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典電影賞析之7:《活著》
一.故事簡介:主人公富貴原本是地主家公子,衣食無憂且游手好閑,因為賭博輸光家產。隨著解放戰爭的爆發到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二十多年間,富貴的人生在時代的洪流中歷盡人間滄桑:父親被討要房契時氣死;無錢醫治,母親生病去世;兒子有慶被醫生抽血過量致死;女兒鳳霞緊接著難產出血去世;女婿被水泥板夾死;鳳霞的兒子富貴的孫子吃豆子時撐死。最後剩下一頭老水牛,孤苦伶仃的富貴和它一起艱難的活著。這還是一個富家子弟的人生,實際上在世局動盪的 社會 ,普通老百姓的人生更是不堪一擊,命如草芥,湮沒在滾滾紅塵中。
二.經典橋段:
1.公子哥富貴在茶館里嘚瑟,被人賣了還在幫著數錢。沒有想到這一筆下去,竟是半生荒涼和悲愴。
2.內戰開打,富貴和春生被抓壯丁,能在戰場上活著回來真的是不容易啊;國民黨里能保著命就行,可是共產黨里那麼多人卻捨命的向前沖。理解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幾排字很難,理解「我們的今天都是革命烈士用生命和獻血換來的」更難。
3.鳳霞難產去世,白發人送黑發人。一個至親的意外去世,可以擊毀一個家庭,你不信只是沒有發生在你身上。
三.經典語錄:
1.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2.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3.我們會來到這個世界,是不得不來;我們最終會離開這個世界,是不得不離開;(這真的是一句既充滿希望又滿是絕望的話)
4.如果你的世界,沒有痛苦的害怕,沒有尊嚴的擔憂,沒有富貴的貧賤,沒有暖寒的交替,沒有外貌的困擾,沒有男女的區別,沒有你我之分,沒有生死顧慮,你才會離"真正的活著"越來越近。
5.生命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找找鏡子,你活在別人的評價里嗎?)
四.雞蛋里挑骨頭:這是一部悲愴的電影,很容易就流淚了,它和絕大部分老百姓的經歷太相似,尤其經歷過動盪時局和意外變故的家庭。而在偌大的一個國家,有太多這樣的家庭。沒有什麼骨頭可挑,當你覺得日子過不下去的時候看看吧,算個球!
結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Ⅱ 如何評價張藝謀導演的《活著》
書與電影的結局都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出發點,但我更喜歡張藝謀導演電影中的結局。
書中的結局太過於悲慘,用過多的悲慘展示生活的不易,展示活著的艱難,從而展現出活著的珍貴。書中的整體基調都很悲,在結尾更是,福貴孤獨一人的活著,那種壓抑的悲痛久久令我難以忘懷。但是電影的結局卻與之大不相同。
所以我更喜歡電影的結局,我知道生活是苦的,可生活中也有甜,為了生活中些許的甜,即便生活再苦,我依然願意存在,願意努力的活著,去創造這生活的甜。這才是生活的意義。
Ⅲ 《活著》勵志電影
《活著》勵志電影推薦
是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貴的遭遇異常凄慘。
影片透過一個人的一生遭遇,涵蓋著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
在福貴的一生當中,最初的紙醉金迷,到五顆槍子的恐懼,到兒子夭亡時的悲痛,再到女兒意外去世時的無奈接受,影片結尾時吃飯時的辛酸苦楚,個人命運隨波逐流,被歷史牽引。
《活著》是跨越年代的較長的一部影片,歷史濃縮為個人的命運。
《活著》具有一定的史詩性,這種史詩性被包裝在個人和家庭的命運之下,同時隱隱露出一股的悲憫情懷和傷感的`黑色幽默。
影片的個人生存狀態和苦難,在經過精簡的歷史背景里,體現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時代的荒謬感。
影片的結尾雖然很溫和,但頗引人深思。
福貴的一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
片中對大躍進、文革等時期也進行了溫和的諷刺。
影片中的絕望、無助、無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轉變。
這篇《活著》經典勵志電影推薦:初中生寒假必看電影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盡快地掌握科學知識,迅速提高學習能力,歡迎點擊初中生寒假電影,希望給您帶來啟發!
