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 重溫《丈夫得了抑鬱症》
本文字數2400+|閱讀預計需要 7 min
關於抑鬱症,我們曾經有過很多討論。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將 關注 點聚焦在了患抑鬱症的人群本身,希望可以幫助他們驅逐這條大黑狗,讓陽光照進生命。
然而,作為抑鬱症患者身邊最親近的人,卻常常不知所措。如果家人、愛人、朋友……那些我們最愛的人得了抑鬱症, 站在他們身邊的我們,又該怎麼做?
在一部名為《丈夫得了抑鬱症》的日劇中,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這部日劇由真實事件改編,記錄了漫畫家小晴(宮崎葵 飾)在丈夫(堺雅人 飾)患抑鬱症之後,陪伴丈夫一同與抑鬱症斗爭的故事。
電影符合標準的日式治癒路線:暖色系的畫面,簡單的人物和情節,以及大量貼近日常的瑣碎對話。
宮崎葵飾演的妻子小晴是一名毫不賣座的漫畫家。她性格懶散,毫不上進,每天只是宅在家裡畫漫畫和睡覺,靠丈夫一個人工作的薪水來養家。
夫妻兩人一起養的寵物蜥蜴igu也是片中一大亮點。igu每天在家中面癱地爬來爬去,靜靜地觀察他們平凡的日常生活。一個很有趣的小細節是,小晴看書做筆記時,會把便簽貼在igu的身上,隨手取用。
堺雅人飾演的丈夫髙野干夫是一個謹小慎微、性格內向老實的人。
他按照日期挑選領帶的顏色,並且每天早上會給自己做午餐便當。
他在一家網路公司做售後工作,要應付態度惡劣的客戶,還承受著來自上司的壓力。
影片開始,丈夫一點點出現抑鬱症的症狀:
身體各部位莫名的疼痛。
無精打采、食慾下降,完全吃不下東西。
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 倒垃圾時,感嘆自己就像垃圾一樣,都是沒用的東西。
興趣和慾望降低。 妻子抱著枕頭鑽進丈夫的被窩,而丈夫把她推開說:「今天沒這個心情。」
(頭發亂亂的又在撒嬌的小葵超可愛啊,雅人叔怎麼忍心拒絕她的!)
雅人叔的演技很好,把抑鬱症患者渾身上下散發出的「厭世感」刻畫得入木三分。古美門的意氣風發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彌漫著的「喪」。
被痛苦折磨的丈夫去了醫院,被診斷患上了抑鬱症,醫生說,抑鬱症是「心靈的感冒」。
醫生安慰丈夫不要緊張,對待抑鬱症就像對待感冒那樣,先靠葯物控制住症狀,再一點點改善導致抑鬱症的原因。
妻子得知丈夫患病的消息後,要求丈夫立刻辭職回家休息。她查找了許多關於抑鬱症的資料,陪伴丈夫在葯物的調節下暫時把症狀控制住。
吃了葯之後,丈夫意志消沉的情況消失了,漸漸能夠重新體驗到開心,會因為天氣好而高興。……雖然高興得有點誇張:
丈夫感覺自己有很大好轉,興高采烈地去復查,結果被醫生告知不能掉以輕心:
結果丈夫的病情果然如醫生所言時好時壞。
電影通過很多好笑又難過的情節表現抑鬱症患者發病時的狀態:
當丈夫病情嚴重時,他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徹底失敗的人。 妻子 建議 他睡個午覺休養精神,結果丈夫只是因為睡不著,便痛哭流涕覺得自己對不起 社會 。
任何一點小事都會觸發丈夫的消極情緒。 他看到寵物蜥蜴igu,覺得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主人,很對不起igu,於是縮進被子里嚎啕大哭:
在丈夫與巨大的痛苦鬥爭時,妻子一直陪伴在丈夫身邊,用自己的方式關心、溫暖他。
比如,妻子教丈夫如何舒服地睡午覺,告訴他要把四肢懶懶散散地攤開,但丈夫只能四肢僵硬地趴在地上。雅人叔趴在地上時,小葵在旁邊滾來滾去,然後翻了上去:
丈夫問,igu會不會寂寞。妻子回答,不會,igu是爬蟲類,爬蟲類是冷血動物。丈夫感嘆說,我也想成為爬蟲類。
妻子把丈夫的手放在自己的胸膛,和他說: 「變成爬蟲類就沒有這么溫暖了哦。」
類似精緻溫暖的對話,在電影中還有很多。
其中很精彩的一段,來自在聽到事業有成的同學離婚之後,嘆息著:「以後要獨自奮鬥了呢,好累,好痛苦」時,妻子對同學說:
她說: 「我丈夫得了抑鬱症,但是,我決定不努力。 無論多辛苦多難受,都不努力。」
妻子從頭至尾都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即「人不努力也是可以的」。
