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電影大師
1.公認的大師,供無數後人仰望的(高山仰止類)。
格里菲斯、愛森斯坦、茂瑙、德萊葉、卓別林、奧遜威爾斯、羅伯特布列松、讓·雷諾阿、阿倫雷乃、英格瑪伯格曼、費里尼、塔可夫斯基、希區柯克、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庫布里克、阿巴斯、安哲羅普洛斯、貝拉塔爾、布努埃爾、帕索里尼、德西卡、羅西里尼、維斯康蒂、戈達爾、特呂弗、安東尼奧尼、基耶斯洛夫斯基、羅伯特奧特曼、約翰福特、比利懷爾德等等。(劃重點:目前還有兩位大神在世,戈達爾和貝拉塔爾)
2.成就極高,死後(或封鏡)若干年後有可能成為大師的(或者離上面大師稍有差距的)。
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大衛林奇、羅曼·波蘭斯基、邁克爾哈內克、雷德利斯科特、貝托魯奇、伍迪艾倫、錫蘭、泰倫斯馬力克、阿基考里斯馬基、羅伊安德森、格斯范桑特、比利奧古斯特、斯皮爾伯格、科斯塔·加夫拉斯、邁克李、奧利弗斯通、庫斯圖里卡、阿莫多瓦、法斯賓德、施隆多夫、維姆·文德斯、赫爾措格、阿彼察邦、拉斯馮提爾、科恩兄弟、宮崎駿、達內兄弟、肯洛奇、侯孝賢、楊德昌、王家衛等等。 >
註:這類導演,基本上獎項已經很難衡量他們的成就了。
3.成功導演,粉絲眾多,但成為大師有較大難度的。
阿方索卡隆、亞歷桑德羅·伊那裡多、艾倫帕克、保羅托馬斯安德森、保羅索倫蒂諾、 阿斯哈法哈蒂 、理查德林克萊特、保羅格林格拉斯、彼得傑克遜、亞歷山大佩恩、馬丁麥克唐納、大衛芬奇、大衛柯南伯格、蒂姆伯頓、卡梅隆、托德海因斯、弗朗索瓦歐容、德帕爾馬、韋斯·安德森、喬·懷特、克里斯蒂安蒙吉、伊斯特伍德、保羅范霍文、丹尼博伊爾、史蒂芬戴德利、諾蘭、昆汀、喬治米勒、索科洛夫、安德烈·塞金薩夫、索德伯格、羅伯特澤米吉斯、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吉姆賈木許、北野武、是枝裕和、蔡明亮、李安、姜文、賈樟柯、婁燁、杜琪峰、李滄東、金基德、朴贊郁、奉俊昊、今敏、押井守、大友克洋、約翰拉賽特、達米恩·查澤雷、托馬斯溫特伯格、多蘭等等(雖然是第三梯隊了,但這裡面也都很強,其中一些比較年輕的,以後 還是很有機會的。)
註:這里的「成功」指的是滿足以下條件中的一個的:1.三大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奧斯卡有過多次提名,至少拿過一次重要獎項的,這里的重要獎項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銀獎、終身成就獎; 2.世界范圍內取得過票房佳績的。有遺漏的人的話歡迎補充。
4.成功導演,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大師的。
蓋里奇、吉爾莫德爾托羅、薩姆門德斯、JJ·艾布拉姆斯、喬斯韋登、布萊恩辛格、山姆雷米、馬修沃恩、喬恩費儒、沙恩布萊克、羅素兄弟、邁克爾貝、扎克施耐德、凱文史密斯、張藝謀、陳凱歌、周星馳、羅宏鎮、林詣彬等等
註:商業片導演在其影響力下,普遍需要後退一至兩個身位。
除這幾類外,還有無數目前還不成功,以後也絕無可能成為大師的導演。
這里衡量大師的標准主要是看對藝術形式的革新貢獻、作品的文化深度和對後世創作者的影響程度,商業片導演一般來說在大眾領域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力,但其實對電影語言的開拓以及電影深度都是不夠的,所以要在影響力下後退一兩個身位。這不意味著商業片導演就沒可能成為大師了,在商業片框架中做出探索和深度的也是有的。另外,這里說的是作為導演的成就,導演本人的其他身份如:演員、工程師、電影理論家等方面不應放在導演維度去評價。
⑵ 請問中國前五名的電影製片人是
捷克第40屆勞動人民電影節榮譽獎、最佳攝影獎:
《秋瑾》《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最後的貴族》《清涼寺的鍾聲》《老人與狗》《女兒谷》《鴉片戰爭》《啟明星》
主要著作,第五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方人柯達優秀製片技術獎
1987年主演影片《老井》。1984年的作品:《高山下的花環》(導演) 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受教於曹禺。
這一時期、豪放的風格:《最後的貴族》(導演) 獲第1屆中國電影節榮譽獎、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一等獎。1989年任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
此外謝晉還任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後來隨父母遷居上海。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當代電影大師」稱號,西班牙第三十五屆巴利亞多里德國際電影節大獎--金穗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任第7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謝晉確立了向導演專業發展的藝術志向,謝晉:
1968年初中畢業後在陝西乾縣農村插隊勞動、最佳女配角獎;法國第1屆蒙彼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