;Ⅳ 《活著》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活著》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韓國這兩年喪屍片拍的挺多的,強烈推薦看的是《釜山行》和《王國》一二季。
釜山行第二季還沒有看,怎麼樣暫且不發表意見。
這兩個是我覺得拍的甚好的,不論是演技還是情節還有呈現的畫面都是不錯的。大家可以去找來看看。
《活著》之前看海報的時候對立意很感興趣,加上是朴信惠和劉亞仁出演,期待值還是很高。
都是實力派的演員,朴妹妹沒出來的時候,也就是電影開始那段,個人覺得是很難熬的,其實劉亞仁的演技是不錯的,演出了那種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活著的感覺,但是我總覺得很枯燥,所幸堅持看了下來,後面還是很精彩的。
個人覺得比較有意義的場面:
一個是:劉亞仁飾演的男主角准備上吊的時候發現除了他之外還有人存活的時候(女主),演出了那種見到還有活人的那種驚喜,開心還有語無倫次,那段的演技是真的可。
二個就是去8樓遇見的那個男的那裡,這個男的三觀我也是服了,我覺得韓國導演在喪屍片中很會用這樣的情節,烘託人其實有時候比喪屍更可怕,打著道德的旗幟裝飾人心。
我覺得這個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適合 20xx的大環境,活著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一定要好好的活著。
電影值得一看,細細體味也能悟出不少。
活著,從名字看就能看出來這電影要表現什麼出來,也可以想像這電影的主角是多麼多苦逼。一開始想像的是和肖申克的救贖差不多,從富有到一無所謂有,苟延殘喘的活著。但是僅僅是開頭的半個小時我就覺得我像在看片尾一樣,葛優在把自己家的房子輸給賭場以後,當了兵見過了戰場的殘酷,之後迷途知返和自己的妻子努力活下去我覺得是一個好結局。演皮影戲有一個不錯的工作和收入的時候,小兒子突然死了。當時的社會還是重男輕女的,一個家裡的兒子死了就相當於絕後,對一個家庭的傷害不可謂不大。後來過了幾年女兒長大了,遇到了一個很孝順父母老實人嫁了,我以為到了這里應該就完結了。女兒有自己的幸福生活,二老也有人養老。平平安安過下半生。不曾想到鳳霞竟然在生孩子的時候夭折了。
當我看到這里完全沒有任何看下去的想法,首先我想到的就是這電影想表達的是什麼?就算是表達當時人們在那個年代的`不容易也不需要把所有的痛苦載入在一個人的身上吧。我認為完全可以用平行蒙太奇這種拍攝手法來描繪當時的不易,和人們之間的關系。也是是想賺眼淚賺票房,但是在我看來非常惡心這種抽一個嘴巴給一個甜棗,最後直接把人抽死的行為。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悲凄的大半生,伴隨著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我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為什麼要活著……不能說這部作品多麼偉大,我只說他真切地告訴我什麼叫活著……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著》就我感覺而言,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符合原著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見,「老謀子」對原著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說張藝謀的電影是給外國人看的,但我覺得更是給我們看的。中國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現實,中國的希望我以為要敢於否定我們的過去和自己。您說呢?
有些人生來就名聲顯赫,但更多的人生來是默默無聞;有些人生來就一帆風順,但更多的人生來就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麼樣,而是今後我們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學會在苦難中鍛煉和忍受。人生漫長也短暫,也不要嫌過程太坎坷,因為只有歷經磨難獲得的勝利才更讓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活著的人都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應該活著,因為世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感情!
