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遲來的告白觀後感作文300字怎麼寫
思路:根據影片的內容展開。
個人與家國(集體),貧與富。四個關鍵詞:脫貧攻堅、企業轉型,軍人轉業,網路平台。這部電影真是又紅又專啊,但是也很真實。三觀很正,正到都糾正我糾正到讓我感到疼痛。
有兩句話我印象很深刻,余穆說的。都是對那個愛喝往事隨風42度酒的人說的。一句是,你這是糊弄我呢,還是糟蹋你自己呢!第二就是我不管你怎麼說,我只看你怎麼做。
支持山西本土電影,全部本土人員製作和本土取景完成,一部關於軍人的家國情懷的故事,沒有嘩眾取寵,沒有扭捏作態,有的是探索企業與農村扶貧工作相結合,如何樹立轉型發展思路的影片。
故事中盡顯山西本土人情風貌,以小博大見世間百態,勵志扶貧故事充滿時代正能量,片中主人公「余穆」鐵漢柔情的「山西漢子」形象更感人至深,被影展官方譽為「小人物、大情懷,一個扶貧英雄的故事」。
(1)扶貧看電影擴展閱讀:
扶貧題材電影《遲來的告白》定檔2019年10月17日上映。該片由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擔任專業指導,李彬擔綱導演,伊珊擔任總製片人,董波、羅米、喬立生、王志鵬、韓福利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退伍軍人余穆放棄優渥的生活條件,來到邊遠山村鄧氏村,成為一名扶貧志願者,幫助村民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
拍攝雨戲時,由於資金不足,只能租借一天噴水車,要在一個晚上拍完,主演董波連著淋了幾個小時的雨,卻絲毫沒有怨言,拍完嘴唇都紫了,凍得說不出話來。
⑵ 脫貧攻堅題材電影《農民院士》,大家覺得這部電影值得看嗎
引言:脫貧攻堅題材的電影《農民院士》宣布定檔,這部電影由於榮光、彭傑執導,於榮光領銜主演,王硯輝、高泰宇特邀出演。這部影片真實還原農業院士踐行黨的使命,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偉大事跡! 今天小編想分享的話題就是,《農民院士》,這部電影值得看嗎?
⑶ 《無翅飛翔》黃金檔播出後反響如何
電影《無翅飛翔》由咸陽市委宣傳部、咸陽市文化和旅遊局、咸陽市廣播電視台、淳化縣委組織部指導。本土導演張維軍聯合著名導演朱伸、王楚共同執導。影片《無翅飛翔》以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得者、陝西省淳化縣青年農民劉斌的真實經歷為原型,聚焦當代青年創業主題。影片講述了意外失去雙臂的陝西農民劉文武,在精準幫扶下,在身邊朋友的鼓勵下,堅定信心、自強自立,克服重重困難養羊成功,創建專業養殖合作社,改變人生和命運,並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的故事。
影片感人的故事,播出後引發觀眾好評。有觀眾在社交媒體表示,這部電影以個體命運折射出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遷,繪制了脫貧致富路上的生動畫卷,展現了用踏實勞動改變命運的寶貴品質,讓人看著親切、感動,備受鼓舞。
⑷ 《大山的女兒》:這部電影超越了《山海情》「奮力推」扶貧劇,怎麼看
我覺得對於大山的女兒這部劇的嘉獎應該更多一點,這部劇扶貧元素更多,而且女主角演技更好。
《大山的女兒》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創作,全劇在講述黃文秀不忘初心使命、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先進事跡的同時,帶領觀眾走進黃文秀30歲平凡而偉大的奮斗人生。
《大山的女兒》是由雷獻禾執導,楊蓉、劉奕君領銜主演,杜曉帆、涓子、李君峰等主演的脫貧攻堅劇。該劇講述了黃文秀在研究生畢業後,放棄了到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感人事跡。
