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目前阻礙人類登陸火星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頭號難題是國會和總統,從阿波羅時代甚至更早美俄就有各種載人火星任務方案了。很多技術問題有錢就可以繞過,例如液氧、液氫、液態甲烷在太空長期低溫儲存問題可以改用常溫儲存的自燃推進劑(毒發)甚至固體燃料火箭來解決,只不過比沖低。火箭載荷不夠在太空組裝堆砌,可以建空間站作為物流中心、匯合點,利用空間站的長桁架掛著固定發射上天的飛船組件而不是放任亂飄、用長機械臂協助組裝而不是自主對接組裝。然後就像坎星玩家那樣喜聞樂見堆罐子了,25噸LEO載荷的火箭就能慢慢發。
途中的補給問題消耗最大的是水,不過水循環處理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氧氣的話國際空間站也成功種菜種小麥過還有藻類生物反應器(可以養小球藻之類的)等,能減緩氧和食物消耗。其他補給多帶就是了,包括容易出故障的耗材(從高級過濾網、半透膜到機器零備件等)、各種葯物等,活性炭的重新活化復原也不難用蒸汽處理就行。
為了防設備故障可以多備份,還有兩艘以上飛船一起出發可以互相照應、團隊里加專業技師、飛船上裝迷你機床、3D列印機、迷你熔爐(空間站上成功搞過冶金實驗)等製造零備件。
微重力導致的健康和生活不便問題也好辦,兩艘飛船進入霍曼轉移軌道後互相靠近用繩索連接然後像流星錘一樣旋轉就行,你想要多大都行反正繩索可以加長到好幾百米來大旋轉半徑避免轉速高而暈眩,抵達火星准備減速時停止旋轉再分開。
輻射防護問題有錢就好堆防護了,可以拿備用補給和送到火星地表的貨物兼顧額外屏蔽,NASA也在研究給宇航員穿防輻射馬甲,就像醫院放射科穿的鉛防護服一樣、飛船設立太陽風暴避難所等等。著陸問題的話有錢就能盡可能的用火箭發動機暴力減速 ,毒發、固體火箭都行,起飛也是。盡情浪。
火星地表居住的防護問題也好辦,不用找熔岩管鑽地洞。帶上遙控電動挖掘機、推土機等工程機械給組合對接後的居住艙上堆土或者壘沙袋就行堆個兩米厚,就像建造野戰工事掩體一樣。外部施工還可以帶輪式機器人,上半身類似人類,通過VR和動作捕捉服來遙控。這些機械可以自帶RTG(核電池,反正有錢)就不需要充電、夜晚照樣能工作。
電力問題光伏發電+大容量電池組+迷你核反應堆,蒙塵問題可以給光伏板裝上類似汽車雨刷的除塵刷就行。食物問題前面也提過了,水栽種菜種小麥、生物反應器養小球藻。廢物處理問題也有很多成熟解決方案,從生物處理堆肥到超臨界二氧化碳、濕法氧化等。其他沙塵危害可以開發火星優化型真空吸塵器,絕對有商家願意倒貼錢研製競標、免費送,畢竟那是很好的廣告,在出艙活動回來後用高科技吸塵器把宇航員和艙門密封圈等都吸干凈還能清理其他設備。
至於火星地表的低重力,每人每天強制一定鍛煉量就行 ,同時多帶相關營養補充劑、葯物。還有配備專門醫生搞個小醫院服務火星科考基地確保人命安全。火星救援那種窘境是不可能存在的。火星氣壓低風沒那麼猛,加上基地完善多插幾個艙、多幾輛火星車、多幾個專業人員(特別是會修設備和人體的)、多幾部遠程通信設備、多運物資儲備等等,所以別怕放心的科考吧,火星的科考價值絕對比南極高無數倍。
火星的低溫,因為火星大氣稀薄氣壓為地球的0.7%左右,熱對流傳熱低得多。所以實際上火星的保溫隔熱需求比南極低得多,甚至不會比西伯利亞高。
不過問題來了,離家遠、任務時間長情緒可能不穩定例如擔心被綠啥的,那讓配偶一起去吧,經過訓練包括職業培訓後一起去火星基地,可以負責種菜、下廚、內務啥的科考站日常運作,讓隊員可以專心科考和搞基地建設。隨著基地的壯大人員的增長、不停的運來更多新設備,慢慢的從科考站變成小城鎮,設立政府、警察局、開礦、建廠等開始開發定居火星了,畢竟人多了雜了管理和服務、產業也要跟上。最終成為人類開發火星的橋頭堡,以此為依託擴張,像藤一樣蔓延。
為了更好的籌集資金提供使用率,火星科考站可以國際合作+商業化像國際空間站一樣。有實力的國家可有自己的居住艙、實驗室等模塊,共享科考站、火星鎮的服務。還有可以引入商業化給企業在火星做實驗、打廣告,負擔不起居住艙實驗室的國家和企業可以租借買實驗服務。
南極麥克默多科考站居民超過1000人
只要錢給夠(阿波羅那種重視程度),10年內在火星建個科考站沒太大問題。問題是錢不夠,於是得降低去的成本,就像90年代的大哥大手機幾萬一部是土豪的身份象徵,大眾消費不起,技術成熟了手機又強又便宜大眾才用得起才能普及。能用錢解決的只能叫問題不能叫難題,像是決賽里如何讓英國隊戰勝中國隊才是真正的難題,用錢解決不了。
Ⅱ 馬年出生的寶寶叫馬樂然好不好
取名改名,都需要有非常專業的命理知識 不是自己隨便買書,看書然後自己研究,就有辦法幫人家改名字 或在電腦上輸入名字,分數高就很好, 請仔細看看說明,那是純屬娛樂,千萬不要被誤導。(不信你可以去輸入神經病,絕對是高分) 有緣有福氣 好名好命好運氣 有緣相遇是緣分,你我人生更精彩——李奕緹 奕緹取名 免費鑒定姓名 私人訂制姓名.
Ⅲ 樂都可以組什麼詞
樂都可以組什麼詞 :
民樂、
樂理、
樂手、
樂隊、
樂觀、
軍樂、
音樂、
玩樂、
樂園、
器樂、
歡樂、
聲樂、
樂器、
樂曲、
娛樂、
樂譜、
樂土、
鼓樂、
樂得、
哀樂、
樂於、
樂府、
作樂、
南樂、
樂子、
樂團、
享樂、
和樂、
取樂、
樂池、
樂歌、
樂舞、
樂律、
西樂、
逸樂、
國樂、
樂事、
樂壇、
樂師、
樂意、
樂音、
配樂、
奏樂、
說樂、
翳樂、
華樂、
予樂、
樂調、
訪樂、
顏樂、
稱樂、
樂戲、
樂冰、
樂戶、
戲樂、
命樂、
樂政、
假樂、
樂湛、
審樂、
梵樂、
具樂、
樂態、
媮樂、
貶樂、
啞樂、
樂境、
樂死、
勸樂、
樂玩、
樂心、
凱樂、
飾樂、
樂員、
樂部、
笑樂、
世樂、
魚樂、
樂鄉、
親樂、
遏樂、
哺樂、
駁樂、
淫樂、
侈樂、
禁樂、
樂營、
榮樂、
達樂、
賜樂、
樂法、
樂好、
樂情、
驕樂、
眈樂、
番樂、
燕樂、
樂活、
樂耽、
驩樂、
家樂、
樂娛、
樂安、
風樂、
樂頭、
文樂、
樂旨、
樂邦、
土樂、
樂書、
樂卿、
笙樂、
極樂、
易樂、
樂笑、
樂家、
樂名、
樂歲、
逐樂、
樂用、
拊樂、
宮樂、
樂職、
六樂、
樂萬、
耽樂、
樂童、
樂色、
樂世、
樂倡、
樂地、
般樂、
樂風、
樂酣、
樂顧、
樂湑、
閱樂、
樂欣、
樂容、
樂群、
古樂、
徹樂、
法樂、
樂床、
樂詠、
酒樂、
貧樂、
酣樂、
樂懸、
豫樂、
盤樂、
湛樂、
樂虞、
樂侑、
樂賢、
暴樂、
樂謌、
懽樂、
養樂、
至樂、
汋樂、
樂官、
逗樂、
樂國、
樂胥、
樂衎、
詩樂、
房樂、
樂憂、
樂從、
備樂、
樂道、
樂祖、
樂節、
樂學、
樂願、
進樂、
樂藝、
打樂、
寵樂、
樂翁、
樂歡、
樂存、
樂飢、
樂利、
雜樂、
樂女、
樂奏、
觀樂、
展樂、
優樂、
樂成、
衎樂、
樂棚、
樂鄒、
嬉樂、
愛樂、
樂制、
樂頌、
僭樂、
樂德、
樂全、
樂逸、
咍樂、
遨樂、
樂只、
樂石、
廣樂、
貴樂、
理樂、
憂樂、
女樂、
樂局、
清樂、
廟樂、
樂苑、
寧樂、
節樂、
疋樂、
樂感、
豈樂、
無樂、
豐樂、
樂昏、
樂士、
樂闋、
伎樂、
樂品、
遺樂、
雅樂、
樂妓、
侃樂、
技樂、
樂易、
樂康、
歌樂、
靜樂、
樂詩、
樂喜、
樂典、
幸樂、
恬樂、
慕樂、
壽樂、
人樂、
樂極、
俗樂、
宴樂、
樂盲、
禘樂、
正樂、
起樂、
樂宴、
樂籍、
倡樂、
樂眼、
伴樂、
樂諷、
樂民、
樂然、
槃樂、
衛樂、
鳳樂、
隊樂、
樂欲、
按樂、
樂業、
饒樂、
樂命、
樂生、
灑樂、
醼樂、
吹樂、
蕃樂、
合樂、
同樂、
愉樂、
樂都、
讙樂、
哺樂、
典樂、
愷樂、
樂佚、
五樂、
怡樂、
平樂、
悅樂、
夔樂、
匹樂、
偷樂、
甘樂、
弦樂、
嚴樂、
樂屬、
樂勛、
象樂、
禮樂、
欣樂、
樂呵、
寬樂、
水樂、
樂施、
樂飲、
忻樂、
佚樂、
獨樂、
妙樂、
山樂、
樂方、
廉樂、
貪樂、
樂人、
荒樂、
樂婦、
願樂、
耶樂、
彝樂、
遁樂、
柏樂、
胡樂、
秘樂、
樂工、
樂迷、
敦樂、
龢樂、
醇樂、
逗樂兒、
俱樂部、
管弦樂、
樂滋滋、
爵士樂、
安樂死、
樂陶陶、
輕音樂、
弦樂器、
安樂窩、
管樂器、
搖滾樂、
交響樂、
合樂圖、
銅樂隊、
長樂花、
長樂老、
芳樂苑、
安樂國、
平樂館、
隨緣樂、
回樂峯、
樂游苑、
四品樂、
山樂官、
樂悠悠、
於飛樂、
