開放態度與外國影人合作,不介意純種或混血,不也正是香港電影的優良傳統嗎?王家衛上台領獎後借用了一句《一代宗師》論南拳的對白:香港電影真是行的話,又豈止北傳?說明了大家的眼界,不應再拘泥於港產片/合拍片的身份上。

近年內地輿論對此議題的敏感,顯然跟香港本土思潮和自主意識的興起有關。港產片已死的說法早已流傳了多年,大家其實沒有太大的異議若果港產片的定義是八、九十年代黃金時期的香港電影的話。須知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國、粵語片,某程度上是三、四十年代中國電影(以上海為中心)的延伸,其時尚未有港產片的說法,卻是不折不扣的香港電影。其後由六、七十年代功夫武俠片至CEPA未簽訂、合拍片未大行其道之前,全部配上中英文字幕的港產片,只是內地及國際影壇對香港電影狹義的理解。廣義的香港電影卻泛指所有香港電影人參與主創或投資的電影,由上世紀初至今經歷多番大變,卻從沒有失傳或中斷的問題。

合拍片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像歐洲片多國合拍本是常態。市場收縮成本上漲,通過合拍擴大市場是必由之路。昔日香港電影靠賣埠東南亞來克服本土市場太小的先天限制,其實是殊途同歸。但九十年代外埠市場逐漸流失,本土文化轉呈弱勢,風光了三十年的港產片自然難以為繼。隨著中國市場迅速發展,本地觀眾卻漸行漸遠,主流由港產片轉為合拍片的趨勢遂不可逆轉,1949年後中港兩地分流之勢再次轉為合流的局面。

這種發展本來與香港九七回歸中國的方向一致,但政治、經濟及社會層面的中港融合從來充滿暗涌,而於今為烈。因合拍片意味接受內地不透明的一套審批制度,題材禁區處處,加上不熟悉內地市場和觀眾,初期自然不倫不類。經過多年摸索後,港人主導的合拍片已漸入佳境,出現更多兩地討好,叫好叫座之作。反諷的是香港同時出現一股抗拒合拍、回歸本土的潮流,盡管起初的成功例子是走色情(《3D玉蒲團之極樂寶鑒》)或低俗(《低俗喜劇》)的路線。兩片皆瘋狂賣座,前者據說不少捧場客來自內地的自由行,後者開宗明義說要重新發揚港片不溶於合拍潮的低俗重口味,本土觀眾果然熱烈捧場。

放棄內地市場,回歸港產片的做法,盡管無損合拍片的主流,卻肯定方興未艾。去年的《狂舞派》和《僵屍》分別跑進青春勵志歌舞及懷舊新派恐怖的類型,同時獲得觀眾(票房)和評論(金像獎)的肯定。今年則有來勢更盛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踩進了驚栗加科幻的Cult片境界。看來在合拍片以外,香港電影仍有不少待開發的創作空間。退一步說,即使是色情或低俗,只要有市場便可有供應,這也是香港影壇向來服膺的市場規律,盡現電影人的靈活變通。

但這類新港產片的回歸,看來不是內地評論人所喜見樂聞,因為它們拒絕北上賺錢,不受內地市場吸納,打破了港產片窮途末路,合拍片唯一出路的主流說法。只要有它們存在的一日,香港電影金像獎便不容易變成一個華語電影金像獎了,因為支持鼓勵香港電影,師出有名。那為何有轉型為華語電影金像獎的提法?即使不計一統天下的陰謀論,還不是因為內地評獎活動盡受官方把持,而希望藉助香港電影金像獎三十多年來民間主辦、業界投票建立的公信力?

