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評分最高的十部香港電影
喜劇之王《歲月神偷》《鬼故事》無間道、西遊大聖結婚,西遊月光寶盒,《奪帥》、《賭神》、警察故事監獄風雲。《歲月神偷》導演羅啟瑞根據自己的童年經歷創作。這部電影通過一個普通的家庭講述了一個時代變遷的歷史。
整部電影平淡,溫暖,不刻意煽情,卻能直擊人心。這部電影當年獲得了國際獎項,讓任達華獲得了第一個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賭神》現在說到賭神,很多朋友會告訴你一個名字:法格。這是我腦海中記憶。即使賭神系列是30年前的作品,我們也可以看到每個人對賭神系列的熱愛。
由於賭神系列的流行,我們還有周星馳的賭聖、劉德華的賭徒、賭王、千王之王等。賭神中的許多經典動作也被參考。《奪帥》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首先,演員陣容豪華,洪金寶、吳京、任達華三位影帝的演技競爭「忠信義」這個組織的實力在香港黑幫中領先。在危險的黑社會世界裡,陰謀 弱肉強食。
『貳』 上個世紀香港電影在亞洲的地位
香港電影是中文電影的先驅者,有謂「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的影蹤」,港產片多年來風靡全球,成為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 相較於中國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香港電影的質素和數量已經有在長時間累積下來的實力及口碑。
多年來,香港電影廣為華人熟悉,香港電影金像獎亦為華人電影的一大指標。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大中華地區的電影殿堂,被譽為與印度寶萊塢、美國荷里活、日本東京、奈及利亞瑙萊塢齊名的全球五大電影生產基地、出口基地。1980年代的港產片無論在產量、票房,還是質量與藝術性上均創作出了驚人的奇跡,形成了龐大的電影工業,電影總產值超越亞洲電影強國印度的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擁有全球市場的泱泱美國荷里活,香港更為亞洲第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和電影出口基地,被稱為東方荷里活、華人娛樂碼頭及華語夢工場。
『叄』 香港電影票房排行
香港電影票房排行總榜:
1、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票房(港元):221,895,530。
2、阿凡達。票房(港元):178,248,295。
3、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票房(港元):153,301,337。
4、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票房(港元):133,061,397。
香港港產片票房排行總榜:
1、寒戰2。票房(港元):66,824,171。
2、功夫。票房(港元):61,278,697。
3、少林足球。票房(港元):60,739,847。
4、葉問3。票房(港元):60,422,830。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香港票房排行榜
『肆』 香港電影十大實力派演員是哪十個
十大男演員
NO.1 李小龍 真功夫派
作為香港電影功夫片的代表人物,李小龍在整個香港電影歷史上都該有一席。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他的《唐山大兄》、《猛龍過江》、《精武門》票房大收,風頭一時無兩。可惜天妒英才,或可說是「紅顏禍水」,暴斃在一個女演員的香閨里(待考)。中學時候曾租盜版碟片看過他的《猛龍過江》,覺得好像也不過如此。
NO.2 周潤發 本色演出派
提到香港電影,就不得不提到「雙周一成」。三人雄霸香港影壇二十餘年。最早是成龍,憑《師弟出馬》、《笑拳怪招》、《醉拳》等,在李小龍、許氏三傑之後成功上位,然後是周潤發,一部《英雄本色》開始,在影壇呼風喚雨,直至九十年代中期,離開香港到好萊塢發展,才漸漸式微,然後是周星馳,靠無厘頭打下江山,並拿下連續四年的票房冠軍,七度成為年度票房冠軍,九二年更是五部影片打入票房十甲。
周潤發,是我中學時期的偶像,正如二十世紀九十年度末,小P孩都奉鄭伊健為偶像一樣。在香港電影中出演黑道英雄,周潤發當作不二人選,(還有一個鄧光榮,他在和周演的江湖龍虎鬥裡面,實在是雙峰並峙,不相上下。後來鄧和劉德華、黎明等人演過龍騰四海,看到劉德華站在他旁邊,就像個小弟)
