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為張藝謀的第23部長片,張藝謀為何把自己置身《懸崖之上》
作為張藝謀的第23部長片,張藝謀把自己置身《懸崖之上》的原因:
1、突出影片的主題;
2、更加吸引觀眾的眼球。
《懸崖之上》是72歲導演張藝謀的第23部長片,2021年4月18日首映就收獲了很高的評分,獲得貓眼評分9.2分,淘票票9.1分的高分。有很多網友都說這部電影是張藝謀導演拍過的作品中品相較好,完成度較高的作品。無論是在服裝造型美術等方面都下了功夫,而且劇情也是很精彩,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演員的表現也是很出彩的一方面,整體效果都很不錯。
三、劇情的緊湊劇情是很讓觀眾揪心的,很多血腥的場面真實的還原了當時那個年代的殘酷人心,動用的各種變態酷刑,雙耳、胸前、都上金屬夾,皮鞭的抽打,預告片里的酷刑只不過是正片里的九牛一毛,這樣殘酷的劇情在電影院里觀看一定為讓觀眾更加深刻。張藝謀這部電影幾乎是他第一次拍的真實的格鬥類型,全程高燃,十分振奮人心。這部電影表達的是小人物與小人物之間的殊死決斗,表現對現實的無奈,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
四、結語張藝謀這部電影的封面就是有自己和其他演員在一起站在懸崖之上,名字與劇情很貼切,是一群為了戰斗將自己置身懸崖之上的人物,這部電影會迎來諜戰片的新高潮,很多網友都很喜歡這類的影片,看完這部影片走出影院,會讓觀眾們有不一樣的感悟,抬頭看這光明,才意識到這黎明來之不易,是多少先輩付出鮮血換來的。
B. 家長該不該看孩子的日記
我認為不可以,因為畢竟是孩子的隱私。他們有自己的秘密。我覺得你要了解您的孩子,可以在餐桌上跟ta說,但是不要刻意去問ta,ta不想說,就別強迫ta。可以和ta一起去外面玩
C. 徐靜蕾的安全感,到底哪兒來的
「看過世界,再做選擇。別去假裝平靜,真實面對自己。」
伊姐原創的親子&婚姻私房話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 關注 伊姐看電影
文 | 伊 姐
因為一部新電影的上映,徐靜蕾又回到了大眾視線。
被媒體提的最多的就是與80後作家蔣方舟的圓桌會議。
28歲、跟著流量紅利被新生代追捧、長得不難看的蔣方舟說 「我是婚戀市場的被挑選方,女人長相太重要。」
40+、理論上已經不是當紅炸子雞的徐靜蕾很不解 「為什麼,你不要這么想,有幾個人配得上你啊?」
徐靜蕾說自己已經回答煩了,大眾對她關心的只有兩件事,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
《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上映的時候,我代表《樂活LOHAS》采訪過她,她當時很認真跟我解釋:「我不是不婚主義,我是婚姻無所謂主義。一張紙,不能保證任何人活得很好,活在愛里。」
真正的安全感,從來不是叛逆、激勵,而是鬆弛、平和。
徐靜蕾清醒而不冷酷,知世故而不世故,灑脫卻不叫囂,這種看似平和實際強大無比的安全感,到底是怎麼來的?
