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0分電影達人幫推崇經典《恐怖片和動作片》
經典鬼片僵屍片
經典大型 鬼片
《驅魔童》好
《靈狐》好
《色降》 良
《貓變》 良
《鬼賭鬼》 好
《鬼媾人》 好
《斗鬼神》 好
《阿修羅》 好
《凶貓》 良
《火燭鬼》 良
《俾鬼捉》 好
《龍蛇陣》 良
《猛鬼咒》 良
《油鬼子》良
《奸人鬼》好
《九天玄女》 好
《屍前想後》 良
《艷鬼發狂》 好
《捉鬼大師》 好
《九命怪貓》良
《猛鬼醫院》良
《降妖神劍》 好
《千年魔界》 好
《撞邪先生》 好
《師姐撞邪》好
《靈幻少女》好
《靈幻小姐》 好
《衰鬼撬牆腳》 好
《一屋哨牙鬼》 好
《南洋十大邪術》 良
《著牛仔褲的鍾馗》 好
以下是僵屍類
開心僵屍王 好
佛門小僵屍 好
僵屍道長Ⅱ 好
僵屍先生 好
僵屍先生續集 好
僵屍至尊 好
音樂僵屍 好
非洲和尚 好
一統僵山 好
天外天小子之僵屍小子Ⅱ
茅山僵屍 好
僵屍叔叔 好
僵屍翻生 良
僵屍大時代 良
野僵屍王 好
屍家重地 好
僵屍醫生 好
屍王爭霸 好
魔幻界 好
僵屍復活 良
少林僵屍 好
茅山僵屍拳 良
僵屍怕怕 好
以下是大型僵屍連續劇系列
僵屍道長 好
僵屍道長Ⅱ 好
大頭綠衣斗僵屍 好
有時間給踩才51啊liuhueilu22022.51.com
❷ 求幾部好看的驚悚片
猛鬼屋
閃靈
老師不是人
下一個就是你
驚聲尖叫
網路驚魂
是誰搞的鬼
《美國精神病患者》
《沉默的羔羊》
《七宗罪》
《德州電鋸殺手》
《十三號星期五》
《Halloween》
《夜半鬼上床》
《養鬼吃人系列》
午夜凶靈
《靈異入侵》
《鬼娃娃花子》
《鬼娃新娘》
《惡靈入侵少年軍團》
紅眼班機
《醫院風雲》
斷頭谷
驚情六百年
電影史上最嚇人的恐怖片
鬼片的存在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可是這個從不在電影市場缺席的拍攝題材,往往擺在一個相當廉價的地位,似乎也從未有人正視或是嚴肅看待鬼電影的存在,銀幕上的大小鬼魂、幽靈、魔鬼、僵屍、吸血鬼...,吹著陰風陣陣的同時,人類也將許多莫名的慾望與對未知所懷抱的恐懼全寄放在銀幕之上,也就是這份好奇,觀影者常會被銀幕上人類所塑造出的假想鬼世界所嚇到,也正因為這份魅力,與矛盾的觀影心態,才會讓鬼片有著源源不絕的創作力量。不管如何,放鬆一下自己心靈,就讓銀幕上的鬼怪精靈、魑魅魍魎,一起伴隨著你去探究另一個未知世界的神秘吧!
1.人格分裂恐怖型:
說實在的,鬼嚇人不稀奇,人嚇人才是真嚇人,尤其是一些銀幕上一些「魔「字輩的人,看了真的會叫人不寒而慄、毛骨悚然。看完《美國精神病患者》走出戲院,我想很少人不會反省一下,身處在這個物質時代的自己,看著身邊經過的人群,誰知道哪一個人正暗自窺視著,等著殺掉自己的恐懼感將會油然而生。
大概每三、五年就會有一部以殺人為樂的主角出現,論究他們的殺人動機,那可真是千羅萬象、不可細數,有因為生長在變態家族的《德州電鋸殺手》,有自以為是上帝的《七宗罪》,也有因為物質世界的疏離,導至人情冷漠迷失自我的《美國精神病患者》,或是因為單純喜歡看電影進而模仿的《驚聲尖叫》系列。
可能是人的潛意識黑暗面作祟,銀幕上的殺人魔通常散發著迷人的魅力。這些殺人魔之所以迷人,在外表上就已經是滿分,因為不儀表堂堂、彬彬有禮有禮的話,怎麼能得到被殺者的信任呢?再加上「越看不出來,越有問題」的邏輯,殺人魔十個有九個絕對是儀容專家。另外,殺人魔之所以迷人,就是他們幾乎都擁有相當高的智能,總是在匪夷所思的時刻,來個劇情大逆轉,而且會說服觀眾在不自覺中認同或是同情他們,像《七宗罪》的凱文.斯派西,就是個相當迷人的惡魔,利用聖經的戒條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模式,不僅逼得銀幕上的布拉德.皮特走向瘋狂,也讓自己的死亡來贏取觀眾的目光。
第一推薦:
《美國精神病患者》 (★為推薦指數)
備選:
1.《沉默的羔羊》 ★★★★★
2.《七宗罪》 ★★★★
3.《德州電鋸殺手》 ★★★
2.凄美愛情鬼片型:
說起銀幕上最美的女鬼,非咱們中國電影《倩女幽魂》里的小倩莫屬了。飛起時,長發飛揚、群帶飄飄,哀怨時,捧心蹙眉、脫塵婉轉,被姥姥欺負時,孤苦無依,被道士追殺時,倉皇失措。一新過去鬼片給人陰森、哀怨、警世的傳統,成功地融合古典與現代的新貌,也將這種有武俠、愛情、人鬼的通俗電影拍出一代表作品,讓後大量仿製跟拍的風潮難以找出與之抗衡的重量級作品。
我想有人會說梅艷芳在電影《胭脂扣》里真的是美啊!關錦鵬的《胭脂扣》借著30年代青樓女子與富家大少吞鴉片殉情的傳統故事為經,對照30年代與80年代的種種為緯,讓梅艷芳飾演鬼一如常人,痴候苦守的女鬼-如花,念茲在茲的在陰間等待情郎到來。全片在張叔平的美術設計、杜可風的掌鏡下,處處發散著濃郁的電影感,尤其是30年代繁華近似腐敗的前半部,更是觀影難忘的吉光片羽。
《死國》以四國的高知縣為舞台,描寫古時後所流傳下來各種日本神秘的傳統習俗,全片充滿陰森恐怖的氣氛。飾演女主角的栗山千明是由2812名來試鏡的女孩當中被選中的幸運女孩,模特兒出身的她在這部描寫日本傳統民間的種種神社、墳場、冥界、結界等傳說的電影里,只靠著一種表情及和服裝扮,就能讓人感受到陰冷的不安感。
《等著你回來》里頭飾演兩角的吳倩蓮,則是另一位美麗女鬼的代表,也是拿三十年代的幽魂——神秘女作家小柳,附身在現代女子ㄚ頭的身上,每當吳倩蓮被附身時,那股特異的氣質總讓男主角梁朝偉神迷不已,這不就跟女孩子化妝前、化妝後的差別嗎?
其實說來說去,女鬼還是中國的美,尤其在擺脫女「人」的身份後,似乎也放掉了許的的矜持、自憐和女「鬼」的身份不僅在外型上輕柔飄渺,搖曳著前世未竟的美麗才是令人著迷的矛盾處吧!
第一推薦:
《倩女幽魂》
備選:
1.《胭脂扣》 ★★★★★
2.《死國》 ★★★
3.《等著你回來》 ★★
3.完全「死」不了續集片型:
鬼在電影中要被消滅很難,鬼片在電影市場要被消滅更難,尤其是一些長壽型的鬼片,一拍再拍,三不五時片廠老闆想到再拍,像「13號星期五」、「猛鬼街」、「Halloween」、「捉鬼記」、「養鬼吃人系列」及一堆族繁不及備載的吸血鬼電影。這類鬼片其實都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及足以當成類型電影的故事架構。
《夜半鬼上床》里的佛萊迪是許多人夢中的惡魔化身,伺服在暗黑夜處等待,引領脆弱的人走進潛意識的底層,用誘惑的語言來蒙騙逐漸失控的意志力,這位身穿流行款示衣服的時尚專家,充滿著怪誕、殘忍的迷人味道,從《猛鬼跳牆》到一系列的《夜半鬼上床》電影,佛萊迪在眾家鬼中算是比較有頭腦,懂得用技巧殺人的魔鬼。
跟佛萊迪比較起來,《十三號星期五》里永遠只有一號表情的傑森,殺人就相當具有力道,血往往灑得滿銀幕都是。另一部死不了的就是去年滿20歲《Halloween》系列,還拍了個紀念版「H20抓鬼節」,請來這幾年因《驚聲尖叫》聞名的恐怖片編劇凱文威廉森潤飾跨刀。這部專門拍萬聖節的電影,主角邁可梅耶許總是在人們大肆慶祝萬聖節的同時,感受惡靈召喚而出現,提醒著人們:惡魔不死,只是暫時沉睡了。
不過這種「死」不了的恐怖片通常都結合了青少年次文化,從一開始大夥結同作伴享樂,集體外宿提供了屠殺的舞台,狂歡派對更是不得不鋪陳的導火線,音樂、毒品、性愛、酒精,活像個銳舞派對Rave Party,旋及而來的就是惡魔的登場,一個一個將這些意亂神迷的人推向死神的懷抱,除非是片中有不耍帥的俊男、不上床的美女才能逃過一劫,充當滅鬼英雄,否則就是全當死光了算了。
第一推薦:
《十三號星期五》
備選:
1.《Halloween》 ★★★★★
2.《夜半鬼上床》 ★★★
3.《養鬼吃人系列》 ★★
4.玩偶扮鬼型:
魔鬼附身的觀念一直存在於各地方流穿的鄉野神話中,可是魔鬼不見得是附人身,當邪惡凶靈要擴張勢力版圖時,小心!周遭的一切東西都有可能已經悄悄降臨惡運的未來。
玩偶娃娃一直是小朋友最好的玩伴,可是如果有一天,小朋友的娃娃變成了殺人惡魔時,那怎麼辦?沒錯,這就是《靈異入侵》的故事本源,第一集里不甘冤死的鬼魂,借著咒語降身於娃娃恰吉,原本只是撫慰孤獨小孩心靈的玩伴,卻隱藏著邪惡的復仇意念,在善良純真的娃娃外表下,隨時都要伺機而動砍殺活人,這部被美國影評人評為影史十大經典恐怖電影第四名,僅次於《鬼店》、《驚魂記》、《大法師》的電影,在連拍《靈異七殺》、《惡靈入侵少年軍團》後,本來已經勢微,沒想到第四集《鬼娃新娘》在香港導演於仁泰手下,加入了恰吉的新娘Tiffany,反而一新續集片面貌。《鬼娃新娘》活像《閃靈殺手》的娃娃版,尤其是Tiffany,一方面只是個想和男友廝守的小女人,一方面又是殺人不眨眼的兇手,瘋狂又詭異的特質,是這部片最成功之處。
廁所里住著一個幽靈,叫做《鬼娃娃花子》,這個傳說,是眾多小學生的一個恐怖的夢魘。而《廁所里的鬼娃娃花子》一書自1993年發行以來,接連系列都造成轟動,後來所謂的《校園七大不可思議事件》都是小學生幻想下的產物。
不過這次花子不僅是恐怖,還會變身為小朋友們的守護神,算是小小的進步吧。至於像《校園有鬼》系列,恐怖反倒是小朋友天馬行空想像力的成型,面對不明的黑暗勢力,小孩子們的內心,那種無處可逃的恐懼或許才是此類作品誕生的主因。
第一推薦:
《靈異入侵》
備選:
1.《鬼娃娃花子》 ★★★★★
2.《鬼娃新娘》 ★★★
3.《惡靈入侵少年軍團》 ★★
5.日本恐怖型:
這些年恐怖片或是鬼片能夠在台灣賣座的始作俑者《七夜怪談》,只要看過被詛咒錄像帶的人,必定難逃死亡的下場,這種故事設定讓許多人不自覺得買票進戲院被嚇。這一波「貞子」風,帶動了一連串日本恐怖片的入侵台灣銀幕,包括《催眠》、《死國》、《日本女優靈怪談》、《四谷怪談》、《漩渦》、《午夜凶靈-富江》、《校園有鬼系列》、《鬼娃娃花子》等,連韓國片《退魔錄》都趁機叩關台灣市場,不過賣座最好的當然還是《貞子系列》。
貞子第一集《七夜怪談》、第二集《貞子迷咒》都是由中田秀夫導演,這位年輕的新導演將一個蠻平常的故事說得活靈活現,尤其是藉由一卷神秘的錄像帶及古井的意象,來帶動桎梏的窒息感。至於第三集則交由鶴田法男導演,一直以來以執導恐怖作品《真實靈異事件》著稱的導演鶴田法男,以駭人的視覺影像,將觀眾帶回20年前貞子還是劇團演員時代的故事,貞子謎一般的過去將被揭曉。
伊藤潤二所畫的靈異漫畫『富江』,曾獲得代表靈異漫畫界最高榮譽「禖田和夫獎」的入選佳作,獨樹一格的恐怖內容立刻在高中女學生中掀起一股旋風,在完全被定型的恐怖派中,經常以嶄新的手法,持續創造不可思議且充滿魅惑的詭譎世界。一位左眼下長了一顆痣的少女,在其天使般的美麗臉孔下隱藏卻是如冰雪般冷酷無情的殺機,將所有連帶關系之人一個個毀屍滅跡,借著死亡又繁衍的過程,往往將觀影者扯進黑暗的情緒中,後來也馬上加拍續集。另一部改編自伊藤潤二漫畫的作品「漩渦」,這次還是伊藤潤二親自改編,一切所有怪異的現象,都那麼自然而然在那個時間與地點發生,除了鬼怪、靈魂這些素材外,同樣藉由一些超自然的現象,或是以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生活所見,成為他故事延伸的原點。
第一推薦:
《貞子系列》
備選:
1.《校園有鬼系列》 ★★★★★
2.《富江》 ★★★
3.《漩渦》 ★★
6.青春尖叫型:(俊帥猛男+美麗辣妹+神秘殺人狂+瘋狂尖叫=本片型)
其實這個題材之下要討論的應該不是電影,而是一個人——凱文.威廉森( Kevin Williamson)。這小子之所以了不起,是因為他是《驚聲尖叫》的編劇,《驚聲尖叫》的風靡狂熱程度早就在全美蔓延開來,在全球更是燒到不行,尤其是第三集,首映高達三千四百多萬美元的票房成績,不僅超越一、二集,還打破所有驚悚片紀錄,這三部充滿幽默與機智的《驚聲尖叫》三部曲,可以說建立了另一種新驚悚的新里程碑。
鎖定15~18歲的青少年觀眾,利用青少年次文化為背景,借著對過往恐怖片的類型嘲諷,融合類型題材發展出的新型驚悚片,凱文.威廉森的劇本其實處處充滿著自覺的意味,可是卻又不斷地灑狗血,玩弄觀影者的邏輯,挑戰忍耐的極限與智能。再加上米拉麥克斯電影公司的無限支持,一時間各大片廠紛紛搶拍這種改良式的新型恐怖片。可是賣座最好的還是由凱文.威廉森所編寫的那幾部,像《對不起!駭到你》、《驚聲尖叫1、2、3》、《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和《老師不是人》,所以這位好萊塢新金童可不是浪得虛名,深黯市場行銷之道才是他成功的關鍵,尤其這幾年史帝芬金的車禍更讓凱文威廉森竄起,他甚至只要大綱出爐,就有片商捧著白花花的銀子等著開拍。
鎖定青少年市場絕對是凱文.威廉森緊咬的一點,而配合新世代的電影語言和新生代的明星偶像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賣座元素。而這一批電影也捧紅了許多新人,像《驚聲尖叫》的內芙.坎貝爾、科特妮.考克斯,《老師不是人》里的伊利亞.伍德、《是誰搞的鬼》的珍妮佛.勒芙.海維特和小佛來迪.普林茲、《H20抓鬼節》喬什.哈奈特等。
第一推薦:
《驚聲尖叫》
備選:
1.《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 ★★★★★
