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木偶奇遇記簡介
《木偶奇遇記》是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創作的童話,也是其代表作,發表於1880年。以下是我整理的木偶奇遇記簡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木偶奇遇記簡介
作者簡介:
科洛迪(1826—1890),義大利兒童文學作家,很早就投身於民族復興運動,後從事新聞工作,撰寫社會新聞和戲劇評論。70年代開始發表童話《賈涅蒂諾漫遊義大利》和《米努佐洛》,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對話,向小讀者介紹各方面的科學知識。1880年,在《兒童日報》上連載其代表作《木偶奇遇記》,1883年出版單行本。作品想像豐富,情節曲折有致,語言生動幽默,寓教誨於生動風趣的故事之中。《木偶奇遇記》出版後,被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深得各國小讀者的喜愛。
主要作品:
《小手杖》(1876)、《小木片》(1878)、《小手杖漫遊義大利》、《小手杖地理》、《小手杖文法》、《木偶奇遇記》、《眼睛和鼻子》(1881)、《快樂的故事》(1887)。最後兩部作品是:《愉快的符號》、《諷刺雜談》。
內容簡介:
一個叫傑佩托的老頭沒有孩子,他用木頭雕刻出了一個木偶人,給他起名叫匹諾曹。匹諾曹雖然一直想做一個好孩子,但是難改身上的壞習性。他逃學,撒謊,結交壞朋友,幾次上當還屢教不改。後來,一個有著天藍色頭發的仙女教育了他,每當他說謊的時候,他的鼻子就長一截,他連說三次謊,鼻子長得他連在屋子裡轉身都不可能了。這時匹諾曹才開始醒悟,但還是經不住壞孩子的引誘,又跟著到「玩兒國」去了。幾個月後,匹諾曹的頭上長出了一對驢耳朵,緊接著就變成了一頭十足的驢子,並被賣到了馬戲團。不久,匹諾曹在演出中摔斷了腿,又被馬戲團老闆賣給了商人去剝皮做鼓面。在緊急關頭,還是仙女解救了他。匹諾曹決定痛改前非,終於有一天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孩子。
人物介紹
匹諾曹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稱其「虛構」,是說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像匹諾曹這樣擁有生命的「木偶人」。他原先是一段木頭,「這段木頭並不是什麼貴重木頭」,就是「爐子和壁爐生火和取暖」用的柴堆里那種普通木頭。後來經人一番削、砍、刨便成了人(「木偶人」)。然而,匹諾曹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之所以成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恰恰在這里——恰恰在匹諾曹身上顯示出的人性和物性,及其兩者的有機統一。
作者寫匹諾曹這一人物時,時時處處沒有忘記他具有「木頭」的特性。比如,寫匹諾曹被火燒焦了腳。匹諾曹「又累又餓,一點力氣也沒有了。他再沒力氣站著,於是坐下來,把兩只又濕又臟、滿是爛泥的腳擱到燒炭的火盆上。他就這樣睡著了。他睡著的時候,一雙木頭腳給火燒著,一點一點燒成了炭,燒成了灰」。而妙的是,正在這時匹諾曹的爸爸傑佩托敲門回家了。「可憐的匹諾曹睡眼惺忪,還沒有看到他的兩只腳已經完全燒沒了。因此他一聽到父親的聲音,馬上跳上凳子要跑去開門。可他身子搖了那麼兩三搖,一下子就直挺挺倒在地板上了。」比如,寫匹諾曹跳進大海救爸爸。匹諾曹在鴿子的帶領下來到海邊找爸爸,他發現了遠處爸爸的小船。爸爸也好像看到了他。這時,「一個孩子從礁石頂上跳進大海,嘴裡叫著:『我要救我的爸爸!』」可「匹諾曹不過是一塊木頭,因此很容易就浮到水面上,像條魚似的游起來。只見他一會兒被波浪一沖,落到水下面不見了,一會兒又在離岸很遠的地方重新出現,伸出一條腿或者一條胳膊……」這里,匹諾曹所具有的人性和物性的特性,可謂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也正因為有了這一特性,匹諾曹這一人物形象才變得真實可信、情趣盎然了起來。也可以說,這種人性和物性的有機統一,是匹諾曹這一人物形象獲得成功的前提。
