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阿詩瑪》電影的評價!!!!!!!!!!!!!!!!!!!!!
電影發生在雲南撒尼族。和《阿詩瑪》敘事長詩所述情節基本相同,但在詩歌里,阿黑是阿詩瑪的哥哥,而電影里,阿黑成為阿詩瑪的心上人。
整部片子充滿神話色彩,美麗的阿詩瑪和年輕勇敢的青年阿黑的愛情故事在其次,演員的扮相、演員的歌喉、畫面的色彩已經顯出美好的韻味和品味,值得沉浸其中去反復欣賞。堪稱經典。
因為一直喜歡這個傳說,從很小的時候,那時都覺得阿詩瑪該像夢中情人或者遠方的白雪公主,充滿童趣的幻想和嚮往……
一個叫阿著底的風景如畫的地方,有個美貌如花的姑娘,她叫阿詩瑪,她的歌聲甜又美,一個堅韌追求自己真愛的美麗姑娘,純潔而堅貞。
阿爹阿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發光,因此給她起名阿詩瑪。她漸漸地長大了,像一朵艷麗的美伊花。阿詩瑪"綉花包頭頭上戴,美麗的姑娘惹人愛,綉花圍腰亮閃閃,小夥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響亮的歌聲,經常把小夥子招進公房。她綉花、織麻樣樣能幹,在小夥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樣清香。在這年的火把節,阿詩瑪向阿黑吐露了真情,願以終身相許,立誓不嫁他人。
我一直很喜歡的一個雲南明間傳說,一個愛歌愛舞的民族——撒尼族,他們能歌善舞,熱愛運動,摔跤,熱情奔放,勤勞勇敢。關於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他們在歌聲里相遇。裡面的民間音樂很美,民歌也很美。「姑娘的美名傳天下,千花萬花不如她,她的名叫阿詩瑪……」
對年輕人的初墜愛河的那種心跳,那種興奮,那種痴迷……表現的特別細致,全片幾乎沒有台詞,全都用唱出來……盼星星盼月亮的盼著情人回來…… 但神奇的是,當阿詩瑪問「水啊,你為什麼不往高處流?」這時,水真就往高處流去,把那朵最美的山茶花帶到阿黑歌身邊去……當阿詩瑪被大地主家搶走逼婚時……阿黑哥被困懸崖峭壁,他的神箭一射,頓時「芝麻開門」……對了三天三夜的歌曲,終於把情敵難倒,又比武,阿黑的神箭把對方給嚇壞了……救出了阿詩瑪,但戀人的幸福並未就此降臨……阿詩瑪變成了石林里的迴音石。
影片幾乎完全線性的按照傳說拍攝,簡明,但保守。
男主角長相像我高中一個好兄弟,而女主角長的則像我初中第一次心跳的女孩,哈哈哈……歌曲像我故鄉每年春天傳唱的淳樸的山歌……
另,韓雪主演了一部電視劇版的《阿詩瑪新傳》,沒看過。但韓雪來演阿詩瑪,在長相上挺有優勢的感覺,不知其歌喉如何,故事被改的亂七八糟的。
關於阿詩瑪的傳說:
在小石林內,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著一座獨立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前來觀賞、留影。瞧,那頎長高挑的身段,風姿綽約的動人體態,還有那包頭衫,身後的背簍,多麼像一位彝族撤尼少女啊!這就是著名的阿詩瑪石峰。
她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故事呢。從前在阿著底地方,貧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個美麗的姑娘,爹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珍貴閃光,給她取名叫「阿詩瑪」,也就是金子的意思。