『貳』 周星馳演出的角色,哪些在電影中死了

據我所知有很多,下面就來盤點一下。

周星馳

龍套演員如夢,在發生車禍的雨夜,就已經死亡,後續的劇情也僅僅是臆想而已。

結語

悲喜劇的轉換,以及各種隱藏的劇情,都加大了周星馳喜劇的深度,而這也是周星馳作品被反復解讀的根本原因。

『叄』 求一部香港恐怖電影的名字,一個男生好像在一個倉庫打電話求救,結果進去看到他已經在打電話前死了

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

目錄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劇情簡介
在線觀看
編輯本段
基本信息

[電影名稱] 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
[年代] 2001
[地區] 中國香港
[語言] 粵語
[電腦特別效果]:新視覺特技工作室有限公司
[類別] 恐怖片
編輯本段
演職員表

[主要演員] 吳鎮宇 何超儀 李燦森 周麗淇
[導演] 鄭保瑞
[出 品 人]:李國興
[剪接]:林安兒
[攝影指導]:高照林
編輯本段
劇情簡介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曾有觀眾致電到香港新城電台節目「恐怖熱線」,講及大頭怪嬰的故事,事後竟引來極大回響,因而導演鄭保瑞決定將這個故事拍成電影
美國電視台新聞記者Mavis,帶同攝影師和收音師一行三人來港拍攝介紹香港電台文化的特輯。她到步後第一個接觸的節目就是恐怖熱線,她感到十分有趣,於是決定以此節目作研究對象。經電台介紹下,她認識了該節目的監制Ben和主持露芙、潘紹聰,電台准許Mavis拍攝節目的直播情況。一晚,節目收到一個名叫Chris的男人來電,說在1963年的一個晚上,他與六名小孩在西環一個球場踢足球時,無意中在球場附近的山洞內發現一隻大頭怪嬰,嚇得他們魂飛魄散。他們立即帶了學校的校長來,可是當信奉伊斯蘭教的校長見到它時,也嚇得掉下手中的可蘭經。自當晚的電話播出後,竟引來意想不到的熱烈回響。總監遂叫眾人深入調查這個題目,Mavis對此更感興趣。第二晚,Chris又來電,可是自他的這個電話後,怪事便接二連三的發生在他們身上----直播室內出現不知名的人影,Mavis的收音師離奇死亡、Ben的弟弟自稱見過大頭怪嬰之後開始神志不清……他們根據現有資料一步一步的查下去,找到Chris口中的校長的女兒Connie,得悉校長數年前去世時曾出現過七個自稱校長舊學生的不知名奇怪男人,可是現在已失去下落。他們更從舊報紙和醫院的老護士口中得悉當年Chris等人所見的大頭怪嬰,其實是由一名孕婦所生,出生時已懂說話,亦因而嚇瘋了接生的護士…… 眾人最後找到了掌握著關鍵資料的七人下落,原來他們早於年前已死掉,甚至連致電到節目的Chris也不例外…… 他們用盡方法,竟真的給他們聯絡到這班亡魂。亡魂們說出真相,當年其實是他們用石頭把大頭怪嬰扔死。從此以後,大頭怪嬰便纏著他們不放。他們求 Mavis等人替他們找出大頭怪嬰的下落,並好好地代他們把它安葬。Mavis等人好不容易才在Ben的弟弟口中得知大頭怪嬰的下落。完成了這班人的心願。就在一切看似完結時,Ben的女友May在Ben家中找到一盒Mavis的收音師死前看過的錄影帶……

『肆』 香港的鬼片,古堡裡面有鬼,好像成龍在裡面有客串,結局很慘,好人大部分都死了。求本片名字

這都幾年了,還沒人答出來???
算了,可憐可憐你們吧,這是成龍、王羽、孫越、張玲主演的《迷你特工隊》
有三位將軍級的人物被日本人抓獲,後來我方派「斷魂」隊長(王羽)組織了一個小隊去營救三位將軍。途中他們經歷了「鬼屋」,「烈女」部落等等一系列的「磨難」,最後終於到達將軍的囚禁之地,經過慘烈的打鬥,最終這只小隊就剩老孫(孫越)、大牛(成龍)、二妞(張玲)三人,當他們正准備享受勝利的喜悅時,老孫竟然被已死去多時的隊長(王羽)打死,原來這一切竟是隊長的陰謀,他想獨吞那一筆錢、、、、

