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弋陽電影院今日電影

弋陽電影院今日電影

發布時間:2022-04-11 08:19:11

1. 弋陽哪裡有網吧

成南

2. 劉煥榮的搬上銀幕

劉煥榮愛心故事搬上銀幕
勵志電影《網路媽媽》全國海選女主角
根據中宣部、全國婦聯等單位推出的人物典型,榮獲「全國十大傑出母親」、「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互聯網十大新聞人物」,曾感動千千萬萬人的平凡女性——網路媽媽劉煥榮的愛心事跡改編,由江西省廣電局,上饒市委、市政府等單位聯合攝制的勵志故事片《網路媽媽》即將開拍。據悉,該片已經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批准立項,並取得國家電影局攝制電影許可證。目前主創人員已深入到網路媽媽劉煥榮生活、工作的第一線考察、采風,劇組已開始面向全國海選演員,影片已確定在風景如畫的江西弋陽開拍,預計下月底正式開機。
真情故事搬上銀幕
藝術再現網路媽媽動人故事
「網路媽媽」劉煥榮是出生在江西省弋陽縣,14歲的她是一位清純可愛、聰明活潑的小姑娘,一場無情山火把她燒得體無完膚,十指殘缺,成為燒傷面積達91%的殘疾人,但她並沒有被殘酷的命運所嚇倒,以超乎常人的毅力,頑強地生活著。她自強不息,刻苦成才,雖然家中一貧如洗,但她努力工作,不僅供養了年邁多病的母親,還領養了一位2歲的小女孩,把一腔母愛傾注在這女孩身上,女兒長大成人,成了一名英姿颯爽的警花。為了和女兒溝通,她用殘損的手敲擊鍵盤,卻不曾想和一個個沉迷於網路的青少年不期而遇,母愛的本能讓她向迷途的孩子伸出了援手,最終讓一個個迷失方向的青少年重新回到了課堂。她在網上的真情故事被廣為傳頌,她就是倍受廣大小網友和家長愛戴、親切稱呼為「網路媽媽」的江西弋陽縣福利院的普通職工——劉煥榮。
影片《網路媽媽》就是以網路媽媽劉煥榮的愛心故事為原型,以電影藝術的形式講述網路媽媽在虛擬世界的真情故事,通過網路媽媽平凡的生活,體現網路媽媽不平凡的人生,謳歌她自強不息、樂於奉獻的時代精神。
知名導演傾情打造
以平民視覺拍主旋律
影片由知名導演周勇執導。在作家圈中周勇是位知名作家,創作了《荔枝紅了》等長、中篇小說;在影視圈中,周勇也是近幾年活躍在影視圈中響當當的人物。他曾策劃、導演了電視文藝片、紀錄片、專題片50多部。2002年他憑借執導寬銀幕主旋律電影《荔枝紅了》一炮走紅,一舉奪得了中國電影最高獎——第八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第六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第八屆中國農業影視神農獎特別獎、第七屆廣東宣傳文化精品獎等多項大獎,被國家廣電總局列為「十六大」開幕及獻禮影片,創造了2002年國產影片放映場次最多、觀眾人數最多、社會和經濟效益最好的奇跡,發行拷貝300多個,票房達4000多萬,在全國備受矚目。2004年他在江西新余又執導了一部少兒風光故事片《會說話的風箏》,去年又成為中國電影100年和第五次全國少代會獻禮影片,並成為全國少工委、教育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的優秀影片,榮獲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關於如何拍好《網路媽媽》這部電影,周勇導演表示,由於劉煥榮在全國知名度很高,《網路媽媽》的籌拍也倍受各方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期待,這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倍感責任重大。周勇介紹說,主旋律電影並非中國專有,如《巴頓將軍》,《辛德勒的名單》等影片就是美國的主旋律影片。中國是主旋律影片生產大國,以往國內有些主旋律影片「高、大、全」形象、概念的東西太多,導致觀眾不太喜歡這類電影。而「網路媽媽」這部影片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周勇表示,他要打破以往政治性很強的中國主旋律電影模式,將以平民的視角,把這部電影拍成一部故事性強、地域色彩濃郁、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主旋律藝術影片,把電影拍成人性化猶如《媽媽再愛我一次》那樣的感人影片,使影片更平民化、人性化,用平實質朴去打動觀眾,力圖呈現給觀眾以原汁原味的感人故事。
平民電影平民演
《網路媽媽》展開海選
為還原生活,使影片更加真實,劇組決定將啟用大批非職業演員在片中參加本色演出。據導演周勇介紹,《網路媽媽》是一部反映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平凡女性的生活故事,在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他希望平民電影平民演,達到電影的真實效果。這次劇組海選女主角——飾演網路媽媽、網路媽媽青年時代及上網青少年等,戲份在影片中非常重。他希望有表演天賦、善演苦情戲的影視愛好者積極參演這部電影。具體招募的演員條件是:
飾演網路媽媽,要求女性,年紀35—45歲左右,身高1.6米左右,口齒清晰,清純朴實,表演細膩,朴實自然,符合南方特點,善於演苦情戲。
飾演網路媽媽女兒——少年時代,女孩,年齡在10—15歲之間,口齒伶俐,形象純真、活潑、可愛,有悟性及表演才能。
飾演網路媽媽女兒——青年時代,女性,年齡在17—22歲左右,身高1.6米左右,形象清純靚麗,有表演天賦,能演出真情實感。
飾演上網青少年,男、女不限,13—19歲,品貌端正,悟性好,有一定表演能力。
所有符合上述條件的演員可通過發送電子郵件等方式報名。

3. 今天弋陽拍什麼電影,地點在那

拍攝北上北上地點弋陽,方誌敏精神

4. 哪裡能看《牡丹亭》的白話文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於1598年。

故事梗概

此劇描寫了官宦之女杜麗娘一日在花園中睡著,與一名年輕書生在夢中相愛,醒後終日尋夢不得,抑鬱而終。杜麗娘臨終前將自己的畫像封存並埋入亭旁。三年之後,嶺南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適逢金國在邊境作亂,杜麗娘之父杜寶奉皇帝之命赴前線鎮守。其後柳夢梅發現杜麗娘的畫像,杜麗娘化為鬼魂尋到柳夢梅並叫他掘墳開棺,杜麗娘復活。隨後柳夢梅趕考並高中狀元,但由於戰亂發榜延時,仍為書生的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尋找到丈人杜寶。杜寶認定此人胡言亂語,隨即將其打入大獄。得知柳夢梅為新科狀元之後,杜寶才將其放出,但始終不認其為女婿。最終鬧到金鑾殿之上才得以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唱詞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

朝飛暮倦,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第十齣 驚夢

影響

《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故事《西廂記》。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此劇在封建禮教制度森嚴的古代中國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於台上。

戲劇

《牡丹亭》是昆劇中的經典劇目。石凌鶴改編的贛劇弋陽腔《還魂記》,被拍攝成彩色電影,亦曾被台灣導演陳國富引申發展出電影『我的美麗與哀愁』。

又名《還魂記》,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牡丹亭》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劇情梗概是: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3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圓滿解決。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體現了青年男女對自由的愛情生活的追求,顯示了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牡丹亭》問世後,盛行一時,使許多人為之傾倒,甚至有讀者為之斷腸而死。 據比湯顯祖稍晚的沈德符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頌,幾令《西廂》減價」,這充分體現了《牡丹亭》的藝術魅力。《牡丹亭》中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為深遠,從清代《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