阿詩瑪漸漸長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艷麗的美伊花。她能歌善舞,許多小夥子都喜歡她。她愛上了和她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相親相愛的孤兒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節,她和聰明勇敢的阿黑訂了親。財主熱布巴拉的兒子阿支也看上了美麗的阿詩瑪,便請媒人去說親,但不管怎樣威脅利誘,都無濟於事。
熱布巴拉家乘阿黑到遠方放羊之機,派人搶走了阿詩瑪並強迫她與阿支成親,阿詩瑪誓死不從,被鞭打後關進了黑牢。阿黑聞訊,日夜兼程趕來救阿詩瑪,他和阿支比賽對歌、砍樹、接樹、撤種,全都贏了阿支。熱布巴拉惱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隻猛虎撲向阿黑,被阿黑三箭射死了,並救出了阿詩瑪。狠毒的熱布巴拉父子不肯罷休,勾結崖神,乘阿詩瑪和阿黑過河時,放洪水捲走了阿詩瑪。
十二崖子的應山歌姑娘,救出並使阿詩瑪變成了石峰,變成了回聲神。從此,你怎樣喊她,她就怎樣回答你。她的聲音,她的影子永遠留在了人間。
阿詩瑪的傳說故事還被改編成了電影、大型歌舞劇,在國內外放映和演出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阿詩瑪的故事也隨之廣為流傳。
關於楊麗坤
美麗的化身----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楊麗坤,1942年出生在茶鄉普洱縣磨黑鎮。她的父親和哥姐都愛好音樂,能彈會唱,從小培養了她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加上有一位叫段師傅的鄰居經常教她唱歌跳舞,藝術的甘泉浸透了她童年的心靈。1950年,未滿8歲的楊麗坤被大姐帶到昆明,送進新村小學讀書。1954年,雲南省歌舞團看中了她朴實美麗的身姿和對藝術的靈性,選拔入團,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
1959年4月1日,《五朵金花》的導演王稼乙到省歌舞團挑演員,一眼就看中了楊麗坤。楊麗坤一次主演《五朵金花》,便迷倒了億萬觀眾。《五朵金花》上映當年,先後在46個國家爭相放映,受到觀眾的高度贊譽。她主的另一部影片《阿詩瑪》又成功地塑造了雲南又一個美麗的天使形象。 1960年在埃及開羅舉行的「亞非電影節」上,楊麗坤獲得了「最佳女演員銀鷹獎」,成為世界電影界一個光彩奪目的明星。
「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楊麗坤一夜之間被打成了「黑五類」,身心受盡摧殘,奪去了她短暫而又璀璨的藝術生命,後來一直病魔纏身,1974年結婚,於2000年7月21日在上海家中平靜病逝,從此永遠的離開我們。
另:
楊麗坤只演過《阿詩瑪》和《五朵金花》兩部電影,卻在中國億萬觀眾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兩部電影獲獎無數,給她帶來莫大的榮譽,也造成她一生的悲劇。
1970年,雲南省歌舞團的舞蹈演員楊麗坤,因為精神錯亂,住進了雲南省長坡醫院,這一年她28歲。此時的楊麗坤已經擁有巨大的聲譽,但是,在以後的三十年,她沒能走出那個噩夢,也沒能再演電影。
2000年7月21日18時30分楊麗坤去世,她的墓碑,上海一座、昆明一座。她的骨灰,上海一半,昆明一半。
Ⅱ 誰講下雲南昆明石林阿詩瑪的神話.
找部《阿詩瑪》電影看看!
可是當年的大片啊,可惜主演後來很慘!
Ⅲ 永遠的阿詩瑪楊麗坤:一生只拍兩部電影,為何卻半生都在精神病院度過
如果有人見過阿詩瑪,那一定是楊麗坤的模樣。她「好像一枝冰清玉潔,素心芳菲的芭蘭。」
