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角度看電影

角度看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28 17:39:22

①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你是如何看待《流浪地球》這部電影

關注度很高

前兩年,說是要把劉慈欣的《三體》搬到大熒幕上,當時消息公布時受到關注度很高,話題性十足,大家期望著真正國產科幻電影終於來了。說是由游族出品馮紹峰、張靜初、吳剛、唐嫣等主演,單部投資2個億,至少這個資金投入在當時是噱頭十足。然而大家也看到了最終不了了之。這次同樣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流浪地球》上映,其中吐槽的也不乏一些對當時《三體》電影失望的人,還有一些人認為我們目前的水平來說想拍成功科幻片很難,相對來說國內科幻電影成功的例子比較少,畢竟不能和國外的成熟的電影工業相比,國外的可能拿到的錢往特效上砸,不像國內把錢往明星上砸,想想都沒剩幾個錢做特效,最後的渣特效出來觀眾也不買賬。

硬核科幻電影

至於勢必會面對的吐槽問題,這個是一定的,一部硬核科幻電影,基本沒有什麼男女情愛搞笑情節,拿來當消遣來看肯定會讓一大批觀眾感到無聊。不過我覺得作為同為80後看著科幻世界,看著世界著名科幻電影成長起來的這一批朋友,一定會像我一樣,對這部作品充滿著期望,希望中國科幻電影,從此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廣闊天地。

② 推薦幾部從心理學角度看,非常經典的電影

隨著生活的進步,我們開始注重心理的修養,很多人開始注意起有關於心理的影片,下面的這幾部都是經典哦。


第一部:愛德華大夫

希區柯克為電影大師名副其實,用夢的精神分析理論來支撐整個故事。結構嚴謹而堅實,結局令人驚嘆。當然,這部電影不會讓你失望的。」強烈推薦的一部。

還有迷魂記,希區柯克這部首映於1960年的電影,為以後所有這個類型電影的樹立了標桿。一系列後來的精神病題材的電影都有借鑒,相當簡練與震撼。

③ 從藝術學角度看電影和電視有什麼不同

畫面圖像層面 電影與電視的差異,在於技術層面上不僅僅是一個用膠片,一個用錄像帶的不同,也不僅是膠片一次性使用,而錄像帶可以反復去拍的差別。膠片和錄像帶在技術上的差異,常常會影響到藝術形式與風格上的不同,如膠片那種顆粒的細膩性、對色彩的還原度、聲音的高保真,以及畫面的巨大,都使得電影在對現實世界的還原與重構上具有了極大的幻真性。但是相反的,電視錄像帶的顆粒就要粗糙得多,所以其無論是在色彩的還原度上,還是在聲音的保真方面,都遠遠不如電影。而電視畫面的縮小,嚴重地影響到了其視覺沖擊力。
現實層面;電影和人們的現實生活是一種疏離的關系,而電視和現實生活有一種親和力。在電影院完全是一個封閉的空間,燈光全部暗了,在黑暗中通過一塊銀幕觀看,因此對於觀眾而言,電影有一種疏離化的藝術效果,在觀看電影的時候電影院把每個觀眾從現實生活中拉出來,然後和現實生活產生一定的距離。而電視恰恰相反,電視是擺在家裡客廳、卧室或其他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看,而且在看的過程中可以干各種事,電視講求的實效性,報導的新聞就是你現實生活中時時處處所發生的事情,所以電視和現實生活有一種親和作用,,電視成為了人們現實生活的有機組成某種意義部分
意識形態層面 但電視對意識形態的依賴性就非常大,電影具有相對創作的自由空間,具有相當大的自由,比如說被稱作紀錄片之父的英國人格里爾遜所處的時代,當時所有拍攝電影的機構都是政府設立的,拍電影的資金也是政府投資的,他在拍電影的時候有相
當的自由度,因為是電影,因此它和意識形態的關系相對遠一些,但是電視就不可以,電視一經誕生,就與政府的意識形態方面的政治和官方結合得很緊密的,特別是在戰爭年代,這種控制會變得更加嚴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眾傳媒和政府的操作在控制新聞傳播和形象構建方面被賦予了多種角色。……
題材內容層面: 電影在選材上可以說無所不包,特別是一些另類的題材,比如吸毒、濫交、暴力、色情、虐待、恐怖、兇殺等,都可以成為電影的重要題材。盡管電影在不同的政治體制與不同的意識形態下,有著嚴格的題材限制,甚至在許多國家還對其進行了嚴格的分級制度,然而相對於電視而言,電影在題材內容上的限制要少得多。
畫面圖像層面 麥克盧漢認為,電影是一種清晰度比較高的「熱媒介」,而電視則是一種清晰度比較低的「冷媒介」,「為了對比電視圖像和電影鏡頭,許多導演把電視圖像稱為『低清晰度』,意思是說它提供的信息很少、信息度很低,很像是漫畫一樣。一個電視特寫所提供的信息,只相當於電影一個長焦距鏡頭所提供信息的一小部 分。如果說電影側重於全景式的、大場面的,那麼電視則側重於近景式和特寫這種形式,電視鏡頭的特點是擅長表現近景和特寫,特別是善於表現人物面部的豐富表情或內心復雜感受。電影相比,電視展
示的視覺效果比較零碎。
審美心理層面 從人類的社會心理層面看,電影是對人類窺視心理的滿足與自虐傾向的宣洩。 電視以實現對人們信息需求的滿足為其首要目的,因此與電影的滿足於人們「窺視」的心理需求不同,電視首先以滿足人們消費的現實需要為目的,所以如果說電影的主要功能是「造夢」,那麼電視的主要功能則是「解夢」。