5. 從江西弋陽到橫店,坐火車怎麼走詳細一點

1,橫店影視城最值得推薦、最值得去的景區是?
眾所周知,位於浙江省中部東陽市境內的橫店影視城是全亞洲最大的影視外景拍攝基地,國內3/4的古裝戲在這里拍攝。

所以橫店旅遊本人極力推薦秦皇宮和夢幻谷,因為許多大片都在這里拍攝(《漢武大帝》、《風雲爭霸》、《尋秦記》、《《英雄》、《無極》)。此外,清明上河圖、廣州街香港街也值得一去,裡面既可以逛來逛去地看看,還有很多表演的節目。如果你不拜佛的話大智禪寺別去了,不好玩。
還有應該注意的就是,拿到票的時候,記下該景點的節目表演時間,既然來玩了,就盡量不要錯過任何一個節目。建議您最好周末去,因為周末還有一場明星見面會(在明清宮苑景區,即1:1的仿故宮)。
還有,建議遊客在周邊住宿。因為晚上的節目會很精彩。特別是夢幻谷內的節目基本上都是晚上才開始的,暴雨山洪和夢幻太極。還有您去之前不妨先網上查下,最近在那裡有哪些電視或電影在拍,去的時候就會知道在那裡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明星。O(∩_∩)O哈哈~
祝你玩得愉快!

2,橫店影視城的最新票價/門票價格

橫店影視城的最新票價,以下的報價應該有個大概了,基本上逃不了,橫店實行相對的季節浮動票價。

如果時間比較緊,去一兩天或者只是周末去的話,建議買個聯票,抓住重點,先把好晚的景點和節目去遊玩。

【溫馨提示:單票有效期一天,聯票有效期二天,統票、聯合組票有效期三天;信息內所有報價均為參考價格,如有變動以景區實際價格為准】

橫店影視城票價一覽:

http://qianjianglanghua.blog.163.com/prevPhoto.do?photoId=fks_&albumId=fks_

3,橫店的各個主要的景點,都曾拍攝過那些經典的影片?

▲秦皇宮,說到橫店誕生大片最多的地方,莫過於秦皇宮,著名的電影《英雄》、《無極》都曾在這個恢弘大氣、秦漢風格濃郁的景區拍攝,此外電視劇《漢武大帝》、《風雲爭霸》、《尋秦記》、《封神榜》、《貞觀長歌》等經典名片都主要取景於此。

▲清明上河圖景區,是按照北宋張擇端的那幅名畫興建的,在這里拍攝的《小李飛刀》、《大宋提刑官》、《楊門女將》、《絕代雙嬌》、《寶蓮燈》等影片,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了吧。

▲明清宮苑景區,即為1:1的仿故宮,從承天門(天安門)到神武門,規模樣式與北京故宮一絲不差。現在的清宮戲,基本上都是在這個景區拍攝的,畢竟故宮高額的場租無人能承受,而且基於文物保護還不一定批准。在明清宮苑,還有一趣就是每個周日都會有明星見面會在這里舉辦,到時候,或許你可以與自己喜歡的明星互動喔!(在此拍攝的比較有名的如《滿城盡帶黃金甲》、《金枝欲孽》、《鹿鼎記》)

▲廣州/香港街,是當年為謝晉拍攝《鴉片戰爭》而建的,是橫店最早的影視拍攝景點,南粵風格濃郁的它,曾經拍攝過《A計劃》(王晶、張衛健、鍾欣桐)、《武昌首義》、《廣州碼頭》、《黃飛鴻與十三姨》、《新霍元甲》等影片。

▲夢幻谷(原江南水鄉景區),是橫店影視城唯一的夜遊項目,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它以其獨具匠心的設計、製作精良的建築、造型完美的場景、濃厚的江南風情,吸引了《桃花扇傳奇》、《蘇小小》、《西廂愛情故事》、《新女駙馬》、《三少爺的劍》等許多劇組來此取景拍攝。

(大智禪寺、屏岩洞府略;浦江神麗霞不在東陽橫店本部)

4,橫店最近的天氣怎麼樣,是否適合出遊?

橫店位於浙江省中部東陽市境內,你只要關注東陽近期的天氣狀況就好了,以下為東陽未來7天的天氣預報,請隨時關注。http://www.weather.com.cn/html/weather/101210905.shtml

5,義烏江東客運站去橫店要做什麼車?多久到啊?

你義烏下火車後可直接打的去東陽橫店影視城,也可以先坐805路(火車站始發,江東站為終點,票價2.5元,車程半小時)公交去義烏江東汽車站轉車;再江東站去橫店的方案有:

①在江東站直接坐去橫店的車,大概1小時左右,不過你得正好侯著那個點(因為車次不是很多)。

②先坐去東陽西站的車(票價6元,20分鍾車程,隨時滾動發車),再在東陽西站坐車去橫店(隨時有車,票價6元,30分鍾車程),這樣大概也是1個小時

③要麼就在江東站外,打的去橫店,大概40分鍾左右

6,橫店地圖,自駕車東陽—橫店線路圖

諸永高速東陽段地圖:http://qianjianglanghua.blog.163.com/blog/static/9506407920090594917253/

東陽、橫店地圖:http://qianjianglanghua.blog.163.com/album/#p1

橫店鎮區旅遊地圖:http://qianjianglanghua.blog.163.com/prevPhoto.do?photoId=fks_&albumId=fks_

7,橫店影視城最近有什麼明星、劇組什麼的在拍戲嗎?在哪個景區的?

橫店影視城是國內最大的影視外景拍攝基地,每天都有10來個劇組在橫店拍攝(春、秋季節是拍攝旺季會更多;夏天的話由於橫店天氣炎熱,相對是淡季)。

你若是想確切的知道某一時期橫店有什麼劇組的話,請點擊下橫店影視城的官方網站,每周都有更新的。特別提醒的是每周日在橫店影視城的明清宮苑景區有一場明星見面會,值得一去(官網一般提前2.3天公布,不過太大牌的明星一般沒有的)。

http://www.hengdianworld.com/entertainment/HD_Studios.aspx

6. 弋陽縣天鴻電影院今天晚上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桂寶之爆笑闖宇宙、一路向前、軒轅劍、冰雪女王、巴黎假期、謎城、太平輪下、楊貴妃、煎餅俠、捉妖記、 大聖歸來差不多在這些電影之中

7. 大家幫下手找一下廣州粵劇資料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粵劇流行於廣東、廣西、台灣和港澳。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柬埔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廣東華僑聚居的地區,都有粵劇的演出。粵劇是溶匯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劇稱西皮)、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