匹諾曹這一形象給人的另一個突出印象在於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有一顆愛心。他愛爸爸,愛一切善良的人。爸爸在大雪天用自己身上穿的上衣為他換來了課本。他感動得撲上去抱著爸爸,在爸爸的臉上到處親吻。為尋找爸爸,他四處奔走。為救爸爸,他毅然跳進波濤洶涌的大海,毅然闖入大鯊魚的腹中。為了善良的花衣小丑免遭不測,他寧願自己一死。當聽說善良的天藍色頭發仙女溘然長逝,他傷心不已,哭得死去活來。他有上進心,渴望上學,渴望讀書。他主動向爸爸提出「要馬上去上學」。他渴望得到一樣「最要緊的東西」——識字課本。他熱愛勞動,不怕吃苦。他為了養活年邁的爸爸,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工作,搖轆轤,編草筐,還親自做了一輛漂亮的座椅車,推爸爸出去散步,讓爸爸呼吸新鮮空氣。但他又是一個十分頑皮、有著許多缺點的人。常常由著性子做事,常常闖禍。好心的蟋蟀告訴他「孩子不聽父母的話,任意離開家,到頭來絕不會有好結果」,他不但不聽,還用木頭槌子打死了蟋蟀。他整天玩,到處游盪。為了能看上一場木偶戲,他竟稀里糊塗賣掉了識字課本。他想發財,跟著貓和狐狸去奇跡寶地種金幣,結果不僅白丟了五個金幣,還險些送了自己的命。他經不起小燈芯的鼓動和玩了國的誘惑,到了玩了國,差點永遠變成了一頭驢子。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該書描述了木偶匹諾曹從一個任性、淘氣、懶惰、愛說謊、不關心他人、不愛學習、整天只想著玩的`小木偶,變成一個懂禮貌、愛學習、勤奮幹活、孝敬長輩、關愛他人的好孩子的過程,以及他所經歷的一連串的奇遇,充滿了童趣與想像。發生於匹諾曹身上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孩子的自然天性在許多方面都是需要修正的。也就是說,在自然天性里往往會有不少不夠盡善盡美的表現,等待著我們的逐步克服。
《木偶奇遇記》意欲揭示的道理並不復雜,它倚借一個木偶有形象不過是為了向我們演繹一個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歷程。問題是,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並非是一個人生來就可以明白的。否則,匹諾曹也就無需煞費周折才得以完成了這一歷程了。
這篇童話,通過匹諾曹的種種曲折、離奇的經歷,表現小木偶熱愛正義、痛恨邪惡、天真純潔的品質,教育兒童要抵禦種種誘惑,做一個誠實、聽話、愛學習、愛勞動,並能幫助父母的好孩子。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聰明、善良、頑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給孩子們以有益的教誨和藝術的感染。
《木偶奇遇記》是一篇童話故事。但是與以往西方的童話故事不同,描寫的不是美麗的公主和貴族們在大城堡中的生活。匹諾曹的奇遇都發生在義大利真正的普通人民中間,從而使它更具有偉大的現實意義。
《木偶奇遇記》一書不僅教育孩子們如何為人,還通過隱喻和影射,對十九世紀義大利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落後和丑惡的現象,進行了揭露,如貧富間的差距、勞動人民的貧窮、飢餓和絕望,司法部門和醫療機構的虛偽等等。同時也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義大利哲學家貝內戴托就曾評論說:「用來雕刻皮諾喬的那塊木頭,實際上就是人類本身。」
藝術特色