《大山的女兒》以黃文秀的人生經歷和黨對她的培養為線索,表現了人物的精神成長,還在創作時設計了第一書記群體、駐村幹部群體、基層黨員群體以及鄉村致富帶頭人群體等多元人物形象。該劇客觀展現了黃文秀「從新手到熟門熟路」的艱辛。有觀眾表示劇情很真實:「沒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農村有農村的現實情況。」
千部熱門影視資源合集
鏈接: https://pan..com/s/1t98i79gSQtterr38i3uRpg
⑸ 一部電影關於下鄉扶貧的
《紫香槐下》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初中女教師葉小蘇,渴望改變當下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和教師的應試教育觀念而努力的故事。
⑹ 影1 《十八洞村》,治貧愈心
「莫非你貧窮是哪個害得啊?」這是《十八洞村》里的一句台詞,答案雖顯而易見但卻常被忽視;沒有誰能讓一個人貧窮,除了那人本身。拿到電影里來說,楊家班一開始要打的那場硬仗的對手就不是旁人。說到這里,沒看過電影的觀眾可能會想到楊家將的故事,遺憾但卻意外的是,這里沒有刀槍血影的戰場,有的只是層層疊疊的梯田、陡峭蜿蜒的公路和一個在精準扶貧政策下治貧愈心的故事。
當然,不能一看到精準扶貧就草草的將其定義為宣教片,如果給《十八洞村》定個類型,宣教片將會是它最不值得一提的類型,至少看完電影的我這樣認為。
看完電影的我覺得還應該寫在前面的是,電影一開始會有一點在情節上的用力過猛,但這是一個治貧愈心的故事;像治傷的過程一樣,隨著劇情的發展,傷疤恢復的越來越快,到最後痊癒或者說結尾,會發現竟是受過傷的痕跡都消失淡化了,全然沒了過於的跡象。一切不能過早定論。因此,若是將十八洞村定義為窮鄉僻壤,那就有些言之過早了,讓我們從楊家將們的身上來一一細說這窮病是如何診斷又怎麼治療的罷。
十八洞村它不窮,因為有楊英俊。他當過兵,復原以後回村做了農民。當他知道自己被識別為貧困戶時的憤然離場,我的第一感覺是疑惑:作為我所了解的貧困戶是每年有產業扶持補貼、醫療費90%報銷和子女上學資助等政策,為什麼有人不願意當呢?或者說為什麼他不願意當呢?我以為是他戰士的骨氣讓他拉不下面子來接受現實。可好像不全是這樣,就像他疑惑的一樣:自己一心一意種田,飯飽酒足,怎麼就成了貧困戶?他不窮,他心不窮,他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的縮影,他們吃苦耐勞,憑勞動吃飯,他們經歷過那種飯吃不飽、衣穿不暖的貧窮讓他們覺得貧窮已經一去不返了。他們普普通通的堅守著一方水土,在他們的眼裡,人這一輩子過完了都要走,只有田地不走,土地就是命根子。他們為子孫後代守著一方土地,守好了,才安心。他們的行為有著不期望被理解的偉大。
我還能說些什麼呢?像,太像了,我的爺爺和楊英俊的經歷太相似。先是當兵,復原以後回來做了農民。我曾疑惑於他十年如一日的勞作,究竟是圖個什麼?他說「如果他每天讓自己忙一點就不至於東想西想,而且他不種莊稼又能幹什麼呢?」是啊,我們總抱怨我們太忙碌,可閑日子未必就要好過一些。他們那一代人有他們的想法和性格,他們需要治癒的是:明白精準扶貧要得不僅是生活,還要幸福的生活,於他們而言,只需要他們跟上步伐就夠了。
當然,如果單楊英俊一人是不夠有說服力的。十八洞村它不窮,還因為它有以麻妹為代表的女性。她們做得美味、釀得好酒、還會刺綉,勤勤懇懇的操持著家業。她們擁有更細膩、更堅韌和更無私的愛,她們頂起了這里的半邊天,是這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們是十八洞村的財富,就像她們支持著丈夫們一樣,她們是這兒治癒貧窮最得力的幫手、最堅實的後盾。
但這還不夠,之所以要治癒貧窮是因為貧窮更多。
十八洞村它窮,因為有楊英蘭。他是楊英俊的弟弟,他以前在外找礦,因為他一進山就知道礦在哪裡,結果老闆們為了搶他火拚,他被砍傷兩刀,死裡逃生而轉回了家。他窮,因為極度貧窮的心,他一心想的就是讓國家來幫他,他有土地不做,整天喝酒晃悠,惹是生非,也沒有娶到老婆,他需要的是治窮心。