2.《老師不是人》 ★★★★
3.《下一個就是你》 ★★
7.大導演作品型:
沒有人會懷疑《大法師》在恐怖片類型中的地位,這部拍於1973年的作品改編自威廉彼得.布萊提的暢銷小說,在當時自也掀起一股跟拍熱潮,大量的仿效作品就是無人出其右,連後來再拍的兩部續集都是狗尾續貂,《大法師》也在當年奧斯卡獲得10項提名,最終拿下最佳改編劇本獎、及最佳聲效獎兩項。導演威廉.佛雷金安排當時在好萊塢尚藉藉無名的丹麥演員麥斯.馮.西度飾演劇中的靈魂人物神父一角,當鬼魂控制人類軀殼時,翻滾於五臟六腑間,扭曲變化人的四肢,逼迫人體極限似乎是這群鬼開玩笑的目地,神父為小女孩驅魔,可是神父曾因自己的母親去世而自責不已,早失去了對宗教的信心,因此當他為小女孩驅魔之時,還必須面對自己心中的惡魔……
過去舊有的神魔對抗轉而為人與自己心魔的斗爭,雖然片末神父無力救世,跳樓自殺,可是還原至人本主義的立場,讓人知曉人的意志力量才是最強大的武器。
戛納金棕櫚的得主拉斯.范.蒂爾導演的《醫院風雲》,相信是許多人相當特別的觀影經驗,當初在金馬影展放映之時,特地安排在午夜時分,長達四個小時的片長,讓許多人嚇得不敢獨自回家。該片原片名為《王國》(Kingdom),指的是丹麥最大的醫院,全片皆在此實景拍攝,整部片探討醫界職業道德與人心道德良知,故事亦圍繞在這家醫院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曲折離奇的故事,加上拉斯馮提爾銳利的影像風格使得這部片有著令人不寒而慄的氣氛,亦有令人希望一口氣看到底,一探究竟的強烈懸疑感。
「山中傳奇」是胡金詮在以《俠女》。稱譽國際後,於1977~1978年赴韓國拍攝的作品,片中的鬼全被擬人化,人非人、鬼非鬼,表面的人鬼斗、善惡斗,全部成了為「利害」而斗,胡金詮以平劇式的外型、動作,輔以電影語言,深厚的禪意有別於國外的鬼片。
第一推薦:
《大法師》
備選:
1.《山中傳奇》 ★★★★★
2.《醫院風雲》 ★★★
8.可愛有趣型:
其實鬼也不全然是可怕恐怖的,就像人有好人壞人,鬼也有善鬼惡鬼,每個人小時候都會希望有像《鬼馬小精靈》里卡士伯Casper這樣的玩伴,一顆圓圓的大頭,配上生動活潑的臉部表情,他可以為你做早餐、弄果汁,也可以陪你跳舞玩耍,甚至戲弄欺負女主角的壞同學,卡士伯身上有著善良天真的「鬼」性,即使片中的三隻調皮搗蛋的壞鬼,也不會去危害人類,這種有趣又千變萬化的小玩伴,相信是許多小朋友童年的夢想。不過可惜的是,片中對於卡士伯小時後的童年回憶有太多著墨,畢竟這樣一位會害羞、有勇氣的小鬼,真的會讓人懷疑他的前世倒底是如何過的?
《魔鬼剋星》里頭的鬼就不一樣了,雖然有個大魔頭壞鬼,可是大部份的鬼還是蠻天真善良的,只是因為有了鬼的外型,變得《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引發大眾的排斥感,其實人有百百種,鬼也有不同款,就像人一樣,外表實在是不能當做判斷一個人的標准,何況是這群有影無心的鬼呢?
《僵屍》算是中國的特有產物(國外鬼片比較類似的就是干屍或木乃伊),源自中國傳統信仰的僵屍,在經過變形後也會無思考、沒有自製力的活死人,可是僵屍在電影里存在的目地往往是帶來一連串的笑點,看著僵屍追逐活人,一蹦一跳的前進,再加上道士們的存在所祭出的各式各樣法寶,又是桃木劍、烏雞血、八卦鏡、童子尿、太極符等,讓僵屍在電影里活像是丑角化身,關於僵屍的種種驅鬼儀式與法術,讓僵屍電影有種別種電影所沒有的機巧感受,這類電影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融鬼怪、動作、喜劇於一爐的《暫時停止呼吸》系列。
第一推薦:
《鬼馬小精靈》
備選:
1.《暫時停止呼吸》 ★★★★★
2.《魔鬼剋星》 ★★★
9.另類鬼片型:
《女巫布萊爾》用仿紀錄片的型式,傳遞人類深層恐懼的黑暗世界,手法老練的看不出新人拍攝並且只用了三萬美金,其恐怖驚悚的氣氛連美國人自己都無法歸類。在這部影片里,布萊兒女巫究竟是如何,沒有人知道,可是主角在面林走不出森林、迷路的慌蕪感卻在手搖鏡的晃動中清楚地傳達,每一步都可能是走像死亡的恐懼,心底的絕望遠比外在的鬼怪來得可怕。
《第六感》相信是去年許多人心目中的三甲電影,尤其是讓想像不到的結尾戲,更讓許多人迫不及待想看第二遍來找出其中的破綻。片中,布魯斯.威利斯由於對這世上有所牽掛,無論是對妻子的愛、無法拯救孩子的遺憾、對世上人們的使命感,讓他的鬼魂游盪在人間,就像片中所說的:鬼魂總是只看到他想看到的東西,總以為自已還活著,只是沒想到他在說的是自己。人類需要救贖,鬼魂也需要救贖、希望解脫,片中出現的所有需要幫助的鬼魂也只是為了成就最後這場「莊周夢蝶」的恍惚感。
甫在美國上檔就拿下當周票房冠軍的《謊言之下》,網羅米歇爾.菲佛與哈里森.福特兩位巨星,可是卻不是拍文藝片,的確是許多人跌破眼鏡。電影前半段仿似希區考克的經典作品《後窗》,米歇爾.菲佛藉由偷窺他人生活,發現一場疑似的離奇謀殺案,進而開始調查工作,客是這時候她發現家裡好象鬧鬼,使她開始懷疑自己精神是否有問題?還是有人故意搞鬼?下半段則一如「靈異第六感」,劇情不斷急轉,成了確確實實的懸疑恐怖片。
第一推薦:
《女巫布萊爾》
備選:
1.《第六感》 ★★★★★
2.《謊言之下》 ★★★
10.千年不死吸血鬼型:
吸血鬼的存在,對人類而言是無法容忍的,他們非人非鬼,千年如一日的容貌,卻必須藉由人血的渴飲來滿足自我的慾望。1915年,法國大導演路易.弗亞德在電影《吸血鬼》中,創造了吸血鬼的經典形象:瘦骨如材、凹陷的雙眼、舞爪的姿態、和從脖子飲血的癖好……
其實關於吸血鬼的電影相當多,多到已經有著自己的公式與型式,像是吸血鬼怕太陽、怕大蒜、怕十字架,不過不像一般鬼片電影里的情節,吸血鬼由於外型之故,往往缺少一般鬼片里人鬼對立的場面。吸血鬼電影在恐怖片中一直是相當復雜的類型,內在的命題與文本多到讓人理不清。由於吸血鬼的不死之身,讓他們必需在一段時間就必須遷移外處居住,或是離群索居,也因為不死之身,讓生命與靈魂得以延續,可是這樣是幸福還是痛苦,就所有相關的吸血鬼電影來看,不幸地還是居多。他們一方面是死人,一方面也是生者;他們可以讓人永生,也可以置人於死,同時扮演著上帝與撒旦的角色,再加上吸血鬼飲血時,從脖子咬下的強烈性意識,讓許多吸血鬼電影很輕易的就被視為通為同志電影的管道。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安萊斯小說改編的《夜訪吸血鬼》,片中湯姆.克魯斯對年輕俊美的布拉德.彼特的佔有欲,及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寧願犧牲屬下換來布萊德.皮特青睞的作為,皆充斥著對男同性戀的影射,不過可能是好萊塢太過保守,以及眾家男星們對於自己形象的維護,讓片中的議題變得無關痛癢,只見導演尼爾.喬丹不斷地偷渡、暗示,著實可惜,活像俊男展示館,不過這倒是比另一部由大導演柯波拉的《吸血僵屍四百年》來得強多了,它一眛的強調真愛不死及華麗的視覺效果,讓那一班硬底子演員,像加里.奧德曼、安東尼.霍普金斯、薇諾娜.瑞德活像念白機器,相較之下,《夜訪吸血鬼》中偷渡亂倫情慾、異性戀愛上同志、女性成長自覺的小女孩克莉絲汀.鄧斯特,表現的就強多了,風頭絲毫不遜這群赫赫有名的好萊塢明星。
第一推薦:
《吸血鬼》
備選:
1.《夜訪吸血鬼》 ★★★★★
2.《刀鋒戰士》 ★★★
❸ 救世神棍完整版電影
《救世神棍》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94TuVc8uPKZscSm6nVt7OA
《救世神棍》是李志毅執導,梁朝偉等主演的劇情片。
❹ 哪位名人是在12月30日出生
姓名:貝內特·米勒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Bennett Miller
生日:1966年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美國
地域:歐美
身高:185cm
生平介紹:貝內特·米勒1998年拍攝了首部作品記錄片《The Cruise》,雖然該片鮮為人知,但卻贏得評論界的好評。7年後,他拍攝的第二部作品《卡波特》讓他一舉成名
音視頻:
其它:獲獎經歷:《卡波特》 2005年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獎《The Cruise》 1999年艾美獎最佳記錄片獎導演作品: 1.卡波特 CAPOTE (2005) 2.The Cruise (1998)
姓名:伊麗莎·杜什庫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Eliza Dushku
生日:1980年12月30日
星座:
國籍:
地域:歐美
身高:165cm
生平介紹:伊麗莎·杜什庫(Eliza Dushku)於1980年12月30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是一個阿爾巴尼亞人和丹麥人的混血兒,從小喜愛舞蹈、彈琴和打鼓;父親菲利普波士頓公學的一名教師,母親朱迪是薩福克大學的一名教授;她有三個哥哥,其中大哥內特·杜什庫(Nate Dushku)曾經出演過影片《奪命聯機》》(Antitrust)。
伊麗莎出演的第一部影片是1992年與朱麗葉-路易斯(Juliette Lewis)一同出還的《那一夜》(That Night)。此後,她與演技派演員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埃倫·巴爾金(Ellen Barkin)、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保羅·雷塞爾(Paul Reiser)和詹姆斯·貝魯什(James Belushi)合作出演過數部影片。在14歲那年,伊麗莎與阿諾德·施瓦辛格共同出演《真實的謊言》(True Lies),飾演施瓦辛格的女兒,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8年,伊麗莎出演了熱播科幻電視劇集《捉鬼者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使得觀眾對她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除了該劇集之外,她還客串了數部電視劇集,其中包括《暗夜天使》(Dark Angel)等。伊麗莎是熒屏之上最性感的女星之一,曾經多次在多種著名的雜志的「最性感的女星」之中佔一席之地。
伊麗莎的作品還包括《男孩的生活》(This Boy's Life)、《愛在分別時》(The Bye Bye Love)、《與太陽賽跑》(Race the Sun)、《魅力四射》(Bring It On)、《高校瘋神榜》(The New Guy)、《疑雲重重》(City by the Sea)、《吻》(The Kiss)和《錯誤的轉折》(Wrong Turn)等。
姓名:關智斌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Kenny Kwan
生日: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中國
地域:中國大陸
身高:174cm
嗜好:閱讀、唱歌、游泳、壁球
生平介紹:言語:廣東話、英語、國語最喜愛食物:朱古力、芝士蛋糕最喜愛顏色:銀色、藍色最喜愛歌星:王力宏、古巨基、孫燕姿、Dido最喜愛音樂類型:Pop最喜愛電影:無頭谷、哈利波特、ToyStory最喜愛演員:JohnnyDepp最喜愛閱讀雜志:Milk
姓名:葛民輝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966年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
地域:港台
生平介紹:1984年九龍華仁書院中學畢業後,在白英奇設計學院攻讀設計課程,其後轉往李惠利工業學院讀夜校課程,期間在walter ma及esprit公司做時裝售貨員及櫥窗設計。1988年3月開始,在商台當兼職唱片騎師,後與林海峰合組「軟硬天師」。第一部電影為《小心間諜》。葛民輝和林海峰的組合叫「軟硬天師」,在演戲上他和這個組合的名字相似,是軟硬通吃。雖然多半都是以喜劇人物出現,但偶爾客串正劇,也有不俗表現。不過,與周星馳的合作中,葛民輝卻並沒有表現出過「星」之處,令他這個通吃的食客有些掃興。
姓名:姜昕言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975年12月30日
星座:
國籍:中國
地域:中國大陸
身高:168 cm
生平介紹:作品:
電視劇《護士小姐》女一號 導演:郭少雄
電視劇《康熙遺妃五台山》女一號 導演:崔駿波
電視劇《守望家園》女一號 導演:錢五一
電視劇《莊稼院里的年輕人》女一號 導演:冷杉