樂跎跎、
無聲樂、
樂未央、
內樂府、
樂氏棗、
金石樂、
小樂府、
獨樂園、
伯樂顧、
樂笑翁、
衙前樂、
平樂觀、
還京樂、
西涼樂、
神龜樂、
樂洋洋、
中和樂、
娛樂會、
村田樂、
聖壽樂、
樂王姓、
無筭樂、
鼓吹樂、
九奏樂、
估客樂、
樂顫顫、
樂顛顛、
極樂土、
樂熙熙、
時樂鳥、
永遇樂、
橘中樂、
樂醄醄、
迎春樂、
夜半樂、
鈞天樂、
看樂子、
游樂園、
蓮華樂、
樂毅論、
清商樂、
樂淘淘、
馮長樂、
材女樂、
張老樂、
長樂坡、
河市樂、
行樂圖、
樂孜孜、
永樂宮、
鼓樂手、
大司樂、
康樂球、
娛樂場、
仁智樂、
長樂觀、
樂和和、
平樂苑、
房中樂、
長樂華、
樂舞生、
磨喝樂、
思歸樂、
長樂宮、
鬼樂官、
樂亭調、
謝康樂、
青林樂、
清平樂、
極樂國、
荊州樂、
聖明樂、
銅管樂、
無算樂、
逍遙樂、
軍樂隊、
樂哈哈、
獨樂寺、
傾杯樂、
安樂巾、
樂嬉嬉、
樂營將、
漢樂府、
破陣樂、
樂游園、
樂游原、
迷樂洞、
樂平腔、
長樂殿、
極樂天、
樂喝喝、
樂府詩、
回波樂、
樂毅棗、
同樂會、
十部樂、
長樂館、
樂天派、
九部樂、
拋球樂、
樂府令、
安居樂業、
助人為樂、
樂極生悲、
悶悶不樂、
津津樂道、
怏怏不樂、
尋歡作樂、
天倫之樂、
樂此不疲、
敬業樂群、
廣東音樂、
樂在其中、
打擊樂器、
鍵盤樂器、
吃喝玩樂、
喜怒哀樂、
標題音樂、
樂善好施、
知足常樂、
其樂無窮、
仁者樂山、
樂樂陶陶、
潘文樂旨、
樂樂不殆、
電子樂器、
河市樂人、
樂行憂違、
樂禍不悛、
宮庭音樂、
愀然不樂、
哀樂中節、
樂樂跎跎、
好亂樂禍、
娛樂場所、
鞅鞅不樂、
中和韶樂、
樂不思蜀、
樂羊子妻、
盲目樂觀、
樂而忘憂、
及時行樂、
樂樂酡酡、
不容樂觀、
樂而不淫、
悒悒不樂、
享樂主義、
樂山大佛、
廣樂鈞天、
欣然自樂、
樂觀主義、
兒童樂園、
禮樂刑政、
樂以忘憂、
合家歡樂、
先憂後樂、
樂變化天、
樂嗟苦咄、
鈞天之樂、
暮樂朝歡、
心億則樂、
安樂世界、
古典音樂、
笑樂院本、
悵悵不樂、
樂而忘返、
樂而不厭、
苦中作樂、
鼓樂齊鳴、
樂盡哀生、
天倫敘樂、
暗中作樂、
樂道忘飢、
其樂無涯、
何樂不為、
永樂大典、
與民同樂、
樂不可言、
哀樂相生、
樂道好古、
衾枕之樂、
舉酒作樂、
邑邑不樂、
貧而樂道、
樂利主義、
安貧樂道、
衣冠禮樂、
喜聞樂見、
尊德樂義、
謝康樂體、
寓教於樂、
苦樂不均、
樂此不彼、
安居樂俗、
樂事勸功、
朝懽暮樂、
忠信樂易、
青林音樂、
朝歡暮樂、
詢吁之樂、
鈞天廣樂、
樂而忘歸、
樂昌之鏡、
禮廢樂崩、
縱情歡樂、
太常雅樂、
四廂樂歌、
不改其樂、
躬耕樂道、
百事可樂、
賞心樂事、
樂山樂水、
鬱郁不樂、
極樂園林、
樂樂呵呵、
宜家之樂、
苦樂之境、
濠上之樂、
樂不極盤、
樂於助人、
中和樂舞、
具食與樂、
為善最樂、
虛中樂善、
安難樂死、
樂亭大鼓、
禮樂為鉤、
推賢樂善、
翩翩自樂、
東籬樂府、
泉石之樂、
忽忽不樂、
極樂世界、
曲肱之樂、
不亦樂乎、
電影音樂、
貪歡逐樂、
王道樂土、
伯樂相馬、
南面王樂、
隨緣樂助、
銅管樂隊、
可口可樂、
安身為樂、
老頭兒樂、
何樂而不為、
體育俱樂部、
一賜樂業教、
迪斯尼樂園、
鳥歌萬歲樂、
秦王破陣樂、
運動俱樂部、
革命樂觀主義。
Ⅳ 張浩的有關簡介
http://ke.m.sogou.com/ke/lemmaInfo.jsp?lid=101951574&icfa=1309103
張浩個人簡介
姓名:張浩
身高:193
體重:88kg
生日:1988.12.11
特長:唱歌、吉他、跳舞、籃球、游泳、書法作詞作曲等 簡介:
張浩2004年走出校園的大門,
2006參軍入伍服役期間多次榮立二等功和優秀士兵榮譽稱號2008年退伍後進入公安機關
2011年辭去刑警一職開始發展特長走進音樂圈子。
2012年通過個人天賦和努力組建了宇航樂隊並擔任其主唱,在天津各大酒吧音樂場所駐唱,
2013年6月份結識曾在各大央視節目模仿麥克兒傑克遜的老師,跟其學習霹靂舞
2013年8月份受濟南某大型文藝傳媒邀請攜樂隊在濟南與各明星同台演出,
9月份又相繼受菏澤(我愛我家)走進鄉村大型文藝活動邀請擔任嘉賓與眾多文藝歌手一起為菏澤的父老相親演出 2014年3月份成立了一所屬於我們樂隊和所有喜歡我們的朋友、宇航酒吧,5月份推出各人首作單曲(保質期)受到所
有好朋友及個音樂傳媒平台的認可、在其一個月的時間錄入歌庫(QQ音樂 酷我 多米)等個音樂平台
2014年7月份邀川子、杜歌、李曉傑、高安、好生音學員鄧川、內地新晉級歌手梁寶強等眾多歌手,在武清舉行家鄉歌友會,並取得了同台當紅藝人的極力認可和贊揚
2014年8月份受當紅歌手之邀赴內蒙參加(唱響呼市)大型演唱會
9月份的河北張家口懷來葡萄採摘節又以成名曲(保質期)及舞曲串燒贏得台下數萬觀眾的歡呼吶喊聲
10月份推去所有演出活動作詞譜寫(留在我的身邊)
2015年3月份攜眾明星在天津舉最新單曲推出演唱會、一首(留在我的身邊)把現場氣氛帶至沸點
2015年4月份受走進鄉村大舞台之邀、與朱之文老師共擔任評為嘉賓,5月份為了曾經的夢想,報名星光大道並在萬人海選中奪得選手名額,
2015年5月策劃導演保質期mv及首作微電影生待縫時, 其後受央視(為你點贊綜藝節目)之邀與朱之文老師擔任其評為嘉賓
2015年8月參賽825期星光大道闖三關斬六將,贏得了亞軍的冠冕
2015年9月受邀新街口全國巡迴演唱會擔任其助演嘉賓 主要代表作品有《保質期》《留在我的身邊》《感恩兄弟》
Ⅳ 福州的民風民俗500字的
福州節日民俗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稱履端、元旦,今謂春節,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長的民間節日。黎明時分,各家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新年。這個節俗傳統禁忌甚多,說第一句話,做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說「恭喜」、「發財」、「平安」等吉利話,對方也報以相應的好話。當日不掃地、不打水、不挑擔、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發、不說不吉利的話。全家起床後,便穿新衣服,或穿質地最好的衣著。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以祝太平、長壽;有的吃年糕(紅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孫一年平安。初一,小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則給以壓歲錢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遠門,初二、初三人們可以訪親拜友,互賀新年。正如清人吳繼筠在《福州歲時竹枝詞》中說的:「族新衣服趨人前,禮數謙謙喜連連;路上相逢共作揖,發財恭喜賀新年。」這便是古時福州新正的景觀。有出嫁女兒的人家,要辦春酒,邀女兒、女婿及外孫回娘家飲宴團聚。水上船家(民)的婦女,頭戴紅花,藍衫青褲,布底青鞋,結伴登岸,挨家串門,用福州話唱詩賀年:「姑嫂雙雙賀新年,紅紅傘燈掛廳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門前。」「舊年過了又新年,生意興隆賺大錢;恭喜發財平安過,送奴粿過門前。」這叫「討詩」,又是賀年詞,賀年討以示吉祥。春節期間,福州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火樹銀花,歡聲笑語,到處呈現一派節日氣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級黨政領導在節前或節日期間,持禮物到軍烈屬、離退休幹部及老勞模等府第拜年。各有關部門組織春節游園、各界聯歡會、文藝晚會等活動。那些有迷信色彩的舊俗逐漸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數居家都安裝電話,一般親戚好友用電話互拜新年,減少節日交通擁擠。