十八洞村它窮,還因為扶貧小組成員小龍的離開,倒不是說小龍有多能幹以致於失去他是村子的損失,而是因為從他那裡我們更真切的明白這個村子有多窮。窮到讓一個滿懷熱血前來幫扶的青年發出「我幫村子,誰來幫扶我呢?這個在底層最辛苦卻什麼都得不到的我」無聲的吶喊。他站在扶貧的最底層,卻也是第一線,他看不到脫貧的希望,也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他陷入了窮途選擇了離開,他的窮病得以診斷,治療卻不屬於這里了。這是十八洞村的故事,離開的且讓他抽身去吧。至於他走後治貧的重擔,新來的小王已然做好了和楊家班一起斗窮的准備,未來值得被期待。
十八洞村它窮,更因為有楊英俊侄子那樣的人。當他問「不脫貧要罰款嗎?」時,連楊英蘭都看不慣的說他是被超生罰款罰習慣了。他超生的原因或者說願望,很真實,他有四個女兒了,但他就是想要一個兒子,真實的殘忍並可笑著。他以腰痛為借口整日坐在家門前像個守門的,而他的妻子承擔了本應該由他們共同承擔的責任,外出打工。我且不論男女平等了,當楊家班准備和窮打一仗時,他說等他腰桿養好了,生個兒子,兒子長大了幫他打仗的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他這個人的可笑、可惡又可憐。他不過是想有個人來代他做他不想做的事兒罷了,他和楊英蘭一樣都是懶窮病,得治。
十八洞村它窮還有許多原因:大路不通、人多地少和血酒的陳規等等。
但,這是一個治癒貧窮的故事。於是,當楊英蘭將失去土地時,他著急了。作為楊家班班長也是他哥哥的楊英俊帶他去了飛地,本想帶給他一線希望,卻不想面對全是礦渣一眼望不到邊的廢地,從前還以帶人挖礦為豪的楊英蘭意識到了他所造的孽,希望變成了生機,他看到了他心口上的窮傷疤,於是他開始用自己的勞動來「掙錢治傷」,他的傷疤終於不是在流血而是在恢復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看到,其實楊英蘭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是患窮病。他外出打工差點丟了性命工作失意,他年齡大了沒有娶到老婆情場失意,他也是弱勢的一方,所以如果我們在評價像他這樣的人時不妨先聽一聽他的故事,將問題根源找出來,然後再對症下葯達到最好的治療。
隨後,楊家班填土造田的工程開始忙碌起來了,楊英俊的侄子讓他大女兒打電話把妻子叫了回來,自己做起了真正的農民。原來,治療他這種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加入一個隊伍,跟著隊伍一起行動。
這是一個治癒貧窮的故事。路不通村子裡就修路;地少楊家班就在飛地上填土造田;喝血酒是陋習,所以他們把施有成帶回來了,當他重新聽了十八洞村的規律,喝了十八洞村的井水,這個陳俗便被破除了。
這是一個治癒貧窮的故事,但從一開始《十八洞村》就不止是要講一個脫貧的故事。它讓我們了解到原來貧困戶是那樣識別來的,原來家裡有外出打工的人一般不能識別為貧困戶,可轉念想想,如果不是因為太窮又為什麼外出呢?思鄉之愁、分離之痛、奔波之累,農民工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年復一年的苦旅。它讓我們感受到這一片村子裡的風土人情、自然光景。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窮病的源頭,它是在講治癒貧窮的故事,它也治癒了我們內心的貧窮。
它還講了許多:敬重天地、孝敬父母、尊重生靈、平等待人、愛惜莊稼……那十八洞規里都寫了。如果沒看影片可能會覺得這是什麼教條規矩,可若看了就不會這樣說了,因為十八洞村裡的人真正的在實踐,他們骨子裡帶著這質朴的東西。
隨著楊家班裡一個又一個人的病症被診斷並開始治療,這個治貧愈心的故事也在幾條廣播中結束了。這其中不乏溫情、思考、真實、堅韌、笑點、哄鬧、安靜……在稻田魚、苗綉、苗鼓、填土造田工程、微微網店、村路通車的廣播中我們知道他們的窮疤正在一點一點的恢復。如電影的英譯名 「Hold your Hands」一樣,因為他們齊心協力一致抗窮,他們的窮思窮心已然慢慢治癒。