粵劇的名稱,雖在清光緒年間才出現,但其源流卻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葉。建國以前的三十年間,粵劇基本上分為「省港大班」與「過山班」(或稱「落鄉班」)兩大派系。「封仔封王」的李文茂,是世界戲劇史上絕無僅有的由藝人成為農民起義領袖。首任粵劇「八和會館」會首的鄺新華,不但是「同治中興」的代表,也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演過《蘇武牧羊》、《太白和番》、《李密陳情》等名劇。清末民初之交,更是群星閃耀,名伶輩出,如千里駒、肖麗湘、小生聰、周玲利、李雪芳等等,俱皆馳名於海內外。千里駒有「花旦王」之稱,李雪芳則被康有為譽為「南雪北梅」,與梅蘭芳並提。三十年代在粵劇史上稱為「薛馬爭雄」的時代,薛覺先接近京劇風格,表演技巧比較全面,生旦凈丑無所不能,有「萬能老倌」的綽號,但以演小生出色,代表性劇目有《胡不歸》等四大悲劇的馬師以丑角取勝。他在以「孤寒種」(吝嗇鬼)為主角的組劇中,盡情揭露封建財主資本家的丑態,有莫里哀之風。不但在兩廣、港澳和東南亞等地,為廣大觀眾所傾倒,在美國多年,也深受歡迎。

三十多年來,思想和藝術質量較高、比較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傳統劇目,有《平貴別窯》、《羅成寫書》等。新編的歷史題材和現代題材劇目中,影響較大的,有《搜書院》、《關漢卿》。移植改編的劇目所佔比重最大,其中較好的有《柳毅傳書》、《寶蓮燈》。

【粵劇歷史】

元朝以前

粵劇的起源於中國民間齊言民歌的興起,最早可上溯先秦的《詩經》,但這是中國全部板式變化體戲曲如京劇、粵劇,以及詩贊類戲曲如上海越劇、黃梅調的共同起源。

中國齊言體民歌,發展至中古時代,即魏、晉和唐代,達到空前的高峰,更形成了一代的文學體式——唐詩。這些講求平仄,秩序井然的齊言體民歌,在唐代佛教寺廟的俗講表演中,不但形成說故事的內容,也加入了節以木魚的節拍特色。可是,由於長期處於社會低層,加上受外來音樂影響的宴樂〔或稱燕樂〕,在唐代一直為統治階層所欣賞,所以並沒有很大的發展。而由宴樂發展出來的詞樂,歷經唐宋,更形成了律分宮調的戲曲。

元朝

雜劇成了最受歡迎的戲劇種類。當時稱一幕戲為一折。以後只選演一幕戲便稱為摺子戲。粵劇有很多劇目是由元朝雜劇流傳下來的,甚至某些粵劇的傳統戲碼是跟雜劇完全相同,例如《西廂記)、《竇娥冤》、《踏雪尋梅》、《倩女離魂》、《趙氏孤兒》等。

明朝

明朝歸有光所編寫的《庄渠遺書》卷九記錄了明代正德16年(1521年)欽差魏校的《諭民文》,內有「倡優隸卒之家,子弟不許妄送杜學。」「不許造唱淫曲,搬演歷代帝王,訕謗古今,違者拿問」等說話。這可以說是廣東有關戲劇最早的文字記錄。據《新會縣志》記載,明成化初年,當地的「鄉俗子弟多不守本業,事戲劇度日」。明代嘉靖40年(1561年)《廣東通志》便有所記載:廣州府「二月城市中多演戲為樂,諺雲正燈二戲」,並有「搬戲難成器,彈弦不是賢」的俗語,所以「江浙戲子至,必自謂村野,輒謝絕之」。這證明當時已經盛行大戲。

到了明代,南戲的弋陽腔已在廣東流行,昆班、徽班及江西、湖南戲班經常進入廣東演出。根據《粵劇史》,廣東出現一個女花旦,名叫張喬,南海人,是一名青衣(戲子)。原籍蘇州的她出生於廣東,因為她母親是蘇州崑腔戲子的緣故被記載為崑腔班女戲子。可見各地戲班中人開始在廣東落地生根。[2]雖然廣東人受了外來的薰陶而開始學習演戲,但是在成化年間,學戲仍未被保守人士所接受,石灣太原霍氏族譜曾有禁止良家子弟學戲的家箴。後來漸漸才出現組成本地人為主體的戲班,並過渡到本地人為全體的戲班。為區別兩者,前者被稱為「外江班」,後者被稱為「本地班」。

粵劇不但吸收了弋陽腔的特色,並且與徽劇(安徽)、漢劇(湖北)、湘劇(湖南)、祁劇(湖南)、桂劇(廣西)有血緣的關系。因為所演的劇目、唱腔、音樂、表演方式等等,與徽、漢、湘、祁、桂劇大致相同。例如:《晴雯補裘》和《獨占花魁》這兩出戲碼,《鏟椅》、《跳台》、《夜戰馬超》等南派武打劇,桂劇和粵劇完全相同。雖然說外江班接近徽班,本地班接近西班,但其實本地班建立的初期,主要區別在組班的人。本地班是由本地人組成,主要是指本地藝人組成的專業戲班。可是有時候也可以包括一些農民在進行季節性演出活動而臨時組成的戲班。

「未有八和,先有瓊花」在戲行中是無人不懂的。瓊花會館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根據《佛山忠義鄉志》的記載:「鎮內有會館凡三十七,瓊花會館建築瑰麗,為會館之最。」。當時瓊花會館坐落於「優船聚於基頭,酒肆盈於市畔」的大基鋪(即佛山市紅強街區)。當時會館門口有四條大柱,還有個亭子。館門口的牌匾是「會館」兩字,全館的面積比當時的祖廟還大。全館共分三進:第一進是鍾鼓,繼後有可拆可合的臨時舞台;第二進是瓊花宮大殿,大殿前是天階;第三進是會所。華光誕時戲行中人匯聚瓊花宮大殿祭祀華光帝。瓊花會館附近就是佛山大基尾河邊的瓊花水埠,方便坐紅船的伶人上岸或到其他地方演出。據說伶人最初僱用紫洞艇作為戲船,後來加上帆哩,在船身繪畫龍鱗菊花圖案,船頭髹成紅色,因而稱為紅船。

清朝

廣東本地戲班早期活動的中心在佛山。順治十五年(1658年)在靈應祠祖廟前建華封戲台,台上演戲鼓桌什物俱全。康熙年間改名為萬福台,是廣東現存最華麗精巧、嶺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古戲台,見證粵劇發展歷史。戲台分前後兩部份,前台以金漆木雕為布景,具有強烈的舞台效果。整個萬福台還採用拱型結構,無論站何處,所能聽到的音質基本相同。

雍正年間,廣州更出現「土優」、「土班」。有文獻記載:「廣州府題扇橋,為梨園之藪,女優頗眾,歌價倍於男優。……能崑腔蘇白,與吳優相若。此外俱屬廣腔,一唱眾和,蠻音雜陳。凡演一出,必鬧鑼鼓良久,再為登場。…… 榴月朔,署中演劇,為鬱林土班,不廣不昆,殊不耐聽。探其曲本,止有白兔、西廂、十五貫,余俱不知是何故事也。」

乾隆年間,廣東一帶比較安定,商貿發達。佛山更是商幫薈萃,因此娛樂要求而更加興旺,吸引百多個外省戲班來廣東演出。這些外江班主要來自江西、湖南、安徽、姑蘇等地。他們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合作在廣州創建「粵省外江梨園會館」。而本地班在他們的集中地-佛山成立了「伶人報賽之所」的戲班同業組織——瓊花會館。另外粵西「下四府」(指高州、雷州、廉州、瓊州四府)的演戲活動都很頻繁,每年的關帝、天妃、冼夫人一類神誕,均有「演戲迎神」的習俗。