電視劇《天使行動》女一號 導演:楊毅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小嵐》單元女一號 合作演員:張國立 張鐵林 王剛 袁立
電視劇《浪子燕青》女主角 合作演員:於娜 寧靜
電影《塬上的太陽》女一號導演:顧晶
話劇《我認識的鬼子兵》女一號
[最新]電視劇《神探狄仁傑II》飾演 如燕(蘇顯兒)合作演員:梁冠華、張子建
姓名:羅敏庄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Mimi
生日:1974年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
地域:港台
身高:167cm
血型:
三圍:
嗜好:唱歌
生平介紹:拍廣告出道。粵語歌手,出過多張個人專輯並廣受好評。同時也是TVB主持人及演員。
主要專輯:
《心軟》《一生也在等》《一顆恨嫁的心》《Mimi Lo》《這一曲送給你》《都市戀歌》
所得獎項
第八屆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禮 -叱吒樂壇生力軍女歌手銀獎
JVC 香港勁爆流行音樂頒獎典禮 - 香港勁爆新登場女歌手銅獎
姓名:賴薇如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986年12月30日
星座:
國籍:中國
地域:港台
身高:152CM
嗜好:聽音樂、看電影、看書
生平介紹:演藝經歷:
唱片:
2005_愛的奇跡—喬傑立巨星最紅偶像劇精選
2005_王子變青蛙電視原聲帶
VCD&DVD:
2005_喬傑立家族—愛在新光演唱會
演唱會:
2004_8月_龍 亞洲巡迴演唱會(台灣)
2004_12月 喬傑立家族—愛在新光演唱會(新加坡)
2005_4月 大甲鎮瀾宮演唱會
2005_5月 南投花卉嘉年華
廣告:
麥當勞
RO嘉年華
愛之味蔬果汁
Panasonic GD88、GD50
統一沙拉油
戲劇:
2005_格鬥天王
主持:
2004_華視 斗陣俱樂部
書籍:
2005_傑報
MTV:
2003_周傑倫 晴天
團體:
2004_7朵花
姓名:黃邁可
性別:男
原名:黃邁可
英文名:Michael
生日:1969年12月30日
星座:
國籍:
地域:港台
身高:190 CM
生平介紹:簡介:
黑皮膚的邁可,讓人常因他的外表而誤會,戰戰兢兢開口說:「Excuse me!」沒想到他回答的卻是純正的國語。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他,不諱言童年因為膚色跟別人不同而有些辛苦的回憶,但是繼父和媽媽對他的好,讓他養成積極樂觀的個性,對於關於外表不同的尖銳問題,邁可的口頭禪就是「反過來講」,他懂得「反過來思考」的好處,像是小時候有沒有被人欺負這個問題?他笑笑說,從小常當班上的風紀股長、衛生股長,反過來說,他的好人緣證明他的朋友比討厭他的人多。
邁可14歲開始學打鼓,後來因為學業關系無法兼顧,倒是學空手道的時間比打鼓多,七八歲就開始學空手道。三專進了體專後,成了台灣地區的空手道國手代表,還曾經拿過世界比賽的亞軍。
邁可慶幸自己在發育期間,學了空手道這個注重注意力和靈活度的運動,使得他這個190身高的大塊頭行動不見笨拙,當然對打鼓的靈活度也有所助益。團員則笑說,千萬不要惹惱邁可,免得他把你劈成兩半。
在加入信樂團之前,邁可在名為[藍色精靈]的樂團擔任鼓手,一做就是十幾年。後來團員們各自發展,有的團員從事別的工作。只有邁可始終都打鼓,他不敢說自己想在音樂這一行做得多麼的崇高,但還是想在音樂的環境裡面生活。
邁可說他曾經也想過要轉行,但發現不管是做哪一行,心裡還是會記掛著音樂,不管怎麼跑,音樂還是最吸引他。
信樂團成軍之後的第一場表演,身為團長的邁可在上台前對團員們說:「終於我們不再是為了生活不得不上台演出!終於,每敲一次鼓,都是為了我的夢想!」
音視頻:
其它:最擅長的表演: 打鼓 擅長樂器:鼓、MIDI 最引以為傲的事跡:代表台灣參加空手道比賽 最滿意的作品:無 最喜歡的音樂人:菲爾柯林斯 原因為何:鼓手出身又可在音樂上全方位表現 最喜歡的樂團:yellow jacket 原因為何:曲風多元富有創意 最喜歡的音樂型態:Funk Rock 推薦的專輯:菲爾柯林斯 最喜歡聽誰的專輯:sting
姓名:帕蒂·史密斯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Patti Smith
生日:1946年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
地域:歐美
生平介紹:有著朋克搖滾桂冠詩人稱號的帕蒂·史密斯,是搖滾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歌手。她的音樂志向遠大、不拘於傳統,富有挑戰性,被譽為從鮑勃·迪倫(Bob Dylan)全盛時期以來最激動人心的搖滾與詩歌融合。
只要靈感所致,史密斯的曲風可以十分廣泛,從結構搖滾到開放性實驗主義,乃至過氣的音樂,都無所不包。
帕蒂給人印象最深的特點是即興創作和將自由爵士樂相互融合的感覺,盡管音樂還帶有早期搖滾樂的嘈雜以及和弦的特點。她是一名出色的音樂家,雖然她的嗓音未經過專業的訓練,卻能夠很好地表達出歌詞的意境,在舞台上她就像一名巫師,有著令人著迷的力量。作為CBGB俱樂部的常客,帕蒂·史密斯是紐約朋克時代早期的那一群音樂家中第一個出唱片的,甚至比Ramones樂隊還要早。帕蒂的音樂兼具藝術性和業余感,無論是英國或是紐約,無論是對她同時代的歌手還是後來者,這種藝術性和業余感對朋克運動均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史密斯成為了下一代女性搖滾的標志,她從不靠自己的性別換取成功。她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智者和充滿創造力的鬥士。她給人的印象是既消瘦又強硬,有點男女不分。同時,她也從沒有以她的性別作為噱頭進行炒作,而總是一個藝術家的身份出現在大眾眼中。她的衣著和舞台上的表演顯示出一種充滿侵略感的男性搖滾形象,這種形象似乎始終不變。在這個過程中,她抹去了人們對搖滾女樂手的一切可能的期待,擴展了藝術家們(無論男女)為了表現自己所能用的一切手段。
帕蒂·史密斯出生在芝加哥。在她3歲的時候,史密斯一家舉家遷往費城,9歲時又搬到了新澤西州的一個不算大的城鎮伍德伯里。史密斯在高中時接觸到了亞瑟·里姆博德(Arthur Rimbaud)描寫救世的詩歌、Beats的作品以及諸如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滾石(the Rolling Stones)、the Doors和鮑勃·迪倫等音樂人及樂隊的音樂。她曾入學Glassboro州立教師學院,但是卻因為意外懷孕而終止學業。她把孩子生下後交給別人領養,自己到一家工廠的流水線上做工。在攢夠了錢之後,她於67年來到紐約。在紐約,史密斯在一家書店工作,並結識了藝術系學生羅伯特·馬普爾桑普(Robert Mapplethorpe)。雖然此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同性戀,但是史密斯卻和他墜入愛河。69年,史密斯和她的妹妹前往巴黎,她們在街頭表演掙錢。回到紐約後,史密斯和情人一起在切爾西旅館小住了一段時間。然後她開始參與地下音樂會。這里不得不提一下劇作家山姆·謝帕德(Sam Shepard)。史密斯和他在71年一起共同創作並演出了自傳體戲劇《Cowboy Mouth》。在此期間,史密斯還進行了詩歌創作,並遇到了在唱片店做店員的吉他手兼搖滾評論家萊尼·凱伊(Lenny Kaye),後者曾經為雜志寫過一篇關於doo wop的文章,給帕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人發現他們對早期的搖滾樂有著共同的喜好。71年帕蒂在聖馬克斯教堂開詩會的時候,曾經邀請凱伊為她在現場用電吉他伴奏。接下來的兩年裡,帕蒂繼續她的戲劇表演和詩會;她還為搖滾樂雜志寫文章,並出版了兩卷詩歌。73年末,她和凱伊一起再次同台獻藝,兩人之間的合作關系變得更加緊密。74年,兩人又迎來了新的成員——吉他兼鍵盤手查理德·索爾(Richard Sohl),他們的音樂明顯受到了Beat樂隊的影響,流露出一種即興創作的風格和搖滾的味道。他們開始在紐約定期演出,名氣越來越大。到了74年6月,在攝影師馬普爾桑普的資助下,樂隊發行了一張單曲碟《Hey Joe" b/w "Piss Factory》,前者的內容是有關Patty Hearst的一段獨白,而後者將史密斯那種類似流水線工人般的風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兩首歌都由吉他手湯姆·維萊恩(Tom Verlaine)配樂,後來維萊恩成了史密斯的情人。這張單曲碟使樂隊走上了獨立的道路,其中真實的DIY風格至今仍在影響著朋克搖滾。
74年晚期,史密斯和她的樂隊在西海岸開始了一段巡演。當樂隊回到紐約的時候,樂隊里又多出了吉他/貝斯手伊萬·克拉爾(Ivan Kral)。樂隊75年的演出因為鼓手傑伊·迪·道赫蒂(Jay Dee Daugherty)的加入而增色不少,後來道赫蒂便正式加入了樂隊。此時的樂隊引起了Arista唱片公司老總克萊夫·戴維斯(Clive Davis)的注意,史密斯因此得到了一份唱片合同。帕蒂和前Velvet樂隊的成員約翰·凱爾(John Cale)一起製作,並在75年成功發行了首張專輯《Horses》,該專輯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朋克音樂的開山之作。《Horses》受到了評論界熱烈地吹捧,專輯中的《Gloria》和《Land of 1000 Dances》兩首歌不但呈現出一種另類的搖滾風格,還有原唱音樂的韻味。雖然電台從未播放過該專輯,但是其銷量也一舉沖到了前50名。
之後的76年,一家電台播放了帕蒂·史密斯樂隊的專輯,並將其列為最有先鋒特點的音樂作品,與當時的最有實驗精神的開放式音樂作品放在一起。77年初,史密斯在坦帕市演出時不幸跌下舞台,摔斷了靠近頸部的兩段脊柱,結果不得不退出演出進行治療。在修養期間,史密斯與布魯斯·斯普斯汀(Bruce Springsteen)共同創作了《Because the Night》,該作品登上了排行榜的第13名並將專輯《Easter》送入了前20名。不僅如此,有超過10000名狂熱的歌迷購買了這張唱片,甚至使得《Because the Night》成為了Lilith Fair巡迴音樂會的一個標准。專輯《Easter》還收錄了史密斯最著名的作品《Rock n Roll Nigger》。該作品為那些活在主流之外的人搖旗吶喊。有些人對她的狂妄加以猛烈的抨擊,然而這首歌卻被收錄在了94年的《Natural Born Killers》作品集中。1979年,多虧了新的製作人托德·朗德格林(Todd Rundgren),使得Wave發現了史密斯那越發出色的嗓音。但是,這段時間卻被認為是史密斯最不發達的時間。此時的史密斯已經和Blue Oyster Cult樂隊的鍵盤手艾倫·萊尼爾(Allen Lanier)同居了一段時間,卻又和MC5/Sonic's Rendezvous樂隊的吉他手弗雷德(Fred)搞在一起。事實上,Wave製作的兩張專輯《Dancing Barefoot》和《Frederick》均有此人的貢獻。他和史密斯在80年結婚,之後史密斯退出了歌壇,並生下了兩個孩子。88年時,帕蒂復出歌壇,並出了一張專輯《Dream of Life》。在該專輯中弗雷德參與了所有的作詞,並演奏了吉他部分。同時史密斯樂隊的成員索爾和道赫蒂也參與了製作。但是,史密斯的復出僅是曇花一現。專輯發行的時候,她再一次的消失了。不過她始終沒有放棄寫作,她完成了一部詩作《Woolgathering》,並在詩會上做了現場朗誦。
令人感到難過的是,在隨後的幾年時間里,史密斯失去了她的一些摯友,比如密友同時也是她的專輯封面設計師羅伯特·馬普爾桑普於89年離世,一年後,鋼琴手理查德·索爾也去世了。94年末,史密斯的丈夫和她的哥哥托德又於1個月內相繼死於心臟衰竭。為了安撫內心的傷痛,史密斯又開始登台演出。她重組了帕蒂·史密斯樂隊,找來了凱伊、道赫蒂以及新的貝斯手托尼·夏納罕(Tony Shanahan)。他們開始組織一些小規模的演出,目的是為了喚起觀眾們以前的回憶,使自己再次熟悉舞台。96年,樂隊走進了錄音棚,錄制了專輯《Gone Again》。第二吉他手奧立弗·雷(Oliver Ray)、友情客串湯姆·維萊恩、約翰·凱爾和傑夫·巴克利(Jeff Buckley)均為該專輯增色不少。《Gone Again》的調子比預想的更加強烈和明朗,很多評論家對此大加贊賞。緊跟《Gone Again》的是97年發行的《Peace and Noise》,該專輯中的單曲《1959》贏得了格萊美音樂獎的提名。史密斯於2000年攜專輯《Gung Ho》再度殺出,這是她復出後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一張專輯。其中的一曲《Glitter in Their Eyes》再次為她贏得一個格萊美提名。隨著雙碟精選集《Land(1975-2002)》的發行,史密斯和Arista在2002年分道揚鑣,她後來簽下了新東家Columbia。她在新公司的第一張專輯《Trampin》於04年春天發行。Smith以前的作品《Horses》在Arista出版《30周年傳奇版》時,以豪華雙CD的方式重新發行。
