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經典黃梅戲電影

經典黃梅戲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21 08:36:53

A. 傲氣的黃梅戲電影還有哪些最好是嚴鳳英的

《天仙配》(黃梅戲) 上海電影製片廠 改編:桑弧 導演:石揮 攝影:羅從周 布景設計:胡倬雲女駙馬》(黃梅戲) 海燕、安徽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 導演:劉瓊 攝影:邱以仁、李崇峻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安徽戲曲集錦》 安徽電影製片廠攝制、江南電影製片廠協助 導演:郭筠 攝影:張保宣 副導演:喬志良 影片包括:《春香鬧學》(黃梅戲)、《拾棉花》(泗州戲)、《借羅衣 牛郎織女》(黃梅戲)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陸洪非、金芝、岑范、完藝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 特技攝影:周詩穆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柳蔭記》(黃梅戲) 天馬電影製片廠、香港長虹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桑弧 藝術顧問:嚴鳳英、王少舫 導演:顧而已 攝影:吳蔚雲 美工:盧景光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小店春早》(黃梅戲)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慶市文化局,汪存順、王壽之執筆 導演:鄧一民、徐紀宏 攝影:程世余 美工:施琦平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團 《紅霞萬朵》(黃梅戲) 珠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徽省安慶地區文化局《紅霞萬朵》創作組 導演:陳崗、李鳴 攝影:黃永湖、姚梅生 美工:羅聲繁 演出: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 杜鵑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沙丹 導演:沙丹 攝影:李永福 美術:潘姚根、程崗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 龍女》(黃梅戲)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丁式平、朱士貴、許成章 導演:舒適 攝影:陳晨祥 美工:黃洽貴、黃劍鋒 副導演:馮笑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孟姜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王冠亞、漸知 導演:沙丹 攝影:瞿金樓 美術設計:趙金聲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香魂》(黃梅戲) 安徽電影製片廠 編劇:劉雲程 藝術顧問:傅超武 導演:張鴻眉、王金聲 攝影:王文錫 美工:張林 《朱門玉碎》(黃梅戲) 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張亞非、潘忠仁 導演:陳懷皚 攝影:黃心一 美工:屠居華 副導演:駱航民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一團 血淚恩仇錄》(黃梅戲) 湖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謝文禮 導演:李俊岩 攝影:李俊岩 美術:隋壯基 副導演:姬鵬 根據傳統戲《恩仇記》改編