要治其貧,必愈其心;沒有誰能讓一個心不窮的人貧窮,而十八洞村的故事正在生活中輪番上演。
⑺ 《草原上的薩日朗》頗受關注,脫貧期間他們到底有何妙計
最近,一部頗受關注的關於扶貧的電影上映,名字叫做草原上的薩日朗。說的這個內容主要是關於脫貧期間,一個扶貧幹部的舉措是如何帶領當地人民走向脫貧致富的。脫貧已經取得了主是的成績,我們國家在脫貧攻堅期間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黨員幹部。其中草原上的薩日朗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一位這樣的女幹部。脫貧期間,採取了什麼樣的計策來幫助當地的貧困群體脫貧致富?其實不單單是這部電影,很多地方採取的措施都具有相似性。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
一、成立生產合作社。很多地區的貧困主要一個成因就是缺乏產業。很多扶貧幹部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積極的根據當地的優勢,發展適合當地的產業。其中,草原上的薩日朗這部電影中就是通過創辦新農村合作社,實現了中草葯種植的產業化。
對此,大家都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
⑻ 電影《我們是第一書記》特輯出爐,這部劇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感人故事
電影《我們是第一書記》特輯出爐,這部劇講述:影片真實記錄了全國各地扶貧駐村第一書記搞產業、興教育、抗台風、保豐收等事跡,還講述了他們為老百姓辦實事的生動經歷,展現年輕共產黨員在脫貧一線奉獻青春甚至犧牲的感人故事,譜寫了一曲中國新時代黨的贊歌。
看過了《我和我的家鄉》、《秀美人生》、《十八洞村》等扶貧電影,也看過《江山如此多嬌》、《一個都不能少》等扶貧電視劇。曾經大家走出大山,來到城市去發展,如今我們又要帶著技術回老家,用青春和汗水去讓美麗鄉村更加繁榮發展。
⑼ 電影《十八洞村》(摘抄)
《十八洞村》主要講述了退伍軍人楊英俊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帶領楊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打贏一場扶貧攻堅戰的故事。
具體劇情:湖南湘西鄉村在扶貧政策實施過程中,十八洞村退伍老兵楊英俊和幾個堂兄弟家均為精準識別的貧困戶,面對現狀,他們雖心態各異,但是內心深處都有改變命運的期盼。
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楊英俊帶領楊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決心打一場脫貧攻堅戰,在追求生活脫貧的過程中,他們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脫貧,山民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的巨大變化。
影片《十八洞村》取材於十八洞村的真實故事,通過王學圻飾演的楊英俊以及楊家的幾位堂兄弟在脫貧的過程中發生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用詩意的電影語言描述當下鄉村居民的內心世界,折射出時代的變遷。
為了正式拍攝《十八洞村》,苗月在2016年8月就開始了她的走訪之路。到2017年4月28日,在電影開機後的四個月里,劇組為拍攝好當地原生態的自然景觀,走訪了很多湘西村寨,整個劇組都進行了「沉浸式」的體驗。
很多人在看完影片後對十八洞村都非常好奇,對影片裡面的自然風景以及苗家特色文化產生嚮往,那麼真實的十八洞村是什麼樣的呢?
