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耳光》這一巴掌打醒了多少女性,你怎麼看待這部電影呢
在印度的電影中最常見到的場景不是唱歌跳舞,而是令人汗毛而豎的耳光,幾乎在每部電影中,都有著女性挨打的場面,而印度是全球家暴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據說有一半以上的女性都遭受過家暴的襲擊。
看似是一件小事情,但畢竟家暴只有零次或者無數次,如果今天你無視別人的巴掌,那遲早有一天,這個巴掌將響在你的臉上,更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睜開自己的眼睛,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B. 一記耳光 主要內容
1. 自序編審:2006-09-22
一:德國有個著名的研究所,找來24名剛會爬的嬰兒,讓他們親眼看到一個大個研究員打一個小研究員耳光。嬰兒們對打人者怒目而視,對佯裝哭泣的被打者投去同情的目光,有的甚至流下眼淚。有個嬰兒還爬到打人者腳下,狠狠地朝他腳脖子咬了一口。
這個故事從科學實驗的角度證明了我們中國人的一句古話:人之初,性本善。2. 引子編審:2006-09-22
楊大偉說,等,等等我有了,有了錢,我,我雇幾個殺手把喊我「陽痿」的人全給閹了!
李波說,等我有了錢,要買台賓士開出租,起價至少十五塊,什麼捷達王,桑塔那……把整個A城的計程車全斃了!就快了,就快了,上次彩票就差三個號……
三狼說,等我有了錢,就雇泰森做保鏢,雇麥當娜做保姆,雇美國特種部隊做保安!出入乘專機,住總統套房,去拉斯維加斯賭博,去富士山賞雪,去太空度假!
3. 第一章 殺人事件(1——3)編審:2006-09-22
收到消息的時候,楊大偉和李波正在客廳里吵得不可開交。倆人剛才還好好地下著象棋,為了誰先走推讓了數回合,連聲說「下得不好,但求賜教」之類謙卑的話,客氣得像兩個英國紳士,這會說翻臉就翻臉了。4. 第一章 殺人事件(4——8)編審:2006-09-22
就這么提心吊膽地顛簸了一路,誰也沒再說話。三狼進了我家,一頭拱進卧室,連吃飯也不肯出來。這小子平時挺沒心沒肺的,出了什麼事也改不了嬉皮笑臉的樣。上回腦袋讓人砍了十多刀,進醫院還泡人家小護士呢。今天是怎麼了?看來事態嚴重。5. 第二章 小人難(1——3)編審:2006-09-26
他的怪腔怪調和絕非善類的表情讓我想起了一個電影中的場景,葛優穿著馬褂用陰陽怪氣的嗓音說了句「這年頭,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我靠,都他媽的人民公敵,連說話都一個樣。
6. 第二章 小人難(4——6)編審:2006-09-26
我感激萬分,痛哭流涕。迫不及待地把好消息告訴慕容蘭馨。她也跟著高興得半死,當晚把一個簡單的土豆楞是做出了七個花樣來犒勞我,上床後又極盡風情。
7. 第二章 小人難(7——8)編審:2006-09-26
生活依舊。生活無時無刻不飛速改變著,看世間眾生卻用著一成不變的眼神。生活象是張沒有顏色的抽象的幕布,不管多麼努力,試圖把它塗抹成任何一種鮮艷的色彩,一轉身它又恢復了原樣。或者說,生活是那麼五彩斑斕紛繁復雜,任何一個試圖把它變得具體簡單的個體在它面前都顯得單薄弱小8. 第三章 情人劫(1——2)編審:2006-09-28
按照三狼他們的說法,夏夏曾經是我的「情人」。但我不太願意用這個稱呼。情人這詞越來越流行,也越來越曖昧了。而我其實一直把它看得無比高尚。情人者,兩情相悅,情投意合也。它本來就一直挺純潔高尚,是媚俗的人們,尤其是媚俗的媒體和作家把它給扭曲了,貶低了,楞是變成「第三者」的代名詞了!