01
1959年的時候,長春電影製片廠准備開機拍攝《五朵金花》,其中的四個主演已經定好,還差一個。看了很多女演員導演都不滿意,想要從容貌和氣質上都吻合的太難了,為此導演王家乙快要撓光頭發。
但就像有神助似的,那天他經過一個正在擦玻璃的姑娘身邊,這時有人跟這個姑娘打了個招呼,喊了句「楊麗坤」,這姑娘應聲回頭答應,就是這個回頭,王家乙像觸電了似的叫起來:「就是她,就是她。」
按理講,依照這個軌跡,楊麗坤的成就最大的可能是在舞蹈上,但她後來是怎樣進軍影壇的?而且第一次出演的電影就轟動了全國,傳播到了國際。
從文中開頭的那個小故事,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03
《阿詩瑪》這部電影,讓楊麗坤成了眾星捧月,光彩熠熠。也將她推向了悲劇的谷底。因為這兩部電影,被康生認為是「毒草」電影,但楊麗坤不管怎樣都不肯承認這是「毒草」,但越是傲然倔強,就被對方打壓得越狠。
楊麗坤被說成是「修整主義」文藝的「黑苗子」,是反革命的「黑線人物」,於是她被關進了暗無天日的舞台下,那裡只有兩條板凳讓她當床睡,讓她過著殘忍非人的生活。
遙遙無期的長時間審訊,受盡摧殘和無盡的凌辱,楊麗坤不堪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摺磨, 終於精神被徹底摧垮。
她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她瘋了。
但這還沒有得到相關人員的重視,也沒將她送醫就診,直到1972年,她才得以到湖南郴州精神病院治療,但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以後,楊麗坤一直與精神疾病相伴,反復無常。
幾年的牢獄般生活,蹉跎了歲月。彼時已經28歲「大齡」的楊麗坤,加之出過精神方面的問題,即便之前是高不可攀的大明星,如今卻鮮有人想要娶這樣的她。
曾經的光環,還在牢里飽受折磨,吃盡苦頭,身體和心理都遭到了很嚴重的摧殘,那時有人見到她臉上灰黃全然沒有了往日的光潔和神采飛揚,目光呆滯,身材發福嚴重。荒廢了幾年最好的年華,楊麗坤雖意難平,終究無可奈何。
她想要嫁的人,不要他腳踩七彩祥雲的浪漫,不要他有蓋世英雄的氣概,她只要他能真正地接受她,待她,有一個能遮風擋雨的家。
而這些,唐鳳樓願意給。雖是個整日打鑽、放炮、採石頭做著辛苦又危險活兒的「四類分子」,但唐鳳樓的赤誠和善良,讓與他有一年多書信往來的楊麗坤相信:他是個值得託付的人。
真正的愛,就是用我的一往情深,換你的安心。
04
是的,在另一半的選擇上,幸運之神再次眷顧了她,往後餘生,這個男人不管是在她病情不穩定,舊病復發的時候,不離不棄,養家糊口和撫育兩個孩子健康成長,任勞任怨。
就這樣,1973年兩人領了結婚證,但有人馬上就後悔了,提出了分手。這人不是唐鳳樓,而是楊麗坤,或許是不想拖累愛人。
但唐鳳樓是甘心情願想要照顧眼前愛人一生的,他很嚴肅地對她說:我就是你的歸宿,我就是你的今生來世。
同年5月,兩人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但就在結婚後才兩個月,楊麗坤情緒異常,出現了很大的波動,「幻聽」也越來越嚴重,最後居然都不認識眼前這個枕邊人。那時楊麗坤已經有了身孕,次年5月,兩人的雙胞胎兒子唐琰和唐韜出生。
清醒的時候,楊麗坤對愛人除了有無盡的感激,還有無盡的愧疚和遺憾,她總說:鳳樓,要是我沒病,應該好好照顧你。
有時候她也會很討厭自己臃腫的身材和發福的體態,很多時候她都不願意出門,其實換做誰,一時也難以接受,何況這樣一個曾經美成天仙的姑娘。
但唐鳳樓理解她,只要有空他就會帶著她和孩子們一起在小區散步或者外面走走。這種平淡和踏實的生活,楊麗坤多想一直這樣下去,多好,沒有生病,多好!