徐靜蕾ins截圖
1
在愛情里,她誠實地面對了「特別想結婚嫁人的25歲」那個坎,沒有一開始就做出「看似安全」的選擇。
徐靜蕾不是一開始就成為今天的樣子。
她在25歲的時候,是非常想結婚生子的。
但命運沒給她馬上結婚的機會,在那個當口,有人會選擇找一個「合適」(有錢有才、年齡適中的範本,作為玉女她是有很多選擇的)的對象,迅速走上大眾意義上的人生巔峰。
她hold住了這種沖動,認真面對自己,好好經歷了一個世俗意義里「 混亂瞎鬧 」的青春期。
從1995年在電視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里的首次觸電,到1997年、1998年前後,電影處女作《愛情麻辣燙》和青春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再到2001年《我愛你》,7年,徐靜蕾的名字始終與一個叫王朔的男人聯系在一起。
王朔是誰?他的作品《看上去很美》、《動物兇猛》、《編輯部的故事》影響了一代人,在中國文化轉型中完成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個讓陳丹青、姜文、馮小剛都尊重的文化人。
不說遠的,1989年年的《頑主》里3T公司,《甲方乙方》好夢一日游,幫人圓夢的公司;到2012年《非誠勿擾》超前追悼會、離婚儀式,都是今天看來還很超前的東西。
王朔是徐靜蕾繞不過去的名字,貫穿她20-30歲整個女人的最重要時期,《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宣傳期,她承認每天跟王朔通話,黃立行也不吃醋,這種關系已經上升到親人。
愛過一個飽經世事、充滿起伏閱歷的作家,對女人影響是很大的。
影響最明顯是,她擺脫了「一定要結婚,事業只是一小部分的想法。」
在70年代,整個女性圈子不結婚是怪物的那年代,徐靜蕾發現生活可以變得很大,很有趣。那時候,她就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簡單地說,當時徐靜蕾和王朔的戀情沒有通往婚姻,但是通往悟性升級,走上投資自我、主宰命運、獲得終極安全感的正確之路。
最混亂的時候,一直在傳她為三寶墮胎,以及跟張亞東和黃覺的四角戀。申明,這些都是坊間傳聞。
徐靜蕾&音樂人張亞東
但這說明什麼?徐靜蕾一直遵循自己內心的感受,不受約束,追求人生里新鮮、有啟發和被不斷更新的認知感悟。
她沒有為了安全感,一開始做出看似安全的選擇。她敢於在感情里冒險,不斷試錯,是在這個過程里,她了解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這些感情都 真誠而顛簸 ,但最後都是營養,帶來徐靜蕾內心的一次次升華,去看人性是怎麼回事,最終對感情的事會真的通透。
黃立行,2007年 「全台灣女人最想上的男人」排行版TOP1,緋聞女友從個性咖楊乃文、到性感咖蔡詩芸……身材爆好、荷爾蒙爆棚的他,絕對是連90後辣妹都覺得很難HOLD住、有壓力的那一款。
徐靜蕾沒有一點被帶著走的節奏,在經歷了足夠多嘗試後,她放棄了感情里最大的天敵—— 控制。
到了今天,她的態度就是——
「我愛你,你不愛我,那我就祝你幸福,你需要我幫忙我會盡我的全力去幫你,不管是我現在還愛你,還是我曾經愛過你,我都會認為你就是我的一個親人,因為畢竟我曾經對你有過這種情感。」
這是什麼?大氣、善良、超脫。
越接近中年,我越覺得青春混亂一點挺好的,一開始就壓抑自我的政治正確,往往在人到中年時候會徹底翻盤,因為隱蔽的困惑和慾望都沒有宣洩夠。
在愛情里,徐靜蕾用自己的軌跡,誠實地面對了「特別想結婚嫁人的25歲」那個坎,突破了這個局限,走到了自我實現(不止於物質,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楊康大道。
娛樂圈中「麻將哼哈二將」
2
原生家庭,給她的全部是正向的——「追求人的價值,而不是女人的」
有的的人也許會說,很多女孩子都在嘗試,不斷失敗,為什麼越愛越怕,並沒有這種越來越清楚自己是誰的感覺?