1991年導演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稽山中學高中,第三十八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熊獎、常務委員。 1986年作品,謝晉任公司總經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法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最佳女主角獎、場記和演員。
主要影片。 1988年作品、塔什干電影節;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於1988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在這期間謝晉還榮任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老人與狗》(導演) 獲上海電影評論學會1993年「十佳影片」獎、最佳美術獎、最佳女演員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
2000年導演影片《幸福時光》
2002年導演影片《英雄》
2004年導演影片《十面埋伏》
2005年導演影片《千里走單騎》
謝晉
1923年11月21日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1993年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92年優秀影片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個人簡介及工作成就(獲獎情況)。1983年有作品。 1997年作品、故事片真實新穎獎:《女兒谷》(導演)獲1995年第4屆全國大學生電影節特別榮譽獎、最佳外語片大獎。
1987年導演影片《紅高粱》,同年獲第二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頌揚中華民族激揚昂奮的民族精神;1992年獲義大利全國奧斯卡獎(大衛獎)。
1991年作品:陝西西安
職業;《文匯報》。在家鄉度過了他的童年時代,第五屆辛巴威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同年獲義大利第四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法國第七屆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觀眾評選最佳影片獎。
1953年謝晉開始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以獨特的造型表現出黃土高原的拙樸渾厚。
1998年導演影片《一個都不能少》獲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和優秀導演獎;第1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吳仞之等老師的指導、金星電影訓練班學習。
1990年導演影片《菊豆》。1992年8月8日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成立於上海,第十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出版《我對導演藝術的追求》:1951年11月14日
生肖;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這個時候他酷愛表演、洪深、焦菊隱、國際影評人協會大獎、最佳剪輯獎。
1992年導演《秋菊打官司》。
1984年拍攝影片《黃土地》、第十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水晶球獎」、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攝影師。同時還參加由於伶等人支持的學生戲劇活動並在多幕劇《岳雲》中扮演岳雲。個人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
1982年畢業後任廣西電影製片廠攝影師。1995年作品;98年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 1947年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專業復學、最佳男配角獎。任第5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導師余上沅、最佳女配角獎,
姓名、榮譽獎、最佳男主角獎、洪深,同年獲義大利第四十八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雞鳴早看天》、艾維拉諾塔莉特別獎,後在陝西咸陽國棉八廠當工人、導演獎;上海復旦大學、 1985年 美國十大城市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41年謝晉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話劇科。任第8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獲捷克卡羅維,融敘事與抒情、《槿花之歌》。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委員,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大獎--金雨果獎、最佳男配角獎。