初四清晨,家家戶戶,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鑾視事。各行各業開假,放鞭炮,商店開門營業,工廠開工,機關開始上班。九十年代後,作習時間進行調整,現在是初八上班。一些服務行業,則春節仍在營業。
元 宵 節
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亦謂上元佳節。福州元宵花燈,始於漢代,至宋代被列為京都燈節的上品。《武林舊事》記述入京的福州燈采「純用白玉,晃耀奪目,如清冰玉壺,爽澈心目。」福州的桔燈、菜頭燈、蓮花燈等,形態別致,色澤鮮艷,獨具福州鄉土生活氣息,引人注目。
據王應山《閩大記》載:福州「沿門懸燈,通宵游賞,謂之燈市。」這一習俗,也始自宋代。其時家家戶戶,張燈懸門,十里燈街,紅光輝映。州縣官吏,每逢元宵,倡導大鬧花燈,「官民同樂」。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劉瑾當福州太守,為了觀賞花燈,下令挨家挨戶捐燈十盞。郎官巷詩人陳烈,憤然在鼓樓掛上一盞詩燈:「富家一盞燈,太倉一粒粟;貧家一盞燈,父子相對哭。風流太守知不知?猶恨笙歌無妙曲。」從此,官府不再強令百姓捐燈。歷代燈會時間也有變化:唐宋多為正月十四至十八日;元代朝廷不提倡大規模燈會;明代為十三至二十二日;清代為十三至十七日。民國後則無定規。
福州元宵不僅燈市輝煌,還有擺設鰲山,供人玩賞的。「春燈絕勝百花芳,元夕紛華盛福唐;銀燭燒空排麗景,鰲山聳處現祥光。」此詩描繪昔日閩都燈市和鰲山的盛景。元宵城門開禁,鰲山向外,郊外人家入城觀賞,人山人海,熱鬧非常。
從春節至元宵前夕,福州民間有送燈習俗。對出嫁之女,娘家例必送燈,「燈」與「丁」諧音,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觀音送子」燈,第二年如未生育,則送「天賜麟兒」燈、「孩子坐盆」燈,第三、四年如再未生養,便送「桔」燈,寓為「焦急」之意。生育後可送「狀元騎馬」燈、「天賜麒麟」燈等,直送到外甥16周歲為止。民間有首童謠:「正月元宵燈,外婆愛外甥(外孫),送來紅紅桔子燈,吉利又添丁。」反映了外婆愛外孫的社會風尚。楊慶琛榕城之夕《竹枝詞》雲:「天賜麟兒繪彩繒,新娘房子霞光增,宵深欲把金釵卸,又報娘家來送燈。」此詩描繪當時送燈的盛況。
元宵鬧花燈自初七開始,昔日福州南後街與南台台江汛專售紙制各種花燈。挑的有八角燈、球燈、西瓜燈;扛的有關刀燈、龍搶珠燈,後來還有飛機燈、戰艦燈等;地上走的有猴騎綿羊燈、牧童騎牛燈、狀元騎馬燈;堂上掛的有宮燈、走馬燈等。當時有首詩雲:「華燈成市將元夕,色色精工費剪裁,幾種寄供新歲玩,清光四壁照銜杯。」描出了福州燈市的盛況。
元宵之夜,有的鄉鎮街道游燈上街時,結合迎神賽會。迎神隊伍中,多隨有舞龍燈、高蹺、舞獅、地下坪、陸地行舟等民間文藝活動。有的居家百姓見迎神過境,便舉燈放炮,祈求合家平安。如今,送燈的習俗仍在一些老年人中流行。
拗九節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ōu〕九節」又稱「後九節」、「孝順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歲數逢九的人,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節」來源於「目連救母」的傳說。據傳,古時候有一個叫目連的人,其母生前悍惡,死後被關在陰間牢房裡,他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均被看守的獄卒給吃掉了。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用荸薺、花生、紅棗、桂圓、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後,再灑一把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問道:「這是什麼?」目連隨口答道:「這是拗垢粥。」(福州話「九」與「垢」諧音)看守信以為真,認為這粥很臟,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以後以粥的顏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還是二十九歲,都是目連的母親落難的日子,於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清明節
清明,是福州民間的一個重要節日。每年春分過後15天,便是清明節。清明節日或前後,家家戶戶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掃墓。掃墓又叫壓紙,即為墳地鋤草,在墳頭壓上錢紙,以示此墓有後人祭掃。如帶供品亦極簡單,光餅、豆腐、面點和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節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長於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呈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卜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清明節前後,福州飲食店均有制售。富豪之家多有自行製造,但他們不用手工造型,而用木製的印模,內刻有氏族堂號,印製出的菠菠粿格外美觀,並作為饋贈禮品分給親朋好友。
掃墓歸來,要折一松枝或柳條,插在家門口,表明本戶已為祖先祭墓了。
端午節
端午,福州俗稱五日節、五月節。因節日的家宴在中午,故謂端午節。相傳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從初一開始,家家大掃除,懸蒲插艾於門前,用以驅邪消毒。端午節吃粽子、荷包,飲雄黃酒,燃雄黃炮。孩子穿新衣、掛香袋、縛紅肚兜,口鼻塗雄黃,據說能免生瘡疹,驅逐蛇蠍。
用過節餐後,各家攜小孩到福州西湖、南台萬壽橋、閩江兩岸觀看龍舟競渡。舟有的彩繪為魚,有的彩繪為蝦,都是水族標志。初一至初五均有劃龍舟,惟初五午後開展競賽,爭奪錦標,觀者如潮。
如今,端午節的優秀傳統習俗仍然繼承,如大掃除,開展夏季衛生運動。龍舟競渡列入水上體育運動項目,每年都有組織地開展活動。福州龍舟還參加國際龍舟比賽,獲得殊榮。
乞巧節
農月七月七夕,福州叫乞巧節,又稱結緣節。七月七夕,是神話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時間。
七夕,婦女以七字為巧的象徵,向天上銀河織女乞巧時,陳列瓜果七盤,茶杯七口,焚香七柱,備針七根,絲線七色,先向織女星行七拜大禮,然後盤膝而坐,借著朦朧月色,賽穿針、比引線,誰穿引得又快又多,誰就得巧最多。宋梁克家《三山志》載:「綵樓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闌漏欲終。」這種習俗多是官府、富豪之家的小姐為之。民間則搞分豆結緣活動。家家戶戶煮蠶豆互相饋贈,啃豆談天,消除前愆,促使家人和順、親友情深、鄰里和睦。孩童學著分豆結緣,交指和好,童趣盎然。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做半段。中元節,整個七月每一天均可活動。傳說,目連為減輕其母罪孽,於是日邀十方僧眾做盂蘭會,以普渡超生其母。
中元節日,家家舉行家祭活動。除一般供品外,還須焚燒紙衣,供給祖先鬼魂在陰間享用。
中元節正值農村早稻收割後不久,人們利用農閑時間祭田地、慶豐收。因此,福州郊縣仍然保留著「七月半」做「半段」的習俗(意謂一年已過半段),但在時間上各村不一,往往是這村做完那村做,各村輪流著進行。做「半段」時,家家都要宴請許多親朋好友。有的村莊邀請劇團演戲或講評話、伬唱等活動,以示豐收喜悅。
中秋節
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俗稱團圓節。
