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色電影觀後感50到300字
《井岡山》
前幾天,我在家看了一部紅色電影——《井岡山》,感觸非常深。《井岡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老革命家在毛澤東的帶領下開辟第一個農村根據地,與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不屈斗爭的故事。
看了以後,我非常有感觸,老一輩們為了解救勞苦大眾,拋頭顱,撒熱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就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才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作為新時代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不應該忘記那艱苦的歲月。我們今天可以享受豐富多彩的生活,而在那時,有多少和我們同齡的孩子卻挑起了革命的重擔,不惜自己的生命,為我們換來了幸福的今天。我作為一個團員要繼承革命前輩的遺志,爭取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為祖國、為人民獻出自己的一切!
2. 電影秋收起義過後接著是那部電影
電影秋收起義過後接著是電影《井岡山》
井岡山的劇情簡介 :
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向南轉移,經過浴血奮戰,毛澤東與朱德的部隊終於1928年4月28日在井岡山勝利會師。
3. 井岡山有什麼戲劇有什麼代表作
解答,
井岡山(井岡山大學創作音樂表演劇目)
《井岡山》是由井岡山大學在2004年醞釀創作的以井岡山斗爭史為主要內容、井岡山精神為主題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
2005年9月,井岡山幹部學院、同濟大學先後加盟。
2006年3月,正式演出。
《井岡山》
開放分類:1993年電影中國電影軍事題材電視劇影視歌曲
2009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也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80周年,為了紀念這特別的日子,36集電視劇《井岡山》於09年7月23日起在央視一套播出。該劇由中央電視台、解放軍總政宣傳部等共同投資拍攝,是一部反映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創建革命根據地,再現井岡山斗爭、弘揚井岡山精神的電視劇力作,也是首部全景式反映井岡山斗爭和井岡山道路形成的全過程的電視劇。
4. 紅色電影影評
紅色電影影評有《英雄虎膽》、《金沙江畔》、《井岡山》、《鐵道游擊隊》。
《虎膽英雄》是根據同名電影改編的一部國產電視劇。由於洋、王曉棠主演。影片講述了廣西十萬大軍剿匪的故事。
《金沙江畔》是傅超武執導的電影,由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馮喆及張伐、衛禹平、曹雷、趙抒音、中叔皇等主演。該劇講述了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的故事。
《井岡山》是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的36集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該劇由金韜導演,邵鈞林編劇,王霙、潘雨辰、王伍福、黃鵬等主演。該劇講述了1927年時,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革命遭到失敗。面臨嚴峻考驗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為挽救危局,發動了八一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的故事。
鐵道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魯南地區(臨城,嶧縣,滕縣)的一支抗日武裝。該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成立時稱「魯南軍區鐵道大隊」。人員最多時達300餘人,由蘇魯支隊任命洪振海為鐵道游擊隊隊長,王懷文為鐵道游擊隊指導員,杜季偉任政委,王志勝為副隊長。
紅色電影具有狡猾的意義和作用
紅色電影是直接且直觀的,他還原了一段歷史,以及這段歷史里的細節和導向性。填補了觀者的歷史盲區和歷史導向。真正讓革命先輩的革命事跡和紅色血液得以繼承與弘揚。
5. 井岡山電影簡介 井岡山電影介紹
1、由李新執導,王震 、王之夏 、張辛元 、洪濤、許建國主演的電影。
2、劇情: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後,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向南轉移,途中遭到敵人的襲擊,部隊損失慘重。隨後在決定部隊去向的問題上,領導內部產生了很大分歧。
3、最後澤東的意見得到大多數同志的支持,部隊繼續向南轉移。到達永新縣三灣村後,澤東對剩餘部隊進行了及時的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4、為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擴大革命隊伍,澤東提出應爭取袁文才和王佐等地方武裝勢力。在此問題上,余灑度等第一批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又與澤東產生了分歧,余灑度等人以去省里匯報為名逃離井岡山。
5、澤東以誠相待,終於取得了袁文才的信任,澤東的部隊駐進了茅坪,澤東由此找到了知音賀子珍。為進一步鞏固革命根據地,澤東一方面繼續爭取王佐,一方面派何長工去省委匯報,尋找南昌起義失敗後南下的朱德部隊。
6、很快王佐接受改編,加入了工人農革命軍,壯大的隊伍初戰告捷一舉拿下了新城。但在此時,省特派員周修明卻責令部隊改路去支援湖南暴動,還錯誤地傳達省委指示,開除了澤東的黨籍。
7、不得已,澤東一面去中央申訴,一面出兵湖南。結果,軍隊遭到慘痛的失敗,也丟掉了後方的根據地。澤東氣憤不已,再次回到井岡山,經過浴血奮戰,澤東與朱德的部隊終於1928年4月28日在井岡山勝利會師。
6. 電影《井岡山》哪個部分最精彩、最感人
老革命家在毛主席的帶領下開辟第一個農村根據地,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不屈斗爭的故事。
我非常有感觸,老一輩們為了解救勞苦大眾,拋頭顱,撒熱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就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才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作為新時代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不應該忘記那艱苦的歲月。我們今天可以享受豐富多彩的生活,而在那時,有多少和我們同齡的孩子卻挑起了革命的重擔,不惜自己的生命,為我們換來了幸福的今天。我作為一個團員要繼承革命前輩的遺志,為祖國、為人民獻出自己的一切!
