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好萊塢電影對中國電影的影響
好萊塢對電影有著一套成熟的商業文化運作模式。電影在好萊塢,是一條慾望的生產和滿足的文化流水線。在多年摸打滾爬的歷練中,好萊塢掌握了一套「勾兌」大片、名片和「奧斯卡」影片的釀造秘方,就像可口可樂神秘的「7X」秘方一樣,它能使普通的碳酸水與眾不同、身價倍增,它能「化腐朽為神奇」,化平淡為「可口」和「可樂」。雖然好萊塢的這個配方是個高度機密,但裡面至少含有這樣一些基本元素:慾望、愛情、自由、正義、神話和美國夢等等,這些我們在幾乎每一部好萊塢大片里都能找到。事實上,這個神秘的配方才是好萊塢的核心競爭力,才是它作為全球「夢工廠」和「印鈔機」的最大源泉。
憑借著這樣的核心競爭力,好萊塢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現代的傳奇。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迅猛推進和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元文化交融溝通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觀眾的接受心理和偏好也隨之多元化。好萊塢追求慾望和利潤的痴心腳步已經越來越追不上觀眾變心的翅膀了,他們渴望有更新穎、更奇異的視覺體驗來刷新自己的藝術期待,滿足自己高企的審美預期。他們急切地需要世界題材來踏勘和拓展自己的文化影響力和經濟盈利能力的新邊疆。現在,這只文化大鱷開始向世界張開了大口,在世界各國開設「灌裝分廠」,開始夢想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潤——這樣的運作策略和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跨國公司有著驚人的相似。
影視資源的枯竭和觀眾審美疲勞帶來的焦慮,是好萊塢「文化入侵」其他國家民族素材的重要原因。「慾望工廠」的生產要得以延續,最重要的就是新奇。這不僅僅指電影拍攝技巧和電影明星的不斷更新。經過一個世紀的生產,西方市場出現了原料緊缺的狀況,好萊塢曾嘗試向太空、史前和未來等幻想空間進軍,雖然也取得了類似於《星球大戰》、《魔戒》等片的巨大成功,但卡通和動漫帶來的沖擊令它如芒在背,不敢大意。於是,到異域的陌生文化中去尋找寶藏,尋找新的慾望原料,成了好萊塢的新戰略。他們把目光瞄向了東方,盯住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
好萊塢來了,留給我們最大的懸念就是: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題材會被美國人演繹成什麼樣子?他們將會「戲說」還是「正說」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記憶?
其實,慾望也好,想像也好,說到底好萊塢是一個文化工廠,他們挖掘新題材的沖動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利潤的追求和攫取,是為了分食世界電影市場的大蛋糕,並不是在從事文化保護計劃,他們是好萊塢,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將會用西方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標准來打量和改造傳統的民族題材,並按照他們嫻熟的商業邏輯來進行運作,推向世界。首先,他們不會「正說」,其次他們也不會「戲說」——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想像,不符合他們的文化理解——但他們會「西說」,將一個東方的、中國的、民族的、傳統的文化題材處理成一個西方的、美國的、好萊塢的和後現代的電影文本。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傳統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邏輯的更改。
以此前運作的《花木蘭》為例,動畫片《花木蘭》並不是一個充分尊重中國人印象中那個傳統「替父從軍」的民間傳說的模式和版本,而是進行了大膽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習慣的藝術誇張和改編,片中花木蘭成了一個典型言談舉止大膽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動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沒有中國傳統封建社會里女子的矜持和謹慎。這樣的花木蘭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蘭,而非傳說中的花木蘭。是用自己的文化想像和演繹裝進了這個名叫「花木蘭」的瓶子里,然後大聲吆喝著,出口到中國來大賺其錢。這將對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孩子們對這一中國歷史上經典的女性形象的認同和接受起到什麼樣的作用?而當好萊塢陸續對《楊家將》、《西遊記》、《孫子兵法》等一系列中國經典完成「西說」時,中國的孩子心目中的文化版圖將會是怎樣的圖景?