B. 比較經典的黃梅戲有哪些除了對花,女駙馬,夫妻觀燈,天仙配

韓再芬作品: 電影:《香魂》《生死擂》《徽商情緣》 電視劇:《鄭小姣》《天仙配》《女駙馬》《孟麗君》《桂小姐選郎》《龍鳳奇緣》《桃花扇》《李師師與宋徽宗》《彩雲坪》《挑花女》《小辭店》《秋》《潘張玉良》 舞台劇:《西施》《血狐帕》《孔雀東南飛》《女駙馬》《鄭小姣》《莫愁女》 CD:黃梅飄香的季節 還有網路收集及自己錄制的韓再芬晚會表演專輯以及采訪。 馬蘭作品: 影視劇:《嚴鳳英》《龍女》《劈棺驚夢》《遙指杏花村》《西廂記》 舞台劇:《紅樓夢》《女駙馬》《無事生非》《鞦韆架》《女駙馬、天仙配》(音配像) 《紅樓夢》共三個版本。 CD:黃梅經典 還有網路收集一些唱段,還有自己錄的一些。DVD的有七八個了吧。 馬蘭有采訪、唱段等有自製DVD。 嚴鳳英作品: 電影:《女駙馬》《天仙配》《牛郎織女》《夫妻觀燈》 專題片:《墜入凡間的精靈》《婦唱夫隨》等 孫娟作品: 舞台劇:《春江月》《桃李無言》 電視劇:《花田錯》《李清照》 孫娟個人DVD卡拉OK 郭宵珍作品: 舞台劇:《春江月》《蕎麥記》 電視劇:《祝福》《黃山情》 周源源作品: 舞台劇:《半邊月》《風雨麗人行》《小辭店》 電視劇:《平湖秋月》 周源源CD二十一世紀黃梅戲經典 楊俊作品: 電影:《血淚恩仇錄》《孟姜女》《貂嬋》 趙媛媛作品: 舞台劇:《孔雀東南飛》《桃花女》《柳暗花明》《賣油郎與花魁女》 電影:《山鄉情悠悠》 吳亞玲作品: 舞台劇:《梁祝》《紅絲錯》《牆頭馬上》《游春、葬花》 電視劇:《春》 黃梅仙子專輯 李文作品: 舞台劇:《啼笑姻緣》《戲牡丹、打豬草》《掃花堂、戲牡丹》 《長恨歌》 吳亞玲作品: 舞台劇:《梁祝》《紅絲錯》《牆頭馬上》《游春、葬花》 電視劇:《春》 黃梅仙子專輯 省黃經典: 1、天仙配(嚴鳳英)2VCD 2、女駙馬(韓再芬)4VCD 3、三請樊梨花(孫娟、汪小鐸、蔣建國)2VCD 4、游龍戲鳳(周珊、何雲)2VCD 5、雙玉蟬(李文、梅院軍)3VCD 6、姐妹易嫁(周珊、徐君、茆建琳)2VCD 7、孟姜女(李文、劉華)2VCD 8、孝子冤(余順、梅院軍)2VCD 9、打金枝(吳亞玲、蔣建國、黃新德)2VCD 10、清風亭(黃新德、胡玉潔)2VCD 11、秦香蓮(吳亞玲、劉華、董成)3VCD 12、啞女告狀(吳亞玲、蔣建國、何雲)3VCD 13、羅帕記(黃新德、吳亞玲)3VCD 14、胭脂(余順、劉華)3VCD 15、喬太守巧點鴛鴦譜(黃新德、何雲、梅院軍)3VCD 16、紅樓夢(何雲、魏蓓蓓)3VCD 17、李文專輯--仙女的傳說1VCD 18、蘭橋汲水、玩會跳船、打豆腐、擋轎2VCD (孫娟、汪小鐸、王娟、張小威、程小君;王淮、吳鳳霞、何雲、琚翔、陳丹、王成) 19、做文章、補背褡、春香鬧香2VCD (潘雪萍、周珊、何文順、凌夏、袁偉、琚翔、潘雪萍) 20、黃梅戲精華選段卡拉OK 2VCD 省黃最近四大劇目: 《霸王別姬》 《雷雨》 《逆火》 《知心村官》 其它名家: 《喜榮歸、挑女婿》(台灣公共電視台錄制)這個感覺不錯,比央視放的那個好! 《皇帝告狀》(汪靜、潘文革) 《貞娘怨》(張小萍、潘文革) 《玉堂春》 《朱門玉碎》(丁同) 《公主與皇帝》(滿玲玲、馬自俊) 《青銅之戀》 《半把剪刀》(汪靜) 《蔡鳴鳳辭店》(滿玲玲、馬自俊) 《雙下山》(余順、王娟) 《母老虎上轎》(李龍斌、陳小芳) 《七仙女與董詠》(汪靜) 《啼笑姻緣》 《楊門女將》(胡靜) 《鴛鴦配)(徐君) 《女駙馬》(周莉)這個也不錯,周莉演得別有一番滋味! 《二月》 《御河橋》(李萍) 《巧妹與憨哥》(徐君、劉華) 《漁網會母》(周珊、錢濤) 《金玉奴》(何雲) 《游園驚夢、靈姑戲虎》(何雲、梅院軍) 《黃梅戲名家薈萃》(中國第一屆藝術節晚會片斷) CD 《中國戲曲名家唱段珍藏版》 《女駙馬》(吳亞玲、周源源) 《周源源二十一世紀黃梅經典》 《天仙配》(嚴鳳英)

C. 黃梅戲電影

黃梅戲版的《梁祝》好像沒有62年拍的!78年以前內地的的黃梅戲電影並公映的就是《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未公映的有《夫妻觀燈》《春香鬧學》。如果真有的黃梅戲62版的《梁祝》也有可能是港台拍的黃梅調電影,凌波、樂蒂主演的!但好像是63年拍的!
對與不對!請參考!