徐靜蕾全家福
因為初心不一樣,很多女孩子不斷找愛情,是匱乏;徐靜蕾不斷找愛情,是因為想了解自己。
這是原生家庭的價值觀塑造了她。
徐靜蕾的父親重男輕女,得知徐靜蕾是女兒,還在沙發上抽了一整天悶煙。
但北京人的好強,使得爸爸決定把她培養得很好,比男孩很好,至此,一個完美父親誕生了。
一有空就去北京最老圖書館建,手抄當時不能外借的育兒繪本。
徐靜蕾與父親
閱讀書籍嚴格把關,每天要背詩詞、古文、寫毛筆字,交流對事物的看法。
徐靜蕾說「我爸爸甚至不要讓我背宋詞,他覺得那太多愁善感,會帶壞一個女孩」。
徐靜蕾爸爸從沒有教給她「你是女性,你需要被呵護」,這個教育背後的邏輯是 「你是獨立的,別追求女人的價值,去追求人的價值。」
所以,她會對蔣方舟說的 「為什麼要讓男人征服?我很少從男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3
物質上的絕對自主,以及在事業上叛逆過,決定去負的責任。
徐靜蕾的父親之前從政,這條路沒走通,就開了霓虹燈廠。徐靜蕾自幼衣食無憂,沒有過章子怡那種穿著洞洞毛衣報考中戲的經驗。
徐靜蕾的成名作是《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那時候她21,但事實上,在那之前,她靠接廣告一類,早就是整個北影93級表演系的富婆,是班上最早有車的女孩。
從童年到青春期,她都沒有對金錢的緊張感,因此她也沒有對物質的匱乏,她是個沒有物質慾望的人,私底下但她一般都是牛仔褲T恤,很少看到她奢侈品加身。
《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劇照
物質感的保證,使得她更加追求自己的生活價值。
演員是一個非常被動的行業,片場無休止的等待、在市場被動選擇、對導演的絕對服從,這些都讓已經成名的徐靜蕾漸漸感到不適。
第一次跟趙寶剛合作,別人都求之不得。趙寶剛例行訓新人,你要努力啊小徐~徐靜蕾反問,導演,你說演好了會怎樣,演不好,最壞又會怎樣?
趙寶剛後來回想這個細節,說,一句話就交底了,一個有文化底蘊厚的人,看問題也透的人。
到了今天,遇到不高興的問題,說話也挺沖。
《將愛》劇照
2011年《將愛》電影宣傳,記者拐著彎打聽她的戀情,問:你是不是很羨慕李亞鵬,現在結婚了,和王菲那麼幸福?
她說,我羨慕李亞鵬幹嘛?我又不想娶王菲。
她是片場里總在問「為什麼還不吃飯」的那個人。她痛恨候場,片場候場大家互相聊八卦,讓她覺得自己是個胡同口的大媽。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她寫博客,出電子雜志,當導演,現在還會做手工品。
放棄一個安全的形象,去挑戰自己的人設,對女演員來說,本身就是最大的冒險。
但徐靜蕾有資本不在乎。
她是第一個邁入億元票房俱樂部。其實直到今天,她的導演才華並不是非常被認可,大家更多的評價是—— 「想法有,內涵對,但導出的東西不是那麼回事。」
其實無所謂,第一徐靜蕾掙到錢了,這是一種商業路徑的成功;第二,她做著自己「三分鍾熱度」的快樂的事兒。
她整個的人生,不止於感情,全部的事情,都不會為了安全感,去選更加「穩定」和「保險」,她要嘗試,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能夠為之付出代價。
終極的安全感是怎麼來的?
不要追求表面安全的假象,敢於面對自己,讓自己物質變得強大隻是一部分,最終是精神變得獨立,最重要。
徐靜蕾是獨特的,事實所有人生贏家,都是小眾的。
也許你要問我,我沒有一個非常好的爸爸,沒有特別強大的物質支持,沒有貴人點化我,我還可能有徐靜蕾式的安全感嗎?
我覺得每個人要跟自己比,去變得更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看過世界,再做選擇。別去假裝平靜,真實面對自己。
朋友十二寫了一篇文章,講述普通家庭的女孩攢錢去念書、旅行、做自己想做的事兒,結果文末一堆留言說,誰不想這么過,但是這么過到30歲,不就耽誤結婚了嗎。
十二在朋友圈說到這件事,她很感慨:那些真正看過世界的女孩,沒有一個最終嫁不出去、被耽誤的;我倒是看到啥也沒干成就結了個婚又離婚的。
不要害怕折騰,害怕世俗的定義,不要怕按照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去活。
我很喜歡張艾嘉《念念》里說,這是電影的結束,但不是人生的結束,故事還長,這一刻剛剛開始。
安全感不是永遠做對的事兒,安全感是, 別怕選錯,因為就算錯了,也不會毀掉一生。
只要沒死,故事就沒完;人生很長,未來峰迴路轉。
一起努力,變得更加勇敢。
往期推薦 點擊題目即可跳轉
關於婚姻
關於親子
關於文藝
伊姐看電影
伊姐
14歲出版小說集
18歲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
30歲出版暢銷書
專註明星專訪十餘年
分享光影中的感悟
關於愛
長按識別下面的二維碼即可關注
D. 家長到底要不要看孩子的日記本
有一天,葫蘆在畫畫,畫得很專注。我忍不住湊過去看,沒想到,他居然立刻地把那個本子收了起來,還說,那是他的秘密。
我好感慨,三歲的孩子,有秘密了。
十一長假期間,帶著孩子回鄉見父母,會同學。有那麼一段時間,感覺時光有些錯亂。尤其是回到故鄉後,看到曾經熟識的人、物、境,不由會想,不久之前,自己還是個孩子呢,可一轉眼,自己都有孩子了。自己是孩子的那些年,有過什麼樣的「秘密」呢?
