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探討人文社會道德善惡的電影有哪些,你喜歡看么,為什麼感受。。。。
《肖申克的救贖》《再見我的幼兒園》
Ⅱ 應不應該用道德判斷觀看花容月貌電影
影片內容是希望觀眾能夠完全不帶道德判斷和社會成見地去欣賞所塑造得人物,還原法國中產階級家庭少女的成長故事。雖然影片中裸露的畫面很勁爆但更重要的是女主角復雜的內心世界,《花容月貌》這部電影的目的是通過揭露現實來使當下少女成為新一代女性,不要誤入歧途。所以我們不應該用道德判斷來衡量這部影片。
Ⅲ 求一些講道德,寬容,人性方面的電影
道德:《殺無赦》,《老無所依》,《低 俗 小 說》。
寬容:《美國往事》,《贖罪》。
人性:《羅生門》;《狗鎮》;《迷上癮》;《黑暗之家》;《穆赫蘭道》;《魔法聖嬰》。
Ⅳ 以電影《搜索》為例分析社會公德和社會輿論對社會控制的影響。
摘要 無孔不入的互聯網,給了中國幾億無處放肆撒野的人一個可以為所欲為,發表觀點的平台。「墨鏡姐」事件發生後,葉藍秋的個人信息被曝光。網路是一個開放的平台,但也是一把雙刃劍。網民們的身份魚龍混雜,他們可以是不同的社會群體,有不同的價值取向。但卻因為墨鏡姐事件而達成共識,對葉藍秋發動連番的人身攻擊,葉藍秋也成為了眾矢之的。墨鏡姐事件中的葉藍秋違背了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從而每個在網上對葉藍秋發表評論的人和她一比好像都道德高尚,占據了道德制高點。網民們達到共識後,心理上形成了群眾氣勢,從而行為也就不受控制。千姿百態的人身攻擊接踵而至。尤其是影片中社會地位本位卑微的,像公交車中的人們和保姆介紹所的人,此刻更顯示出了非同尋常的傳統道德感。彷彿在說別以為你年輕漂亮有錢,這是你沒有的,但是我們有!
Ⅳ 急~求有關道德教育或社會公德的電影。。
,《金蝴蝶結》以我國一個普通的航天人家庭故事尤其是其後代——小姑娘丁朵的成長經歷為線索,熱情謳歌了中國航天人敬業奉獻的感人事跡。《暖情》則以年幼的冬冬胸懷美好理想,跟隨下崗的爸爸去尋找媽媽的曲折故事為背景,引導每個公民在教育、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過程中應盡社會責任和義務,共同關心未成年人的成長。《網》則是以當代青少年對網路世界的關注為背景,幫助廣大青少年學生更好地認識網路這個「雙刃劍」的作用,從而自覺地培養良好的網路道德素養。
<地道戰><地雷戰><烈火金剛><寶蓮燈><雷鋒><離開雷鋒的日子><美麗的大腳><一個都不能少><世上只有媽媽好>
也可講些現代大家喜歡看的<阿甘正傳><星河戰隊>等,裡面都有激勵人的東西,貴在傳神,挖掘品質
《南極大冒險》:良好的道德教育電影
Ⅵ 推薦一些諷刺社會和反映人性道德的電影。這兩天看了 辯護人 和 真相都挺不錯的。求推薦!!!真感謝。
《肖生克的救贖》,《末代皇帝》,《一步之遙》,《你逃我也逃》 ,《卡拉是條狗 》
Ⅶ 道德題材影片有哪幾種類型其特點和代表作是什麼
理確實沒有什麼深刻而完整的了解,好象「倫理」二字與「道德」二字一起出現的次數比較多。關於「道德」,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那意思無非是說,「道」並非指的是一條具體的道路,而是一個抽象出來的概念,譬如幾何學上的「點,線,面」的概念,物理學上的「質點」的概念。那麼「道德」,就是指走路的德行,類似於約定俗成的交通秩序,引申為人在社會上為人處世的規則。那麼倫理與道德在內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處的。倫:次序之謂也,「倫理」似乎便是指長幼尊卑的道理,比如中國有「天地君親師」的古訓。倫理與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調節社會成員之間相互關系的規則的作用。規則是為現實的存在不被破壞服務的,它本身並不倡導創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創新,而規則與創新的矛盾無一不是以創新的成功和規則的被打破之後形成新的規則而結束的,可以說形成了一種社會的「微擾」機制。
