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電影青春之駿簡介

電影青春之駿簡介

發布時間:2022-08-22 12:41:17

1. 青春勵志電影:《青春派》

青春勵志電影:《青春派》

《青春派》是由劉傑執導,董子健、秦海璐等主演的校園青春喜劇片。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居然因失戀導致高考失利,作為「高四生」回校園復讀,重新體會了高考、愛情、友情混雜的青春的故事。該片於2013年8月2日在中國上映。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部影片的主要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劇情簡介:

不瘋狂,怎叫青春。居然(董子健飾)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黃晶晶(安悅溪飾)表白,收獲了甜蜜的初戀。但很快初戀的甜蜜就被聞訊趕來的母親(詠梅飾)破壞了,黃晶晶在居然母親的刺激下傲然離去,居然傷心的想爬牆挽回初戀,卻摔傷了尾骨。失戀加受傷的他高考失利,看著黃晶晶前往復旦的身影,決定復讀追逐愛情。開始了一段瘋狂的高三歷程。

角色介紹:

居然

演員:董子健

樂觀開朗的高三學生,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黃晶晶表白,收獲了甜蜜的初戀。但卻被聞訊趕來的母親破壞了,想爬牆挽回初戀,卻又摔傷了尾骨。失戀加受傷的他高考失利,看著黃晶晶前往復旦的身影,決定復讀追逐愛情。開始了一段瘋狂的高三歷程。

黃晶晶

演員:安悅溪

居然的同學,同時也是居然暗戀了三年的「女神」。喜歡居然,在居然告白後答應了他,但卻在聞訊趕來的居然母親的刺激下傲然離去。

老師

演員:秦海璐

「火箭班」的班主任,有著刻板的短發、凌厲的目光、利落的動作和說一不二的威嚴。看起來似乎有些神經質,滿嘴的口號,什麼都管。嚴厲的'令學生聞風喪膽,但她身上也透露出對學生濃濃的愛。

英語老師

演員:蔣小涵

「火箭班」的英語老師,既溫柔又端莊,在性格上與撒老師呈現兩極化。但在成為「代班班主任」後,性格上產生了大逆轉,言辭激烈,自稱「要撒老師附體」。

齊明智

演員:譚楚楓

高三「火箭班」的學生,是個聰明、敢擔當又充滿勇氣的男孩子,也是班級中的超級學霸,喜歡同學秦慈。

賈迪

演員:蔣雪鳴

高三「火箭班」的學生,是個整天混日子、不用為高考發愁的「富二代」。自信、驕傲、甚至有點玩世不恭,喜歡曉凡。

曉凡

演員:郄路通

高三「火箭班」的學生,是個清純可人,溫柔活潑的女孩,原是居然的學妹,居然復讀後成為同班同學,喜歡居然。

李飛

演員:高浩元

有點娘,但天真活潑,對人很真,容易和女生成為很好的朋友,舞技一流,最後考上北京電影學院。

影片評價

從影片的整體效果來說,這部《青春派》在時代感並無多少脫節之處。重要的是,這部影片是真正從片中的那些學生的角度出發,真實地再現他們歷經高考前後那段日子的生活。而對於很多觀眾來說,觀看影片的過程則更像是一次重溫自己學生生涯的過程,高考前後的經歷幾乎都會成為每個當事人心目中永遠難以磨滅的記憶。《青春派》中出現的大量學習氣氛緊張的教室、宿舍學習場景以及嚴師、口號、決心等等元素都在這一段記憶中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甚至影響到了每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的一生。這些熟悉場景的再現無形中使得影片貼近真實生活,顯得自然親切,更具說服力。(《新快報》評)

《青春派》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但有生動風趣的細節。它帶著一股夏日的清涼,但全無脂粉和造作;它暗示了現實的殘酷,但又沒踏入殘酷青春的老路;它保留了劉傑以往的真實風格,但並未刻意向紀錄片靠攏。在這個以玩極致為時尚的年代,《青春派》一點也不極致,它兼有各種同類題材的優點,但到頭來卻呈現出一種獨一無二的風格。