D. 黃梅戲電影有哪些

1959 2部
《女駙馬》(黃梅戲) 海燕、安徽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
導演:劉瓊
攝影:邱以仁、李崇峻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安徽戲曲集錦》安徽電影製片廠攝制、江南電影製片廠協助
導演:郭筠
副導演:喬志良
攝影:張保宣
影片包括:《春香鬧學》(黃梅戲)、《拾棉花》(泗州戲)、《借羅衣》(廬劇)

1963 2部
《牛郎織女》(黃梅戲)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陸洪非、金芝、岑范、完藝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
特技攝影:周詩穆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柳(槐)蔭記》(黃梅戲) 天馬電影製片廠、香港長虹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桑弧
藝術顧問:嚴鳳英、王少舫
導演:顧而已
攝影:吳蔚雲
美工:盧景光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1976 2部
《小店春早》(黃梅戲)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慶市文化局,汪存順、王壽之執筆
導演:鄧一民、徐紀宏
攝影:程世余
美工:施琦平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團

《紅霞萬朵》(黃梅戲) 珠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徽省安慶地區文化局《紅霞萬朵》創作組
導演:陳崗、李鳴
攝影:黃永湖、姚梅生
美工:羅聲繁
演出: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

1984 2部
《杜鵑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沙丹
導演:沙丹
攝影:李永福
美術:潘姚根、程崗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

《龍女》(黃梅戲)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丁式平、朱士貴、許成章
導演:舒適
副導演:馮笑
攝影:陳晨祥
美工:黃洽貴、黃劍鋒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1986 4部
《孟姜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王冠亞、漸知
導演:沙丹
攝影:瞿金樓
美術設計:趙金聲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母老虎上轎》(黃梅戲)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余治淮
導演:王楓
副導演:曲長科
攝影:馮秉鏞
美術:王崇
演出:安徽省黟縣黃梅劇團

《香魂》(黃梅戲)安徽電影製片廠
編劇:劉雲程
藝術顧問:傅超武
導演:張鴻眉、王金聲
攝影:王文錫
美工:張林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

《朱門玉碎》(黃梅戲) 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張亞非、潘忠仁
導演:陳懷皚
副導演:駱航民
攝影:黃心一 美工:屠居華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一團

1991 1部
《血淚恩仇錄》(黃梅戲) 湖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謝文禮
導演:李俊岩
副導演:姬鵬
攝影:李俊岩
美術:隋壯基
演出:湖北省黃梅戲劇院

2000 1部
《山鄉情悠悠》 安徽省電影公司
編劇:李光南、鄧新生
導演、攝影:黃喬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一團

2001 1部
《生死擂》 安徽電影製片廠
編劇:金芝、草青
導演:王好為、李晨聲
攝影:李晨聲、尹其武

E. 黃梅戲影片有哪些

1959 2部
《女駙馬》(黃梅戲) 海燕、安徽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
導演:劉瓊
攝影:邱以仁、李崇峻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安徽戲曲集錦》安徽電影製片廠攝制、江南電影製片廠協助
導演:郭筠
副導演:喬志良
攝影:張保宣
影片包括:《春香鬧學》(黃梅戲)、《拾棉花》(泗州戲)、《借羅衣》(廬劇)

1963 2部
《牛郎織女》(黃梅戲)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陸洪非、金芝、岑范、完藝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
特技攝影:周詩穆
美工:張曦白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柳(槐)蔭記》(黃梅戲) 天馬電影製片廠、香港長虹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桑弧
藝術顧問:嚴鳳英、王少舫
導演:顧而已
攝影:吳蔚雲
美工:盧景光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1976 2部
《小店春早》(黃梅戲)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慶市文化局,汪存順、王壽之執筆
導演:鄧一民、徐紀宏
攝影:程世余
美工:施琦平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團

《紅霞萬朵》(黃梅戲) 珠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安徽省安慶地區文化局《紅霞萬朵》創作組
導演:陳崗、李鳴
攝影:黃永湖、姚梅生
美工:羅聲繁
演出: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

