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濰坊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1、青雲山
安丘青雲山民俗游樂園佔地3000畝,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國際風箏都——濰坊市南30公里,是一處突出民俗文化特色,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度假、購物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景區。
游樂園依託青雲山自然地貌,建有江南秀色、民族風情、野生動物、休閑娛樂、齊魯民俗和桃花源六大功能區。
2、十笏園
十笏園(Shihuyuan Garden),又名丁家花園,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胡家牌坊街49號,面積約2000平方米,因佔地非常少,時人喻之為「十個笏板」,故得名「十笏園」。
十笏園平面呈長方形,由中、西、東三條古建築軸線組成,中軸線建築及其院落為園之主體部分,園內的主要建築硯香樓,始建於明代,三開間,二層樓,牆壁上嵌有鄭板橋、金農等書畫家的真跡碑刻90餘方,是中國北方地區具有江南園林小巧玲瓏特色的園林之一 。
3、中國寶石城
中國寶石城建於1993年,佔地120畝,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是國家工商局批準的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備的寶玉石及金銀飾品、工藝品批發市場,是山東省唯一獲國家級冠名的專業市場,被山東省旅遊局確定為省重點旅遊購物點。
4、仰天山
仰天山在山東省青州城西南46公里處,主峰海拔834米,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山東省十佳森林公園,山東省十大優秀新景點,山東省十佳山嶽型景區。仰天山集森林景觀、地貌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這里林海茫茫動、植物種類繁多,自然環境幽美。
峰巒峭壁,隱現於蒼松翠柏之中。森林覆蓋較高,大部分區域為天然次生林,其自然環境基本上處於平衡狀態,被譽為「天然森林公園」。山上主要景點有:摩雲崮、佛光崖、望月亭、文昌閣和幽遂的洞窟多處。
5、莫言舊居
莫言舊居是始建於1912年建成的,1966年翻修過一次,1955年到1976年,莫言從出生到從軍離開,在這里生活了約22年,後來在當兵期間,回鄉探親,也斷斷續續地住過。
1988年,莫言在高密縣(如今的高密市)買了房,和妻子杜勤蘭及獨生女兒管笑笑從舊屋遷出。1990年,莫言的父母也從這里搬到莫言二哥管謨欣的家裡,這座老宅,自此閑置。
⑵ 娛樂圈究竟有沒有德藝雙馨的藝人
娛樂圈是有德藝雙馨的藝人的,正如同在社會中有好人有壞人一樣,只不過是比例問題罷了。
好多人都覺得娛樂圈烏煙瘴氣,沒有什麼好人,其實這是以偏概全,不管在哪個地方,都是有一些人格比較高尚,能力比較出色的人,這是哲學問題,但是要是因為自己的主要感官,所以就覺得整體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的話,那就是自己的思想問題了。
正所謂德藝雙馨,不僅才能要夠得上,品德也要夠得上,有的人才能不錯,但是人品敗壞就稱不上德藝雙馨,對於品德的判斷,其實是很難去有一個真正的標准,而娛樂圈的藝人私下的生活大家也都是不知道的,但是娛樂圈那麼多藝人,總有幾個品德和才能都受到人們認可的,而這些就能稱得上德藝雙馨。
⑶ 雙魚座和天秤座配嗎
雙魚座和天秤座配嗎?雙魚座和天秤座的愛情
你是雙魚座,他/她是天秤座(雙魚座vs天秤座)
倆人表面看起來都很溫和,喜歡遷就別人,其實性格各異,秤子喜交際應酬,而魚兒則注重心靈的滿足,倆人能互相欣賞彼此的個性,秤子只要拿出自然的優雅來就足以傾倒魚兒,彼此也有相似的興趣,魚兒天生的藝術家氣質就很讓秤子欣賞。倆人都具有藝術天份,是最有創意的組合。
天秤座總是熱愛社交喜歡外出。但雙魚座卻非常獨立,並需要獨自思考與冥想的時間;所以天秤座覺得雙魚座獨處的時間未免太多了。只要重視與順應對方的要求,你們的樂趣就會多得多。天秤座的人喜歡參加文化活動與吃好吃的餐廳,你可以跟他一起去。他也熟知最熱門的俱樂部並且穿戴入時。相反相較於物質收獲與社會競爭,雙魚座更能在情感與精神滿足當中感到滿意,是否贊同並跟隨天秤座合群的生活,這就要看情況了。比如,雙魚座可能會享受在巴台一角靜靜品嘗雞尾酒,得益於天秤座為他帶來的社交活動,但雙魚座並不會花像天秤座一樣多的時間在交際上。辛苦工作一天後,在家看看書或電視,讓身心完全放鬆,是雙魚座度過一個美好舒適的夜晚最佳的選擇。
