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拍攝奔跑中的動物
拍攝高速運動的動物或其他人或物的時候,在過去是需要高超的攝影技巧和豐富經驗的。這包括對運動物體持續對焦的技術以及保證不出現抖動以獲得銳利成像的能力。而相機的運動模式在這兩方面都為我們提供了幫助。自動對焦功能將追蹤正在運動的被攝體,進行連續對焦。對焦點選擇也自動完成。同時,為了能夠凝固被攝體的運動瞬間,相機自動採用較高的ISO感光度以保證較高的快門速度。而且運動模式還採用了連拍功能,提高了捕捉瞬間機會的能力。當被攝體進入畫面後,半按快門按鈕,開始自動對焦。只要被攝體在畫面內,保持半按快門按鈕的狀態就可追蹤被攝體持續自動對焦。當確定機會來臨時完全按下快門按鈕並保持按下狀態,這樣將連續拍攝動態瞬間,可提高捕捉最佳瞬間的機率。為了充分發揮這些性能,應採用具備防抖功能的遠攝鏡頭,以獲得最佳效果。拍攝方法一、凝固法拍攝拍攝動體最常用的是「凝固」法。平時,對於動體我們是司空見慣的,海陸空都有。人、動物、自然物和人造物都可成為動體。可是在特定場合中的動體,特別是快速動體,有時往往難於看清其「真面目」,如果用攝影手段使動體在高峰時一下子「定格」,我們便能端詳其細部,了解其來龍去脈,感悟其精神力量,欣賞其動勢美態。比如,凌空騰飛的威武雄姿,互不相讓的勇猛格鬥,飛流直下的洶涌瀑布,奔騰向前的飛馳摩托,若清晰地留在攝影畫面上,難道不令人驚心動魄、為之動容嗎?拍攝「凝固」性的動體照片的關鍵,是採用高速快門速度。一般來說,1/500秒快門速度已足以能對付大多數動體,有時1/250秒也行,但對於極快速的動體,如下坡滑行,那就不得不 用更快的快門速度。當然,一般情況下使用1/2000的速度基本可以凝固拍攝中可以遇到的99%的場面啦。對於dc拍攝動體最好是帶快門優先擋的(也稱快門先決式)。其次,拍攝動體經常要遠距離進行,因而少不了用遠攝鏡頭。 但這種鏡頭使用時易於抖動,所以需穩穩握住,有必要盡可能的使用三腳架固定好。大變焦鏡頭的遠攝端的孔徑比較小,可以考慮高一點ISO的檔位(當然啦,DSLR在這個場合會有相當的優勢的),這樣才能用上足夠快的快門速度。遠攝鏡頭因焦距長而景深小,這既是優點又是缺點。一方面,景深小聚焦要絕對精 確,否則動體會模糊不清;另一方面,用得好可使背景虛化,突出清晰的動體。當然,到底多高的快門時間才是合適的,這個問題要看實際情況來分析。具體來說,「凝固」動體的快門速度取決於三個因素:1、動體的動速、動體的動向和動體與相機的距離。 一般的規律是,動體的動速愈高,所需的快門速度愈快(動體的動向和與相機的距離不變)。2、動體與相機的距離愈近,所需的快門速度愈快(動體的動速和動向不變)。3、動體的橫向運動與斜向運動、豎向運動相比,所需的快門速度前者最快,中者次之,後者更次(動體的動速和與相機的距離不變)。 掌握了這一規律,不僅能 根據三個因素的具體情況,選用適當的快門速度,而且還可增強應變能力。舉例說,你想拍攝一個動體的「凝固,影像,而可以採用的快門速度由於種種原因又達 不到所要求的那樣高,這時你可變換一下拍攝位置,或是迅速後退,拉大拍攝距離,或是調頭換一個角度,變橫向為斜向、豎向,從而容許把快門速度減慢。此外, 利用某些動體在運動過程中出現的短暫停頓,比如跳高到達頂點的一瞬,快門速度也不必很高。具體非要量化描述的 話,我給出一個經驗演算法:1、動體-快門速度慢步行走2、手勢-1/500秒快步行走3、時速為16~24公里的車輛-1/1000秒體育運動、跑步,時速為 32~64公里的車輛-1/2000秒奔跑的動物、飛鳥,時速約為105公里的車輛-1/4000秒如果動體的運行和鏡頭成45度斜線方向,快門速度按上 面所列的減半。如果動體和鏡頭成垂直方向運行,用上面所列速度的1/4就夠了。同樣,如果影像縮小,可以相應地減低快門速度。例如:將距離增加一倍(或者使用縮短一半焦距的鏡頭),影像的大小就會減半,所需快門速度也就減少一倍。二、模糊法拍攝