但是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僅拿其所起的作用來定義一個詞是不充分的。況且「倫理」與「道德」似乎也是有著許多不同的。
除了「道德」所針對的客體遠較「倫理」所針對的客體寬泛之外,二者還有許多其他不同。比如「道德」是隨著社會所處的階段乃至文化環境的不同而有著不同規范的。舉三個例子:其一,在古代氏族部落里,財產是共有的,保留私有財產是不道德的,而拿走其他部落成員剛剛用過的工具也沒有什麼不道德。而在法律認可私有財產的現代社會,保留私有財產不再是不道德的,而拿走他人的工具則要徵求他人的意見。其二,在中國,問別人的年齡和薪水是很正常的,似乎還隱隱有點人文主義關懷的味道;而在西方某些國家,打聽年齡和薪水是不太道德的。其三:同性戀一般被認為是不道德的,而現在某些國家已通過法律承認其合法存在,似乎同性戀也在逐步擺脫其不道德的地位。
而「倫理」則似乎是有些不隨時間和空間漂移的東西在裡面。比如傳說中伏羲和女媧是兄妹通婚,雖說太古洪荒年代,兄妹通婚沒有太多道德非議,但終究是違背倫理的,在這里倫理似乎涉及到近親結婚導致後代基因缺陷幾率增大的問題。另外一對有意思的個案是瘋牛病和印尼一個島上某些部族成員患的一種奇怪的病,病人的腦組織會發生類似於瘋牛病的粥樣病變,盡管原因不詳,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些居民中保留了一種陋習-吃人肉。將兩種病聯系起來看,就會發現一些類似。瘋牛病的起因也未能確證,但是所謂的動物性飼料-即一些牛的皮,肉,內臟和血液加工成的飼料在瘋牛病的爆發過程中至少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或許就是元兇。
是否我們可以作一個大膽的設想:一些物種以同類為食,其蛋白質或核酸的某些缺陷(或潛缺陷)通過累積機制或自誘導機制或二者的綜合導致了該缺陷的最終的顯性表達。從人類所謂的「倫理」觀點來看,人吃人是違背倫理的,那麼牛吃牛肉也是違背牛的倫理的。請注意,人吃人是人自己做出的決定,而牛吃牛是在人類的商品利潤機制下產生的非自願的怪現象。
如果大自然在暝暝之中規定了不準同類相食的禁條,並通過讓違反此禁令者腦部發病來表示懲罰,也許在漫長的無文字記錄的人類演變道路上,人類經歷了無數次的此種天譴才慢慢形成了這種倫理的觀念。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倫理曲折地反映了生物體的分子層面上的一些規則。鑒於大多數這些分子層面的問題相對於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仍是晦暗不明的,僅僅由模糊的恐懼感或者無確定依據的直覺出發的「倫理」概念只能是一個非科學的概念,充滿了大量的在將來可被證實或證偽的先驗論的甚至神秘主義的命題。
顯然,以這樣一個不完善的概念是無法說服並阻止人類進行諸如克隆人體和幹細胞研究這樣的科學實驗的。這些實驗,甚至可以廣泛地說,一切科學研究都象潘多拉的盒子,我們所認識的世界的邊緣就是由這些盒子組成的。在打開之前,是無法預言一個盒子比另一個盒子更危險的。盒子被打開了,飛出的是什麼永遠既無法預料,也無法收回。況且,面對著科學工作者這一好奇心最強的群體,不被打開簡直比不讓兒童打開糖果盒都難。
對於克隆人的指斥來自社會的許多方面,說法也是多種多樣。各種反對意見大致可歸於兩類:一類是堅持尊重生命,保持人的尊嚴論點的,簡稱之為社會學派;另一類是對克隆生命體的生理缺陷可能危及人類生存有懷疑的,簡稱之為生理學派。應當說,兩類論點各有其合理的成分,是不能被全盤否定的,只是兩派論點都採取的不是切合實際的態度。
生命是值得尊重的,人的尊嚴也應該保持,但是,這種理想化的狀態在過去,現在和將來是永遠不可能對於每個社會成員都得以實現的。比如某地區對礦工被埋的消息嚴加封鎖;某醫院對患者生命視同兒戲,等等。這些都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我並不認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相反,尊重生命,維護人的尊嚴始終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但是,能實踐的程度是受各方面條件制約的。某患者家屬在求助無門後無奈給患者停掉了昂貴的進口葯劑,其斑斑血淚說明了一個問題,尊重生命是有成本的。同樣的,中國為什麼實行計劃生育,也是因為付不起人口過多的成本。