在你看來你們之間的另一個問題是天秤座太鑽牛角尖了。你比天秤座伴侶更相信自己的感覺,當對方要求你改變你的態度時矛盾就無可避免了,面對一個邏輯思維如此強的人,你要如何解釋你的直覺呢?另外,天秤座有點喜歡發號施令,還好,他會用一種有魅力而圓滑的方式做這件事。雙魚座能確切地知道他人的動機,雖然你能看透天秤座彬彬有禮的面紗下的真面目,但同時你也欣賞他們不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輕率無禮。所以,你總是放手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即使你不同意他的決定,你也會顧及到旁人的立場,而天秤座伴侶也不會令你難堪。以天平為象徵的天秤座,很在乎為解決問題找到公平的方法,這正中你下懷。
令人高興的是,天秤座會點燃你的慾火,你們的性愛除了火熱,還是火熱。但他不會讓性愛淹沒你們的感情的其他領域。你需要一生感情伴侶,如果你生氣勃勃的天秤伴侶能夠放慢速度呵護你的需求,你們會是很好的一對。
⑷ 朱一龍憑借《鎮魂》大火後會不會成為新的流量小生
之後肯定會是屬於流量小生的,他目前擁有1000多萬粉絲熱度持續不減,每次路透或者官宣基本上都是能上熱搜的。雖然他現在屬於流量小生,但實際上他已經出道近10年,所以走火也更多的是靠演技而非顏值。這樣的環境下,更適合走實力派路線。
⑸ 塵世佛境 張望攝影作品佛的足跡藝術賞析
一直喜愛張望的佛教攝影(雲課堂自由職業攝影師)作品,網上他的作品盛傳不衰人氣極旺報道眾多,知悉他的作品不但獲得國際冠軍獎與中國攝影最高成就獎,而且受邀在聯合國總部舉行展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還親筆致函贊譽作品,他的作品藝術魅力竟然還感動得一位外國人到中國出家!張望作品與他的人生經歷皆充滿傳奇色彩,所以一直盼望能看到他作品全貌。只可惜網上作品大多類同重復幅數不多,十分遺憾。
《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賞析
前不久偶於網上見到張望出版了首部佛教攝影作品全集《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遂毫不猶豫地下單買下。收到書後手不釋卷一口氣讀完,心靈為之深深震憾與感動!那種美好清雅感覺彌漫全身,連日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的確為這么多年來極少見到的文化精品!內心激動,故此提筆與網友分享心中的那份感受與快樂。
《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賞析
《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賞析
該作品集開度較大,重達2公斤多,厚達近260多頁碼。按書的腰封介紹,為「攝影家張望十五年深入佛門嘔心瀝血之作首次結集」,該書涵蓋了他佛教文化攝影最主要的精華作品。書中有半數左右作品從未見過,據介紹屬國內首次正式發表。掩卷體悟,按該作品集的內容形式,全書大概可分為四大部分。
一、佛國梵韻
該部分為作品第一篇章,屬藝術類作品,共50幅。該篇半數為社會傳播較廣觀眾熟悉的張望名作,和張望在國際國內獲得重要獎項的大部分作品。包括獲「國際奧賽」中國專題組冠軍獎的A-004號作品《尋佛》;獲中國攝影(雲課堂自由職業攝影師)最高成就獎「金像獎」的A-001號作品《禮佛》等數幅;以及獲「當代國際攝影最高學院獎」、「世界佛教論壇」中國佛教攝影大展金獎等作品。同時收入了聯合國總部展覽、「世界文化大會」展覽等部分作品。另有近半數為張望近年全新創作首次發表作品,包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親筆致函贊譽為「體現了我們在當今世界面臨許多復雜問題時必須具有的精神」的A-035號作品《凈途》;深受業界推崇被譽為「禪境梵韻」的A-050號作品《禪寂》;以及據報道在杭州舉行的張望15年佛教攝影回顧展上受到觀眾一致追捧的《樂觀》(A-044號作品)亦收入其中。
《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賞析
《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賞析