採納哦
② 拍攝跑步的人快門和光圈的參數
Step1、如果使用M檔的話,先站在攝影師的拍攝點,對跑步者的皮膚進行測光。對正常黃種人膚色測光可以近似於灰板測光值。但如果跑步者膚色偏黑,建議還是使用灰板測光。
Step2、通過Step1得到標準的曝光參數之後,先設定相機快門速度,然後再調整光圈和ISO值。注意一點,即便在室外光線良好的情況下,有時候為了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也會使用較高ISO值。
Step3、如果你想:
將跑步者及背景「凝固」在照片上,突出運動員瞬間的美感:
拍攝時相機不動,並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拍攝跑步者側面時,跟據距離跑步者遠近距離的不同,建議至少使用1/640秒,或更快的快門速度。拍攝跑步者正面時,快門速度可以降低一點,但仍然建議設置在1/320秒或以上。
跑步者在照片上呈「動態模糊」,以強調其跑步的速度:
拍攝時相機不動,並使用相對較低的快門速度。可以嘗試1/60秒-1/150秒之間的快門速度作為起始點進行拍攝。然後可以在這個快門速度的基礎上,根據你與被攝者的距離遠近、跑步者的實際速度、以及想達到的效果來做調整與修正。
跑步者在照片上清晰以突出其瞬間的美感,同時將背景「動態模糊」以強調其奔跑速度:
可以使用「搖拍」或「移拍」的手法進行拍攝,並使用相對較低的快門速度。由於移拍通常需要使用軌道,要求比較高,看你有沒有條件實現,通常個人攝影師使用搖拍比較多。同樣可以以1/100秒-1/150秒之間的快門速度作為起始點,再跟據實際效果來增減快門速度。但在拍攝過程中,相機並非靜止,鏡頭應始終「追蹤」在跑步者身上。但注意,按下快門之後,不要馬上停止追蹤,應繼續跟一段距離。這樣跑步的人是清晰的,而背景卻是動態模糊的。
③ 為什麼奔跑鏡頭能調動觀眾情緒
其實這是一種電影的拍攝技巧,不止是奔跑的鏡頭,而是運用運動的鏡頭的方法,來煽動觀眾的觀看情緒。
更廣泛地來說,因為鏡頭運動牽涉到時間,它可以在觀眾心中產生「期待」與「滿足」的心理效果。
如果是想要表達開朗積極意義的畫面,那麼一般都會是角色在奔跑,通常的套路是——開始只有主人公在跑,但是後來慢慢角色增加,大家一起跑。雖然背景不同,但是角色跑步的姿態沒有變,如果想要表達一種速度感,或許這就是比較常見的辦法了。
所以奔跑這一情節很好地折射出來一種價值觀——向著目標不斷努力向前奔跑的人,就值得尊敬和支持。奔跑就是在追趕,就是在努力追求,奔跑代表付出的努力,就是為了達成目標所付出的汗水。
④ 電影《羅拉快跑》用了什麼拍攝手法
由德國導演湯姆·提克威指導,法蘭卡·波騰、莫里滋·布雷多和赫伯克·納多主演的電影《羅拉快跑》是一部十分出色的電影,它在中國獲得了很大好評。電影充滿魄力的畫面,強勁的音樂,快節奏的敘事和多線式的結局都給觀眾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羅拉快跑》這部電影應用了許多與眾不同的手法老表現主題,在此僅舉幾例說明:
第一,影片運用了許多快速剪輯的手法。羅拉在大街上奔跑,穿過走廊,轉過街角,橫過馬路,在銀行里大步流星,在賭場里尖聲吼叫。她在路上遇見各式各樣的人,在與他們重的每一個人擦肩而過時,影片都會突然定格。在3秒鍾的時間里,通過四五個靜止的畫面閃過那個人後來的命運。他們中的有些人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也有人在不久後死於非命。影片本身時充滿動感的,在其中加入靜態畫面,卻沒有破壞原來的動態效果,相反,這使得原來的動感得到了很好的補充和加強。這得益於快速剪輯的使用,快速切換的節奏很好地和影片融合在一起。不僅如此,這種快速剪輯表現出了一種命運的強大力量,一種命運的壓迫感——命運就在奔跑,跑向我們每一個人。
第二,影片隨處都有MTV式的音樂和畫面的配合。羅拉一直在奔跑,鏡頭一直在對著她,背景在高速地向後退去,與此同時,加大音量的電子音樂在觀眾的耳際回響,節奏強勁的舞曲就好像是在給拚命奔跑的羅拉伴奏。畫面和音樂的結合,給觀眾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觀眾的心也一直隨著音樂的節奏和羅拉一起奔跑,跟著羅拉的命運奔跑。
第三,影片運用了多畫面分割的手法。羅拉狂奔著轉過最後一個街角;男友曼尼絕望的轉過身,手神像腰間的手槍;時鍾上的指針一點一點地接近十二點。這三個畫面順次出現,把畫面分割成左、右、下三個部分。在幾秒鍾的時間里,影片通過慢鏡頭向觀眾展示在最後的時刻兩個人的行動。在這關鍵的時刻,影片的節奏突然放慢,觀眾的緊張感卻被最大程度地調動了。曼尼聽見羅拉了么?這是每一個觀眾心中都在問的問題。
其實本片還應用了不少讓人耳目一新的手法,比如在影片中加入動畫,多機位攝影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評述了。
⑤ 奔跑吧兄弟為什麼電視綜藝節目也能拍成電影
因為奔跑吧兄弟收視好,然後又不像韓國原版的堅持長期綜藝,但是又要賺錢,於是就搞出了另外一條路子,就是拍成電影,其實就是一個和特輯差不多的產物。但是又不用長期堅持拍攝,一年只需出一季。容易又賺錢。
說是電影其實可以這么說,奔跑吧兄弟XXX特輯。表示韓國原版好多可以被說成電影的了。
⑥ 奔跑吧兄弟是怎麼拍的
提前錄制,後期剪輯製作,包括特效,添加文字等,最後做成一期一期的,到時間撥就可以了。直播會有突發情況的出現,效果也會不好,影響收視率。
⑦ 要用長焦鏡頭和廣角鏡頭表現一個人奔跑速度很快,如何設計
廣角鏡頭 採取一個較低的機位 然後用一個比較低的快門拍攝 這樣會拍出有拖影的效果 感覺好像跑得很快的樣子
⑧ 用錄像機錄像奔跑的時候怎麼才能使畫面不晃
這個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拍電影時都會用移動軌道式三腳架額,如果你想完成快速移動中的錄制工作,建議你將攝像機固定在車上,然後將車輛開穩並拍攝,效果會比直接手持好一點。
如果你手持攝像機在奔跑的過程中拍攝,想做到畫面不晃動是不可能的,完全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⑨ 怎麼使用拍攝奔跑時的場景快手
這種場景的話,你只要把那個屏幕變快,然後他那個都是提到這個奔跑的效果,而且拍攝的時候你可以跟著他一起去跑。
⑩ 敦刻爾克電影中奔跑的鏡頭是什麼電影手法
旋轉鏡頭是指被攝對象呈現旋轉效果的鏡頭。旋轉攝影的方法很多,攝影機機位不動,機身呈仰角,沿光軸在三角架上(或手持攝影機)旋轉拍攝;或水平搖拍;或攝影機圍繞被攝體旋轉拍攝;或攝影機與被攝體同置於一個可旋轉的物體上,旋轉拍攝,其轉動幅度超過360可稱旋轉攝影。它常代表人物處在旋轉狀態的主觀視線,或暈眩的主觀感受,或旋轉的動體,或表現特定的情緒和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