1984 2部
《杜鵑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沙丹
導演:沙丹
攝影:李永福
美術:潘姚根、程崗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

《龍女》(黃梅戲)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丁式平、朱士貴、許成章
導演:舒適
副導演:馮笑
攝影:陳晨祥
美工:黃洽貴、黃劍鋒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1986 4部
《孟姜女》(黃梅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編劇:王冠亞、漸知
導演:沙丹
攝影:瞿金樓
美術設計:趙金聲
演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

《母老虎上轎》(黃梅戲)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余治淮
導演:王楓
副導演:曲長科
攝影:馮秉鏞
美術:王崇
演出:安徽省黟縣黃梅劇團

《香魂》(黃梅戲)安徽電影製片廠
編劇:劉雲程
藝術顧問:傅超武
導演:張鴻眉、王金聲
攝影:王文錫
美工:張林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

《朱門玉碎》(黃梅戲) 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汪自毅、張亞非、潘忠仁
導演:陳懷皚
副導演:駱航民
攝影:黃心一 美工:屠居華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一團

1991 1部
《血淚恩仇錄》(黃梅戲) 湖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謝文禮
導演:李俊岩
副導演:姬鵬
攝影:李俊岩
美術:隋壯基
演出:湖北省黃梅戲劇院

2000 1部
《山鄉情悠悠》 安徽省電影公司
編劇:李光南、鄧新生
導演、攝影:黃喬
演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一團

2001 1部
《生死擂》 安徽電影製片廠
編劇:金芝、草青
導演:王好為、李晨聲
攝影:李晨聲、尹其武

F. 黃梅戲天仙配觀後感800字

黃梅戲天仙配觀後感800字

黃梅戲天仙配觀後感800字,天仙配為安慶黃梅戲戲曲傳統經典劇目,而黃梅戲是一個比較歡快的戲種,它沒有越劇的悲沉,也沒有京劇的高亢,以下分享黃梅戲天仙配觀後感800字。

黃梅戲天仙配觀後感800字1

《天仙配》之所以成為黃梅戲經典,是因為其劇情、唱腔、唱詞、演員表演等無一不是經過千錘百煉、精心打磨的,《天仙配》也是黃梅戲的傳統曲目,解放前就已經在各黃梅戲幫演出,但真正成功還是解放後五十年代新中國文化團體對其進行改編版,同時也造就了嚴鳳英、王少舫等著名黃梅戲演員,並在全國引起了轟動,最後該劇也被搬上大銀幕,讓全國人民都能夠欣賞黃梅戲藝術精華。所以說,《天仙配》劇目在黃梅戲中的地位相當於九鼎之尊,在某種程度上,就成了黃梅戲的代名詞。

天仙配》的劇情非常簡單,角色也不多,但故事情節卻非常的討巧,深受老百姓的喜好,通俗一點就是適合他們的品味。《天仙配》的劇情是歷史上有關孝子董永的傳說演變而來,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歷朝歷代都重視孝道,董永「賣身葬父」的故事經過民間或野史不斷的流傳,最終就成了神話愛情故事,其本義也就是宣揚孝道、盡孝能夠感動上天,給自己帶來好運。五十年代經改編後的劇本,並沒有放棄神話的因素,只是將主題升華,加入「玉皇大帝」、「財主」的反面角色,將整個劇情改編成包含「勞動人民追求幸福生活,與封建制度(統治勢力)做斗爭」寓意,既保留了傳統的文化精華(「孝道」),又貼近時代的特點(反封建),滿足時代進步文化的要求,所以該劇本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達到了高度統一。

戲曲絕對是一種以音樂為主的藝術,戲曲中的音樂絕對是戲曲的靈魂,不同風格的戲曲音樂也就造就了中國不同的地方戲,黃梅戲被譽為「山野吹來的風」,可見其戲曲音樂風格乃是清新、自然,有濃郁的地方鄉土氣息。《天仙配》的戲曲音樂,不論從詞或是曲來看,都是非常地朴實,就和家鄉的百姓一樣淳樸。

