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滾石評價經典電影

滾石評價經典電影

發布時間:2022-11-17 22:34:00

① 求一些有關搖滾的電影

滾石風雲 Stoned(2005)
導演:
Stephen Woolley
主演:
帕迪·康斯戴恩 Paddy Considine
Monet Mazur
Leo Gregory

影片聚焦於上世紀60年代登峰造極的英國音樂人布萊恩·瓊斯,當時的他不僅是名聲響徹世界樂壇的搖滾巨星,還是標新立異的時尚青年和花花公子。在最輝煌的7年間,他組建了世界最偉大的搖滾樂隊「滾石」,不過,影片故事並非關於滾石樂隊,而是向世人撥開布賴恩·瓊斯神秘死因的重重疑團。
1962年,布萊恩·瓊斯組建了滾石樂隊,並成為該樂隊的領軍人物和靈魂人物,他暖昧的氣質和獨具的天份倍受矚目,可是好景不長,1969年,他離開樂隊,不久,慣於沉浸於聲色之中他被發現溺死在家中的泳池……

披頭傳奇外一章Backbeat(1994)
導演:
伊恩·索夫特雷 Iain Softley
主演:
伊恩·哈特 Ian Hart
Nicholas Tennant
斯蒂芬·多爾夫 Stephen Dorff

「披頭四」的崛起是當代流行樂界的傳奇,本片企圖捕捉他們成名前的一段青春歲月,藉以反映六十年代初期的時代氣氛。劇情描述約翰藍儂一心想組合唱團揚名天下,力邀好友史都華前往德國漢堡跟他合組搖滾樂隊。其後,他又找了志同道合的保羅·麥卡尼與喬治·哈里森一起在漢堡的小酒吧賣唱。不久,史都華認識了熱愛藝術的德國女孩艾史翠,乃重拾畫筆向繪畫發展,並表明不再唱歌。藍儂有點妒忌,力勸史都華離開艾史翠。

重金屬之旅 Metal: A Headbanger's Journey(2005)
演員:
Alice Cooper .....Himself
Bruce Dickinson .....Himself
Ronnie James Dio .....Himself

U2神采飛揚U2: Rattle and Hum(1988)
導演:
菲爾·喬安諾 Phil Joanou
主演:
亞當·克萊頓 Adam Clayton
博諾 Bono
B.B. King

劇情
本片是愛爾蘭藉超級搖滾樂團U2在美國巡迴演唱期間拍攝完成的演唱會紀錄片,製作目的是想讓觀眾來了解U2如何工作、如何創作歌曲?以及他們對音樂所付出的感情。演唱會上U2唱了他們的金曲,也演唱了其他知名歌曲,還與BB king一起表演 二重奏。

金屬製品合唱團Metallica: Some Kind of Monster(2004)
導演:
Joe Berlinger

Bruce Sinofsky
主演:
James Hetfield
Lars Ulrich
Kirk Hammett

Metallica以全球8千5百萬張的專輯銷售量高居全美SoundScan唱片銷售時期以來唱片銷售總排名TOP 5,出道以來一首又一首撼動全美主流搖滾榜的經典,在繼1997年《ReLoad重裝》就沒有新作的他們,久違六年之後狂囂推出他們的最新錄音室專輯《St. Anger》,讓許多重金屬迷是興奮不已,他們甚至還為了首支新單曲的音樂錄像帶拍攝勇闖聖昆汀監獄,在一群重刑犯前演出! 除此之外,這支搖滾勁旅也在今年被MTV台選為「MTV輝煌巨星」,邀請林普巴茲提特、艾薇兒、林肯公園等藝人一同向這些樂壇老大哥們致敬。 這張久違的新專輯的錄制過程其實艱辛萬分,先是主唱詹姆斯進出戒毒中心接受治療,然後原任貝斯手傑森離去,雖然最後找到曾為大名鼎鼎的Ozzy Osbourne伴奏的羅伯加入,但因報到的太晚,也來不及參與新專輯的錄制,種種突發狀況讓這張新碟的發行市困難重重。 為了拍攝這張新輯的首支同名單曲的MV,這些團員們還勇闖美國舊金山的聖昆汀監獄,這個監獄最有名的就是有一個「No Hostage Policy」,也就是獄方並無保護人質政策,簡單來說就是任何人在獄中發生了任何被囚犯挾持或其它的意外,就只能靠上天保佑,並沒有人能夠保證會出面去援救人質安全出來。不過他們也在兩天內把這支相當特殊的MV拍攝完成,順便還開了一場小型演唱會,讓犯人極其興奮。 這支已經縱橫樂壇20年的樂團,隨著新專輯的推出,也向林普巴茲提特和linkin park這兩支表現優秀的後輩發出號召,邀請他們一起上路狂飆,展開夏季巡迴「Summer Sanitarium Tour」,這也將再度證明他們在重金屬搖滾領域的龍頭老大的地位。

幾近成名Almost Famous(2000)
導演:
卡梅倫·克羅 Cameron Crowe
主演:
凱特·哈德森 Kate Hudson
傑森·李 Jason Lee
弗蘭西斯·麥克多門 Frances McDormand

劇情
故事發生在1973年的美國,當時搖滾樂正方興未艾,新晉的搖滾樂團不斷涌現。這些樂隊與他們的音樂讓15歲的小威廉著了迷,經過一番努力,他獲得了來自老牌滾石音樂雜志的「特殊」任務——采訪一支正在走紅的搖滾樂隊「平靜之水」。於是他不顧母親的反對,跟隨樂隊踏上了巡迴演出的音樂之旅。在經歷了一番風雨之後,不再僅僅是采訪者而是樂隊一員的威廉終於感悟了家庭與生活的真諦。