爸發來有五十部電影的電影集,早上看了一半其中的電影《活著》,下午送完孩子上學後回到家中,泡上一杯太太的六安瓜片繼續看,被葛優和鞏俐朴實的演出感動。電影中的場景我出生後趕上了個尾巴,基本上是熟悉的。最感動的是福貴夫婦坎坷卻相守一生的平凡婚姻,不離不棄,相濡以沫。時代發展到今天,人們更多追求是所謂自我的實現,婚姻參雜了許多實用主義的東西,當不好用的時候,就用或者威脅用離婚來處理,導致大量失敗的婚姻。現代的婚姻多了些浪漫,卻少了感動。
活著的目的,其實不復雜,就是活著。這些茶葉在沸水中上下翻滾,然後一片一片地沉到杯底,與水完美融合,形成一杯清香的茶。任正非說一杯咖啡或茶,可以吸收宇宙的能量,其實沒有那麼復雜,就是為了被人感動地喝下。
觀看完電影《活著》以後,我意識到了一個很深的問題:活著是為了什麼?是的,這個問題困擾著每一個活著的人。而這樣一部電影也試圖向我們闡述一個」活著的意義「的問題,盡管這樣的意義並非一部電影所能夠闡述得清楚,可是這部電影也在盡量地闡述著。
電影《活著》講述了一個福貴一家人的生活經歷,從解放初期他是地主家的兒子,又是個的敗家子,輸光了家財。後來又投入了軍隊,投降返回了家鄉,之後又經歷了一系列生活變故。總結來講,電影《活著》通過描寫主人公福貴的人生坎坷路,向我們傳達了一種對於生活意義的探討。
可以說這部電影傳達給我們很多思考,一是活著為了什麼;二是人的生命對於歷史長河來說能夠彰顯幾分價值;三是怎麼樣面對生活當中的痛苦。
總的來說,《活著》我很推薦大家觀看一下。我們要活著更有意義,就應該從思考這三個問題開始,不經歷痛苦我們也不能夠變得堅強。不思考人生,我們也就無法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最後,希望大家的生活變得美好。
電影《活著》改編自作家余華的同名小說。影片在開頭就展現了一個富家少爺沉迷賭博玩樂的情景,最後被騙去了全部家產並氣死了自家的父親。從此這個人物開始了他坎坷的後半生。在幾十年裡經歷被捕,中年喪母喪兒等一系列打擊,最後剩下的唯有「活著」。
電影中的主人公富貴的生活十分曲折,曾是富家少爺後來淪為演皮影戲為生,又經歷了喪兒的悲痛,最後連妻子也因為教授被饅頭噎著,而失血過多死亡。富貴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他的親人一次又一次地離開他。電影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活著,人活著不容易,小人物活著更不容易。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活著,人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活著。
命運給富貴開了一個又一個玩笑,電影中的表現手法也表現了對命運的諷刺。活著,這么不幸悲慘為什麼仍然要活著,我們到底又是為了什麼活著,這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寧願光鮮的死去,還是悲慘的活著?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管怎麼說,我認為活著才有可能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這部紀錄片是華人導演張麗玲《我的留學生活系列紀錄片》的收山之作,它凝聚了張麗玲和攝制組10年的心血。十年間,他們奔走於日本、中國、美國,記錄了丁尚彪一家三口天各一方的生活。就像張麗玲導演所說的,他們只是想把來自生活的感動傳遞給更多的人。 在拍攝過程中,從他們的身上得到了很多啟示、感動,得到很多勇氣和力量。
該片20xx年曾在日本富士電視台播出,一舉創系當時全日本最高收視記錄。20xx年,當主創者張麗玲都已漸漸淡忘這部作品的時候,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學生中村俊喜卻意外地「發現」了它。當時,正因就業而苦惱的中村始終想不明白,「人,到底為什麼活著」。當他偶然在網路上看完這部《含淚活著》之後,內心豁然開朗,「這么好的作品不應該埋沒,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懷著這個想法,22歲的中村開始獨自游說電影公司。在他的努力下,一筆三千萬日元的投資幫助電視作品《含淚活著》走進電影院。從20xx年11月底上映起,這部名為《含淚活著》的電影,幾乎場場爆滿,由於觀眾數量大大超過預計人數,該片由原來的中型放映廳,轉到大型放映廳,上映場次和時間更是一加再加。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余華
壹
第一次接觸《活著》並不是通過看余華的小說,而是看電視劇《福貴》。這部電視劇通過改編余華的小說《活著》而拍攝的,那時候奶奶很喜歡看這個電視劇。也許是同樣經過那樣的年代吧!