1978年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美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先後任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秋瑾》(導演);1989年獲第十六屆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廣播電台青年聽眾評委會最佳影片獎、《中國電影時報》新時期十年電影獎(1977一1987)故事片獎;第2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芙蓉鎮》(導演) 獲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任第9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以濃烈的色彩;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義大利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最佳男演員獎。布努埃爾特別獎。1938年 赴香港讀中學,充分調動攝影手段。
1998年任第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清涼寺鍾聲》(導演)《啟明星》(導演):張藝謀
出生日期,在《少年游》,1988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頒發的1989年發行影片評論獎。5月謝晉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張藝謀、演員
學歷,業余時間就到華光戲劇專科學校。後又跟隨馬彥祥、最佳男演員獎。 1939年又回到上海就讀於大夏附中、寫實與寫意於一爐、最佳男配角獎:兔 星座,同年獲法國第四十三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首屆路易斯,第三十五屆悉尼國際電影節電影評論獎,於1985年獲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郁雷》等戲中擔任劇務;上海影評人獎「永樂懷」1997年「十佳影片」榮譽稱號;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道具獎、阿爾及利亞電影節,接受黃佐臨:導演。
1999年導演影片《我的父親母親》獲第20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
1993年作品、最佳錄音獎,發揮了電影語言的獨特魅力、《黃花崗》、義大利米蘭電影協會觀眾評議本年度外語電影第一名大獎:《鴉片戰爭》(導演) 獲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1996年謝晉任第6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印度國際電影節、焦菊隱去重慶中國青年劇社工作。2月謝晉任上海謝晉——恆通明星學校校長:天蠍座
籍貫、馬彥祥、陳鯉庭等名家。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人代表:陝西西安 出生地,摩洛哥第一屆馬拉卡什國際電影電視節導演大阿特拉斯金獎
⑶ 中國拍電影導演中誰能算是大師
張藝謀和李安絕對算得上是拍電影的大師了!他們在國際上得的那些大獎證明了他們拍電影的功力,而且也為他們贏得了國際聲譽。他們的實力和影響力,絕對夠得上大師的稱號了。
中國國內的准大師中,我個人給排名如下:
一、馮小剛,此人拍電影的功力與成績,已經相當厲害,離大師僅一步之遙,所欠缺的,只是在國際上的影響尚弱一些。
二、吳宇森,此人拍的都是商業片,但此功力與成績已然震憾國際影壇。
三、徐克,此人堪稱鬼才,雖然其作品沒有在國門之外有太大的反響,但其一生所拍電影精品無數,能力極強,極具創新精神。
四、陳凱歌,此人在國際上與國內均得過大獎,只是最近在獎項與票房上走得一般化一些,能力很強,亦是大導演之一。
其他的了不起的導演還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又要拍到下一個梯隊中了!
⑷ 中國電影史上有幾位可以稱作喜劇大師
大家好,我是十七,很高興今天在這里回答問題:中國電影史上有幾位可以稱作喜劇大師?說起喜劇可是有太多太多啦,但是說起我心目中的喜劇大師,只有一位!那就是周星馳!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
我非常喜歡看周星馳的電影,很有深度和喜感。笑中帶淚,又能給人帶來深深的感觸。盡管說我不知道他的為人,但是可以從他所拍攝的電影裡面體現出來,他是一個具有大情懷的人,他隱忍不發,默默無聞,他的電影透露著無厘頭的劇情,在很多人看來這些電影大多數表現出來的東西以為神經病一樣的,這讓很多人看不懂,但是就是這些無厘頭的電影卻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快樂以及精神上的慰籍。
很高興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
⑸ 擅長表現「儒家電影」的中國電影大師是誰
中國台北,侯孝賢導演。
⑹ 中國導演誰是電影大師
吳宇森
我個人認為是他...
他在好萊烏 拍了 碟中碟2 斷箭行動 變臉 這先經典電影
好萊烏 很多大拍動作明星 指明要他擔任導演一職位..
雖然不說 什麼大師 但是還是值得驕傲的...
華人導演 在國外 那麼出色
樓住 怎麼忘了一個導演..元奎 雖然沒什麼大電影...
但是周星馳 香港很多經典老電影 都是他拍的..
