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及其人的內心掙扎和解脫
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及其人的內心掙扎和解脫
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的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又譯《春去冬來》),以其優美的畫面,和諧的自然景色,簡練的語言,巧妙的情節,沉甸甸而又瘋狂的情感,深刻的哲理,象徵的手法,寓意的刻畫,表達出了對人的存在、慾望、性、愛、壓抑、扭曲、惡、破壞力、順其或反自然、人與動物的關系、佛法和禪定的看法。以春夏秋冬四季,象徵人生的各個階段,以及在各階段上的掙扎和境界境遇。在絢爛、奔放、戀愛、縱欲、殺人之後,產生反思,重歸自然和重新昄依佛法,最後達到一種大徹大悟,達到一種人的再生,人天合一的精神境界。電影也有唯美主義的傾向。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地點是環山湖中寺廟,以四季變化來象徵人生中的不同階段,以三代僧人來代表每一代人在重復著幾乎是同樣的人生故事。描寫手法特別。四季的輪回說明著人生的苦樂善欲惡的交替重復。第二個春天,寓意了人生中的希望和對人可能重蹈復轍的擔憂。電影所蘊含的意義深刻。
電影開始在美麗得如同人間仙境般的煙波浩渺的湖水上,在一種空靈而又讓人感到有點絕望的氣氛中,故事開始發生。
在湖心的佛廟人生庵中生活著一老一小兩個和尚,生活的范圍是從湖心廟宇到湖邊的山上挖葯草,小和尚同時在四周玩耍嬉戲。金基德本人在電影中扮演了一位智慧的老和尚。他看破了人間慾望和游戲,以寬厚、理解和放棄的態度,最後達到了自身的超度和圓寂。
第一部分《春》:人性在這里還原為最為原始的純真。小和尚尚為單純玩童,在自然的環境中,他吸收著自然的養育,接受著師傅的引導和智慧。他的身體和靈魂和草木一塊生長,與山水為伴。同時,人性的惡和破壞力已開始顯現。他在魚、蛤蟆、和蛇的身上,捆上石頭,導致魚和蛇的死亡。這時小和尚手舞足蹈,天真童趣,卻已表現了人類的性本惡。
小和尚殺了生,開了殺戒。正如他的師傅深刻的見解:小動物的死亡將會永遠地壓在小和尚的心裡。這套住小動物的'石頭,象徵預示著小和尚的心靈和人格被鎖住了,他已經免不了要在生活中永遠拖著一塊大石頭在心裡。這種重壓會毀了他。而最終,他會拖著一塊大石頭在懺悔中復活。
第二部分《夏》:約十多年後。小和尚已成年青小伙。夏季是熱烈的和充滿生命慾望的。在小和尚去接來治病的美麗姑娘和她母親的路上,他看見了兩條蛇的交媾,這預示了小和尚會開色戒。姑娘母親離去後,小和尚先是拒絕姑娘坐“佛像石凳”,但開了情懷以後,他又主動搬來“佛像石凳”給姑娘坐,表明心中先守護佛到佛的地位的瓦解,也體現出在特定情況下人為情和欲將佛法放棄。
小和尚偷看姑娘換衣服和多次對姑娘進行性搔擾,最終他佔有了姑娘並多次同她發生性關系。
兩位年輕人的情是執著的,執著得性慾到放任放盪。同時讓人感到一種隱隱約約的殺氣。倆人都無世俗經驗。倆人的精神世界又是如此地脆弱。姑娘的病,從心理上看,多半是因為太內向,又有年輕人的荷爾蒙刺激,有慾望又太壓抑自己導致的。帶著初生的愛情和放縱性慾後的滿足,已經治好了姑娘的病。老和尚看到了年輕人的這一切,他也知道:青年人的情和欲,擋是擋不住的。生活只有自己去經歷,才能真正大悟。於是,他送走了姑娘。戀愛中的小和尚當晚偷了那尊珍寶佛像,還俗走入紅塵,追他的愛人去了。
第三部分《秋》:約十多年後。老和尚已為垂暮老人。小和尚已人到中年。老和尚在一份包東西的舊報紙上讀到小和尚因妻子外遇已殺妻潛逃。這是世間悲劇。但老和尚有佛陀慧眼,他可能認為那也不過是人生平常的一幕。老和尚知道小和尚無親人,憑他的判斷,小和尚會回來找他。他平靜地等著他。
小和尚回來了,仍不慚愧。塵緣未了,殺心未滅。面對愛的背叛,在殺了妻子後,他仍然揮著帶血的匕首,他還冒著嫉妒的火焰。
電影在這里揭示出人性中赤裸裸的惡和毀滅性的力量。金基德眼中的愛情,藉助於慾望和暴力的原始發泄,最後以悲劇收場。
小和尚再次剔度出家。閱盡人間滄桑的老和尚,在廟堂前的木板地上寫滿了經文,讓小和尚一個字一個字的刻出來。警察追小和尚至湖中寺廟。老和尚鎮靜如山,讓警察等他刻完再帶走他,這樣可以收了他的憤怒和殺氣。小和尚早上醒來,如有頓悟,他被警察帶走。老和尚在秋葉綠波中,坐在船上,點火坐化。人生的大徹大悟,佛教的鳯凰涅磐,到此為止,被表現得淋漓盡致。人生活到這份上,也算是修成正果,人天合一了。