作者:葫蘆爸,伊姐。轉載自公眾號:伊姐看電影
微信公眾號 【娟子媽媽講故事】
E. 《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周桂伊)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5icNpKfcH0S_3OXC0TMiWg
書名: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
作者:周桂伊
豆瓣評分:5.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2
頁數:222
內容簡介:
認知升級,是時下熱門的話題之一。而在這個主題下,這本書是一本由女性作家撰寫的,鮮有的柔軟又鋒利,開創不同以往的跨界認知的先鋒作品,是讀者們通往認知新世界的口令。
美國軍方有個非常經典的概念叫VUCA: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 Complexity(復雜性)、Ambiguity(模糊性),用來形容人生,再貼切不過。人生就像戰場一樣無常,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得不隨時面對這四種狀態。在無常面前,你可以選擇閉上眼睛,隨波逐流,把人生的掌控權交給命運;也可以勇敢睜開雙眼,探索世界真相,做自己命運的領航員。真正的贏家只有一種,就是在不斷變遷的時代中,率先迭代自我,升級認知模式,逃離可怕的舒適區,擁有活在未來的格局。
作者簡介:
周桂伊,80後作家。14歲,她出版人生第一部中篇小說《風中的影子》,被收錄在1999年作家出版社「炫女生系列叢書」。17歲,在第五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獲得二等獎。18歲開始,她幾乎每周都與各類明星、企業家、藝術家面對面,長期供稿於《ELLE》《時尚COSMO》《樂活LOHAS》《瑞麗》等雜志。胡歌、劉雯、高圓圓、楊瀾……你一定在各類雜志上讀過她的人物采訪而不自知,而她只是將文字作為魔法和玩具,既寫紅塵痴男怨女、勵志雞湯感悟,也為蘋果公司APP做電影音樂解讀,為上市公司做企業背書,用寫作這個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30歲,她出版暢銷書《心若寧靜,便是幸福》。2015年11月,她創辦了公眾號「伊姐看電影」,半年用戶達到三十萬,分享光影中的親子、婚姻和愛,目前公眾號粉絲已達百萬。
F. 《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周桂伊)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h25Jx9AzaNX-R4WosY99Iw
書名: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
作者:周桂伊
豆瓣評分:5.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2
頁數:222
內容簡介:
認知升級,是時下熱門的話題之一。而在這個主題下,這本書是一本由女性作家撰寫的,鮮有的柔軟又鋒利,開創不同以往的跨界認知的先鋒作品,是讀者們通往認知新世界的口令。
美國軍方有個非常經典的概念叫VUCA: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 Complexity(復雜性)、Ambiguity(模糊性),用來形容人生,再貼切不過。人生就像戰場一樣無常,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得不隨時面對這四種狀態。在無常面前,你可以選擇閉上眼睛,隨波逐流,把人生的掌控權交給命運;也可以勇敢睜開雙眼,探索世界真相,做自己命運的領航員。真正的贏家只有一種,就是在不斷變遷的時代中,率先迭代自我,升級認知模式,逃離可怕的舒適區,擁有活在未來的格局。