導演

劉傑,1968年2月18日出生於天津,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攝影師、製片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1992年,擔任劇情片《冬春的日子》的製片人和攝影師。1999年,但任電影《夢幻田園》的攝影指導。2000年,在劇情片《十七歲的單車》擔任攝影指導,憑借該片獲得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和第38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提名。2006年,執導的長片處女作《馬背上的法庭》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2010年,憑借自編自導的劇情片《碧羅雪山》獲得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評委會大獎。2012年,自編自導的青春題材電影《青春派》獲得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之第10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2016年,執導的劇情電影《德蘭》獲得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影片獎。

;

2. 青春之歌的作者簡介

楊沫 (1914~1995)當代女作家。原名楊成業,筆名楊君默、楊默。祖籍湖南湘陰,生於北京。193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戰爭的散文和短篇小說。抗戰爆發後到冀中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做婦女、宣傳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報》、《晉察冀日報》等報紙的編輯、副刊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北京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常委等職。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優秀長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識青年林道靜這一藝術典型。小說在讀者中特別是青年學生中影響深廣,曾由作者改編為電影劇本,拍成同名電影上映。楊沫的作品還有中篇小說《葦塘紀事》,短篇小說選《紅紅的山丹花》,《楊沫散文選》,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長篇報告文學《不是日記的日記》、《自白——我的日記》,以及《楊沫文集》等。

3. 電影《青春之駿》未映先熱,這是為何

最近一波還沒有上映的電影,悄悄席捲了很多網民的心中,讓很多人說“一定要去電影院利看一看,這部電影是即將全國上映的紅色電影《青春之駿》。
《青春之駿》在4月13日在北京市完成了全國首映,隨後開始在全國各地點映,電影將會在4月20號正式公映。

電影《青春之駿》未映先熱,實至名歸。期待在4月20日與全國的觀眾們在電影院相見。

4. 求一部韓國電影

這部電影叫《青春》

相關資料如下:

簡介
英文片名: Plum Blossom
中文片名:青春
片長: 111 分鍾

韓國級別: 18歲以上觀覽可
韓國開封日期: 2000年10月14日

導演: KWAK Ji-kyun

演員: 金來元飾演 Ja-hyo
金正鉉 (KIM Jung-hyun) 飾演 Su-in
陳熙瓊 (JIN Hee-kyung) 飾演 Jung-hye
BAE Doo-na 飾演 Nam-ok
YOON Ji-hae 飾演 Ha-ra
這部電影看過之後我有一點傷感,因為死亡事件的發生。青春殤。偶爾會想,假如蘇勇不死,最終會得到他想要的愛情么?替他難過。

舒天楚影評:《青春》,是一個46歲的導演講述的故事,用了一個性包裝,講述的卻是青春的希望和彷徨。情色和死亡糅合在一起,使影片中講述的青春不再如美國派般輕松瘋狂,如果性需要生命作出代價,如果花開就是枯萎始,我們誰也不會為這樣的情色青春露出微笑。

梅花綻放的冬末初春,一個轉學少年傑游愛上了班裡漂亮的女生何娜,在成熟的何娜的誘惑下,很快偷吃禁果。在被何娜的母親撞破他們的第一次之後,影片安排他們的歡愛在大棚里完成,頗有點行為藝術的荒誕。也許導演就想表明這樣的性愛本來就是荒誕的,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只是一個少年臉上的青春痘就這樣褪去了,然而他反而陷入了恐慌,他開始了躲避,最終深感傷害的女孩何娜選擇了跳樓。

傑游年輕的心頓如自由落體,身體,精神,相伴墮落。

他的朋友,另一個少年蘇勇則有著別樣的情感,他愛上了自己的老師正旋。然而師生之間的鴻溝並不僅限於年齡,就算正旋在蘇勇讀上大學後因為他的執著而感動,兩人發生了關系,但是她依然沒有答應他倆的愛情。於是痛苦的蘇勇和一位大學師姐在沒有愛情的性中縱聲大喊:把我一切都拿去吧!

