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樊登看電影

樊登看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28 18:33:27

⑴ 狀態決定命運

讀《一年頂十年》狀態篇

話說狀態決定心態,心態決定一切。有個好的狀態太重要了。

先說說我的狀態,我相信,群里的媽媽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家務永遠做不完、孩子總是動力十足,而我們自己在照顧家庭的同時,卻還想要進步,想要看到一個更好的未來。

想要的太多,能做的卻又太少,這樣的現實也往往會讓我們感到特別焦慮。

都說孩子是小神獸,我覺得他們真的特別神,只要我拿起書或者手機想做點自己的事兒,兒子就知道拿個玩具來找我,讓我陪他玩兒。那個時候,別說整塊兒時間,就連碎片時間我都沒辦法利用。

年初還給自己做了計劃:做好自己該做的,哪怕面對的是一地雞毛。可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是忍不住地懷疑自己:明明知道家庭很重要,陪伴孩子更重要,卻還想著要去讀書、去學習,把自己搞得這么辛苦,一度讓我特別焦慮。

在這種自我否定的壓力下,我的狀態一直不太好。

想到:你現在所做的一起都是為了將來。我開始調整狀態,不強迫自己去看書學習,先把家庭孩子照顧好,每天空餘的時間用來學習,這樣讓我不再矛盾,更讓我有了對生活的掌控感。

狀態對了,你做的事就對了。

我們經常接觸的人,對我們的影響是極大的。該靠近的靠近,該遠離的一定要想辦法遠離。

遠離這四種人。

1、總是打擊你的人。

2、見不到別人好的人。

3、不思進取、混日子的人。

4、過度消耗你的人。

如果你是一個內心能量不足的人,那麼就去幫助別人,利他就是利己,經常幫助他人的人狀態不會太差。

當你的狀態不好時,你會做哪些事情調整自己的狀態呢?

我的方法是:讓自己待一會兒,看電影(雖然這個很有效,但是有了孩子之後已經很少看電影了。),整理東西,聽樊登讀書。

當然要讓自己持續有好的狀態離不開學習、思考、踐行。

借貓叔的一句話: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焦慮上,把注意力放在今天,好好過、認真活。

⑵ 《關鍵對話》——有話好好說

雖然工作和生活尚未回到正式回到正軌,但是復工的我們終於漸漸找到了工作狀態。在這種多人協作線上辦公的情境下,密集的待處理信息,增多的郵件和電話,顯而易見的不只是辦公效率,還有溝通方式。在不能在同一地點進行面對面交流的情況下,正確有效的溝通方法發揮的作用顯而易見。

有生活有交往就會有溝通,而有效的溝通不僅限於工作中,在家庭生活中同等重要。夫妻間經常吵架,或者冷戰;同事間的一些矛盾;父母跟子女的對立,好好說話真的是很重要。

想到前幾天讀過的一本書《關鍵對話》。之前有幾個樊登讀書的朋友推薦過,本書的作者科里-帕特森等多人的研究小組,經過20多年的跟蹤觀察研究那些處理溝通問題的高手,記錄總結了其中的關鍵技巧,寫出了這本書。

閱讀之前,看到書名我以為是關鍵場景里的對話,比如類似談判的情景中產生的對話,然而這本書討論的是 對話中的關鍵時刻。

什麼是關鍵對話?

書里對關鍵對話的解釋是這樣的:

1.雙方觀點有分歧的對話,比如你主張方案A,另一同事主張方案B

2.有較大風險的對話,比如會議上指出老闆的錯誤

3.情緒激動時的對話

處在這三種情況的對話就是 關鍵對話 。所以關鍵對話發生的時刻都是比較常見的,不僅僅局限工作場合,也可以說, 所有可能引起沉默應對或情緒激動的對話都是關鍵對話。

舉個例子,室友用了你的東西,然而你的內心是拒絕的,礙於面子你選擇保持沉默,然後對方自然不會覺得有任何不妥,反而像得到了你的默許,俗話說,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總有一天你忍不下去,去找對方談,但是因為你積壓了太久的怒氣,談話的時候很容易不經意間流露出憤怒、厭惡等情緒,對方立刻就會被你激怒,然後吵起來,最後事情不僅沒有解決,還有可能更嚴重,輕則對方變本加厲讓你生氣,重則兩個人絕交。