這本書將為你呈現如何重新認識自我、財富、時間、知識、親密關系、親子關系,以及日新月異的社會。你將發現:
每一個問題,再往前走一步,也許就有一個相反的答案;
每一種雞湯,只有去偽存真,才能成為幸福的加速器。
作者簡介:
周桂伊,80後作家。14歲,她出版人生第一部中篇小說《風中的影子》,被收錄在1999年作家出版社「炫女生系列叢書」。17歲,在第五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獲得二等獎。18歲開始,她幾乎每周都與各類明星、企業家、藝術家面對面,長期供稿於《ELLE》《時尚COSMO》《樂活LOHAS》《瑞麗》等雜志。胡歌、劉雯、高圓圓、楊瀾……你一定在各類雜志上讀過她的人物采訪而不自知,而她只是將文字作為魔法和玩具,既寫紅塵痴男怨女、勵志雞湯感悟,也為蘋果公司APP做電影音樂解讀,為上市公司做企業背書,用寫作這個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30歲,她出版暢銷書《心若寧靜,便是幸福》。2015年11月,她創辦了公眾號「伊姐看電影」,半年用戶達到三十萬,分享光影中的親子、婚姻和愛,目前公眾號粉絲已達百萬。
G. 孫儷:我抵觸「少女感」,這是不認可現在的我自己
轉載自公眾號:伊姐看電影(ID:eemovie),
作者欄註明:伊姐(周桂伊)
從2017年開始,如果有一個詞能成為流行語,那一定就是「少女感」。
不分年齡段,所有女星都在拚命凸顯這個人設,不「少女」,無退路。
大部分賬號常用題目,以及最受歡迎題目一般是——
「少女感」「初戀臉」是對女星最高贊揚,大家也默認了這個語境,但最近,經常被贊少女感的孫儷,在接受「新世相讀書會」采訪時說了一句很讓人感慨的話——
已經37歲的孫儷,是我眼中真正能把生活各方各面過得圓圓滿滿的女性代表,她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風情,做事干凈利落,絕不拖泥帶水。
從《甄嬛傳》之後孫儷變得很紅,當然,在此之前她也很紅,但還是不如這幾年突飛猛進,那部後宮爭斗劇把她推到了電視劇一姐的高位。
一般流量明星的做法是,趁著有錢趕緊賺,多拍電視劇多露臉,但孫儷完全實行著「愛惜自己羽翼」的做法——一年一部電視劇,但保證精品。
要知道,另一位電視劇一姐——劉濤,她的強度是,4年25部戲。
每次進劇組,把劇本標注得五顏六色,把所有台詞背得行雲流水,能把筆記做得彷彿高考生,這些都是演員孫儷的標配。
生活中的孫儷反而沒有台前那股艷光四射感,她變得很普通,演戲時有多主角生活里就有多龍套,永遠給人一種試圖往後退的感覺。
演戲爆發力十足,生活被她安排得明明白白、四平八穩。她選擇了一種全國女性都艷羨的方式在生活, 有舊女性的溫馨完滿,也有新女性的獨立自主。
一年拍一部戲,有充分的時間帶孩子,在家種菜,堅持練瑜伽16年,勤於健身打拳、畫畫練字....
兒女雙全,老公影帝,有一直陪伴在旁的母親,還有多年後和好如初的父親,同父異母的妹妹也和她相處得如同親姐妹一般。
甚至連經紀人、保姆、化妝師都多年來一直對她忠心耿耿、盡職盡責。
她說:「我迷戀家常生活,喜歡特別會過日子的女人。」
這個狀態,其實她十年前,就在一本 時尚 雜志透露過。
那時候她說,我希望一年就拍一部戲,餘下的時間都給生活,因為——拍戲是一時的,但生活是一輩子的。
孫儷真的是不忘初心。
從《甄嬛傳》里的甄嬛,到《羋月傳》中的羋月,再到2018年大火大熱的《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周瑩,孫儷演的角色,絕對不是「少女感」, 每一個,都是從豆蔻年華,演到垂垂老矣。
《甄嬛傳》里從剛進宮時「願得一人心」的天真,到含淚冷酷官宣「皇帝駕崩了」的復雜滄桑,從女孩到女人成長的堅強與喪失,那種完整;
《羋月傳》里既依賴義渠君,又要控制他的矛盾,中年女人對愛情和權力分配的張力,那種真實;
《那年花開月正圓》里,最後周瑩回憶一生,問自己得失的「如夢似幻」,那種深刻。
這些,本身都是需要生活成全的,需要在生活里, 去了解人是什麼,人生是什麼。
而 娛樂 圈畸形審美「少女感」,不知道拖累了多少女星,多少女演員把這個詞當做可以護身的保護傘,卻不知道,它才是最殘酷的天花板。