青春原來只是一場絕望的放縱,一路高叫著「夠了」的蘇勇栽入深淵!

梅花凋謝,青春散場。

原來導演心中的青春如此殘酷,原來性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葯。在一幕幕情戲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兩個兔子找不到青春的路只能在性中尋找安慰的無助,臉上不安分的青春痘,不由自主地綻放著,最終痘兒褪去,臉上光潔如新,然而青春也不知所終。

目睹兩場死亡的傑游,一度也失去了活著的勇氣,然而影片畢竟還想給青春一點希望,畢竟讓觀眾在失落中郁悶半天也不是件好事,雖然大家都明白只是在看別人的青春,可是誰又沒有過坑窪如痘的青春呢?

於是,導演安排了一次救贖,一個可愛活潑的女護士娜茉的愛讓傑游逐漸擺脫了墮落,陰影散去,青春重回。

不過,這部冠以《青春》之名的韓國電影,想要負載「青春」這樣的主題,還是稍顯單薄了些。影片中火車進山洞象徵傑游陷入青春(性)的困惑,火車出山洞象徵著傑游的豁然開朗,這樣的意象也太具符號意義。倒是影片中最後停車場緩緩駛出兩部車子,又緩緩駛入兩部車子來填補剛才空車位的場景有些耐人尋味:這樣的痘褪去的痛楚,絕對不會只有傑游和蘇勇兩個人才有。世間有多少青春,就可能有多少痘褪的痛苦,雖然有大有小,有輕有重。

最後想說的是,如果影片可以砍掉一半的情戲,這部電影還會顯得更厚重一些。有些痛苦,不說出來未必就代表不難過。

5. 介紹一下《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楊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愛國學生運動及革命知識分子斗爭生活的優秀長篇小說,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歌劇等。
小說寫了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並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曲折過程。

林道靜為了尋找個人出路,逃避為男人當「玩物」和「花瓶」的命運,踏上流亡之路。她逃離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楊家村小學投親不遇,做了代課教師。然而,校長余敬唐卻陰謀地把她嫁給當地的權貴,走投無路之下她投海自盡,被一直注意著她的北大學生余永澤搭救。

「詩人兼騎士」的余永澤,喚醒了林道靜對生活的熱情,在余永澤愛情的感動下,她答應和他共建愛巢,從小孤苦無依的林道靜暫時享受到了家庭的溫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養,先是尋找工作受挫,後接觸到北大的愛國學生,思想上受到觸動。

當遇到共產黨人盧嘉川之後,她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余永澤一再攔阻她參加革命活動,並導致盧嘉川被捕。林道靜在慘痛的事實面前如夢方醒,決心離開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澤,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從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軟弱,最終成為一名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新中國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國長篇小說創作出版的一個高潮期。十餘年間,有大批作品問世,其中數十部影響廣泛,極一時之盛。這些作品堅持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以滿腔熱忱和質朴的表現方法,謳歌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社會主義建設等不同歷史時期我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代表了那一時期我國長篇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們以特有的魅力,影響了幾代讀者,經歷了時間的淘洗,流傳至今。

作者楊沫,出生於北京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縣等地教書,後又在北京做過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在此期間接觸了馬列主義思想,並加入了共產黨。這種個人的生活經歷對她的小說創作有很大的影響。《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三十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編輯本段小說賞析《青春之歌》主要是通過對小知識分子林道靜從不屈服於命運的對家庭和社會的個人反抗到最後投入時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的「苦難歷程」的生動敘述,形象地展現「九·一八」——「一二·九」(1931--1935)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我國學生革命運動的歷史風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從而提煉出一個革命的思想主題:一切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的青春。