天鵝絨金礦Velvet Goldmine(1998)
導演:
托德·海因斯 Todd Haynes
主演:
喬納森·萊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Eddie Izzard
伊萬·麥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1970年,搖滾樂在世界上爆發了,代表人物布萊德·斯萊德成為萬人景仰的領袖,1984年,他在一次狂歡的演出中遭人「暗殺」,自此銷聲匿跡。年輕記者阿瑟開始了對昔日偶像的調查。在布萊恩的妻子曼迪的講述下,故事回到70年代:斯萊德的崛起,他與美國搖滾歌星庫爾特·懷爾德的相互鼓舞與相互迷戀,還有他最終的隕落。阿瑟找到了庫爾特,他描繪的與斯萊德的關系像寓言一樣美麗動人。在采訪和調查中,阿瑟少年時代的歌星夢想被再次點燃。他將自己想像成另一個斯萊德,與懷爾德重新溫存那份相惜相愛的感情,而天使般的斯萊德正在雲中美麗的宮殿里歌唱……

盧·里德:搖滾心靈Lou Reed: Rock and Roll Heart(1998)
主演:
大衛·鮑伊 David Bowie
盧·里德 Lou Reed

劇情
回顧lou reed三十年的音樂歷程,從Velvet Underground到單飛到futuristic rock opera。訪談不僅有reed還有多位好友。另外圈內音樂人David Bowie、David Byne、Patti Smith、Suzanne Vega、Dave Stewart、Philip Glass也出鏡談lou reed對自己的影響。

車庫搖滾 Garage Days(2002)
導演:
亞歷克斯·普羅亞斯 Alex Proyas
主演:
Kimble Rendall
Emma Lung
馬爾頓·索克斯 Marton Csokas

國家/地區: 澳大利亞
對白語言:英語

關於一支年輕的悉尼搖滾樂隊,試圖尋求一席立足之地,他們在成為新希望前還有漫長的一段搖滾路要走。

搖滾兄弟 Brothers of the Head(2005)
導演:
吉斯·富頓 Keith Fulton
路易斯·沛沛 Louis Pepe
主演:
Luke Treadaway
Harry Treadaway

劇情
2006年柏林電影節全景單元的開幕片是基思·富爾頓和路易·貝貝的《Brothers Of The Head》,講述了一對玩朋克搖滾的雙胞胎兄弟組樂隊的故事。

搖滾巨星 Rock Star(2001)
導演:
斯蒂芬·赫瑞克 Stephen Herek
主演:
馬克·沃爾伯格 Mark Wahlberg
蒂莫西·奧利芬特 Timothy Olyphant
詹妮弗·安妮斯頓 Jennifer Aniston

克利斯·科爾茲是一名辦公用品銷售員,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搖滾歌星。紅極一時的Steel Dragon樂隊是他嚮往、追逐的目標。克利斯和朋友們組成一支業余樂隊Blood Pollution,竭力模仿Steel Dragon樂隊主唱鮑比·畢爾斯的,他的執著與痴迷與日俱增,為此他經常和樂隊成員發生爭吵;隊友演奏時,樂曲稍有出入,他便大打出手。終於,大家再也無法忍受他那近乎偏執的熱情。畢竟,他們不想一味模仿、照搬,他們需要創新。克利斯被逐出了樂隊。
與此同時,Steel Dragon樂隊正打算撤掉主唱鮑比·畢爾斯。正巧克利斯的兩位歌迷同鄉給Steel Dragon樂隊看了Blood Pollution的演出錄像,吉它手柯克·卡第看中了克立斯,決定約他面試。在女友艾米麗的協助下,克利斯大獲全勝,以精湛的表演一舉征服Steel Dragon樂隊成員。至此,克立斯成為Steel Dragon樂隊的主唱,為重金屬時代寫下輝煌的一筆。

單身一族Singles(1992)
導演:
卡梅倫·克羅 Cameron Crowe
主演:
蒂姆·波頓 Tim Burton
卡梅倫·克羅 Cameron Crowe
Peter Horton

另外還有中國的北京雜種和北京樂與路等。

② 無間行者的影片評價

人物命運是這個故事的核心。綜合各方信息,《無間行者》與《無間道》相比,幾個主要角色變化都不大,連某些重要情節都保持一致。最大的區別,在於美版「韓琛」(弗蘭克一角)和馬克·沃爾伯格扮演的警員迪戈納姆,前者變得戲份極重,後者則是美版編導安插的秘密武器。(《南方都市報》評)
雖然該片翻拍自香港版的《無間道》,但《無間行者》是一部完全被美國化了的影片。 對於酷愛黑幫題材大導演馬丁·斯科西斯來說,翻拍《無間道》只是遲早的事。背景地被改在了波士頓,主角被換成了愛爾蘭黑幫,一樣吸引力十足。(《滾石》雜志評)
《無間行者》稱作是一部達到最高級別的黑幫電影,更認為它是馬丁·斯科塞斯繼1990年的《好傢伙》之後最棒的作品。(央視網評 )

③ 求一部關於黑客的電影

樓主你好,你說的是虎膽龍威 4 !!!