電影借妻子小晴之口道出的這句人生哲學,實際是面向所有人的。
當我們一味地埋頭向著所謂的成功而「努力」的時候,往往會忽略自己內心的體驗:
我們不敢享用食物的美味,小心翼翼地計算卡路里,艱難地維持體重,因為我們覺得要「努力」變瘦;
我們放棄自己本來想做的,去選擇忍受日復一日乏味的工作,因為我們覺得人要「努力」上進。
在無盡的 社會 比較中,我們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不夠「努力」。長久被壓抑的內心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痛苦。
但實際上, 外表光鮮的人並不一定幸福,我們的個人價值從來都不是由外在的世俗標准來衡量的。
就如電影開頭醫生對丈夫所言,「抑鬱是每個人都會體會到的感受」,幾乎每個人都曾在生活中的某個時刻,認為自己很失敗,覺得「啊,好想死」。
在這種時候,記得停下來,問問自己是不是在勉強自己變成他人要求的樣子,並因此感到痛苦。
如果痛苦的話,就不要「努力」了。
不努力,是我們與自身的和解。順其自然,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
在太過努力的 社會 ,不努力或許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影片中,古董店老闆把小晴很喜歡的一隻花瓶送給了她,並對她說:「這只瓶子其實只是一個玻璃瓶,但正是因為沒有破碎,今天才會在這里。」
沒有人是活得很容易的,在命運的無數挑戰下,能堅持下來的我們,本身就是成功的。沒有碎掉,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這部電影不單單是關於抑鬱症患者的掙扎。它在更多時候喚醒的是每一個人對人生的思考和體會。
影片最後,妻子將陪伴丈夫與抑鬱症斗爭的經歷用漫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漫畫的名字就叫《丈夫得了抑鬱症》。
妻子的作品鼓勵了許多正在被抑鬱症折磨的患者和他們的家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溫暖與希望。
妻子對丈夫說: 「不要去想抑鬱症的原因,而是想它的意義。」
事業失敗,性格懶散的妻子為了照顧丈夫而重返職場,從而尋找到了自己真正想畫的東西。身患疾病的丈夫在妻子的陪伴下一點點康復,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
這種日式救贖或許淡化了現實世界的復雜,但它所傳達出的寬容與理解是適用於還在苦難人間堅持著的每一個人的。
晴雨交替,就如同人生悲喜。
再黑的夜,最終都會迎來黎明。
✨
最後撒一把狗糧~
台灣 體系化家庭治療系統課程
7月19日開課
你的 家庭治療師專業成長之路 ,將從這里開啟~
Ⅱ 丈夫得了抑鬱症的介紹
《丈夫得了抑鬱症》是由日本朝日電視台、東映映畫聯合製作,東映映畫發行的121分鍾愛情影片。該片由佐佐部清導演,青島武編劇,宮崎葵、堺雅人、余貴美子、大杉漣、田村三郎等主演,於2011年10月8日在日本上映。該片根據細川貂貂根據和丈夫望月昭真實經歷撰寫的同名漫畫改編,講述妻子在照顧患有抑鬱症的丈夫期間發生的生活瑣事1。
Ⅲ 跪求《丈夫得了抑鬱症》2011年免費百度雲資源,宮崎葵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BI3lUtaLkt_fyXj91Wcs4g
Ⅳ 求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MYSEhiGyySaUrSlZ5haw3Q
提取碼:i1cd
《丈夫得了抑鬱症》是由日本朝日電視台、東映映畫聯合製作,東映映畫發行的121分鍾愛情影片。該片由佐佐部清導演,青島武編劇,宮崎葵、堺雅人、余貴美子、大杉漣、田村三郎等主演,於2011年10月8日在日本上映。該片根據細川貂貂根據和丈夫望月昭真實經歷撰寫的同名漫畫改編,講述妻子在照顧患有抑鬱症的丈夫期間發生的生活瑣事。
Ⅳ 丈夫得了抑鬱症的劇情簡介
典子是漫畫家,夫明是IT企業的白領,突然有一天典子生病了,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想放棄自己的職業。