《斗破蒼穹》中飾演吳磊母親的李若彤,被網友吐槽「神仙小龍女這也太嚇人了吧」;
51歲的邱淑貞打扮樸素去醫院體檢的照片,被網友拿來大做文章「撲克女神身材走樣變大媽」;
因《如懿傳》被網友瘋狂吐槽的周迅,演少女被全網嘲笑吐槽「大媽硬裝可愛實在看不下去,她再也找不回少女感狀態了」。
如果這三位還有塑造角色的要求,那孜孜不倦非要把少女感凹到底的一些女明星,實際呈現的驚悚效果,讓女明星的自然衰老,顯得更加可悲。
過度追求少女感,是女明星自己的問題嗎?當然不是,往小了說,是影視圈市場給女明星的苛刻難題,往大了說,是整個東南亞幼女審美在演藝圈的縮影。
俞飛鴻曾坦言,亞洲男性審美過度注重幼齡。
趙立新在微博也這樣感慨過,國外知名優秀表演藝術家,在我國是沒戲拍的,滿屏的「年輕漂亮」皮囊始終在自娛自樂。
已經37歲的楊蓉,在《我就是演員》中哭訴,為了不被淘汰,仍然在拚命接演「少女人設」角色——「請多給30+,40+的女演員一些戲。」
幼齒審美的背後是什麼?是女性的學識、氣質、閱歷都是弱競爭項,而生殖力、美貌、可控感,才是世界給她獎賞的項。
作為這個 游戲 頂端的孫儷本可以選擇更簡單的路,但她用實際選擇,以及整個人生價值取向回答了這個難題——
上帝給頂級食物鏈者那麼奢華的配置,不為炫耀或者揮霍,本質是保證她的選擇權,自由自我自然,才是人生最高的獎賞。
越來越多真正有質感的女星,身體力行在反擊這樣的審美。
秦嵐被諷刺「有點垮了」,她直接回應:「我確實有點垮了,因為你真的過了35真的會垮,每個上年紀的人都會有的困擾,我覺得你還是要接受時光給你留下的痕跡。我都37了能沒有皺紋嗎?」
舒淇在雜志把自己P得過白的時候抗議:「我更喜歡自己有雀斑的小麥色臉。」
講真,網紅的大眼睛錐子臉高鼻樑,我承認是美,但復制感太強了,我更喜歡那種中年一點,寫著人生閱歷和質感的臉。
袁泉,五官稜角分明,長相歐化,高鼻深目,眉睫投下的陰影里都是隱忍心事,用史航的話來說,「是你只配錯過的好姑娘」。
俞飛鴻,我們號去年寫過一篇關於她的文章「俞飛鴻:任何人最終的歸宿都是自己」。她的氣質和教養,都刻在舉手投足之間,實力詮釋低調的優雅。
陳數,臉上總是寫著一種淡然,對生活里的美感敏銳而自持,低調地把生活過成適合深夜聆聽的鋼琴曲。
我不是說,女人到了中年就要放棄對外表和皮相的追求,而是但這個追求絕非表面淺薄,更不是帶著恐懼對某個階段的死死不放,其實冷靜想一下,少年時代的我們,因為沒有積累、判斷力,又太多敏感和自尊,往往狼狽如喪。
還是那句話,真正少女感的女人,靠的是對生活清醒的認知、深刻的自信,以及強大的實力。
「哎呀,你都40了,看著還那麼少女感啊」在我聽來是句「就那麼回事」的恭維,真正牛的女人一直都明白,——
無論她在哪一歲,那個年齡,就是女人最好的年齡。
END
聽說點這里的人會變好看
H. 有哪些兒童教育類微信號值得推薦
你可以搜搜考拉優教,針對3-12歲的家庭的困惑答疑,希望對你有幫助。
I. 章澤天有多優秀
章澤天,1993年11月18日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網路紅人。2009年因一張手捧奶茶的照片走紅網路,被稱為「奶茶妹妹」。
2011年,章澤天就讀清華大學。2014年4月14日,章澤天與劉強東的戀情被媒體曝光,引起網友廣泛關注。2015年1月2日,章澤天主持的《燃燒吧大腦》在江蘇衛視播出。
2015年10月1日,劉強東與章澤天在澳大利亞舉行婚禮。2016年3月24日下午,奶茶妹妹生產升級當媽媽[1]。2017年12月6日,成功入選2017年達沃斯全球傑出青年。[2]2020年5月12日,章澤天夫婦以584.2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2020新財富500富人榜》第31位。[3]
J. 伊姐: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願陪你的孩子開始嗎
選題:教養-家庭教養,標題:伊姐: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願陪你的孩子開始嗎?
