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有《等風來》的影評
文章摘自豆瓣影評,你可以去搜搜。
看完電影,臉上面無表情,心中卻帶著些許惆悵。
那些爆笑的台詞還在耳邊回盪,想起來時,不經意間會露出微笑。
可是,我的心卻沒有笑。
這種莫名的情緒讓我在地鐵上一路發呆,
下車後去超市買了很多東西,回來的路上實在太餓走進一家中式快餐。
我靜靜地吃著東西,吃著吃著,突然就淚崩了。
服務員很詫異,她一定在想,我們的飯有這么難吃嗎?
我想起她在辦公室強忍著不讓眼淚流出的樣子。
我想起她站在飯店門外,隔著玻璃窗給家人打電話,忍不住淚流滿面。
我想起她在黑夜中,拍打著別人的門,哭喊著自己怕黑,淚水決堤,說起自己心底的痛。
我想起她說,她的夢想一直在變,她不敢有夢想,只有願望……
我想起她說,她拚命地飛,卻飛不起來……
她是程天爽,但她叫自己程羽蒙。
她不是麻痹自己,
她只是對自己失望。
她不是滿嘴跑火車的壞女人,
她只是想讓別人高看她一眼。
她想活在燈光下,
在最璀璨,沒有陰影的地方。
而最讓我痛的,是她說的那句——
回去,就輸了。
無論是賈樟柯,還是馮小剛,還是所有所有的那些導演,
他們都不屬於我們這個年代。
一個年代有屬於一個年代文學,一個年代也有屬於一個年代的電影。
賈樟柯,寧浩再優秀,他們也拍不出85後,近90的悲傷與迷茫。
他們已經無法知道我們是怎樣在繁華的都市舉步維艱,
他們無法了解我們那份深入骨髓的孤獨與無助,
他們無法了解我們是多麼努力在尋找一種叫做安全感的東西,
他們更無法了解我們是多麼希望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個城市如此之大,如此繁華,可為什麼沒有我們的棲息之地。
我們心中的脆弱與佯裝的堅強讓我們變得敏感,
白天笑得像太陽,
晚上不小心聽到一首悲傷的歌就會情緒失控。
我們想要得到承認——
領導的誇贊,同事的欣賞,家人的自豪,自己的認同,
為此,我們頭破血流。
沒有哪一個電影創作者寫出了我們內心的恐懼與勇氣,
沒有哪一個電影創作者寫出我們心底的聲音,
直到這部電影出現,每一句台詞都寫進我的心裡,我感覺自己結痂的傷疤被一層層揭開,
我看到鮮血流淌,淚流滿面,卻不想哭出聲音讓別人知道,
如此之痛,又如此快樂。
是的,我瘋了。
所以,從這個層面,鮑鯨鯨是獨一無二的。前無古人,未現來者,她已自成一派。
等風來,是愛情片?別逗了。
等風來,是治癒系?別扯了。
她讓我痛,
她讓我哭泣。
她沒有粉飾,沒有雕琢,
她讓我知道,生活本是如此,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風來,盡情地飛翔。
痛哭後,
我們將更加堅強。
我為《失戀33天》人物的設計,犀利的台詞所吸引,但說真的,它沒有打動我。
看《等風來》,本也是沖著台詞去的,結果得到了意外的東西。
如果說《失戀33天》講述的是愛情的困境,《等風來》講述的則是青春的困境,人生的困境,她寫出了獨屬於我們的迷茫,委屈,不甘。
她寫出了我們一次次被現實擊倒,又一次次爬起,又再次被現實擊倒,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她豪不客氣地指出了我們對金錢與地位的渴望,
她借富二代的口毫不留情地嘲笑了我們的虛榮。
可是,這都只是表象,
重要的是,她寫出了我們心底最真實的聲音——
其實我們最想要的不是地位與金錢,
我們偽裝,只是為了麻痹自己,讓自己那一刻從痛苦中抽離。
我們粉飾,只是為了給自己喘息的機會,讓自己有勇氣繼續走下去。
我們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卑微,
我們只是想抓住每一次飛翔的機會。
我們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辛苦,
我們不是不知道怎樣選擇一條容易的路,
我們不是不知道如果回家,有親人的噓寒問暖,有朋友的依靠,
可是我們做不到,因為,回去,就輸了。
誰會懂我們心中的那份不想也不能被任何人踐踏的自尊?