這個有著幸運和悲慘交織的人生的楊麗坤,在2000年7月21日的這天早晨,她像往常一樣,微笑且憐愛地看著愛人刷牙洗臉,還忍不住伸出手去撫摸這個為她擋住凄風苦雨,不離不棄的男人的臉。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是她跟愛人的告別方式,當晚7點一刻,她因腦梗並發症,與世長辭,享年58歲。
從此,那個明媚可愛的,那個秀美靈動的楊麗坤,去天堂歌唱了。
從此,人間有多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05
也有人好奇,楊麗坤的兩個兒子有沒有受到母親病情的影響呢?可能很多人都會很好奇,40多年過去了,兩個兒子的身體一直很健康,並沒有發現有遺傳母親的精神方面的疾病。
並且,兩兒子都很優秀,大兒子還曾到愛爾蘭留學。
至於唐鳳樓,早年間他為了掙錢給愛人醫病,選擇了下海經商。目前,他已是功成名就,創辦了十幾家企業並擔任董事長,同時不忘推廣阿詩瑪文化,他說,他要把阿詩瑪、把愛妻楊麗坤推向東南亞,推向世界。
在他心中,阿詩瑪已經融入楊麗坤的血液中,是楊麗坤為阿詩瑪注入了靈魂。
她的骨灰,上海一半,昆明一半。
她的墓碑,上海一座,昆明一座。
在楊麗坤的石林雕塑上,刻著:雲散我不散,日滅我不滅,我的靈魂永不散,我的聲音永不滅。
永遠的阿詩瑪,一直都在。
「從此以後,阿詩瑪變成了回聲,你怎樣喊她,就怎樣回答。」
Ⅳ 雲南石林
網路搜索昆明石林
2億7千萬年前,石林大地上崛起了千餘平方公里的石頭「森林」,是石頭鑄就的大海,是岩石雕塑的森林。
石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由岩石組成的「森林」,穿行其間,但見怪石林立,突兀崢嶸,姿態各異。由於石灰岩的作用,石柱彼此分離,又經過常年的風雨侵蝕,無數的石峰、石柱、石筍、石芽、形成了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峰叢和丘陵於一身而顯得千姿百態的石林。雲南石林喀斯特無論是類型分布的多樣性、溶岩發育的獨特性、地質演化的復雜性、岩石機理的美學性還是人文風情的融合性、入內觀賞的通達性等等方面,在世界同類型喀斯特地區都名列前茅,尤其是石林有部分區域是石灰岩與玄武岩交疊覆蓋演化成的地質地貌,更是世界罕見。
地質科學曾將他命名為喀斯特岩溶地貌,並說這是三億年地質變遷與風雨剝蝕留下的足跡。雲南石林以其特有的地質科學價值享譽世界,是中國四大自然景觀之一。在世界各地發現的為數有限的石林中,雲南石林不但以其面積廣袤、類型多樣、形態奇特、成因復雜、發育歷史久遠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惟一性,而且具有較高的科研科普價值,是世界惟一能以石林發育遺跡和石林景觀系列展現地球演化歷史的喀斯特地貌區。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
所謂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發生溶蝕、沉澱、崩塌、陷落、堆積等現象,而形成各種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異的龍潭,眾多的湖泊等,這些現象總稱喀斯特(因南斯拉夫西北部喀斯特高原最典型,故名)。
石林,山石冠天下。
雲南石林喀斯特地質地貌奇觀分布范圍廣袤,氣勢恢弘,類型多樣,構景豐富,面積達1100多平方公里,保護區面積350平方公里,以其極高的美學價值令人心馳神往。在石林廣袤的土地上,有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天造奇觀,美不勝收。形態奇特的劍狀、蘑菇狀、塔狀、柱狀、城堡狀、石芽、原野等,擬人似物,栩栩如生的石林,或隱於窪地,或漫布盆地、山坡、曠野,或奇懸幽險,亭亭玉立,集中體現了世界能給予人類的最大驚奇。
石林,風情醉國人。
雲南石林,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情令人陶醉。在石林多彩的紅土地上,生活著世界上最幸福、最歡樂的群體--彝族撒尼人。他們在奇峰異石間和彩雲深處創造了阿詩瑪文化和歡樂的歌舞,他們祭祀、勞作、相愛、狂歡,每時每刻都創造著與石林一樣眾人驚奇、感動的藝術和詩意。
石林地區不僅有大量的古脊椎動物化石,被列為中國古脊椎動物化石保護區,還是雲南距今80萬年前舊石器和新石器遺跡遺址最豐富的地點之一。景區內李子園箐的石林崖畫、石刻反映著彝族撒尼人古老的祭祀煙火及舞蹈、狩獵、戰斗等場面;長湖獨石山、大小石林內的趙倌扎營、步哨山等留存著清代咸豐年間趙發義軍的歷史痕跡。