《木偶奇遇記》一開頭,就用游戲筆法,寫出一塊會說話的調皮木頭,使得櫻桃師傅和傑佩托反目;刻成木偶後,更是頑劣異常,他逃離了家庭溫馨的對待,逃離了學校嚴格的束縛而走上社會獨自一人去面對社會的種種挑戰,去遭遇一次又一次的險情……作者任意揮灑的游戲之筆,自由馳騁,一下子將人們的思緒帶入一個幻想的世界:皮諾喬從家中逃跑,父親迫他反被警察抓去;皮諾喬疲倦了,把腳擱在火盆上睡覺,被燒去雙腳;他不聽會說話的蟋蟀的忠告,落入殺人強盜手裡;他說謊,遭到懲罰,鼻子長起來了……真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一塊磁鐵牢牢地吸引了孩子。無論從歷史,還是從現狀來考察,這些似乎是游戲的甚至有些荒誕的情節,其中所盪漾的那種特質都有其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該書問世時,義大利正處於奧地利的統治之下,大人們以國家、民族的意願,訓導孩子成為復國之棟梁,殊不知卻抑制了兒童游戲心理的發展。兒童在規范內小心翼翼地不敢越雷池半步,而這個敢說敢做、不計後果的皮諾喬以其充滿游戲色彩的冒險經歷,為孩子打開另一道視野,此所謂現實的缺失,依靠幻想來彌補。孩子們渴望補償,渴望釋放,渴望沖破現實的局限。同時,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四平八穩的生活現狀不可能使兒童有親身歷險的契機,無法以親歷實踐來滿足自身固有的強烈的好奇心。所以他們只能通過游戲形式來突破,實現實際生活中根本無法實現的那些行為。科洛迪用游戲精神建構故事情節,設定一個完全虛構的皮諾喬的歷險世界,讓兒童在一個完全架空的環境里,把自己變成一個架空的人物,任思緒自由翱翔。
② 木偶奇遇記簡介20字大神們幫幫忙
簡介:
木匠皮帕諾睡覺的時候,夢見一位天使賦予他最心愛的木偶皮諾曹生命,於是小木偶開始了他的冒險。
如果他要成為真正的男孩,他必須通過勇氣、忠心以及誠實的考驗。在歷險中,他因貪玩而逃學,因貪心而受騙,還因此變成了驢子。最後,他掉進一隻大鯨魚的腹中,意外與皮帕諾相逢……經過這次歷險,皮諾曹終於長大了,他變得誠實、勤勞、善良,成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孩。
《木偶奇遇記》,是義大利作家科洛迪的代表作,發表於1880年。當仁慈木匠皮帕諾睡覺的時候,夢見一位藍色的天使賦予他最心愛的木偶皮諾曹生命,於是小木偶開始了他的冒險。如果他要成為真正的男孩,他必須通過勇氣、忠心以及誠實的考驗。
(2)木偶奇遇記電影小金魚簡介擴展閱讀:
該書創作於1881年,科洛迪所處的那個時代,正是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蓬勃發展的時期,這對他的生活和創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科洛迪最初編寫《一個木偶的故事》(連載第二年改名為《木偶奇遇記》)是為了償還債務,他甚至在給《兒童日報》的社長菲爾迪南多·馬爾提尼的附言中還這樣提到:「我寄給你的這些材料,只不過是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罷了。
你可隨意處理,如要採用,我可繼續寫下去。」而沒有料到的是「這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引起了讀者極大的興趣,從1881年7月7日起在《兒童報》上分期連載,一直到1883年才連載完畢。中間科洛迪一度想停止連載,卻被讀者「不滿」的信件所淹沒。
《木偶奇遇記》意欲揭示的道理並不復雜,它倚借一個木偶有形象不過是為了向我們演繹一個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歷程。問題是,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並非是一個人生來就可以明白的。否則,匹諾曹也就無需煞費周折才得以完成了這一歷程了。
這篇童話,通過匹諾曹的種種曲折、離奇的經歷,表現小木偶熱愛正義、痛恨邪惡、天真純潔的品質,教育兒童要抵禦種種誘惑,做一個誠實、聽話、愛學習、愛勞動,並能幫助父母的好孩子。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聰明、善良、頑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給孩子們以有益的教誨和藝術的感染。
