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台灣電影《海角七號》在大陸票房非常慘敗
大陸觀眾對這部電影沒有像台灣人那樣那麼有感情,那麼喜歡看是有很多原因的。
第一,海角七號裡面大量的閩南語會讓大陸北方城市的觀眾極不適應,所以在大陸的北方很難紅,這個是純粹文化差異,大陸本身的南北文化也會遇到的問題。
第二,台灣電影中表現的對於日本的特殊情感是大陸觀眾很難感受到的。這是大陸和台灣非常不同的地方,日本統治大陸和台灣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與大陸人單純仇恨日本不同,台灣人對於日本其實是能兩面來看的,雖然日本也有侵略台灣的不好的一面,但是日本並沒有完全把台灣人當做奴隸來統治,而是當做自己的領土,且讓台灣從中受益不少,這種歷史感情大陸是完全沒有的。
第三,對於刪減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觀眾走進影院的興趣,尤其對於電影的口碑營造的後勁市場會是不小的沖擊,畢竟誰也不願意去看不完整的電影。
第四,電影的上映時間一拖再拖,幾乎比台灣上映期要晚了將近半年,很多人已經在網路上看過,肯定會熱情大減。
綜上所述,海角七號之所以在大陸很難成功復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大陸南北文化本身的差異,第二對於日本文化的影響問題,還有愛情電影似乎近幾年在大陸也不是有很強的票房,你看大陸本身愛情藝術的電影在大陸票房也一般。
另外,海角七號的世界影響力也沒有台灣媒體說的那麼強,除了在日本引起了一些反響以外,在歐美反響也是很一般的,所以這部電影的影響是有誇大的成分的,當然,不能否認的是,這部電影是近年來最能代表台灣本土的電影,但是確實是有些台味太重了。作為台灣的媒體的確是不忍心苛責這部好不容易從美國大片中突圍的台灣本土電影。
喜羊羊的火熱從根本上說是大陸政策的保護造就的,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部動畫是可以滿足學齡前兒童的欣賞水準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種類型的動畫很難走出國門。廣電總局對於本土動畫實行了強有力的保護政策,黃金時段禁止的境外動畫使得中國的兒童沒有了選擇的權力,而據我所問過的小學生似乎對於中國動畫的感觀沒有好轉,當然學齡前就不同了,由此可見,這部動畫不能標志中國動畫真正的輝煌也很難走出國門和持續發展。
『貳』 台灣電影徹底絕跡的原因沒有任何台灣電影的消息,怎麼回事台灣人不拍電影了
台灣的電影市場是對外開放的,然後就被老美 港台 日本給佔領了,老美是佔大頭,而且院線大頭也是老美控股,本地拍片風格傾向於文藝片,跟市場脫節,全靠政府補貼過日子,看的人不多。
『叄』 為什麼台灣電影或者電視劇感覺劇情比國產的嚴謹呢
你看過多少台灣電影電視劇,從哪裡看出比大陸影視劇嚴謹的?
光是布景,台詞,台灣影視劇就遠不及大陸影視劇,何來嚴謹之談?台灣大多是室內布景,就算古裝也是現代台詞,大陸隨便一個甄嬛傳,康熙王朝,就連喜劇的宰相劉羅鍋,演義性質的四大名著翻拍,都遠超台灣影視劇不止一個數量級。
當然,如果你對比的是台灣的王牌影視劇跟大陸的某些圈錢神劇,那我就不反駁你了。
『肆』 找個明白人問問,台灣的電影為什麼不如香港強
其實台灣有很好的人才
但最後都在國外發光發熱 如李安
觀眾不捧場是主因
台灣不少電影在很多國外影展表現都很好 但在實際票房都不理想
這是藝術片跟商業片難並存的問題
香港在商業片的行銷製作確是強過台灣
『伍』 為什麼台灣的電影特別少呢
台灣的電影並不少.只是在我們這里公映或播放的特別少.因為政治上的原因,相當多的台灣電影,我們大陸觀眾都不能看到.
台灣電影年產量和香港相當.可以說並不少.
台灣眾多電影的格調相對低下 就像他們的娛樂節目.不過台灣電影不乏精品.也不乏大師級人物.例如:楊德昌 侯孝賢 李安等.
台灣電影當然有他們特有的文化 有時間用BT下載看看 還是不錯的.
『陸』 台灣電影為什麼沒有香港的好看
台灣電影好看的很多!!!和香港的不是一個風格!!!要看你喜歡什麼樣的風格了,台灣電影都比較有深度!
『柒』 為什麼台灣拍不出好電影和電視劇
台灣電影史上還是有很多經典的,你小時候看的華語電視劇和華語電影基本都是港台劇。
但是現在的台灣電影跟以前比較的確不行了,但是也會有好作品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部劇就很不錯啊,直擊人性的,還有很多類似的。
總之,現在台灣影視業在今天看來與以前的台灣影視的確是沒落了,但大部分的台劇和電影依舊比大陸的好
『捌』 為什麼台灣電影喜歡用長鏡頭
近幾年,華語電影也頻頻出現長鏡頭,只不過這些鏡頭都有一點炫技的嫌疑。鈕承澤的《愛》、伊能靜的《我是女王》,全都不約而同在電影一開始,就用一個長鏡頭來讓每個角色依次登場,然後呈現他們之間的關系。但是顯然,這些所謂的長鏡頭都是拼接而成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拍攝風險和成本,再加上如今電腦技術這么發達,會讓這種長鏡頭的銜接更加天衣無縫。
『玖』 台灣電影為什麼那麼假!
根源是:導演或編劇根本沒有誠意,或直接不知道什麼是高雅,什麼是爆米花。
做電影不是取悅觀眾,而是要觸動觀眾的心靈,引起共鳴。
做電影要有良心,要對得起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