真正讀到余華的小說,是同學送給我的禮物,那是的我並不知道余華,也不知道他的小說,但因為同學的禮物,我很樂意的收下,並仔細的閱讀了這本小說。起初,我並不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並不大懂,只是深深沉沉的知道這是一個老人在回憶,回憶以前的日子,以前的痛楚,零零碎碎的片段,讀得我懵懵懂懂。與此同時,也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我嘗試過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認識主人公福貴,去走進他的悲慘世界,但我依舊還是在門外徘徊,著更激發了我對他的好奇心。於是,我決定上查查這本書,搜出來的詞條十分多,也看見了他的評價更是好多好多,人們不吝惜贊美之詞。
陳大會老師的《活著》適時的出現,讓我反省自己剛剛發出的想要去多買衣服,美美的包裝自己的決定,人活著不是為了包裝自己的外表,而是為了內心的平和。
我現在的生活已經很不錯了,每天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開始時我是很知足的,但是時間久了,慾望又冒出來了,總是有許多美中不足的事情發生,我糾結,我計較,我抱怨,我不平。心態影響身體,身體的不適又來敗壞我的心情,形成了惡性循環。
這時我看到了《活著》裡面的姐妹們,她們敢於把自己放到社會的最底層,每天去撿廢品,撿瓶子,在垃圾裡面撿吃的,面對別人的訓斥和謾罵,她們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說對不起,她們沒有怨恨,也不肯放棄。最主要的是她們的內心是快樂的,是滿足的,這不也正是我所追求的嗎?
知足常樂,自食其力,不爭,不靠,不抱怨。修忍辱波羅蜜,把自己放低,對別人的訓斥和指責甚至抱怨,都要做到感恩,說對不起,不再委屈,不再辯解,不再抱怨,最好能做到內心不起波瀾。
當畫面上出現五個耄耋之年的老人,激情無限地騎著摩托車在公路上疾馳時,我情不自禁地為他們而感動。他們全都身患重疾,卻為了年輕時的夢想以及未完成的夙願,每天訓練,強鍵體能,拿出積蓄,開始一段熱血歷程。十三天環島騎行,風餐露宿,最終來到幾十年前相聚的海灘,手中舉著已逝妻子的照片,淚流滿面。那一刻,我感動得流下淚來。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夢想,是為了成功,是為了成長,還是為了經歷?
渾渾噩噩的人碌碌無為,活著就是為了活下去;隨隨便便的人沒有目標,活著就是為了明天;普普通通的人辛苦工作,活著就是為了這一輩子……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活法,活著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但我們需要明白,沒有夢想,不堅持為夢想而努力的人永遠都不是為自己而活,放棄目標,隨遇而安的人永遠也不會成功。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青春拼搏,人生才會無悔;夢想開花,未來才會充滿希望。人這一生,不過彈指揮間,但這漫漫歲月中,總得有什麼來支撐我們前行,這就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為了拼搏,為了愛,為了燦爛的陽光和心中永不磨滅的希望。
人生才會無怨無悔。
《活著》這本書,我用了差不多一天半的時間,斷斷續續的把它看完,看了之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一直沉靜在故事裡,不想出來。
故事的前半部用詼諧幽默的手法,來描寫主人翁富貴的出場,讓人啼笑皆非,一下把我給吸引住了,好想一口氣把故事看完,而後半部是富貴一家人跌宕起伏的生活婉轉變幻。非常欣賞作者對人物細膩的刻畫,每個人物拿捏准確到位,入骨三分,活靈活現的,彷彿他們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
文革期間的歷史背景,呈現出富貴一家人的悲慘命運,為了活著艱難困苦的掙扎,學會了如何活著。特別是富貴的女兒鳳霞,患病聾啞之後為減輕家裡的負擔,供弟弟有慶上學乖巧又懂事,想把她送到別人家寄養和出嫁時的情景,到最後難產時過世。看了幾度落淚,實在難以控制,隨著故事裡的人物起伏一起感動,傷心。我想在中國的文壇里,再也不會有第二個人,能寫出這樣如此有質感的創作作品,構思巧妙,讓人看了印象深刻終生難忘,為之折服驚嘆。作品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獲得多個國際文學獎。值得收藏,推薦五星可看。
心簡單,活著才簡單;心自由,活著才自由。
活著不在於享受,不在於索取,而在於付出。《活著》是一種歸零的教育方式,感覺義工們找回了人性的本善,懂得了知足,學會感恩。什麼是快樂?當我們能夠使別人快樂,我們才是最快樂的。當我們能讓父母家人幸福的時候,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一個人懂得知足,懂得感恩,那還用擔心不幸福嗎?
我們之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因為每天都在想那些不能得到的東西。
現在的人為什麼卑微了、低下了、貧賤了?當我們的生活富裕之後,就會有一種不良風氣,就是攀比,盲目的攀比;就是揮霍和腐敗。人們越來越傲慢了,傲慢招來的都是損害、災難。
我們這一代人被污染的太久了,我們的價值觀、生活觀念顛倒的太久了。我們之所以不能腳踏實地,就是沒有歸零,沒有知足的心態。我們之所以不快樂,就是計較的太多。我們之所以活的累,就是想太多。
老實、聽話、真干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最需要的 精神!《活著》讓我看淡了得失,失去是為了更好的擁有!