這一篇章作品的特點,感覺到充滿了濃郁的佛教禪意美感。網上介紹張望在15年佛教文化攝影的歷程中,研讀大乘經典,與法師共修禪,體悟佛的根本精神,同時結合自身數十年的文化修養,利用攝影的成像原理,將現實客觀的表現對象經過主觀的提煉升華,獨創了一種用空靈虛幻來表現佛教的形式語言。作品給人以清雅的美感,使觀者的心進入到一種寧靜恬美的境地。《攝影世界》曾以「難以超越的『張氏風格』」對他作品特點作了深入介紹。
二、釋子善信
該部分為作品第二篇章,感覺應該屬紀實類作品,共50幅。該篇多半作品為首次見到或張望全新發表,主要以紀實手法表現深深佛門中不為外人所知的僧侶神秘生活方式與他們的精神追求。張望陸續深居佛門15載,與法師同吃住共修禪。他曾隨學僧們台風中冒著生命危險強渡普陀山海峽去受戒,他曾登攀山頂探訪追隨紀錄苦行僧,他曾與九十多高齡的老方丈同食共住達三年,他也曾全程紀錄英國聯邦財政部前部長助理受他作品感動前來中國出家的經歷。這一切皆在該篇章一一呈現。
《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賞析
與藝術類作品升華現實追求審美價值不同的是,這一篇章作品的特點是以平實樸素的拍攝手法與紀實敘事角度,以佛教的普世價值與對現實社會的意義為精神主線,真實地再現佛教僧侶與信眾的生活和精神追求。張望憑借著與僧侶信眾長期生活建立的深厚關系與持續不懈宣傳佛教文化的信任度,他獲得許可深入拍攝到佛門最隱秘深處生動真實的笫一手素材――他們的出家、剃度、修禪、精神追求和內心世界。在張望這一篇章的鏡頭中,有凌晨四時閉目繞佛的女尼,大山深處茅蓬中的隱修僧,托缽乞食的老方丈,山頂遠眺城裡紅塵燈火若有所思的小沙彌,嚴冬中漏夜排隊等候寺院派發臘八的信眾……與藝術類作品每幅兩字一句引人體悟回味的標題不同,這一篇章每幅作品張望都撰寫了近百字的介紹,記述了該作品的事件背景、佛教義理、歷史由來等,內含深厚的佛教文化知識而又深入淺出。讀圖兼讀文,觀賞作品尤有在月夜遊古寺般的清雅神奇感。
三、各家評語
該作品集有三篇前序,中國攝影(雲課堂自由職業攝影師)家協會主席王瑤代表中國攝影界,在序言中對張望為保護和傳播中國佛教文化作出的積極努力給予充分肯定,對他不斷追求攝影技藝的精益求精的精神由衷贊賞,評價曰 「張望的鏡頭中,佛教清、凈的禪境在光影里表現得自然而熨帖,呈現得澄澈而通透」。中國佛教高僧、溈仰宗第十代傳人、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濟群法師在序言中對張望作品的佛教義理體現作了首肯,認為「張望作品虛實有度,擅長使用光影、雲霧、水月來經營畫面……這種表現形式,契合佛法對世界的解讀」。中國攝影大師、首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於雲天認為張望作品是「充滿靈性、意象跌宕、構圖嚴謹、用光考究的攝影佳作。」而國際攝影界泰斗、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評委會主席羅伯特•普雷基評價張望作品「平和、空靈、意味深長!它太美了,讓人充滿無限遐想」 。
《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賞析
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張望作品的評價贊譽!2012年張望受邀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佛的足跡」展覽時,潘基文在日理萬機中親筆致函張望,他寫道「我對於其中一幅兩個人在雪地里走向山坡的作品尤為感動,該作品體現了我們在當今世界面臨許多復雜問題時必須具有的精神」。而作品集中,九十高齡的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一誠長老親筆題寫的墨寶「佛的足跡」,又成為該書的一大亮點與深厚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賞析
同時,我也留意搜索該作品集的網友讀者評價。一位名叫「快樂貓傑瑞」的網友留言:「一幅幅精美的畫面映入眼簾,沁人心脾……久久不能平靜。感恩張望老師的佳作,引領我們進入禪的境界」 。網友「hope905」 留言「《佛的足跡》中帶來的生命的回歸,張望先生平和、安詳的氣場都讓我覺得這不是世間的金錢所能衡量的一部作品集。感恩!」
四、藝術人生
該作品集中,作者張望以《十五年》為題,以近5000字的篇幅,回首了十五載佛門歲月追求佛光梵影的生涯。從小在故鄉天台與佛教天台宗結緣開始,到就讀美術學院追求以美術表現佛教文化,到深圳十年商業生涯中的難釋佛懷,到北歸杭州後巧遇奇緣的初入佛門,到深居佛寺15年的傳奇人生,到最終受邀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佛的足跡」展覽……張望一路走來,娓娓道來,如沿著清流溯源,引領讀者循著他的妙筆感受「佛的足跡」和他的藝術人生歷程。