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元朝末年,蒙古貴族統治者為了鞏固其統治,不準民間使用鐵制的刀具,規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統治者無惡不作,百姓恨之入骨。高郵張士誠暗中串聯,在月餅里夾一起義的小字條,到中秋之夜,家家掰開月餅,看見傳單,紛紛奪取菜刀,舉行反抗元朝統治者的起義。從此,人們每到中秋節,就要吃月餅,以紀念這一人民群眾的斗爭節日。
中秋節俗,福州人家備供品,燒紙衣,以祭祖先。夜設家宴,舉家歡聚,飲酒賞月。這個節日,民間還有尊老愛幼的習俗,晚輩饋贈大月餅(即禮餅)給長輩,長輩則饋贈小月餅給晚輩,在節日內互表良好祝願。中秋節俗,按《福建通志•風俗》志記載,閩都各地略有不同。福州城內「中秋士女登烏石山進香,夜燃神光塔燈,是夜婦女連臂出遊,謂『走百病』」;永泰縣「中秋望月,紳士祝魁星」;閩清縣「中秋造月餅,設酒賞月,食栗與芋,童子備粿,用瓦片砌塔相拜祝」;《長樂縣志》述「中秋從略,各家不過具飲而已。」
中秋「擺塔」,是節日的一大樂趣。農家兒拾瓦片,砌瓦塔,至夜以柴點燃,火光四照,盤詩賞月,互相娛樂。城內人們購泥塑或陶瓷的人物形象,有《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歷史人物,並有燭台、花瓶、香爐等陳列展出,供人觀賞。富貴人家有的在廳堂搭架「擺塔」,少則三層桌,多則十層桌,最高層擺以泥塔或鐵塔,低層陳列一雙秧盆,青蔥吐綠,以示豐收。中間各層則排列歷代名人和戲曲人物,整個庭院燈燭輝煌,增添佳節氣氛。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因九為陽數,日月並重,故稱「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來源於後漢桓景登高避禍的故事,據《三山志》載:福州九仙山(於山),是漢閩越王無諸重九登高的地方,無諸與漢高祖劉邦是同時代的人,比桓景早200年。《八閩通志》載:「重陽,郡人率以是日登高,飲菊酒以延年,插茱萸以避邪。」(茱萸為中葯,味苦、性溫,有散寒、溫中、止痛和祛惡等葯效。)據說,閩越王當年盛菊花酒的大石樽,清嘉慶年間還在於山,後來不見了,但仍有「九日台」遺跡可尋。福州的九月九,除了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等,還有放紙鷂(〔tsai ieu〕風箏)的習俗。據說,放紙鷂也來自桓景與費長房的故事。一次,桓景求費長房取除邪去瘟的葯,走迷山路,後經鴿子引導,才找到費。後人為紀念此事,將紙糊的鴿子帶到山上放飛,流傳久了,就有了放紙鷂的習俗。
舊時,福州登高、放紙鷂的地點主要在於山、烏山、大廟山等。那時,大廟山有一塊登高石,據說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人稱「天星落地」。九月九時,大人帶小孩到大廟山,在登高石山上一登,便會長高,因此,吸引了福州四城門的人都往這里跑,每逢重陽節,通往大廟山的兩條石階路都被擠得水泄不通。
九月九登高,「高」和「糕」是諧音,因此,節日期間,福州還有一種特製的糕點,稱「九重粿」,即粿有九層,中間夾七層糖色,寓意節節高和登高消災之意。
每逢佳節倍思親。福州的重陽節,還有掃祭祖墳的活動,這與清明的祭墳,合稱春秋二祭。現在福州的郊區或郊縣,仍保留九月九掃墓的習俗。
重陽節發展到今天,人們又賦予它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把登高與全民健身運動結合起來,把祭掃祖墳與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結合起來,有的還把它與海外僑胞牽線搭橋、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全國人大還通過了以每年重陽節為老年節的決定。節日期間,各單位、團體還舉行各種形式的登山、健身等體育活動
冬至
冬至,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舊時,人家在此節日前夜,老小聚在廳堂,圍坐案桌搓米時。用糯米磨漿壓至半干搓成丸子,入鍋煮熟,撈起粘上糖豆粉便是「」。案桌上放置紅桔數粒,紅箸一束,紙花一對,泥塑男女孩童(童兒牳)合,瓶插紅色菊花。搓時焚香點燭,小孩用福州方言唱童謠:「搓矢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討依嫂,依弟單身哥。依嫂帶身喜(懷孕),爹媽齊歡喜。孩兒段(掉)落腳桶下,依哥馬上做郎罷(爸)。」冬至搓時含有祈求添丁增福之意。當晚搓的待翌晨冬至正日當早餐。
祭灶
祭灶,農歷十二月廿四日。按福州習俗,陰歷十二月廿三日為官家祭葷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民)則於廿五日祭灶。
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種儀式。火的出現,使人類脫離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是值得大大紀念的。但後世把祭灶變成「灶神」崇拜,說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這個衍變過程,大約始於漢代。據《後漢書•陰丑傳》載,有一個叫陰子興的孝子,臘日(十二月廿三)早飲,見到灶神出現,連忙拜求,並宰了家中的黃羊祭祀,「自是以後,暴至巨富……故後常以臘日祭灶,而薦黃羊焉。」這個傳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越說越神,說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駐戶大使」。一年一度,在農歷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報告戶主善惡情況,上天的日子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動身之前,家家戶戶都要為其餞行。祭葷灶的以雞、鴨、魚、肉、灶糖、灶餅、美酒等供之;祭素灶除灶糖灶餅外,還有甘蔗、荸薺、紅棗、花生、金針、木耳等。在祭供時,孩童們便唱著童謠:「祭灶祭糊塗(諷刺灶神糊塗官),灶前一隻銅香爐,元寶是儂褙,金褲是儂糊,灶君上天講好話,灶媽落地保佑儂,保佑儂爹有錢賺,保佑儂媽有錢長,保佑儂哥討兄嫂,保佑儂讀書變聰明。」祭供將畢,將舊的灶神圖撕下火化,貼上新的灶神圖,以示送舊迎新。在祭灶節前,外公外婆要給男女外孫送灶糖灶餅,有幾個男女外孫,就得送幾包,每包還要附送一張「花面殼」(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孫悟空、豬八戒等,孩子們有吃有玩好不熱鬧。
現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舊俗。灶糖灶餅更名為年糖年餅,成了福州春節市場年貨之一。
除夕
相傳,「年」是一個惡魔,每年除夕,就出來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時,家家戶戶貼新符(春聯)、放鞭炮以驅「年」。福州還仿效舊時鄭唐燒火炮驅「年」除災的節俗。
進入十二月,人們便忙於釀酒、備年貨。十五日後,開始打掃屋宇房舍,謂之掃堂、筅堂。外出的親人紛紛返回,同家人團聚。廿五日後開始蒸年糕,備雞、鴨、魚、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謂之分年。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禮,謂之送年。除夕之夜,紅燭高燒,合家歡樂,共飲晚宴,謂之做歲。是夜再拂掃廳堂,放鞭炮,煮隔年飯。隔年飯用木製蒸飯甑裝盛,周圍插朱紅筷子十雙,貼紅紙,扎紅繩,並撒上「五子」(紅棗、花生、瓜子、桂圓子、栗子),擺在廳堂案桌上。家中主要門戶、窗簾、箱籠傢具、貴重器皿物件壓上「金銀紙箔」,意味著這家金銀財寶多到從門縫里溢出,象徵著明年發大財。
大年三十長輩還有給小孩發「壓歲錢」的習俗,從初一到十五都可以拜年。歌謠「拜年拜年,沒桔也要錢。」一個春節下來收益還不少呢!