我們為什麼處理不好關鍵對話

這是因為每當我們面對關鍵時刻,身體就會分泌腎上腺激素,憤怒或恐懼,導致血液從大腦流向四肢,以便准備逃跑或者奮力戰斗。這時候你大腦缺血,情緒佔領了高地,根本不可能充滿邏輯的思考。

就像原始人在面對危險時,老虎獅子,只能要麼奮起反抗要麼趕緊逃跑,但是我們現代是文明時代,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化,戰斗或逃跑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關鍵還得靠邏輯,能好好談的就別動手。

而由情緒引起的戰斗或逃跑的決策在書中定義為 傻瓜式選擇。

所以在關鍵時刻如何克制住內心這股原始的沖動,避免由於情緒讓你傻瓜式選擇,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如何避免傻瓜式選擇

首先,處理好臨時產生的情緒,處理臨時產生的情緒,就是關鍵對話期間雙方產生的情緒。

1.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2.安撫對方的情緒

然後,處理由於誤解、失望等關鍵對話外產生的情緒。

1.化解自己的情緒

2.平復對方的情緒

當對方的一些言語行為令你產生了情緒,要先從自身做出改變。要 暫時退出談話 ,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問自己4個問題:

1)我的目標、2)對方的目標、3)共同目標、4)達成共同目標,我要如何做。

這是書中的一個例子:

你在一家公司當主管,想要推行成本縮減計劃,就是讓大家盡量減少辦公開支,但是推行了半年,一點成果都沒有,今天開會你要繼續強調這件事,可是無論你怎麼詢問為什麼沒有成果,下面經理沒一個回答。

此時一個經理戰戰兢兢的起來說:「我有個問題不知道能不能提?」

「你說」

「呃……是這樣,你又是讓我們雙面列印,又是放棄設備升級投資。可自己卻修建了新的辦公樓……」

「而且,有人說光是新辦公樓的傢具就花了60萬」

好了,你怎麼辦,這可不是意見不同那麼簡單,這可是在專門針對你。你肯定會怒火中燒,對吧,肯定想狠狠地教訓一下這個目無尊長的屬下,是吧。那麼如果你這么做了,後果會是什麼?趁現在你的心態還是冷靜的時候,分析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屬下都會認為你很虛偽,表面一套,私下又一套,然後你的成本縮減計劃就完全泡湯了,是吧。只能是這樣。

那如果你先把火壓住,努力嘗試問自己上面講的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 我的目的是什麼,我是想推行成本縮減計劃,而不是為了樹立領導威嚴借機打擊屬下。

第二個問題 .對方的目的是什麼,屬下的目的是想要公平,要縮減成本,大家一起縮減,總不能我們底下節衣縮食,你領導在上面大手大腳,那這個計劃能出成果才出了鬼呢。

第三個問題 .我們共同的目的是什麼,是公平的推行計劃,大家誰也不能例外

第四個問題 .我要如何做,跟大家解釋一下剛才那個經理提出的質疑。

因為你思考問題的角度發生了變化,不再是想要戰勝對方,而是想要解決問題,當你努力動腦思考問題的時候,流向四肢的血液會迴流向大腦,你就又能理性的思考問題了。

你的言行刺激了對方,讓他產生了情緒,先要學會注意觀察,就是書中說的 做雙核的談話人 。

一是注意談話內容,還有就是觀察對方的情緒,對方一旦出現了情緒你的馬上意識到,意識到的越晚,對方的情緒越難平復,血液全都流向了四肢,大腦一片空白,唯一剩下的意識就是戰勝你,你還有什麼招兒;所以一定要保持警惕。

然後就是維持安全的談話氛圍,怎麼維持安全氛圍呢?