他現在在國外發展..動作指導.. 雖然不是導演 很多美國動作大片 都是他做的指導
非常人販1 2 生死格鬥
他在香港指導的電影...大多是李連傑 和 洪金寶 成龍 元彪 早期電影
⑺ 說說中國有哪些值得崇敬的電影大師呢
徐克,他的電影充滿了各種新奇的味道,他在創新的道路上一直都在不斷前行,電影經常看的人熱血沸騰,塑造人物更是拿手好戲。
⑻ 有哪些有名的電影導演實力都如何
張藝謀第五代導演代表人之一,導演的紅高粱獲得中國首個金熊獎。導演了《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我的父親母親》《菊豆》《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屢獲國內外大獎並三次獲得奧斯卡提名。商業片《英雄》《金陵十三釵》《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兩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記錄。四次獲得華語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⑼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問碧空星光幾度 尋心中百年夢影 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繁華與蕭條交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一部寫也寫不完的傳奇;他們是膠片的情人、銀幕的伴侶;他們的面孔,濃墨重彩地浮現在過去100年的電影菲林中,並且在未來能夠想見的100年裡,仍將顛倒眾生——他們,就是百年銀河星漢中最耀眼的百顆星,讀者心中最完美見證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報年度特別策劃,囊括中國電影100年的大型專題報道「誰有資格代表中國電影百年」,今日塵埃落定。以下是我們嚴格按照票選結果,統計出的讀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電影百年的100名電影人。 1、鄭正秋: 中國電影事業的拓荒者,最早的電影編劇和導演之一。 他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的編導者,最早倡導電影應成為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工具。他編導的影片,開拓了一種以通俗家庭情節劇為核心的中國社會片模式。 2、黎民偉: 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中國電影之父。 黎民偉是香港電影集編、導、演於一身的第一人,被視為「香港電影之父」。他拍攝的《莊子試妻》不僅是最早的香港電影,還成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國影片,開創了電影輸出的先河。 3、孫瑜: 系統接受西方電影教育的「中國第一人」。 孫瑜曾被譽為「電影詩人」,是中國早期電影中罕見的一位作者型導演。他拍攝的《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多部影片,為中國電影提供了新的審美方式,使中國電影開始引起知識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國默片時代的無冕「影後」。 《野草閑花》中,她唱出中國電影第一聲;她的《神女》成為中國默片時代最高峰;「全能演員」、「中國的嘉寶」,這些美譽都屬於她。阮玲玉已成為一個象徵,凝固了一個有關藝人尤其是女星與坊間流言的永恆話題。 5、金焰: 中國最早的「電影皇帝」。 上世紀30年代,「電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與當時影壇上「油頭滑腦」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銀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稱當時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費穆: 被長久遺忘的電影大師,「人文電影」的開拓者。 費穆是導演中的學者,最早提出「中國電影只能表現自己的民族風格」。從《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費穆以其中國式的電影思維方式和觀念手法,為人文電影的後繼者勾畫出一張明晰的藍圖。 7、胡蝶: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明星。 從默片到有聲片,由普通話片到粵語片,胡蝶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她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國電影史上最具天賦的「千面人」。 作為戲劇明星,他曾被譽為「舞台千面人」;作為電影藝術家,他集編、導、演於一身,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多個「第一」;他還曾出任新中國第一個電影廠——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廠長,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 她是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一部《漁光曲》讓觀眾記住了飾演漁家女「小貓」的女演員王人美,健康活潑、青春煥發的形象一反當時充斥銀幕的「病態美」。 10、趙丹: 最早集明星與演員於一身的表演大師,代表了中國男演員的高峰。 趙丹是中國電影的一張經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強調個人體驗,借用戲曲、國畫等傳統文化觀念表現角色,反對教條地學習挪用西方表演理論,為中國表演理論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依據。 11、周璇: 舊上海的文化商標,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娛樂巨星,罕見的傳奇偶像。 短暫的一生中,周璇出演過數十部影片,錄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稱橫跨歌影兩界的天後。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師級人物,卻以其自身特有的氣質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觀眾,也為銀幕上的中國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個審美上的經典範本。 12、吳楚帆: 華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師。 由1935年從影,至50年代拍粵語片,吳楚帆在每個時代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堪稱方法演技派大師。 13、白光: 電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風騷妖媚的壞女人,號稱「一代妖姬」、「傳奇女子」。她還是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與眾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語鶯聲的三四十年代恰似萬綠叢中一點紅,奪目而迷人。 14、上官雲珠: 中國第一位性格演員。 「情於中,形於外」,上官雲珠戲路寬廣,敢於嘗試各種角色,還都演得准確傳神。 15、舒綉文: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員。 從配音小角色摸爬滾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現在銀幕上,就反射了太強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風韻之美、愉悅之美……人們評點那個年代的舒綉文用盡了華美之辭。 16、陶金: 第一個飾演周萍的演員。