姓名:戚跡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
地域:中國大陸
身高:185cm
生平介紹:主要作品:
影視劇:
《籃球情人夢》《愛人醫事》《軍校奏鳴曲》。
廣告作品:
《麥斯威爾》咖啡、聯想筆記本電腦廣告。
2000年新絲路模特大賽獲最佳形像獎。
❺ 呂克貝松說他一生只拍幾部電影
"一生只拍10部",不過只有說當導演,不包括編劇啥的.
最近上海電台還有他的訪談,LZ可以網上搜來看看.好像是楊讕的節目/有提到的.
作品年表:
2000《舞者/呂克貝松之光芒萬丈/Dancer, The》(法國)、《終極殺陣2之霹靂雷霆/Taxi 2》(法國)
1999《聖女貞德/Joan Of Arc》(法國)
1998《出租汽車/Taxi》(法國)
1997《第五元素/Fifth Element, The》(法國,美國)
1996《Kamikaze》
1994《職業殺手裡昂/這個殺手不太冷/Professional, The;leon》(法國,美國)
1993《Point of No Return》、《舐血狂花/Assassin, The》(美國)
1991《大西洋島/Alantis》(義大利,法國)
1990《墮落花:尼基塔/Femme Nikita, La》(法國,義大利)
1988《碧海藍天/Big Blue, The;Grand bleu, Le》(法國,義大利,美國)
1985《地鐵/Subway》(法國)
1983《最後的戰斗/Dernier combat, Le (法國)》
獲獎記錄:
1990年《尼吉塔》(Nikita)獲得第1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9項提名,榮獲一個獎項
1988年《碧海藍天》(The Big Blue)獲得第14屆法國電影凱撒獎8項提名,並榮獲二個獎項包括最佳導演
1985年《地鐵》(Subway)榮獲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13項提名,並榮獲三個獎項(詳細資料)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碧海藍天 (1988) .... 導演
暴力13街區 (2004) .... 導演
綠芥刑警 (2001) .... 編劇
企業戰士 (2001) .... 編劇
第五元素 (1997) .... 導演
鬱金香芳芳 (2003) .... 編劇
的士速遞3 (2003) .... 編劇
光芒萬丈 (2000) .... 編劇
暗流2:天使啟示錄 (2004) .... 編劇
車神 (2003) .... 編劇
的士速遞2 (2000) .... 編劇
碧海情天 (1988) .... 導演
不歸路 (1993) .... 編劇
這個殺手不太冷 (1994) .... 導演
聖女貞德 (1999) .... 導演
的士速遞 (1998) .... 編劇
的士女王 (2004) .... 編劇
狼犬丹尼 (2005) .... 編劇
地下鐵 (1985) .... 導演
最後決戰 (1983) .... 導演
亞瑟 (2006) .... 導演
13區 (2004) .... 編劇
非常人販2 (2005) .... 編劇
女搶匪 (2006) .... 編劇
亞特蘭提斯 (1991) .... 導演
霹靂煞 (1991) .... 導演組
法國電影大師:呂克·貝松電影作品集
一提起法國導演,人們通常的第一反應是一個無比深沉、或者超級前衛的形象,似乎他們總是熱衷於表現人類精神危機之類的東西,充滿知識分子氣。在這種情況下,呂克·貝松就顯得十分另類。這個來自法國的導演,既可以拍出夢境般純凈的《碧海藍天》,也可拍出比好萊塢更好萊塢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還揚言自己只拍十部電影就夠了。對於電影,他沒有太多的豪言狀語。他說他自己拍片,只是為了某個坐在戲院角落裡的少年,「只要這小孩喜歡我的電影就夠了!」
實際上呂克·貝松的作品已經遠遠超過十部,最新的《非常人販2》已經在北美票房榜上打拚了。
5K名為《呂克·貝松眼中的電影》作品集,收錄了其截至2005年最新《狼犬丹尼》一共21部電影,21D5。所有作品均精心挑選最佳D5配置,其中不乏獨家。
以下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最後決戰Le Dernier Combat /The Last Combat (1983)——24歲的呂克貝松初出茅廬的異類之作,影片沒有任何大腕,也無任何對白,完全不含任何商業因素,卻一舉拿下瑞士阿沃基影展評審特別大獎及影評人獎,也開啟了呂克·貝松國際大導演的大門。一區版,由於本片沒有對白,所以也沒有任何字幕。可變型寬熒幕,畫質修復的非常不錯。本片是黑白片。
地下鐵Subway (1985)——此片是呂克·貝松初次結合大卡司,邀請身價不斐的大明星有伊莎貝艾珍妮,克里斯多夫藍伯,尚雨格安哥拉等來演出。此片有連環漫畫式風格,對話簡扼,通俗的警匪片卻帶著巴洛克式的色調。此片的出發點是邊緣人克里斯多夫藍伯對伊莎貝艾珍妮的迷戀。這是一部擁有繽紛原色的電影(藍,紅)。解剖現代文明底下的地鐵。克里斯多夫藍伯以此片贏得法國凱薩獎最佳男主角。這張D5的配置也可謂獨到,法2+正宗六區國配+三區中文字幕,法2畫面是可變的,畫質不錯,六區國配似乎還是頭一次加到9區節目中來。
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 /The Big Blue(1988)——這部片子太有名了,所以偶就不多介紹了。日2版。
霹靂煞/尼基塔Nikita(1990)——此片是呂克·貝松從一個特務殺手角度,來解剖國家官僚體系背後的恐怖黑爪。濃厚的商業色彩讓好萊塢相中而將此片重拍成美國版的"雙面女蠍星",由布麗姬方達詮釋片中的女殺手。此片也呈現呂克·貝松對人性的探索,是部黑色調的動作片。此片也是呂克·貝松電影風格朝著好萊塢商業領域轉變的關鍵之作。日2版+六區國語+六區中文字幕+三區中文字幕,這個配置對於D5來說比較豪華了。另外說明一下,六區的中文字幕實際上跟國語翻譯一樣。日2的畫面也是原版中的佼佼者。
亞特蘭提斯Atlantis(1991)——此片無演員,只有旁白,這部影片將帶領影迷進入美麗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樂,以音畫來表現不同的生活面貌與心靈層面。此片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大片。這也是一部充滿環保意識的影片,全片只有悠遊大海的魚,毫無人影,是呂克·貝松又一次冒險之大不諱之作。此片與10年之後出現的《深藍Deep Blue》有異曲同工之妙。日2版+自製中文字幕,日2可變畫面畫質很不錯。本片只在影片開頭有一段簡單的英語獨白,所以自製字幕沒有任何問題,本片精妙之一,就是幾乎沒有任何對白,全憑觀眾想像力任意發揮,去領略一個神秘的海底世界。影片拍攝精美異常,值得好好欣賞。
殺手萊昂Leon /The Professional(1994)——本部影片是呂克·貝松的顛峰之作,也是呂克·貝松的第一部美國電影。從此呂克·貝松憑著自己對電影的獨特見解,在大師雲集的好萊塢殺出了一席之地。並且,本片也被譽為《尼基塔》的姊妹篇,前後兩部影片講述了男女殺手的復雜世界。一區特別版(畫面水準跟超碼版大致一樣)+六區版國配+電視版國配+六區DVD字幕+享譽江湖的全美版中文字幕,此片其實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任何確鑿的消息能證明三區有發售DVD,以前的字幕都是全美那版仿三區字幕,集成六區字幕的,5K是第一家。
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1997)——呂克·貝松真正好萊塢商業化的第一部大作,以好萊塢流行的科幻為題材,加上布盧斯·威利的加盟,成為真正的賣座大片。一區特別版+三區全套字幕+六區國配,江湖傳聞此特別版的畫面要優於之前發布的超碼版。
出租汽車Taxi( 1998)——呂克·貝松經典的幽默片之一,也很出名了,不再介紹。法2TF1+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1999)——個人認為呂克·貝松比較爛的一部片之一,宗教題材看來不適合這位天才導演,而且,女主角神經兮兮的表演著實讓人有點透不過氣來。不過,片子隨爛,配置可不差。日2超碼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出租汽車2Taxi2( 2000)——98年經典搞笑片的續集,Taxi三部曲大概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本集同樣是TF1素材,法2TF1版+三區中文字幕。
無聲的舞者Dancer, The( 2000) ——2000年是呂克·貝松的多產年。人們不會忘記在2000年的戛納電影節上,那部由馮特里爾導演的震撼了評審團和無數觀眾的丹麥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冰島女歌手比約克把這位「黑暗中的舞者」演繹得入木三分。她讓我們知道語言是可以看見的。影片《無聲的舞者》同樣是一部描寫舞蹈語言的影片,但在呂克.貝松這樣一個前衛、叛逆並不斷向自己挑戰的導演手中,它就附加了許多與眾不同的東西。
本節目5K為獨家配置,市面以前並不見其他版本面世。5K此片獨家法2版+自製優質字幕(無三區),首次面世的法2素材非常值得稱道。
龍之吻Kiss of the Dragon(2000)——本片呂克貝松其實是編劇+製片,不過,將這部影片放到呂克·貝松的作品集里還是非常合適的。這是呂克·貝松第一次功夫片的嘗試,而且也是第一次與中國演員合作,龍之吻盡管不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但是,這也是李連傑邁進好萊塢的重要一步。呂克·貝松就盛贊李連傑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演員。一區版+三區中文字幕。
綠芥刑警Wasabi(2001)——在嘗試跟中國演員合作之後,呂克·貝松似乎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首次與日本知名女星廣末梁子合作出品了這部影片,不過,這部片子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好評,大多數影評人都批評呂克·貝松敷衍了事。韓三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非常人販The Transporter(2002)——同樣呂克貝松只是擔任了本片的監制,導演是香港功夫片領軍人物之一的元奎Corey Yuen,更有靠拍攝三級影片走紅的舒淇Shu Qi加盟。一區版+三區全套字幕+國語。
出租汽車3Taxi3( 2003)——在前兩集的《的士速逮》系列電影中,我們領略了法國人獨特的法式幽默和搞笑能力。既有的士飆車的速度刺激,搞笑司機的睿智,又有對法國馬賽警察嘲諷的噱頭。第三集用回第二集的原班製作精英,選擇寒冷的季節,把場景搬上冷峻陡峭的阿爾卑斯山,冰天雪地的場面壯觀浩瀚,動作難度更大更刺激,極盡速度的雪山飆車精彩紛呈,加上頗有新意的幽默感,大大提升了電影觀賞的娛樂性和趣味性,華人女星白靈也參與了演出。日2版+三區中文字幕。日2版的優勢是帶有滿檔DTS,不過對於D5節目似乎沒有什麼價值。
鬱金香芳芳Fanfan la tulipe (2003) ——這個電影使人想到大仲馬的小說,故事曲折離奇,充滿傳奇色彩,俏皮幽默,但過目即忘。影片編劇是呂克·貝松。法2+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語。
車神Michel Vaillant(2003)——本片作為中法文化交流的項目之一,是中影集團重點引進的法國大片。除了酷,沒啥別的感覺了,看來呂克·貝松對汽車似乎也情由獨鍾啊,跟汽車相關的影片,算一算也至少有4部了。採用畫質最佳的法2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公映版國語。市面帶國語的D9都不多,5K的D5倒是帶上了這條國配。