誰會懂我們可以輸得了一切,唯獨不能丟掉內心那份高傲的原因?
不是我們自視甚高,而是輸了驕傲,我們就會一無所有。
別瞎折騰,沒什麼用,王燦把這句話視為至理名言。
可問題在於,他是守江山,我們在打江山。
他生來擁有千軍萬馬,
而我們生來只能喂馬。
鮑鯨鯨用大段犀利的台詞借程羽蒙的口表達了我們對富二代的不屑與怒氣,也用王燦的口緩解了這個矛盾。
是的,阻擋我們飛翔的不是他們,
因為,我們站在山頂,他們仍在泥里摸爬滾打。
可是,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無法飛翔呢?不是心靈雞湯,沒有標准答案。
可我想,答案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風來了,程羽蒙在空中飛翔起來。
如果我們需要風,那麼風是什麼?
風過後,我們背對背離別,走向不同的方向,
只有窗上掛著的鈴鐺,當風吹起的時候,會提醒我們,曾經遇見。
當我們迷失在偌大的都市中的時候,
那鈴鐺會帶我們回家。
女漢子,是不應該哭的。
我哭,不會因為我顧影自憐,
而是因為,第一次有一個女子,觸碰到了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大麗花,我愛你。
我會繼續追夢,找尋自由的終極意義。
等風來,等風吹散我心中的陰霾,
等風來,讓我御風飛翔。
我會像王燦高喊著戰死沙場那樣,充滿激情地生活。
這,或許是我的標准答案。
………………………………………………………………………………
留言很多,然後很多人私信我。
其他樓主回復得很積極,顯得我很不愛護支持我的人。所以還是統一做個回復。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安妮寶貝早期的作品呢?
因為早期的凜冽會讓我釋放,現在的溫和佛性很好,但是開導不了我。
所以,如果你對我說的感同身受,說明你是敏感的,感性的,好強的,驕傲的。我不覺得這是多麼值得炫耀的好事,但就算這是缺點,我們脆弱不堪一擊,但至少我們可以抱團取暖。
可是很多人,看不得我們這樣。
所以對那些人,我想做這樣一個比喻:
上大學時,考試剛結束,一個同學很失落,跟你說考試真變態,自己做錯了哪些題。
我的第一反應是,其實我也錯了好幾道,我也沒怎麼答好。
你的呢?
你的反應是,不就是一個考試嗎?至於嗎?你媽知道你這么矯情嗎?
還是說,你會拍拍他肩膀說,這不是老師的錯,是你沒好好復習,你要從自身找原因……
對於後兩種,如果是樂天派,沒心沒肺的,可能一笑了之,亦或覺得勵志。可是對那種本身就敏感的人,他無疑會在瞬間覺得你們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
而且,你真確定,你喜歡的是後兩種答案嗎?
如果是,你有沒有考慮過那同學明明做了很認真地努力,偏偏老師出的試題完全不是他化的重點裡面的呢?你有沒有考慮過,其實你想說的他都懂,他說的那話只是想讓你開導他一下呢?
如果不是,你覺得我們說認同程天爽的感受你還覺得矯情嗎?