想起1997年左右,那時候我正上初中,學堂小飯館里每天都放電影VCD,周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江湖情》、《英雄好漢》、等片,滿足了我們對黑幫老大的所有幻想。老大就是該這樣,氣度非凡,留著大背頭,睥睨一切。後來,我還看了《縱橫四海》、《大丈夫日記》、《八星報喜》等片,又領略了他搞笑的一面,然後是《傾城之戀》、《玫瑰的故事》、《阿郎的故事》、《秋天的童話》,他演文藝片也還不錯。
香港電影屆對周潤發評價極高,很多人認為他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好的男演員。他玩世不恭,卻名利雙收;他是屬於天才型的演員,當然他也有自己的缺陷,照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無論演什麼角色,還是在演周潤發自己」。他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他演不了知識分子,他覺得自己演的郁達夫就很失敗。
不管怎麼樣,他還是香港最好的男演員--迄今。
NO.3 周星馳 無厘頭派
《賭俠》中,周星星和劉德華是周潤發的徒弟,片尾賭神現身,兩人屁顛屁顛地跑了上去。這,是否也可說是一種傳承。
周星星,我第一次看他電影是《龍鳳茶樓》,這片當中周的無厘頭只是初露端倪,還未成型。因此,片子不是特別搞笑,但我對他有了第一印象。直到後來看《鹿鼎記》、《白麵包青天》、《唐伯虎點秋香》看得我哈哈大笑,才算真正領教了他笑死人不償命的本領。
一部大話西遊,讓國內不少人奉為經典,他也更上一層樓,成為了「解構大師」。不過,我始終覺得,他拍片純粹就是為了搞笑,沒想那麼多「微言大義」、沒那麼多「解構」、「後現代」。大話西遊,不是我喜歡的,我看了兩三遍,至今還沒看出有多麼好來,我更喜歡他的《鹿鼎記》,讓我從頭笑到尾。
如今,他轉變風格,票房成功,但看片時那種沒心沒肺的笑已很少,或不再。
NO.4 成龍 詼諧打鬥派
成龍打功了得,但演技個人認為做作。他的做作,不等同於周星馳的誇張。周的誇張,是故意放大了肢體動作、表情來達到笑果,成的做作卻是打摸滾打之餘對表情的拿捏無力,成的做作數十年如一日,已成風格,於是我們也就漸漸習慣並欣賞這種做作。畢竟,你要打功了得,演技又了得,太強人所難了。所以,當成龍放棄打鬥,去和舒淇談情說愛,這做作便有點讓人生厭,渾身起雞皮疙瘩.
我最喜歡他的《寶貝計劃》。具體怎麼好,我沒那文采,說不上來。
NO.5 李連傑 功夫宗師派
李連傑演的武術宗師最多,黃飛鴻、霍元甲、洪熙官、方世玉。看過黃飛鴻電影的人,幾乎就把他跟李連傑等同起來。他往那一站,王者之氣立現,不怒自威,氣宇軒昂,眼神平和、睿智,換作是李小龍,則多了份戾氣,眼神多了份殺氣,換作是成龍,則降為和藹可親的武術頑童,氣派全無。
李連傑在香港影壇,並沒有取得雙周一成那樣的輝煌成績。他的電影票房,除去去年的霍元甲,以前沒拿過年度冠軍,最好的也只是前幾名。
NO.6 許冠文 冷麵笑匠派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至八十年代前期,許氏兄弟可說是獨霸影壇。 這期間,除了成龍的偶露崢嶸,誰能撼其鋒芒。
《半斤八兩》、《鬼馬雙星》、《 天才與白痴》、《 摩登保鏢》等,票房大獲成功,藝術造詣也是可圈可點,《半斤八兩》 還入選過1999年末香港某雜志?評選的十大港片。很可惜,我一部都沒看過。但盤點十大代表,不可能不給他一席之地。進入二十一世紀,許冠文玩票性質拍的《煎釀三寶》,成為年度港片票房前十,不知道是說寶刀未老,還當說是後生可畏抱大腿。
N0.7 許冠傑 最佳拍檔派
把許冠傑選進十大代表,主要是因為他和其兄拍的一系列電影,以及八十年代初的最佳拍檔系列。最佳拍檔年年成為港片票房冠軍,證明許冠傑還是可以獨當一面的。
許冠傑,我看過他的《笑傲江湖》,除了老了點,氣質方面還是挺像的。瀟灑不羈、放浪形骸,道出了令狐沖的「浪子心聲」。李連傑把令狐沖演成了武林宗師,而不是浪子;至於電視頒布的令狐沖,周潤發動作太笨拙,任賢齊演成了小癟三,呂頌賢,倒是還不錯,但他的影響力有限。所以,至今,還沒有完全讓人信服的令狐沖出現。
NO.8 劉德華 全能派
劉德華,我是聽著這個名字長大的,從懂事起。如今的香港電影,除了周星星和成龍,就數他最有票房號召力了。自從〈孤男寡女〉後,他的電影在香港就沒有低於一千萬的。合拍的天下無賊除外。這成績,當年的老大周潤發、成龍也沒達到。
劉德華,屬於「成功,靠99%的汗水,加1%的天賦」這種笨小孩。他的演技幾十年沒有變化,永遠在裝酷,我是他的鐵桿粉絲,我也不能不承認這點。多年的偶像身份,使得他面對鏡頭,不由自主地就裝起來。裝的比較少的是〈 黑金〉、〈孤男寡女〉,裝的最厲害的是〈全職殺手〉、〈愛君如夢〉 。
我最喜歡他的〈孤男寡女〉。難得的文藝小品,又能取得票房上的巨大成功。比第二年的瘦身男女要好。瘦身男女,只是靠賣苦力博同情。龍鳳斗,則純粹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個人秀。
NO.9 張國榮 個人魅力派
一部〈英雄本色〉,一部〈倩女幽魂〉一部〈 阿飛正傳〉 ,一部〈霸王別姬〉,拋開偏見,你覺得張國榮夠格入選香港電影十大代表嗎?