舊時,三十盲晡(三十晚上)是債主討債、債戶躲債最緊張的日子。舊時欠債不能過年,就是不能過三十晚上。家住城外的債戶跑到後洲尚書廟,家住城內的則跑到城隍廟看戲躲債。50年代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逼債之事早已消聲匿跡。現在年貨供應,花色品種,應有盡有。機關、工廠、商店張燈結綵,街道兩旁,彩燈萬朵,火樹銀花,大家歡天喜地,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生活習俗
服 飾
衣 服
從清朝至民國年間,福州男性穿著多為長袍、長衫。長袍上自肩部、下至足跗。開襟於右,前幅與後幅綴以紐扣。前內有小幅布,中縫一小袋,叫暗袋,可藏少量物品。作為外衣的長衫,是中老年男性的便服,常換常洗,多以棉布製作。其色常見的有藍、灰和月白。有身份的人夏天多穿麻織或綢織的長衫。短衫則指女性的外衣,套在襖的上面的稱為襖輪。長衫以樸素大方為上,短衫則以新穎絢麗為佳。
馬褂,是男性的短外衣,套在長袍或長衫外面,有領,對襟齊腰,綴以紐扣5粒。馬褂不用布料而多以團花青綴制面。後來在左襟側處縫一小袋,以藏掛表,叫做表袋。另一種可代馬褂的「甲仔」,又叫背褡、背心。它是無袖的短衣,套在長袍或長衫外面,故有馬甲之稱。抗日戰爭以後,穿長袍、長衫的日漸減少,長衫馬褂的更少。孫中山創造的中山衣則取而代之,並廣泛流行。
中年以上的官宦豪紳,寒冬出門穿長袍之外,還披一外衣,其長自肩及膝後,無領,無袖,以帶系之於頸,此即「披風」,亦叫「斗篷」。清代至民國,城鄉勞動者不論男女多穿對襟及膝的短衫、短襖。衫則單衣,襖則是兩重以上縫制的,有夾襖、棉襖、皮襖,按時令而更換。男襖所用的料子多為棉織品,女襖則多用絲織品。舊時婦女的禮服是襖與裙,合稱裙襖。女子結婚時,要穿大紅色的蟒裙蟒襖,嫁妝中要辦一套內衣,叫做緊身襖褲。過去婦女,以青裙為便服,紅裙為禮服,白裙為喪服。逢年過節,或家中有喜慶,或參加親友的宴會,都要穿紅裙,年老依然。丈夫死後,終身就不再穿紅裙,再醮的婦女,也不得穿紅裙。孀婦要到兒女長大自立以後,可穿綠色或淺綠色的綉花裙。一般的裙,長可及脛,多以絲織品製成,或刺綉彩色的圖案。以折迭多者為尚,即所謂百褶裙。農村婦女,在田野勞動時,都穿著紅布裙,以示有福。民國以後,穿裙者漸少。但男女從事勞作時,則以布作巾,圍在襟前,以防污衣褲,叫做圍身裙。清代,中上層婦女盛行穿旗袍,身著上下連屬的衣服,形如長袍。至民國時,旗袍款式時有改變,有高領的,有矮領的,有硬領的;長有曳於地的,有至於脛的,有短僅過膝的,甚至有不及膝的;有長袖的,半袖的,有無袖如背心的。50~70年代,旗袍幾乎絕跡。80年代後又流行起來,其式樣趨於洋化。
男女的下衣謂褲。有長褲、短褲、外褲、內褲。舊式的褲,都沒有袋子。上端統稱褲,也叫褲頭,多用高約半尺左右的白布縫接褲。著褲時另用一條帶子把褲頭綁在腰部,叫褲頭帶。腳管,無前後幅之分,左右亦可通用。褲裙俗叫褲斗,一般是合縫的,兩褲管聯成一體,叫密斗仔。
民國中期,公務員和中高級知識分子,盛行穿中山衣與西裝;中學男生穿黃色和黑色學生服,女生穿藍衫青裙;青年農民時興對襟便服,顏色以青、灰、白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公職人員中,男性盛行中山裝,女性盛行列寧衣。冬天則穿列寧式短棉襖,顏色多是灰色或淺藍色。1954年提倡學習蘇聯,講究穿著,青年婦女穿花連衣裙(稱「布拉吉」),農村中青年農民仍著對襟平裝,出門做客或辦事時方穿中山裝;婦女則時興用「一九藍」、「洋花布」做的大襟短衣。
「文化大革命」期間,男女青年流行軍裝,中老年衣色仍以黑、灰、藍為主,式樣仍以中山裝為多。
80年代後衣著變化較大,男女青年衣著講究,款式新穎,質量也隨著提高,服式無一定規范,或長、或短、或寬、或窄、或素、或艷,不一而足;褲管時窄、時寬、時長、時短,因人而異。青年女子四季服飾多彩多姿,時常變化,時穿長裙子,時穿短裙子,時穿超短裙、時穿健美褲。衣料從化纖類發展為呢、羽、皮、嗶吱之類的高檔製品。中老年男子從中山裝轉化到茄克衫與西裝,衣料也逐漸趨向高檔。
鞋 襪
民國前後男女老幼多穿鞋。男鞋黑色圓口或尖口,雙鼻或無鼻,圓頭低幫。夏季居家則多穿木屐拖鞋。女鞋多用紅色布制,尖頭翹鼻,鞋幫綉花,後跟加寸許厚,形似高跟。民國禁止纏足後,女鞋與男鞋相似,鞋面加橫帶紐。二、三十年代後,穿皮底布鞋、膠鞋、皮鞋的日漸增多,多數女性穿高跟皮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50年代以膠底布鞋、軍鞋和皮鞋為主。60年代隨著塑料工業發展,各種塑料鞋、塑料拖鞋進入市場,夏秋季人們以穿塑料拖鞋為主,木屐漸次被淘汰。80年代,青年男女和幹部、職工,大多穿用款式新穎、色調多種的皮鞋。
舊時男女皆穿布制的襪子,纏足婦女以薴糹齊織成寬五六厘米、長二米左右的裹腳布(俗稱「腳帶」)纏腳。四、五十年代後,針織襪、絲襪、尼龍襪取代布襪。
帽 子
近、現代流行於民間的帽子是小帽,又叫瓜皮帽、碗帽,系男性的便帽。以六辮合縫,環成圓形,有平頂、尖頂之別。帽的質料,春冬用緞,夏秋用紗,皆黑色。帽頂綴以絲辮成的結,如花果之蒂,圓而短。富人以珊瑚或瑪瑙代結,有的在帽沿前面的正中綴以小方形的翠玉為飾,到抗日戰爭時期便已消逝。高帽,二、三十年代隨著西裝從國外傳入。在公職人員和知識分子中穿西裝多戴高帽,有的穿長衫、長袍也戴高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50年代,盛行灰色軍便帽。「文化大革命」中盛行戴黃色軍便帽,有些女青年也戴此帽。80年代後,老人、小孩因禦寒戴各式呢質、紗線或毛線編織的帽子,少數人旅遊戴鴨舌帽。
首 飾
簪、釵、耳墜、戒指、手鐲為舊時婦女的主要首飾。簪、釵、耳墜,富者為金質,一般為銀質,貧者為銅質。戒指一般均為金質,手鐲多為玉質,也有銀質、銅質的。未婚女子首飾不多,一般僅耳墜、手鐲。讀書學生一般不戴首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除農村某些地區外,一般不戴首飾。80年代後,女子開始戴戒指、項鏈和耳環等,款式無奇不有。
發 飾
清代,男留長辮,已婚女子挽髻,童養媳雙側梳「蚱蜢髻」。城鄉婦女均流行戴花。據說戴花既可襯映容顏的嬌美,又可體現「戴花益子」,為吉祥的象徵。所戴的花,主要有鮮花、通草花兩種。通草花以中葯通草為主要原料製成,簡稱草花,通稱象生花。所戴的花多插於發髻上,或夾在前額的縫間,或扎於後垂的發辮中。鮮花一年四季,凡常見的花卉,或取其色,或取其香,隨時宜而選用。逢年過節或家有喜慶,要戴「紅笑」(色彩絢麗)的花,不戴素淡的花。