文/杜豆豆
1
聽過伊姐訪談的,無不陶醉於她從容淡定的講述中。她輕松自如的談話,平和沉靜的語氣,恰似一碧清泉,流淌著對人生智慧的思考,讓人彷彿在混沌中,窺見一道靚麗的光環,慢慢地打開、漫延,直到被融入這種氣場中。
氣質是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歲月的打磨,雕琢了它的精緻。
伊姐,真名周桂伊,被譽為「天才少女」,13歲出版第一本中篇小說,17歲獲新概念作文大賽二等獎,18歲入大學後開始給幾大時尚雜志長期供稿,30歲成為暢銷書作家,32歲創辦公眾號「伊姐看電影」,兩年間粉絲百萬,成為當之無愧的網路大V。
德高望重的著名作家曹文軒教授評價她說:「作為采訪者,她自己頭一個被叩響,隨後將內心的感悟積淀、整理,去叩響更多的人,柔軟地告訴讀者如何欣賞生命的夜空、枯水的河床。桂伊的語言是平和的,說得流暢、輕巧、整齊,讀來寧靜。她掀起簾子看向窗外的手勢一定也是平和的。窗外的陽光灑在手臂上,落下生活的影子。」
她頭頂桂冠,光芒四射。有人說她是天才,是人生贏家,是幸運女神的寵兒。她卻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會是算數的」。
2
所有的路,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都有起點,周桂伊的路也不例外。她的故事,如今的榮耀,源頭都是生她養她的那個家,愛她疼她的父母。
周桂伊出生在桂林,溫婉秀麗的灕江山水,安詳閑適的小城生活,賦予了她天生對美和藝術的敏感。
她的父親曾是個才華出眾的文藝青年,尤其喜歡攝影和到處旅行,整天貓在暗房裡沖洗照片,還曾有過騎輛單車游遍廣西的壯舉。周桂伊18歲考入的是北京師范大學影視系,到現在,還保留著每年至少三四次外出旅行的習慣,和父親的愛好不謀而合,不能不說是得自父親對她小時的熏陶。
周桂伊曾回憶說,她4歲時,有次桂林難得下了一場大雪,父親特意帶著她,跑到雪地里散步,一邊走一邊問她,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還讓她伸出小手去感覺,然後讓她把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講述出來,編成一個小故事,寄到一本有名的兒童讀物雜志上去投稿。那是她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編的故事還能變成可以發表的文字,讓更多的小夥伴看到。
這大大地激起了她的好奇心。從那一刻起,她小小的心就埋下了種子,開始懂得了文字的美妙和神奇。
她的外公是個劇作家,曾經參與經典電影黃婉秋版《劉三姐》的創作,自然也是個不凡之人。外公每次見到她,總要考考她,和她玩對對聯,還鼓勵她好好練習寫作。周桂伊至今對此念念不忘。
對她天賦的發現,她的父母是嘗試出來的,母親很早就帶她去少年宮,參加鋼琴、書法、畫畫等幾乎所有的興趣課,後來,才發現了她在寫作上的靈氣。
於是,6歲時,她的父母就做了個果斷的決定,送她去桂林少年宮寫作班,從基本功開始,進行專業訓練。她每天都要背經典名著,做連續100個填詞、20分鍾內寫篇命題作文這樣的練習,甚至去馬路邊觀察不同的人,猜職業,然後設想場景去刻畫描寫。
周桂伊清晰地記得,曾經做過一個描寫女孩子耳環的填空題,有「墜著」、「掛著」、「晃著」三個不同的詞,表現的人物性格是完全不同的,要求根據不同的詞來刻畫不同的場景。老師說完題目,就會拿出秒錶,一說開始,全班同學立刻「唰唰唰」奮筆疾書,誰也不願落後。
這樣的學習過程在外人看來,很是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的。但是周桂伊的父母從來不和她講這些,他們只是默默地留心著女兒的每一個進步,鼓勵她,讓她順勢發芽、成長。越是如此,周桂伊反而覺得很快樂,她越來越喜歡寫作,享受著文字帶給她的幸福感。