面對好萊塢的文化入侵,這其實才是最令人心驚和擔憂的。
與好萊塢咄咄逼人的文化擴張相比,國內影視人還沉迷在「戲說」版的宮廷戲、模式化的「警匪劇」等的製作中,被票房和效益的重負擠壓得喘不過氣來,藝術想像力蒼白無力,進取心和創造力也大大削弱。面對這些已經融入我們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資源,我們守著金山過窮日子,與國外藝術家們對中國傳說題材的熱衷的態度相比,著實令我們的藝術家們汗顏。
此外,與國外同類的藝術作品相比,國內的歷史傳說影視作品,大多流於機械和呆板,在思想深度和創意力度方面明顯有缺失。如《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孫臏與龐涓之間的鬥智並沒有很濃的「兵法」味,倒是在其中穿插了不少香艷的愛情故事,波瀾壯闊、波譎雲詭的智勇謀略淹沒在濃厚現代味的情感糾葛中,令人失望。創作思維的落後和想像力的缺失,以及對待歷史題材的創作態度,這些應該是好萊塢搶拍中國題材影視劇帶給國內同行們的一個重要警示和啟迪。
好萊塢挖掘的雖然是中國的歷史題材,但著意的卻是未來的市場和文化傳播。明白了好萊塢的真相,我們才能把握現在,為自己贏得可能和希望。
全球化的浪潮風起雲涌,這是時代的現實圖景,但是如何讓延續了五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推陳出新,煥發生機,如何接續傳統文化傳承的這根千年文脈,增進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大國國民的文化認同,讓中華民族向世界亮出自己獨特的民族旗幟,這將是我們面對的一個永恆的話題
㈡ 中國電影票房超北美成第一,對中國電影的地位有何影響
中國電影票房取得全球第一的成績,並不能夠對中國電影的地位產生質的提高。因為想要讓全世界的電影觀眾認可中國電影的成績的話,就必須要提高中國電影的藝術性以及質量。而我們看到這兩年能夠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的中國電影還是少之又少的。雖然這兩年中國電影經常會出現幾十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但是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高的票房成績也完全依賴於國內市場的幫助。可以說中國電影並沒有達到好萊塢電影那樣的全球影響力。
能夠取得如此好的票房成績可以讓其他國家的電影廠商更看重中國的電影市場發展,但是這對於中國電影質量的提高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幫助。想要讓全世界老百姓認可中國電影的實力就必須要做好基本功。
㈢ 戛納電影節對於全球產業和中國電影有什麼重要性
戛納電影節是全球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數萬家參展商和片商前來電影市場。無論是放映規模還是放映數量都與其他電影節不同。粗略估算,全球每年70%的電影交易是在戛納完成的。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戛納電影節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球電影產業的脈搏,同時也深深影響著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在戛納呈現兩種面孔。一方面,是以張藝謀、陳凱歌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商業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了較高的熱門,另一方面,是以賈樟柯、婁燁、王小帥為代表的第六代導演在競賽單元上也頗有收獲。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當年中國大陸電影的兩極特點。
兩種電影均向世界展示了兩種中國特色電影,一種是較為奢華的中國古代獵奇圖像,另一種是當代中國的當下持續時態。兩種電影都在戛納獲得了較好的評價,售賣到了全世界。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球電影市場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戛納電影節與中國的關系也在逐漸發生變化,但服務產業、服務影人,一直是戛納電影節的宗旨,未來也不會改變。
第74屆戛納電影節舉行頒獎儀式
當地時間7月17日晚,第74屆戛納電影節舉行了頒獎儀式。首先頒發的是榮譽金棕櫚大獎,電影節組委會專門邀請了義大利導演保羅·索倫迪諾作為特別頒獎嘉賓,將這個意義重大的獎項頒給了義大利影壇泰斗馬可·貝洛基奧,並且播放了貝洛基奧從影以來經典作品的混剪短片。
隨後揭曉的是最佳男演員獎,由最後一個競賽日上映的澳大利亞影片《內特拉姆》的男主角卡賴伯·蘭德里·瓊斯獲得。初次獲得表演大獎的卡賴伯·蘭德里·瓊斯情緒十分激動,一上台就連說「fuckfuck」,對評審團表達了感激,這個獎項對他來說意義重大。
卡賴伯·蘭德里·瓊斯在《內特拉姆》中飾演了1996年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亞瑟港大屠殺事件的兇手,29歲的馬丁·布萊恩特。他在影片中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這個飽受精神疾病之苦的年輕人脆弱、浪漫又暴戾的形象。
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挪威影片《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女主角雷娜特·賴因斯夫。這位女演員主要活躍在劇場,被法國國寶級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發掘,推薦給導演約阿希姆·提爾,從而主演了這部影片。