另外一個敏感的問題是安樂死和自殺。尊重生命和保持尊嚴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是會構成悖論的,觀眾們很容易為電影人物在忍辱偷生和殺身取義之間做出選擇,但是現實中的安樂死和自殺卻沉重和苦澀得多。很多問題是法律所顧及不到的,並且由於法律條文的剛性而或多或少造成局部細微的不合理,任何國家的法律都是一樣的,所以制訂和修改法律是永遠不能停止的舞蹈。所以,僅從理性上說,我們應該在褻瀆生命的事件中辨明無過錯方和過錯方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而不應該僅在結局處片面地下結論。比如年邁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為了自己的尊嚴,不堪忍受子女的冷漠而自殺,是不應該再背上不尊重生命的罪狀的。而社會卻應從中警醒,採取一系列措施,比如追究相關者責任,完善養老制度等等來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尊重生命也不應僵化到極端。絕對尊重生命就不應該給病人用葯,絕對維持尊嚴就不應該給病人動手術。因為第一次給病人用一種葯肯定冒了巨大風險,距離謀財害命也沒有多遠;第一次動手術之前如果沒有解剖經驗絕對談不上嚴肅,而解剖經驗不是來自於屍體就是來自於尊嚴不能自保者(戰俘,奴隸等)或是對於患者的蓄意的信息不披露。但是,正因了不尊重的第一次,才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另外,如果推開來講,人的尊嚴何以寶貴,其他生命體的尊嚴就可任意踐踏,恐怕誰也給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因為生物界環環相扣,相互依存,厚此薄彼似乎是沒有依據的。
故,社會學派的反對意見可以休矣。
關於生理學派的反對意見,其杞人憂天的態度亦不足取。無疑,現階段克隆動物有一些問題,表現為成活率低,壽命短。但是自然生育的個體也並非完美無缺,有些甚至有嚴重疾患,結局會怎樣?許多有問題的個體夭折了,存活的也並沒有給生物界帶來毀滅性災難。因為自然界有一種自完善的機制。
恐懼是多餘的。克隆研究和幹細胞研究肯定會帶來一些問題,但是也會帶來一些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社會也會做出應激性反應,從而實現由亂到治,並帶動文明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有了汽車後世界上有了高速公路;有了電才有了其後的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引入佛教也沒有導致中華文明的消滅;有了器官移植也沒聽說誰沒事了隨便換個肝玩玩。說起違反「倫理」的產物典型之一-騾子,大家覺得也沒什麼恐怖
Ⅷ 通過無人區和天下無賊兩部電影從道德思想方面寫一篇觀後感
天下無賊是一部有趣的電影。如果不包括其中的那個搞笑的搶劫和那個莫名其妙出現的警察。
一列快速賓士的列車,多少隱喻著我們這個快速發展中的道德失范的時代。一群賊和一個天真的傻根,和兩個棄惡從善的牧羊犬,則隱喻著一個道德自救的希望。
如果我們不是被欺騙的謊言蒙蔽了眼睛,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感覺到我們的時代,是一個道德危機的時代。如果我們有清醒的頭腦,我們就會知道所謂的「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是多麼的自大。畢竟以目前中國社會的道德狀況,如果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那麼這將意味著,人類的21世紀將是一個黑暗的世紀。
天下無賊,是一個理想么?難道這就是我們的理想?