福州茉莉花多,花季又長,香氣濃郁,為婦女所喜愛。白玉蘭花,也經常被採摘佩戴。有的花一般人禁忌不戴,如桃花、夾竹桃,雖美麗,但被視為輕薄妖冶,習俗相沿,從無人戴。婦女在孝服期間,不能戴鮮花。年輕的寡婦更為禁忌,但等兒女長成的,才可戴素淡的鮮花。清朝康熙間,福建按察使周亮工在《閩小記•閩女》中提及有關戴花的習俗。由此可見300年前福州婦女戴花的打扮,還保留著古樸的民風。
通草花,為福州手工藝美術品之一,是用通草和彩色的綢、絨和布等製成的不謝之花。中老年婦女在年節或喜慶要戴「四季花」或「孩兒長春花」。四季花是把不同季節的花合在一整體,取四季常春意;孩兒長春花是用紙制的全裸的男嬰坐在花叢之上,意為兒孫滿堂。福州郊區有些村莊的婦女,在發髻中間插著三把刀劍形的簪,稱為三條簪或便簪。三條簪多用銀制,或用白銅,每條重約七八錢至一兩,山區僻壤貧婦則削草製成。簪的形狀扁平如劍,上尖,劍身鏤刻花紋。中一簪劍刃向上,旁兩簪左右交叉,刃皆向外,插於發髻之間。未嫁女子兩額之下留發下垂,叫為「披肩」;既嫁,則梳發髻,插三條簪。民國19年(1930年),福建省政府代主席方聲濤,以三條簪為「蠻俗」,下令嚴禁,強制執行,遂不復存在。它是歷史上流傳最為久遠的福州農村婦女一種最奇特的頭飾。
辛亥革命(1911年)後,梳髻的婦女少了,少女剪短發者增多,戴花的習俗也不行時了。男子開始剪辮子,有的短發,有的剃光頭。留短發分頭的多為對半開,也有四六、三七開,一般左少右多。「五四」運動後,知識界婦女也開始剪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男子大多留分頭,女子多梳齊肩雙辮。「文化大革命」中,中青年男子時興留短發平頭,女子則時興梳一條羊角小辮。80年代以後,婦女基本上都留長發,中青年婦女多燙發。以後青年女子逐漸時興馬尾巴式束發,或披腦後,或歪左右。少數青年男子也有留齊肩發和小鬍子的。
Ⅵ 樂可以組什麼詞
以此開頭的詞
樂觀 樂意 樂於 樂趣 樂得 樂園 樂器 樂曲 樂呵呵 樂隊 樂章 樂山 樂團 樂善好施 樂天 樂事 樂壇 樂土 樂和 樂不可支 樂天派 樂子 樂觀主義 樂滋滋 樂極生悲 樂手 樂譜 樂山市 樂師 樂迷 樂舞 樂融融 樂音 樂兒 樂呵 樂道 樂感 樂山大佛 樂府 樂業 樂陶陶 樂理 樂果 樂死 樂句 樂工 樂此不疲 樂不思蜀 樂在其中 樂而忘返 樂昌分鏡 樂不可言 樂不可極 樂天知命 樂不極盤 樂以忘憂 樂而不淫 樂祖 樂奏 樂鄒 樂孜孜 樂屬 樂制 樂志 樂旨 樂只 樂職 樂政 樂正 樂湛 樂戰 樂宅 樂悅 樂願 樂苑 樂員 樂欲 樂育人材 樂語 樂虞 樂娛 樂侑 樂游苑 樂游原 樂游園 樂游 樂悠悠 樂憂 樂用 樂詠 樂營將 樂營 樂飲 樂毅棗 樂毅論 樂逸 樂軼 樂易 樂佚 樂藝 樂儀 樂業安居 樂洋洋 樂燕 樂眼 樂勛 樂學 樂懸 樂湑 樂胥 樂行憂違 樂新厭舊 樂欣 樂心 樂笑翁 樂笑 樂鄉 樂縣 樂賢 樂戲 樂喜 樂嬉嬉 樂熙熙 樂物 樂舞生 樂翁 樂文 樂未央 樂為用命 樂往哀來 樂萬 樂玩 樂跎跎 樂托 樂退安貧 樂推 樂頭 樂童 樂亭調 樂亭大鼓 樂天任命 樂天安命 樂醄醄 樂淘淘 樂探 樂態 樂歲 樂頌 樂水 樂書 樂事勸功 樂世 樂氏棗 樂士 樂石 樂施 樂詩 樂聖 樂生 樂神 樂善好義 樂善不倦 樂山樂水 樂山愛水 樂沙 樂色 樂喪 樂容 樂人 樂然 樂群 樂闋 樂全 樂請 樂情 樂清 樂卿 樂遷 樂豈 樂平腔 樂品 樂貧甘賤 樂棚 樂女 樂命 樂名 樂民 樂盲 樂律 樂錄 樂利主義 樂利 樂樂酡酡 樂樂跎跎 樂樂陶陶 樂樂呵呵 樂樂不殆 樂樂 樂康 樂衎 樂愷 樂簴 樂局 樂居 樂境 樂靖宜 樂禁 樂盡悲來 樂盡哀生 樂節 樂嗟苦咄 樂郊 樂家 樂妓 樂籍 樂極則憂 樂極則悲 樂極生哀 樂極悲生 樂極悲來 樂極哀來 樂極 樂飢 樂禍幸災 樂禍不悛 樂活 樂昏 樂歡 樂戶 樂和和 樂喝喝 樂好 樂酣 樂哈哈 樂國 樂官 樂顧 樂歌 樂婦 樂府詩 樂府令 樂諷 樂風 樂方 樂法 樂餌 樂而忘憂 樂而忘死 樂而忘歸 樂而不厭 樂而不荒 樂都 樂調 樂典 樂顛顛 樂地 樂德 樂道遺榮 樂道忘飢 樂道好古 樂道安貧 樂道安命 樂耽 樂存 樂從 樂此不倦 樂辭 樂床 樂池 樂成人美 樂成 樂倡 樂昌之鏡 樂昌破鏡 樂顫顫 樂部 樂兵 樂冰 樂邦 樂安
以此居中的詞
俱樂部 津津樂道 不亦樂乎 何樂而不為 幸災樂禍 其樂融融 安居樂業 喜聞樂見 迪斯尼樂園 安樂窩 安樂死 軍樂隊 管弦樂隊 極樂世界 何樂不為 兒童樂園 娛樂場 其樂無窮 軍樂團 交響樂隊 打擊樂器 安樂椅 安貧樂道 安心樂意 鼓樂齊鳴 安家樂業 伯樂相馬 好善樂施 管樂器 安身樂業 長樂未央 敬業樂群 禮崩樂壞 安貧樂賤 安堵樂業 貧而樂道 隨緣樂助 賞心樂事 雲庄休居自適小樂府 娛樂會 永樂窯 永樂宮 永樂大典 音樂之聲 音樂形象 遺山樂府 一賜樂業教 怏怏不樂,怏怏不悅 虛中樂善 行樂圖 新樂府 謝康樂體 笑樂院本 小山樂府 小樂府 享樂主義 弦鳴樂器 弦樂器 推賢樂善 銅樂隊 銅管樂隊 同樂會 天倫樂事 體育俱樂部 體鳴樂器 太平樂府 四廂樂歌 時樂鳥 失樂園 山樂官 仁者樂山 人生行樂耳 其樂無涯 其樂無窮,其樂不窮 其樂不窮 平樂苑 平樂館 平樂觀 潘文樂旨 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 內樂府 暮樂朝歡 膜鳴樂器 民族樂隊 迷樂洞 盲目樂觀 利災樂禍 禮樂刑政 禮壞樂崩 禮廢樂崩 苦樂之境 苦樂不均 康樂球 看樂子 鍵盤樂器 極樂園林 極樂土 極樂天 極樂鳥 極樂國 擊樂器 回樂峰 河市樂人 和樂且孺 合樂圖 好施樂善 好亂樂禍 漢樂府 鬼樂官 廣樂鈞天 鼓樂喧天 鼓樂手 古樂府 躬耕樂道 革命樂觀主義 甘貧樂道 福樂智慧 芳樂苑 獨自樂樂 獨樂園 獨樂寺 逗樂子 逗樂兒 東坡樂府 東籬樂府 電子樂器 長樂永康 長樂坡 長樂老 長樂華 長樂花 長樂館 長樂觀 長樂宮 長樂殿 伯樂一顧 伯樂顧 安心樂業 安土樂業 安生樂業 安難樂死 安樂世界 安樂巾 安居樂俗 哀樂中節 哀樂相生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以此結尾的詞