《天仙配》的唱詞,極其通俗,接近大白話,就算是沒有一點文化的勞苦大眾也能夠理解,比方說其中背廣為傳唱的「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唱段,很通俗地告訴大家,勞動人民的幸福就是夫唱夫隨、夫妻恩愛、家庭和諧,體現在具體的表象上就是「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很簡單但又非常真實,不需要過多的華麗詞藻、不要過多的典故來裝飾。戲曲的唱腔也比較單一,沒有過多的花哨、技巧,沒有像京、昆那樣復雜曲牌、套路,老百姓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包含的「喜、怒、哀、樂」的情緒,當然,黃梅戲這種音樂特點,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其本身的發展,也就是說有些曲目,比方說武戲等,就不太適合黃梅戲來演繹。

黃梅戲天仙配觀後感800字2

由黃梅戲藝術大師嚴鳳英、王少舫演出拍攝的《天仙配》電影已是家喻戶曉,蜚聲海外。其實這部神話劇由大師級和名角演員演出無可挑剔也是專門為她們寫的,所以縣級基層劇團要演好這種陽春白雪確有難度,其一,挑梁名角實屬少有;其二,部門設備,燈服道效景樂的水平難以滿是神話劇的需求;再就是演出市場和服務對象也有局限性。但作為黃梅戲專業劇團,無論是省市級或縣級乃至民營團,不可能不排演這個黃梅戲的傳統看家戲。

那就看你怎麼排怎麼演了,是平平淡淡還是轟轟烈烈?是平平淡淡無名角挑梁肯定壓不住台,冷冷靜靜觀眾也無法耐心看下去,是轟轟烈烈沒有豐厚的資金鋪墊包裝打造也難能達到要求。筆者有幸觀看了來自基層的望江縣黃梅戲劇團演出的《天仙配》真的出乎意料,先前也了解到該團就「天仙配」也演了幾代人,不用質疑是一代勝一代。這里也不可否定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時下已是聲光音控的信息時代。肯定在部門設置上勝過從前,對打造神話劇基礎條件也優越些。但是,要打造好《天仙配》沒有一個用心的領導策劃,沒有一個用心的導演構思還是難以出新。望江團做到了,他們正是「用心」才「出新」。

是在一次「文化恵民,送戲下鄉」活動中看到該團為農民演出的一「天仙配」讓我震撼了,簡直不相信如今的望江縣劇團青年演員的演出水平完全不遜色於地市級專業團。當夜幕降臨,傳統的鬧台鑼鼓喧天,村民們從四面八方擁向台口,開演的鍾聲響起,在悲壯的「天仙配」主題曲後混聲合唱中帷幕漸漸拉開,電子顯示屏幕上天空烏雲翻滾,舞台上煙霧彌漫,一柱強烈的追光燈照射著站立在鵲橋上的七女,儼然是凄涼的天空歲月,每個觀眾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舞台,聆聽著七女委婉甜潤的唱腔,尤其是七個仙女同時出場,那輕盈的台步遨遊鵲橋和來回穿梭用纖細的小手編織錦絹真的令人目不暇接。導演獨具匠心的舞蹈手法既不落窠臼又不失傳統,既虛無漂渺又寫真寫實,特別是燈、服、道、效、景、樂有機配合真是大手筆、大風范,大排場,神話般展示在觀眾眼前。

提到「用心」就不得不說該劇二度導演姚虹,她出身梨園世家,從小受父母(該團有影響的老領導和老藝人)熏陶,跟班學藝,功底扎實,文武不擋,擔任過歷屆藝術節獲獎劇目「阿珍」「鴛鴦壼」「相知吟」的副導演和技導並為該團所有恢復排練的數十個傳統劇目的二度執導,在二度創作上頗見功力,尤為新穎。她領悟到「天仙配」雖說有傳統樣板但隨著時代發展和觀眾層面也不能老戲老演,應該融入新意,她執導演出的`《天仙配》「鵲橋」與「織絹」兩場戲從舞蹈構思上打破了傳統模式,充分發揮載歌載舞的表演優勢,再就是在演員服飾和道具上展現時尚新潮,有看點和亮點,也非常養眼。所以令觀眾魂牽夢繞,流連忘返。這就彰顯出導演獨具匠心的二度創作。

