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10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的基本簡介
本次頒獎典禮的主題是「薪火相傳———紫荊10年」。由周星馳執導的《功夫》獲得最佳電影和最佳男配角兩項大獎,梁朝偉獲最佳男主角獎,劉若英獲最佳女主角獎,爾冬升憑《旺角黑夜》勇奪最佳導演獎,白靈憑《三更2餃子》獲最佳女配角獎。
當晚金紫荊獎頒獎現場星光耀眼,連原本要赴美宣傳新片的周星馳也趕來出席,與劉德華、梁朝偉等人談笑甚歡。獲6項提名的《功夫》總共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兩項大獎,王家衛執導的《2046》捧走了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兩項大獎,《天下無賊》的女主角劉若英捧走最佳女主角獎,《旺角黑夜》導演爾冬升異軍突起,戰勝周星馳、王家衛、杜琪峰等強勁對手,勇奪最佳導演獎,劉家良獲卓越成就獎,彭浩翔憑《公主復仇記》奪得最佳編劇獎。
金紫荊獎於1996年創辦,每年年初頒 獎,素有香港金像獎的「風向標」之稱。除各主要電影獎項之外,每年還同時評選當年的10大華語片和外語片。
②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和金紫荊是什麼電影獎項,權威嗎
這個傢伙真煩,只知道做廣告。我來回答你吧。
1995年,一群影評人鑒於當時本地長期缺乏由影評人組成的團體,以及體現專業影評人選擇的香港電影年度評獎,在發起人召開多次籌劃會議後,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於一九九五年三月正式成立,成為同類型組織的首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宗旨是:團結一群志同道合的影評人,促進電影評論的獨立自主精神;倡導從文化和藝術角度評論香港電影;對香港電影的成就重新作出評價。
一直以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通過出版、舉辦講座、放映會及座談會等,在文化藝術普及教育上已立下不少佳績,除繼續這方面已建立了相當基礎的工作外,因應社會情況及當下契機,我們於未來一年在電影文化藝術教育上加強力度,針對特定對象推行重點計劃,是刻下的當務之急;尤其在現今的視覺文化年代,年輕人大量接收影像,青少年電影教育意義任道重遠。
我們一直致力推廣香港電影欣賞及評論,年來跟不同機構合作,舉辦過多次電影導賞和講座,例如於2002-2003年與康文署合作舉辦了「名片巡迴放映」,另外又設計及舉辦「世界經典電影課程」;今年我們更得到利希慎基金資助,與香港電影資料館合辦「中學生電影教育計劃」,由2004年的10月至2005年的5月,有超過六間中學參與,讓學生了解香港電影和社會變遷的關系。
自2003年9月,我們的會員每月首個星期日都會在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KUBRICK書店,舉行「90分鍾純沙龍」的聚會,讓電影評論人和到場的影迷影痴盡情分享,開拓電影文化論述空間。另外,我們與香港國際電影節合辦的「CIA電影三面睇」,則繼續成為港片工業人、影評人和觀眾的分享對話平台。而我們每年又會參與「牛棚書展」,不但售賣本會出版的刊物及會員的著作,同時又會舉行講座及沙龍交流會,加強與讀者的交流。
這些年來,我們努力提高電影評論的水平,促進電影文化的交流,關注政府有關文化和電影藝術方面的政策,出版了二十一種著作,包括每年的《香港電影回顧》、《經典200--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王家衛的映畫世界》等。
http://www.filmcritics.org.hk/big5/
這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官方網站。
港台影視獎——金紫荊獎
金紫荊獎由香港影評人協會主辦。設立的主要目的是推動香港電影文化,鼓勵創作更多優秀電影,總結一年香港影壇的成績。1996年舉辦第1屆,以後每年年初舉行。各個獎項由影評人協會會員討論投票決定。
http://www.hsm.com.cn/node2/node116/node1486/node1492/node1498/node1608/
這是有關介紹。
③ 香港電影獎項有哪些最高獎是那哪個
一,金紫荊獎
金紫荊獎由香港影評人協會主辦。1996年舉辦第1屆,以後每年年初舉行。各個獎項由影評人協會會員討論投票決定。獎項數量較少,沒有技術獎項。每年還同時評選當年10大華語片和外語片。
二,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貿素,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1982年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第一屆的頒獎禮,當時只有十大華語及外語片獎及五個獎項。其後與星島報業合辦第二屆與第三屆,以後就由《電影雙周刊》獨力舉辦。
三,評論學會獎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始於1995年。每年1-2月舉行評選,評選范圍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開上映的華語電影。
四,雙周刊獎