9. 第三章 情人劫(3——4)編審:2006-09-28
我只是覺得她走路的姿勢挺撩人,昂首挺胸,步子不大,但每一腳蹬下去都很有力,一著地便彈回來。白大褂的下擺飄來盪去,虎虎生風,氣勢洶洶。身體微微有點扭動,胸前兩座高聳的山峰就配合高跟鞋嗒嗒的響聲有節奏地顫動起來,呼之欲出。
10. 第三章 情人劫(5——6)編審:2006-10-03
想到一朵鮮花/和春天無關/想到一點藍色/和天空無關/想到一些夢境/和睡眠無關/想到一個名字/和愛情無關/想哭/和眼淚無關/想醉/和酒無關/想飛/和翅膀無關/想逃/和牢籠無關……11. 第三章 情人劫(7——9)編審:2006-10-03
我彷彿看到了一雙折斷的翅膀,奮力地扇動著,踉蹌地朝我飛過來,眼瞳中充滿渴望,又彷彿一條金光閃閃肥碩得讓人垂涎的魚兒,在我的魚鉤上扭動掙扎。
12. 第四章 能屈能伸(1——2)編審:2006-10-05
愛最初是喜歡,是兩手相牽時觸電般的感覺,愛人眼中,對方的優點是優點,缺點也是優點;而婚姻,處久了優點彼此看不見,缺點卻被無限放大。到最後只是柴米油鹽和種種多年相處養成的習慣。習慣走在路上與愛人牽手,入睡時與愛人相擁。事實上牽手和相擁就像牽著自己,抱著自己,不會有任何纏綿的感覺。可是一旦這些習慣被改變,卻如斷腕般不舒服。13. 第四章 能屈能伸(3——4)編審:2006-10-09
在性愛方面,夏夏絕對是一個天才。用她自己的話說,遇到我之前,她根本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性慾」。但自從跟我有了第一次,她就已經深深迷戀上了與我做愛,甚至有時我的一個眼神都可以讓她濕潤。也就是說,我開發了夏夏的身體。14. 第四章 能屈能伸(5——6)編審:2006-10-15
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肉慾永遠是他們的第一需求。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為大丈夫也。
能進能退,能攻能守,能屈能伸,此亦為大丈夫也。
15. 第四章 能屈能伸(7——8)編審:2006-10-15
絕不否認,從我懂得思考的那天起,就整日夢想著天上掉餡餅的美事。現在餡餅就在我的頭頂,以越來越快的加速度下落。但是,誰能保證,等它落到地上,餡餅不會變成陷阱?
16. 第五章 驚變(1——2)編審:2006-10-16
楊大偉今晚的表現簡直可以用「賢惠」來形容。他做好了飯,收拾好了屋子,擦好了地板,甚至把我的內褲也洗了,連同各種漏著洞的襪子花花綠綠地晾了一陽台,像是迎風招展的萬國旗。
http://novel.hongxiu.com/a/28999/
C. 熊孩子打棒球被大人打了一記耳光是什麼電影
《一記耳光》。熊孩子因為非常喜愛打棒球,但是他的爸爸媽媽覺得這是沒用的東西想讓他好好學習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學習上,他就偷偷練被爸爸看到打了一記耳光。出自《一記耳光》
D. 電視中打耳光的戲是真拍嗎
「耳光」一詞,雖然常用,出典卻不如「耳摑」、「耳括」、「耳聒」乃至「打耳刮子」之確切。雖疑似上述諸詞之誤讀,但相比之下,「耳光」之「光」在發音上確實又遠較「摑」、「括」、「聒」、「刮」來得響亮。前三個,都悶掉了,「刮」雖清脆,但加了後鼻韻母,頓時倍添雄渾,那低音炮,「光光光」地那叫一個盪氣回腸。與此同時,「耳光」似又兼顧到被刮者的主觀感受,被颳得眼冒金星之際,不僅心中「光火」,眼前大概也會有某種瞬間的「光感」出現吧。 雖是一不絕於耳的常用詞,實操卻不常見,欲觀耳光,最好去看電視劇,尤其是國產電視的。又,如果你想要像看「足球射門集錦」那樣只看精華過癮,大可選擇只取那些電視劇的片頭和片尾觀之。