最後自己來個總結,電影是八大藝術之一,而電視是很俗套的。

④ 如何從導演的視角看一部電影

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如何從導演的視角看一部電影?這里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導演是一部電影的主導者,如何能從導演的視角看一部電影呢?
01
在我看來一個頂級優秀的導演相比於次一點的導演(並不是說後一種導演就是一個不合格的爛導演,相反絕大多數異常優秀的導演都是後一種)的很大不同一點是,如何從他們的內在視角來看待他們的電影: 前一種導演一直在影像中表達著自己對這個世界,對生活的看法,他們不管講什麼樣的故事,都是在試圖通過故事性來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一種看法或是一種哲學的理解,你用心看,會發現他們在電影中一直在表達著自己內心的中心思想,這一點不會改變,你看完他們的一部電影,會發現整部電影都在為他們個人的這個中心思想服務,他們更傾向於表達自己那幾乎未曾被外部世界所影響和改變的內心。這類型的導演幾乎所有電影都在試圖用電影表達導演自己的內心,電影本身跟他(她)本人有著莫大的關系。 後一種導演則更傾向於如何更優秀的講好一個故事,他們利用自己對影像的直覺或天分,把視聽語言各方面都能做到最優秀的狀態,用來推動一個故事整體的發展,從而講好一個故事,讓大眾更多更好更普遍的理解這部電影,所有視聽語言都是為他正在拍的那一部電影所服務。這類型的導演幾乎所有電影都在用自己最優秀的視聽語言來表達自己所正在拍的那部電影,而電影本身跟他(她)本人的關系並不很大。 簡單講,前一種導演中心思想始終更加感性,後一種導演中心思想相比較則始終更加理性。 電影被稱為最接近大眾的藝術,導演也是藝術家,所以我個人是更傾向於喜愛前一種導演。 當然,無可置疑,這兩種導演都能夠拍出讓我們大家欣喜異常的優秀電影。
02
首先,我們把導演和普通觀眾想像成兩個姜餅人。

姜餅人1

姜餅人2

上邊的一個是姜餅人1,我們把它們叫做普通觀眾。(非電影從業者)

下邊的一個姜餅人2,指代導演。(也可以是任何電影從業者)

我們可以明顯發現,他們都是人。只是右邊的姜餅人2胖一些,可以理解為他們看的電影多一些。

但毫無疑問,對於一部新的電影,無論是胖胖的姜餅人還是瘦瘦的姜餅人,其起點和觀點都是一樣的都是一樣的。

我們再把時間當成蛋糕切一切,很簡單,切成兩塊。即「第一次看電影」和「第n次看電影(n>1)」

好了,萬事俱備,接下來我們開始奇妙之旅,一探究竟。

Chapter1

以《讓子彈飛》 「白馬拉火車」這個鏡頭為例:

當電影開始時,姜餅人1和2舒適地坐在位子上,他們已經進入了故事。

然後他們同時看到了這個鏡頭,此時他們都已經融入到了故事裡,他們腦子中的想法是一樣的:卧槽,好酷炫,用白色的馬拉黑色的火車。咦,車上是不是坐著什麼重要的人物呢?

看到這個我想大家已經明白了:導演也是觀眾,所以導演在第一次看電影時和觀眾是一模一樣的!他們都在看故事,融入故事,此時導演是不會想什麼與眾不同的深奧的東西的,除非他沒再認真看電影。

事後,

姜餅人1:「嘿,老王,我今天看了一場超棒的電影,故事也超棒,人物也超棒。你有空也去看看唄」。然後,他就慢慢地把這部電影忘記了。因為影院明天,後天,大大後天,都有不一樣的電影,他都想去看。頂多就是:若干年後,有人問起他,嘿,你看過《讓子彈飛》嗎,他說:對對對,我看過,看過!