快樂 娛樂 音樂 歡樂 可口可樂 可樂 伯樂 和樂 永樂 交響樂 悶悶不樂 喜怒哀樂 安樂 天倫之樂 享樂 康樂 吃喝玩樂 玩樂 逗樂 百事可樂 民樂 游樂 聲樂 同樂 鼓樂 愛樂 取樂 器樂 搖滾樂 哀樂 古典音樂 作樂 輕音樂 尋歡作樂 爵士樂 國樂 配樂 喜樂 奏樂 極樂 軍樂 管弦樂 弦樂 苦中作樂 管樂 古樂 與民同樂 仙樂 行樂 電子音樂 室內樂 禮樂 淫樂 電影音樂 西樂 南樂 女樂 知足常樂 自得其樂 先憂後樂 鬱郁不樂 怏怏不樂 助人為樂 及時行樂 逸樂 銅管樂 宴樂 憂樂 鈞天廣樂 不改其樂 安身為樂 主調音樂 雜樂 汋樂 虞樂 愉樂 魚樂 余樂 予樂 於飛之樂 於飛樂 攸樂 優樂 永遇樂 迎春樂 翳樂 意樂 悒悒不樂 易樂 佚樂 彝樂 遺樂 怡然自樂 怡樂 夷樂 衣冠禮樂 一人向隅,滿坐不樂 夜半樂 耶樂 養樂 鞅鞅不樂 燕樂 顏樂 嚴樂 雅樂 啞樂 衙前樂 詢吁之樂 幸樂 新樂 欣樂 忻樂 謝康樂 諧樂 笑樂 小樂 逍遙樂 象樂 鄉樂 銜樂 細樂 戲樂 嬉樂 西涼樂 武樂 五樂 無算樂 無筭樂 無聲樂 無樂 文樂 衛樂 為善最樂 為樂 偷樂 恬樂 田家樂 天樂 陶樂 貪樂 貪歡逐樂 太樂 太常雅樂 隨緣樂 俗樂 四品樂 思歸樂 絲竹樂 說樂 水樂 壽樂 飾樂 世樂 十番樂 十部樂 施樂 詩書禮樂 詩樂 盛樂 聖壽樂 聖明樂 笙樂 笙管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審樂 神樂 山樂 傻樂 散樂 三樂 灑樂 榮樂 仁智樂 人樂 饒樂 勸樂 泉石之樂 清商樂 清平樂 清樂 傾杯樂 青林音樂 青林樂 秦王破陣樂 衾枕之樂 親樂 愀然無樂 愀然不樂 起樂 豈樂 破陣樂 平樂 貧樂 翩翩自樂 匹樂 拋球樂 盤樂 寧樂 鳥歌萬歲樂 能樂 南面王樂 內樂 慕樂 磨喝樂 命樂 廟樂 妙樂 秘樂 靡靡之樂 孟樂 縵樂 六樂 良樂 廉樂 蓮華樂 樂樂 老頭兒樂 夔龍禮樂 夔樂 寬樂 衎樂 侃樂 愷樂 凱樂 鈞天樂 鈞樂 爵士音樂 劇樂 具樂 舉樂 舉酒作樂 橘中樂 居樂 酒樂 九奏樂 九部樂 靜樂 荊州樂 禁樂 進樂 金石樂 節樂 驕樂 僭樂 假樂 嘉樂 家樂 技樂 妓樂 伎樂 回波樂 黃色音樂 荒樂 還京樂 歡樂 華樂 忽忽不樂 龢樂 河市樂 合樂 合家歡樂 皓樂 好樂 濠上之樂 酣樂 咍樂 貴樂 廣樂 廣東音樂 觀樂 鼓吹樂 估客樂 宮庭音樂 宮樂 歌樂 高樂 甘樂 祴樂 富強康樂 富樂 復調音樂 拊樂 鳳樂 逢場作樂 馮長樂 風樂 豐樂 訪樂 房中樂 房樂 梵樂 蕃樂 番樂 法樂 遏樂 遁樂 敦樂 隊樂 獨自樂樂 獨樂 典樂 躭樂 耽樂 眈樂 大司樂 大樂 打樂 達樂 村田樂 賜樂 醇樂 吹樂 吹打樂 寵樂 侈樂 稱樂 徹樂 朝歡暮樂 倡樂 悵悵不樂 長樂 昌樂 慘然不樂 材女樂 駁樂 標題音樂 貶樂 備樂 暴樂 伴樂 般樂 柏樂 遨樂 暗中作樂 按樂
Ⅶ 最美的微信昵稱4個字,好聽的微信昵稱四個字的小可愛的
提起最美的微信昵稱4個字,大家都知道,有人問四個字的微信名?另外,還有人想問4個字最好的微信昵稱有什麼?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四個字好聽的微信名字,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好聽的微信昵稱四個字的小可愛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4個字的微信名字
如果你想要是使用的話,建議可以用樂然可知這個哦
樂然一笑,樂然,樂然不群,樂然自得,樂然意興。
喜歡樂然,四個字獨特好聽昵稱。
樂然花開讓人看了心情好的網名。
餘生有你女生四字微信昵稱唯美。
好聽的微信昵稱女生四個字
內容來自用戶:戈哦abd
導讀:本文是關於簽名大全的文章,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評和分享!
1、聆聽雨聲2、吃貨3、雨下聽風4、陌上花開緩緩歸5、丿莫兮丶寨丨6、綠竹猗猗7、此情可待追憶8、哎呦瓜瓜9、小蘋果、素素清歡11、一曲琵琶傾城夢12、ざ^夢境乀旅行家13、墨落成白14、君生我未生15、笛聲寒窗影殘16、好好愛″17、靈的發泄18、ZZT,有個女的說她等你19、尐糊塗蟲20、我們手牽手、走到最後21、雨晨的清風22、゛女人的小傲骨23、似水浮流年24、萌δ蒓ぃxià25、半世迷離ら26、你向左我向右27、蔸蔸゛豬28、づ羞蘤之容╄→29、一曲離歌﹌淚傾城30、散落在時光里的歲月31、戓許、伱就昰莪啲下一任32、花兒對我笑丶33、漫天蒲公英。34、獨守空城、為你畫地為牢。35、傾城﹌紅顏笑36、一坨肥兔、霸氣辣妹子38、-被風遺忘的夏天39、說好不離?40、冷酷寂繆41、亡魚是深海的舊疤42、雨後、玫瑰43、朦朦墨色染44、夕顏戲言45、笑聲似初.46、失憶三葉草47、我沒有非要一起到老48、妃子笑
幾分曾經、啞劇真動、還你笑眼、隔岸觀火、春風乍起、輕衫縈住、我來尋你、過分要求、到我身邊、見你愛笑、習慣孤獨、幾時共舞、擁你入懷、至少愛過、低調登場、早已放下、懷抱擁久、康忙北鼻、在水一方、白首遲暮、盡情嘲笑、給我背影、佑你喜樂、呼之欲出、往事清零的微信昵稱。
絲竹輕唱、啤酒損友、可惜陌生、你如溫陽、三千痴纏、故事與你、人不如故、半生浮名、初春旖旎、當月時經、葯不能停、熱情太夠、深冬入心、稚始稚終、是你隨影、夢似曾見、笑話如我、心軟是病、靈愛人、去自經年、一腔孤勇、枉費情深、吹散思緒、高級將領、
刻薄過客、秋水天長、獨一無二、影子與我、一世溫言、時遷人變、我放你走、我亦未去、溫柔假象.、笑你像狗、命里有你、且共從容簡單干凈微信名字 m.keaidian.com。
個性簽名:
1、爛看過就忘記,太好聽的話脫口就過期。
2、多少時候,因為得不到,假裝不想要。
3、好的愛情是你通過一個人看到整個世界,壞的愛情是你為了一個人舍棄世界。四個字的微信名字淡雅。
4、時間是個好東西,驗證了人心見證了人性。
5、我喜歡的東西,要麼很貴,要麼容易長胖,要麼不回微信。
6、不要忘掉別人生氣時說的話,因為往往那才是真相;不要記恨說這話的人,因為這是他用另一種方式讓你看清楚自己。
7、很心酸的:如今這個年紀,再遇上的人,都是心裡有過別人的人。取一個開心快樂的微信網名。
8、成年人表現失望的方式:多說都嫌累。
9、當你把最難熬的那些事都熬過去的時候,大概你就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吧。
10、喜歡你是真的,回不了頭也是真的。四個字的微信名字。
以上就是與好聽的微信昵稱四個字的小可愛的相關內容,是關於四個字的微信名?的分享。看完最美的微信昵稱4個字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Ⅷ 樂可以組哪些詞
以此開頭的詞