由於作者善於將人物放在尖銳激烈的斗爭旋渦中加以刻畫,善於通過不同人物對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來展示各自的性格特徵,善於將人物的外貌描寫和心理刻畫巧妙地結合起來,善於通過富有性格特色的細節來描寫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善於將人物性格的變化與人物命運遭遇的變化結合起來描寫,通過所有這些努力,不僅使林道靜這一形象塑造得血肉豐滿,真實感人,也使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盧嘉川、江華、林紅、余永澤、戴瑜、王曉燕、白莉萍等顯得個個活脫生動,性格鮮明,雖然這些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類型化的痕跡,但仍能顯示出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深厚藝術功力。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這又使得小說包含了廣闊、豐富的時代內涵。

《青春之歌》正是通過對林道靜個人命運、遭遇和歸宿的描寫,通過對當時形形色色各種類型的青年知識分子的描寫,既反映了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又提煉出革命的思想主題。

在藝術特色上,整部作品結構宏偉,情節曲折復雜,在處理人物形象時作者避免了簡單片面的處理,而是以細膩的筆觸伸入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中,真實地刻劃人物的心理,較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側面,因而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編輯本段精彩語錄人在痛苦的時候,是最容易回憶往事的。

迷人的愛情幻成的絢麗虹彩,隨著時間漸漸褪去了它美麗的顏色。林道靜和余永澤兩個年輕人都慢慢地被現實的鞭子從幻覺中抽醒過來了。

走路的時候,她還是那麼沉悶。她跟在腳夫後面低頭走著,不言也不語。後來轉了一個彎,走到個小崗上,當蔚藍的天空和碧綠的原野之間突然出現了一望無際的大海時,這女學生遲滯的腳步停下來了。她望著海,那麼驚奇,明亮的眼睛露出了歡喜的激動,「呵!呵!」她連著呵呵了兩聲,腳步像粘在地上似的不動彈了。「第一次看見——多麼美呀!」

她貪婪地望著微起漣波的平靜的大海,忘記了走路。

她心裡像火燒,眼裡含著淚,一個人在廟門外站著、站著,站了好久。明月升起來了,月光輕紗似的透過樹隙,照著這孤單少女美麗的臉龐,她突然伏在廟門前的石碑上低低地哭了。

林道靜一邊哭著,一邊陷入到回憶中——她怎麼會一個人來到這舉目無親的地方?她為什麼會在這寂寥無人的夜裡,獨自在海邊的樹林徜徉?她為什麼離開了父母、家鄉,流浪在這陌生的地方?她為什麼,為什麼這么悲傷地痛哭呵?……

月亮悄悄地移向了南方,清涼的海風輕輕吹拂著她的短發,也漸漸吹醒了她昏熱的頭腦。於是她抬起頭來,望望寂靜的樹林,望望雙門緊閉的古廟,慢慢地站起身來。

編輯本段幕後故事長篇小說《青春之歌》(作家出版社1958年初版)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寫「九一八」事變至「一二九」運動時期形形色色的青年知識分子的生活道路和革命道路,但因以在當時被視為小資產階級的人物作為小說主人公,所以作品問世後,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討論。有人在「左」的觀念支配下對作者、作品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指責作者並沒有讓林道靜「得到徹底的改造」,說「書中充滿了小資產階級情調」,「是站在小資產階級的立場上,把自己的作品當作小資產階級的自我表現來進行創作的」。還批評說:「作品沒有很好地描寫工農群眾,沒有描寫知識分子和工農的結合,書中所描寫知識分子,特別林道靜自始至終沒有認真地實行與工農大眾相結合。」雖然茅盾、何其芳等名家都寫了為《青春之歌》辯護的文章,但「左」的批評還是令楊沫對《青春之歌》作了較大修改。為了使林道靜的轉變更加合乎所謂情理,更有說服力,特意加寫了林道靜去農村「與工農相結合」的七章。楊沫的這種做法和修改後的《青春之歌》又引起了或肯定或否定的兩種不同意見的爭論。「文化大革命」中《青春之歌》被定為毒草,作者被打成反革命作家。直到粉碎「四人幫」以後,作者和作品才得以平反,重見天日啊。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楊沫 (1914~1995)當代女作家。原名楊成業,筆名楊君默、楊默。祖籍湖南湘陰,生於北京。曾就讀於溫泉女中,因家庭破產而失學,當小學教員、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193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戰爭的散文和短篇小說。抗戰爆發後到冀中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做婦女、宣傳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報》、《晉察冀日報》等報紙的編輯、副刊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北京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常委等職。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優秀長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識青年林道靜這一藝術典型。小說在讀者中特別是青年學生中影響深廣,曾由作者改編為電影劇本,拍成同名電影上映。楊沫的作品還有中篇小說《葦塘紀事》,短篇小說選《紅紅的山丹花》,《楊沫散文選》,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長篇報告文學《不是日記的日記》、《自白——我的日記》,以及《楊沫文集》等。