暗流2:末日天使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2004)——呂克·貝松與讓·雷諾再度聯手!融合《七宗罪》的驚悚,以及《印第安納·瓊斯》的冒險動作,刷新觀眾視野!2003年,影片《暗流》曾經以中國第一部進口分帳法國大片的身份被引進國內發行。由於該片是美國投資、法國班底拍攝的好萊塢式偵探懸疑片,因此融合了法國電影細膩優雅、善於營造氣氛的特色,以及好萊塢電影所擅長製作的宏大逼真的動作場面,讓觀眾獲得視聽和心理上的雙重滿足。《暗流》在世界各地公映後好評如潮,創造高額票房收入,更榮獲2001年法國電影最高獎--愷撒獎的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電影音樂及最佳音響五項提名。在如此成功的背景下,續集《暗流2:末日天使》的推出自然不足為奇了。這是大名鼎鼎的呂克·貝松與著名影星讓·雷諾的再度攜手合作,共同再創法國動作片的奇跡。該片延續了《暗流1》中的驚悚風格,監制兼編劇呂克·貝松的劇本向觀眾們提供了更多令人不解的神秘感,而情節的錯綜復雜性,也比上一集更加豐富,是一個真實社會案件與神秘宗教的混合體。
5K本D5使用了日2素材,日2版+三區中文字幕,這片日版的畫質簡直好到驚人。
的士速遞(美國版)TAXI(2004)——本片是1998年法國賣座電影《的士速遞》(英文同名)的翻拍片,當時那部電影是由傑萊德·皮爾斯導演,呂克·貝松編劇和監制的。影片在上映後獲得大獲成功,不僅創造了國內票房記錄,還順勢進去美國,在世界范圍內造成轟動。 日2dts加長版+三區中文字幕,有泰語音軌。
暴力街區Banlieue 13(2005)——呂克·貝松編劇,三區版。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狼犬丹尼》由歐美雙方斥資4500萬美元合拍而成,是法國名導呂克·貝松(Luc Besson)繼《終極殺陣》(taxi)、《赤色追緝令》等片之後,又一部身兼製片與編劇的力作,影片由《美麗新世界》和《玩命快遞》的助理導演路易·萊特瑞爾(Louis Leterrier)執導,由享有「中華第一武指」美稱的袁和平擔任動作指導。片中更是明星濟濟,包括中國功夫皇帝李連傑,黑人影帝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主演《大敵當前》的鮑勃·霍金斯(Bob Hoskins)。 5K本節目使用三區版素材製作而成,帶國粵語配音。
❻ 求美國災難片中好看的片子
歷史10大經典災難片
原 名:Twister
譯 名:龍卷風
導 演:簡 德 邦特 (Jan de Bont)
演 員:海倫 亨特 (Helen Hunt) ...... Dr. JoAnne 'Jo' Thornton-Harding
比爾 帕克斯頓 (Bill Paxton) ...... William Harding
卡里 埃爾威斯 (Cary Elwes) ...... Dr. Jonas Miller
傑米 格爾茲 (Jami Gertz) ...... Dr. Melissa Reeves
菲利普 西摩 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 Dustin Davis
洛伊絲 史密斯 (Lois Smith) ...... Meg Greene
類 型:動作/驚栗/劇情
片 長:113 分鍾
上 映:1996年
國 家:美國
語 言:英語
字 幕:中文
簡 介:
60年代的美國,一場恐怖的龍卷風暴襲擊了喬.哈汀一家,喬的父親為了保護家人,被風暴捲走。時至90年代,喬成了一位專門研究龍卷風的氣象專家,喬的丈夫比爾.哈汀帶著女友美麗莎前來找喬,要她在離婚證上簽字。此時,一場龍卷風來到,喬和比爾共同研製的龍卷風探測儀「多羅茜」將要發揮大作用,他們想通過研究,能夠預測龍卷風詭變的路線。當又一場龍卷風襲來時,喬和比爾趕到,成功地放飛了最後一隻「多羅茜」,並且收到了完整的風暴中心的資料。風暴過後,比爾和喬的共同歷險又使愛意在兩人的心底復燃了。
本片是現代電影中「純畫面哲學」的開山之作。
原 片 名:Outbreak
中 文 名:恐怖地帶/極度恐慌/危機總動員
出品公司:華納兄弟(WarnerBros)
首映日期:1995
IMDB評分:6.4/10 (11,402 votes)
國 家:美國
類 別:動作/驚悚
導 演:沃爾夫岡 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
主 演: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
雷妮·魯索(Rene Russo)
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
凱文·斯派恩(Kevin Spacey)
影片長度:128 Mins
對白語言:英語
字幕語言:中文
劇情簡介:
1967年,非洲。扎伊爾莫他巴河谷的僱傭軍兵營中流行了一種奇怪的疾病,人員不斷死亡。美國軍醫抽取了感染血樣後,乘坐直升機離開。傍晚,一架運輸機飛來投下了巨型炸彈,整個兵營在一瞬間全被毀滅,只有驚恐的白臉猴在附近的樹林中尖叫著……
時間來到90年代。美國傳染病研究所上校軍醫山姆接到上司的比利將軍的指示,與同事索爾少校一起前往非洲去扎伊爾考察一種奇怪的病毒。他們所見的景象十分凄慘,令人震驚。但幸而這種病毒不會通過空氣傳染,因此還容易加以控制。山姆在採集了病毒樣本後離去。與此同時,一個名亞裔船員受美國青年金寶僱傭在發病村莊附近的樹林中捕捉了一隻小白臉猴,並准備把它帶到美國。
山姆將他採集到的病毒命名為「莫他巴山姆病毒」。但在作了報告之後,山姆卻接到了停止調查的通知。原來,此次的病毒與1967年發現的病毒極為相似。而後者早已被用來製造生物武器。毫不知情的山姆被分派了新的工作。這時金寶已經把他在扎伊爾捕到的猴子偷偷地帶回了舊金山的香柏溪鎮。由於猴子不合買主的要求,金寶只得找了片樹林把它放了。
一種神秘的疾病卻很快在香柏溪蔓延。得知此事後,山姆沒有服從上級的命令去新的工作地點,而是和索爾一起駕機前往香柏溪鎮。軍隊緊急出動封鎖鎮子,想要逃離者格殺勿論。由於傳播於香柏溪鎮的病毒已經發生了變異,政府原有製作的應付生化武器的血清已毫無作用。華盛頓的參謀本部卻已經作出了決定,投放空氣燃燒彈將整個鎮子和病毒一起毀滅。山姆和索爾想要找到那隻猴子,制出新的抗病毒血清,以防止慘劇的發生。但他們的行動卻招致了軍方的追擊。參謀部更謊稱他是危險的逃亡病毒攜帶者,並通過電視對他們進行通緝……
片 名:天地大沖撞 / 英文:Deep Impact
導 演:咪咪·萊德爾(Mimi Leder)
主 演:羅伯特·杜瓦爾Robert Duvall
蒂·李歐妮(Tea Leoni)
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
類 型:劇情(Drama) 科幻(Sci-Fi)
國家地區:USA
語 言:英語
發行公司:夢工廠(DreamWorks) 派拉蒙(Paramount)
首映日期:1998年5月8日
製作公司:夢工廠(DreamWorks) 派拉蒙(Paramount)
首映票房:$41,152,375.00 (單位:美元)
MPAA定級:PG-13 級
全美票房:$140,464,664.00 (單位:美元)
片 長:120 分鍾
海外票房:$209,000,000.00 (單位:美元)
影片簡介:
14歲的萊奧.畢德曼從未想過自己會有如此驚天動地的大發現,他在觀測天空時,無意中發現了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畢德曼彗星」,但科學家們很快就發現這個彗星將要猛烈撞擊地球。 電視主持新秀珍妮.萊納在緊鑼密鼓地報道致使財政部長下台的性丑聞的同時發現了彗星將撞擊地球的消息,珍妮因此被總統「請」去密談。總統已獨家報道為條件,讓珍妮將這一秘密保守兩天。
在記者招待會上,總統貝克宣布將派一支特殊小分隊到太空去摧毀向地球撞來的彗星。前著名宇航員坦納臨危授命,率領五名宇航員乘彌賽亞飛船到達彗星,並在彗星上設置核子炸彈,藉以引爆彗星或偏轉彗星行進方向,從而拯救危在旦夕的地球。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人人面臨著即將到來的滅頂之災,人人在試圖尋找生命的意義。美國政府為使所有生靈不到滅絕,特意建造了一個以諾亞方舟命名的地下庇護所,以使少數人和動物得以存活。 用核彈摧毀彗星的行動失敗後,宇航員們在返回地球途中毅然決定駕駛裝有核彈的彌賽亞飛船撞向彗星,以自己的生命換取地球上人類的安全,但還是有一個小彗星撞上了地球,引發了史無前例的災難……
片 名:Independence Day
譯 名:獨立日 / 天煞-地球反擊戰
導 演:羅蘭·艾默里克 (Roland Emmerich)
編 劇:Dean Devlin
Roland Emmerich
主 演:威爾·史密斯 (Will Smith)
比爾·普爾曼 (Bill Pullman)
傑夫·戈德布拉姆 (Jeff Goldblum)
瑪麗·麥克唐奈 (Mary McDonnell)
賈德·赫希 (Judd Hirsch)
羅伯特·洛吉亞 (Robert Loggia)
蘭迪·奎德 (Randy Quaid)
瑪格麗特·科林 (Margaret Colin)
類 型:動作 / 科幻
片 長:145 min / USA:153 min (special edition)
分 級:PG-13
國家地區:USA
製作公司:福克斯 (20th Century Fox)
首映日期:1996年7月2日
內容簡介:
當另一個世界的生命突然來到地球的時候會是什麼情況?如果明天早晨你走出門口,看到有無數的太空飛船在城市上空盤旋你會是什麼感覺?如果你知道這樣的事情正在我們的地球上發生你又會做些什麼? 這些問題已經在地球上引發過無數次的討論和假設,現在我們就要得出結論了。這是一個平常的夏日,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特別的事情發生了。 無數的陰影投落在大地上,天空上出現了不祥的物體,所有的人都被看到的景象驚呆了。 確定無疑的是我們人類在宇宙中不再是孤獨的生命體,並且在這一瞬間地球上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將發生改變。我們的地球面臨危險。
在影片中,奇異現象包圍了地球,天空燃燒了,恐懼籠罩著所有的城市,隨著這些命運攸關的事件的發生,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一種無法置信的力量到來了,它的目的就是要在7月4日這個周末毀滅地球。我們唯一能夠阻止這種毀滅的希望就在一小組人的手中,他們為了與命運和入侵者進行抗爭而團結在一起,他們中有總統、國防部長、教授、工程師……
影片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從1996年7月3日正式上映那一天起,已獲得3億多美元的收入。
片名:Armageddon
譯名:絕世天劫/世界末日
年代:1998
國家:美國
片長:153Mins
類別:科幻/驚悚/動作
語言:英語
導演:邁克爾·貝 Michael Bay
主演:查爾頓·赫斯頓 Charlton Heston .... Narrator (voice)
斯蒂夫·巴斯米 Steve Buscemi .... Rockhound
麗芙·泰勒 Liv Tyler .... Grace Stamper
布魯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 Harry S. Stamper
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 A.J. Frost
比利·鮑伯·湯頓 Billy Bob Thornton .... Dan Truman, NASA Administrator
邁克爾·貝 Michael Bay .... NASA Scientist (uncredited)
簡介:
美國太空總署發現一顆巨大的隕石正朝地球方向而來,並將在18天之內撞上地球,為了阻止隕石造成人類的毀滅,太空總署想出的方法是派人登陸隕石的表面,並鑽洞貫穿至隕石的地心,放入核彈引爆,使之在撞上地球前就先在太空中毀滅,而布魯斯威利斯飾演的就是身負此重任的鑽油井工人的工頭,而本·阿弗萊克不但是他的屬下,同時也是布魯斯·威利斯女兒(麗芙·泰勒飾演)的男朋友 ,為了完成此項訓練,兩人同時接受太空總署的訓練,一夕之間從一個打井工人成為太空人及救世英雄。
本片是《勇闖奪命島》的製作人傑瑞·布克海默與導演麥可·貝原班人馬再度合作的電影。很有意思的是導演麥可貝與首次出演動作巨片的本·阿弗萊克以前都是大多拍小成本的獨立製作電影,這次成為了一億五千萬美元大成本電影的導演和主角!