樂觀 樂意 樂於 樂趣 樂得 樂園 樂器 樂曲 樂呵呵 樂隊 樂章 樂山 樂團 樂善好施 樂天 樂事 樂壇 樂土 樂和 樂不可支 樂天派 樂子 樂觀主義 樂滋滋 樂極生悲 樂手 樂譜 樂山市 樂師 樂迷 樂舞 樂融融 樂音 樂兒 樂呵 樂道 樂感 樂山大佛 樂府 樂業 樂陶陶 樂理 樂果 樂死 樂句 樂工 樂此不疲 樂不思蜀 樂在其中 樂而忘返 樂昌分鏡 樂不可言 樂不可極 樂天知命 樂不極盤 樂以忘憂 樂而不淫 樂祖 樂奏 樂鄒 樂孜孜 樂屬 樂制 樂志 樂旨 樂只 樂職 樂政 樂正 樂湛 樂戰 樂宅 樂悅 樂願 樂苑 樂員 樂欲 樂育人材 樂語 樂虞 樂娛 樂侑 樂游苑 樂游原 樂游園 樂游 樂悠悠 樂憂 樂用 樂詠 樂營將 樂營 樂飲 樂毅棗 樂毅論 樂逸 樂軼 樂易 樂佚 樂藝 樂儀 樂業安居 樂洋洋 樂燕 樂眼 樂勛 樂學 樂懸 樂湑 樂胥 樂行憂違 樂新厭舊 樂欣 樂心 樂笑翁 樂笑 樂鄉 樂縣 樂賢 樂戲 樂喜 樂嬉嬉 樂熙熙 樂物 樂舞生 樂翁 樂文 樂未央 樂為用命 樂往哀來 樂萬 樂玩 樂跎跎 樂托 樂退安貧 樂推 樂頭 樂童 樂亭調 樂亭大鼓 樂天任命 樂天安命 樂醄醄 樂淘淘 樂探 樂態 樂歲 樂頌 樂水 樂書 樂事勸功 樂世 樂氏棗 樂士 樂石 樂施 樂詩 樂聖 樂生 樂神 樂善好義 樂善不倦 樂山樂水 樂山愛水 樂沙 樂色 樂喪 樂容 樂人 樂然 樂群 樂闋 樂全 樂請 樂情 樂清 樂卿 樂遷 樂豈 樂平腔 樂品 樂貧甘賤 樂棚 樂女 樂命 樂名 樂民 樂盲 樂律 樂錄 樂利主義 樂利 樂樂酡酡 樂樂跎跎 樂樂陶陶 樂樂呵呵 樂樂不殆 樂樂 樂康 樂衎 樂愷 樂簴 樂局 樂居 樂境 樂靖宜 樂禁 樂盡悲來 樂盡哀生 樂節 樂嗟苦咄 樂郊 樂家 樂妓 樂籍 樂極則憂 樂極則悲 樂極生哀 樂極悲生 樂極悲來 樂極哀來 樂極 樂飢 樂禍幸災 樂禍不悛 樂活 樂昏 樂歡 樂戶 樂和和 樂喝喝 樂好 樂酣 樂哈哈 樂國 樂官 樂顧 樂歌 樂婦 樂府詩 樂府令 樂諷 樂風 樂方 樂法 樂餌 樂而忘憂 樂而忘死 樂而忘歸 樂而不厭 樂而不荒 樂都 樂調 樂典 樂顛顛 樂地 樂德 樂道遺榮 樂道忘飢 樂道好古 樂道安貧 樂道安命 樂耽 樂存 樂從 樂此不倦 樂辭 樂床 樂池 樂成人美 樂成 樂倡 樂昌之鏡 樂昌破鏡 樂顫顫 樂部 樂兵 樂冰 樂邦 樂安
以此居中的詞
俱樂部 津津樂道 不亦樂乎 何樂而不為 幸災樂禍 其樂融融 安居樂業 喜聞樂見 迪斯尼樂園 安樂窩 安樂死 軍樂隊 管弦樂隊 極樂世界 何樂不為 兒童樂園 娛樂場 其樂無窮 軍樂團 交響樂隊 打擊樂器 安樂椅 安貧樂道 安心樂意 鼓樂齊鳴 安家樂業 伯樂相馬 好善樂施 管樂器 安身樂業 長樂未央 敬業樂群 禮崩樂壞 安貧樂賤 安堵樂業 貧而樂道 隨緣樂助 賞心樂事 雲庄休居自適小樂府 娛樂會 永樂窯 永樂宮 永樂大典 音樂之聲 音樂形象 遺山樂府 一賜樂業教 怏怏不樂,怏怏不悅 虛中樂善 行樂圖 新樂府 謝康樂體 笑樂院本 小山樂府 小樂府 享樂主義 弦鳴樂器 弦樂器 推賢樂善 銅樂隊 銅管樂隊 同樂會 天倫樂事 體育俱樂部 體鳴樂器 太平樂府 四廂樂歌 時樂鳥 失樂園 山樂官 仁者樂山 人生行樂耳 其樂無涯 其樂無窮,其樂不窮 其樂不窮 平樂苑 平樂館 平樂觀 潘文樂旨 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 內樂府 暮樂朝歡 膜鳴樂器 民族樂隊 迷樂洞 盲目樂觀 利災樂禍 禮樂刑政 禮壞樂崩 禮廢樂崩 苦樂之境 苦樂不均 康樂球 看樂子 鍵盤樂器 極樂園林 極樂土 極樂天 極樂鳥 極樂國 擊樂器 回樂峰 河市樂人 和樂且孺 合樂圖 好施樂善 好亂樂禍 漢樂府 鬼樂官 廣樂鈞天 鼓樂喧天 鼓樂手 古樂府 躬耕樂道 革命樂觀主義 甘貧樂道 福樂智慧 芳樂苑 獨自樂樂 獨樂園 獨樂寺 逗樂子 逗樂兒 東坡樂府 東籬樂府 電子樂器 長樂永康 長樂坡 長樂老 長樂華 長樂花 長樂館 長樂觀 長樂宮 長樂殿 伯樂一顧 伯樂顧 安心樂業 安土樂業 安生樂業 安難樂死 安樂世界 安樂巾 安居樂俗 哀樂中節 哀樂相生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以此結尾的詞
快樂 娛樂 音樂 歡樂 可口可樂 可樂 伯樂 和樂 永樂 交響樂 悶悶不樂 喜怒哀樂 安樂 天倫之樂 享樂 康樂 吃喝玩樂 玩樂 逗樂 百事可樂 民樂 游樂 聲樂 同樂 鼓樂 愛樂 取樂 器樂 搖滾樂 哀樂 古典音樂 作樂 輕音樂 尋歡作樂 爵士樂 國樂 配樂 喜樂 奏樂 極樂 軍樂 管弦樂 弦樂 苦中作樂 管樂 古樂 與民同樂 仙樂 行樂 電子音樂 室內樂 禮樂 淫樂 電影音樂 西樂 南樂 女樂 知足常樂 自得其樂 先憂後樂 鬱郁不樂 怏怏不樂 助人為樂 及時行樂 逸樂 銅管樂 宴樂 憂樂 鈞天廣樂 不改其樂 安身為樂 主調音樂 雜樂 汋樂 虞樂 愉樂 魚樂 余樂 予樂 於飛之樂 於飛樂 攸樂 優樂 永遇樂 迎春樂 翳樂 意樂 悒悒不樂 易樂 佚樂 彝樂 遺樂 怡然自樂 怡樂 夷樂 衣冠禮樂 一人向隅,滿坐不樂 夜半樂 耶樂 養樂 鞅鞅不樂 燕樂 顏樂 嚴樂 雅樂 啞樂 衙前樂 詢吁之樂 幸樂 新樂 欣樂 忻樂 謝康樂 諧樂 笑樂 小樂 逍遙樂 象樂 鄉樂 銜樂 細樂 戲樂 嬉樂 西涼樂 武樂 五樂 無算樂 無筭樂 無聲樂 無樂 文樂 衛樂 為善最樂 為樂 偷樂 恬樂 田家樂 天樂 陶樂 貪樂 貪歡逐樂 太樂 太常雅樂 隨緣樂 俗樂 四品樂 思歸樂 絲竹樂 說樂 水樂 壽樂 飾樂 世樂 十番樂 十部樂 施樂 詩書禮樂 詩樂 盛樂 聖壽樂 聖明樂 笙樂 笙管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審樂 神樂 山樂 傻樂 散樂 三樂 灑樂 榮樂 仁智樂 人樂 饒樂 勸樂 泉石之樂 清商樂 清平樂 清樂 傾杯樂 青林音樂 青林樂 秦王破陣樂 衾枕之樂 親樂 愀然無樂 愀然不樂 起樂 豈樂 破陣樂 平樂 貧樂 翩翩自樂 匹樂 拋球樂 盤樂 寧樂 鳥歌萬歲樂 能樂 南面王樂 內樂 慕樂 磨喝樂 命樂 廟樂 妙樂 秘樂 靡靡之樂 孟樂 縵樂 六樂 良樂 廉樂 蓮華樂 樂樂 老頭兒樂 夔龍禮樂 夔樂 寬樂 衎樂 侃樂 愷樂 凱樂 鈞天樂 鈞樂 爵士音樂 劇樂 具樂 舉樂 舉酒作樂 橘中樂 居樂 酒樂 九奏樂 九部樂 靜樂 荊州樂 禁樂 進樂 金石樂 節樂 驕樂 僭樂 假樂 嘉樂 家樂 技樂 妓樂 伎樂 回波樂 黃色音樂 荒樂 還京樂 歡樂 華樂 忽忽不樂 龢樂 河市樂 合樂 合家歡樂 皓樂 好樂 濠上之樂 酣樂 咍樂 貴樂 廣樂 廣東音樂 觀樂 鼓吹樂 估客樂 宮庭音樂 宮樂 歌樂 高樂 甘樂 祴樂 富強康樂 富樂 復調音樂 拊樂 鳳樂 逢場作樂 馮長樂 風樂 豐樂 訪樂 房中樂 房樂 梵樂 蕃樂 番樂 法樂 遏樂 遁樂 敦樂 隊樂 獨自樂樂 獨樂 典樂 躭樂 耽樂 眈樂 大司樂 大樂 打樂 達樂 村田樂 賜樂 醇樂 吹樂 吹打樂 寵樂 侈樂 稱樂 徹樂 朝歡暮樂 倡樂 悵悵不樂 長樂 昌樂 慘然不樂 材女樂 駁樂 標題音樂 貶樂 備樂 暴樂 伴樂 般樂 柏樂 遨樂 暗中作樂 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