編輯本段人物原型林道靜——生活原型:作者楊沫自身。楊沫(1914~1995年),原名楊成業,祖籍湖南汨羅,1914年08月生於北京。曾就讀於溫泉女中,因家庭破產而失學,當小學教員、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北京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常委等職。1958年出版代表作長篇小說《青春之歌》。

小說人物:余永澤——生活原型:張中行(1909-2006.2.24)楊沫第一任丈夫,原名張璿,字仲衡。1909年1月生於河北省香河縣一農家。1931年通縣師范學校畢業。1935年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畢業。先後任教於中學和大學。建國後就職於人民教育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學者,國學大師。被季羨林先生稱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小說人物:江華——生活原型:馬建民(1911-1985年)楊沫第二任丈夫,河北省深澤縣故城村人。他15歲時即參加了革命工作,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黨委書記、辦公廳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代理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黨委書記等職。

小說人物:盧嘉川——生活原型:是作者根據多年對共產黨員的觀察塑造的最光輝的形象,其原型主要是陸萬美、路揚及賈匯川。陸萬美是北平政法大學的學生,領導學生運動,曾兩次被捕入獄,盧嘉川的事跡主要取材於他。陸萬美,作家,北平大學肄業,1932年參加左聯,並任出版部部長。建國後,歷任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雲南省文化局局長、省文聯副主席等職;情感經歷則取材於路揚(1917——2001),原名路天庚,河北省臨城縣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歷任軍委辦公廳主任,河南省軍區政治委員等職;賈匯川是楊沫在小學教書時的同事,也是張中行的盟兄弟,地下黨員,曾與馬建民一起搞過農民運動,楊沫通過他介紹才認識馬建民。

小說人物:白莉萍——生活原型:劉莉影和白揚,劉莉影當時是北平法學院的學生,美麗熱情,喜歡交際,與白楊一起拍過無聲電影《故宮新怨》。當時白楊擔任一個小角色,而劉莉影卻擔任主角,30年代已小有名氣;白楊(1920——1997)楊沫妹妹,著名電影演員

編輯本段《青春之歌》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人物的塑造上,善於運用映襯的表現手法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徵,展現人物的心路歷程,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十分細膩真實;小說的結構嚴謹完整,眾多的人物,復雜的事件,紛紜的生活場景都通過林道靜等知識分子的生活經歷予以貫穿,成為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小說的語言流暢簡潔,真切自然。

編輯本段《青春之歌》的獨特之處是當時少有的以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作品。

繼承了五四的啟蒙主義文學傳統。

小說以革命歷史為題材,講述的卻是一個女青年身上的愛情故事。

編輯本段小說《青春之歌》的不足之處林道靜入黨後,其性格缺乏進一步發展;其它人物的塑造比較平淡;由於採用中國傳統小說的表現手法,結構呈單線發展,敘述和描寫的角度缺乏變化等等