《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賞析
同時,張望文中詳細剖析了他15年佛教攝影(雲課堂自由職業攝影師)每階段的緣起、追求與形式風格特色。從「第一階段是1999年開始的天台山佛學院時期。主要是以人文攝影手法拍攝,是以感性效果為主的影像」,到「第二階段是2002年之後的靈隱寺時期。主要以藝術攝影手法表現」,到「第三階段是2008年之後的西湖佛教文化時期。大致是以文化概念的攝影手法為主,以紀實角度記錄真實的文化遺產」,張望皆詳細作了深入描述。同時「張望藝術活動年表」 中具列了1985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擁有第一台照相機「鳳凰205」開始,到2013年「佛的足跡」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大會」會議展覽為止,近30年圖文並茂的藝術歷程列表。以上文字與內容不但紀錄了一位中國藝術家的學習、求索、思考、成就的道路,通過閱讀了解他的藝術人生與精神追求,更能深刻理解其作品,對於喜愛與研究張望作品的讀者尤其有著不可替代意義。
作為一個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重視文化修養且獨創了如此風格明顯作品,張望必然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理論指導。在該作品集中,作者張望以《審美情感與形式傳達——從「黃塵驛道 梵音東漸」談攝影(雲課堂自由職業攝影師)藝術的創作規律》為題,詳細介紹剖析了其創作感悟與理論體系,最後推出核心觀點:「我以為包括佛教攝影在內的任何藝術類攝影創作,作者不應有一輩子不變的所謂「風格形式」,而應在創作時根據不同地域、內容的拍攝對象所激起的完全不同的審美情感來選擇與之相應的形式表現」 。讀者結合該文論去觀賞其作品,對理解其創作心路,體悟藝術規律大有裨益。
《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賞析
《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賞析
該作品集的裝幀設計與印刷也是一大亮點。書籍裝幀色彩沉著和諧厚重華貴,版式設計大氣而雅緻。作品與標題文字各據一頁,空靈而賞心悅目。該作品集由 「全國百佳出版單位」浙江攝影出版社打造,印刷為著名的深圳雅昌印刷公司出品。作為多次獲得世界印刷最高獎――美國「班尼獎」的中國最佳印刷公司,雅昌將此作品集製作得十分精緻完美。
尤為別致的是,書中每幅作品皆襯神奇少見底色,藝術類與紀實類作品各不相同,低調又不失華貴,其美從未得見。經詢懂印刷友人,得知乃專門為此畫冊調制的「專色」所印。這不但體現了雅昌公司的非凡品質,更能感受到作為執行總編與書籍設計兼集一身的攝影家張望本人,將用心、決心與精心亦兼集此十五年專集中。
掩卷慨嘆,《佛的足跡――張望攝影(雲課堂自由職業攝影師)作品集》作為張望十五年佛教攝影總結全集,不但作品精美,風格全面,文字功底深厚,傳達了佛教空靈清雅的禪美境界、深厚文化內涵與大乘精神,而且內容豐富,既有其數十年藝術歷程的介紹展現,又有理論體系的闡述,是迄今為止了解張望及其作品最為全面的專集。
《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賞析
畫冊設計高雅,印製精美,書籍給人以全方位藝術美的享受。在當今急功近利、粗糙低俗泛濫的出版物中,實屬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無論攝影角度與佛教文化角度皆極具收藏價值的精品圖書。
作者簡介
張望,1962年8月出生。198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2000年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雲課堂自由職業攝影師)學院研修攝影,2005年因其藝術成就被杭州市人民政府作為特殊人才引進。獨立藝術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美國攝影學會會員,杭州市政協委員,杭州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佛的足跡――張望攝影作品集》賞析
作者 張望
