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要微電影的故事梗概,很急很急,內容感人、積極向上,請問誰能幫忙下
下面的是我看哭的微電影。
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和《父親》,《父親》有兩部。還有一個短篇叫《生日》
《老男孩》敘述了一對中學的好朋友在他們中年時,組合成樂隊參加「歡樂男生」選秀節目,因為一首歌讓他們回到青春,回到過去,這首感人的「老男孩」主題曲同時也感動了所有的觀眾。這是11度青春系列短片中最長的一部短片,也是最受大家熱捧的一部片子,影片以絢麗的鏡頭敘述了這些年輕人以及這個時代的變化,我們為什麼如此感動?原因,可能一樣的,就是經過歲月洗練以後剩下那鑽石一樣璀璨的記憶,或許我們都能在這光與影中間,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關於時光的記憶,關於青春的記憶。
《父親》分為「父子篇」和「父女篇」兩個系列短片。在《父親》 「父女篇」中,影片從主人公「小燕燕」的童年對王太利飾演的父親的崇拜開始,描述了一個普通少女成長過程中,與父親之間感情關系的變化。父女間有崇拜與被崇拜、保護與被保護,也有因過度保護而引發的青春逆反,直到小女初長成、開啟獨立生活時的離別之傷,最後落腳在女兒嫁人婚禮上老父親的真情流露。王太利在劇中演霍思燕的爸爸,有著男人身上的劣根性的集合,但是又對自己的女兒無限疼愛,是一個又可氣又可憐的角色。
《生日》這部片很短,沒有一句對白,但是很打動人。4分鍾的時長讓你懂得很多,活著是為了多給你過一個生日。
『貳』 什麼是導演闡述
釋義:導演闡述電影導演在影片拍攝前的重要案頭工作。用以闡明導演在電影文學劇本的基礎上再創作的構思、設想與要求,以統一影片各創作部門對導演創作意圖以及未來影片概貌的理解。
導演闡述沒有也不要求有統一的內容與格式。因導演與影片的要求不同而各異。一般的導演闡述大都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內容:對文學劇本及影片的思想性及其現實意義的理解;對影片的基調、結構、風格和藝術處理的要求與設想;對主要人物的分析及形象塑造的要求;對影片主要矛盾和重要場景的處理設計;對影片各創作部門,包括攝影、錄音、美術、音樂、剪輯等方面的基本的與特殊的要求。編寫導演闡述,不是導演的必須工作程序。
『叄』 一部簡單的微電影製作流程是怎樣的過程
一、 策劃劇本創意寫作(題材選擇)
相對傳統廣告,微電影以情節的高低起伏帶動用戶的情緒,通過故事主人公的「事與情」達到升華,潛在的引發用戶對品牌的共鳴以及支持。
二、分鏡頭腳本細分步驟
細分分鏡頭腳本,俗稱分鏡頭劇本,其目的是為了拍攝剪輯,更加條理盡量細化,同時也方便場景鏡期拍攝更加省時省力。
三、前期選景
根據場景對劇本進行適當修改、復景,並做好前期各方面的准備。
四、前期拍攝
拍攝涉及到拍攝、製作設備、導演和演員、燈光師、造型師和錄音師的選擇,要求更嚴格和專業,要求導演等相關人員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而且必須有從事電影,電視劇等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這樣才能將微電影的故事情節以調動人心,發揮共鳴達到淋淋盡致。
五、後期編輯
利用實際拍攝所得的素材,通過三維動畫和合成手段製作特技鏡頭,然後把鏡頭剪輯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影片,有時需要為影片製作聲音。
拍攝技巧:
1、平方向拍攝
大多數畫面應該在攝像機保持水平方向時拍攝,這樣比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畫面效果顯得比較平和穩定。