『伍』 經典港片,男子跟老闆賭博,不料廣播說老闆已死,是什麼片

這個我知道是2000年

這個電影

主演:張耀揚/黃卓玲/黃家諾/雷宇揚/阮兆祥/林雪

『陸』 香港靈異電影

片名:鬼眼刑警/天眼刑警
英文名:Don't Open Yours Eye
劇情簡介
富商曹近南妻子被匪徒殺人王綁票,在鬧市交贖金,肥威及埋伏的警員沖出拘捕,不料遭其黨羽砧板蓮,金毛玲及爛命倫分別扮成孕婦,小販及PIZZA仔狙擊,雙方槍戰,肥威被殺,殺人王等取贖金而去。SEVEN與抽水強被指派接手此案。殺人王原來藏參在村屋。剛巧住在抽水強那一幢,兩幫人在天台相遇,發生槍戰,殺人王中彈,金毛玲等殺出重圍逃去。殺人王傷重不治,但臨死誓言死後必變惡鬼報仇。
SEVEN的七姑姐將死,SEVEN往醫院見之。七姑姐指家族每一代排第七的子女,都會遺傳到陰眼,上一代那一人逝世,下一代排第七的無論是男是女都會馬上得到陰眼。七姑姐安然逝,SEVEN一回頭,竟然真的見到自己已死的父母與姑丈在房內,與七姑姐一齊帶笑離去,不由得大驚,離開醫院,馬上見各種人鬼混在一起。SEVEN心中混亂,無法接受自己竟突然擁有「鬼眼」。
SEVEN回家,卻驚見已死的肥威坐在床上等他,肥威警告他,殺人王過了頭七之後,就會找他報仇,SEVEN幾乎崩潰,不知是夢是真。 SEVEN與抽水強被派去最老歷史的七號差館。老差骨喃嘸炳是全港所有差館的非官方靈異顧問。七號差館的高層是對下屬不假辭色,經常綳緊臉的女警司 MADAM徐,她下令差館不可放關二哥像,並派SEVEN去整理所有舊檔案入電腦,由漂亮的女警菲菲協助,SEVEN對菲菲一見鍾情。二人拍拖,菲菲與 SEVEN各自將心中秘密寫下,放在時間囊內,埋在天台盆栽土中,半年後雙方同意才開來看。 過了頭七,眾人在差館內突然感到氣溫急降,老鼠慌忙逃走,金魚突然死去,顯然將會有不祥之事發生。果然,殺人王的惡靈忽至,把MADAM徐像玩具般玩弄,幸炳叔裝扮成關帝,把殺人王的冤魂嚇退,MADAM徐才得救,但她卻變了個小女人,令抽水強享盡溫柔。炳叔請來師父老人家樵伯,與殺人王談判,可惜殺人王不領情,聲言要SEVEN、強、炳三人死無葬身之地……
觀看地址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9%ED%D1%DB%D0%CC%BE%AF&fr=ala0

『柒』 林家棟終於憑借《樹大招風》拿影帝,名副其實還是香港後繼無人

豆瓣評分8分,這個分數是很客觀合理的。如果我自己給個分數的話,我想差不多是8.5分左右。這樣的分數才對得起,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對它的認可啊!我一直覺得這部電影是我近幾天來,看到過最有意思的港片。

林家棟也不錯,陰郁的樣子,竟然讓我覺得這是我最喜歡他的一個角色。總之,這部電影,讓我似乎看到了小時候看港片的感覺,港味十足!