值得我們思考的有很多,畢竟如蘇格拉底所言,沒有經過反思的人生不值得活。
傻根,是誰?首先,當然我們清楚,傻根是每一個心中的善端。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也許有人說,人真有善端么?那在於我們看待人,看待人性。正如孟子是在人之異於禽獸的角度定義人性的。如果從這一角度看,人性當然是善的。我們只能假設人性是善的,否則我們就無法將人和動物區分開來。在這里,正如康德所說,應然必然轉變為實然。人性應該是善的就必然轉化為人性本來是善的。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人性的善端,只是在於其源流的清澈,而不在於其深廣,流長。如果社會基本正義,在多數情況下,我們不需要追溯到這一善端,就可以保證人的基本的道德倫理底線。但是如果我們的社會屢屢突破道德的底線(就象今天的中國一樣,要把教師不得猥褻女學生,官員不得貪污,醫生收受了紅包後不得把紗布留在病人肚子里寫成規則)那麼我們就要回溯到這一人性的善端,重新召回人性的善端。這也許是傻根在被再次提及的意義所在。
但是,傻根作為人性的善端,本身是不是善的呢?傻根和劉德華扮演的以惡從善的狼,誰更是善的呢?如果我們回到康德的觀點,道德就是一種責任,作為有限理智的人,他的生活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搏鬥。沒有意識到道德的誡命,僅僅憑借著本能作對了事情的人,並不能說是道德的。如果這樣,傻根只是非道德的。任何人,只要出生於傻根的環境,成長於傻根的環境,他就會那樣。這時,傻根,沒有經過生活理性的反思,只能是非道德的。而,劉德華扮演的狼,在最後,走入了道德的聖殿。
狼,怎樣才能棄惡從善呢?為了什麼?影片開始後不久,當我看到,為了一個未出生的孩子,狼准備棄惡從善時,我就預言了劉德華的死亡。正如魯迅所言,我們要扛住黑暗的閘門,放孩子們走向生路。也如基督教中,必須要用聖子的血才能洗清人間的罪惡。最後,果然,劉德華的血流到了傻根的頭上。其實,傻根就是那個未出生的孩子,他們同樣是聖潔的。這,是罪惡時代的宿命。也是所有準備在一個罪惡時代成為道德的人的使命,他們必須成為聖徒,必須流血,流自己的血……我想問我自己,我准備好了么?你呢?
如果劉德華,是一匹「餓極了的孤狼」,那麼葛優帶領的是一群狼。如果孤狼可以憑借傻根和未出生的孩子的召喚,棄惡從善。那麼,狼群呢?他們有沒有機會棄惡從善?這回到哲學和神學上來,我們看到,每個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但是,一個社會,卻需要建設一個基本正義的社會機制。否則,再好的醫生,也會收紅包,盡管,他未畢會把紗布留在病人的肚子里。正如我在前幾天所說的,做一個好人,為什麼這么難?這就是一個制度的問題了。但是我們要有信心,如果所有的狼都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那麼狼群必然自相殘殺而死,不是么?所以天道不死,正義不滅。這中國古人說過,古希臘的柏拉圖也借著蘇格拉底之口在《理想國》中曾經辯駁過。
《天下無賊》,是有趣的,它顯示了我們時代的道德困境,也顯示了救贖之道。雖然,市場化的操作(那段搞笑的搶劫)和政治意識形態的壓力(那個莫名其妙的警察)都減弱了了影片的力量。
不過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傻根的農村背景的過分強調,有最近些年來民粹主義的影子。我們要小心,這些過分強調農村美好的虛幻的泡影。在最近50年的歷史中我們曾經見過這樣的例子,在俄羅斯的革命前,民粹主義和布爾什維克也曾有過聯合。再把這和對葛優的掉書袋的文化的強調結合在一起(比如,還記得那個成語么,作繭自縛?),就可以知道,我所說的不是小事了。善良的,最求道德的人們,小心!
Ⅸ 試分析道德標准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及其表現
影視劇具有形象直觀、傳播廣泛、為人們喜聞樂見等特點,在人們總體文化水平還不是很高的中國,它還具有不受閱讀能力限制的優勢,因而擁有比印刷文字更為龐大的受眾群體。即使在娛樂消遣方式日趨多樣化的今天,影視作品憑借其敘述引人入勝的故事、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展示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以及強烈的視聽效果等藝術手法,仍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的首選。
以青少年為主力消費群的電影和觀眾面涵蓋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識結構、不同社會階層的電視劇便在弘揚傳統美德、傳播優秀文化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事實上,影視作品在倡導新風、針砭陋習。、頌揚先進、抨擊落後方面始終表現出卓越的功能並且發揮著積極作用。
例如《英雄兒女》、《李雙雙》、《今天我休息》、《雷鋒》、《年輕的一代》、《焦裕祿》、《孔繁森》等優秀影視劇感動和影響了無數觀眾。
(9)社會道德角度看電影擴展閱讀:
影視作品要在道德建設中發揮有效作用,必須著重注意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要准確把握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要將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集體主義精神和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積淀的優秀美德與民族精神貫穿於創作之中,融化在細節之中。
2、要努力提高作品的綜合質量。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應當有機統一,缺一不可。質量是作品的生命,沒有質量的作品很難贏得觀眾的認同,也就談不上發揮作用。要提高質量,就需要創作者勤於深入生活、精於提煉生活、善於表現生活。
3、創作者應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水準,創作者通過營造氛圍、編織情節、塑造人物來傳遞其道德觀念,表達其價值取向。要教育人民,必須自己先受教育,要給人民以營養,必須自己先吸收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