金基德這里還暗示表達了一種思想:即世間俗不可耐之輩,陶醉於成天營營苟苟,專營謀利,色慾放縱,皆為蠅頭鼠輩之徒。實質上,人在天地山川湖海之間,渺小得如寄蜉蝣,也如秋風中之一葉。而在佛法面前,追求的物質,也會一切皆空。這里金基德把他對禪學的解釋與人生的思考,完美結合在一起了。
第四部分《冬》:數年以後。服刑期滿人已過中年的小和尚回到幾乎成廢墟的寺廟。他已頭發斑白。他從冰湖中掏出師傅的舍利,用冰給他雕了一座佛像,替老和尚圓了寂。他將在山中湖裡的孤寂中度過餘生。
蒙面女人在寺廟棄嬰,預示了下一代小僧人的生活和故事。一切都將在在自然界中循環和繼續。他收養了這個孩子。
他背拖一大石磨盤將佛像送到山頂,是對其童年殺生和中年殺妻的償還和超度。而佛像在高高的山頂,以清明平靜,慧眼超脫,俯瞰湖光山色,人世紅塵。一切都是那般渺小如過眼煙雲。比起很多追名逐利,妄自菲薄,懵懂到死也沒有明白這一切的人,他也祘幾乎近於功德圓滿了。
第五部分《又一春》:幾年以後。又是一個春暖花開,主人公老了,新收養的小和尚同樣重復著師傅當年的生活軌跡。無邪的小和尚把石頭塞入魚、青蛙、蛇的動物的口腔,看著它們掙扎喘息,手舞足蹈。預示了下一代人的生命軌跡,同時反映出第一代老和尚可能曾經有過的生活和經歷。老一代象徵著理性,並擔負著保護啟迪下一代的任務。三代人的生活,共同表現了代代相傳的人生軌跡,有精神的交接,更說明了人類生活代代的大同小異。
生命在循環,自然在延續。一代代人重復著前人的錯誤,重蹈覆轍,但最終在信仰中得以解脫。
金基德的這部電影也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孤獨,自我的贖罪和犧牲。以極端的感情和縱欲,表達了人在世俗的追求中的失敗和毀滅。在由男女之情所萌生的極強的佔有慾望和愛的極致中,結果就是放棄或毀滅。
同時,金基德的這部電影還表達了一種對生命質量的極度渴望和要求,而精神總是要在極端的環境中才能得到徹底解脫和得以凈化。
金基德的這部電影技巧是高超美妙的。沒有社會背景,即象徵著故事是穿越時空國界的。現實的生活環境,只有山水廟宇,即象徵著在生活本質上無非是這么簡單,同時表明人源於自然,也回歸自然。人物沒名字,即電影里的男女老少可以是象徵著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最絕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對白,電影五幕里可能對話加起來不足百句。這世界無須更多的表白,人的存在本身和經歷,就說明了一切。電影同時通過畫面,強力表達出自然的力量,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以及人的內心沖突。
電影表達的愛是一種原始慾望,也可以說是一種人類的本能。這種愛有它的美好與壯麗,並釋放慾望。但正是這種原始慾望,卻是惡和破壞力的根源。導演想要說明的是,要這種平衡人的原始慾望,只有靠佛的超度,只有靠回歸自然。
總而言之,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和導演金基德,以象徵和唯美主義的表現手法,向人們提出和展示了許多方面的人生問題和哲理思考。他的想法是深刻的,表達是寓意的,但答案卻是有局限的。
;㈡ 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到底講是什麼
金基德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這種聰明絕對不是指他天生多麼多麼的對鏡頭敏感或者直接說他生而就是做導演的料。我指的是他更深層次的,他對人與人關系的思考上的,或許還有對社會與人性的沖突。乃至自己對更深層次的宗教以至於上升到哲學方面的思考上來。
我對他最迷戀的一部戲是《春夏秋冬又一春》。其實吸引我的還是他思想中對「輪回」的認識而具體的表現出來。
故事是直接展開的,老和尚與小和尚相依為命的生活在一片世外桃源中,看得出來,老和尚也是曾經有故事的人。但從未提及過發生了什麼能讓他六根清凈的獨居世俗之外。小和尚卻是小,無憂無慮。與師傅服侍佛祖於孤燈之下。倒也是樂的快活。師傅不是多話的人,只是時常看著小和尚,默默不語。臉上盡是一片惋惜。直到又一次,小和尚獨自玩耍的時候。給魚、蛇、青蛙各自綁了一塊石頭,樂呵呵的看著他們拖著一塊累贅蹣跚前行。臉上一副天真的笑臉。老和尚看見之後重重責罰了小和尚。但是為時已晚了。蛇與青蛙都已經被石頭拖的累死了。小和尚拿著青蛙與蛇的屍體只是一個勁的哭。老和尚嘆了口氣,說道「你給他們綁的石頭,未嘗也不是你自己心靈的石頭」。故事就在這句禪機中埋下了伏筆。