自1999年起,張望即開始中國佛教文化的攝影創作。在深深的佛門中,張望長期與僧人們同吃共住。凌晨時分即起床拍攝僧侶生活,或登高涉險,尋覓並攝錄佛教文化遺跡,晚間挑燈研習佛教典籍,並將之感悟體現於創作,從而使其作品臻空靈恬淡、悠遠清靜的禪韻梵境與感人至深的藝術魁力。其持續十五年歷盡艱辛拍攝創作的佛教攝影作品獲得了國際、國內近百項重要榮譽。其中,2005年榮獲世界攝影著名賽事——奧地利國際攝影藝術展(國際「奧賽」)中國專題組冠軍,為中國獲此榮譽之第四人;2006年受邀赴歐洲出任「奧賽」國際攝影評委;2007年獲中國攝影最高成就獎「金像獎」;2008年獲「當代國際攝影最高學院獎」,並被推選為世界攝影節高峰論壇中國代表;2009年獲「世界佛教論壇」中國佛教攝影大展金獎……
張望佛教攝影作品在國際、國內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其作品被首屆「世界佛教論壇」選為開幕式主屏形象向世界展示,被新華社選編為「中國形象」之一,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循環播放。專著《佛澤》先後11次再版,榮登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國暢銷書排行榜。其作品的藝術魅力還曾深深感動了英國聯邦財政部前部長助理,他認定在作品中找到了靈魂的歸宿,使之最終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剃度出家為僧。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評價張望作品「體現了我們在當今世界面臨許多復雜問題時必須具有的精神」;國際攝影界泰斗羅伯特•普雷基評價張望作品「平和、空靈、意味深長!它太美了,讓人充滿無限遐想」;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王瑤評價「張望的鏡頭中,佛教清、凈的禪境在光影里表現得自然而熨帖,呈現得澄澈而通透」;佛教高僧濟群法師評價「張望作品虛實有度,擅長使用光影、雲霧、水月來經營畫面……這種表現形式,契合佛法對世界的解讀」;《攝影天地》評價張望作品「舉凡主題、美學、光影、人性的表現,已超越出神入化的境界」。國際權威攝影期刊《德國攝影》、《PHOTO》、美國《世界日報》、法國《歐洲時報》,新華社、人民網、《中國攝影》、《鳳凰周刊》等國際、國內四十多家新聞媒體先後介紹了張望十數年的藝術人生與作品。
2012年12月,張望因佛教攝影藝術的成就,受邀赴聯合國總部舉辦「佛的足跡」攝影展。2013年5月,張望「佛的足跡」個展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大會」展覽。
⑹ 朱一龍為什麼突然紅了
今年夏天,一部書改網劇《鎮魂》讓朱一龍這個名字火遍大江南北,雖然劇版鎮魂的劇本慘遭魔改,原著中原本邏輯清晰完整的世界觀被改得一塌糊塗,驢唇不對馬嘴,但是主演白宇和朱一龍用演技演出了原作中的精髓,讓這部劇起死回生,在剪刀手雲集的B站上再現了「屠版」的盛況(排名前100名全是鎮魂相關作品)。
一個演員是否能紅其實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天時地利人和,內外部因素都可能發揮作用,但紅了以後的道路更為關鍵,一個人能不能把握好這次機會,並順利開展自己的演藝事業,也是綜合能力的體現。衷心祝願居老師的路越走越寬,這世界終究會給腳踏實地的人應有的回報。
⑺ 你看過最好看的一部小說是什麼
我看過最好的一部小說,我覺得是,最好的我們,這部小說是八月長安寫的,我也看過她的其他作品,都特別的好,像是,被偷走的那五年,這個小說也曾被翻拍成了電影,是由白百合,張孝全,范瑋琪主演的,也是很不錯的,別的還有橘生淮南、你好,舊時光,這些也都是很不錯的青春文學小說,我都很喜歡,但要是說最好看的小說,我還是會選擇,最好的我們,但我了解到這部小說其實是因為他拍成了電視劇,看電視之後覺得特別好,就去看了小說,還搜了搜作者,把她其他的作品也都看了,當時就覺得真的是一個文筆很好的作家,對青春的各種事情描寫的都很細膩,但又不是那麼的雜亂無章。
最後結局,可以說有人歡喜有人憂,男主角余淮高考以後就失去了聯系,女主角耿耿一直等著,而路星河也一直陪伴著耿耿,後來,終究還是相遇了,兩個人最後還是在一起了,但路星河卻只能把自己這輩子最喜歡的人一直放在回憶里了。
每每看到這個小說,總會讓我體會到青春的那份感動,那份珍貴,是啊,青春是回不去了,但至少我們還可以根據這篇小說來回憶起青春時的那種感覺,也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