而這時,姜餅人2連忙拿出本子,他想,這個故事這么棒,我得把裡面的創意記下來。於是,這個故事,就成為了姜餅人2腦中圖書館里的一本書,它可以隨時取用了。

這是導演看電影的視角之一。

繼續走。
03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現在修養比較高的導演在成為導演之前研究的都是別的專業,但最後還是能夠成為好導演。如昆汀塔倫蒂諾以前是印象租賃店老闆,王家衛大學學的是理工學院平面設計,北野武最初是相聲演員,卡梅隆大學學的是計算機與物理學………

就是因為他們都有一種共同的視角—--------將生活幻化成為心中無盡盤旋著的小故事,並驚呼著「生活多麼有趣」,同時將腦中所有學到的知識都融會貫通起來。
04
導演要做的就是要找到好的渠道去表達他想要說的東西 觀眾沒有注意到 那說明導演在表達上沒有成功 盡管在設計上花了很多心思 然後鏡頭閃太快 觀眾沒看到 還是枉然 當然有的鏡頭 放太長 也會顯得不自然 感覺是刻意為之 要做當剛好 不容易哦
05
答得很有新意,但似乎並不是題主想要的答案。

《認識電影.路易斯·賈內梯.插圖第11版》

《故事》

《電影的戲劇藝術》

關於電影的理論知識書籍浩如煙海,在我看過的幾本中,這三本當屬上乘。看完之後應該多少會理解一點所謂的“導演般的專業角度”。

⑤ 在看電影時,坐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熒幕上的畫面,這是為什麼呢

銀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線入射到粗糙的銀幕上,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進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們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銀幕上發生漫反射。

最重要的是要緊靠走廊,走向自由,不影響他人,也不脆弱。萬一發生緊急情況,可以很快離開.這當然是戰備,但總司令必須立即發現。所以我們建議大家以後看電影,最好選擇離消防通道更近的地方。最後,他們並不急於去看電影(面容嚴肅)。這樣,如果我受到零食和耳語的影響,那就好多了。所以選擇座位避開座位,選擇中間的座位,最好在後面。





電影院屬於文化部門是有例外的。如果電影院接到新影片抵達的通知,就必須為當地主要人士預留部分門票。售票員一般多借一點,以免讓大量的人不夠,特別是在大人物中看電影時,我更喜歡坐在中間,靠在前面的點上,這樣在看影的時候會更舒服。坐得太近了,因為屏幕很大,很難看到整個屏幕。頸部在一部電影中估計斷了,而且會晃動眼睛,疼得看不清所有的畫面,也無法進入電影情節。特別是大型戰斗人員坐在前排,估計頭暈目眩。

⑥ 電影專業從業者都是從哪些角度看電影的

我個人認為,如果是一個專業人士去欣賞電影的話,他首先會去看導演對這部片子的把控,然後就是演員對角色的掌握。

如果再深入一些的話,那就是整部電影的架構和社影的運用以及各種後期製作完成的手法,這都是專業人士去欣賞和看待一個電影的專業角度去評價的,這是我們這些外行人無法理解的,所以說才會有那句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專業人士對一部電影的審視是全方面的,不會是只看電影一個方面,而是要全方位的去分析一部電影。

⑦ 看電影的時候,為什麼從各個角度都能看見屏幕上的畫面

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個方向反射的現象.當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線射到粗糙的表面時,表面會把光線向著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線雖然互相平行,由於各點的法線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線向不同的方向無規則地反射,

是因為射到銀幕上的光發生了------的緣故.
2.人們根據漫反射原理,測量光通量的大小.各種用來接收光學系統所成實像的屏幕,均應採用漫反射率高的漫反射面做成.實驗室中,常用毛玻璃的漫反射面做擴展光源.

⑧ 說說你們從哪些角度去看一部影片,怎麼評定一部好影片

可以從內容,結構,敘事,鏡頭的運用,拍攝的手法等等,來解讀一部電影。至於好與壞,從觀眾的角度講,這是非常個人的問題,每個人喜好不同,對同一部影片的看法也會不同。甚至在看一部電影時候,每個人注重的方面也會不同。

閱讀全文

與角度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電影與狼共枕 瀏覽:665
2012電影英文台詞 瀏覽:602
衰鬼是什麼電影 瀏覽:324
老電影卧底 瀏覽:231
微博如何添加電影鏈接地址 瀏覽:145
功夫之王完整版高清電影下載 瀏覽:710
李小龍的電影哪個最火 瀏覽:211
如何詢問電影包場 瀏覽:663
2020必看的搞笑電影 瀏覽:588
高進是什麼電影 瀏覽:303
韓國電影兩個女學生愛情電影 瀏覽:525
美國電影學校哪個好看 瀏覽:962
大丈夫2電影經典台詞 瀏覽:500
網吧電影院什麼時候營業 瀏覽:874
有關雜技團的老電影 瀏覽:944
古裝長城電影 瀏覽:147
電影罪與罰哪個版本好 瀏覽:508
台灣電影神捕 瀏覽:282
瘋狂食人魚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292
悟空轉電影結局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