但是經過夫明的鼓勵戰勝了自己。
Ⅵ 《丈夫得了抑鬱症》|三個問題帶你深度了解抑鬱症
寫這篇文章有兩個意圖,一是希望可以弱化人們關於抑鬱症的偏見,還有一個是——告訴患有抑鬱症的人,別放棄,時間真的會療愈,隧道盡頭真的有光,烏雲背後也總有一線曙光。
對一個沒有經歷過抑鬱症的人解釋什麼是抑鬱症很難。 就像對一個外星人解釋地球生活。因為沒有參照點,你不得不藉助比喻。
「我被困在一個隧道里,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我在海底,無法呼吸。」
「我頭腦里著火了,但是別人看不見火焰。」
這種感受,沒有抑鬱過的人其實很難理解,這如同一個從來沒有喝過咖啡的人,很難理解咖啡是一種什麼味道一樣,而要把這種味道拍成電影,展示給觀眾,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
《丈夫得了抑鬱症》通過電影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一個抑鬱症病人內心的感受、情緒和行為的變化,讓觀眾以一種更直接的方式來了解抑鬱症病人的內心世界。我覺得導演佐佐部清是一個真正了解抑鬱症病人感受的人,透過鏡頭給我們完美呈現了抑鬱症的症狀以及我們要如何對待抑鬱症病人,任何細枝末節都值得回味和思考。
有位作家說:呈現,而不描述。我認為電影也是如此。
劇情介紹:
婚後五年,在某網路公司上班的髙野干男和毫不賣座的漫畫家妻子小晴過著平靜的生活。干男為人纖細,一絲不苟,習慣每天早上做便當,按照不同日期搭配便當的乳酪和領帶。但是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干男看似平靜的內心漸漸失衡,他甚至一度企圖自殺,經問診才發現自己已經患了抑鬱症。一向專注工作、神經大條的小晴回想,似乎早在幾個月前干男的身上便已出現了些許跡象。為了讓丈夫盡快恢復健康,小晴以離婚相要挾迫使干男辭職休養。失去了生活來源,髙野夫婦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們也在相互扶持的道路上最終戰勝了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它只是一種疾病。就跟你身體其他部位出了問題需要看醫生吃葯一樣。抑鬱症也是一樣,需要系統的、專業的治療。
抑鬱症不是怪物,得抑鬱症的人也不是怪人。
影片一開始高野干夫開始出現抑鬱症的種種症狀:
身體一些部位開始出現疼痛;
日日無精打采、食慾不振;
長期失眠、處於自我否定的狀態中,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興趣和慾望降低;
自殺傾向。
人們對抑鬱症有一點小小的誤會,總是以為抑鬱症的患者每天都是「難過」、「傷心」的。實則不然。 有一些抑鬱症患者,更准確的描述是:覺得空虛、毫無價值感。 這個「持續」,其意義更多的是,每天都是這個樣子。
對周圍一切事物都失去興趣。
作家安德魯·所羅門,他自己也曾有嚴重的抑鬱症,他在ted演講中分享說:
「我發現自己幾乎對所有事情都失去了興趣,我曾經很想去做的事情,甚至不願意去做那些。我不知道為什麼,抑鬱的反面並非快樂,而是活力。正是活力,好像那段時間從我身體里慢慢消失了。所有需要完成的事情,都感覺那麼麻煩。我回到家的時候,看到電話留言機上閃爍的紅燈,我不但不會因為聽到朋友們的聲音感到興奮,反而會想,怎麼有這么多人等我回電話。有的時候該吃午飯了,我卻開始想,我還得把食物拿出來,放到盤子里,得切、得嚼、得咽,讓我感覺就像耶穌受難一樣。」
對一切事情失去興趣,生命沒有了活力,連吃飯都覺得痛苦。
這種感受感覺像一個溺水的人,像一個盲人,連掙扎一下都覺得費勁,生命再無希望。
抑鬱症常源自兩個原因:一是重大的喪失;二是壓抑的憤怒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失去都會導致悲傷,重大的失去,如親人離世或失戀等,會導致重大的悲傷。
本來,失去發生的第一時間所產生的悲傷與淚水,是有治療作用的。只要悲傷能在我們身上自然流動,這份療愈就會自然產生。
然而,我們常常認為悲傷是太痛苦的情緒,於是會逃避、抗拒、壓抑悲傷,導致悲傷不能流動,卡在心裡,卡在身體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抑鬱。