原 片 名:The Perfect Storm
中 文 名:完美風暴
出品公司:華納兄弟 WarnerBros
出品年代:2000
國 家:美國
類 別:冒險 / 動作 / 劇情
導 演:沃爾夫岡 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
主 演:喬治 克盧尼馬克 瓦爾伯格黛安娜 萊恩卡倫 威廉 菲徹特納
影片長度:129 Mins
內容簡介
幾世紀以來,麻薩諸塞州的葛魯賽斯特港一直是北大西洋的主要漁港之一,1991年十月,受盡船老闆冷嘲熱瘋的比利與為解決經濟上沉重壓力的巴比,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優秀的船長,不顧家人以及朋友的反對,執意要在周末出航一次,與其他船員同舟共濟、一起完成目標。比利相信,只要他能冒險把船開到弗萊明角,一定有機會大豐收,雖然比利也聽說了,有個遠洋風暴正在形成當中,但是比利認為以他的經驗,一定可以安全通過海上風暴的考驗。但是直到出海後,比利才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是一個有史以來最大的颶風,那是由三個海上颶風集結而成的超級颶風葛瑞絲。比利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他們將如何與這個大自然所創造的怪物正面交鋒……
原 名:War of the Worlds
譯 名:世界大戰
導 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演 員: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 Ray Ferrier
達科塔·法寧 Dakota Fanning .... Rachel Ferrier
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 .... Ogilvy
米蘭達·奧托 Miranda Otto .... Mary Ann Ferrier
類 型:冒險/驚悚/科幻/動作
片 長:116分鍾
上 映:2005年
國 家:美國
語 言:英語
字 幕:中文/英文
簡 介:
傑伊是一個碼頭工人。他曾經因為體能超強而在中學校園里作威作福,然而現在的他只能做一個低階藍領。傑伊剛剛離婚,帶著一個17歲的兒子和一個10歲的女兒生活。他和兩個孩子日漸疏遠,但他選擇了逃避責任、不聞不問。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某一個星期一,奇怪的電磁風暴摧毀了地球上的能源系統,女兒感到不安,傑伊安慰她說並無大事。但隨後竟然從地下鑽出了無數巨大的三腳戰車,異形從天而降,乘坐戰車大開殺戒。一時間天翻地覆,人們只能慘叫奔逃。
傑伊開始時驚慌失措,隨即優秀運動員的本能發揮了作用,他領著兒女一路狂奔,只想在大災難中倖存。在偶爾的停留中,傑伊才有空思考:外星人會得逞嗎?地球還有希望嗎?雖然沒有能力拯救人類,然而在逃亡過程中,傑伊開始重新建立和兒女的關系……
中文 名 後天/末日浩劫/明日之後
片 名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年 代 2004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劇情/驚悚/動作/冒險/科幻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文
片 長 124 Min
導 演 羅蘭德·艾默里克 Roland Emmerich
主 演 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 Jack Hall
傑克·吉倫希爾 Jake Gyllenhaal .... Sam Hall
艾美·羅薩姆 Emmy Rossum .... Laura Chapman
達什·米霍克 Dash Mihok .... Jason Evans
傑伊·山德斯 Jay O. Sanders .... Frank Harris
瑟拉·沃德 Sela Ward .... Dr. Lucy Hall
伊恩·霍姆 Ian Holm .... Terry Rapson
簡 介
影片描繪的是地球氣溫一天之內突然急劇下降,進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傑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員採取預防行動,但警告顯然已經太晚。傑克·霍爾博士於是急告美國副總統宣布北緯30度以南全美民眾盡速向赤道方向撤離,該線以北民眾要盡量保暖。 而就在此時,霍爾博士得知兒子山姆(傑克·吉倫荷飾)被困於紐約,於是決定冒險前往救援……
當鏡頭再次回到美國時,那些僥幸生還的美國人都逃往墨西哥,請求進入那裡的難民營。影片末尾處美國總統不得不嘆息承認道,他所奉行的氣候政策是一次巨大的敗筆。
相關幕後:
2002年7月,福克斯公司打敗了派拉蒙、夢工場、環球和華納兄弟等強敵,終於搶得《末日世界》的電影拍攝權,並邀得艾默里克(《獨立日》、《酷斯拉》)這位擅長科幻災難題材的導演,同時將1億美元的支票交到他手上。本片原定2003夏天上映,但由於特技場面的製作難度太大,製作周期不得不延長,成為04年暑期的鳴鑼大片。
中文 名 地火危城/活火熔城
片 名 Volcano
年 代 1997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動作/驚悚/劇情/災難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文
片 長 104 Mins
導 演 Mick Jackson
主 演 湯米.里.瓊斯(Tommy Lee Jones)
安妮.海切(Anne Heche)
簡 介
一次大地震使深藏在洛杉磯地下深處的火山噴發,熾熱的岩漿流向天使之城的人口密集區,眼看一場城毀人亡的悲劇就要發生。擔任處理這次危機總指揮的邁克,先是不相信會有火山噴發,後在地質學家埃米博士的勸告下,還是採取了撤離措施。但突如其來的災難還是在民眾中引發極大的恐慌。路上流動的岩漿被堵住了,但它們實際上是流進了隧道,貫入地鐵後,還會從地鐵的出站口流入城市……
片 名:The Core
譯 名:地心毀滅
導 演:喬恩·阿米爾 (Jon Amiel)
編 劇:Cooper Layne
John Rogers
主 演:阿倫·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希拉里·斯萬科 (Hilary Swank)
切基·卡尤 (Tchéky Karyo)
斯坦利·塔奇 (Stanley Tucci)
德爾略·林多 (Delroy Lindo)
阿爾法·沃德 (Alfre Woodard)
類 型:劇情 (Drama) / 科幻 (Sci-Fi) / 動作 (Action) / 驚悚 (Thriller)
片 長:135 min
分 級:PG-13
國家地區:英國 / 美國
發行公司:派拉蒙影業 (Paramount Pictures US)
出品公司:Core Prods. Inc. [us]
首映日期:2003年3月25日
語 言:英語
字幕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地理學家喬什·凱斯博士無意中發現了一場可能會導致全球人類滅亡的大災難,從而拉開了這部影片的序幕。凱斯發現,地心溫度因某種不明原因發生了改變,同時,這種未知的力量正在阻礙地球的正常運轉。隨著地球磁場的迅速惡化,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將緊隨其後。為了拯救地球,保衛全人類的安危,凱斯將全球最傑出的科學家組織起來,成立了一支救援小組,他們計劃乘坐地下飛船抵達地心,在那裡引爆一個特殊裝置,一旦成功,地球仍將像往常一樣正常運轉。地下飛船的駕駛員瑞貝卡、上校羅伯特·艾沃森率領一支科學精英部隊踏上了這場生死之旅。整個地球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中。這是一項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任務。但對於能否勝利歸來,誰都沒有十足的把握……
相關幕後:
這是導演喬恩·阿米爾首次涉足科幻題材的影片,這位來自英國、畢業於劍橋的導演1990年開始進入好萊塢,這十幾年間他的作品不算多,但卻是風格各異,這其中有講述南北戰爭的劇情片《薩莫斯比》,有驚悚題材的《疊影謀殺案》,還有國內觀眾熟悉的動作片《偷天陷阱》。
奧斯卡影後希拉里·斯旺克毫無疑問是整部影片最引人注目的亮點。自1999年憑借《男孩不哭》中的同性戀角色爆冷捧走小金人後,希拉里便開始了馬不停蹄的接片工作,先是靈異驚悚片《天賦》中飽受虐待的妻子,而後是《項鏈事件》里18世紀的法國宮廷美人,接著她又和兩位演技派大高手艾爾·帕西諾、羅賓·威廉斯一起經歷阿拉斯加的白夜(《失眠症》),現在她又要鑽到地心裡去經歷平生最刺激的冒險了。
以地球災難為題材的影片早已泛濫成災,1998年的時候是小行星,現在輪到了地核,在這樣一部以展現特技和災難場面為主的影片里,即使貴為奧斯卡影後的希拉里·斯旺克又能有什麼驚人表現呢?《地心》從開拍之初,就被人們拿來和邁克爾·貝的《世界末日》相提並論,對此,導演阿米爾說:「在拍攝的時候我們特別注意這點,甚至建立了一套所謂的『反邁克爾·貝《世界末日》』表演體系。」以力爭不讓觀眾看到前20分鍾時就打著哈欠說,好一部無聊的《世界末日》地心版。
❼ 澳大利亞電影的簡介
1896年 8月在墨爾本的歌劇院首次放映了英國人R.W.保羅攝制的關於倫敦威斯敏斯特橋的紀錄短片。同時,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派出的攝影師在墨爾本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反映盛大的墨爾本杯賽馬活動。這部影片在墨爾本和悉尼上映達 3個月之久,是外國人在澳大利亞拍攝的最早的一部影片。20世紀初,英國人類學家C.斯潘塞來澳拍攝了關於土著居民的風俗習尚的紀錄片,開創了以研究土著居民文化生活為目的的人類學紀錄片之先河,救世軍也在這個時候開始拍攝宣傳宗教的短故事片,如《早期的基督教殉難者》(1899)。第一部澳大利亞人攝制的影片《凱利幫的故事》是1906年上映的,它標志著澳大利亞電影的誕生。影片是由C.泰特攝制的,內容描寫俠盜凱利兄弟和警察之間的斗爭故事。這顯然是受到當時美國暢銷影片《火車大劫案》(1903)的影響。《凱利幫的故事》放映時間為66分鍾,並用演員在銀幕後配音,這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部長故事片。這部影片的暢銷導致了這種類似美國西部片電影的泛濫。當時沒有隨波逐流的導演只有R.朗福特他出身演員,自當上導演以後,一貫注意影片的質量,作品具有現實主義風格。他拍攝的《邦蒂號的叛變》(1915)、《我們的選擇》(1919)和《多愁善感的傢伙》(1920)都得到了較高的評價。特別是後者,成功地塑造了澳大利亞人的性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英國的影片開始進入澳大利亞,與新生的澳大利亞電影展開競爭。從20年代起,廉價的英美影片逐步侵佔了澳大利亞電影市場。澳大利亞的民族電影因成本高、題材貧乏等問題,陷於一蹶不振的境地,很多電影工作者被迫放棄故事片的拍攝,轉向新聞紀錄片。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50~60年代,以美國影片獨霸澳大利亞銀幕而達到極點。在這段時期內,只有少數幾位導演在為繁榮本國電影而辛勤地進行創作。他們中影響較大的是G.E.喬維爾。從1925年的《蒙比的蠢蟲》一片開始,到他1959年死於貧困為止,喬維爾攝制了許多真正澳大利亞題材的影片,如反映澳大利亞軍隊在第一、二次大戰期間英勇作戰的《四萬騎兵》(1941)和《托勃魯克人的老鼠》(1948)等。他最後一部重要作品是《傑達》(1955),由於他在影片中處理種族問題不當,這部影片遭到失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於新聞宣傳的需要,澳大利亞的新聞紀錄片有長足的進步,同時也吸收和培養了很多電影工作者。這時,在悉尼大學學過人類學的I.鄧洛普進入了電影界。從1957年開始,他多次進入澳大利亞西部的沙漠,拍攝了不少關於土著居民生活的紀錄片,逐步成為澳大利亞人類學電影的權威人士。