編輯本段作品讀後感1. 《青春之歌》是我國著名作家楊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當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麼的堅貞。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反映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盪的年代,知識分子的崛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共產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條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經過了一條艱苦的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斗爭,並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欣賞完了這部作品後,我感觸頗多,在當時這種社會環境下,進步青年敢於投身革命斗爭之中的熱情應該值得現代這社會中的青年人學習,學習他們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

2.近期,我讀了楊沫所著的《青春之歌》,頗有感觸,隨筆記錄下來。 在讀此書之前,《穆斯林的葬禮》中的韓新月是我一直最喜愛的人物形象。她聰慧、美麗、純潔向上,又帶著一種惹人憐愛的淡淡憂郁。但當《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走進了我的生活,我剋制不住地欣賞她,喜歡她,甚至崇敬她。從對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熱血沸騰,道靜生活中的一息息波瀾在我的心中翻滾著,久久不能平息。合上這本書最後一頁的時候,我驚訝地發現,道靜不知不覺中代替了新月在我心中的位置。她不像新月那樣寧靜溫婉,但確在無形中,將那個幾乎完美的姑娘「比」下去了……

道靜最動人之處,莫過於那種青年特有的熱情力量,那種為實現真理而不顧一切的勇氣。就是這種力量和勇氣,鍛鑄了一個使人景仰的「女戰士」形象,而不只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女孩子。也就是在這一點上,相比之下,——用個苛刻些的詞——新月顯得「狹隘」了。我不否認新月有強烈的事業心,但她只是憑著對心愛職業的嚮往而奮斗,沒有什麼崇高的理想。她的生活始終被各種瑣碎的情感籠罩著,從來沒有開闊自己的生命,最終還以熱愛生活的人所不能接受的病態美離開人世……而道靜不在腐化中沉淪,將一腔熱血潑灑在革命的戰線上……盡管在故事的結尾,她在遊行中身負重傷,生死未卜,但無論結果如何,她都是光輝的,美麗的,因為她是為真理奮斗的先驅而不是生活的犧牲品。

6. 電影:《青春之駿》獲得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了嗎

電影《青春之駿》沒有獲得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
電影《青春之駿》是一部謳歌馬駿烈士生平事跡和青春年華的主旋律片,影片主要講述了馬駿與馬克思主義結緣的過程,他的成長經歷,他的愛情,包括他和中國共產黨共同奮斗,共同戰斗的一生。
電影《青春之駿》獲得了2020年第11屆北京民族電影展優秀影片和2020年第11屆北京民族電影展最佳製作。

7. 青春電影排行榜前十名國內電影

青春電影排行榜前十名國內電影有廬山戀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人生 芙蓉鎮 不見不散 雲水謠 山楂樹之戀 失戀33天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圖。

該片主要講荒妹從小對男生產生戒備心到喜歡榮樹,再到被迫嫁人還錢反抗,恰好趕上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她終於勇敢面對愛情的故事。2018年8月18日,被評為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十大優秀愛情電影。

劇情簡介:

1981年9月2日,一個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極度貧困偏僻的山村,沈存妮(楊海蓮飾)和小豹子(張潮飾)在勞動間歇時的一場嘻鬧,引發了帶上原始本能色彩的愛情。這個山村的封建意識極濃,兩人雙雙被捉,存妮含冤自殺,小豹子則因「強奸致死人命」被捕入獄。

沈荒妹(沈丹萍飾)因為姐姐的不幸在心靈留下恥辱和恐懼, 造成了她孤僻的性格。對所有的男青年都產生了「戒心」。許榮樹(張世會飾)從部隊復員回來了,一個有見識、有理想的青年,決心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荒妹對他萌發了愛情。