失去、悲傷、壓抑……最終導致持續性的心境惡劣,這個比較容易理解。
相對不容易理解的是第二個原因——對憤怒的壓抑導致了抑鬱。
赫爾曼·黑塞說:「每個人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尋找自己,堅定的成為自己,不論走向何方,都往前探索自己的路。」
能堅持做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的人,就會對生活有一種掌控感,對自己有一種自由感。
有抑鬱症的人,失去了自己。
他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來生活、做決定。可能會被迫、被人要求按照別人的意志來。
這樣的時刻,就會有憤怒產生。
這樣的時刻,憤怒就需要被表達出來,要捍衛自己的疆土,忠於自己的存在。
若沒有做到,就會失去自己,背叛自己。這時候就會有憤怒產生,如果憤怒沒有指向外界,就會轉身指向自身。
憤怒指向自己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內疚、自卑、羞愧……這些情緒日積月累,最終就會導致極度糟糕的心境。
對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就會產生一種無用感,覺得自己無法處理、應付一些事情,這種感覺會延伸到每一件事情上面,於是,就會呈現出消極的狀態。
片中的男主人公就是這樣。他發病的原因還是比較清楚的。他是一個客服,客戶總會無緣無故地抱怨,甚至最後投訴他。作為他來講,他不能表現出生氣,因為這是工作性質決定的。但他又生氣,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他的過錯。同時,他又無法解決這樣的問題。於是,漸漸地,他就抑鬱了。
他抑鬱後的心理狀態,就是自己無用感。所以,他對著那些垃圾發呆,嘴裡說「怎麼有這么多無用的東西。」其實,他潛在的意思就是:我為什麼也象這些垃圾這樣無用?
1、帶病生存,或許才是最健康的積極。
劇中干男在最後演講說:「我並沒有痊癒,但是以後的日子我打算更加得心應手的應對這個疾病,我想這大概就是尋找真我的最好方法。」
他坦然接受了自己得了抑鬱症這個現實,並打算積極的去面對和解決它。
抑鬱有時候就像沼澤,好像自己怎麼努力都出不來。但是每一次的努力一定有用的。向上掙扎的每一下,都是有意義的。每向上努力一點,就多在身體里積蓄了一絲力量,越積越多。最後就能從沼澤中走出來,出來以後,你會發現自己滿身泥濘,掙扎過程中你浪費了很多時間,很多精力。但是沒關系,因為你,終於出來了。你要做的,是拍拍身上的土,能掉的就拍掉,拍不掉的,就帶著他們往前走。 不要因為自己在沼澤中掙扎而難過或羞恥,這是你的一部分,坦然的接受他,接受現在的你自己。帶著這身泥土往前走,會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干凈。
2、不要去想抑鬱症的原因,而是想它的意義。
亞伯拉罕·林肯終生患有抑鬱症,從未擺脫,他與抑鬱症並肩生活,取得了偉大成就。「林肯的偉大成就不是一種對個人痛苦 的征服,」約書亞·伍爾夫·申克寫道,「他的痛苦和成就來源於同一個東西……不是因為他征服了抑鬱症,所以才取得了偉大成就 ,他的抑鬱症就是他偉大成就的動力。」
論事業成就,丘吉爾是有史以來最積極進取的人之一。然而他大半生都與「黑狗」(抑鬱症)朝夕相伴。政治哲學家約翰·格雷認為,丘吉爾不是因為「克服了」抑鬱症才成為傑出的戰爭領袖,而是對抗抑鬱症的經歷成就了他。
抑鬱症在奪走我們一些東西的時候,也會留下一些饋贈。
少問一點「為什麼我會得抑鬱症,為什麼偏偏是我?」
多問自己「抑鬱症帶給我的意義是什麼?有哪些正面的價值?」
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對這件事的看法。
換個角度去看待它,得到的將會是完全不一樣的力量。
3、傾聽自己,拿回自己生命的自主權。
1)傾聽自己。
如果你得了腦瘤,你認為倒立會對腫瘤有用,這顯然不可能,倒立之後腫瘤還會在你的腦袋裡面。
但是抑鬱症不是。
它是一個情緒和心理上的事情。如果你認為倒立有助於你的抑鬱症,那就真的會有用。
如果你想好轉,唯一重要的就是去嘗試你覺得有用的方法。只要它有用,管它是什麼原理。如果吃葯對你有用,管它是因為血清素還是別的什麼,繼續吃葯就對了。如果疊衣服對你有用,你就多疊衣服,管它正常不正常。
