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hifi入門耳機,播放器求推薦
新銳的SWD2或者YUIN的PK1,都有很適合,
SWD2 699 人聲還有器樂類非常優秀,由於其採用鈦金屬振膜,聲音風格有點動鐵的味道,高解析,高音延展性好,潤而滑,中頻充實,低頻有質感但是量不大,人聲巨毒,雖然這款塞子抗阻很大,但是靈敏度很高,牛就牛在很容易出好聲,推力越大,聲音就越好,潛力也很大,可玩性很高,適合長時間聽,不會感覺累。
PK1 880 古典類很優秀,在一般播放器下,聲場是橢圓型的,左右很寬上下窄的那種,但是也可以推的不錯,低頻夠勁道彈性足,高頻不如SWD2亮麗但是也好聽,相比SWD2對前端的要求更為大。
播放器:500元左右入門級,
七彩虹C3准入門HIFI無損播放器,聲音較冷淡適合古典類。可以稱的上是素質小鋼炮,做工也是非常的好,拿在手裡沉甸甸的感覺,性價比很高!
漢聲N1 准入們HIFI無損播放器,聲音比較暖,比較適合流行音樂,做工也不錯,但是配件很多,隨機附送兩個耳機。
N1和C3相比
風格上:N1更偏人聲 流行;C3更偏器樂 交響
做工上:C3做工更好,但是也相對厚重重一些
續航上:N1續航時間更長,可以達到20小時左右,C3續航6小時左右
配件上:N1配載一副ppa1耳塞,外觀類似mx400,性能基本也可以達到mx400,C3沒有配載任何耳塞
中級
N3和hifiman601,都是流行走向的播放器,HIFIman的人聲和低音下潛更深,更優秀一些,N3的配件很豐富,三條耳機,其中木爵2素質很好的耳機,解析好,低頻力度很大!可以相當於400左右的耳機,
中高端播放器
學林960(2399)和HIFIMAN603(2800)
兩者素質屬於同檔次,風格差異更大一些
603:更偏人聲、流行一些,中頻更有韻味,低頻量感更多,聲音圓潤、包圍感好,整體流露出一些膽機的味道
960:聲音更加平衡、更加雜食,人聲、流行不如603,但是器樂、交響、純音樂相比603更好,聲音更明亮一些,低頻量感相比603少一些,聲音相比603干一些
兩者推力上基本屬於同級別,耳塞都輕松驅動,頭戴高阻也基本都可以驅動,960相比603厚重一些,體積大四分之一左右,種量重3倍左右(金屬外殼的關系)
AUV賣耳機 友情提示
⑵ 用耳機看電影,真能體驗到家庭影院的效果嗎
高保真耳機,可以體驗家庭影院影音的那部分效果。
前提是觀看的影片的片源存在高質量的音軌,如果只是MP3的立體聲音源,再好的耳機也聽不出效果。
⑶ 想買副HIFI耳機看電影
目前我用的鐵三角監聽旗艦R70X感覺符合你要求。
DT880和HD600沒聽過不做評價,不過880是半開放式,聲音不如開放式自然通透,在家聽最好選全開放。老燒說DT880高頻有點刺,HD600不是主打層次和高解析,而是主打大動態,你可以親自去比較下。
吉他音域跨三個八度,整體算中頻偏高,如果是掃弦的話對三個頻段都有要求。外媒把R70X和HD650評成同一等級,就頻響曲線來看,兩個耳機三頻都比較均衡,可以滿足你聽吉他和雜食需求。
相比HD650,R70X在100HZ上加了5db,會讓聲音更加厚實有雄渾感,大鼓、鋼琴、大號等樂器理論上比650更好。我聽起來也是如此,比如《鶴之泣》開頭的鼓聲明顯比650帶感,胸腔會有共鳴。10000hz上R70X也比HD650強些,聲音的明亮感和溫暖感更好,也就是說吉他R70X更占優勢。我自己感覺HD650和R70X高頻都不錯,650聽交響曲乍聽更抓耳,R70X耐聽些。
650和R70X都是監聽耳機,解析上都能滿足一般聽歌需求,實際聽下來HD650繼承森海一貫風格略顯悶糊。
650和R70X高阻抗,靈敏度一般的大耳最好上一個標准台放,題主不介意高阻的話易推性上兩者各有千秋吧。佩戴上HD650不夾頭,初戴會下滑。R70X比650輕,只是頭梁不可調節。
⑷ 推薦300元左右看電影用的耳機
當然dt235了,首先它符合你看高清電影的需要,我自己就用它看片兒,氛圍很好。我用來看電影的音箱是羅技z5500,音箱跟耳機不好比較,我只能說聽過z5500,再聽dt235,也不會失望的。其次,它還是很多人推薦的聽音樂的入門hifi的耳機,確實有hifi的味道。聲音的空間感號,還原度比較高,解析度高,也可能也是適合看電影的原因吧。最後來說,線比較長,一看就是為多媒體設計的,包裝盒上都註明了,為cd/mp3電腦等多媒體設備設計。我不知道這耳機用耳放推出來是什麼效果,但是我用電腦集成音效卡堆也不錯了,當然如果有獨立音效卡就更好了。 這耳機淘寶價格比較穩定,300左右就能買到帝捷行貨了,到淘寶找個當地的銷量高的、評價好的就可以了。二手也有不少人出,200多就能拿下。
⑸ 看電影耳機推薦
一:索尼MDR-Z7
觀影特點:有很足的空氣感,音質上相對通透
談起索尼,很多人就對它的信仰比較感興趣,至於它的聲音方面最大亮點就是具有有強力的空氣感了,但是若你沒搭配好估計也聽不出來什麼是空氣感,而且聽出來還是十分特別的低頻,但是尤其注意的是它的低頻量感不會顯得太轟頭,有種收放自如的感覺,會顯得渾濁,反而有點通透