由香港《電影雙周刊》雜志創辦於1981年,由影評人投票選出,分為「十大華語片」及「十大外語片」。評選范圍是當年在香港地區放映的影片。1996年以後該評獎納入「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最高獎就是金像獎
④ 綜合獎與單項獎的區別
區別只有一個就是獎項形式不同。
1、綜合獎是指以多種生產指標作為計獎條件的獎勵形式。它的特點是:對職工的勞動貢獻和生產(工作)成績的各個主要方面進行全面評價,統一計獎,重點突出。具體辦法是: 把勞動成果分解成質量、數量、品種、效率、消耗等因素。
2、單項獎我國社會主義企業以職濟指標為條件計發獎金的各種獎勵形式的統稱。如產獎、質量獎、節約獎等。在規定此項獎金時,·!1定成某指標為得獎條件,而以完成其他有關指標,如節約獎應以保證產品質量為前提等。
(4)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擴展閱讀:
各大獎項舉例:
1、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Golden Bauhina Awards)由香港影評人協會(HKFCA)主辦,始於1996年,每年舉辦一次,本協會共有會員四十多人。
其中包括電影教育、電影研究、電影工作者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及學者。目的是推動香港電影文化的發展,鼓勵創作更多優秀電影,總結一年香港影壇的成績。
2、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始於1995年。每年1-2月舉行評選,評選范圍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開上映的華語電影。
3、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該獎創辦於1962年,由台灣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4、1974年停辦),主要評選對象為台灣電影,後擴展了香港電影。
九十年代後將大陸電影也納入評選范圍。截止2013年是一個世界華語電影年度評選的獎項,至1999年一共舉辦了36屆,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整體電影事業的發展。
4、中國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是國內惟一將內地和港台電影作品同時納入視野的電影評選活動,由南方都市報發起,創辦於2001年,旨在通過兩岸三地電影人的交流,電影的多方面對比,創造一個更開放、活潑、新銳的電影評論環境,全面推動中國電影的創造。
⑤ 第5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的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槍火》
最佳導演:杜其峰《槍火》
最佳男主角:劉青雲《再見阿郎》、黃秋生 《千言萬語》
最佳女主角:李麗珍《千言萬語》
最佳男配角:張耀揚《槍火》
最佳女配角:羅蘭《爆裂刑警》
最佳編劇:葉錦鴻《半支煙》、游乃海 《暗戰》
最佳攝影:鄭兆強《槍火》
終身成就獎:鮑方
十大華語片:
《半支煙》、《心動》、《槍火》、《爆裂刑警》、《目露凶光》、《千言萬語》、《星願》、《暗戰》、《一個都不能少》、《海上花》
十大外語片:
《木乃伊》、《鬼眼》、《細紅線》、《小鞋子》、《鐵道員》、《中央車站》、《野獸良民》、《八月照像館》、《生死諜孌》、《一個快樂的傳說》
⑥ 「香港電影金像獎」與「金紫荊獎」有什麼區別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一九八二開始舉行,並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正式注冊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限公司」。金像獎董事局由十二個本港專業電影協會派員組成,包括電影雙周刊,香港影業協會、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戲院商會、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香港演藝人協會、香港電影美術學會、香港電影剪輯協會、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及香港電影燈光協會。董事局每月召開常務會議,解決會內的決策性問題,至於跟進、執行工作和協會內外的行政及管理事務則交由金像獎秘書處負責處理。
此外,本會設立專責小組以負責不同的工作事項,每屆由十個董事屬會派員參與,力求以最公正的態度廣集多方面的專業意見,令「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結果更為公正及具代表性。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為一非牟利團體,只靠每年的電視台、電台廣播版權費及海外發行收入來維持日常基本開支。
金紫荊獎由香港影評人協會主辦。1996年舉辦第 1 屆,以後每年年初舉行。各個獎項由影評人協會會員討論投票決定。獎項數量較少,沒有技術獎項。每年還同時評選當年10大華語片和外語片。
⑦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的發展歷程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由香港影評人協會於1996年創辦,於2008年宣布暫停舉辦。