『捌』 都說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已死,您認為致使電影界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您認為這樣的局面還會持續多久

綜觀20世紀90年代的香港電影,基本上仍可稱之為百花齊放,我們不但有從80年代順利跨向90年代的新一代導演:張婉婷(《秋天的童話》)、王家衛(《旺角卡門》)、關錦鵬(《胭脂扣》)、陳嘉上(《小男人周記》)等等,還有90年代的奇跡周星馳、劉德華、張國榮、梁朝偉以及幾個國際知名的名字:張曼玉、周潤發、李連傑、成龍等等。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相對於20世紀80年代電影公司大灑金錢,演員一天九組戲的好景日子來說,90年代的香港電影的確危機重重,陰霾滿布。 首先是90年代初盛行武俠動作片,《黃飛鴻》和《東方不敗》相繼掀起打風熱潮,一時間李連傑、林青霞成為賣埠保證。可是,依照香港電影的傳統,賣座的片種總有跟風者,而當跟風者眾、水準參差的時候,亦即該電影類型走向死亡之路。武俠動作片熱潮如是,賭片熱潮及後期的古惑仔系列也沒有例外。 到了90年代中期,港產片票房連續下挫,西片逐步抬頭。《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先在93年創下六千萬元票房佳績,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Titanic)更以一億一千萬元攀上頂峰,這部映了195天的好萊塢A級大製作還佔了「本世紀百部賣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壓倒了在80年代威風一時的新藝城作品《最佳拍擋》系列。香港電影另一個令90年代香港電影褪色的原因是盜版問題。80年代錄影帶市場興起已經令電影收入大打折扣,到了90年代後期,盜版VCD更為香港電影市道帶來了重擊。不少電影在午夜場或首映過後便出現盜版,海關和警方又互相推卸責任,後來香港政府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海關逐漸加強掃盪,才使盜版VCD活動略為收斂。 香港電影界曾多次組團訪京,與港澳辦及電影局商討創作自由、版權問題等,亦促請中央政府開放市場。1997年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董建華先生首次在《施政報告》中提到香港電影,並撥出一億港元開發電影科技及接受資助申請,令香港電影人略為安慰,更把2000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搞得有聲有色。 可喜的是,香港電影人揚威國際,張曼玉、蕭芳芳、王家衛先後在柏林、戛納等國際影展中獲獎,香港電影漸受國際影壇重視。可惜的是,這也導致影圈人才外流,吳宇森、唐季禮、袁和平、林嶺東等著名導演紛紛前往好萊塢發展,周潤發、成龍、李連傑及楊紫瓊等巨星級演員亦被好萊塢羅致。 有外流亦有外援加入,香港電影人在亞洲區尋找了不少新面孔,成績最突出的是在台灣一脫成名的舒淇,在香港成功轉型,由脫星變性格演技派,成績斐然。還有90年代中期之後,香港掀起日本電視劇熱潮,連帶電影界亦多找了日本演員參與港產片,其中又以女星為主,包括《星月童話》、《東京攻略》和《阿虎》,當然亦少不得成龍電影里插科打諢的一眾日本美女。 20世紀90年代的賣座保證是「雙周一成」(周潤發、周星馳及成龍),周星馳獨有的「無厘頭」喜劇深得民心,有人認為他的「無厘頭」文化和"XX"後港人逃避現實的心態相通,他的作品如《逃學威龍》、《唐伯虎點秋香》、《食神》等等都是90年代的喜劇經典。近年,周星馳明顯減產,一邊休養生息,一邊走上幕後之路。 周潤發在80年代中後期憑《英雄本色》肯定他在香港影壇至尊無上的地位,之後拍了一連串英雄片、動作片,雖偶有票房失利,但基本上依然甚有觀眾緣。近年進軍好萊塢,除拍一貫的動作片(如《血仍未冷》) ,還嘗試拍如《安娜與國王》這類文藝片,似乎仍未有打算回歸拍港產片之意。 至於成龍則大致維持一年一部大製作,票房上依然不俗(但相對於80年代的成績,近年成龍作品已不算大賣),惜在電影風格上難求突破。 導演方面,「雙王」王晶和王家衛可謂雙映成趣,一個擅拍商業味道極重的電影,更被揶揄為「屎尿屁」導演;一個專挑大明星合並,產量少、藝術味濃,往往得到國際影展的垂青,兩人電影風格回異,但在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另外,新浪潮創將之一杜琪峰近年頗受矚目,作品叫好又叫座,愈來愈有個人風格。還有憑《香港製造》打出名堂的陳果亦成功地從獨立電影導演變為香港主流電影導演之一。 科幻特技也順著世界性的大趨勢融入香港電影之中,《風雲之雄霸天下》與《中華英雄》是其中成功的例子,而動作片 《特警新人類》及《紫雨風暴》、《藍血人》更特別邀請外國特技效果專家設計爆炸場面,令觀眾嘆為觀止。 總括來說,20世紀90年代的香港電影雖然較諸於80年代有所失色,但似乎在創作意念及電影製作方面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些小成本製作的獨立電影如《過海隧道》、《天上人間》等亦有公映的機會,加上數碼電影的冒起,而劇本創作亦得到應有的重視。相信踏入新紀元,香港電影將會追求更高的質素,並帶領整個亞洲區的電影業邁向國際影壇。 2003年是香港電影業最黑暗的一年。除了經濟繼續低迷之外,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爆發,使許多戲院空空如也,並令電影製作停頓四個月;該年只共拍攝54部電影。香港的兩位著名歌手兼演員張國榮(46歲)和梅艷芳(40歲)的死,對電影業更是雪上加霜。
《劍雨》由小馬奔騰影業和香港寰亞綜藝共同投資,高額的成本,據悉耗資1400萬美元,重量級的製作班底,加上12位國際大牌演員的加盟使得其成為一部最具期待的大片。此外,大S、林熙蕾、吳佩慈、江一燕幾位性感女星的出演,也為這部武俠懸疑愛情巨制增添了幾分「春色」。