咸豐四年(1854年),粵劇藝人李文茂響應太平天國起義,在佛山經堂古寺率領梨園弟子,編成文虎、猛虎、飛虎三軍。清政府為了消滅三軍勢力,殘殺藝人,火燒瓊花會館,禁演粵劇15年之久。在禁演期間,本地班藝人逃亡省外海外,有些粵劇藝人為了生活,加入徽漢等劇的外江班,掛京、漢、徽、湘等皮黃戲班招牌演出,因而促成梆子與二黃的合流。咸豐十一年,李文茂、陳開先後敗死,清政府禁令稍弛,本地班乘機再度興起。同治九年(1870年),高要縣紳士馮光緯等人曾經上稟請求准許演出夜戲,而知縣亦表示同意,可見禁令鬆弛的情況。

同期大批華工被押騙往海外,隨著出國華工的大量出現,廣東戲曲逐漸傳播海外。《美國華人史》記載粵劇為華人帶來了賴以生存的民間文化。當年從舊金山請來的青年男演員(當時尚無女演員)經常來往於巴特和瑪麗斯維爾等礦區,為當地華工演出傳統的舞蹈和摺子戲。擁有123名演員的鴻福堂劇團在美國大劇院首次登場,上演粵劇,大獲成功,並在唐人街建立自己的劇場。另一方面,移居到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地的大量華僑仍然保持了固有的習慣,僑民當中以廣東人為多,他們愛好粵劇。因此越南西貢有粵人劇團。新加坡的戲劇,也是由廣東人來演出。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印尼出版爪哇文譯本《薛仁貴》、《楊忠保》、《狄青》、《貴夫人》,後來更有馬來文譯本的《乾隆君游江南》。

粵劇解禁後,本地班表演方式改變很多,聲腔已經吸收了二黃,並能以梆子、二黃為主,兼用大腔演出。當時表演角色分為武生、正生、小生、小武、總生、公腳、正旦、花旦、凈和丑十大行當。後來經鄺新華、獨腳英、林之等人努力,粵劇得以重生,並組成了粵劇仝人的新組織——八和會館。當時建築八和會館的費用都是透過全行在每年閏月休業的時期舉辦義演,扣除工資後所籌集而成。另外,凡是入會會員都需要付出白銀一兩作為「份金」。終於在清朝光緒十八年(1889年)八和會館在廣州黃沙舊地海旁街落成。八和會館共分八堂,作為粵劇藝人住宿之用:兆和堂、慶和堂、福和堂、新和堂、永和堂、德和堂、慎和堂、普和堂。不同的行當被安排居住不同的分堂。小生、正生及大花面具在兆和堂。二花面、六分住在慶和堂。花旦住在福和堂。丑角在新和堂。武生在永和堂。五軍虎及武打家在德和堂。接戲賣戲的在慎和堂。棚面的音樂人員在普和堂。由於工作人員有很多,八和會館更設有方便所(醫療室)、養老院、一別所(安排身後事情)、小學、何益公司(戲箱行)。八和會館會員總多,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後期實行行長制度,各行行長都是全體人員推舉出來。

雖然粵劇開始恢復演出,但是在劇目內容和表演藝術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反映現實生活的新劇目不斷涌現,如《梁天來告狀》、《王大儒供狀》、《蛋家妹賣馬蹄》等,並在戲棚官話中加插廣州方言演唱。當時廣州先後建成河南、廣慶、海珠、樂善、南關等戲院,其後出現調制戲班演出的寶昌、宏順、怡順、太安等公司,全都活躍於廣州、香港、澳門等地。文獻記載「廣州班為全省人士所注目,其名優工價,至於二三千金,聲價甚高,然大概以擅演男女私情……為第一等角色」。

清朝末年,中國的知識分子激發戲曲改良的浪潮席捲全國。光緒24年,中國日報副刊之旬報特辟鼓吹錄一門,由楊肖歐、黃魯逸幾名記者撰作戲曲歌謠來諷刺時弊政治得失,引起廣州香港等地的報刊注重戲曲歌謠。[光緒29年,一篇觀戲記猛烈批評當時的戲曲曲本迂腐,不能激發國民之精神。不久,反映時弊的作品陸續出現,譬如:《新廣東女兒傳奇》、《黃蕭養回頭》及梁啟超的《班定遠平西域》等等。這些新編的劇本之中,有些是由富有舞台經驗的藝人編撰。對粵劇影響深遠的應該是同盟會所組成的「志士班」。辛亥革命前後十年間,在港澳廣州等地曾出現了30多個這類的「志士班」,例如:采南歌班、優天社、振天聲社、仁聲劇社、民鏡社、國魂警鍾社等。最早使用廣州方言來演唱粵劇的春柳社影響了其他的志士班,為了便於宣傳革命思想,改用了廣州方言來唱梆黃,演出了《周姑娘放腳》及《盲公問米》,使宣傳效果超出預期。[為了加強反清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更編演了《文天祥殉國》、《戒洋煙》、《虐婢報》、《秋瑾》、《溫生才刺孚奇》等戲。

民國初期

在辛亥革命前後,一些粵劇老倌包括金山炳、朱次伯等人開始對粵劇進行革新運動。原因是光緒三十年(1905年),廣州繼道光三十年(1850年)第一間戲曲戲園出現後,再次興建戲院,並稱之為「戲院」。戲院改變了粵曲的演唱方式,令到原來需要滿足野台演唱,需克服風急聲弱的情況改變過來,令到以平喉演唱成為可能,而戲院由於令到觀眾的流動情減低,不像過往戲班坐紅船到不同地方演出,觀眾的消費習慣也隨之改變,紅伶需要爭取觀眾。是次,初出茅廬的朱次伯,因為原擔的小生小生聰,不願演出尾戲,由他瓜代,他便以平喉白話演唱一出《寶玉哭靈》,大收旺台之效,令到演唱平喉白話成為風尚。

據廣州粵劇研究者陸豐先生的研究,粵曲唱腔的舞台語言是在1921至1927年產生轉變,又因為演唱平喉白,不但可以吸收廣東的說唱音樂如南音、木魚等,目今最早記載結合南音和梆黃曲的是1924年由陳小漢之父陳醒漢演唱的《芭蕉島》之憶美。也因為演唱平喉白話,粵曲的調門也變為降B調。

白駒榮主要的貢獻在於1917年和千里駒在國中興班,把十字句二黃改為「八字句二黃」,令到粵曲出現一種新的曲式,並成功把廣東白話引進粵劇及降調。因為從前粵劇全部都使用中州話演唱,後來是金山炳首先局部將白話帶入粵劇,朱次伯與白駒榮努力將白話引進過程中也下了不小功夫。至於降調方面,戲棚做戲是要高調地大聲唱戲,而與白駒榮同期的小生太子卓還是唱子喉,白駒榮已開始將聲調降低唱平喉,唱腔自成一格。到了1920年左右,終於把戲棚官話全面改為廣州話,由子喉(假音)演唱改為用平喉(本嗓)演唱。梆子和二黃一律唱低八度,使梆子、皮黃在風格上統一起來。