2、由下往上拍攝
仰望一個目標,觀看者會覺得這個目標好象顯得特別高大,不管這個目標是人還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攝者的形象顯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攝像機的拍攝角度傾斜向上去拍攝。用這種方法去拍攝,可以使主體地位得到強化,被攝者顯得更雄偉高大。
『肆』 一部電影創作過程中,導演的作用是什麼
導演是一部作品藝術創作上的藝術指揮官,或者是藝術創作的靈魂人物。
影視劇組里除編劇以處的演員、攝影、錄音、美術都要根據導演提出的、確定的藝術創作總體方針來進行創作工作,在拍攝現場,演員、攝影、錄音、美術、燈光都要聽從導演的指揮來進行場面高度、進行拍攝。
導演即使不親自攝影、剪輯,也會最大程度的介入。布景的搭建、演員的選擇和調教,體現的都是導演的意志(你非要說製片方我也沒辦法)。 對一部電影的貢獻來說,編劇是和演員、攝影師、剪輯師一個層面的,導演是另一個層面。
『伍』 怎麼製作微電影
製作微電影的方法是:
1、首先要確定好製作一個什麼樣的微電影,有一個中心思想,才能朝著這個主旨不斷的努力,製作出理想中的微電影。觀眾在看完之後,才能有所思考,而不是雲里霧里。
2、要錄制一支微電影,製片人首先要選定合適的文學劇本。有時需要由編劇根據小說、電視文學劇本、戲劇劇本、傳奇傳記等文學形式,專門改編成要錄制的電視文學劇本。籌措拍片資金後,便可正式成立攝制組。3、攝制組主要由製片、導演、演員、攝像、美工、照明、錄像、錄音、音響效果、化妝、服裝、道具、置景、場記、作曲、劇務等人員組成。其中,導演負責整個拍攝錄制工作,製片人協調導演處理日常事務,後勤工作由劇務總負責,其他人員各司其職。4、導演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要按期寫出分鏡頭劇本,將供閱讀的電視文學劇本變為供拍攝用的具體、詳細、明確的鏡頭拍攝實施方案。然後,導演根據對劇本的掌握,向攝制組人員做導演闡述,詳盡地說明劇本的主題、背景、風格、基調,人物的性格、特徵,情節的延變、發展,以及對化裝、布景、道具、服飾等的具體要求。5、開機之前,要由導演、製片及有關創作人員就整個微電影製作中的錄制工作寫出通盤計劃。哪一天在哪裡拍內、外景,內、外景各拍哪些鏡頭,由哪些演員表演,需要怎樣的布景、道具,等等,都要具體、明確。拍攝計劃往往將分鏡頭劇本的鏡頭順序打亂,將使用同一場景的鏡頭盡量集中在一起拍攝,這樣可提高拍片效率。有了一個通盤的計劃,錄制工作就會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進行。6、此外,微電影製作中景地選擇,主要演員的造型設計,錄制過程中需要的服裝、道具、布景,都要在開拍之前基本准備就緒。7、一切准備工作完成後就進入拍攝錄制階段了。開拍以後,場記負責將已拍完的每一個鏡頭做詳細記錄,為後期製作做好准備。拍攝過程中,導演、演員及有關人員要及時觀看拍出的鏡頭,如不盡滿意,耍重新補拍。微電影製作中後期製作主要是片子拍攝好後,要進行初剪、精剪、配音、配樂、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製作,讓整個片子有順利而不凌亂,並能夠帶給觀眾視聽結合的效果。
『陸』 求筷子兄弟的微電影父親劇情介紹
劇情簡介:
《父親》延伸自《老男孩》,分為「父子篇」和「父女篇」兩個系列短片,以其中的「肖大寶」和「校花」兩條人物線,講述了兩個家庭關於父愛、親情、成長中的各種感人故事。
在《父親》 「父女篇」中小燕燕的童年對父親王太利的崇拜開始,一個普通少女成長過程中,與父親之間感情關系的變化。父女間有崇拜與被崇拜、保護與被保護,也有因過度保護而引發的青春逆反,直到小女初長成、開啟獨立生活時的離別之傷,最後落腳在女兒嫁人婚禮上老父親的真情流露。