你可能會說,第一種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很消極。
但其實這真沒有那麼消極,誰也不會放任自己墮落下去,終究也會更加努力學習,不再想這件事。重要的是,在那一瞬間,他覺得自己被理解了,有人知道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像後兩種,充滿著站著不腰疼的味道,其實班主任也是這么說的……
所以,說到底,是一個思維方式的問題。
選後兩種的逆向思辨性思維,第一種是正向感受型思維;後兩種把自己定位成上帝,第一種把自己定位成受害者,誰比誰高明啊,都半斤八兩;而涉及到影片的具體情況,則更是兩種價值觀,喜歡主管的是信成功學,站在程天爽角度的偏向訴諸宗教與信念。
你會去基督教堂發佛教的宣傳單嗎?
你會去盧廣仲的論壇說方大同比他牛逼嗎?
你非去周傑倫的貼吧說錦榮果然比他更適合蔡依林,這不是沒事兒找事兒嗎?
所以,你在這里吵吵把火幹嘛呢?
你覺得程天爽矯情,就去別人那裡拚命點贊,你跟我掰扯真沒用,咱們誰也說服不了誰。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思考方式,這是好事,不然我來豆瓣幹嘛呢?
你很樂觀,你很陽光,這是好事,但是你不能強迫所有人都和你一樣。
喝著星巴克就有權利對喝著雀巢速溶心中憧憬星巴克卻喝不上的人指指點點嗎?
而就算你也喝著速溶,那個扇了別人一巴掌,都不捨得給一甜棗,而給別人一個棗核,吃著臟烤串,噴一噴嘴巴就成了社交名媛的女主管,就是你心中標准答案?
醒醒吧,你站錯隊了,你就是一升級版豪華包裝的程天爽。
比魯迅口中麻木的旁觀者更無語的是,跟著階級對立面一起打擊自己的同類而不自知。
或者,女主管也有為難,或許在董事長面前,她也是程天爽,那麼女人何必難為女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啊?
退一萬步講,就算我們敏感,我們悲傷,我們矯情,我們連表達悲傷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礙著你什麼事兒了呢?你開一賓利跑到人家門口,拍著人家窗戶,告訴人家,你喝速溶是錯的。
這到底是誰擰巴?
什麼從自身找問題,什麼要向前看,什麼誰都受過苦……
我安慰室友,學妹的時候也是這么說的,您就省省吧,跟我這兒就甭說了。
有的人,遇到困難,需要的是別人開導,告訴他怎麼做。而有的人,遇到困難,受了委屈,只是想讓一個人靜靜地聽自己訴苦。
男人為什麼不喜歡和女人說自己工作上的困難嗎?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不想聽那些心靈雞湯:
什麼一切都會好的。
你是不是哪裡做錯了?要從自身找原因。
其實領導說得也是有道理的。
風雨過後會有彩虹。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這些多勵志,多有道理啊。放之四海而皆準。可是像我這種人,一聽就夠了,因為我安慰別人都是這么說的,可偏偏這些對別人有用,對我沒用。
我以前不知道我是不是唯一的,但現在看來似乎不是。
煮熟的鴨子飛了,調整啥啊。
別人打你一巴掌,你會告訴自己調整心態把右臉伸過去嗎?
在我看來,還不如像程天爽那樣鬼哭狼嚎地他媽大哭一場,對著牆罵一頓,第二天該幹啥幹啥 。
問題總是越來越多,解決問題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宣洩問題帶來的困擾。
如果勵志有用的話,還用心理醫生干毛?
每一種類型的人存在都有它的原因與價值。
按樂嘉大叔的性格色彩說,程天爽性格色彩中的黃色極多。
如果你偏偏是個綠色的人,你自然覺得矯情。
可是黃色的人就應該去死嗎?
沒有黃色的「擰巴」,哪裡顯得出你綠色的淡定呢?你得了便宜還來這里賣乖。
沒有程天爽, 那女高管能「犀利」得起來嗎?
你不能逼著郭靖變成楊康。
郭芙就是郭芙,她變不成公孫綠萼。
最逼得我沒招兒的是,一位叫做啥啥的豆友,具體是誰,好奇的可以在下面找找。
說矯情,講道理的人我都可以理解,進行人身攻擊的就太讓人難以容忍了。
我就納悶兒了,
別人說看電影哭了,
你就出言不遜。
你這么沒口德,你家人知道嗎?