不管什麼題材,不論古裝還是時裝,文戲或者武戲,片頭片尾(滾字幕和唱主題歌時),一律集錦式地密集出現連串肢體沖突之火爆場面,而一切肢體沖突之中,導演最愛的一種,又以打耳光最為常見。不像老外拍的,除了親嘴兒,別的基本不會。 耳光戲,以「文革」時代內部放映的日本電影《啊海軍》印象最深,其後的,就數電視連續劇了。從《渴望》、《編輯部的故事》以及《愛你沒商量》和《情深深雨蒙蒙》開始,在不停痛哭流涕之同時,那個大耳光子,也是一路噼里啪啦地打到了今天。除了國產劇和台劇,異邦的韓劇也不甘人後,一言不合,必以大嘴巴扇之思密達。雖然有人說「韓劇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滑梯」,但僅就此一方面而論,不得不佩服後來居上者的獨到之處,即耳光除了用來表達憤怒,還常常別開生面地用以表達愛情(參見《我的野蠻女友》)。 耳光是越扇越歡,但那些個電視劇,絕大多數卻都不是動作片,更不是武俠片(真的拍武俠,倒不怎麼打耳光了,那顯得很不專業,catfight,壯夫不為),雖不算是題中應有之義,但鑒於打耳光已成套路,最起碼,它必須在片頭片尾作為「內容提要」或「內容精華」出現,故依然是照打不誤。近年來,記憶中耳光打得最為慘烈的,是2005年的央視大戲、趙薇版《京華煙雲》。林語堂這部「仿照《紅樓夢》結構寫的小說」在第二次被改編成電視劇後,盡管結構上仍和《紅樓夢》一樣,但風格上卻明顯偏向了《水滸傳》,耳光戲來得個多。我細數過,幾乎劇中的每個角色,都無一例外地打過或吃過耳光。挨打最多的,自然是大反派、牛家三少爺牛懷玉,而全劇的「耳光女王」,則又非女反派二少奶奶牛素雲莫屬。當時,牛懷玉的扮演者在接受央視訪問時曾自稱「是劇中挨耳光最多的人」:「我被媽媽打,被爸爸打,被情人打,被妓女打,總之我被打了個遍,而且打得都很厲害。」 查林語堂小說原作,耳光絕沒有電視劇打得那麼勤。主要是日本兵打中國人,挨打的包括博雅、中國關員、素雲。人民內部的耳光,計有體仁打羅東,老梁打丁媽,老爺打經亞以及體仁打木蘭。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但反其道而行之,一部電視劇就成功了一半。 「耳光戲」討好觀眾,卻也來得個難拍。對於演員來說,如何正確地表演打和被打,不僅涉及專業技巧,更關乎人身以及人際關系的安全。首先,要把這一種對手戲演好,關鍵並不在打耳光的,而是在吃耳光的一方。也就是說,只要被打者在表情和肢體上做出的反應足夠真實,耳光才算「打」得成功。施比受有福,受比施有戲。傳統電影里的耳光戲,受舞台劇影響,一般都玩假打蒙太奇,即一方揚手假裝一巴掌打過去,一方則不無誇張地一捂臉——此時,鏡頭一轉,被打者臉上就會誇張地出現事先做上去的五根手指印,血血紅。改拍錄影帶之後,耳光戲在表演上就廣泛地採用了「反切」法,即打耳光的演員先把手貼在吃耳光者的臉上,然後用力向外抽開,編片時,倒過來播放就大功告成了。 不管怎麼演,從前的耳光一般都是假打,但是在電視劇時代,一旦打了六七條之後導演仍不通過,往往演員比導演更急,情急之下,就會主動建議「不如來真的」,吃好耳光,大家也好早早收工吃盒飯去也。據范瑋琪對八卦雜志說,當年拍根據日本漫畫改編的電視劇《愛情白皮書》時,整整七個月,因導演的精益求精,每場戲幾乎都要NG多次。有一場她打了余文樂一巴掌的戲,從當日下午五時一直拍到次日晚上十一時,二十多個小時里,她不停地打耳光,直到對方的臉全都腫起來了,導演才肯罷休。 假戲真做,耳光戲的復雜程度便不亞於床上戲了。舉凡男打女、長摑幼、下犯上、三線刮一線或者片酬低的掌片酬高的,都比較微妙,分寸都極難把握,很不好辦。當年瓊瑤戲《情深深雨蒙蒙》的開工第一場戲,就是剛出道的「陸夢萍」樂珈彤和一線大明星趙薇之間的耳光戲。據說還是趙薇看出了新人的顧慮,遂善解人意地主動要對方「放心地打」。於是,在趙薇連挨四巴掌之後,這場戲順利通過。 