往事濃淡,色如清,已輕;經年悲喜,凈如鏡,已靜。心寬了,世界就大了。
Ⅳ 中國電影活著劇情介紹
Ⅵ 電影《活著》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活著》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中,每個人都為生活忙碌著,每個人都要有生活的本領,不能只生在溫室里靠父母,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應該懂得父母掙錢的辛苦,學會感恩,學會自己生活的本領!
這學期,學校開展了傳統文化《弟子規》的學習,老師讓我們觀看了陳大惠老師的視頻——《活著》,我很受感動。視頻播放得內容是一個傳統幼兒園的孩子接受傳統文化的聖賢教育。在這個幼兒園里,孩子們沒有大型玩具,沒有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卻生活得很快樂!老師帶他們做游戲,他們知道給老師送茶喝,給老師搬椅子坐,吃飯不挑食。尤其看到那個小朋友背誦毛澤東主席的詩詞,很讓我佩服。視頻還放了很多做義工的大學生,他們什麼都不會做,做義工還讓別人侍候。為了教育他們,陳老師帶他們到街上撿破爛七天,靠自己的能力吃飯,親自體驗靠自己生活的過程。在這七天里,他們遭受了種種困難和別人的白眼,撿了一天只掙到幾元錢,他們不再嫌棄垃圾桶臭,當遭到人罵時也學會了溝通,沒吃的盒飯也撿著吃了……他們都深深地體會到父母掙錢的不容易,體會到了擁有活著的本領的重要性。
是呀!現在我們物質生活好,父母又嬌慣我們,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麼都不會做,都是父母替我做。當我們長大了,自己面對生活的時候,怎麼能有能力面對生活的困難?這樣將來不就是廢人嗎?想到自己平日里挑食,想到自己挑剔穿戴,想到自己還讓媽媽整理書包……我感到很慚愧。
觀看了視頻後,我想:今後的生活,我也要改變自己,從小事上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學會感恩,學會活著的本領。
當我看完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後,又有了直觀的感受,再次被電影中人物的命運所震撼。從我內心早就想寫點什麼,但頗感苦澀,很難落筆。不誇張地說,看《活著》小說和電影,我都是含著復雜的淚水看完的`,我相信每顆淚珠都閃爍著人性本有的憐憫之光澤。
余華的《活著》通過徐福貴有些超脫的敘述,故事沿著倒敘展開。而電影則是張藝謀借用一支諷刺的椽筆,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寬度近達半個世紀中國農民家庭悲歡離合的畫卷。雖說故事是虛構的,但我相信他的真實,真實地存在於廣大農村的某個角落,是一部被官方扼殺的中國農民的命運史詩。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悲凄的大半生,伴隨著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我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為什麼要活著……不能說這部作品多麼偉大,我只說他真切地告訴我什麼叫活著……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著》就我感覺而言,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符合原著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見,「老謀子」對原著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說張藝謀的電影是給外國人看的,但我覺得更是給我們看的。中國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現實,中國的希望我以為要敢於否定我們的過去和自己。您說呢?
有些人生來就名聲顯赫,但更多的人生來是默默無聞;有些人生來就一帆風順,但更多的人生來就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麼樣,而是今後我們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學會在苦難中鍛煉和忍受。人生漫長也短暫,也不要嫌過程太坎坷,因為只有歷經磨難獲得的勝利才更讓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活著的人都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應該活著,因為世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感情!
Ⅶ 電影活著經典台詞
電影活著經典台詞
電影《活著》電影不可避免地閹.割了原著,原著又不可避免地閹.割了歷史,歷史則毫不留情地閹.割了中國人的骨氣……所以這(依舊)是一部好電影,是最透徹地闡釋了中國的電影,下面是關於它的經典台詞,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吧!