總之一句話,誰也別強求誰。井水不犯河水。我不勾搭你,你也別騷擾我,就ok了。
『貳』 《等風來》好看嗎
影片雖然和愛情無關,但是從後半截開始,有一些小幽默,總體來說,小清新和小幽默,還是不錯的。
『叄』 電影《等風來》好看嗎
不懂這些問題的,他的電影我都看過,唯一就是等風來沒看完,好看的電影會不知不覺的就看完了,不好看看一點就沒興趣了,所以好不好看只有你自己知道。
『肆』 等風來好看嗎
您好,非常好看的。
電影《等風來》由滕華濤執導,鮑鯨鯨編劇,影片改編自鮑鯨鯨小說《游記,或是指南》。
《等風來》講述了美食專欄作家程羽蒙(倪妮飾)、想要「尋找人生意義」的富二代王燦(井柏然飾)、剛遭失戀的大學畢業生李熱血(劉雅瑟飾)等一行人尋找「幸福之旅」的故事。
『伍』 井柏然演的等風來好看嗎
好看,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領會,需要用一種平靜的心態去看這部電影,或許就能有收獲了。井柏然是劇中的一大亮點。親,現在就可以帶上你的小夥伴去電影院看哦。
『陸』 等風來電影好看嗎
導演是不錯的,反正都是走心的值得與不值得愛情類電影。井柏然挺帥的啦,倪妮額不是很感冒。尼泊爾景色很不錯。。。
『柒』 如何評價《等風來》
主角人物是關鍵,既要有代表性,引起觀眾的共鳴,更重要的,是要讓人物在事件中體現主題,代表觀眾去經歷一個故事,這時人物的性格和背景都要依據主題的指向而定,從而讓故事進行得更加的順暢。
『捌』 如何評價電影《等風來》
《等風來》上映於2013年,滕華濤所導演,是一部比較文藝的愛情電影,盡管這部電影的票房不是很出眾,但所反映出的主題精神還是打動了不少人。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快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缺少信任缺乏溝通的社會,這部影片還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反思。後來他們都很勇敢的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不再被外界束縛。這樣正是導演想要告訴我們的,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面具,不敢讓別人看到真實的自己,但摘下面具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糕,相反你會活得更加輕松,更加像自己。
『玖』 如何評價電影《等風來》
我覺得這部電影的失敗之處就在於創作者沒有想明白什麼才是電影,什麼才是類型電影,什麼才是觀眾喜歡並接受的電影。
《等風來》的主題十分鮮明,就是結尾井柏然說的那段,不要急,要等。
可是,主題的體現不是靠說的,是要靠人物、靠事件去體現的,否則就是廣播劇、就是連續劇。
主角人物是關鍵,既要有代表性,引起觀眾的共鳴,更重要的,是要讓人物在事件中體現主題,代表觀眾去經歷一個故事,這時人物的性格和背景都要依據主題的指向而定,從而讓故事進行得更加的順暢。
天爽妹子是一個失敗的角色。
失敗不在於她的擰巴和矯情,不排除真的有小白領是這么的擰巴和矯情,可是,這么個人物對故事對主題有利嗎?