《木偶奇遇記》創造了義大利兒童文學史上第一個成功的長篇童話形象。在科洛迪之前,義大利雖然不乏成功的兒童文學作品,但從不曾擁有廣受歡迎的長篇童話及其長篇童活形象。在19世紀,義大利兒童文學作品中普遍貫穿著一種道德規范思想。
強調的是訓示和教育。正面兒童形象始終是兒童文學作品的主角。科洛迪則一反常態,大膽啟用有缺點的孩子作為作品的主人公。用有缺點的孩子取代所渭有教養的孩子,這不啻是義大利兒童文學史上的一次革命。 《木偶奇遇記》在義大利行銷過至少260個版本,英文的版本則至少有115種之多。
③ 《木偶奇遇記》的內容簡介是什麼
《木偶奇遇記》的主要內容是:描述了木偶皮諾喬從一個任性、淘氣、懶惰、愛說謊、不關心他人、不愛學習、整天只想著玩的木偶,變成一個懂禮貌、愛學習、勤奮工作、孝敬長輩、關愛他人的好孩子的過程。
④ 《木偶奇遇記》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內容:
《木偶奇遇記》敘述老人皮帕諾把一塊能哭會笑的木頭雕成木偶,並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當成兒子。老人賣掉上衣,供兒子上學。可是小木偶一心貪玩,為了看戲不惜賣掉課本。在木偶戲班獲得好心老闆的五枚金幣,回家路上受狐狸和貓的欺騙,金幣被搶走,還進了監獄......
該書描述了木偶皮諾曹從一個任性、淘氣、懶惰、愛說謊、不關心他人、不愛學習、整天只想著玩的小木偶,變成一個懂禮貌、愛學習、勤奮幹活、孝敬長輩、關愛他人的好孩子的過程,以及他所經歷的一連串的奇遇,充滿了童趣與想像。
發生於皮諾曹身上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孩子的自然天性在許多方面都是需要修正的。也就是說,在自然天性里往往會有不少不夠盡善盡美的表現,等待著我們的逐步克服。
作者:科洛迪,原名卡爾洛·洛倫齊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義大利托斯坎納地區一個叫科洛迪的小鎮。他的筆名便是由這個小鎮的名稱而來。
科洛迪精通法文,曾翻譯過法國貝羅的童話,為廣大小讀者所喜愛。科洛迪一生中,曾寫過許多短篇小說、隨筆、評論,然而最著名的要數他寫給孩子們看的童話故事,這些童話想像力豐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節曲折動人,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⑤ 木偶奇遇記主要內容
一個木匠做的木偶變成男孩後變得調皮淘氣,因撒謊變了長鼻子,在冒險中掉進了鯨魚肚子,被救出後改過自新。
《木偶奇遇記》劇情簡介
《木偶奇遇記》敘述老人皮帕諾把一塊能哭會笑的木頭雕成木偶,並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當成兒子。老人賣掉上衣,供兒子上學。可是小木偶一心貪玩,為了看戲不惜賣掉課本。在木偶戲班獲得好心老闆的五枚金幣,回家路上受狐狸和貓的欺騙,金幣被搶走。
進了監獄,出獄後,又因貪吃他人的葡萄又被捕獸器夾住,被迫當了看家狗。他後悔極了,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樣喜歡讀書,現在我就會和爸爸住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就不會在這里給別人當看門狗了。」
夜裡,他因幫助主人抓住黃鼠狼而重獲自由。他一心想成為一個用功讀書的好孩子,可是又經不起誘惑。在壞同學的慫恿下又逃學到海邊看鯊魚,後又被引誘到玩兒國,在瘋狂的玩了五個月之後,變成一頭又懶又蠢的驢。後來還是仙女搭救了他。
最後,他們父子在鯊魚腹中意外重逢,並成功的逃了出來,在海邊住下,並變成一個真正的小孩子。
(5)木偶奇遇記電影小金魚簡介擴展閱讀
木偶奇遇記的創作背景