堅持對你有用的療法就好。沒有哪種療法適合所有人,你自己就是最好的實驗室。
2)拿回自己生命的自主權。
「不自由,毋寧死」,這是詩人的言語。存在主義哲學的言語則是「無選擇,等於死。」
患抑鬱症的人很多都是因為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決定、生活,沒有選擇權、沒有存在感。一直都活在別人的期待中。
那我們就要在生活中慢慢的拿回自己的自主權。
從任何一件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做起。
小到買哪件衣服、去哪裡吃飯、今天要不要上班……
大到去哪裡上學、在哪裡工作、要不要結婚……
尊重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敢於對身邊人的安排說「不」,敢於表達自己。
劇中干男說, 任何人任何時候都是能夠以最真實的生存者 的自己而感到自豪和驕傲的。
希望你也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並為之感到驕傲。
記住:抑鬱症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它就是心靈的一次重感冒而已。
Ⅶ 丈夫得了抑鬱症的劇情簡介
婚後五年,在某網路公司上班的高野干男和毫不賣座的漫畫家妻子小晴過著平靜的生活。干男為人纖細,一絲不苟,習慣每天早上做便當,按照不同日期搭配便當的乳酪和領帶。但是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干男看似平靜的內心漸漸失衡,他甚至一度企圖自殺,經問診才發現自己已經患了抑鬱症。為了讓丈夫盡快恢復健康,小晴以離婚相要挾迫使干男辭職休養。失去了生活來源,高野夫婦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們也在相互扶持的道路上獲得了久違的快樂 。
Ⅷ 關於抑鬱症的電影有哪些
關於抑鬱症的電影有《丈夫得了抑鬱症》、《情歸新澤西》、《關於一個男孩》等。
《丈夫得了抑鬱症》根據細川貂貂根據和丈夫望月昭真實經歷撰寫的同名漫畫改編,講述妻子在照顧患有抑鬱症的丈夫期間發生的生活瑣事。
《丈夫得了抑鬱症》劇情簡介
婚後五年,在某網路公司上班的高崎干男和毫不賣座的漫畫家妻子小晴過著平靜的生活。干男為人纖細,一絲不苟,習慣每天早上做便當,按照不同日期搭配便當的乳酪和領帶。但是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干男看似平靜的內心漸漸失衡,他甚至一度企圖自殺。
經問診才發現自己已經患了抑鬱症。為了讓丈夫盡快恢復健康,小晴以離婚相要挾迫使干男辭職休養。失去了生活來源,高野夫婦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們也在相互扶持的道路上獲得了久違的快樂。
Ⅸ 丈夫得了抑鬱症觀後感
觀後感:
影片用一份真摯動人的夫妻之愛為展開,誠然電影對何為抑鬱症的描繪上有著未能深入的表象,但這其實本就不是電影希望著點,電影真正希望讓所有觀眾看到的是一份相互陪伴與扶持的患難之愛。
也就是這樣的一份愛情,讓人是如此動容的看到了什麼才是治癒這種病魔最好的良葯,什麼才是最為幸福美好的愛情,而這部電影更為讓人感動的更還有在於其並非是一場理想化的杜撰,它就是一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
劇情:
婚後五年,在某網路公司上班的高崎干男和毫不賣座的漫畫家妻子小晴過著平靜的生活。干男為人纖細,一絲不苟,習慣每天早上做便當,按照不同日期搭配便當的乳酪和領帶。
但是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干男看似平靜的內心漸漸失衡,他甚至一度企圖自殺,經問診才發現自己已經患了抑鬱症。為了讓丈夫盡快恢復健康,小晴以離婚相要挾迫使干男辭職休養。
失去了生活來源,高野夫婦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們也在相互扶持的道路上獲得了久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