顯然是沒有作用的。
大家也都看到了,天爽妹子這么擰巴矯情,導致整個故事也顯得擰巴矯情。
故事的前進的事件本就牽強,加上這么不利於驅動故事前進的人物,一部電影就是這么被毀掉的。
程天爽這個人物也有不接地氣的一面,上面已經有人回答了,我不多說。
再說井柏然,這個角色明顯要好一些。
起碼他有趣,一出場,觀眾就樂,相反,對天爽妹子的反應則十分平淡。
可是井柏然也有硬傷。比如他的背景,為什麼來尼泊爾?為了到寺廟拍幾張照片去換取老爹的原諒,根本沒有說服力;而且中國的寺廟也很多啊,隨便拍幾張不就行了嗎?無論如何,這個人物的的出現,似乎只是導演覺得應該有個男主。
更不可理解的是,男女主角的互動,沒有化學反應,或者是太弱了,對於故事的驅動也不見效果。
井柏然你一個富二代到尼泊爾這么偏遠的地方,看見天爽妹子有幾分姿色,泡妞本能大發,那就沖這個去唄。可是我們看到的,是井柏然非常單純的在幫助天爽妹子,啥也不圖。
電影里的人物不該是這個樣子的。人物沖突虛張聲勢的搞那麼大,卻沒有影響故事的走向,該幫的在幫,該接受幫助的還是在接受。
早這樣,要那些沖突幹嘛,讓井柏然直接帶天爽妹子上山頂,去滑翔,說教似的告訴她一番大道理得了。
故事的曲折就是要讓人物產生變化,從而體現主題,如果故事的兜兜轉轉對人物沒有改變,只是在體現主題的地方敷衍一下,那麼,故事就失去了意義,電影也就失去了意義。
我總覺得《等風來》是《泰囧》和《你好,陌生人》的雜糅體,顯然,這三部電影都是同一種類型,與其叫公路電影,不如叫做旅行電影。
《泰囧》里的徐朗一出場就是一個鮮明的商業精英形象,追名逐利,不顧老婆孩子,經過泰囧之旅,他的性格轉變了,覺得家人比名利更重要。事件的進行,人物的轉變,無不是照顧電影的主題而進行的,而且過程都很有說服力。所以《泰囧》是一部合格的類型電影。
《你好,陌生人》是一部泰國電影,《等風來》的劇情和人物設置,直接讓我懷疑鮑鯨鯨有抄襲的嫌疑,至少是模仿吧。
尤其是男主,同樣是出現在異國他鄉,同樣是很二很搞笑的,同樣是逃婚才出國的。
男主模仿的像,所以井柏然還有點意思。但女主,估計是不好意思再模仿了,當然,也沒法模仿,所以搞了這么一個擰巴又矯情的女主。
《你好,陌生人》是純粹的愛情片,男女主角的相遇、沖突、成為朋友、互生好感,都是一板一眼的。可是,它不同的是,男女主角最終沒有走到一起,甚至從頭到尾,竟然都不知道對方的名字。
對於故事,《你好,陌生人》的說服力、可看性明顯要好,可惜《等風來》沒有學好。
如果真要模仿學習,還有一部電影是《等風來》可以學習的,那就是韓國電影《美娜的文具店》。
這兩部電影相似的地方,在於主題。同樣都是說都市的底層小員工在對優越生活的嚮往中迷失了自我,忘記了還有一種生活是歡快的、是慢節奏的、是幸福的。
但是《美娜的文具店》里,美娜是一個驕傲並得意自己工作的公務員,雖然同樣是不順利不如意,但她起碼不是一個擰巴的人。
這時再看看我們的天爽妹子吧,大家就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裡了。
更關鍵的是,美娜在故事的進行中,是在體驗另一種生活,而且是極富戲劇性的被迫,但是天爽妹子卻始終在看,看尼泊爾的風景,看尼泊爾人的笑臉,尼泊爾人的虔誠,只是看,不去親身體驗,就導致情感猶如幾滴油花落在水面上,無法和水融為一體,故事也就失去了代入感,失去了可信度,所以也就是失敗的。
事實上,據我身邊看過《等風來》的朋友反應,都還能說出導演想在說什麼,還覺得不難看。
可是,作為一部電影,導演的意圖那麼明顯就暴露出來,觀眾都不經腦子就能明白,那不叫本事,那叫沒水平!
到底什麼是電影,什麼是類型電影,什麼才是觀眾喜歡並接受的電影。
這些問題早該讓我們的導演們想想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