該書創作於1881年,科洛迪所處的那個時代,正是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蓬勃發展的時期,這對他的生活和創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科洛迪最初編寫《一個木偶的故事》(連載第二年改名為《木偶奇遇記》)是為了償還債務,他甚至在給《兒童日報》的社長菲爾迪南多·馬爾提尼的附言中還這樣提到:「我寄給你的這些材料,只不過是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罷了。你可隨意處理,如要採用,我可繼續寫下去。」
沒有料到的是「這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引起了讀者極大的興趣,從1881年7月7日起在《兒童報》上分期連載,一直到1883年才連載完畢。中間科洛迪一度想停止連載,卻被讀者「不滿」的信件所淹沒。
⑥ 木偶奇遇記的主要內容50字左右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會說話的小木偶。小木偶的父親是一個善良而貧窮的木匠,非常疼愛他。可是小木偶很貪玩,不聽話,還常常撒謊。經過一系列的歷險和小仙女的指點後,小木偶變成了一個乖巧、聽話、孝順的好孩子,並如願變成了真正的小男孩!
(6)木偶奇遇記電影小金魚簡介擴展閱讀
《木偶奇遇記》曾被多次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1940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被認為最經典。這並不是該片被第一次改編成真人電影,1996年斯蒂夫·巴倫曾執導過一版,2002年義大利導演羅伯托·貝尼尼也曾推出過一部,最近一部是2008年由小正太羅比·凱飾演的。而去年底一部名為《匹諾曹》的韓國偶像劇,女主角不能說謊的特質也再次讓這個童話故事備受關注。
⑦ 木偶奇遇記主要內容簡介
《木偶奇遇記》是科洛迪的代表作,發表於1880年。當仁慈木匠皮帕諾睡覺的時候,夢見一位藍色的天使賦予他最心愛的木偶皮諾曹生命,於是小木偶開始了他的冒險。如果他要成為真正的男孩,他必須通過勇氣、忠心以及誠實的考驗。在歷險中,他因貪玩而逃學,因貪心而受騙,還因此變成了驢子。最後,他掉進一隻大鯨魚的腹中,意外與皮帕諾相逢……經過這些歷險,皮諾曹終於長大了,他變得誠實、勤勞、善良,成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孩。
木偶奇遇記主要內容(二)
長鼻子木偶皮諾曹是一個神奇的木偶,能走能跑能跳,會說會笑會哭,這是老傑佩托用一段極普通的木頭雕成的。(www.lz13.cn)他誕生後,逃出家門,鬧了許多亂子。他調皮搗蛋,愛撒謊,不愛學習,在壞孩子的引誘下,逃學去了「玩具國」。他雖然玩得挺開心,卻受到了報應,他歷經苦難,最後接受了教訓,終於悔改,變成了一個勤勞、誠實、樂於助人、熱愛學習的好孩子。
木偶奇遇記主要內容(三)
本書描述了木偶皮諾喬從一個任性、淘氣、懶惰、愛說謊、不關心他人、不愛學習、整天只想著玩的木偶,變成一個懂禮貌、愛學習、勤奮工作、孝敬長輩、關愛他人的好孩子的過程,以及他所經歷的一連串的奇遇,充滿了童趣與想像。它敘述老人澤皮德把一塊能哭會笑的木頭雕成木偶,並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當成兒子。老人賣掉上衣,供兒子上學。可是小木偶一心貪玩,為了看戲不惜賣掉課本。回家路上受狐狸和貓的欺騙,差點兒被它們弔死,幸虧巧遇仙女而得救。後又被愚人國法官投進監獄;出獄後,又被捕獸器夾住,被迫當了看家狗。他後悔極了,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樣喜歡讀書、做工,現在我就會和爸爸呆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就不會在這里給人家當看門狗了。」
⑧ 木偶奇遇記簡介100字
《小木偶奇遇記》是著名的義大利童話,一個會說話的小木偶很貪玩,不聽話,還常常撒謊。經過一系列的歷險和小仙女的指點後,小木偶變成了一個乖巧、聽話、孝順的好孩子,並如願變成了真正的小男孩!