虎膽龍威 4 Die Hard 4 (2007)
片 名 Live Free or Die Hard
年 代 2007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動作/驚悚
IMDB評分 8.4/10(5,169 votes)
導 演 倫·維斯曼 Len Wiseman
主 演 布魯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李美琪 Maggie Q
賈斯汀·朗 Justin Long
簡 介
這是《虎膽龍威》系列特別營造的一個慣例:約翰·邁克萊恩總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方,然後被迫卷進一系列的麻煩之中。話說不知道是哪一年的7月4日,恰好是一個周末,雖說紐約警察約翰·邁克萊恩正在度假中,可是他還來不及和他那已經上大學的女兒露西道別,就被總部的電話叫走了,他接到一個任務:逮捕黑客馬特·法萊爾,然後送到FBI那裡接受審訊……怎麼看這都是一件稀鬆平常的案子,可是你不要忘了約翰那天生吸引麻煩的體質。約翰剛剛抵達馬特的公寓,就像觸動了什麼機關似的,各種各樣的混亂接踵而來。
在馬特的幫助下,約翰那不太靈光的腦袋終於開始慢慢理解自己身邊為什麼發生了這么多事情。原來,不知道來自於何方的一股攻擊力量,正在侵蝕著美國的計算機系統,一旦成功,整個國家都將陷入停頓的可怕狀態。當然,這個計劃背後肯定有一個神秘人物,只是FBI沒辦法確定這位神秘人的具體位置。
製造這場混亂的幕後黑手就是托馬斯·加布里埃爾,他為約翰准備了一大堆機關障礙,包括綁架他的女兒露西。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避免這個警察插手自己一手策劃的驚天大計劃。要說計算機啊網路啊,可都是約翰的死穴,雖然不至於一竅不通,也八九不離十了。好在雖然一路連滾帶爬,約翰卻沒忘記自己的任務,將馬特牢牢地帶在自己身邊,於是這位年輕的黑客小夥子,就成了這一次約翰身邊最得力的幫手。
一句話評論:
布魯斯·威利斯飾演的這位性情乖戾、脾氣暴躁的紐約警察,就像一個你許久不曾想起的老熟人……他可能更老、更禿了,穿衣的品味也下降了,可是他仍然能夠帶給你無限的驚喜。——《電影沙龍》
影片中那些真實的動作場景,要比靠電腦完成的更精彩、更真實。——《滾石》
影片可能沒第一集那麼好,不過也差不多了。——《多倫多之星》
拍攝了四集故事之後,約翰·邁克萊恩的「不死身」更像是一個笑話,其實他就是一名變相的超級英雄,否則怎麼會被五輛汽車壓在下面,卻仍然能夠活命?——《費城每日新聞》

④ 面紗的影片評論

影片的魅力不僅源於兩位主人公的故事,還與古老文明的動盪背景密不可分。(《芝加哥太陽時報》評)
這部歷史上第三次搬上大銀幕的《面紗》把毛姆教育女性的原著小說改編成了一個精緻的浪漫故事。(《紐約時報》評)
雖然以娜奧米·沃茨為首的演員陣容奉獻了精彩的表演,但《面紗》依然散發出一種優雅的冷酷。影片對毛姆1925年描寫中國的小說進行了一次明信片式的改編。(《紐約郵報》評)
《面紗》提升了毛姆原著小說的境界,把拘謹的高尚轉化成了真誠的激情。(《鄉音》評)
諾頓與沃茨的表演是第一流的,施魯伯和托比·瓊斯等其他演員的表演也很出色。(《今日美國》評)
《面紗》講述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同時繼承了以往那些偉大影片的優良製作傳統,影片取得的成就必將載入影史。(《紐約觀察家》評)
《面紗》親密且充滿力量地講述了一個永恆的愛情故事。無論如何都被影片所感動。(《滾石》評)
機智的劇本,演員們扎實的表演以及極具吸引力的實地拍攝都不足以使《面紗》成為一部引人注目的經典文學現代改編片。(《綜藝》評)
《面紗》提升了毛姆原著小說的境界,把拘謹的高尚轉化成了真誠的激情。(《洛杉磯周報》評)
一部純粹的成人電影,極具張力地表現了人物艱苦的心路歷程。(《洛杉磯每日新聞》評)
導演庫蘭拍攝了一部全面成功的影片,《面紗》不僅把我們帶進了兩位主角的個人世界中,並且抓住了一個古老文明努力在進行現代轉型時期的動盪瞬間。(《芝加哥太陽報》評 ) 影片的結果有點脫離現實的奇怪感。(《華盛頓郵報》評)

⑤ 找一些主角是精神分裂,心理變態或是人格崩潰的優秀西方電影

本人介紹主要在於「精」,強烈推薦《開膛手傑克》有翻譯為《來自地獄》

19世紀末的英國倫敦,有倆大著名人物,代表光輝的是福爾摩斯,代表黑暗的則是開膛手傑克,他患有嚴重的人格分裂,他是是1888年8月7日到11月9日間,於倫敦東區的白教堂(Whit一帶以殘忍變態的手法連續殺害至少五名妓女的兇手代稱。犯案期間,兇手多次寫信至相關單位挑釁,卻始終未落入法網。其大膽的犯案手法,又經媒體一再渲染而引起當時英國社會的恐慌。至今他依然是歐美文化中最惡名昭彰的殺手之一。
這是一部關於19世紀倫敦臭名昭著的開膛手傑克的電影,不過這個版本換成了一個擅長拍攝恐怖片的導演,而且由性格巨星金斯基主演。傑克白天是醫生,晚上卻四齣行動專門殘忍殺害妓女,在倫敦城中人們為之色變,警察想法設法要抓到他犯罪的證據。

還有一部《理發師陶德》約翰尼德普新作,非常值得一看
被《滾石》雜志評為有史以來最高雅的一部變態殺人狂電影。
英國人本傑明·巴克(約翰尼·德普飾演)和妻子魯西還有女兒喬安娜一起過著簡單而平凡的生活。本傑明是個理發師,平日生意不錯,一家人的生活也頗為幸福美滿。但是,如同現實生活中一樣,美好的總是短暫的。當地法官因為覬覦魯西的美貌,巧立名目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本傑明·巴克流放(罪名為:愚蠢),後又將他驅逐出了英國。就這樣本傑明一家人的命運軌跡被完全的改變了……
許多年後,一個名叫斯文尼·陶德的理發師在一家餡餅店的二樓開張了自己的店鋪。人們都說那家餡餅店味道怪異,理發店的感覺也不對。鄰居也稱經常在餡餅店的地下傳來惡臭。而許多光顧理發店的人也是只見進不見出……這一切的答案都很簡單——餡餅店用的製作原料是鮮活的人肉,而「供應商」就是樓上的理發店。理發師陶德的剃刀上沾滿了前來剪頭的人的鮮血。而他這樣做不為別的,只為了宣洩心中那滿滿的仇恨——他就是當年被驅逐出境的本傑明·巴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和那之後自己妻兒的不幸將火一樣的仇恨注入了他的心裡。他不再是本傑明·巴克,仇恨的火焰點燃了他心中原始的狂躁本能,一個徹頭徹尾嗜血成性的魔鬼理發師陶德就此誕生了。多年後,他重返英格蘭,與餡餅店女老闆拉維特(海倫娜·伯翰·卡特飾演)一起聯手,開始了血腥的復仇之路……
最後由於陶德錯殺了他的妻子,導致了影片悲劇的結尾。