但想到姐姐遭遇,她又害怕了。這時英娣和二槐的愛情遭破壞, 同一個不相識的男子結了婚,生活很不幸。這使荒妹的心情十分矛盾。

8. 電影青春之歌簡介

中文片名:青春之歌

導 演:卞成賢

影片主演:奉太奎、 李英勛、 郭智敏

上映時間:2012年3月15日

發行地區:韓國


劇情概述

《青春之歌》是一部關於青春成長的影片,三個年輕人因為對HIP-HOP的熱愛而走到一起,但三年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些事情,讓事情起了變化...由奉太奎主演的電影《青春之歌》即將於3月15日在韓國上映。這也是奉太奎自2008年的電影《猛男誕生記》之後再一次亮相於韓國大銀幕的作品。《青春之歌》講述的是一支3人組合的嘻哈地下樂隊在迎來了樂隊的全盛期後發生了矛盾,樂隊也因背叛而導致解散,在三年之後偶然有當年樂隊的視頻流傳於網路,三人也因此重新聚首,並發現彼此身上都發生了變化。影片中年輕人們對於嘻哈的夢想、愛和慾望交織在一起,令他們面對著冷酷的現實,影片超越了音樂的束縛,將題材與當代20多歲年輕人的狀態和形象結合在一起,預計將令觀眾獲得深深的同感。奉太奎在片中扮演的是嘻哈組合的主唱「昌台」,早前他便已經通過歌手Tablo的個人專輯展現了自己的Rap實力,也獲得了樂壇人士的認可。在影片中他還將與演員李英勛展開Rap大戰,令人期待。影片集結了奉太奎、李永勛與郭志敏等年輕演員

9. 電影《致青春》的主要劇情及主演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又名《致青春》,由趙薇執導,趙又廷、楊子姍、韓庚、江疏影主演。

18歲的鄭微(楊子姍飾)終於如願考上青梅竹馬鄰家大哥哥林靜(韓庚飾)所在學校的鄰校,等她滿懷期冀地步入大學校園,卻遭遇打擊——林靜出國留學,杳無音信。

一次偶然的誤會使鄭微與老張室友陳孝正(趙又廷飾)結為死敵,在一次次地反擊中,鄭微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表面冷酷、內心善良的高材生。最終,歡喜冤家終成甜蜜戀人。

大四畢業,陳孝正迫於家庭壓力選擇出國留學,感覺再次被欺騙的鄭微痛苦地離開陳孝正。

多年後,鄭微已蛻變為職場上的白領麗人,竟再次品嘗命運的無常:帶著悔意和愛意的林靜和陳孝正同時回到她的生活里。

(9)電影青春之駿簡介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趙又廷飾演陳孝正,出身貧寒,外表冷酷。具有異常冷靜的掌控力和判斷力,野心十足且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城府和耐力。與鄭微的相遇正是他理智與情感的艱苦博弈,亦是痛苦和快樂的根源所在。

2、楊子姍飾演鄭薇,敢愛敢恨,勇敢堅強,霸道任性但又不失可愛。容易在現實和理想的世界裡徘徊,但表面的猶疑之下卻裹著一顆堅持的心。與陳孝正的相愛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火星撞地球,而林靜則是令她情竇初開、刻骨銘心的鄰家大哥哥。

閱讀全文

與電影青春之駿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電影演員表翻譯 瀏覽:588
美國一電影英雄人物戴頭盔 瀏覽:629
哪個電影里有婉知這名字 瀏覽:459
馬永貞國語版電影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瀏覽:105
哪個電影女主騎馬 瀏覽:118
樂高蝙蝠俠大電影中英字幕 瀏覽:803
溫州電影院哪裡有巨屏 瀏覽:240
大人物電影結尾視頻 瀏覽:138
如何把ppt照片做成放電影圖 瀏覽:672
當代中國經典電影 瀏覽:241
杜比電影為什麼沒聲音 瀏覽:269
美國兩個孩子電影 瀏覽:503
在酒店看哪些恐怖電影 瀏覽:840
抖音電影最好看的 瀏覽:65
林正英僵屍片全部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947
外國電影監獄跳舞 瀏覽:684
外國的電視劇愛情電影 瀏覽:78
一個外國電影講地鐵站養怪物 瀏覽:496
美國恐怖電影一本書最後被燒掉 瀏覽:432
老電影好事多磨電影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