一個就是保持尊重。尊重感就像空氣,當它存在時,沒有人會想到它。但是,當你把它拿走,人們想的就只有尊重。

如果現在你是那個提意見的經理,不再是推行計劃的主管。這個主管沒有學過關鍵對話,你提出意見之後狠狠地把你教訓了一頓,你的內心肯定各種逼視這個主管。好了,等哪一天這個主管過來詢問你計劃推行的情況,你內心肯定很不屑,然後不經意間發出聲冷笑,或者翻了個白眼,細微的動作透露了你內心的想法,結果可想而知,失去了尊重,主管要麼對你再次大發雷霆,要麼他也冷笑一聲,回去找機會收拾你去了。

實際上,在對話中尊重感的喪失通常是因為我們認為對方和自己不同,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人。如果我們能把對方看成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這種感受便會自動消失。我們要做的不是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而是努力理解對方,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那麼,當尊重出現了危機怎麼辦:

1.自己的行為言語對對方造成了一定的傷害,此時就要誠懇的道歉;即使你是無心的,或被迫的,那也不要心存不憤,畢竟你對對方確實造成了傷害,而且你是要解決問題的,並不是來要求公平的。

2.那麼對方只是誤解了你的言行,而非真的對他們造成了傷害呢?使用對比法,什麼是對比法呢:先否定對方誤解的部分,再肯定其相反的內容,最後再重述你的目標,讓對方知道你是來解決問題的,你的目標跟他們是相同的。

不能違心的去道歉,因為這樣會顯得你心虛,讓對方確認了對你的誤解。

舉個例子:

(否定) 「我不希望你認為我不重視你的工作。」

(肯定) 「正相反,我認為你的工作表現非常突出。」

(目標)「 我找你過來只是想解決幾個問題,讓你以後的工作表現更突出……」,最後再提出你想解決的是哪幾個問題。

這就是對比法。

維持談話氛圍安全的另外一點就是打造共同目標。

有時候,我們會和對方陷入爭論是因為雙方對話的目的是不同的。並沒有誤會在裡面,因此保持尊重解決不了問題,這個時候就要想辦法打造共同目標。

例如,你剛剛得到職位升遷,這次升遷可以極大地推動你的職業發展,薪水回報也不錯。但是,你必須全家要搬到國外生活,沒想到你妻子一點兒都沒有要商談的意思,而是完全反對。首先,她並不原意搬到國外生活;其次,你的工作時間更長了。雖然收入增加了,但這些都不足以補償團聚時間的損失。這時你該怎麼辦呢?無論是一意孤行,強行讓全家搬去國外;還是妥協,兩地分居,都不是最佳的方案。

首先要放下心中的堅持, 不要總是認為你的目的才是最正確的。 恰恰相反,在你沒考慮到所有相關利益者的利益和目標之前做出的選擇基本都不是最佳的選擇,最多隻能算是對你最有利的目標,但是在沒有其他人支持的情況下,你的目標基本也都是不可能順利達成的。

還有你要從你們的目標中發掘出你們內心的願望,真正想要的東西。因為願望基本都是抽象的,而表達出來的目標需要具體,比如你說你的目標是想要快樂,快樂是什麼,太抽象了,沒有知道你真的想要什麼。去游樂場?對那些沒去過幾次的孩子來說可能是對的,而對成人來說則不一定,對吧。給你很多錢?對需要錢的人來說,給錢的瞬間,可能是的,而之後就不一定了,對有錢人來說肯定就是錯的。所以為了溝通需要,目標一般都是具體,具體的目標跟抽象的願望也都是有區別的。

比如,你周末提議去看電影,這是你的目標,但是你內心的願望可能只是找個可以放鬆身心的娛樂活動,並不是非看電影不可;而你老婆馬上反對,說想在家靜靜的待著,這是對方的目標,但其願望可能並不是懶得出門,而只是想安靜的空閑下身心。看出區別了嗎,兩個目標顯然是沖突的,但是兩人內心願望可不一定是沖突的,例如他們可以找個短途旅行,去鄉村安靜的享受田園之樂,是不是即可以放鬆身心,又可以安安靜靜的?