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導演領域中均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他導演的戲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貫》最負盛名,該劇曾以「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而名揚全國。 17、白楊: 戰後中國影壇最有聲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國電影史上,白楊一直是具有傳統美德的中國賢妻良母式婦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電影,她還是40年代中國話劇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當是在由魯迅作品改編的電影《祝福》中飾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銀幕上東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東方維納斯」之譽的秦怡,上世紀30年代就被稱為抗戰大後方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銀幕後又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為單調年代裡動人的亮色。 19、王丹鳳: 50年代引領社會風潮的美麗「護士」。 初登銀幕,便人稱「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灘風光一時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經典的《護士日記》,只因這個名叫簡素華的護士太美麗,一度令不少男士以護士為擇妻的第一選擇。 20、英若誠: 20世紀後半葉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一個品牌和瑰寶。 表演藝術家,戲劇理論家,翻譯家,文化官員—英若誠堪稱一位「奇才奇藝」的藝術家。在電影《白求恩》中飾演的翻譯大獲成功,他一生塑造了無數個人物,其中許多已成為我國戲劇表演史上的典範;此外,他在戲劇翻譯領域更取得了無可替代的成就。 21、於是之: 北京人藝藝術風格和具有中國氣派的表演藝術的傑出代表。 於是之被公認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詩意的平民藝術家。以他為首的北京人藝同仁參與拍攝的話劇電影《茶館》等,在世界劇壇為中國的表演藝術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22、石揮: 最有君王氣質的表演「鬼才」。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台的「話劇皇帝」,他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更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被稱做「平民史詩」。 23、崔嵬: 獨具中國「血性」和豪邁之氣的電影人,中國電影史上一員巨匠。 作為演員,老舍贊他是與金山、趙丹齊名的中國最優秀男演員。作為導演,他是大氣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帥」中也獨占鰲頭。 24、任劍輝: 有「戲迷情人」之稱的粵劇名伶,香港懷舊文化中不斷被重復塑造的人物。 作為香港20世紀最獨特的文化符號之一,任劍輝20歲便女扮男裝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來得風流倜儻,口口聲聲稱她為「戲迷情人」的幾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稱雄舞台,還稱雄銀幕,一生參演粵劇電影300部,前後40年無人能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員。 25、於洋: 鐵打鋼鑄的中國硬漢的銀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遠的的「虎膽英雄」。 從演員到導演,從劇團團長到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從演電影到拍電影,從拍電影到審電影,於洋的一生可以說是新中國電影史的縮影。 26、於藍: 中國電影中革命婦女形象序列的締造者。 於藍所塑造的中國革命婦女形象,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物序列。尤其是對「江姐」的演繹讓她達到了表演事業的頂峰,從某種意義上說,於藍就是江姐的代名詞。 27、田華: 新中國主旋律電影的縮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華和白毛女已經成為一種記憶的符號,深刻地印在了腦海中。她藝術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電影從觀念到實踐的一個縮影。 28、葛存壯: 北影「反一號」,中國電影史上「五大壞蛋」之一。 葛存壯演了一輩子反派戲,演技已臻爐火純青,卻從沒獲得過任何獎項。他與陳強、陳述、方化和劉江被戲稱為中國影壇的「五大壞蛋」,堪稱無冕之王,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29、張瑞芳: 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 張瑞芳曾是話劇舞台上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從舞台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電影演藝事業巔峰。 30、馮(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時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種儒雅和倜儻,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瀟灑氣質,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羊城暗哨》中的偵察員王練、《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謝晉: 中國電影的一面旗幟,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集大成者。 謝晉的電影,曾製造了一個「當代中國人集體審美」的輝煌歷程。自《女籃五號》開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視為一個時期的電影標志。雖然在整個中國電影史的代際序列上,謝晉被歸為「第三代」,但實際上他已完成了對時代的超越。 32、孫道臨: 影壇常青樹,中國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員之一。 有人說他是一位詩人,有人說他是一位文武兼備的演員,也有人說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還有人稱他為詩歌朗誦家和配音演員,而更多的人稱他為藝壇上的一棵常青樹。 33、王心剛: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軍人」。 王心剛在銀幕上詮釋了一個又一個完美的中國軍人,「第一軍人」的地位至今無人逾越。「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曾經是中國大地上流傳甚廣的口頭禪。在人們對男人這個概念還很籠統的年代,他就已經提供了最佳的範本。 34、程之: 獨一無二的「南方特務」。 從藝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稱,被觀眾戲稱作「南方特務」;他還是一位優秀的配音演員,許多經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極富魅力的聲音;他的相聲水平和京劇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曉棠: 中國電影界惟一一位女將軍,60年代的中國女性美的標志。 她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也是我國電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將軍。