香港影壇每年均有三大獎項盛事(包括最具影響力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影評人協會主辦的香港電影金紫荊獎、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的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此外,香港政府和香港電影界為振興香港電影和兩岸電影,增進各地電影文化交流融匯,1977年開始舉辦歷史悠久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又稱香港電影節),旗下設有一年一度的亞洲電影盛事亞洲電影大獎(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辦,創辦於2007年),表彰亞洲電影工業的精英,讓香港電影界除服務本土和兩岸華語觀眾外,更可提升亞洲電影的層次,使香港這顆華語電影製作中心升格為亞洲電影之都。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港產片』(香港電影)」,多年來香港電影作為香港文化代表風靡全球。被譽為『中國夢工場』、『東方好萊塢』、『東方之珠』的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兩岸三地大中華地區中的電影殿堂,香江樂土孕育出植根傳統中國文化、融匯中西的華人本土電影產業,是全球華人社會中最為矚目的電影天堂,更築起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大的電影生產基地,香港電影資料館是兩岸三地中唯一打破傳統政治壁壘,全面保留大中華電影歷史素材的電影資料博物館,唯有在香港,才能夠全面重溫香港電影、大陸電影和台灣電影的歷史足印。
金紫荊獎各個獎項由該會會員討論投票決定。每年還同時評選當年10大華語片和外語片。由於香港電影金紫荊獎跟歷史悠久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在本質上大致相同,而金紫荊獎的頒獎時間跟金像獎差不多,令金紫荊獎頒獎禮場面冷清,和香港電影金像獎形成強烈對比。
首屆金紫荊獎頒獎禮在無線電視播放,而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播映權則由亞洲電視奪得,以致金紫荊獎的創辦,難免存在兩台競爭的政治味道。後由於操作不順、缺乏資金,香港影評人協會曾委託私人公司舉辦金紫荊獎,然而評審制度和透明度不足,權威性不足,引起外界質疑,並曾鬧出過種種笑話及風波。 第十二屆(2007年)金紫荊獎更在社會引起頗多爭議,香港影評人協會於2008年宣布暫停舉辦金紫荊獎,總結前屆經驗教訓,重新規劃金紫荊獎,此後便一直沒有復辦的消息。
⑧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始於那一年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Golden Bauhina Awards)由香港影評人協會(HKFCA)主辦,始於1996年,每年舉辦一次,本協會共有會員四十多人,其中包括電影教育、電影研究、電影工作者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及學者。目的是推動香港電影文化的發展,鼓勵創作更多優秀電影,總結一年香港影壇的成績。
⑨ 香港影帝有哪些
1、劉德華,1961年9月27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籍貫廣東新會,華語影視男演員、歌手、製片人、作詞人。演藝事業外,劉德華關心公益慈善。1994年創立劉德華慈善基金會。2000年被評為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⑩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的歷屆之最
歷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獲獎之最 獲獎最多的導演 杜琪峰 2000年第5屆最佳導演獎《槍火》 2004年第9屆最佳導演獎《PTU》 2007年第12屆最佳導演獎《放·逐》 獲獎最多的編劇 游乃海 1999年第4屆最佳編劇《非常突然》(同司徒錦源、周燕嫻) 2000年第5屆最佳編劇《暗戰》 2004年第9屆最佳編劇《PTU》(同歐健兒) 2006年第11屆最佳編劇《龍城歲月》(同葉天成) 獲獎最多的男演員 梁朝偉 1998年第3屆最佳男主角《春光乍泄》 2003年第8屆最佳男主角《無間道》 2005年第10屆最佳男主角《2046》 獲獎最多的女演員 舒淇 1997年第2屆最佳女配角《色情男女》 1999年第4屆最佳女配角《玻璃之城》 周迅 2006年第11屆最佳女主角《如果·愛》 2007年第12屆最佳女配角《夜宴》 蔡卓妍 2007年第12屆最佳女主角《戲王之王》 2007年第12屆最受歡迎女主角《戲王之王》 獲獎最多的攝影 杜可風 1996年第1屆最佳攝影《墮落天使》 1998年第3屆最佳攝影《春光乍泄》 2001年第6屆最佳攝影《花樣年華》(與李屏賓) 2003年第8屆最佳攝影《三更之回家》 2005年第10屆最佳攝影《2046》 多樣身份獲獎最多的 周星馳 1996年第1屆最佳男主角《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2002年第7屆最佳影片《少林足球》 2002年第7屆最佳導演《少林足球》 2005年第10屆最佳影片《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