從70年代開始,由於政府的重視和鼓勵(如建立電影委員會,對影片進行資助,開辦電影、電視學校,創辦電影資料館等),民族意識的進一步覺醒,澳大利亞電影進入了復興時期。這首先表現在長故事片產量的穩步上升。澳大利亞1969年只發行了5部國產片,而到1971年則上升為11部。整個70年代,平均每年發行15.2部國產片,之後這個數字又有所上升。其次,電影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隊伍不斷擴大並日趨成熟,特別是一批中青年編導人員在70年代初陸續走上影壇,促進了國產影片的發展。這些新生力量中有:T.伯斯塔爾、P.韋爾、B.貝雷斯福德、J.杜伊甘、D.克龍比、F.謝皮西、戴維威廉森、艾戈爾?奧津斯、G.阿姆斯特朗等。這批編導的大部分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是澳大利亞的,例如,由P.韋爾導演的《懸崖上的野餐》(1975)和《加利波利》(1981);由B.貝雷斯福德導演的《獲得智慧》(1977)和《馴馬手》(1980);由G.米勒導演的《從雪河來的人》(1981)等影片,都是新生的澳大利亞民族電影中的佼佼者。這些影片的內容雖然取材於歷史,不直接反映現實,但卻往往能引起觀眾對今天社會問題的聯想和思考。有些影片的內容層次較多、涉及面較廣,耐人尋味。這些影片一般來講構圖講究,光和色彩的運用恰到好處;鏡頭流暢,善於利用大自然的景色作背景。隨著國產片的發展,在澳大利亞銀幕上也出現了一批有影響的本國電影明星:梅爾吉布森、約翰哈格里夫斯、傑克湯浦森、布賴恩、布朗、海倫莫斯等。
80年代以來的澳大利亞影片在發揮上述特點的同時,還在某些方面有新的突破。這首先表現在內容已不僅限於歷史,也採用了現實題材,如反映吸毒問題的故事片《冬天的夢》(1981)等。更重要的是反映土著居民的影片再度出現。它們已從早期的紀錄片發展到以故事片形式來反映他們的生活和問題,一般都有較強的感染力。如約翰?霍尼的《曼加妮妮》(1980)和艾戈爾?奧津斯的《我們的偏僻地區》(1982)。80年代,澳大利亞電影的復興處於開始階段,這首先是因為在澳大利亞影壇上,國產片還處於少數地位,外國影片仍占絕對優勢,其中主要是美國片,一般每年進口 200部左右;另據澳大利亞發行商協會的統計,1963~1981年,在澳大利亞公演的100部最暢銷的影片中,國產片只佔8部。其次,上述有特色的影片在整個國產影片的產量中也只佔少數。毫無特色的平庸之作、充斥著性的內容的影片,還大量存在。就是一些較好的作品中,間或也出現色情鏡頭。
澳大利亞年產影片約20部,有影院900餘座(包括汽車電影場),年觀眾3500萬人次,票房收入1億美元。聯邦政府設有電影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出資援助編寫電影劇本和攝制影片,管理澳大利亞婦女電影基金、澳大利亞製片公司,和國家圖書館一起負責維護電影資料。聯邦政府還設有電影電視學校、新南威爾斯電影公司、電影檢查委員會和屬於國家圖書館組成部分的電影資料館。電影檢查委員會負責對在影院公開上映的國產片和進口片檢查,其重點除了政治問題外,還包括性與暴力。
澳大利亞電影界的群眾組織很多,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澳大利亞電影學會。它除了設置電影資料館、研究中心和出版刊物以外,每年還舉辦澳大利亞電影獎活動,這是每年舉辦的六、七個電影獎中最重要的一個。澳大利亞每年約舉辦10餘個電影節,其中較有影響的是:已舉辦過40餘次的悉尼國際電影節和已舉辦過30餘屆的墨爾本國際電影節。
❽ 求一部災難電影的名字
絕世天劫
中文片名: 絕世天劫
外文片名: Armageddon
更多中文片名: 世界末日
最後決戰
大決戰
影片類型:
愛情 / 動作 / 驚悚 / 劇情 / 科幻
片長:
150 min / USA:153 min (director's cut)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SDDS
評級:
Rated PG-13 for sci-fi disaster action, sensuality and brief language.
級別: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rgentina:13 Australia:M Netherlands:12 Norway:15 USA:PG-13 Finland:K-12 USA:Unrated Sweden:11 France:U Iceland:L Italy:T Chile:14 UK:12 Germany:12 Brazil:12 Denmark:15 Hong Kong:IIA South Korea:12 Switzerland:12 Philippines:PG-13 Belgium:KT Taiwan:PG-12 Iceland:LH
製作成本:
$140,000,000 (estimated)
拍攝日期:
1997年5月 - 1997年8月
製作日期:
1997年5月 - 1997年8月
攝制格式:
35 mm (Eastman)
洗印格式:
70 mm (blow-up)
35 mm
導演 Director:
邁克爾·貝 Michael Bay
編劇 Writer:
Robert Roy Pool .....(story) and
Jonathan Hensleigh .....(story)
托尼·吉爾羅伊 Tony Gilroy .....(adaptation) and
Shane Salerno .....(adaptation)
Jonathan Hensleigh .....(screenplay) and
J.J. 艾布斯 J.J. Abrams .....(screenplay)
演員 Actor:
布魯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Harry S. Stamper
比利·鮑伯·松頓 Billy Bob Thornton .....Dan Truman, NASA Administrator
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A.J. Frost
麗芙·泰勒 Liv Tyler .....Grace Stamper
威爾·帕頓 Will Patton .....Charles 'Chick' Chapple
史蒂夫·布西密 Steve Buscemi .....Rockhound
威廉·菲德內爾 William Fichtner .....Colonel William Sharp, Shuttle Freedom Pilot
歐文·威爾遜 Owen Wilson .....Oscar Choi, Geologist
邁克·克拉克·鄧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Jayotis 'Bear' Kurleenbear
彼得·斯特曼 Peter Stormare .....Lev Andropov, Russian Cosmonaut
Ken Hudson Campbell .....Max Lennert (as Ken Campbell)
傑西卡·斯汀 Jessica Steen .....Jennifer Watts, Shuttle Freedom Co-Pilot
凱斯·大衛 Keith David .....Lt. General Kimsey
Chris Ellis .....Walter Clark
詹森·艾薩克 Jason Isaacs .....Dr. Ronald Quincy, Research
Grayson McCouch .....Gruber, Munitions Specialist
Clark Heathcliffe Brolly .....Freddy Noonan
Marshall R. Teague .....Colonel Davis, USAF (as Marshall Teague)
Anthony Guidera .....Tucker, Shuttle Independence Co-Pilot
Greg Collins .....Lt. Halsey, Munitions Specialist
J. Patrick McCormack .....General Boffer
Ian Quinn .....Astronaut Pete Shelby
Christopher J. Worret .....Operator #1
Adam Smith .....Operator #2 (as Adam C. Smith)
John Mahon .....Karl
Grace Zabriskie .....Dottie
K.C. Leomiti .....Samoan
艾迪·格里芬 Eddie Griffin .....Little Guy
Deborah Nishimura .....Client #1
Albert Wong .....Client #2
Jim Ishida .....Client #3
Stanley Anderson .....The President
James Harper .....Admiral Kelso
Ellen Cleghorne .....Helga, the Nurse
Udo Kier .....Psychologist
John Aylward .....Dr. Banks
Mark Curry .....Stu, the Cabbie
松田聖子 Seiko Matsuda .....Asian Tourist
Harry Humphries .....Chuck, Jr.