日子看著一天天平平淡淡的接著度過了。小和尚長大,老和尚更老。但是平靜總會被打破,該來的總會來。一位進廟還願的都市女子最終吸引了小和尚,很輕而易舉的他們發生了關系。一切對於都市女子來說或許只是人生中一次旅途的邂逅。但是對於小和尚來說,確實打開了另一個天地。從此他也不甘於寂寞了。想要從此逃離出去。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明鏡台既然染了塵埃,就不再如以往般清澈透亮。終於有一天他走了出去,與其說是走更不如說是逃,逃離這個「世外桃源」。老和尚什麼都知道,卻只做不知道,不聞不問。只是嘆息一聲。也許一切的一切,早都有了預兆。報是終究要是還的。只是老和尚在佛前的時間更多了,彷彿除了佛,世間再無一切了。
小和尚最終還是回來了,彼時的他已經不再是一名和尚,他殺了那位當初與他海誓山盟的女人。他覺得世間再大卻彷彿沒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他回來了。老和尚什麼也沒說,望著小和尚,就像當初看著他用石頭綁在那些小動物身上。一切其實都是報應,心靈的石頭最終也拖垮了小和尚。
於是,一切彷彿都順理成章的。入獄,又出獄。彼時小和尚已過不惑之年。再次回到早已空置多年的廟里。老和尚早已坐化多年。他突然明白了老和尚當年的苦衷,老和尚對著佛祖默默誦經時候那種悲愴。於是,他彷彿化為了當年的老和尚。
一切都彷彿輪回,深冬,一位女子將自己的孩子送來了廟里,什麼也沒說,老和尚接受了。他彷彿就一直在等這個孩子一樣。
故事最後的時候,小和尚獨自玩耍,將一塊小石頭塞進了魚、蛇、青蛙的嘴裡,笑嘻嘻的看著他們在艱難的跑開了。臉上露出了純真的笑容。而他的身後,老和尚默默的看著他做完了這一切,什麼也沒有說。思緒或已回到以前。
佛教中有輪回的說法,所謂種業因得業果。金基德在本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這種輪回的哲學,在本片最為顯著。而在《收件人不詳》中也有略微的穿插其中。但也只是一掃而過,《收件人不詳》更著重講的是關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矛盾。這里不表,而在《悲夢》之中,金基德彷彿將自己的宗教哲學一股腦的甩了出來,內容漸漸的有些失控了,短短的一百分鍾內要組織好講完即使金基德也覺得力不從心了。越來越有點「形而上學」。不過其中很多元素是我很喜歡的,不過這部電影真的沒懂,看到了一些小細節,覺得很有意思。整個故事卻沉悶而乏味。
金基德之於韓國,我認為是拔尖的一撥導演之一了。他對人性的思考,深刻嚴肅而發人深省。不止適用於韓國,在吾等國民身上也能發現那種病態,方能防範於未然。
拓展資料
金基德
編輯
1960年12月20日
慶尚北道奉化郡
韓國
金基德(Ki-k Kim),1960年12月20日出生於慶尚北道奉化郡,韓國導演,編劇。
1993年,憑借劇本《畫家與死囚》獲得劇作教育協會最佳劇本獎。1994年,憑借劇本《二次曝光》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1995年,憑借劇本《非法穿越》再次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 。1996年,拍攝了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 。2000年,推出實驗作品《真相》,並組建自己的電影公司 。2003年,推出《春夏秋冬又一春》,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04年2月,憑借《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 。9月,憑借愛情片《空房間》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 。2012年,憑借執導的第18部影片《聖殤》獲得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13年6月,憑借執導的驚悚片《莫比烏斯》入圍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 。2014年,憑借執導的驚悚犯罪片《一對一》獲得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2015年3月,受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擔任「天壇獎」評委 。
2016年9月,金基德新片《網》在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㈢ 請介紹一下韓國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片名:春夏秋冬又一春