再說劇中七女和董永這兩個挑梁角色雖不是資深名角但七女的扮演者童玲紅也算該團遠近聞名的當家花旦,曾在《阿珍》《鴛鴦壼》《相知吟》三個獲獎劇目擔任主角有一定舞台經驗,她嗓音甜潤,穿透力強,唱功見長,很有深度。董永的扮演者王文華雖年輕稚嫩但英俊瀟灑,表演老道,曾受王少舫大師弟子李守強就董永一角進行過專門訓練,偶見確實留有大師痕跡,很是規范。所以這倆個人物在表演上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較為成功。

再就是天將的扮演者何東雖是配角戲不多但他造型好表演逼真,特別是他那恢宏渾厚的嗓音再加上渾響音效更加如雷貫耳,一聲「七公主速速返回天庭」頓時配上燈光音效,狂風呼嘯,電閃雷嗚,飛沙走石,恰似翻江倒海穿雲裂石之勢確有震懾力,不得不讓觀眾身臨其境為七女和董永的生離死別而揪心而悲痛,而同情而惋惜,就是鐵石心腸的人此時也得眨眼淚花。正是如此這般,從而使這個難演的黃梅戲看家戲《天仙配》表演到位,有趣有味。可以說他們為黃梅戲的傳承繁榮真正的做到了「用心」良苦,「出新」良多。

黃梅戲天仙配觀後感800字3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一直是嚮往美好的,無論是什麼故事,人們都希望有一個美好圓滿的結局,所以現在看到的大部分影視戲曲資料以喜劇為主,很少有悲劇,哪怕是悲劇,人們也將其圓滿化。然黃梅戲《天仙配》卻是徹頭徹尾的悲劇,我觀看之後,產生了無限感想,故而記下。

《天仙配》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講的是東漢時期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與七仙女槐蔭樹下喜結鸞鳳,最後被玉帝活活拆散的悲劇故事。

故事開始了,電影版的黃梅戲《天仙配》是由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王少舫主演的,人世間的真性情在他們演的主角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故事先以展現仙界美景為開始,由七仙女來訴說仙界的寂寞凄冷,於是想起了大姐說的人間之美好,想把人間偷看一番,但又怕父王知道了法不容情。其實古代封建時期君王的權威就是這樣的,本身該故事是神話傳說,天上的玉帝正是人間帝王的影射,故事在寫仙界天宮天規的森嚴,其實是對現實生活中王權制度黑暗的刻畫,七仙女的思凡心裡正是倡導了解放人性、追求自由的人性主義觀念。

七仙女和眾姐姐偷看人間的美景,看到了現實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但這在她們看來卻是無比美麗的。首先他們看到了打魚的人們正在江心捕魚,接著他們又看到了砍柴的樵夫,之後看到了田間幹活的農民,隨後又看到了正在苦讀的書生,然後她們看到了花轎正在迎親,最後看到了主人公董永賣身葬父。

仙女們看到的這六件事,囊括了人間所有的人情世故。打魚、砍柴看起來是很平常的事,其實在暗中傳達了一種道家思想,打魚垂釣砍柴是修身養性之事,是道家積極無為的思想,古曲《漁樵問答》所體現的就是漁夫與樵夫自得其樂、清心寡慾的淡雅生活。《天仙配》所要表達的也是這個主題。農民在田間勞作正體現了中國古代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迎親與葬父正好體現了人世間婚喪嫁娶之大事,既表現了男歡女樂的魚水歡樂之情,又體現了人生在世難免生老病死的悲痛,最後也闡述了人世間忠孝之大義。