《父親》是筷子兄弟推出的首部賀歲網路電影,延伸自筷子兄弟之前的作品《老男孩》。《父親》分為「父子篇」和「父女篇」兩個系列短片,以其中的「肖大寶」和「校花」兩條人物線,講述了兩個家庭關於父愛、親情、成長中的各種感人故事。該片於2011年12月21日正式上線。
影片評價:
《父親》延續了《老男孩》的懷舊和平民化特點,故事內容聚焦小家庭、小故事、小溫情,既有懷舊元素,也有黑色幽默。用最平民化的對白,敘述最真的親情故事,與大成本大製作相比,導演肖央表示,「不懼院線大片,因為沒有可比性。
我們的作品還是依然堅持來源於生活,反映我們這代人的成長。可能沒有大場面的震撼,但是總有一處情節能扎進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2011-12-22 01:47:23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柒』 《窒息》的劇情介紹,導演闡述,影評
片 名:窒息
英文片名:Suffocation
導 演:張秉堅
主 演:葛優
秦海璐
李濱
類 型:驚悚/懸疑
片 長:87分鍾
出 品:中國電影集團
華人傳媒發展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2005年3月
推薦指數:★★★
劇情簡介
葛優演一位攝影師,在一次事故後產生了殺妻的幻覺,並且在片中一直「有種精神掙扎的過程,他是過失以後的一種恐慌和心理障礙」,盡管沒有血腥和暴力的鏡頭,但片中葛優殺妻、藏屍的鏡頭還是足以讓每一位去看電影的觀眾「窒息」……
幕後製作
華語影壇的恐怖片熱最近燒得不淺,一批素來與「恐怖片」不沾邊的大牌明星好像約好似的先後踏進「恐怖陣營」:先是一向以中國知識分子「代言人」形象出現的王志文意外地與內地「恐怖」名導阿甘合作、大玩了一場「殺人游戲」;緊接著香港樂壇紅透半邊天的美少女組合Twins去「古宅」參與了一場港版「驚聲尖叫」,片子正在上海影院放得熱火。不過與這兩者相比,最大的懸念還在後頭?葛優也演「恐怖片」了……
影片評述
中國第一部心理驚悚片,嘎納影帝葛優和金馬影後秦海璐聯合主演,第六代導演張秉堅執導,以上種種,使《窒息》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本來想體驗一下毛骨悚然的感覺,但葛優的光頭只能引來一陣陣笑聲。搞笑的賀歲片拍多了,演技再好,也很難讓人回過神來。
『捌』 微電影攝影闡述之風格定位怎麼寫
方法如下:
如果你能看到導演闡述,這個基本就很好寫了。一般這倆可以由一個人完成,起碼考試的時候是在一起答的。所以,遵循攝影服務於導演風格的原則,從如何利用主光、輔助光去造型、敘事,確定構圖、鏡頭運動、後期特效各個要素怎樣服務劇本等分別闡述就可以了。
關鍵在於可操作性和統一性,不要光顧炫技或者弄一些看起來熱鬧實際上不通的東西。如果你覺得自己有審美和文學天賦,技術功底達標,那麼這個什麼風格闡述就是跟導演溝通後自然流露的事。
攝影闡述是攝影師對未來影片攝影藝術的總體構思和對拍攝工作有關方面設想的說明。
其主要內容包括:攝影師在對劇本和導演意圖的認識和理解基礎上產生的攝影立意,所要求的影像風格和攝影基調,全片總體造型處理(包括影片中的光線處理,色彩和影調的運用,構圖等等),一些具體拍攝方法,有關光學器材的選擇等。
攝影師的創作思維和習慣各有不同,攝影構思的詳略和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攝影師必須在影片開拍前作出攝影闡述,並與其他創作部門交流,明確和統一攝影意圖,以便有關部門為順利完成攝影造型任務做好思想上和物質上的准備。
『玖』 在撰寫導演闡述是要具備哪些原則
導演闡述沒有什麼明確的原則,他不是正規的文學寫作格式,只要意思表達完整即可,它其實就是在拍電影之前,對將要拍的電影藍圖的大致規劃,對攝影師,演員,美工組,音響師,音樂製作人提的要求和讓他們了解你的意圖。