『玖』 香港電影 講述老婆和老公出去玩 發生事故 開始老婆懷疑老公死了 回來的是鬼魂 到最後才發現其實是

《冥約》

溫子謙醫生﹝方中信﹞在工作上如魚得水。家庭方面,他與程素心﹝郭可盈﹞結婚數年仍如膠似漆,女兒柔﹝謝宛婷﹞精靈乖巧,甚逗人喜愛。然而好景不常,謙風平浪靜的日子因柔突然暈倒而結束,柔證實患上血癌,無論謙平日如何冷靜,此刻亦心亂如麻。
一日,他與心往海灘散心時見一小童遇溺,謙將小孩救起,自己卻被大浪捲走。翌日,當眾人為謙憂心之際,謙突然出現。不過他雖如常上班,舉動卻異於平常。他的同事Roy﹝曹永廉﹞及Pion﹝陳伶俐﹞開始生疑:為何謙不眠不休,又不進食?閉路電視錄像帶拍到謙身邊出現奇怪的光圈,又應如何解釋?他倆堅信現在見到的是謙的鬼魂。此外,心亦開始出入殯儀館,又看棺木又看石碑,似為謙准備身後事。
柔手術成功,謙卻不肯鬆懈,仍然密切留意她的身體狀況,終不支暈倒。盡管謙否認自己已死的看法,他亦不免混亂起來。當他茫然走進心的房間時,突然靈光一閃……

閱讀全文

與香港電影已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主家世好男主出身低的電影 瀏覽:71
姜子牙電影配音有什麼特色 瀏覽:603
洪文定為父報仇單挑白眉道人什麼電影 瀏覽:322
男主綁走女主電影 瀏覽:312
漫威英雄電影中國人 瀏覽:256
台灣電影鬼媽媽 瀏覽:598
白蛇緣起電影所有歌曲 瀏覽:20
電影英語海報簡單 瀏覽:352
放一個香港的電影 瀏覽:732
智能後視鏡怎麼看電影 瀏覽:20
描述蕭紅一生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19
孩子王完整電影 瀏覽:413
周星馳電影裡面配角名字 瀏覽:69
德伯家的苔絲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612
楊冪和趙麗穎合作電影有哪些 瀏覽:157
甄子丹古裝早期電影全集 瀏覽:87
獨行鯊電影什麼時候哪年上映 瀏覽:979
鋼鐵怪人的國產電影 瀏覽:126
電影演員必須有悟性嗎 瀏覽:70
奧斯卡最佳電影英文報道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