⑨ 木偶奇遇記主要內容100字
《木偶奇遇記》的內容是:
當仁慈木匠皮帕諾睡覺的時候,夢見一位藍色的天使賦予他最心愛的木偶皮諾曹生命,於是小木偶開始了他的冒險。
如果他要成為真正的男孩,他必須通過勇氣、忠心以及誠實的考驗。在歷險中,他因貪玩而逃學,因貪心而受騙,還因此變成了驢子。
最後,他掉進一隻大鯨魚的腹中,意外與皮帕諾相逢。經過這次歷險,皮諾曹終於長大了,他變得誠實、勤勞、善良,成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孩。
(9)木偶奇遇記電影小金魚簡介擴展閱讀:
科洛迪最初編寫《木偶奇遇記》是為了償還債務,他甚至在給《兒童日報》的社長菲爾迪南多·馬爾提尼的附言中還這樣提到:「我寄給你的這些材料,只不過是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罷了。
你可隨意處理,如要採用,我可繼續寫下去。」而沒有料到的是這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引起了讀者極大的興趣。
從1881年7月7日起在《兒童報》上分期連載,一直到1883年才連載完畢。中間科洛迪一度想停止連載,卻被讀者不滿的信件所淹沒。
⑩ 木偶奇遇記內容簡介200字
【內容提要】 本書描述了木偶皮諾喬從一個任性、淘氣、懶惰、愛說謊、不關心他人、不愛學習、整天只想著玩的木偶,變成一個懂禮貌、愛學習、勤奮工作、孝敬長輩、關愛他人的好孩子的過程,以及他所經歷的一連串的奇遇,充滿了童趣與想像。它敘述老人澤皮德把一塊能哭會笑的木頭雕成木偶,並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當成兒子。老人賣掉上衣,供兒子上學。可是小木偶一心貪玩,為了看戲不惜賣掉課本。回家路上受狐狸和貓的欺騙,差點兒被它們弔死,幸虧巧遇仙女而得救。 後又被愚人國法官投進監獄;出獄後,又被捕獸器夾住,被迫當了看家狗。他後悔極了,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樣喜歡讀書、做工,現在我就會和爸爸呆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就不會在這里給人家當看門狗了。」
夜裡,他因幫助主人抓住黃鼠狼而重獲自由。他一心想成為一個用功讀書的好孩子,可是又經不起誘惑。在壞同學的慫恿下又逃學到海邊看鯊魚,後又被賣到玩具國,變成一頭蠢驢。後來還是仙女搭救了他。最後,他們父子在鯊魚腹中意外重逢,並設法逃了出來,在海邊住下。從此,小木偶每天去做工,有空還編籃子,晚上讀書、寫字,終於成為一個誠實、聽話、又愛學習,還能幫助父母的好孩子。
這篇童話,通過皮諾曹的種種曲折、離奇的經歷,表現小木偶熱愛正義、痛恨邪惡、天真純潔的品質,教育兒童要抵禦種種誘惑,做一個誠實、聽話、愛學習、愛勞動,並能幫助父母的好孩子。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聰明、善良、頑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給孩子們以有益的教誨和藝術的感染。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深受各國小讀者們的喜愛。
發生於皮諾曹身上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孩子的自然天性在許多方面都是需要修正的。也就是說,在自然天性里往往會有不少不夠盡善盡美的表現,等待著我們的逐步克服。
如果字數多了,你還可以自己縮減一點,如果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