⑥ 人類移居外星的電影

人類移民外星經典電影

《深空失憶》

影片講述遺棄飛船上一群醒來後完全沒有記憶的宇航員們的故事,被形容是《異形》和《太陽浩劫》的結合體,同時又融合了封閉空間內你死我活的血腥元素。這部風格另類,彰顯著神秘色彩的科幻恐怖電影,在2009年秋季掀動一場科幻熱潮。

http://ke..com/view/2284921.htm

⑦ 求幾部有關搖滾樂的電影!

《幾近成名》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vJa2iquOirvhHk1BSkGeA

提取碼:16sf

該片講述了一名15歲的搖滾樂愛好者威廉跟隨樂隊巡迴演出並終於感悟了家庭與生活真諦的故事。2001年,該片獲得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和美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獎

⑧ 搖滾電影

推薦你:

史上最經典的15部搖滾電影
1、《晝夜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1956年

它也許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搖滾電影,也是搖滾這個詞第一次被用到電影中,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它其實和一部紀錄片差不多,因為片中的情節幾乎可以忽略不記,台詞也只是對音樂的鋪墊,它真正的意義在於匯集了搖滾樂最早一批樂手歌手的現場演出,並用這些瘋狂在現實世界裡引出更多瘋狂,由於比爾·哈利、「彗星」等人的演出實在瘋狂,而引起的騷亂又太多,所以在英國眾多城市遭到禁映。

2、《神秘列車》(MYSTERY TRAIN)1989年

吉姆·賈木許電影作品,這部電影比貓王自己的一大堆電影更能反映其精神實質。

3、《Jimi Hendrix——Experience Electric Ladyland》1970年

Jimi Hendrix的英年早逝,叫樂評人認定這是搖滾樂壇在十九世紀的最重要損失之一,他迷幻的吉他手法,將個人靈氣與音樂結合得叫聽者動容,能夠將吉他弦變成如人類的舌頭,會講話,會令人開心,落淚。今之這張Electric Lady land的VCD,就製成一張Jimi Hendrix自傳式的影像紀錄,收入Hendrix演出的片段,在音樂製作時的認真態度,完全是沖破時空活現眼前。而且也訪問了不少樂壇中人,例如 Steve Windwood,Eddie Kramer(他是ElectricLadyland大碟的錄音師),亦有Hendrix的經理人Chas Chandler,亦即是Animals的bass手,從他們的說話中,皆對這位天才給予極高贊賞,更可看出他們是言出於心。VCD中,當然也少不了收入 Hendrix的live performance,在台上他就如著了魔的投入,這裡面就有All Along The Watchtower,Gypsy Eyes,Crosstown Traffic,Voodoo Chill……看見他完全投入的演出,指法如飛在吉他弦線上勾劃出靈魂,當今之世,已沒有一位吉他手有此能耐;這張Electric Lady land肯定是Hendrix迷的珍藏品,甚至是他一個音樂圖監;就算你是初接觸這名字,也可從這VCD中對他了解更多。這就是一個音樂必修課,課題是:Jimi Hendrix。

4、《脂粉貓王》(Jaihouse Rock)1957

「貓王」艾爾維斯·普萊斯利最典型的搖滾電影之一,描敘一個不安分的小子在監獄里迷上搖滾,出獄後成為搖滾紅星,後來又蛻變成一個利慾熏心的大明星,失去了最親密的朋友雲雲。在「貓王」無數連歌帶演的爛片中,好歹這還算一部真正描述搖滾樂本身的電影,他的神采也還真的算得上叫人興奮。

5、《別回頭》(Dont Lookback)1967年

這部紀錄片是對BOBDYLAN1965年英國巡演的忠實記錄,導演彭內貝克用影像清晰地說明那時的鮑波與「披頭四」是多麼的不同,與同時期的《苦難日之夜》相比,《別回頭》更直接、深刻,對自己的拍攝對象也沒有造星般地刻意吹捧,甚至還有毫不掩飾的刻意嘲諷。但是,再冷靜的鏡頭都無法掩蓋年輕迪倫的燦爛光芒,同現在的老迪倫相比,年輕的他無與倫比的傲慢,機智,激情洋溢,而其中一段以跨掉派代表艾倫·金斯堡為背景的開場更是彌足珍貴。

6、《紫醉金迷》(Velvet Goldmine)1998年

影片再現了英國華麗搖滾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時的景象。藝名為Maxwell Demon的華麗搖滾明星Brian Slade預言了自己將死於舞台上,當他的遇刺騙局被揭露後,他的星途就走到了盡頭。10年後,原來是Slade歌迷的英國記者Arthur Stuart要發表一篇名為《究竟發生了什麼?》的文章。影片馬上轉為多線索模式,從多個角度展示了BrianSlade的生活和事業,包括他和妻子Mandy Slade及瘋狂的美國歌手Curt Wild之間的雙性戀經歷。很有趣的是,英國出身的伊萬·麥格雷戈在這部電影中竟然飾演一個美國本土搖滾歌手,他爆發力十足的演唱,啟發了片中的英國華麗搖滾歌手,兩人產生了一段同志情誼,而另一個主要演員,紐約時報記者年輕時對自身慾望的探索,也是經由他的改變。劇中伊萬·麥格雷戈不僅跟每個主角都有一段纏綿,甚至不惜在舞台上演唱到一半時三點全露的火辣情節,我想這也是他跟一般偶像明星截然不同的地方,他不為表演所限,自然也不拘泥於形象。