看這人間的美景,突然天宮中幾聲鍾響,驚得她們忙欲起身回宮,惟有七仙女兩眼斜視天宮,充滿了憤懣與叛逆之情,盡管人間有貧富差距,生老病死,然她卻對董永產生了愛慕與憐憫之情,,所以決心下凡去與董永終身相伴,在封建社會這是十分違背倫理道德的,是叛逆者的行為,然而這恰恰體現了七仙女不戀神仙生活而追求自由、追求真愛的品質於是她便求大姐成全她,幫助她下凡人間。起初大姐不答應,最後拗不過七仙女,大姐便答應了她,且送給她一隻難香,倘若遇到困難就點燃難香,眾姐姐一定會相助,最後大姐又叮囑了她幾句,讓她下凡去了。

「神仙歲月我不愛,願做鴛鴦比翼飛」,七仙女滿懷興奮與激動,將拂塵率氣地一丟,毫不猶豫地下得凡來,在她擲拂塵的那一瞬,我看出了她對凡間生活追求的堅決與矢志不渝,並且對仙界生活的毫不依戀。

下凡以後七仙女首先看到的是水中歡樂自在的游魚和樹上成雙成對,嘰嘰喳喳唱著歌兒得鳥兒,她笑了,笑的是那麼燦爛,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之後七仙女喚出了本方的土地,且告訴了他自己的心事,讓土地成全於她,土地聽了嚇得滿頭大汗,忙說使不得,最後在七仙女的苦苦哀求下土地終於答應了,於是她與土地設下一計來賺取董永,所以她化成了一村姑,

,土地化成了一老漢,好戲就要上場了。

首先七仙女在大路上將董永攔阻,且用含情脈脈的眼神看著他,董永生性忠厚老實,且懂得男女交談是非多,更何況是荒郊野外,孤男寡女,於是他便繞過去走小路,七仙女於是又在小路上攔著他,如此三番,七仙女三次將他攔阻,最後董永實在無可奈何了,便上前求大姐讓他過去,七仙女假意讓路,卻暗中撞了他一下,然後又忙羞羞打打地退了回去,由此可以看出在舊社會女七仙女為追求真愛而大膽主動的行為,就這樣七仙女幾次將董永調戲,故而二人爭執了一番,隨後他們互訴心事,七仙女勸董永不要悲傷難過,董永聽了甚是感激。

董永又問她家住哪裡,要往何處,對於董永突然的問題,她一時不知作何回答,但很快七仙女就編了一個謊,說自己記不住2蓬萊村,千里迢迢來投親,誰知親人無音訊,天涯淪落嘆飄零,說完之後董永也對她產生了憐憫之情,隨後七仙女便向董永流露出了愛意,願與君配成婚,董永聽了大吃一驚,忙矢口拒絕,考慮到自己的身世,且二人萍水相逢,因此他堅決不肯,而七仙女卻說不嫌棄董永,願與他同到傅家受苦,董永還是不從,因此二人爭執了起來,正在這時,一位老漢在槐蔭樹後出來了,這便是土地化成的老漢,便上前細問端詳,最後他們說明了始末緣由後在老漢的撮合下,二人在槐蔭樹下拜了天地,喜結連理。

老漢撮合親事前對他們說了,成親要有三媒六證之人,所以老漢為主婚人,槐蔭樹做紅媒,可見古代婚姻禮節的繁縛。

G. 邵氏黃梅戲電影有哪些的呢

西廂記,七仙女,金枝玉葉,梁祝,血手印,紅樓夢,花木蘭,王昭君,《萬古流芳》,《女巡按》等。
《江山美人》(1969)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

《魚美人》(1964)

H.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還有幾位健在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中的七位仙女分辨是:

大年夜姐王少梅、二姐潘璟琍、三姐潘霞雲、四姐丁俊美、五姐江明安、六姐張萍、七仙女嚴鳳英。

這是昔時仙女們的一張合影(不包含老大年夜跟老七)左起:潘霞雲(三姐),江明安(五姐),潘璟蜊(二姐),張萍(六姐),丁俊美(四姐)

七位仙女的近況:曾經有四位去世,另有三位健在。

去世的仙女們:

1.七仙女嚴鳳英

嚴鳳英是出色的黃梅戲扮演藝術家,是中國黃梅戲的開展創造者之一,也是中國黃梅戲傳承開展重要的開辟者跟奉獻者。

嚴鳳英塑造了很多經典的人物抽象,她拍攝的黃梅戲電影家喻戶曉,她扮演的角色深刻平易近氣,有數人因為愛好她的扮演跟唱腔而愛上了黃梅戲,她為中國黃梅戲的開展跟遍及作出了弗成消逝的奉獻。

嚴鳳英的代表作有:《打豬草》、《游春》、《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夫妻不雅燈》等。嚴鳳英主演的黃梅戲電影有:《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

1968年4月8日,嚴鳳英不堪在「文革」中遭到的屈辱,服安眠葯自殘,年僅38歲。

2.大年夜姐王少梅

王少梅是黃梅戲演員王少舫的妹妹,是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的一級演員,曾經在電影《天仙配》中扮演大年夜姐,在電影《牛郎織女》中扮演王母娘娘,在《江姐》中扮演雙槍老太婆。

王少梅於2008年3月27日因病去世。

3.二姐潘璟琍

潘璟琍是有名黃梅戲扮演藝術家,曾經上演過《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夫妻不雅燈》、《春噴鼻傳》、《天仙配》等劇目。

潘璟琍於1988年11月23日去世。

4.五姐江明安

江明安是安徽省黃梅戲劇院二級演員。曾經上演過《天仙配》、《女駙馬》、《西廂記》、《紅樓夢》等劇目。

江明安於2009年去世。

《天仙配》的眾仙女中,現在健在的另有三位:

三姐潘霞雲

(照片暫未找到)

四姐丁俊美(丁俊美的丈夫是《天仙配》的作曲時白林)

六姐張萍

I. 經典黃梅戲大全

經典黃梅戲:

1、《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賣身》,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黃梅戲的保留劇目之一,是首部以電影方式出現的黃梅戲。作品講述了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憧憬美好生活,最終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愛情故事。

5、《夫妻觀燈》黃梅戲的經典之作,正月十五,家住大橋頭的王小六夫妻和眾鄰居來到汴梁城(今河南開封)看花燈,只見人山人海,花燈各異,熱鬧非凡,在看燈的過程中發生了有趣的小插曲,整個戲歡歌載舞,表現了農民在豐收後的喜悅心情和生活情趣。

J. 跪求幾部有關黃梅戲的電影!

黃梅戲電影一覽:
嚴鳳英(4部):《天仙配》《女駙馬》《夫妻觀燈》《牛郎織女》
潘璟琍(1部):《春香鬧學》
董文霞(1部):《槐蔭記》
劉廣慧(1部):《紅霞萬朵》

同(2部):《小店春早》《朱門玉碎》
陳小芳(1部):《母老虎上轎》
郭宵珍(1部):《杜鵑女》
馬 蘭(1部):《龍女》

俊(2部):《孟姜女》《血淚恩仇錄》
韓再芬(4部):《香魂》《徽商情緣》《生死擂》《六尺巷》(此片最近剛剛上映)
趙媛媛(1部):《山鄉情悠悠》

閱讀全文

與經典黃梅戲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典魂電影 瀏覽:227
紅色經典電影手抄報圖畫 瀏覽:850
電影情聖的酒店在哪裡 瀏覽:554
電影歪歪怎麼投屏 瀏覽:571
萬全電影1動漫倫理 瀏覽:669
電影十尺見方的演員表 瀏覽:965
迪迦戴拿蓋亞奧特曼大電影中文 瀏覽:509
哪裡能買3d電影鏡片 瀏覽:874
蕭山哪裡看電影好 瀏覽:647
愛你是哪個電影的歌 瀏覽:797
10年前國產特效做得好的電影 瀏覽:958
倖存者演員表電影 瀏覽:305
香港電影兩個藍衣女反派 瀏覽:609
勵志睡3千個女人哪個電影名字 瀏覽:411
孔雀公主電影經典 瀏覽:583
閃靈電影完整版恐怖片 瀏覽:214
女人骨盆破裂的電影 瀏覽:913
哪裡招電影演員 瀏覽:717
史泰龍十部必看電影 瀏覽:237
黃秋生演過什麼計程車的電影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