阿飛正傳沒看懂,英雄本色太青澀。他演的許文強,又過於陰郁。只有霸王別姬和倩女幽魂,把他的氣質發揮到極致。
「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一直飛 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一直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邊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 這是一些人提到張國榮時最愛用的話。
其實我覺得他的一首歌詞更適合他:「我就是我 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天空開闊 要做最堅強的泡沫 我喜歡我 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 孤獨的沙漠里 一樣盛放的赤裸裸 」
NO.10 梁朝偉 奪冠熱門派
他是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熱門,卻不是票房的大熱門,除了近幾年的〈無間道〉、〈同居密友〉、〈行運超人〉等。但這些影片並不是靠他一個人來支撐票房。因此,他的票房號召力到底多大,不好說。
五屆影帝,而且拿獎的次數比張曼玉更多。比起劉青雲來,他太順,得獎也更名正言順。
其實還有蠱惑仔系列和漫畫電影系列的鄭伊健,他演技不佳,但是引領了一時風潮。蠱惑仔風行的時候,小孩子都想學他留長發,拿砍刀。他拍的〈風雲〉、〈百分百英雄〉、〈中華英雄〉,面孔俊秀,表情單一,不得不說時漫畫電影的最佳代言人。
『伍』 香港電影市場里,黃百鳴和楊受成,哪個實力更強
楊受成實力更強。楊受成在1960年代以20萬元資本在香港市區心臟地帶開設鍾錶店,其後取得名表代理權,不到30歲已成「鍾表大王」。1972年成立好世界集團,經營地產業務。90年代,楊受成的英皇國際集團成功上市,業務包括酒店、銀行、金融、地產等,更建立娛樂王國,亦進軍傳媒行業。
黃百鳴是香港響當當的一位人物,他以編劇身份進入香港演藝圈,由他編劇的《搭錯車》、《最佳拍檔》《何必有我》和《阿郎的故事》使四個男主角當上影帝。後來兼任導演與演員,導演的5部電影打破香港票房紀錄,他本人也是香港賀歲片的一位代表人物,參與的影片達200多部,發掘了吳倩蓮、BEYOND等明星,他的香港東方電影集團是香港電影「三巨頭」之一。現任北京東方新青年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電影製作發行協會主席、東方娛樂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陸』 香港電影為什麼沒落了,是什麼原因
因為現在內地導演和演員也很優秀,拍的電影不比香港電影差。香港電影火是因為它起步早,但優秀導演就那麼幾個,後來沒有出現很特別的導演和演員。以前的多媒體工具也不發達,僅靠電視讓香港電影火起來了,並不代表那時候的電影很優秀。只是人們的選擇少了,也只有那幾個演員,才局限的覺得香港電影很火。
香港電影的沒落,說到底還是演員和導演的實力不行,在現在多媒體公平競爭下,優勝劣汰,尷尬收場。
『柒』 為什麼80-90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候
那時候的香港電影人很敬業,而且明星雲集,各類影片百花齊放。但是當時香港影業就有一個隱患,那就是拍片一窩蜂的形式,什麼類型的電影拍火了,大家都去排,導致這類電影最後完全被拍爛了,而觀眾也審美疲勞了,所以一個類型一個類型的拍下去,短短10年的時間,讓香港電影的所有類型片都逐漸沒落了,而且後期的演員素質不高,影星後繼無人,全靠一些老電影人在撐場面,可是畢竟他們都老了,也後繼無力了。再加上日韓泰電影的崛起,所以香港電影就逐漸沒落了。至於歌星,這么多年,香港出過多少紅遍東南亞的歌星?很少很少,因為現在的造星機制越來越脫離正規的渠道,那時候的歌星都是通過努力敬業及實力出位的,再加上唱片公司的全力包裝和力挺,歌手本身的拚命發展造就了那個時代的紅火,實力唱將和偶像明星多如毛,詞曲作者也都是非常有實力的歌壇大腕,可是還是一句話,後繼無人,現今的所謂歌星有幾個實力派的,哪怕是稍微有些偶像條件的也大多是出點名就開始耍大牌了,根本沒有那時候歌手的辛勤與努力,而隨著那些詞曲作者的老去和逝去,再也沒有人能寫出讓人感覺特別棒的好歌了。
『捌』 為什麼香港電影業那麼發達而大陸好電影好少,
因為大陸有一個很奇怪的廣電總局,很多電影精彩的片段都不讓播放,就像當年僵屍片在大陸就不允許播放的,還有鬼片,所以大陸的鬼片到最後主角不是精神病就是被打了治幻葯,讓人看著很無聊,就像嚼蠟。而且如香港那種黑幫題材的大陸也不允許播,卧底的也不行,所以到最後也就沒啥東西可以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