㈣ 奧斯卡對中國電影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力
奧斯卡金像獎既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也是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很多電影人都把能獲得奧斯卡獎看成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並為之不懈奮斗。的確,能獲得奧斯卡獎不僅是一種榮耀,更代表著一種實力、一種成就。
但事實是,在《末代皇帝》、《卧虎藏龍》、《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等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之後,華語電影再難突破奧斯卡的門檻。即便中國電影票房已經占據世界第二,但奧斯卡依然沒有一部華語電影的影子。
很多人認為,「不是中國電影無緣奧斯卡,而是中國電影壓根就放棄了奧斯卡」。去年,刷新了中國電影票房的《戰狼2》在此前被定為申奧片,選送其去參加第9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提名的角逐,然而在最佳外語片初選階段,《戰狼2》就已經落選。其實這種片子被刷掉,是毫無懸念、理所當然的。這種宣揚著高度個人英雄主義情懷和愛國之感,留給中國人自己看才是這種電影最好的歸宿。
奧斯卡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沒有太大的直接影響力,更多時候,奧斯卡存在的意義只是建立了一種世界級的電影評價體系。同樣的,雖然奧斯卡金像獎類的電影有很強的示範作用,能拿下更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但是對於中國電影來講,與其失之交臂也沒什麼值得遺憾。奧斯卡獎並不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唯一通行證。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創新發展的首要目標還是要牢記傳遞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當然深度、意涵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㈤ 《你好李煥英》將全球上映,這對中國影業有何影響
《你好,李煥英》全球播放有利於傳播中國的情感文化。
《你好,李煥英》一經上映就斬獲票房無數,自其上映在 2021年2月12日上映後截止於2021年月15日,已經拿下來了高達將近五十三億的票房。2021年3月14日,這部電影的官方宣布將實行全球上映,上映地區包括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等。這一消息彷彿一枚炸彈,讓網友都炸開了鍋,紛紛評論表達自己的看法。
著名導演卡梅隆就在采訪中表示對《你好,李煥英》印象深刻,他認為每一個故事不論是科幻還是現代,不論發生在哪一個年代,她都能表達人在情感上的互相聯系。血濃於情的道理每個人都能充分的感受到。
即使《你好,李煥英》並不是中國史上最優秀的電影,但也不代表它在其它國家播放就是丟中國電影行業的臉,它能夠讓其它國家感受到我們國家的民族文化,讓每一位觀眾都深切感受那一份最質朴的情感,感受那一份令人難忍落淚的母愛。
㈥ 八佰登頂全球票房冠軍對華語電影有何影響
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影響,此次《八佰》能夠取得超過30億的票房而榮登全球票房冠軍的寶座,並不是因為電影自身何等的優秀,而是在全球受到疫情沖擊無法正常開啟院線的情況下,憑借對上映節點的把握取得了如今的票房成績,要知道同期上映的影片中,且不說令人期待的大製作,即便是新片都寥寥無幾,而此前持續加大宣發力度的《八佰》,便趁此機會在票房上一路高歌猛進。
總而言之,華語電影未來的發展道路依舊漫長甚至荊棘滿地,但這需要所有電影人的共同努力和堅守,才能逐漸改變現狀甚至得到更多的尊重,絕不是僅憑某部影片的一己之力就能夠改變的,所以說《八佰》的票房取得成功,應該歸功於為了抗疫付出巨大代價的國人,也是國家為了抗擊疫情不計成本而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以後,才有了《八佰》成功上映並且創造票房佳績的機會。
㈦ 中國電影票房超北美成全球第一,說明了什麼
中國電影票房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說明了中國國產電影的實力正在逐步增強,以及普通的民眾對於對國產電影的支持力度。近年來,我們國家的電影實力有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出現了非常多的精品,這些作品既叫座又叫好,代表著中國當前電影製作的是水平。看待一件事物的發展,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來分析。沒有絕對的好壞,也沒有絕對的優劣,只不過每個人的評判事物的標准不一樣,就造成了他對事物的看法不一樣。中國電影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希望未來的中國電影人能夠更加的努力上進,使中國的電影更加的充滿活力。
㈧ 世界電影對中國電影的影響
世界電影對中國電影的影響,
可以說起不到什麼影響,也就是一個
補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