寫作班開始教理論和作文後,她提升得很快,文章經常被評為範文。老師說她很有天賦,鼓勵她好好寫。她的自信和成就感慢慢被建立起來,對寫作也就更加著迷。後來,母親還帶她去北京、上海、廣州打比賽,跟她說只當旅遊,她也樂得在各地往來奔波,既能寫文章拿獎,還能順便游覽。
她的成果逐漸積累出來。小學時,她就已經是個小名人,文章入選了廣西初中生的寫作教材。初中時,課本里還有她的文章。
年少成名,往往會招來同伴嫉妒。她也曾有過被同學排斥的煩惱,一度還自我懷疑,會不會就這樣一輩子都不受人歡迎。細心豁達的父親看出了她的心思,開導她說:「寫下來。不管有什麼委屈、擔憂、郁悶,統統寫下來,讓心裡的那個小孩和自己對話」。
從那之後,寫作被她煮成了醇香濃郁的咖啡,清香怡人的綠茶。她笑談紅塵,與心靈對話,馴服自己跳躍的情緒,學會更加深入地去品讀人生存在的哲理、真善美的味道,學會擁抱失敗,接納不完美。慌亂的心靈,在平靜中漸漸沉澱下來。
父母就是這樣,一點點引導著她,讓她一步步慢慢走穩,然後悄悄放開手,遠遠地祝福著,觀望著,欣賞著她成長起來。周桂伊逐漸在寫作的路上從嶄露頭角開始,越走越坦盪,越走越深入,寫詩歌、寫小說、寫采訪、寫公眾號、寫暢銷書,最終開辟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3
周桂伊如今成了伊姐,榮譽無數,風光無限,在新媒體中引領著網路時尚,在作家的路上坦然地走著,她渾身散發著智慧的光芒,如此靈性,如此通透,是由內而外自然散發的魅力,是心靈力量的氣場。
她26歲結婚,28歲生子,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先生北大畢業,事業有成,兒子四歲,健康活潑。她每天上午和團隊開會、寫作,下午看電影、讀書,晚上陪家人和孩子,等孩子睡了才去寫書、和出版社溝通,日程安排的有張有弛,一如她的為人,平和寧靜。
羨慕嗎?你也想讓自己的孩子擁有這樣的成功嗎?
自如的人生之路,起點是父母的細心呵護。當人們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多少父母想過,你孩子的起點從哪兒開始?
有多少父母,放棄了對孩子最初的培養。孩子出生後,他們把孩子交給祖父母,交給保姆。三歲了,就把孩子交給幼兒園,交給老師。以為有人照顧,自己只需拚命工作,賺錢、忙事業,讓孩子吃飽穿暖,有玩有樂有人帶就夠了。真的,夠了嗎?
太多這樣的父母,他們賺足了金錢,登上了高位,卻回頭發現,當年那個小傢伙已經不知不覺長大,他們冷漠、自私、反叛,無所事事,根本不知道關心父母,更不懂得規劃生活,思考人生。
伊姐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但她有彌足珍貴的家庭教養。祖父用他的文學素養影響著她,給她鼓勵。父母不斷去嘗試,尋找她的天賦,幫她種下珍貴的種子,找到好老師去共同培育它,用心去澆灌,照耀,愛護,讓它一點點生根、發芽,最終在孩子心中長成大樹。
這樣的成功,很簡單,沒有復雜的秘訣。但是它需要你每天抽出時間,好好地去留心自己的孩子。在細致用心的陪伴中,才可能去發現他的獨特天賦,去給他在每個成長的階段找到好的導師,鼓勵他,培養他。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可以了。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願意陪你的孩子開始嗎?
2017.12.28 杜豆豆 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