最高級、最有深度的耳光,乃是自己抽自己的。在《京華煙雲》每集出片尾曲時,都伴有一號女主角趙薇(飾姚木蘭)自己掌嘴的場面(為什麼又是趙薇?)此片段原在電視劇第十一集,情節是:為了姚、曾兩家的名譽,木蘭代替莫愁出嫁,回門時欲找莫愁解釋,莫愁卻質問木蘭何以乘虛而入,一怒之下,木蘭抬手欲打莫愁,但「理智和寬容」的個人修養讓她強壓怒火,一巴掌遂轉落在自己臉上。姚木蘭是林語堂為自己虛構出來的理想完美女性,不僅出場自帶幾乎全部的中式傳統婦德,還與時俱進地兼容一切時代女性的最新功能(識大體、任勞任怨又認命,甚至還認識甲骨文)。如此完美的女人一旦發起火來,耳光也只好打在自家的粉面之上了——薇,蘭,耳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心頭。 既然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和如此良苦的用心,打也打了,挨也挨了,拍也都拍下來了,剪掉自然是捨不得的。因此,千萬別嫌電視劇里的耳光太多,因為還有一部二十集電視劇,劇名就叫《耳光響亮》。此劇根據作家東西的同名小說改編,時代背景為1976年毛主席去世直到改革開放,講的是這一特殊背景下的成長故事。關於這個片名,關於這記耳光,全體主創人員當時曾專門開了一個研討會,得出結論計有三種:一、那記耳光是那個時代給予我們的,它要我們清醒起來(導演);二、那是現實給夢想抽了一記耳光(小說原作者、編劇,女一號);三、那是我們自己給自己扇的一記耳光(男一號)。 老大耳光子盡可只顧打,卻不宜扇到片名之上。幾經周折,《耳光響亮》及正式播出時,已更名為《響亮》了。但無論如何,作為國產電視劇鐵桿粉絲之一員,我仍然熱切期待著更多更響亮的耳光,同時我也深信,就算再苦再痛,電視劇的男女演員也不會讓我等「耳光粉」失望,畢竟,出演電視劇,任勞任怨,不就是為了能在全國電視觀眾前露一小臉么?既然要爭取更多的「露臉」機會,吃耳光自然比挨屁股板子強(當年在電視劇《紅樓夢》的導演要是臨時起意把賈寶玉被打屁股那場戲改成吃耳光,歐陽奮強肯定沒意見)。現如今,我最期待的電視劇就是《儒林外史》,因為我就等著瞧胡屠戶打在范進臉上的那一記能「洗下半盆豬油」的雷霆萬鈞史上最強的耳光了。 「打耳光不光是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且是教育詩人的方法。」——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第七部《重現的時光》
E. 電影後會無期主要內容
作為一部「公路片」,《後會無期》是一段開心並糟心的旅程,影片中的人物一路由東向西,妄圖將人生的感悟塞滿車廂,最後卻連車都被人開去。韓寒的小說鋪在銀幕里,應該是這種感覺,電影也也確實是這種感覺,從頭笑到尾,越笑越覺得蕭瑟。溫水中蹦躂的人生,恐懼迎頭劈下的鍋蓋——以為還有逃生的機會,現在終於有人帶來絕望的殘酷。
這種基調,其實從影片開始的獨白中就已顯露,胡生因為江河出發前的一句「如果走散,就在原地等待」的叮囑,在小旅館外等足了三年,期間發生的所有事情,他從江河出版的小說中看到一些片段作為補足。他其實並不太關心自己的命運,也不在意別人的。對於多數人而言,何嘗不是原地等待的「胡生」,放棄思考,遵守規則,然後在出版物中找到人生答案——從「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到「推遲退休好,自己來養老」,從買房限購買車搖號到公交地體漲價多數網友點贊,我們50年不變等在原地接受命運的安排,而唯一能和命運聯系的手機,一早就落在了歷史的車廂里。