及後薛覺先率先引入新的化妝技巧及西樂樂器。在同一時期,省港班的崛起,薛覺先與馬師曾的競爭進入白熱化,促進了粵劇的改革和興盛。例如:薛覺先與小提琴家尹自重合作設計「薛腔」。來自上海的呂文成將北方二胡的絲弦改成鋼弦,創出了高胡,音色高亢明亮。名伶陳非儂邀請梁以忠擔任其戲班的音樂領導。當時更出現了如盧有容、梁金堂等著名編劇家,先後為馬師曾及薛覺先寫作了不少名劇,手法也著重與當時流行的電影與話劇非常接近。

其實據歷史資料記載,1925年廣州有40多班大型粵劇戲班,當中每一班的人數可以多達150多人。廣州出現「海珠」、「樂善」、「太平」、「寶華」、「民樂」、「河南」等十所大戲劇場。同期,開始產生「薛馬桂白廖」五大流派。當時大老倌的收入相當可觀,在每圓可購米兩擔的時候,他們的年俸可以高達18000圓。因此很多人認為演粵劇可以名成利就,令人趨之若鶩 。據不完全的統計,這個時期活動於穗、港、澳的專業和藝人兼任的編劇家有100多人,新編劇目高達四五千個。可說是粵劇的黃金時代!

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時香港立法局有法例禁止男女同班,所以歷年來粵劇中只有全男班、全女班之分。及後羅之錦爵士在立法局中提議,說及男女既能同坐,為何不能同班。於是在1933年秋,香港總督貝璐取消男女合班禁令。雖然廣州曾出現男女同班的「共和樂班」,演出僅十個月就被廣州公安局禁止,但是廣州也在1936年10月左右跟隨香港解禁。陳非儂和馬師曾因為接了越南及緬甸之約,離開了太平劇團。太平劇團的班主源杏翹適逢其會,在原本的班底下(馬師曾、半日安、馮醒錚、馮俠魂、袁是我、謝醒儂、馮玉君)聘請譚蘭卿、上海妹及麥顰卿三位女藝人為花旦,令觀眾耳目一新,盛極一時,其它各班亦紛紛聘用女花旦,於是男花旦漸遭淘汰,是粵劇歷史大轉變之一。

從此粵劇在香港非常流行。當時演出主要集中在利舞台、高升戲院、太平戲院及新光戲院等舊式戲院。差不多一個星期七日都有不同的劇目上演。當時粵劇不但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澳門等地,由於很多中國人移民海外,以致東南亞、大洋洲、美洲的廣東華僑聚居地區都有粵劇演出。東南亞一帶更有些世代相傳的粵劇藝人、固定的劇團、行會和演出場地。例如新加坡的「慶維新」及吉隆坡的「普長春」。除此之外,海外華僑對粵劇需求吸引了很多粵劇戲班到海外演出。可是,大型戲班的人數往往超過一百人,支出龐大,導致精簡人手,開始出現大約50-70人所組成的小型粵劇劇團。這也促使了戲班「六柱制」的形成。

共和國建國初期

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不久,積極挖掘優秀劇碼、繼承粵劇傳統,在藝術上也全面革新,而且培養了一批新藝人。1958年,廣東粵劇院正式成立。1960年和1962年先後創立廣東粵劇學校和廣東粵劇學校湛江分校。在粵劇歷史上,是第一次有了培養接班人的綜合性專業學校。

同時期電影開始蓬勃,粵劇吸引力大減。可是後來創作的粵劇電影重新把粵劇帶入電影院,使粵劇重獲昔日光輝。當時著名的粵劇電影有「蟹美人」、「龍王三宮主」、「黃飛虎反五關」、「萬里琵琶關外月」、「四郎探母」、「寶蓮燈」、「雙仙拜月亭」、「紅娘」、「夜光杯」、「千面美人魚」、「香羅冢」等等。

五十年代末,香港的粵劇形勢不妙,當時紅伶芳艷芬因為結婚而退下來,薛覺先、馬師曾、紅線女離開香港,連紅透半邊天的新馬師曾都不大熱衷於演出。幸好後來麥炳榮和鳳凰女組織班霸「大龍鳳劇團」,有譚蘭卿加入,並由林家聲擔當小生,演出很多著名劇目《百戰榮歸迎彩鳳》、《刁蠻元帥莽將軍》、《彩鳳榮華雙拜相》、《鳳閣恩仇未了情》等。不久,陳好逑與林家聲另立新班「大龍鳳劇團」。及後新的劇團紛紛迭起,包括羽佳的慶紅佳劇團、何非凡的非凡響劇團、林家聲的慶新聲劇團。

文化大革命期間,粵劇備受摧殘,很多曲譜幾乎付之一炬,被抄家的藝人多不勝數,很多藝人紛紛逃亡到香港及澳門,而全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樣板戲才可以演出。1976年後,粵劇才能夠重生,伴奏在民樂基礎上吸收了西洋樂器,尤其是爵士樂器,包括電吉他及薩克斯。劇本方面更有些是改編自話劇或電影的優秀作品。例如:《關漢卿》、《牡丹亭》等。
在這個時期的新加坡卻因為韓戰的關系而樹膠價格猛漲,導致收入增加,娛樂事業也一片蓬勃,當地的粵劇亦因此受惠不少。這段期間,相繼到新加坡登台的粵劇伶人有陳笑風、梁瑞冰、羅劍郎、新海泉、馮峰、陳惠瑜、許英秀等。1952年,薛覺先再組覺先旅行劇團二度來新加坡。五十年代末期,有很多香港粵劇藝人到新加坡演出。例如蘇少棠、葉昆侖、關德興、石燕子、秦小梨、余麗珍等。由於名氣關系,門票價格驟增幾倍。到了六十年代,新加坡各種新興娛樂事業如雨後春筍出現,電影和電視很快成了主流。生活節奏變得急促,觀眾開始不願看冗長的地方戲曲。一九六八年,新加坡的本地職業粵劇班已不能生存,許多職業粵劇團亦告解散。

現代

香港為了加強粵劇教育,香港八和會館(Canto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屬下[八和粵劇學院][The Cantonese Opera Academy of Hong Kong LTD]與[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在1996年合辦[粵劇培訓證書課程],1998年改為與[香港演藝學院]合辦夜間粵劇培訓證書課程。1999年,[香港演藝學院]在[粵劇培訓證書課程〕的基礎下,聘用全體夜間課程的教職員,舉辦兩年全日制粵劇文憑課程,訓練專業粵劇演員。為了提升學員的水準,更在2000年協辦粵劇進階課程。2004年,由於合作上的考慮,〔香港演藝學院〕主動解除和〔八和粵劇學院〕的合作關系,八和粵劇學院只有十二名學生及兩名導師繼續留在八和粵劇學院,搬到深水埗通州街公園壁球中心繼續舉辦〔粵劇培訓證書課程.由於學生大量流失,香港藝術發展局曽一度考慮終止八和粵劇學院的資助,但八和粵劇學院隨即轉型,不但在2004年開辦鑼鼓課程,在2005年亦開辦粵曲伴奏課程及社區粵劇學院季度短期課程,學院學生迅速由十二人増至一百八十餘人,並且開設少年兒童粵劇班.2006年亦准備開設粵劇編劇班.八和學院亦有專業班學生高軍翔,高軍濤在2006年正式接受康樂及文化署邀請,擔任文武生,與粵劇名伶王超群,呂洪廣,敖龍演出〔寶蓮燈〕及〔雙仙拜月亭〕。