1、我不再是我我才是我。
2、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
3、人老了也是人,是人就得干凈些。
4、「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5、萬事都一笑而過 還有什麼意思呢
6、都說錢是王八蛋,可長得真好看。
7、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8、少年去游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9、這孩子也不做錯事,讓我發脾氣都找不到地方。
10、女人啊,性子上來了什麼事都干,什麼話都說。
11、女人都是一個心眼,她認準的事誰也不能讓她變。
12、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13、彷彿一片青草在風中搖曳 我看到寧靜在遠處波動
14、老子就是啃你家祖墳里的爛骨頭,也不會向你要飯。
15、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
16、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 而不是活著之外的的任何事物
17、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
18、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19、內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20、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21、鳳霞聽了這話咯咯地笑起來,她說:「你也不要忘記我是鳳霞。」
22、人是為了純粹的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情而活著。
23、我沉湎於想像之中,又被現實緊緊控制,我明確感受著自我的分裂。
24、人啊,活著時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時候也會想個法子來寬慰自己。
25、然後舉起和鄉間泥路一樣粗糙的手指,擦去眼淚,如同撣去身上的稻草。
26、我是老昏了頭,給苦根煮了這么多豆子,我老得又笨又蠢,害死了苦根。
27、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28、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事物所活著。
29、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30、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的重度此生了。
31、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32、他們臉上的皺紋里積滿了陽光和泥土,他們向我微笑時,我看到空洞的`嘴裡牙齒所剩無幾。
33、他是可以看到自己過去的模樣的人 准確看到自己年輕走路的姿態 甚至可以看到自己如何衰老
34、人都是一樣的,手伸進別人口袋裡掏錢時那個眉開眼笑,輪到自己給錢了一個個都跟哭喪一樣。
35、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36、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里笑的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游動著,裡面鑲滿了泥土,就如布滿田間的小道
37、我知道他不會和我拚命了,可他說的話就像是一把鈍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腦袋掉不下來,倒是疼得死去活來。
38、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們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
39、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樣黝黑,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盪起的波浪。
40、這里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41、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到。
42、他們時常流出渾濁的眼淚,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時常悲傷,他們在高興時甚至是在什麼事都沒有的平靜時刻,也會淚流而出。
43、「鳳霞、有慶都死在我前頭,我心也定了,用不著再為他們操心,怎麼說我也是做娘的女人,兩個孩子活著時都孝順我,做人能做成這樣我該知足了。」
44、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45、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46、那時候天冷了,我拉著苦根在街上走,冷風呼呼地往脖子里灌,越走心裡越冷,想想從前熱熱鬧鬧的一家人,到現在只剩下一老一小,我心裡苦得連嘆息都沒有了。
47、作為一個詞語,「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48、到了傍晚,我們兩個人就坐在門檻上,看著太陽落下去,田野上紅紅一片閃著,聽著村裡人吆喝的聲音,家裡養著的兩只母雞在我們面前走來走去,苦根和我親熱,兩個人坐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
49、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橫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說回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么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
50、他說、「家珍死的很好,死的平平安安,乾乾凈凈,死後一點是非都沒留下,不像村裡的那些女人,死了還有人說閑話。」坐在我對面的這位老人,用這樣的語氣談論著十多年前死去的妻子,使我內心湧上一股難言的溫情,彷彿是一片青草在風中搖曳,我看到寧靜在遠處波動。
51、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著自己的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些年。我還是老樣子,腰還是常常疼,眼睛還是花,我耳朵倒是很靈,村裡人說話,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誰在說話。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
52、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 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 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 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 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 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 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 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 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Ⅷ 葛優十部必看經典電影
葛優十部必看經典電影:
1、《活著》
《活著》是張藝謀十大經典電影之一,這部電影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後的底層人民與時代的命運糾葛,此片獲獎無數,葛優也因此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Ⅸ 解析《活著》電影
(一)《活著》電影
生活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不知道是我們的幸運還是不幸?幾乎每個普通人都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就因為我看了張藝謀的片子,愛奇藝便自動推給我他導的很多片子。所以,我看了《活著》,張導那麼多片,我選了《活著》,是因為葛優。男演員中,我是很喜歡他的,也認為他的參演是票房的保證。這片子拍得太早了,1994年,那時他應該很年青吧,演技還稍顯稚嫩,沒有鞏俐那麼游刃有餘。不過我還是很喜歡,看了好幾遍。說一下,這片子幾乎都是當今影視界的大腕,我們不得不佩服張導當時的眼光。張導一直如此,氛圍總是輕輕勾勒,感覺總是差點什麼,不過在當時拍這么敏感的片子,張導也算是比較大膽的了。這片中有幾處改編,我覺得很不錯,尤其是結尾,讓我們的心不那麼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