其實也沒什麼人關注小旅館外的胡生,因為房間里正有一場充滿哲思意味的邂逅,那是一個妓女和嫖客的欣然相遇,有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一見鍾情的狂喜——無需感傷和冷笑,這個世界上最美的愛情,莫過如此。韓寒對這場戲有著深刻的情結,他在他的小說和博客里對此都有過詳盡的描述,包夜與包日的梗,終於有機會光明正大的說出了口,而絲襪與靜電的美,也終於有了一次完美的實體演繹,至於抹了辣椒醬的麵包片,只能算個人口味。
丟掉「胡生」之後,影片開始讓一部分人先走起來。本來計劃好的行程突變成一次驚心動魄的逃亡,很快,理想主義者江河就交出了方向盤,畢竟這一路要走很遠,他過於緊張,也還不夠清醒。這一路也確實遭遇太多,很多人遇見,或離別或錯過,最終後會無期。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一路遇到的不管男人女人,毫無例外都是「騙子」,青梅竹馬也好,萍水相逢也好,神交已久也好,每個人都躲在自己的秘密背後,用光鮮掩蓋現實。
直到汽車被正在接受幫助的人開走,被現實打擊拋棄的現實主義者浩漢,終於爆發了,早已准好的青蛙和溫水,終於讓他有機會對理想主義者施以教育,這也是影片在一派冷嘲熱諷黑與自黑之後,第一次露出惡狠狠的表情,日積月累的失意與困頓,終於幻化成對更為弱小者的殺機,盡管看著並不舒服,但只有懦弱者才會抒情,韓寒並不是一隻文藝狗,這一次,他是一個吹蠟燭的人——在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度,滿屏都是「XX挺住,OO不哭」的口號和跟風的蠟燭,需要有人吹熄蠟燭,給這些抒情表演者一記耳光。
韓寒的人生永遠起伏於鋪天蓋地的口水之中,而作品只能淪為話題下的蛋,或成為宣傳的附屬,《後會無期》亦不例外,這是話題人物難以兩全的尷尬。一如他在影片的結尾,讓東極島變成旅遊勝地一樣,荒誕而不可改變。
F. 求一部電影 就是一個男的扇多人的巴掌
我也看到過。小男孩欺負小女孩,她爸爸打小男孩巴掌,然後開始暴走,一直打所有人,輪著打,把幾個警擦都打倒了,還要去打貓。特逗。。。
大概是一個搞笑短片,不是電影的。
G. 有一部電影裡面一個人一直扇別人耳光的是什麼好像是美國的
不是電影,是電視劇,名字是《一記耳光》。《一記耳光》是由喬恩·羅賓·貝茨編劇,扎克瑞·昆圖、烏瑪·瑟曼、布萊恩·考克斯、彼得·薩斯加德等聯合主演的劇情劇。
該劇主要講述了一個男人扇了另一對夫婦的品行不端的孩子一個耳光,結果引發一連串不可預知後果的故事。
劇情簡介
NBC還宣布將2011年澳大利亞短劇《耳光》(The Slap)改編成一部8集迷你劇。看過原劇的人都知道(澳大利亞原版劇集是根據2008年的暢銷小說改編的),這是一部人物關系復雜、情節復雜的家庭劇,故事起源於一件小事:
一個男人扇了另一對夫婦的品行不端的孩子一個耳光,結果引發一連串不可預知的後果——家庭因此破裂,隱瞞已久的黑暗秘密因此曝光,一場震驚全國的訴訟案徹底改變了美國人的價值觀念。澳大利亞原版劇集也是8集。
H. 扇熊孩子電影
小學的班主任給講的,最可怕的童年陰影,沒有之一。「在某某中學里,學生甲在傍晚踢完球後,一邊顛著球一邊往教教室走。在走到隔壁班門口的時候,學生甲不慎將球顛了進去。」「當時隔壁班只有一個人,學生乙,正在掃地。學生乙看到有個足球滾過來,也沒多想,就下意識地踢了一腳,把球踢到了教室的角落裡。」「學生甲是個脾氣很暴躁的人,正准備撿球時看到被學生乙踢走了,很生氣,上前指責學生乙。學生乙覺得委屈,就還了幾句嘴,沒想到學生甲火氣一上來,猛地給了學生乙一個大耳刮子。學生乙當時就覺得眼冒金星、頭暈目眩,學生甲一看下手重了,頓時有些慌張,支吾了幾句,就帶著球跑了。」「學生乙在挨了一耳光後,回到家就覺得渾身無力,昏昏欲睡,家裡人以為他是生病了,就安頓他休息了。沒想到第二天學生乙的症狀更嚴重了,頭暈目眩加渾身發冷。家裡人急了,問他究竟怎麼了,學生乙就把昨天被扇了一耳光的事告訴了家裡人。