7、《伍德斯托克》(WOODSTOCK)1970年

這部幾乎可以稱之為樂史上最著名的搖滾紀錄片,記錄了嬉皮年代的音樂神話。如果你聽搖滾而不知道這個,那你……

8、《迷牆》(THE WALL)1982年

一部最出色的也是最著名的搖滾電影。1979年英國的傳奇搖滾樂隊Pink Floyd推出了搖滾樂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概念性雙唱片專集《The Wall》,由樂隊的靈魂人物Roger Waters根據自身經歷創作的半自傳性作品。這張唱片以「牆」的概念為基礎,抒發了對戰爭的恐懼(Roger Waters的父親死於二戰),對人性麻木的控訴和社會陰暗面的描寫,唱片推出後,不僅在搖滾樂界,而且引起整個西方文化界的巨大反響。兩年後,英國著名導演阿侖·派克決意把它搬上銀幕,他請來了英國樂隊Boomtownrats的主唱Bob Geldof扮演影片主角Pink,運用大量的電影表現手法——蒙太奇和動畫手段極好地傳達了唱片的主題(當然也有導演自己的理解),不僅如此,影片的音響表現手法引起極大震動,全片沒有一句對白,全部採用Pink Floyd在雙唱片專集《The wall》中的歌曲(也有唱片中未出現的一些歌曲在影片中出現)作為推動影片情節發展的媒介,就像一部長篇music video。可以說這部影片的出現直接引發music video的熱潮出現。另外影片的製作方法也引起後來電影人的紛紛仿效。不過如果你對西方戰後青年的概況和唱片本身的內容不夠了解的話,你大概不易看懂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阿侖·派克在十五年後,又拍攝了一部根據音樂劇改編的影片《Evita》(貝隆夫人,由麥當娜主演),全片仍然沒有一句對白。

9、《席德與南希》(SID AND NANCY)1986年

雖然「性手槍」不是最出色的朋克樂隊,但他們是最出名的朋克樂隊,《希德與南茜》是關於這支傳奇樂隊的吉他手希德·維舍斯與其美國女友南茜·斯龐根那反復無常的情愛關系和羅密歐朱麗葉式的悲劇結局,導演對這兩個社會食物鏈最底端的邊緣人進行了客觀的刻畫:他們的粗暴和痛苦,他們的敏感和自傷,他們走向自我毀滅卻似乎不可避免……每一格影像都展現了電影的憤怒、激動和真誠。經過那次危機四伏的美國巡演,「性手槍」終告解體,希德仍在viper毒癮的控制之下,他試圖開始個人發展,但人們在一個早上發現南茜被捅死倒在地板上,希德因為謀殺罪被捕,他們的悲劇正好印證了朋克樂隊「玩鬧大會」(Circle Jerks)的一首歌——「Love Kills」(愛會殺人)。科特尼·拉芙和科特·柯本的關系,經常被用來與南茜和希德的關系作比,而科特尼·拉芙恰好在這部電影裡面扮演了一個小角色。加里·歐德曼和克洛·韋伯以令人折服的演技將希德與南茜關系中的那份不成熟、相互傷害及令人反感的一面清晰地凸現在觀眾眼前,而他們那決意擺脫任何束縛的愛情又是那麼令人感傷,乃至啜泣。2000年的《骯臟與憤怒》(The Filth And The Fury)是一部關於「性手槍」樂隊的傑出紀錄片,真實、客觀、滿懷熱情,而又頗具觀賞性。

10、《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1973年

《星球大戰》系列的導演喬治·盧卡斯能拍出這樣清新可人的小品,令人嘆服。影片主演是哈里森·福特。故事以1962 年夏天美國一個小鎮為背景,描寫幾個高中生畢業一夜的生活,反映了越戰前夕過著優裕富足生活的美國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其中引用了大量美國50年代的搖滾樂作為背景音樂,如:BillHaley(比爾·哈利)的《rockaroundtheclock》(晝夜搖滾)等等,應該說是恰如其分。這部影片是喬治 ·盧卡斯最有深度的作品——我就不懂為什麼美國人對《星戰》這樣的適合於兒童觀看的影片這么津津樂道——《美國風情畫》比《星戰》強多了。

11、《猜火車》(Train Spotting)1996年

這部電影改編自艾文·威爾士1993年同名暢銷小說;成本僅二百五十萬美元,拍攝時間49天。從一出爐,它就成為了輿論的焦點。不僅因為在這部低成本影片中對viper吸食作極為細致的描寫,更由於片中所充斥的墮落情緒——倫敦的影評人說這部影片使人想要「以身試毒」。當然影片的導演並不承認,他認為影片後部對毒癮來臨時的痛苦描寫是很客觀的。

事實上,整部影片的態度與其說是客觀不如說是冷漠。影片以第一人稱作為敘事角度,完全在主人公的敘述中展開情節,隱藏影片的立場;而在本來已十分鬆散的結構中隨意終止敘述加入評論、分析甚至跨時空的追憶;這種純主觀的手法不僅使人耳目一新,也十分貼切影片的基調,從而以後的同類型影片屢屢採用,幾乎成為固定模式。影片以主人公瑞頓的一段自序作為開場白:「……大電視、健身器、富特轎車、朝九晚五……選擇……太多選擇,你選擇什麼?我選擇不選擇。」廣角鏡頭跟拍,配之以城市街景和IggyPop的音樂。