英文片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國家/地區:韓國
區域:亞洲
類型:劇情
導演:金基德
編劇:金基德
主演:金永敏 何麗珍 金浩授
分級:美國R
上映時間:2003-
劇情:荷花池邊的寺廟里住著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小和尚把蛇、青蛙和魚綁在石頭上,看到這些動物痛苦扭曲的身體小和尚哈哈大笑,面對小和尚的殘酷老和尚並沒有制止,而是無奈地搖頭,這是發生在春天的故事。過了很多年,小和尚已經長成17歲的大人,這個偏僻的寺廟忽然出現了一個少女,少女是到寺廟療養的,小和尚對少女產生了情愫,於是在少女離開後不久也離開了從小長大的寺廟。
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10年之久,這時的小和尚已經變成了一個殺人犯,因為妻子的不忠與背叛,他親手結束了妻子的生命,從此他也背上了痛苦與折磨的包袱。回到寺廟的小和尚無法忍受良心的不安與折磨,他決定在佛像前自刎,就在他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之際,老和尚解開了他的心結,他平靜的走下山,而他不知道的是老和尚已經圓寂在寺廟中。
過了很多年,小和尚已經變成了一個中年男人,這時的他已經刑滿釋放,再次回到寺廟中潛心佛學。直到他看到了一個女子將自己的孩子放在寺廟門口……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多年,又是一個春天,這時的小和尚已經到了人生的暮年,就像當年的老和尚領著他一樣,他和當年的棄嬰在寺廟中生活,棄嬰如何當年的他一樣,把石頭塞入青蛙和蛇的身體里,像當年的他一樣笑得那麼開心……
看點:《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大師金德基的又一部代表影片,以寺廟為背景,將人生中應該經歷的痛苦、煩惱、解脫、愛與恨等都融入其中,是一部深刻復雜的影片。
影片名為《春夏秋冬又一春》,將故事的情節也定格在不同的季節里,發生在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慾望與放縱,秋天中蘊含的愛與恨,冬季里的哲學與反思,再到春的延續,生生不息。在這部表現人生思考與意義的影片里,具有濃郁的佛學色彩,導演將人生凝結為宇宙的四季,生生不息,循環不息,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
影片主要表現了一個人的人生歷程,小和尚的童年、少年、青年與中年,走後步入老年,這個僧人的人生軌跡與經歷,在金德基的細膩的筆觸中娓娓道來,充滿安靜、祥和與寧靜,客觀真實,如同一幕幕美好的畫卷展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自己去思考,去琢磨,去理解與揣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金德基的電影作品一向以灰暗的基調與黑暗的社會現象為表現對象,這如他自己所言:「我的電影,滲透了黑暗的人生經歷和對世界的憎惡,同時又是對世界慢慢理解的過程。」同樣,本片與金德基以往作品的風格一脈相承,所不同的是整部影片都滲透著對佛的認可與肯定,影片處處體現了「人性本惡」的事實與只有佛才能洗脫與拯救靈魂,同時也體現了佛學的思想——輪回。從開始中小和尚所製造的罪惡,到最後他為此進行的救贖與罪惡的結束,處處體現了輪回與救贖的主題。只有通過修行才能進行救贖,人來到世間就是為了受苦贖罪,同時影片也暗示了小和尚的將來也會和老和尚一樣,這正是佛學的思想。
㈣ 春夏秋冬又一春完整版電影
《春夏秋冬又一春》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AdONFdQbUpI9FyjMi90HmQ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執導,金永敏、吳英秀、金基德主演的一部韓國電影。影片將故事的情節也定格在不同的季節里,發生在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慾望與放縱,秋天中蘊含的愛與恨,冬季里的哲學與反思,再到春的延續,生生不息。
㈤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劇情簡介