如果到最後你還是找不到共同目標的話,那可能是因為你們的選擇范圍太小了。

造成這種情況一種原因就是自己給自己添加了一些隱含限制,例如上面升職的例子,你給自己添加了只能在當前公司工作的條件,所以你只能選擇接受升職任命或者不接受,但是真的是這樣嗎,你難道不能選擇跳槽,或者創業?對吧。這就是自己給自己增加的限制,這種隱含限制的時間越長人越難打破這個限制,這是對付自己跟對方臨時情緒的方法。

下面還有一種情況,並不是關鍵對話當時產生的情緒,而是一些因為誤會,失望之類關鍵對話之外的事導致的情緒,先看看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比如有一種情況,你跟Tom本一起想出一個創意,約好在會議上一起給領導進行演示,但是由於你比較緊張,所以趁開始演示之前的空當出來上個廁所透透氣,結果等你回去的時候發現Tom一個人已經把所有的工作都演示完了。甚至整個過程領導都沒有注意到有你什麼事,你很自然的就會認為Tom在霸佔你的功勞,故意貶低你的貢獻。隨之而來的就是憤怒、大不了不幹了的情緒,是吧。

先是一件事實的發生,導致你就開始各種猜測推斷,再之後由你的推斷產生了各種情緒。

人們遇到未知情況往往喜歡往壞處想, 事實,臆測,情緒 ,這就是誤會形成的模型。

既然知道這個模型,那麼如何處理我們自己的情緒?

從 事實->臆測->情緒 這個誤會模型逆推回去找到原來的事實。

那麼你就要先停下來,先想自己到底是什麼情緒,憤怒、委屈、害怕?

再看是基於怎樣的臆測導出如此的情緒的,最後找到引發臆測的事實。

找到這個事實後,開始問自己幾個問題:

記住,一定要區分事實跟臆測,因為在你的臆測中已經把對方定性為惡棍,無論怎麼都不可能平復情緒的

1.自己在這件事中真的一點責任也沒有嗎?上面為什麼你要去透氣,不去對方不就沒機會替你做報告了嗎?

2.換位思考,一個理性的正常人為什麼會這么做;如果你是Tom,你為什麼要這么做?有沒有可能領導問題問的比較緊,你又不在,Tom不得不幫你匯報工作的?

3.最後再問自己:我的目的、對方的目的、我們共同的目的、以及我要如何做4個問題;事情已經發生了,我是跟Tom因為這個事就一直矛盾下去,還是找他談談。

這樣可能有助於情緒平復。情緒平復了就可以准備關鍵對話了。

1.詢問能否開啟談話

「我有個心結很久了,不知道能不能跟你談談;」

這有兩個作用,一個是確認對方有時間跟你談,再一個是確認對方的情緒已經准備好跟你談,要是對方剛在會議上跟人吵過一場,還帶著情緒呢,那你豈不是無妄之災?

2.擺事實

「上次給領導匯報工作時,本應我們一起匯報的,但是你自己完成了所有的匯報。」

事實因為已經發生,所以是最不可能引起爭議的,所以是最好的談話切入點。

3.委婉說出自己的推測

「我感覺你可能認為項工作上沒有多少貢獻,不知道我的感覺是不是對的?」

這里你開始提出自己的判斷了,因為會把責任指到對方身上,即使你再委婉,有時候對方也容易出現情緒,特別是一些敏感事件。

這時候就要繼續維持安全感,還是那兩條,保持尊重和共同目的。

4.征詢對方意見

「我想聽聽你是怎麼看的」

這樣關鍵對話就正常的展開了。

對方因為誤會失望等產生了情緒,幫助對方去平復。

比如上面的例子,Tom做演示時,因為領導問題問的很快,應該一起演示的Mike又不在,所以只能把他的部分一起演示了。但是你沒有意識到這是對Mike的一種傷害,因為你也是被迫的。而Mike同樣沒學過關鍵對話,不能自己平復情緒,在跟你下面的合作中,難免偶爾語帶雙關的譏諷挖苦你。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被對方激怒。

1.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好奇心詢問對方到底發生了什麼: 「發生了什麼事」?