十八洞村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脈中段,湘黔渝交界處的湘西花垣縣。全村由4個自然寨組成,6個村民小組,225戶939人,這里是苗族的聚居地,風情濃郁,原生態文化保存完好。
十八洞村的自然風景非常優美,有烏龍一線天、蓮台山林場、背兒山、黃馬岩、擎天柱等景點,特別是十八溶洞,洞與洞之間相互串聯,洞內景觀奇特,怪石嶙峋,神態各異,素有「亞洲第一奇洞」之稱,十八洞村因此而得名。村內瀑布縱橫,枯藤老樹,鳥語花香,高山與峽谷之間遙相呼應,時而傳出苗家妹子優美的歌,
影片《十八洞村》以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為故事背景,通過展現湖南湘西鄉村在扶貧政策實施過程中,山民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的巨大變化,折射出傳統文化與現代思維的碰撞與融合,引發人們對於如何脫貧和怎樣才是真正脫貧的深度思考。片中的幾位主人公,面對貧困現狀雖心態各異,但對於改變命運的期盼卻時刻共鳴。以心立志,以言立身,以情立行,他們在追求物質脫貧的同時,用雙手和赤子之心,完美實現了精神上的脫貧與致富。
這是一部讓人意外的作品,因為平心而論,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這部《十八洞村》真的跟想像的不一樣。一部農村題材的作品,湘西的風土人情,祖輩大山裡村落家族的鄉土性和民族性,世俗與傳統之間的沖突與融合,描寫的非常自然,且接地氣。
十八洞村,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婺源鄉村建築模式,又有兔耳嶺的自然景觀,開場航拍鏡頭和宏觀外景的展示,層疊的梯田,望不到邊的綠色,已被湘西美景所震撼,在這里能看到那最原汁原味的苗寨風土,在這里,幾乎看不到任何現代化氣息,因為這是幾乎就是一座與世隔絕的村落,村中不同路,車進不去,好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就是這樣一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的地區,也如電影中所說「這里是四個自然村寨合並而成」的地方,如今所要面對的,就是貧困。沒錯,年輕人都出去務工,留下了老人和孩子,在這個資源短缺的地方,依舊用著最古老的耕作方式,經營著祖祖輩輩的故事。
這里,並不是我們你所想的「桃花源」。電影的所表現的內容很明確,就是表現十八洞村民致富的故事,聽上去很「主旋律」,但故事卻並非這樣。政策引導是作為線索,但故事發展卻絕非如此,因為電影的主角是一位拒絕接受「扶貧」的貧困戶。
王學圻飾演的楊英俊是一位退伍老兵,骨子裡面就有那軍人的硬氣,他始終不相信,憑借著祖輩留下來的田地和插秧經驗,作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苗寨人,為什麼能夠成為貧困戶。而且電影用循序漸進描述,並通過閃回的方式,旁敲側擊的點出了王學圻為什麼當初復員沒有跟隨戰友出去打拚打工,因為自己呆傻的孫女,因為守護著自己的一方水土,因為那苗歌的餘音縈繞。
他必須到故鄉,守護著傳統。同時也描述了楊家其餘幾位重要角色,陳瑾飾演的妻子朴實無華,啞巴哥哥整日因思念女兒夜間哭泣,養了四個女兒的街坊,還有曾經的找礦好手如今整日酗酒的本家弟弟楊懶。
這幾位角色,構成了本片的百態圖,雖然苗族風情獨一無二,但貧困卻是共性的。同時也帶出來本片的所要反映的主題:依靠傳統的務農,真的無法致富嗎?這是本片關於傳統與世俗之間的命題討論,從沖突到融合,朴實無華舒緩如詩,細膩的故事和角色又讓人印象深刻,所以這部電影讓人想起了霍建起那部《那山那人那狗》。
同時,電影中所展示的那塊「飛地」,來自於廢棄礦脈,又對環境問題帶來反思。當楊懶看到自己昔日依靠找礦發財的營生所帶來的之後,趴在地上痛苦無比,又是那樣令人沉重。
電影節奏張弛有度,寫實且細膩,通過真實故事與藝術加工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對角色刻畫的飽滿讓朴實的鏡頭中充滿了情感,以王學圻為首的村民,從插秧到填土的環節,真實細節寫照,再加上抽幀的表現方式,為這部電影帶來了完美的情緒鋪陳,是勞動人民雄壯的戰歌。
同時這也是一部真摯的作品,電影《十八洞村》擯棄了「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而是利用情節與事件,層層推進,政策是引導,村民依靠傳統的生存方式,最終也能與時俱進,與現實世界做到無縫連接。
美味的禾花魚、漫山遍野的老稻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這兩種只能依靠傳統務農而來的農作物在如今市面上的價值,誰說種田不能成為「大土豪」?從開場的各種鋪墊到後期,借用楊英俊小孫女的身影展示,到來情緒上的突破點。這一切都讓影片真實可信,在如今浮華的電影市場上,本片猶如一道清流,沁人心脾。原來,桃花源一直都存在,存在於我們心中,也會存在於現實中。看完本片之後,真想去一趟,那古樸而又美麗的地方。
⑽ 盤點有關扶貧的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有關扶貧的電影,免費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劇名:樂都傳奇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