影片的展開部分則完全是以瑞頓為首的一小撮頹廢青年的生活實景:他們終日無所事事,東游西逛,打架酗酒泡妞吸毒;聚在鐵道邊打賭猜測下一列火車的經過時間以打發時日,還共同養著一個不知誰是父親的嬰兒。他們滿足於這種糜爛的生活狀態,即不想也認為不能改變現狀,逃避一切規范和責任,並且全部是無go- vern-ment主義者和viper吸食者。在一次暢快淋漓的集體吸毒後小嬰兒意外死亡,這強烈刺激了可能是父親的每一個人;促使瑞頓在無數次失敗後下定決心戒毒。就在他戒毒成功開始普通人生活時,暴力愛好者巴比帶著瑞頓的舊日夥伴找上了他,要他一起參與一次巨額販毒。最終瑞頓偷走了販毒所得的錢消失在人群之中。

片中瑞頓過量吸食viper後精神恍惚,昏倒在街頭的段落以浪漫主義的高速攝影處理,背景配以LoudReed寧靜的《OnePerfectDay》,極寫吸毒後的快感;隨之而來的戒毒過程則用超現實主義手法表現,以嘈雜的電子樂配合色彩極不和諧的畫面構成感官刺激;與上一段落形成強烈對比。這些描寫怪誕而又真實,堪稱經典之筆。

瑞頓的夥伴在空寂無聲的鐵道邊大聲說:「蘇格蘭,蘇格蘭,這是全世界最醜陋的地方。」其他人則對他大肆嘲笑——這就是後現代的「憤怒青年」們,他們在夢魘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樹立任何意義上的精神之父。《猜火車》以其冷靜的喻諷口吻,真實的敘述態度,貫穿始終的黑色幽默感及具現代感的聲畫處理成為另類影片中的經典;更因其中所表現的價值觀和自我意識引起了極大關注和爭論。以後一系列的另類影片中幾乎部部都有它的影子。無怪乎有人說:「整部《NOWHERE》(美國另類影片)也比不上《猜火車》的五分鍾。」

12、《大門》(THE DOORS)1991年

這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一部影片——當然和導演有關,我是奧列佛·斯通的忠實影迷,同時也是The Doors樂隊及其主唱歌手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的忠實樂迷。奧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學院的校友,吉姆·莫里森在世期間,斯通曾給吉姆讀過自己寫的劇本,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發了把吉姆和大門樂隊的事跡搬上銀幕的想法,這個願望直到斯通完成了《生逢七月四日》後才得以實現,在他宣布要拍攝這部影片之後,很多男影星都爭相要飾演男主角吉姆——因為這個角色實在是太有挑戰性了,最後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方·基默幸運入選。斯通在拍攝這部影片時,採取的不同於一般人物傳記片的手法,截取了吉姆一生的幾個片段,並且並不完全拘泥於史實,甚至是一些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如那個反復出現的死於車禍的老印第安人)來表現吉姆和大門樂隊的傳奇經歷,取得很好效果。斯通不愧於電影大師的稱號,他對影片的氣氛和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方· 基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為了演好這個極富爭議的角色,他不但認真研究表演方法,而且刻苦鑽研了吉姆和大門樂隊的詩作和歌曲,認真體會角色的性格,甚至模仿吉姆的一舉一動,應該說,他把這個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不但是形似,而且是神似(即使沒看過影片,只看過劇照的人相信也會同意我的說法)。方·基默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在影片拍攝結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從角色中解脫出來。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樣,放映後引起極大的爭議,但其藝術價值毋容置疑。這部影片也向人們證明——方·基默和梅格·瑞恩(在影片中飾演吉姆的妻子帕米拉)不是只會扮演諸如《壯志凌雲》中那樣傻傻的角色。

13、《歌聲淚痕》(THEROSE)1979年

這是一部關於搖滾樂史上最偉大的女性——JanisJoplin的傳記片,製片人找了一位外形比較相似、同時也是一名歌手的貝蒂·米德勒來出演這位傳奇女星的短暫一生,令人唏噓不已。貝蒂·米德勒的表演應該說是比較到位的。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JanisJoplin的歌曲以外,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異彩。影片的原聲專集十分暢銷,其中出現了一曲也許是搖滾樂史上最為動聽的歌曲《Therose》(玫瑰)。

14、《搖滾夢》(Starstruck)1982年

這是一部不需要知道故事,不需要知道導演,也能夠隨之搖擺狂舞的搖滾電影!俗套的劇情:女孩懷著摘星夢,女孩的母親失業,家庭陷入危機,女孩參加歌唱比賽,女孩遇見男孩,男孩失去女孩,男孩贏回女孩芳心。導演展現駕馭類型電影的神奇能力,全片洋溢的青春搖滾氣息宛如歌舞劇版《舞國英雄》,喜愛搖滾樂的你不可錯過!

15、《給我庇護》(Gimme Shelter)1970年

1969年Woodstock音樂節四個月之後,發生了一次名氣遠在前者之下、但就意義與成就來說不遑多讓的槍殺事件。這部電影就是記錄這次事件的。這支樂隊可以說是20世紀60年代搖滾的終結者,當然它的表面現象是1969年12月。當時,在美國有大量樂迷的Rolling Stones樂隊在美國加州奧德蒙舉行一場免費演唱會,當天有40萬觀眾來到現場,但悲劇發生了,被聘來維持秩序的飛車party在演唱會上演了暴力的場面,一名觀眾被追殺而死。這部又名《讓我躲藏》的紀錄片記下了「滾石」樂隊最值得珍藏的瞬間,也記下了「地獄天使」的兇猛身影,本來是來維持秩序的他們最終卻與部分觀眾大打出手,讓20世紀60年代愛與和平的聚會的巨大神話在瞬間倒塌,正因為這些無比真實的鏡頭,這部電影在搖滾文獻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補充:
American.Hardcore(美國硬核)2006
Metal.A.Headbangers.Journey(重金屬之旅)2005
Fight Club (搏擊俱樂部 )1999
The Buddy Holly Story(巴迪.霍利的故事)1978
THE SONG REMAINS THE SAME(永遠的齊泊林飛艇)
《北京雜種》(made in china)
《北京樂與路》(made in china)
《披頭歲月》
《搖滾青年》(made in china)
《MEETING PEOPLE IS EASY》「Raidohead」的電影
Spinal Tap(搖滾萬歲)
Almost Famous(幾乎成名)
A Hard Day's Night(一夜狂歡)
Jailhouse Rock(監獄搖滾)
Tommy(湯米)
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赫德韋格的憤怒樂隊)
Purple Rain(紫雨)