但是會有種淡淡的覆蓋感蓋住中高頻,總之非常的搶耳,有著清晰飽滿,解析,動態,細節方面都非常出色,聲場略微小了些,但橫縱向均衡,高低立體感相對突出,至於高頻上解析亮度和延展性都非常出色,力度感剛剛好,就算是快速節奏變化的時候也沒有任何的毛刺和破音,演繹高清大片或者音樂都是如魚得水的那種
---------------------------------------
二:飛利浦X1
觀影特點:聲場開闊,還原性強,相對少染
首先開放式耳機的聲音細膩清晰,音場開放自然,是許多歐美耳機大廠最喜歡應用的方式;而密閉式耳機則擁有凝聚力高,細節多的優點
當你戴上這耳機一戶,你彷彿會看看到很多之前比較贊賞的歌手,而每一位歌手的獻技都是一次高潮,而觀眾也被台上的熱情所感染,從熱情轉化為了痴狂
很多不知道是歌手的超常發揮,還是X1的關系,原本情緒波瀾不驚的我竟然也被感染。直接可以近距離感覺到Lady Gaga的氣勢以及感覺還有鮮肉裝上淡淡的血腥味;Nicki Minaj的上台後免不了他招牌式的叉腰動作,還時不是地顯擺他右臂上「上帝與你同在」的紋身,當然還有遠超常人的語速,不過奇怪的是我竟然可以不遺漏一個字,每句我都完整地聽了進去。
---------------------------------------------
三:歌德sr225
觀影特點:低頻相對震撼
首先要說到這款耳機,首先它代表著激情,熱血等情緒,所以音像很"結實",很飽滿,猶如一張聚焦良好的照片;但是sr225如果仔細聽會有一層紗另外還是有點染色的,特別是在某些時候會感覺很扎耳,但是sr225高頻延伸的光澤度和泛音的細節都比較好,有著好的全頻解析力和強勁的低頻 特別是在演繹帶有氣勢感很足的片段很明顯,至於聲場比X1要小很多。
⑹ 在電腦上看電影時用普通耳機還是HIFI耳機.有必要用HIFI耳機么
用普通耳機就可以,HIFI是高保真耳機,是聽高質量音樂的耳機,電影的音頻解碼比較差,使用普通耳機或HIFI耳機沒什麼區別!
⑺ 有沒有用HiFi耳機看電影的
沃品EM205環繞立體聲HIFI耳機
⑻ hifi耳機可以玩游戲看電影嗎。。 會不會把耳機聽廢了,
一樣用啊,音樂不是一樣有大動態嗎,難道音樂耳機不許聽1812不許聽交響?,放心用就是,只是如果新耳機的話,就最後不要這么用,先煲開了再說,另外不易大音量長時間聽耳機,對耳朵不好的
⑼ 能推薦幾款看專門看電影用的耳機嗎
頭戴和耳掛的我都有,頭戴的我買的森海PX100,耳掛的是鐵三角的EQ700,說說各自優缺點:
1.頭戴的,優點:森海音質 很好,特別是重音,戴久耳朵不會痛;
缺點:發型會亂(哈哈),夏天熱不舒服
2.耳掛,優點:收起來方便,夏天戴也不會太熱;
缺點:久了耳朵會痛,音質一般。
3.入耳式,優點:危害最大的是入耳式,因為要深入耳道內,而且入耳式的都是封閉式的,和耳道嚴密貼合,漏音少,聲音的能量全部施加給耳膜,對耳朵傷害很大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缺點:有的人感覺不錯,但總體來說,入耳的機器適用人群都不很廣,同一款耳機總有一大堆人喊爽,有另一堆人喊不爽,也有例外的牌子,比如WESTONE,他的耳機佩戴舒適感很好很好,不管在入耳的還是其他類型中都堪稱經典
4.至於後掛式的和耳掛式
比較類似的類型,我覺得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眼鏡,除了這個還算比較舒服,本人覺得後掛不如耳掛式的
LZ,看了你的風格,我大致清楚你的要求。
首先我想說的是,千元內無論是耳放還是音效卡都建議你不要碰。尤其是音效卡,電腦廠家和HIFI廠家是完全兩種概念,而能生產出質優價廉的音效卡廠家鳳毛麟角。低端的耳放由於種種問題,也不建議選擇。最起碼也是八九百的。況且現在大多數電腦沒有LO口,耳放並不實用。
所以如果你一定要入,我認為小白推薦的MDAC解碼器是不錯的選擇,1700元,對音質的提升遠遠好過那些所謂的音效卡。如果你的電腦有LO口,那麼柏聆BL-2是性價比很高的一款耳放,1200元左右。
回到耳機。如果你不打算入耳放和解碼器,那麼直推就是唯一的選擇了。千元內比較符合你的風格的耳機我推薦有那麼幾款。
SR80,千元價位內最值得購買的耳機之一,低頻量不多但是結實有力,節奏快,適合rock,pop,jazz一類的音樂。
M1,另一款千元內最值得購買的耳機,國內與SR80齊名(國外就遠遠不如SR80了),風格仍然是Grado的風格,和SR80相比,少了一些刺激,多了一些醇和,對古典的兼容性也要好於SR80。
考慮到你是在電腦上用,那麼給你潑個涼水,這兩款耳機在電腦上推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你要知道800元以上的耳機對前端就越來越敏感了,差的前端配好耳機甚至可能出現聲音惡化,當然你用電腦聽SR80和M1不至於出現惡化,但是相應的性價比就會降下來一些,聽下來你可能會覺得與600元左右的耳機差別不大——除非你的電腦很per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