導演闡述是導演藝術構思(即整個影片的構思)的書面表達,文中要闡明對劇本的理解,對主題立意的說明,在此立意下如何把握和創造什麼樣的人物形象,並為此可能的敘述結構和方式做出調整,全片的風格樣式是什麼,確立什麼樣的空間情景,鏡頭的運用方式,對攝影,美工,化妝服飾道具,表演,聲音(音樂)等方面有什麼要求,預期達到怎樣的藝術效果和市場期待。
以下是陳凱歌拍黃土地的導演闡述:
《黃土地》導演闡述
陳凱歌
一、今年元月,我和攝影師、美術師一起為醞釀劇本修改事,到陝北體驗生活,我們在佳縣看到了黃河。
如果把黃河上游的涓涓細流和黃河下流的奔騰咆哮,比作它的幼年和晚年,那麼,陝北的流段正是它的壯年。在那裡,它是博大開闊、深沉而又舒展的。它在亞洲的內路上平鋪而去:它的自由的身姿和安詳的底蘊,使我們想到我們的民族的形象——充滿了力量,卻又是那樣才沉沉的靜靜的流去。可是,在它的身邊就是無限蒼莽的群山和久旱無雨的土地。黃河空自流去。卻不能解救為它的到來而閃開身去的廣漠的荒野。這又使我們想到數千年歷史的荒涼。
一天清晨,我們看到一位老漢,在黃河邊打起了兩桶水,佝僂著身軀走去——畢竟有人掬起黃河之水,黃河之水畢竟要流進乾旱的土地。
我們就是在那個清晨,明白了應該寫什麼,怎樣寫。在我們的影片所要展示的那個年代,引導著整個民族去掬起黃河之水的就是共產黨。翠巧,是覺悟到了應該掬起黃河水的人們中的一個。即使那隻不過是一桶水。人們的嚮往和現實生活之間總是橫亘著艱難的道路,但是,現實中的每一個行動又總是放射著理想熱烈的光輝。
熱愛黃河而去歌頌黃河,對於每一個尚未喪失激情的人來說,都不難。如果我們清醒地看到,能夠孕育一切的,也能夠毀滅一切,那麼,對於生活於舊中國民族整體中的翠巧而言,她的命運就一定帶有某種悲劇的色彩。她所選擇的道路是很難的。難就難在,她所面對的不是狹義的社會惡勢力,而是養育了她的人民中的平靜的,甚至是溫暖的愚昧。較之對抗惡勢力,這種挑戰需要很大的勇氣。因此,我們的影片就內涵而言,是希望篇。因此從形象的歷史審美價值著眼,我們的更高的期望是,翠巧就是翠巧,翠巧非翠巧。她是具體的又是升華的。
如果要我說有關影片的主題方面的話,就是這么多了。
二、作為學步者要說明影片的風格,恐怕是件難事。但是我們稱之風格的東西畢竟是容納主題的基礎,那麼,試著說明還是必要的。
黃河是大河不是小溪。在它的水流之上,容不得落葉或枯枝的滯留,它的水勢是強大的。
走上陝北的山頂,登臨送目,你又會發現,黃河的流水幾乎是靜止不動的,只是在流向的曲折上,才能看出它的壯闊。
我把黃河的流向比做影片的結構,又把遠觀的流水比做佔了影片相當大比重的一部分句子。
我的意思是,就結構而言,我們的影片應該是豐滿而多變化的,具有自由而又狂縱的態勢,意寫縱橫,無拘無束,而就大部分句子而言,卻溫厚,平緩,取火之木,穿石之水,無風皺起,小有微讕。因而大有響入雲天的腰鼓,哀吟動地的求雨聲,小有入夜深談,和邊淺唱。
在總體構思的制約下,我們已經掃除了原劇作中一切公然的對抗性因素。我們不正面描寫與黑暗勢力的沖突,不正面鋪排父女間的矛盾,不正面表現人物在接受外部世界信息後的變化,也不點明人物出走的直接動機,而代之以看似疏落,卻符合時代特徵和民族性格的人物關系。
我們還將在拍攝過程中掃除影調、色彩、構圖、音樂音箱、表演、場面調度、服裝、道具等諸多方面一切利於外而害於內的稜角,使影片成為可以向規定方向隆隆滾動的球體。我們極度重視影片的情節和所要完成的戲劇任務,我們又希望其能夠潛水而行,到達彼岸。
掌握本片的要領就是一個字「藏」。
「大言無聲,大象無形」影片的風格的形象概括就叫做「黃河遠望」。
三、音樂和音響在我們的影片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我為此規定了若干准則。
A.本片的音樂利用力求單純,包括構思和配器都要貫徹此原則。音樂一定要在其他音響媒介的引導下進入,音量應進行控制,務使其產生時隱時現,若有若無的效果。