石林既是自然的風景,也是人文的風景,與石林相伴的彝族撒尼人的生活風情,不僅創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還創造了多姿多彩的以「阿詩瑪」(彝語金子般美麗的姑娘的意思)為代表的民間文化藝術,其獨特的語言文字、內涵豐富的詩文傳說、斑斕絢麗的民族服飾、火熱豪放的民族歌舞、古樸粗獷的摔跤競技、風格奇特的婚喪嫁娶,無不體現出古老民族的文化韻味和地域特徵。長詩《阿詩瑪》成為中國少數民族敘事長詩經典,被譯為20多種文字在世界廣為流傳;電影《阿詩瑪》享譽海內外……
石林風景區舊時一直被稱作「李子箐」石林,在雲南路南彝族自治縣內,由大石林、小石林(阿詩瑪景區)、步哨山、李子園箐、萬年靈芝五個片區組成。以往人們常說雲南石林、路南石林指的就是這一帶。
旖旎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相輝映,構成了石林這道神奇的風景線。這塊神秘的土地也因此成了國內外遊客嚮往的地方。
大石林
大石林
整個景區由密集的石峰組成,有如一片石盆地。 這里的石林直立突兀,線條順暢,並呈淡淡的青灰色,最高大的獨立岩柱高度超過40米。 其中有「蓮花峰」、「劍峰池」、「鳳凰梳翅」等典型景點,最著名的當數龍雲題詞「石林」之處的「石林勝境」,而「望峰亭」為欣賞「林海」的最佳處。人們行走在峰林間,不幾步便被石峰擋道,曲折迂迴之後,又是另一番天地。
小石林
小石林(阿詩瑪景區)
與密集的大石林相比,鄰近的小石林(阿詩瑪景區)便顯得疏朗、清雅。 寬厚墩實的石壁像屏風一樣,將小石林(阿詩瑪景區)分割成若干園林。小石林(阿詩瑪景區)里最有名氣的景點
阿詩瑪像
當數「阿詩瑪」,當夜幕降臨,彩燈映照,更是五彩斑斕,嫵媚動人。
步哨山
這里散落了許多造型怪趣的石峰,在整個石林風景區里地勢最高。
李子園箐
李子園箐在環林路以外,方圓數十里的荒山野丘上,布滿了奇柱異石,有聚有散,有起有伏,而且沒有過多的高樹去奪石林之高峻,保持著自然的風貌,身處其間,感受與大、小石林截然不同。在環林路東南約300米處的叢林石壁上,有一片古崖畫,畫著奔放粗獷的人、獸、物、星月等圖像,據有關專家考證後認為,這屬原始宗教內容,與廣西左江崖畫的人物極為相似。也許,這是遠古彝人留給我們的言語吧!
萬年靈芝
緊鄰李子園箐的比目潭旁,石山頂上有一座高約15米的石峰,上大下小,猶如一朵巨大的靈芝,因而得名。夕陽西下,立於靈芝山頂,頗有「一覽眾山小」的愜意之感。
景區信息:
門票:170元(石林主景區)
榮譽:國家AAAAA級旅遊區(點)
昆明石林火把節
昆明石林火把節
每年農歷6月24是撒尼人的傳統火把節,在昆明石林要舉行盛大的鬥牛、摔跤、歌舞活動來慶祝,節日的人們身著盛裝,四面八方雲集到約定的會場,開始慶祝節日,在掀天鼓樂聲中,人們歡欣歌舞,不分男女老少,盡情享受。開幕式結束,隨後舉行鬥牛,摔跤等競技活動,場面十分熱烈,緊張,刺激,一派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的火熱場面,巍為壯觀。入夜,人們燃起篝火,點起火把,火把隨人流形成股股火龍,恰似繁星墜落大地,在昆明石林景區,每年火把節人們都圍著篝火縱情歌舞,通宵達旦。
世界自然遺產
世界自然遺產
北京時間2007年6月27日下午14:16,紐西蘭當地時間下午18:16點,在紐西蘭基督城召開的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通過了「中國南方喀斯特」申遺項目,石林正式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這是我國第6個世界自然遺產,第34個世界遺產,雲南第3個、昆明第1個世界遺產。
2006年1月,中國政府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提名申報包括雲南石林在內的「中國南方喀斯特」為世界自然遺產。對於中國雲南昆明石林最終獲此殊榮,大會指定評審權威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其評價是:石林喀斯特的兩個核心區包含了以具有深而尖銳溶痕的高大石灰岩劍狀石柱和石峰為特徵的「石林」喀斯特景觀的範例,它們被挑選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所發現的各種石林地貌的經典樣板。石林縣的石林表明了這些跨越2億7千萬年的喀斯特地貌演變的事件性特徵。……雲南石林是世界上石林地貌的最好範例,是這類(喀斯特)特徵的模式地,由於有著最長的地貌演化歷史而與眾不同。雲南石林也是中國南方這種地貌的最好範例。
編輯本段
石林景點
黑松岩