近年來,香港藝術發展局撥款開辦粵劇課程給兒童及青少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資助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籌辦「粵劇文化使節計劃」來向社區推廣粵劇。劍心粵劇團也舉行《南國紅豆育新苗》的兒童粵劇推廣及教育計劃。

現代粵劇開始受到外國人歡迎。創始人黃展華為首的粵劇海外名伶為了讓外國人參與並且繼續對外推廣,以英語為表演語言的英語粵劇應運而生。同時新加坡的英語粵劇由黃仕英開創。

行內演員為了改良粵劇,開始考究戲服、道具及布景的式樣及色彩是否配合故事的朝代。例如: 漢風粵劇研究院於2005年11月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所演出的銅雀台。

由於香港社會重視粵劇發展,除了一些民間的戲曲研究中心外,香港各間大學也紛紛設立粵劇學術研究中心。例如:成立於2000年3月1日的香港中文大學戲曲資料中心及成立於1998年的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香港大學音樂系也有有關粵劇的課程。

8. 劉煥榮的電影效應

《網路媽媽》給觀眾帶來三大啟示成家長和孩子熱議話題
一部聚焦網癮青少年的勵志故事片《網路媽媽》,目前觀影勢頭大熱,票房接近800萬,觀眾反響熱烈。這部影片切中時下要害,引發社會熱議,為觀眾講述了一個成功戒除網癮的例子,三大啟示為我們揭秘片中的賀嘉成功「戒網」的原因。啟示一:看勵志電影對於戒除網癮有很大幫助
現狀:目前我國青少年網路成癮的人數已經多達2000萬,而且這個數據正在迅速增長,網癮問題越來越嚴重。加之上網看電影已蔚然成風,成為新型的「網癮」現象。男生玩游戲,女生追影視,形成了校園的一個「怪圈」。
劇情:「網路媽媽」劉學萍作為一個重度燒傷的殘疾人,用自強不息的生命事跡彰顯了人性的光輝。她本來是一個成績優秀的花季少女,但一場無情大火將她嚴重燒傷,使她變成了僅剩一根手指能活動的殘疾人。但是,她身殘志不殘,仍然努力學習,自學成才,甚至成為家庭的頂樑柱。後來,她還學會了上網,偶然認識了沉迷上網的少女賀嘉。當她得知賀嘉為了上網而逃學時,她將自己的生命歷程與賀嘉分享,將自己靠一支筆和一根手指敲擊鍵盤的艱辛告訴賀嘉,從而感動了賀嘉。「網路媽媽」的生命是一個勵志事跡,像一把火激勵了賀嘉和很多網癮少年,激發出他們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好好學習,好好生活的勇氣。
感悟:看完影片《網路媽媽》之後,來自四川災區的一位學生滿臉淚水,哭著說「『網路媽媽』真的很堅強,她經受的挫折那麼大,但是她仍然挺過來了,我們要好好學習她的樂觀精神!」一位網癮學生擦乾淚水後說,「『網路媽媽』這么大的磨難都熬過來,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的呢?我以後不再玩游戲了!」 。。生命本身散發的熱情和強大力量,是一個勵志精神。透過一個個苦難之後更加堅韌的生命見證,或許我們就能增加多一些好好生活的勇氣,幫助我們從虛擬空間中解脫出來。
啟示二:「網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孩子「缺乏關愛」
現狀: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往往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以為讓孩子有好吃的食物和漂亮的衣服就足夠了,忽視孩子的內心感受。但是,孩子卻渴望聽到他人的肯定和贊美,渴望有人聽他們說話。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溝通意識,失去了共同語言,只能通過玩游戲打發時間,尋求刺激。
劇情:賀嘉的媽媽為了救孩子脫離網癮,不惜苦口婆心,甚至為了勸賀嘉回家,在深夜裡找遍了一間又一間網吧。但是,這樣的感人情節感動了幕前的觀眾,卻無法感動賀嘉,而「網路媽媽」的出現感動了賀嘉。這是因為,「網路媽媽」劉學萍成為賀嘉一個很好的朋友,她和賀嘉建立了良好的平等的朋友關系。賀嘉願意和「網路媽媽」傾吐心裡話,把最真實的內心感受告訴「網路媽媽」。而「網路媽媽」放下了作為長輩的架子,認真聆聽賀嘉的傾訴,以一個很好的聆聽者取得了賀嘉的信任。
感悟:曾有一位學生觀眾在看完《網路媽媽》後淚流不止,他說,「我爸爸從來沒有抱過我一次!」有一位父親觀影後很懊悔地表示,「平時忙於工作,確實疏忽了和女兒的相處,以後會多爭取時間和孩子溝通。」關愛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責任,而非只有母親來承擔,作為父親尤其要肩負起責任。孩子是十分需要關愛的,孩子更希望父母能夠像朋友一樣和他們平等對話,分享在學習生活中的開心和難過。因此父母與孩子之間更需要溝通和理解。
啟示三:對待網癮孩子,「以柔制剛」才能出奇制勝
現狀:有些家長面對極端的網癮孩子會採取極端手段,騙他們去網癮學校,或者硬性規定他們不準上網,完全不能接觸電腦等。但是,這種管制方法往往受到孩子們的排斥和抗拒。家長越管教,孩子上網越嚴重,這種「堵」的方法只會事倍功半。 劇情:「網路媽媽」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介紹一些學習網站,對英語有幫助的趣味網站,或謎語、成語接龍等有趣而有益的綠色網站給賀嘉,從而讓賀嘉找到樂趣,然後慢慢不再玩游戲。就這樣,賀嘉在「網路媽媽」的影響下,懂得了玩游戲的危害,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也理解了父母的愛,於是,她成功掙脫了網癮,重返校園。
感悟:有很多家長看完影片後都表示,《網路媽媽》對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啟發,讓他們更懂得用心去關愛孩子,用智慧去幫助孩子。一位媽媽看完影片後說道,「我終於明白到,管教孩子不能靠打罵,而是要引導。我平時打罵孩子太多,關心孩子太少了……」看來,教育孩子的方式,需要很多的技巧和智慧。並且,引導作用十分重要,不僅學校要教育孩子,父母更需要去循循善誘,引導孩子走出網癮。在有效治療網癮的技術還不充分、網癮學校管理還不完善的情況下,戒除孩子的網癮,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而是要循序漸進,這樣方能奏效。
《網路媽媽》 受到全國網癮少年追捧