B.在許多影片中,常以音樂作為情緒表現的輔助手段,一般來說,這並沒有什麼錯。問題是,當情節進展,演員表演,視覺的強烈效果同時並舉時,再加上音樂,就造成了諸手段的不必要的堆積。為使影片保持必要的客觀態勢,音樂在經過研究後。應稍滯後於情節的進展。這一點也應該成為音樂構思的原則。
C.我們已經確定,影片中將出現翠巧和顧青的音樂形象。音樂形象的旋律應力求簡練、上口,且在影片中反復出現,只是依情況在節奏和配器上有所變化。
另則,我們擬在音樂運用上採取較強烈的對比手段,例如,翠巧歌聲一直是低吟淺唱,直至送別顧青才有一瀉而出之勢。再加,全片音響清淡如縷,但在腰鼓陣一場卻有振聾發聵之聲。
D.在音樂音響的構成形式上,我主張取不完整道的態勢。例如,顧青的音樂形象在前幾次出現時,應只有幾小節,目的是使其成為人物內心活動的外觀手段。翠巧的音樂形象在各處的出現看做是一顆顆珠子,而總體中將其一一串起;這樣,完整統一的核將在不完整的形勢中求得位置。
讓我們對音樂音響方面的設想作一個歸納,就是,單純,簡練,反復出現,對比和不完整。
我希望錄音師據此意向,制定一份音樂音響的總譜交我。
四、可以說,我的總體構思是和攝影師、美術師共同完成的,因此,我對他們已沒有更多的話可說。要說的只有兩句:
A、構圖的完整和形象上的平淡無奇,應是本片大部分鏡頭追求的目標之一。
B、我們不搞民俗方面的展覽,又要在所有場景的細部真實上足以服人。
五、對於服裝、化裝、道具各部門的同志們,我也有一句話:影片的時代感和地方特色的體現完全依靠你們的努力。
我建議,當我們到達外景地時,三個部門應各有一位同志有針對性地對影片表現的年代中,與自己部門有關的種種情況進行調查、了解、研究、搜集、購買等項的工作,最終體現在銀幕上。
我要特別指出的是兩次迎親的場面。希望你們在五月初向我提供詳盡的文字設想和所用服裝、道具方面的清單。我歡迎你們對分鏡頭劇本中出現的服裝、化裝、道具方面的細節進行補充,在這些方面,你們呢將是創造者,而不單是執行者。你們的工作是極其重要的事關影片的成敗,希望同志們在美術的領導下努力工作。
六、最後我想談一談表演問題。
我們的影片只有四個人物,如果,分別去描繪四個人物的性格基調用不了許多篇幅,但我不打算這樣做,尤其不想向你們說明你們將分別擔任的角色各自是什麼人。我的意思是,他們是什麼人,將最終由你們呈現於銀幕上的形象來完成。我的任務不過是把你們扮演的角色置於各自適當的位置。你們所應該感受、把握和再現的一切都已經存在於分鏡頭劇本之中。因此反復研究分鏡頭劇本是絕對必要的。
我希望,你們將主動找我,我們將在面對面的交流中,使角色的形象活起來。
同視覺形象相比,文字是極其乏力的。我不要求你們寫出人物小傳。我只要求你們在如下幾個方面認真思索,並將你們的想法逐一告訴我。
A、你對人物自身性格的生成和造成這種生成的環境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待?你對體現這種關系有何設想?
B、你如何理解在表面無沖突的狀況下的人物關系?你是否認為自身形象的塑造,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人物的關系間的消長?你將如何表現這些關系?
C、就分鏡頭劇本提供的內容看,大到全劇、小至每場戲、每個人物都有著不同的第二任務和遠景任務,你對此作何理解?准備怎樣在完成具象任務透露出來?
D、你們一定不要試圖去表演人物的美或丑,無論是善良或愚昧,無論是歡樂或痛苦,在他們都是正常的生活,是不需要格外加以表現的,尤其不能夠單獨加以表項。你們要謹慎地使用你們的眼睛,尤其不要用眼睛去表現結果。
我的意思歸納起來就是:重內功,重聯系,重變化,重整體。不以形奪人,而神奪於形外。
我們是青年攝制組,熱情高,干勁大,重效率。眾人拾柴火焰高,前一段工作已見成績。希望所有的同志能對導演的工作提出建議,給予幫助。
很高興和大家合作。謝謝大家。
1984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