故事按季節分成五個部分:春天——老僧與童僧生活在孤寺中。老僧出去采買,童僧頑皮地將石頭綁到小魚小蛇身上,倒頭睡在一邊。老僧看到他的作為,依樣畫葫蘆將石頭綁到他身上,教育他要用同等的心情去看待身邊的一切。夏天——童僧已經成長為年輕僧人。一天寺里來了養病的少女。青年僧人佛心搖擺,最終和少女成就魚水之歡。老僧發覺了兩人的事情,將少女送走,年輕僧人追隨著愛人,偷偷離開的孤寺。秋天——寺中這天來了不速之客。警察追逐著殺妻犯來到寺內——正是出走的年輕僧人。老僧將其點化,命他在地上用心篆刻般若佛經,凈化其暴戾之心。天亮後,殺妻犯安然地被警察帶走。冬天——出獄的殺人犯已是中年,他回到寺中修行,老僧已經圓寂。一晚,一女人將嬰兒遺棄在寺門口。中年僧收養了他。又是一年春天——童僧做著與如出一轍的惡作劇,已經成為老僧的殺人犯用他師傅的方法教育了童僧。
「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代表著正是人生的四個階段:從一個虐待小動物而被老僧懲罰的小和尚(春),到荷爾蒙旺盛,禁不住誘惑的少年(夏),成長到因嫉妒而犯下謀殺大罪的成年僧侶(秋),最終是走到人生盡頭的垂垂老僧(冬),想一圓深居簡出的生活,卻不能如願。人生的循環,就這樣周而復始,一再重演下去。
電影按四季畫分四個章節,描寫孩童和尚隨歲月成為老僧人所經歷的種種七情六慾:小時候貪玩殺生,年青時初嘗愛情,中年時殺人,以及歸老時在寺院收留孤兒。導演金基德更首次參演電影,飾演片中老和尚一角。
春:一個童僧拿著石頭,壓著河邊的一條魚的尾部,又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一隻青蛙和一條蛇。結果,老僧懲罰童僧,要他尋回已飄到海邊被他虐待的魚和青蛙。
夏:一個十七歲的少僧,感到深居簡出的日子頗為苦悶。突然間,一名少女病癒後來到寺廟療養。少僧開始忍受不住異性相吸所帶來的誘惑和溫暖……
秋:一個三十歲的青年在寺廟內自殺。老僧發現他死在大佛像面前。老僧帶領著一個剛到訪寺廟的少年念經,希望死者安息。
冬:一個老僧已走到人生盡頭,正當他想脫離多年深居簡出的生活時,一個婦女突然探訪寺廟,並留下了自己的男嬰。結果,老僧與這名男嬰在寺廟繼續他們平靜的生活,仿如重新開始人生的循環。
㈥ 立春電影深度解析
《立春》由顧長衛執導,蔣雯麗、李光潔、焦鋼、董璇主演的劇情片。《立春》做為《孔雀》利益方面上的續篇,電影敘述了20世紀初產生在我國北方地區小城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好多個有夢想、有追求完美的文藝小青年,不甘心於在小鎮的平淡的生活,在對造型藝術、感情的固執中,與生活背道而馳,又按耐不住,掙脫於存活的難堪和荒誕當中,有些人最後妥協於實際,有些人放盪不羈游戲人生究竟。
它是實際與理想、本人與社會發展、省外與現代都市、人體與企業文化等多種范圍的時間想像,是大家心窩子里的一個疑案,也是卡在絕大多數人喉嚨里的一根刺,也是成長階段中無法逃避的與眾不同和必經之路。
魯迅曾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給「不幸」一詞進行了詳細的表述:「不幸將人生道路有價值的物品摧毀給人看。」
這位作為冶煉廠煉鋼職工,卻熱愛水彩畫的高齡男士。為了更好地自身的理想,五次上京報名中央美術學院,每次都丟盔卸甲,消沉買醉倒汽車站上。
他不喜歡王彩玲,由於她丑,但是卻在一次醉酒以後與王彩玲發生了關系。用一聲「惡心想吐、超級變態」、抓扯和聲嘶力竭,揮別了他以前感動的水彩畫寫作和一去不復返的文藝范兒青春年少。
這也是王彩玲這一生唯一愛的男人,他有著和王彩玲同樣的情投意合,只遺憾他先王彩玲舍棄理想而去。正如叔本華常說的,「貪求與掙脫是人的所有實質」。
㈦ 電影《立春》講的是個什麼故事
這是一部關於夢想破滅的故事,生活在八十年代的王彩玲絕對是大齡剩女,她生活在一個小城市,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在師范學校當聲樂老師;她嗓音好,酷愛歌劇、美聲。王彩玲心比天高,那是肯定的。她有一個終極理想:把戶口調到北京,在首都大劇院唱首席,再唱到巴黎歌劇院。
為了理想,她不願意在那個城市裡發生感情,拒絕深交朋友,她外放的虛榮人人都知道。對愛情和友情,她沒有珍惜,從她後面的覺醒看她也不是命比紙薄,只是孤芳自賞後更加的夜涼如水罷了。覺醒後的王彩玲試圖相親,但沒有找到合適的,沒有結婚的她收養了一個女兒,轉行賣羊肉以養活女兒。
蔣雯麗在片中扮演教唱歌劇的老師,片中歌曲不是她自己演唱,但她跟另一名演員張瑤都學了很長時間,能夠完全用義大利文來演唱這個歌曲,以便在請專業演員唱時,能在口形、神態等方面都跟歌曲貼合。