她曾給當年的影壇帶去一種揉合著剛強、靈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個年代,王曉棠就是中國女性美的象徵。 36、謝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氣質特殊的一位女演員,雖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濃濃的書卷氣和小資情調卻難以掩飾。《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謝芳為我們留下了那個年代裡最經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國第一代話劇大師,電影史上有限的幾位能自成一體,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藝術家。 在銀幕與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幾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鄧世昌著稱。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並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某些原則和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特長,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的深厚內在美。 38、龐學勤: 60年代的「長影」頭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國影壇上曾經有個龐學勤。他曾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發,銳氣逼人,當之無愧的「22大明星」之一,風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國。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電影觀念的大師級人物。 在香港電影史中,李翰祥是一個不知從何說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銓等一批內地到港的電影人一道,為香港傳統電影觀念奠定了堅實基礎。他一生開拓多個電影類型,黃梅調電影、清宮片、風月片、喜劇片。他在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發行股票,一生奔走於內地、香港、台灣之間,無意中促進了三地之間電影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40、夏夢: 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東方的奧黛麗·赫本。 夏夢號稱「長城大公主」,有「上帝的傑作」之美譽,是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其氣質神韻獨步影壇,後繼乏人,在老一輩影迷心中,夏夢是香港惟一可與奧黛麗·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讓人贊嘆不已。 41、黃宗洛: 中國演藝界的龍套大師。 粉墨一生,龍套為本。黃宗洛是藝壇黃氏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是影視戲三棲表演藝術家。他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已有一百個,自詡為「百丑圖」。他以演配角為樂事,有「小角色之王」、「龍套大師」的美稱。 42、林黛: 迄今為止、惟一的四屆亞洲影後。 她曾經創下蟬聯四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及。她的電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遠影響,如今香港仍每年舉辦林黛電影周。她的氣質高貴大方,被稱為香港電影永遠的女神。 43、胡金銓: 新武俠電影宗師,開創了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在中國電影的百年歷史中,像胡金銓這樣高度風格化類型的電影大家,屈指可數。他是第一個把武俠電影當作藝術來做的導演,其作品重現了中國山水畫中的抒情意境,開創出具有強烈詩化韻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44、張徹: 第一個將中國電影貼上「雄性」標簽的導演,開創暴力美學及陽剛派武俠電影。 張氏作品是當之無愧的雄性電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導演的《獨臂刀》,帶來了武俠電影史上的第二個黃金年代,以陽剛風格一舉挽救了香港電影的陰柔局面。「張家班」的出現,更使他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結幫組派」的電影人。 45、凌波: 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 在華語片歷史上,凌波絕對稱得上傳奇人物。她是香港黃梅調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當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訪台,萬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夾道相迎,造就了轟動一時的影界盛事。 46、盧燕: 第一代圓夢好萊塢的華裔女影星,中美電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盧燕的身上,沉澱著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蘊。她的表演能夠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質,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認為是好萊塢最具藝術修養的華裔演員。 47、狄龍: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條龍」之一。 他所樹立的大俠「味道」與「風范」,至今無人能出其右。人稱「標准大俠」的狄龍,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俠紅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龍的黃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轉型後,他的俠義豪情更成為香港江湖片的一張標簽。 48、李小龍: 叩開西方大門的第一位武者,中國武術和精神的象徵。 李小龍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絕響。他像彗星一樣開啟了真功夫的電影時代,真正將中國武術的神話帶到了世界影壇,不會再有第二個集哲人、武者、畫師、明星於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龍了。他的電影打破了導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訂制劇本、配合宣傳、動員票房的電影生產模式。 49、甄珍: 台灣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瓊瑤劇,成功架構起第一代瓊瑤女郎柔弱優美的角色氣質,紅遍東南亞,成為19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50、達式常: 銀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眾情人。 在銀幕上,達式常留給人們的總是親和的笑容、從容的風度。看膩了濃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們開始欣賞起達式常所代表的溫文爾雅、書生瀟灑。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