戴連·克里斯托福 Dyllan Christopher .....Tommy
Judith Hoag .....Denise
Sage Allen .....Mrs. Lennert, Max' Mother
Steven Ford .....Nuke Tech
克里斯蒂安·克萊門松 Christian Clemenson .....Droning Guy
Andy Ryan .....Greenpeace Guy
Duke Valenti .....Roughneck #1
Michael Taliferro .....Roughneck #2 (as Michael 'Bear' Taliferro)
Billy Devlin .....Roughneck #3
Kathleen Matthews .....Newscaster #2
J.C. Hayward .....Newscaster #3
Andrew Glassman .....Newscaster #4
肖妮·史密斯 Shawnee Smith .....Redhead
Dwight Hicks .....FBI Agent #1
Odile Corso .....Geo Tech #1 (as Odile Broulard)
Vic Manni .....Loanshark
Jim Maniaci .....Biker Customer
Layla Roberts .....Molly Mounds
Joe Allen .....Kennedy Launch
Bodhi Elfman .....Math Guy
Alexander Johnson .....Newscaster
Kathy Neff .....Reporter #1
Victor Vinson .....Sector Director
Joseph Patrick Kelly .....Marine #1
Peter White .....Secretary of Defense
Rudy Mettia .....G-Man
Frank Van Keeken .....NASA Planner #1
Fred Weller .....NASA Tech (as Frederick Weller)
Jeff Austin .....NASA Tech
古蓋·格萊斯 Googy Gress .....NASA Tech
Matt Malloy .....NASA Tech
H. Richard Greene .....NASA Tech
Brian Brophy .....NASA Tech
Peter Murnik .....NASA Tech
Brian Hayes Currie .....NASA Tech
Andrew Heckler .....NASA Tech
Andy Milder .....NASA Tech
Michael Kaplan .....NASA Tech
Patrick Richwood .....Dr. Nerd
Brian Mulligan .....Dr. Nerd
John H. Johnson .....Pad Director
Charles Stewart .....Vacuum Chamber Tech
Scarlet Forge .....Young Grace
Michael Tuck .....American Newscaster
Patrick Lander .....British Newscaster
Anne Vareze .....French Newscaster
Fritz Mashimo .....Japanese Newscaser
Dina Morrone .....Italian Newscaster
Ruben O'Lague .....Spanish Newscaster
Wolfgang Muser .....German Newscaster
Jim Fitzpatrick .....NORAD Tech (as James Fitzpatrick)
查爾登·海斯頓 Charlton Heston .....Narrator (voice)
邁克爾·貝 Michael Bay .....NASA Scientist (uncredited)
Judi Beecher .....Presidential Cabinet Member (uncredited)
Mark Boone Junior .....New York Guy (uncredited)
Judith Drake .....Grap's Nurse (uncredited)
Ronald Fox .....SWAT Team Member (uncredited)
Franky .....Dog Attacking Dinosaur Toy (uncredited)
John Frazier .....Priest (uncredited)
Andy Gill .....Shuttle Commander in Opening Sequence (uncredited)
Will Green .....National Guard (uncredited)
Jeff Linnartz .....Air Force Colonel (uncredited)
Shannon Lucid .....Woman in Underwater Simulation Scene (uncredited)
Kevin McGuire .....NASA Worker (uncredited)
Aaron J. Patton .....NASA Ground Crew Member (uncredited)
Pope John Paul II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Angelina Riposta .....Kennedy Space Center Extra (uncredited)
Gary A. Rogers .....CBS Reporter (uncredited)
Frank Silva .....Man (uncredited)
William T. Smith .....F-16 Pilot (uncredited)
Erik Per Sullivan .....Kid with Rocket Ship (uncredited)
勞倫斯·蒂爾尼 Lawrence Tierney .....Hollis Vernon Grap Stamper (uncredited)
Greg Warmoth .....KSC News Reporter (uncredited)
Gedde Watanabe .....Asian Tourist (uncredited)
製作人 Proced by:
Kenny Bates .....associate procer
邁克爾·貝 Michael Bay .....procer
傑瑞·布魯克海默 Jerry Bruckheimer .....procer
Jonathan Hensleigh .....executive procer
Gale Anne Hurd .....procer
Chad Oman .....executive procer
Pat Sandston .....associate procer
Jim Van Wyck .....executive procer
Barry H. Waldman .....associate procer (as Barry Waldman)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試金石影片公司 Touchstone Pictures [美國]
傑瑞·布魯克海默電影公司 Jerry Bruckheimer Films [美國]
Valhalla Motion Pictures [美國]
發行公司: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ermany) GmbH [德國] ..... (Germany)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Sweden) [瑞典] ..... (Sweden)
博偉國際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日本] ..... (Japan)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菲律賓] ..... (1998) (Philippines) (theatrical)
Filmes Lusomundo [葡萄牙] ..... (Portugal)
Gativideo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Gaumont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BVI) [法國] ..... (France)
標准收藏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美國] ..... (USA) (DVD)
Touchstone Home Video [美國] ..... (France) (video)
特技製作公司:
Black Box Digital [美國] ..... (24 frame)
Blue Sky/VIFX [美國] ..... (24 frame)
Buena Vista Imaging [美國] ..... (opticals and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Digital Domain [美國] ..... (opticals and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Digital Magic Company [美國] ..... (opticals and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Editel [美國] ..... (opticals and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Rainmaker Digital Pictures [加拿大]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The Computer Film Company [英國] ..... (digital effects)
Vision Crew Unlimited [美國] ..... (digital effects)
Visual Effects ..... (digital effects)
WonderWorks [美國] ..... (exploding cockpit and space shuttle cockpit)
其它公司: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國] ..... camera cranes and dollies
Culver Studios ..... gri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Inter Video [美國] ..... 24 frame video services
J.L. Fisher Inc. [美國] ..... camera dollies
Louka Films ..... France international unit
MCRS ..... motion control cameras
Tony's Food Service Inc. [美國] ..... catering
編輯本段上映日期
加拿大 Canada
1998年7月1日
美國 USA
1998年7月1日
哥倫比亞 Colombia
1998年7月3日
韓國 South Korea
1998年7月3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98年7月9日
瑞典 Sweden
1998年7月9日
丹麥 Denmark
1998年7月10日
冰島 Iceland
1998年7月10日
以色列 Israel
1998年7月10日
葡萄牙 Portugal
1998年7月10日
瑞士 Switzerland
1998年7月15日 ..... (French speaking region)
德國 Germany
1998年7月16日
奧地利 Austria
1998年7月17日
芬蘭 Finland
1998年7月17日
挪威 Norway
1998年7月17日
西班牙 Spain
1998年7月17日
瑞士 Switzerland
1998年7月17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新加坡 Singapore
1998年7月22日 ..... (premiere)
香港 Hong Kong
1998年7月23日
斯洛伐克 Slovakia
1998年7月23日
波蘭 Poland
1998年7月24日
台灣 Taiwan
1998年7月25日
馬來西亞 Malaysia
1998年7月30日
墨西哥 Mexico
1998年7月31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8年8月2日 ..... (premiere)
比利時 Belgium
1998年8月5日
法國 France
1998年8月5日
新加坡 Singapore
1998年8月6日
巴西 Brazil
1998年8月7日
英國 UK
1998年8月7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8年8月13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1998年8月20日
土耳其Turkey
1998年8月21日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1998年8月22日 ..... (Jakarta)
紐西蘭 New Zealand
1998年8月27日
愛沙尼亞 Estonia
1998年9月4日
義大利 Italy
1998年9月4日
拉脫維亞 Latvia
1998年9月4日
匈牙利 Hungary
1998年9月10日
南斯拉夫 Yugoslavia
1998年9月17日
菲律賓 Philippines
1998年10月1日 ..... (Davao)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1998年10月1日
科威特 Kuwait
1998年10月14日
日本 Japan
1998年10月31日 ..... (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本 Japan
1998年12月12日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版本1
兩顆龐大的隕石即將撞上地球,人類必須結合太空總署的太空人和頂尖油礦鑽油工人,把太空梭迫降於另一顆隕石上,在鑽到隕石中心埋下核子武器,這個任務的成功與否將是人類生死存亡的關鍵。
版本2
地球曾一度是恐龍的棲身之地,但一塊直徑為六千公尺的天外巨石改變了一切,它造成了地球的大爆炸和恐龍的滅絕。這事以前已曾發生,現在或將來也許還會發生。
休斯敦。美國太空總署的所有人員穿梭忙碌著,剛發生的意外令每一個人坐立不安:太空空間站突然之間被摧毀,與地面失去了一切聯系。工作人員緊張焦急地檢查著各種儀器,其中一人指著雷達顯示屏驚呼起來:「有一大群不明物體向紐約飛去了。」紐約市繁華而忙碌。
一個黑人小伙兒用單車載著小狗兜風。小狗見到一些出售的恐龍玩具,立即跳過去又撕又咬。賣玩具的胖老闆抓起玩具向小狗打去。黑小伙兒見寵物被打,忿忿他說:「你敢再打它,我就炸死你!」話音未落,一個火球從天而降,正好落在胖老闆頭上炸開。黑小伙兒也被沖擊波掀起掛在大樹上,他驚惶地哭喊道:「有炸彈,快報警!」越來越多的火球向紐約飛來,市區街面上頃刻間成為一片火海。人們四處逃竄,有人驚叫:「我們遭空襲了!」
休斯敦太空總署很快得出了結論,這是一場大規模的隕石雨,破壞力極大。眾人一籌莫展,而太空望遠鏡傳回的最新照片更是讓人瞠目結舌:一顆直徑有德州大小的隕石正向地球飛來,18天後將撞擊地球。
太空總署負責人卡爾心情沉重他說道:「隕石雨只是前奏而已。」科學家們緊急磋商,尋求解決辦法。卡爾最後總結說:「我們只有18天時間,要麼是它毀滅我們,要麼是我們毀掉它。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讓飛船在隕石上著陸,並讓專業人員在隕石上鑽一個800米深的洞,放入核彈,炸碎它或是改變它的飛行軌道。
現在,當務之急是去找最好的石油鑽探工人廣哈里在油田工地上忙碌著。他既是油田老闆,也是最有經驗的鑽探師。此刻,鑽井最忙碌的時分,他手下最得力的青年工人艾吉卻不見蹤影。哈里急步奔到艾吉的小屋前,推門而入,正見艾吉手忙腳亂地穿衣服:再一看,自己的寶貝女兒麗絲竟然躺在艾吉的床上。哈里怒火中燒,拔出手槍向艾吉射擊。艾吉一邊躲閃一邊高喊:「我是真心愛她!」麗絲也跑出來向父親央求:「我已經長大了,我愛他,我要嫁給他!"哈里氣沖沖地說:「不可能我絕不會允許你們……」正在這時,幾架直升機落在油田平台上。幾個軍人跑到哈裡面前,禮貌他說:「哈里先生,為了國家的安全,請立刻跟我們走。請允許我們暫時不講明理由。」
哈里滿腹狐疑地跟他們上了直升機。太空總署里,卡爾早已等候多時,一見哈里,他就和盤托出了隕石飛向地球的情況。他憂心忡忡他說:「隕石與地球一旦相撞,世界各國和地球萬物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連細菌也不能倖免。就算隕石落入人海中,掀起的滔大巨浪也足以吞沒大半個世界,人類也會因撞擊所產生的高溫而死去。無論怎樣,後果都是一樣。」
兩艘飛船順利進入太中,在俄羅斯空間站補充了燃料和水,兩位俄羅斯宇航員也加入了拯救地球人類的行列。兩艘飛船向既定的目標飛去。
巨大的隕石像一頭張牙舞瓜的怪獸,在太空中翻滾移動,緩緩逼近地球。兩艘飛船盤旋著向隕石靠攏,無數的小隕石肌點股向飛船襲來。飛船不斷地躲閃,不斷地靠近、不敢抬頭。風暴過後,他們發現了一件令人喪氣的事:引爆核彈的遙控器失靈了。要完成任務,唯一的辦法是留下一人,用手摁下引爆裝置按鈕。留誰?有人提議抽簽。留下的那根簽被艾吉抽到了,他自嘲道:「想不到我成了拯球地球的英雄。」他又轉身對哈里說:「告訴麗絲,我永遠愛她。"艾吉拉開艙門。走下飛船。
就在飛船即將飛離隕石的一瞬間,哈里猛地拉開艙門跳了出去,並一把將艾吉推入飛船,從外面關嚴了艙門,他隔著艙門對艾吉說:「我一直把你當作兒子看待。替我照顧好麗絲。」
飛船遠遠地飛離了隕石。哈里通過衛星通訊系統與女兒永訣,他含淚說:「我答應你說一定會回來,但我失信了。好好照顧艾吉。我永遠在你們身邊。」他最後深情地望了一眼地球的方向,彷彿看到春色中童年的麗絲正張著雙臂向自己奔來……
哈里掘下了引爆按鈕。全世界的人們都看到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奇麗的光環,隨即隕石被炸成兩段,改變了飛行軌道,與地球搽肩而過。
天空中從此多了一顆永遠閃光的新星。
版本3
美國太空總署發現一顆巨大的隕石正朝地球方向而來,並將在18天之內撞上地球,為了阻止隕石造成人類的毀滅,太空總署想出的方法是派人登陸隕石的表面,並鑽洞貫穿至隕石的地心,放入核彈引爆,使之在撞上地球前就先在太空中毀滅,而布魯斯威利斯飾演的就是身負此重任的鑽油井工人的工頭,而本艾弗列克不但是他的屬下,同時也是布魯斯威利斯女兒(麗芙·泰勒飾演)的男朋友,為了完成此項訓練,兩人同時接受太空總署的訓練,一夕之間從一個打井工人成為太空人及救世英雄。
版本4
一塊像德克薩斯州那麼大的隕石即將毀滅全人類,只有幾個南海石油鑽井工人登上隕石、鑽個洞將它炸毀,人類才能得救。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間歇性的爆炸、聲嘶力竭的吼叫、一揚一抑毫無驚奇的劇情處理、解說式的音樂、電視廣告式的剪輯、啤酒廣告式的色調……一切高亢得單調乏味,就像我們常見的低品味政治宣傳。該片渲染的愛國熱情帶有一種救世主情調,救世隊的成員被處理成加里森敢死隊式的社會渣滓,以增添他們的「人情味」及反襯男一號的高大英勇。影片具有一流的音響效果和典型暑期大片的感官刺激力。
❾ 求電影 救贖(也叫救世),西部牛仔片,去年的新片,結局處的背景音樂
片尾背景音樂:
《The Salvation – The End》
作曲:Kasper Winding
下載在附件:
《救世 》電影配樂:Kasper Winding
電影原聲帶《The Salvation 》
發行時間:2014-05-14
曲目:
1. 《Grand Junction》
2. 《The Salvation》
3. 《Exit Paul》
4. 《Towards Evil》
5. 《God Bless Your Evil Soul》
6. 《Man In The Sun 2》
7. 《He Brought His Own Coffin》
8. 《The Funeral》
9. 《The Final Straw》
10. 《Ms. Whistler》
11. 《The Great Escape》
12. 《Man In The Sun》
13. 《Seven Men Down》
14. 《She』s Coming With Me》
15. 《The Salvation – The End》
相關介紹:
救世 The Salvation (2014)
導演: 克里斯蒂安·萊沃
編劇: 安諾斯·托馬斯·延森 / 克里斯蒂安·萊沃
主演: 麥斯·米科爾森 / 伊娃·格林 / 傑弗里·迪恩·摩根 / 埃里克·坎通納 / 米卡埃爾·佩斯布蘭特 / ...
類型: 劇情 / 西部
製片國家/地區: 丹麥 / 英國 / 南非
上映日期: 2014-05-17(戛納電影節) / 2014-05-22(丹麥)
又名: 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