1989年,參演首部電視劇《懸崖百合》,飾演保育院的老師,並獲得飛天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同年,參演首部電影《離離原上草》,飾演山區姑娘水秀。1999年,參演《牽手》奪得第19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演員獎、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2007年,憑借電影《立春》,奪得第2屆羅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奪得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5屆中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2008年,憑借《金婚》獲得第1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
2010年,憑借導演處女作電影《我們天上見》獲得第14屆釜山國際電影節「觀眾最喜愛影片獎」和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獎。2011年參演《幸福來敲門》獲得第28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2014年,領銜主演賴聲川話劇《牽手》。2019年,憑借電視劇《正陽門下小女人》獲得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
㈧ 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到底要詮釋什麼道理
韓國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告誡你「控制慾念,把握人生」
灑脫放下世俗的一切,斬斷曾經你我的羈絆,我欲迎佛,這有錯嗎?世間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如果你沒有去經歷,想要靜下心來談何容易。
《春夏秋冬又一春》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jYQBoORehm9VaAQ42SYw
㈨ 春夏秋冬又一春結局什麼意思
人在做,天在看。不管有沒有超然物外的存在看著我們,但是人生的終點在山上,我們終究要背負著所有的因果(也許因為記憶),來到精神的最高點,獲得最後的解脫。電影想告訴我們,人的精神有一個向上攀爬的軌跡。無論在途中發生了什麼,都將背負在自己身上,因為你記得那些發生的事情。在精神的氛圍中,你無法逃避那些曾經做過事情的意義。過去一直在現在之中,當你最後想走向一個純凈的精神境界,就必須面對過去的污濁。春夏秋冬又一春,又是一個輪回,人類滌盪身心,跨越群山,來到一個很高很高的地方,這是有些人所理解的人生之意義。
《春》脫離了金基德電影一向的色情與暴力,而是如同一幅天然水墨,勾勒出世外桃源的雅逸,其間充斥了人性的變調和精神風波的暗換,在簡凈、空靈與禪意的追溯中,通過對於小僧和老僧的互動描摹,表達出作者對於人類靈魂和因果報應的形而上的思索。
《春夏秋冬又一春》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eXoeRNWfjCheDky8ZZANaw
㈩ 一部關於春的電影
《春逝》
《春逝》里的愛情,純真而不失浪漫,溫暖卻略帶憂傷,清澈潤澤如同一片湖水,安靜舒緩的節奏,宛若雨天、窗前、捧一杯清茗的心境。只是,當一切都被刻成留聲機里的回憶後,或許,我們會閉上眼睛,輕輕地在心底微笑,並且,繼續在愛中沉淪。
純美的相遇,名字很有韓片中相當大一類愛情電影的感覺,就是純美。
英文名叫「India summer」,根據片尾的一段話,好像是「小陽春」之意,所謂「秋天裡的春天。」
《好雨時節》
2009年的成都之春,杜甫草堂,花瓣如雨,幽深靜謐。導游MAY偶遇了在美國一起讀書的同學東河。兩人顯得既驚喜、又心存芥蒂。相約隨後見面。
成都的茶館、小吃店留下他們敘舊的身影。
蹊蹺的卻是,羞澀的東河認定開朗的MAY曾經是自己的女朋友。MAY卻否認這一點,讓東河證明給自己看。東河向在美國讀書時的大學同學緊急要大學時兩人的照片,聯系當年的同窗為他作證——卻都陰差陽錯的得不到當下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