因俯視時象一片蒼翠的松林而得名「黑松岩」。有些人說「黑」在彝族語中稱「乃古」,這種說法不妥!彝族有眾多支系,各支系有不同的語言,這里的「乃古」是彝族支系――撒尼人的語言,意為「黑」。飛龍瀑 垂直落差達90餘米,寬54米,雨季最大幅寬60餘米。是珠江水系中落差最大、氣勢最壯觀的瀑布,被譽為「珠江第一瀑」。
月湖
月湖 海拔1906米,寬1500米,平均深18米,是石林高原斷陷湖中最大的一個湖泊。
圭山森林公園
圭山森林公園 山巒形若大海龜隆起的背部而得名「老龜山」,後改譯音為「老圭山」。
長湖
長湖 阿詩瑪的故鄉,位於海拔1907米的群山之中,寬300米,平均深度24米
Ⅳ 在《阿詩瑪》中,阿詩瑪聽了小黑描述自己的遭遇後,心情會是怎樣
雲南阿著底地方有個彝族姑娘名叫阿詩瑪,她聰穎美麗,與青年阿黑相愛 。頭人熱布巴拉之子阿支,貪婪阿詩瑪的姿色,心存歹念。一次,阿支在傳統舞會上戲弄阿詩瑪,遭到嚴厲斥責。阿支賊心不死,央媒人海熱帶著厚禮前去逼婚,又被斷然拒絕。於是,阿支趁阿黑去遠方牧羊之機,派人將阿詩瑪劫走。阿詩瑪乘隙將與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擲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獲訊趕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開出通道 ,縱馬馳騁,快速前進。阿支用盡種種威脅和利誘手段,都不能使阿詩瑪屈服。阿支惱羞成怒,正要舉鞭毒打阿詩瑪,阿黑及時趕到。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賽歌,一決勝負。阿支賽輸,但仍不甘心,又企圖用暗箭殺害阿黑。阿黑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門和大廳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眾家丁用力拔箭,箭卻紋絲不動 。阿支懾服,只得將阿詩瑪釋放。阿 詩瑪和阿黑喜悅地同乘一騎回家。他 倆來到溪邊,下馬小憩。阿支帶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將阿詩瑪淹死。阿黑悲憤地呼喚著她的名字,但阿詩瑪已化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萬載,長留人間。
相傳熱布巴拉家向阿詩瑪提親,沒有結果,便把阿詩瑪搶走。這事被阿黑哥知道了,他翻過七七四十九座山,從遠方牧場匆匆趕回去救阿詩瑪。回到家後,阿詩瑪已被搶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騎上神馬跨過九九八十一條河趕到熱布巴拉家。經過幾番周折,終於救出了阿詩瑪。 阿詩瑪得救了,兄妹倆歡天喜地,騎馬踏上歸途。 他們不知走了多少路,跨過幾條溝,翻了幾座山,天黑下來了,風大起來了,為了早日到家,他們顧不上這些,還是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一陣亂風過後,天上烏雲滾滾,四野雷聲隆隆,眼看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他們只好雙雙下馬,但在黑夜裡什麼也看不見,結果兩人都迷了路。 這時風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見,喊是喊不應,山洪下來,水越來越深,他倆一經走散,便誰也再找不到誰,直至洪水漸退去,阿詩瑪和阿黑又才碰到一起,但兩人都已迷失方向,又另渾身凍得直哆嗦,他們犯愁了。 這時,一隻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們飛來。蜜蜂圍繞他們轉了三圈後,開始講話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來家歇,我家就在岩洞中。」講完就落在阿詩瑪的包頭上,阿詩瑪用手把它趕起後,就同阿黑哥尾著小蜜蜂飛的方向走去。 可就在他高高興興,准備返回祭崖神時,由於連日奔波,太疲倦了,他爬過最後一座山後,一坐下來便睡著了。這時,沒斯帕瑪(老天爺)又下起一場大雨,雨水把他從夢中澆醒,忙去看豬時,黑豬身上的白泥早被雨水沖得乾乾凈凈,崖神祭不成了,阿詩瑪也救不下來,阿黑後悔莫及,他呼天喚地大哭一場,但崖神不鬆手,阿詩瑪也就永遠貼在那塊大石頭上。天長日久,被雨水不斷沖刷,才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那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