補充2
《Jimi Hendrix--Rainbow Bridge》1970
《逍遙騎士》Easy Rider 1969
《肉大叔》Uncle meat 1968
《苦難日之夜》A HARD DAY』S NIGHT 1964
《搖滾先生》Mr rock and roll 1957
《我不在那兒》I'm Not There 2007
《最後的日子》Last Days 2005
《永不止步》Walk Hard 2007

⑨ 127小時的影片評價

即便沒有駭人的刑具與鬼魂的侵擾,一部傳記視角的影片將大自然的猙獰步步呈現時,依然可以讓你忘記呼吸!(《洛杉磯時報》評)
詹姆斯·弗蘭科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如果奧斯卡沒提名,那就是評委會瞎眼了。丹尼·博伊爾(Danny Boyle)又一部書寫人性的重要電影作品,告訴你一個堅持不懈的故事,為處於災難的人,指明一條光明道路。(《底特律新聞》評)
丹尼·博伊爾導演的作品,從來不缺少看點,這部電影也一樣,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讓你如痴如醉。(《紐瓦克明星紀事報》評)
詹姆斯·弗蘭科(James Franco)飾演的角色,讓我們完全著迷了。(《紐約每日新聞》評)
影片明顯能讓人感受到顫抖的時刻,此外,詹姆斯·弗蘭科飾演的角色也很到位,沒有被神化,他也會沒有勇氣,感到害怕和在危難面前等待死亡的來臨。(《環球郵報》評)
一部可以載入「偉大」史冊的電影,《127小時》帶給我們一個難忘的旅程。值得一提的是,影片90%的內容都設置在一個狹窄的空間,還能拍出這樣的質量,相當不容易。(《紐約郵報》評)
繼《貧民窟的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之後,丹尼·博伊爾的又一部佳作。(《丹佛郵報》評)
電影的每個鏡頭,刺激著觀眾的神經,比大場面的戰爭片還刺激。此外,詹姆斯·弗蘭科的表演很自然,細致入微,還能把恐怖和幽默柔和在一起。(《滾石雜志》評)
《127小時》的艱難,不是每個男人都能克服的,丹尼·博伊爾和詹姆斯·弗蘭科聯手炮製了一部鼓舞人心的電影。(《洛杉磯時報》評)
電影片名普通,甚至會被人輕易錯過,不過,這是一部值得每個人一看的電影。(《華盛頓郵報》評)
通過這部電影,會讓你對自己往後的行為進行約束,但同時,也會讓低迷的你振作起來,讓你快樂的活著。(《紐約時報》評 )

⑩ 電影普羅米修斯簡介

《異形》前傳電影《普羅米修斯》由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所執導,影星勞米·拉佩斯,邁克爾·法斯賓德,蓋·皮爾斯,查理茲·塞隆等主演,影片於2012年6月8日上映。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電影普羅米修斯簡介,供大家參閱!

電影普羅米修斯基本信息

《異形》前傳電影《普羅米修斯》由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所執導,影星勞米·拉佩斯,邁克爾·法斯賓德,蓋·皮爾斯,查理茲·塞隆等主演,影片於2012年6月8日上映。

故事被設置在宇宙中最危險的角落。影片講述一隊科學家開展了一場驚悚的探險之旅,這一切將考驗他們生理和精神上的極限,並讓他們滯留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裡他們會發現困擾人類已久的終極問題的答案,以及生命的終極之謎。

電影普羅米修斯劇情簡介

地球,2089年。某次在英國蘇格蘭斯凱島的考古發掘中發現的一件外星文明的遺跡,原來地球上的人類其實是被一種更高級的外星種族製造出來的,而這個外星種族就是當年在第一部《異形》電影里出現的異形飛船上的“宇航員”(space jockeys)那個種族。他們還改造了地球環境以使之適合人類生存。這個外星種族被人類當作神和上帝來崇拜,並被世界各地的人們編成了神話世代流傳。

當人類在這些超古代文明中發現了他們星球的坐標後,為了與自己的創造者進行第一次接觸,人類造出了“普羅米修斯”號飛船,飛向這個星球,我們稱之為“天堂”(Paradise)的星球。

“天堂”位於Zeta Riticuli星系,人類花費兩年多的時間終於來到了“天堂”但是等待他們的並不是熱烈的歡迎,而是殘酷的考驗,在地下洞穴中人類發現了造物者們的遺骸,在遺骸中確認了人類與創造者之間的基因聯系,但隨後也在洞穴中發現了有機物質,且有機物質開始變異,形成早期生命體狀態,並且開始襲擊人類。

而後人類在人造人大衛的帶領下發現了原來這洞穴是一個宇宙飛船,而且造物者中還有存活者,但在人類與造物者接觸後卻遭到了造物者的襲擊,並且發現這些有機物質都是生物武器,而創造者的最終目的地居然是地球,為了防止這些可怕地生物武器前往地球,於是人類用普羅米修斯飛船撞毀了升空起飛准備飛往地球的創造者飛船。

最後剩餘的人類(shaw)與某位造物者搏鬥,搏鬥中造物者被有機生命體抓住後寄生,人類(shaw)乘機逃出,與人造人大衛飛往真正的造物者星球,而最後那個被寄生的造物者胸腔中生出了第一隻異形。