全國媒體關注「《網路媽媽》現象」
影片《網路媽媽》在全國部份城市首輪上映,受到眾多教育專家和社會專家,尤其是廣大家長的一致推崇。許多網癮矯治學校、心理醫院等機構紛紛組織學生集體觀看。甚至有家長還不遠千里帶著網癮少年到廣州專門看這部電影,還有不少中小學校紛紛組織家長和學生一起觀看這部電影,有的學校還舉行影片觀摩座談會。目前,全國已有1萬余名網癮青少年觀看了這部電影,並流下了感動和悔恨的淚水。
《網路媽媽》因聚焦青少年健康成長及親子溝通兩大社會熱點問題,真實質朴的故事情節及角色塑造生動再現了青少年上網成癮的社會現狀,在社會上贏得了極高的關注和呼聲,受到網癮少年和家長的追捧。南昌一位網癮少年觀看了這部電影後,擦著眼淚對記者說:「以前我不太懂事,《網路媽媽》讓我認識到了父母的辛苦,我一定痛改前非,好好體諒和孝順父母。」還有一名雲南的網癮少年觀看這部電影後表示,「看了這部電影,會對網路有正確的認識,以後會擺脫網癮,縮短上網時間,不再去玩游戲。」還有網癮家長認為,「《網路媽媽》讓人們看到網路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是一部讓網癮青少年戒除網癮的活教材,給家長和青少年有很多啟示。」還有一位從事多年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學者看過影片後表示,「影片中的網癮少年賀嘉是時下眾多叛逆青少年的縮影,她在循循善誘下從壞變好的轉變過程就像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給青少年及家長們帶來很好的引導和鼓勵。」
片在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的同時,也引起了電視媒體的興趣。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CCTV-12)《第一線》、因關注網癮現象曾拍攝《戰網魔》等系列電視紀錄片的劉明銀編導還專門赴江西弋陽對網路媽媽劉煥榮及影片主演張明婕進行追蹤報道。廣東電視台的《文化珠江》欄目及廣州電視台的《溝通無界限》節目也對影片及其反映的網癮問題進行了專題報道。還有不少的電視欄目也紛紛致電劇組,希望能對影片進行相關的報道。
影片上映後受關注的這些現象受到了國家電影局的高度重視,《中國電影報》對影片連續進行了20多個版面給予大幅報道,很多報紙媒體也對這部影片給予了好評。《廣州日報》稱,《網路媽媽》在商業大片空洞表現形式讓觀眾產生厭惡的今天,《網路媽媽》是遏止「IAD」的一劑良葯。《羊城晚報》認為,《網路媽媽》可貴之處,在於關注社會,雖然有點悲情,但卻充滿力量,傳播了愛的主題,令人深思。《信息時報》則認為,影片體現的濃濃母愛和孩子成長後感恩的種種細節,讓觀眾感動得流淚。
被觀眾譽為「溫情超標」 票房突破2000萬元大關
知名教育學家向全國家長推薦《網路媽媽》
長線上映一年悄然走紅坊間,票房突破2000萬元大關的小成本親情電影《網路媽媽》日前參加《網路媽媽》「愛在身邊」主題觀影活動。著名教育學家陶宏開教授和300多名小學生參加了觀影活動。映後,陶宏開教授認為,《網路媽媽》是當今網癮少年的真實寫照,是一縷陽光:同時,他認為,全國目前已有1600萬青少年上網成癮,僅靠一個「網路媽媽」是遠遠不夠的。這部被觀眾譽為「溫情超標」,媲美《媽媽再愛我一次》,由擅長關注社會現實題材的青年導演周勇執導的小成本催淚彈,改編自網上傳頌的「網路媽媽」劉煥榮真實故事。「網路媽媽」劉煥榮有著曲折、積極的人生經歷,少年時她因火燒致殘,但她卻自強不息,憑著驚人的毅力,從災難中重新站起來,並成為了家裡的頂樑柱。在虛擬網路世界裡,她用真實的身份、母親般博大的胸懷,撫慰了一顆顆在網路里迷失方向的網癮少年的心,幫助他們解除心靈桎梏,重新燃起生命激情。 據了解,劉煥榮先後成功幫助了300多名青少年擺脫了網癮,國內外有近2000多人加入到「網路媽媽志願者」行列,她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後,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被人們稱為「網路媽媽」。 曾榮獲全國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十大傑出母親」、全國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先進個人、中國青少年社會教育銀杏獎特別榮譽獎等多項殊榮。
據介紹,陶宏開教授是著名的社會學家、教育學家、素質教育積極倡導者,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2004年,他曾因主動幫助一位輟學少女戒除網癮後考取重點高校,因而在社會上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挽救上網成癮者行動」。先後被團中央聘為首位「青少年網路文明愛心大使」,2004年度央視「十大新聞人物」;2006年獲團中央、中央文明辦等五部委頒發的「傑出貢獻獎」,2007年被中宣部評為中國思想政治工作年度貢獻人物之一。有「中國戒網癮第一人」之美稱。
參加主題看片活動的著名教育學家陶宏開表示,他看了這部電影很受感動,感觸也頗多。他介紹,他曾多次見過「網路媽媽」原型劉煥榮,一起交流幫助孩子戒除網癮的心得和體會。他還介紹,「『網路媽媽』是一位善良而堅強的女性,像她這樣高度傷殘的殘疾人本應是需要他人幫助的,而她卻用僅有的一個手指在網路上幫助沉迷於網路的孩子,為社會樹立了難能可貴的學習榜樣。」陶宏開還教授表示,「《網路媽媽》這部電影是當今網癮少年的真實寫照,這部電影是一縷陽光,溫暖著青少年,用這種寓教於樂的形式很有感染力。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強制網癮機構,但那種限制孩子自由、體罰等強制性方法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網路媽媽》告訴我們,幫助孩子戒除網癮,需要更多的耐心、毅力以及正確和細致的溝通。」他力薦《網路媽媽》,希望這部引人深思的電影能夠得到更多的家長的關注。
全國知名戒網癮專家陶宏開教授還表示,網路過度娛樂化、網路不良游戲化已經對和諧社會的構建造成嚴重障礙,不少青少年沉迷有害的游戲世界,而現在,目前全國已有1600多萬青少年上網成癮,僅靠一個「網路媽媽」是遠遠不夠的,他期待能出現更多的「網路媽媽」。(據今視網)
《網路媽媽》影院放映將結束 票房3000萬
改編自「十年十大傑出女母親」劉煥榮真實故事,講述網癮少年重回課堂的寫實電影《網路媽媽》,先後在全國30個省市長線放映二年悄然走紅,在學生和家長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好評,累計發行拷貝近200個,公益放映超2萬場,觀影人數超過600萬人次,票房已超過3100萬元,在主旋律影片扎堆的今天,無疑《網路媽媽》為主旋律電影豎起了一面旗幟。
這部長線上映兩年不衰,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殘聯、江西電影製片廠和上饒市委、市政府等單位聯合攝制,曾執導《荔枝紅了》、《會說話的風箏》等獲獎影片的青年導演周勇執導,以「母愛,親情」為主題的小成本電影《網路媽媽》,雖沒有大明星,也沒有大製作,更沒有強大密集的宣傳,而僅僅通過口碑悄然走紅。影片不但在票房上大獲成功,而且在社會上也好評如潮。影片不僅成為國家教育部、文化部、廣電總局三部位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的優秀重點教育影片,主創還兩度被邀參加金雞百花電影節,而且還被觀眾譽為「最為煽情」、「特別溫情」;當今網癮少年的真實寫照,預防網癮的好題材。《網路媽媽》還成為「海南省第二屆學生電影節」、「第五屆湖北省中小學生暑期電影展映月」、「第五屆新疆花季兒童電影節」等多個電影展映活動的主打影片,不少地方還舉辦了「愛在身邊」 、「關愛網癮少年,同看《網路媽媽》」、「給母親一個擁抱」、「正確利用網路,切莫虛度年華」為主題的觀影活動;各地還紛紛舉辦各種形式觀影徵文活動,片方還舉辦了「月朗杯」全國觀影徵文活動,片方收到徵文稿件達兩萬多件,許多家長還盛贊用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非常奏效。
擅長社會現實題材的新銳導演周勇為帶著一份社會責任感拍攝了這部《網路媽媽》,據周勇導演介紹,《網路媽媽》主要很對學生口味,聚焦了當今社會教育熱點問題,學生市場大有可為。周勇還介紹,《網路媽媽》雖然全國放映已接近尾聲,但是片方每天還會接到要求購到該影片的音響製品的電話和信息。據介紹,影片影院放映結束後,還將出版音像製品在全國發行,也會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出。(秋菊)
《網路媽媽》雙喜臨門張明婕考上導演專業
在繼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殘聯,江西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合攝制,以拯救網癮少年為主題的寫實電影《網路媽媽》長線上映突破3200萬票房佳績之後,近日從導演周勇處獲悉,憑借《網路媽媽》登上大銀幕的主演——江西女孩張明婕又以優異成績考入了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據了解,《網路媽媽》的主演張明婕是導演周勇為了還原生活,採用「平民電影平民演」的思路,從全國6000多名海選演員中脫穎而出的。因為張明婕也曾是一位「網蟲」,與片中賀嘉有幾分相似而被導演周勇相中。也因為張明婕的本色出演,使影片大獲成功,且被廣大觀眾認可。而成功憑借《網路媽媽》一度走紅之後,張明婕又主演了青春美少女勵志電影《春蕾綻放》,這部雲集了8位童星的新片不久又將與廣大觀眾見面。張明婕還兩度獲邀參加了金雞百花電影節,和明星一起參加走紅地毯儀式,與成龍、馮小剛、徐帆、鄧超、姚晨、楊紫等大牌明星親密接觸,「這是我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讓我終身難忘。」張明婕如是說。
「《網路媽媽》改變了我的命運,」今年18歲的張明婕坦陳,「拍《網路媽媽》之前,我是個不懂事的女孩,跟片中的叛逆少年賀嘉一樣,有網癮傾向,成績一度下滑,對父母也大呼小叫。拍完電影後,自己改變了許多,懂事了許多,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影片中的經典台詞「大海從不拒絕走過彎路的小溪……」成了她的座右銘。她走紅後,還被許多導演看中,但為了不耽誤學習,她推掉了很多片約。她知道,她需要加倍努力。回顧自己走過的路,張明婕稱,最感激的人就是導演周勇,是周導給了她這一次拍電影改變自己的機會,否則今天就圓不了大學夢,也不會對未來如此地有信心。張明婕表示,進入大學後,會憧憬大學生活,以學業為主,拍戲也都是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才去拍。 (李心洋)