2.確認對方的感受,令對方的情緒稍稍平復一些 :「你好像在生我的氣,這是為什麼?」

3.重新描述,從對方的言語中找出發生的事實,以及令對方產生情緒的推斷:

「你看我理解的對嗎,因為上次報告時我做了本該由你做的部分,導致你認為我霸佔了屬於你的功勞,所以令你很生氣,是嗎?」

4.主動引導,如果反復詢問對方還是不肯說,你也可以做一些猜測,來吸引對方說出實情。

上面幾個方法最終的目的就是一步步找出背後的事實經過,以及令對方產生情緒的推斷,這樣你就可以使用前面講過的,道歉、對比法、共同目標來化解對方的情緒,然後解決問題。

如果你不是當事人,而是第三方,你的同事、朋友,因為一些原因對另外一個同事產生了情緒,則可以引導對方走上面自己產生了情緒的處理方法:你沒責任嗎、對方為什麼這么做、目的等等。

以下是一些讀書筆記整理,關於應該如何更好地開展關鍵對話。

一. 自己產生了臨時的情緒

讓對方感覺安全,控制情緒,如不能控制情緒先退出對話。

問自己4個問題: 1.我的目標、2.對方的目標、3.共同目標、4.為了達成目標,我要如何做。

二. 對方產生了臨時的情緒

依然有一個前提,讓對方感覺安全。

1.自己有錯,道歉

2.不是自己的錯,對比法

3.目標不一致導致,使用第三選擇,打造共同目標

三.自己因為誤會臆測產生了情緒:

從 事實->臆測->情緒 逆推回去找到原來的事實。

1.問自己是否也有責任 

2.一個理性的正常人為什麼會這么做

3.再問我的、對方的、我們共同的目的,以及如何做。

對話時:

1.征詢談話許可 2.擺事實 3.委婉說出自己的推測 4.征詢對方意見 (AMPP)

四. 對方因為誤會臆測產生了情緒

引導對方說出背後的事實經過 ,然後使用 道歉、對比(解釋)、共同目標 化解對方的情緒。(CRIB)

這是一本值得記一些筆記的書。我知道我們都太容易陷入到關鍵對話的情景里,而情緒一定會沖在前面,理智是很難戰勝情感的,也許真的顧不了那麼多。但我們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解決方案是需要理性思考的,在這之前需要先處理情緒。

所有的方法都是幫助我們獲得有價值的思考時間,討論協商解決沖突,最終做出利於雙方的決定。想要實現的目標,不能失敗在溝通上。只有溝通是有效的,最終做出的決定才是最好的。開口之前,先給自己一點思考的時間,給對方一點安全的空間,有話好好說。

⑶ 樊登跨年演講為什麼沒有視頻

因為視頻違反了相關法律,已經下架了。

禁播原因:影片將人性刻畫的太過黑暗,不利於傳播,同時,這部影片被禁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如果國內有這樣的真實事件發生,而當事人如果說是在該電影中學習到的,那麼就會牽扯出無比復雜的問題。

樊登,男,1976年3月24日出生於陝西西安,樊登讀書創始人、首席內容官、講書人,《知識進化論》大型主題演講主講人,前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

樊登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系,獲得了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系工學學士學位和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碩士學位,在大學期間獲得過全國名校辯論邀請賽冠軍,全國大專辯論會冠軍等榮譽稱號,又獲得北京師范大學電影學博士學位。

樊登主持過的節目有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12演播室》、《選擇》、《三星智力快車》、《成長在線》系列節目《爸爸培訓班》、《奮斗》、《給你一個億》、《商界傳奇》等。2013年11月,樊登創辦樊登讀書會。

2018年,「樊登讀書會」正式更名為「樊登讀書」。2020年10月22日樊登讀書APP總注冊用戶數突破4000萬。

閱讀全文

與樊登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推薦劇情節奏 瀏覽:140
廣西灌陽哪裡有電影院 瀏覽:675
骨牌恐怖電影 瀏覽:932
三級外國古裝電影 瀏覽:724
2013歐美青春電影 瀏覽:326
中山什麼時候有電影 瀏覽:253
棍王電影國語版 瀏覽:692
霧都茫茫電影高清完整版 瀏覽:347
香港電影375路靈異電影 瀏覽:849
少婦吧倫理電影 瀏覽:521
王者天下在哪裡播放完全版電影 瀏覽:569
美國好看警匪電影 瀏覽:940
外國小伙綁富婆的電影 瀏覽:977
訂電影票的軟體哪個最好 瀏覽:279
越劇老電影大全 瀏覽:552
實尾島電影結局 瀏覽:644
新紮師兄追女仔粵語電影mp4 瀏覽:634
外國倫理電影傷口在線觀看下載 瀏覽:305
日本追捕者電影演員對比 瀏覽:86
買電影票哪個app好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