電影普羅米修斯幕後花絮

①為了准備自己的角色,邁克爾·法斯賓德看了《銀翼殺手》、《天降財神》、《僕人》和《阿拉伯的勞倫斯》等影片。

②影片開頭的那一段“時間的起始”的戲份是在冰島拍攝的。整個場景花了兩個星期才拍攝完成。

③《異形》系列中機器人的名字是按照字母表的順序排列的。在前三集異形中,這個機器人分別被叫做Ash、Bishiop和Call。而在這一集中,它的名字則是David。

④曾經因為《異形》而拿到奧斯卡的H·R·吉格,也為這部電影貢獻了自己的才華。

⑤在整部影片中,雷德利·斯科特把電腦動畫的數量降到了最低。他還是用傳統方法完成了影片。據稱,這是他在拍攝《銀翼殺手》時留下的一個習慣。

⑥在宣傳影片的時候,斯科特用了一些不尋常的手法,比如說製作了2028年的TED Talk等等。這個點子是斯科特和達蒙·林德洛夫,而指導這些短片的人則是斯科特的兒子,盧克·斯科特。

⑦瑞典演員勞米·拉佩斯在片中扮演的是一個英國角色。為了說一口地道的英國英語,在拍攝現場,她一直有一個語言老師幫助她糾正發音。

⑧查理茲·塞隆有吸煙的習慣,這讓她體力下降。在片中,她有一段戲是穿著14公斤重的靴子在沙地上奔跑。這段戲,差點讓她虛脫。

⑨凱瑞·穆里根、奧利維亞·王爾德、安妮·海瑟薇、娜塔莉·波特曼、詹姆斯·弗蘭科、本·福斯特等演員都曾經有望在影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⑩2012年5月7日,吉爾莫·德爾·托羅宣布,自己已經准備了2年的影片《瘋狂之山》,將被無限期地擱置。原因是,他覺得《普羅米修斯》在故事、場景和氣質上都與這部電影極為相似。

電影普羅米修斯影片評價

《普羅米修斯》2012年6月8日北美上映。外國媒體的評論如潮,爛番茄網站73%的新鮮度。媒體評價則有褒有貶,有評價稱是一部“有著精妙設計和出色表演的令人激動的影片”,有的則認為“主題空洞劇本孱弱,只是一部合格之作”。

正方:從技術上說是一部完美的電影

《好萊塢報道者》給予了影片好評:“從技術上說,《普羅米修斯》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導演沒有把自己太多的觀念和技巧強加在3D中,這使得影片的內容和技術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毫無疑問,這部電影是斯科特對科幻片的回歸和凝視,也是他送給觀眾、能滿足觀眾期許的最好禮物。”

而更多正面評論基本都給了影片的布景、異形的設計,演員的表演,以及斯科特對恐怖情節的指導。《今日美國》評論:“《普羅米修斯》提供了真正的視覺奇觀,展示了科技的巫術。”

《滾石雜志》稱:“影片並沒有我們想像或者期望的那麼驚悚,也並不是太令人滿意。但回想之下,觀影的過程中還是常常會令人感到驚奇和興奮。”

專長於科幻和恐怖片的網站IGN,給出了一個審慎的評價:“雖然有很多異形生物,但是沒有一個可以和原版中的那些怪物相比。即便如此,影片還是有很多情節和橋段非常恐怖。也就是說,雖然影片沒有原版那麼震撼,但也相當令人滿意。”

英國《衛報》認為:“《普羅米修斯》是一部有著精妙設計和出色表演的令人激動的影片。它比《異形》要更為深刻和深邃。作為一部有存在價值的恐怖片,它沒有刻意表明有關種族、科技、宇宙等方面的內容,而是讓觀眾自己去發掘。這可能也是觀影的驚喜之一吧。”

反方:主題空洞 劇本太差 合格之作

《普羅米修斯》的負面評論主要來自劇本和主題。《紐約時報》批評影片的劇本道:“這個劇本實在令人提不起興趣。情節中的那些轉折和迂迴幾乎毀掉了電影高貴而深刻的主題。極客或者是粉絲或許能從這些邊角料里找到一點咀嚼和把玩的內容,但是你絕對不要希望太多。沒有令人震驚的真相,也沒有什麼微言大義的元素,有的只是商業過頭的情節和表述。”

《華爾街日報》則直接批評了影片大而空洞的主題和孱弱的劇本:“《普羅米修斯》用一個星際旅行的故事講述了尋找生命意義的主題。但是它給我們的答案卻是差勁而蹩腳的。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那個了無新意又羸弱的劇本。看上去,劇本里的故事既沒有內容又雜亂無章。”

Lyles' Movie Files則對斯科特的執導提出了批評:“斯科特總是差一口氣就把影片拍成了經典,目前來看,這部電影只能是一部合格之作。當字幕升起的時候,你肯定不會覺得自己看了一部當下的經典電影。”

閱讀全文

與滾石評價經典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吸血鬼咬女人電影 瀏覽:350
雅安太平洋電影院在哪裡 瀏覽:234
劉德華國語電影完整版 瀏覽:589
勵志兒童舞蹈電影 瀏覽:539
蘇聯電影雁南飛劇情 瀏覽:936
我最喜歡的電影人物小王子 瀏覽:699
中國2017電影影展 瀏覽:413
電影對發光的道具在哪裡找 瀏覽:656
渴望劇情電影 瀏覽:727
今年國產的電影 瀏覽:457
軍團電影劇情 瀏覽:731
丁丁歷險記英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332
夜場電影是怎麼事 瀏覽:549
依蘭愛情故事在電影哪裡 瀏覽:83
兒童電影真人版日本 瀏覽:541
插滿刀子的大鬍子外國電影 瀏覽:435
經常在家看電影的孩子 瀏覽:401
迅雷下載好的電影在哪裡 瀏覽:443
破襲戰國語完整版老電影 瀏覽:445
香港電影罪與罰粵語百度雲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