9. 趙毅憑哪部影片獲上影節最受關注男配角獎

6月23日,正在上海舉行的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演員趙毅憑借電影《信仰者》,獲得最受傳媒關注男配角獎。從藝以來,趙毅飾演了許多經典角色,深受觀眾喜愛,在業界,趙毅演技和人品廣受好評,他先後斬獲2009年百合獎影帝和2014年金鷹獎視帝。

在圈內,趙毅的戲好,人緣和人品更好,完美海岸影視製作人李大慧慧說:「趙毅為人仗義、熱心腸、大方,大家誰碰到什麼困難,只要找他,他都像辦自己的事一樣去盡心盡力幫忙,所以他人緣特別好,無論是台前還是幕後的,沒一個人能說出他半個不字,這與他平時的為人不無關系。」

據了解,趙毅獲獎的《信仰者》由楊虎執導,趙毅、黃少祺、李幼斌、侯天來等主演,該片是八一電影製片廠與中共弋陽縣委、弋陽縣人民政府聯合攝制的一部主旋律題材電影。《信仰者》由真人真事改編,以抗日先遣隊的歷程和方誌敏在獄中創作的壯舉為線索,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主旋律作品,預計今年暑期上映。

來源:中國新聞網

10. 我最近想組裝台電腦,弋陽電腦店有做組裝電腦的嗎在哪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速度越快,現在的CPU有三級緩存、四級緩存等,都影響相應速度。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333,DDR2-533,DDR2-800,DDR3-1333),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而處理數據的速度主要看內存屬於哪種類型(如DDR就沒有DDR2處理得快)。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依此類推。
4.硬碟,硬碟在日常使用中,考慮得少一些,不過也有是有一些影響的,越大的硬碟存的文件就多,(如存放電影,音樂等)首先硬碟的數據讀取與寫於的速度和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到高速硬碟在筆記本電腦中由於電腦移動振動意外刮傷硬碟碟片以及功耗和散熱原因。
硬碟速度又因介面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常說的串口)介面,早前的硬碟多是IDE介面,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介面的要慢些。
硬碟也隨著市場的發展,緩存由以前的2M升到了8M,現在是16M或32M或更大,就像CPU一樣,緩存越大,速度會快些。
5.顯卡:要注意顯卡的流處理能力以及顯存大小,越大越好。這項與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以及玩大型3D游戲顯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顯存」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顯存晶元的不同,就是該「共享顯存」技術,需要從內存讀取顯存,以處理相應程序的需要。或有人稱之為:動態顯存。這種技術更多用在筆記本電腦中。
6.電源,這個只要功率足夠和穩定性好(一般300W就足夠一般家庭電腦用功率,500W大部分電腦都沒有問題了),穩定的電源是很重要的,對於電腦各個電子元件穩定的電壓以及電流都是電腦壽命的關鍵。
7.顯示器:顯示器與主板的介面也一樣有影響(如DVI和VGA介面),只是人們一般沒有太在乎(請查閱顯示設備相關技術資料)。

閱讀全文

與弋陽電影院今日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解放初期電影故事 瀏覽:429
適合十歲女孩的英文電影 瀏覽:383
台灣金馬獎電影2020 瀏覽:363
有什麼女同電影好看 瀏覽:692
電影人物名女joe是哪部電影 瀏覽:138
2021年看電影軍觀後感400字 瀏覽:40
看最新電影用什麼播放器好 瀏覽:960
電影高清4k什麼意思 瀏覽:48
電鋸的恐怖電影 瀏覽:982
有部科幻電影女的被熊救了 瀏覽:575
電影院多大兒童要票 瀏覽:410
中文阿凡達2電影完整版視頻 瀏覽:738
南國野獸為什麼電影取這個名字 瀏覽:350
梁家輝香港電影片段粵語 瀏覽:259
科幻電影中實現了的 瀏覽:785
青蛇電影高清完整版百度雲 瀏覽:928
潘金蓮怎麼死的電影 瀏覽:498
狼王夢電影版高清視頻 瀏覽:662
美國高分電影推薦恐怖電影 瀏覽:280
日本老師三級的電影 瀏覽: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