家裡人急忙把學生乙送去了,檢查結果是腦部靜脈血管破裂,搶救了不到兩天,學生乙就死掉了。」「憤怒的學生乙的家長要讓學生甲償命,學生甲的父母給前來討的學生乙家長及親友下跪、磕頭,求他們原諒自己的孩子,學生甲嚇得在家不敢出門。後來學生甲一家變家產才支付了高昂的賠償費用,可謂傾家盪產。即使這樣,學生甲的父親仍然在學生乙出殯的那天,被學生乙的親友強行披麻戴孝,讓他跪在學生乙的墓前謝罪磕頭,幾十歲的人了,給一個孩子磕頭,可謂受盡了折辱。」「那件事之後,學生甲一家就迅速搬離了當地,再也沒有出現過。而學生乙一家,永遠失去了愛子。原本幸福美滿的兩家人,就這樣被毀掉了,僅僅因為一記耳光。」「所以,在課間的時候追逐打鬧的你們,有沒有想過稍微收斂一下,以避免這種可怕的後果呢?」班主任說完這個故事,臉上掛著平靜的微笑,淡然地看著我們這一熊孩子。而我,只覺得一股涼氣從天靈蓋竄到腳板心,渾身都是冷的。寒意逼人。從此這個故事成了最大的童年陰影。
I. 電影阿Q正傳的簡介和這個電影的歷史背景
《阿Q正傳》,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1年(本片是為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00周年而拍攝),根據魯迅先生同名小說改編,嚴順開主演,影片以辛亥革命後的浙江農村為背景,塑造了一個貧苦、落後、愚昧的農民形象阿Q。通過這個典型人物,揭示了當時一些貧苦農民,在封建地主階級政治、經濟的壓迫下及其思想的奴役下,生活上走投無路,精神上遭受嚴重摧殘的悲慘情景。同時,也含蓄地指出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弱點——不徹底性。本片榮獲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嚴順開)。
電影簡介:
阿Q是個靠打短工度日的雇農。盡管他「真能做」,社會地位卻低下得連個姓兒都沒有。未庄地主趙太爺的兒子中了秀才那天,他因自稱「姓趙」前去祝賀,卻遭到一頓痛打,地保也乘機敲了他200文酒錢。
阿Q的人生權利幾乎全被剝奪了,就連他向趙府女傭吳媽求愛,竟也釀成了一場「戀愛悲劇」。
這次,他除了遭到趙秀才的棒打外,還被迫買了香燭去趙府叩頭賠罪,結果弄得傾家盪產。從此,未庄再無人雇他做短工了,他凄然離開了未庄。
之後,阿Q又在城裡白舉人家當了幫工。一天,他因說了句實話,刺痛了舉人老爺卑劣的靈魂,被一記耳光打出門外。後來,他因為「沒事干」,偷了人家一些舊衣服,「發了財」,又回到未庄。
這時,阿Q在未庄人眼裡的地位,簡直已和趙太爺不相上下。然而,阿Q並未能因此擺脫窮困的厄運,一度「中興」的歷史,很快就結束了。
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黨進城的消息傳到未庄,阿Q忽然神往起革命來,覺得自己似乎就是革命黨了,他振臂高呼:我造反了!革命了!」
這時,平素威風凜凜的趙太爺,竟然也怯怯地笑迎著阿Q,稱起他「老Q」來。這使阿Q十分得意,以至飄飄然起來。在睡夢中,他美美地實現了「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喜歡誰就是誰」的願望。
但是,阿Q終究沒能成為革命黨。因為領導革命的資產階級漠視農民的民主要求,與封建勢力「咸與維新」了。
阿Q去找未庄的第一號「革命人物」假洋鬼子,欲投革命黨,但話還未說完,就被轟出門外。
阿Q始終未能真正覺醒,當他尚未來得及弄清革命的真正含義時,就成了「懲一儆百」的犧牲品。他終因趙太爺父子的誣告,而被鑽進革命黨的知縣大老爺和把總大人投進了監獄,胡里胡塗地被充作搶劫犯殺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