7. 36集電視連續劇井岡山劇情
井岡山劇情介紹:1927年9月22日清晨,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沿羅霄山脈向南轉移時,突然遭到敵人的襲擊,部隊損失慘重,剩餘部隊對於部隊向何處去的問題,產生很大分歧,最後毛澤東的意見得到大多數同志的支持,部隊繼續向南轉移。
到達永新縣三灣村後,毛澤東針對部隊人員減少及軍隊的性質,進行了改編,實行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擴大革命隊伍,毛澤東提出爭取袁文才和王佐的地方武裝。余灑度等一批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又與毛澤東產生分歧,余灑度等人以去省委匯報為名逃離井岡山。
毛澤東對袁文才以誠相待,終於取得了袁文才的信知音賀子珍。為更加鞏固革命根據地,毛澤東一方面繼續爭取王佐的工作,一方面派何長工去省委匯報,尋找南昌起義失敗後南下的朱德部隊。毛澤東在得知團長陳浩等人違背軍令,並背叛革命後,日夜兼程追至湖日,果斷地阻截了陳浩等人,並揭露了他們的背叛行徑。
何長工很快與朱德、陳毅取得了聯系,接著又奉毛澤東之命去做王佐的工作。何長工依照毛澤東的指示,「愛其所至愛,恨其所至恨」,為王母祝壽;幫王佐鏟除仇人尹道益,使王佐深受感動,主動接受毛澤東的改編,加入工農革命軍。
8. 井岡山演員
《井岡山》是一部2007年播出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的演員陣容也是能夠看出製作方對於這部電視劇的重視。主要是由王霙、潘雨辰、王伍福、黃鵬等主演。這部電視劇的故事背景是在1927年,這部電視劇的相關劇情也是和歷史實踐息息相關的,所以這部電視劇也是一部正劇。對正劇類型感興趣的觀眾也是可以關注這部電視劇。
對於這部劇中的角色來說,其實大多也是還原了歷史事件中的角色,主要目的就是想要給觀眾展現當時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所以在這部劇中,觀眾也會感受到,角色們對於完成自己的目的是付出了什麼樣的努力,而這樣的努力又是在克服了什麼樣的困難之下才完成的。在看這些故事的時候,其實也能給觀眾帶來很多的一種感觸。因為道路中的確有很多阻礙。
9. 井岡山電影電影簡介
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向南轉移,途中遭到敵人的襲擊,部隊損失慘重。隨後在決定部隊去向的問題上,領導內部產生了很大分歧。
最後毛澤東的意見得到大多數同志的支持,部隊繼續向南轉移。到達永新縣三灣村後,毛澤東對剩餘部隊進行了及時的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為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擴大革命隊伍,毛澤東提出應爭取袁文才和王佐等地方武裝勢力。在此問題上,余灑度等第一批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又與毛澤東產生了分歧,余灑度等人以去省里匯報為名逃離井岡山。
毛澤東以誠相待,終於取得了袁文才的信任,毛澤東的部隊駐進了茅坪,毛澤東由此找到了知音賀子珍。為進一步鞏固革命根據地,毛澤東一方面繼續爭取王佐,一方面派何長工去省委匯報,尋找南昌起義失敗後南下的朱德部隊。
很快王佐接受改編,加入了工人農革命軍,壯大的隊伍初戰告捷一舉拿下了新城。但在此時,省特派員周修明卻責令部隊改路去支援湖南暴動,還錯誤地傳達省委指示,開除了毛澤東的黨籍。
不得已,毛澤東一面去中央申訴,一面出兵湖南。結果,軍隊遭到慘痛的失敗,也丟掉了後方的根據地。毛澤東氣憤不已,再次回到井岡山,經過浴血奮戰,毛澤東與朱德的部隊終於1928年4月28日在井岡山勝利會師。
(9)井岡山電影劇情解析擴展閱讀:
井岡山紅色文化
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井岡山的斗爭,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為止,共計兩年零四個月,時間雖不長,但為中國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尤其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
堅定信念,敢闖新路。其精髓是:一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三是黨管武裝的基本原則;四是血肉相連的干群關系;五是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10. 井岡山電視劇劇情 井岡山電視劇劇情簡述
1、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發動反革命政變,大革命遭到失敗。為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毛澤東當機立斷,放棄攻打長沙退守文家市,率部轉向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井岡山尋求立足。途經三灣時,毛澤東在與余灑度等人的斗爭中,將隊伍進行了改編,創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連上」、 推行「三大民主」和成立士兵委員會等重要的建軍原則,使部隊面貌煥然一新。在賀子珍等人的幫助下,毛澤東得到了井岡山「綠林」首領袁文才、王佐的支持,使起義部隊在井岡山立住了腳。
2、在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毛澤東倡導實踐調查研究,先後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大紀律和六項注意」、「三大任務」等人民軍隊等建軍原則;在通過「水口建黨」等措施加強軍隊內部黨的建設的同時,抓緊恢復和發展地方黨組織;建立了遂川等三個縣的紅色政權,實行土地革命。正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取得蓬勃發展之時,陳浩的叛變使毛澤東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湖南省委特派員周魯貫徹中央「左」傾盲動政策,把毛澤東開除出黨,使之迫走湘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此遭受巨大損失,史稱「三月失敗」。
3、南昌起義部隊在三河壩一戰中傷亡慘重,朱德在屍橫遍野的戰場上拔起殘破的軍旗,發誓一定要把這面軍旗扛下去。他的決心得到了陳毅的支持,兩人率領起義部隊余部始終堅持艱苦卓絕地斗爭,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湘南暴動,歷經周折和磨難,與毛澤東在井岡山礱市勝利會師。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成立後,在朱毛的領導下,採取靈活的「十六字訣」作戰方針,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打擊敵人,粉碎了敵人的數次「會剿」,接連取得了五斗江、草市坳和龍源口大捷,使根據地的建設擴大到了六個縣的區域,成立了湘贛邊界人民政府。
4、正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生機勃勃地進入全盛時期時,湖南省委巡視員杜修經貫徹分兵向湘南進軍的盲動政策,使紅29團全軍覆沒,加之袁崇全的叛變,隊伍幾乎瀕臨絕境,根據地再次慘遭浩劫,史稱「八月失敗」。毛澤東臨危不亂、立持異議,日夜兼程,親自迎接朱德等上山。留守井岡山的何挺穎、朱雲卿等帶領軍民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彭德懷等率領在平江起義中創建的紅五軍也來到井岡山,使井岡山的武裝斗爭力量得以進一步加強。
5、對「朱毛紅軍」起初不以為然的蔣介石終於親自披掛上陣,接連不斷地調動重兵從「進剿」到「會剿」。面對強敵,朱毛決定留彭德懷守山,自領主力轉戰贛南,以求「圍魏救趙」。但終因敵強我寡,井岡山失守。在轉戰贛南閩西的過程中,部隊中對有些問題的認識出現了分歧,加之留蘇歸來的劉安恭大肆推行「城市中心論」,攻擊毛澤東,致使毛澤東在「七大」上落選,被迫離開紅四軍。
6、中央的「九月來信」糾正了紅四軍內部的「非無產階級思想」。陳毅親往閩西請毛澤東回到紅四軍的領導崗位上。紅四軍「九大」即古田會議上,毛澤東通過對中國紅軍兩年多來在井岡山斗爭中不斷探索的經驗總結,集中解決了如何建設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這一根本性問題。會後,針對林彪在新年賀信中提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問題,又洋洋灑灑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至此,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已初現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