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生愛國主義影片有哪些
1、小兵張嘎
《小兵張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崔嵬、歐陽紅櫻聯合執導,安吉斯、張瑩、葛存壯、於中義主演。該片於1963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徐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講述了小嘎子在老鍾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戰士的故事。
2、閃閃的紅星
《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3、萬水千山
《萬水千山》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的戰爭片,由華純、成蔭執導,黃凱、藍馬主演,於1959年上映。
該片根據同名話劇改編,講述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
4、雞毛信
《雞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石揮執導,蔡元元、蔡安安、舒適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戰故事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
影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5、紅色娘子軍
《紅色娘子軍》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片,由謝晉執導,祝希娟、王心剛等主演,1960年7月1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和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戰斗故事。
6、上甘嶺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⑵ 電影《烈火中永生》、江雪琴說:頭可斷、血可流、後面是什麼
共產黨員的意志你是永遠打垮不了的。
電影《烈火中永生》中,共產黨人江雪琴被捕後,敵人嚴刑拷打逼迫她交出地下黨的重要情報。當敵人殘忍的將竹簽子釘入她的手指時,她斬釘截鐵地說:「釘吧,竹簽子必定是竹子做的,共產黨人的意志是鋼鐵。頭可斷,血可流,共產黨員的意志你是永遠打垮不了的。
(2)北京電影製片廠劇情擴展閱讀
《烈火中永生》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由水華執導,趙丹、於藍、張平、項堃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65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小說《紅岩》,講述在重慶解放前夕,江姐在丈夫被敵人殺害後,去華鎣山區參加農村武裝斗爭,由於甫志高的出賣,她和許雲峰被捕,他們在獄中保守黨組織秘密,同敵人展開頑強斗爭的故事。
影片完成於「文革」即將來臨的1965年,在拍攝英雄人物時,該片在影像與光影的運用上存在著意識形態化傾向,使英雄人物有「高大全」的感覺。例如:許雲峰、江姐等革命者形象多使用全光,反面人物則多使用舞台式的腳光,並常常處於半明半暗的光影之中。
⑶ 豆瓣國產電影評分排行榜100
豆瓣國產電影評分較高的電影有《霸王別姬(1993)》,《茶館(1982)》,《橫空出世(1999)》,《背靠背,臉對臉(1994)》,《活著(1994)》,《鬼子來了(2000)》。
《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茶館》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劇情片,由謝添執導,於是之、鄭榕、藍天野、黃宗洛、英若誠等出演,於1982年上映。該片改編自老舍所著的同名話劇,以老北京的裕泰茶館的興衰歷程為背景,講述了20世紀初期至解放前夕中國普通民眾經歷的苦難和生活逐步崩潰的故事。
⑷ 幫忙尋找 電影 林家鋪子
電影 林家鋪子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作品相關簡介:《林家鋪子》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水華執導、夏衍編劇、謝添主演的劇情片,於1959年上映。該片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以1931年的中國江南某小鎮為背景,通過小工商業者的掙扎生存、最終倒閉,和林老闆一家的命運,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黑暗現實。
⑸ 1956年白楊主演了什麼故事片
1956年白楊主演了故事片《祝福》。
1956年,白楊主演了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的故事片《祝福》,在片中飾演主人公祥林嫂,這被認為是她電影創作藝術成就的頂峰。影片上映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只要白楊出現在公共場合,人們都會大聲喊她祥林嫂。同年《祝福》一片獲得了捷克第十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祝福》介紹:
電影《祝福》是一部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夏衍改編,桑弧執導,白楊、魏鶴齡主演,1956年上映的劇情片。可以說,《祝福》創造了多個第一,如第一個將魯迅筆下的典型人物搬上銀幕、新中國第一部自行攝制的彩色故事片等。
該片講述了辛亥革命前後,30歲左右的寡婦祥林嫂被婆婆和衛老二賣給山裡獵戶賀老六為妻,經過逃婚、被搶,終於與老實人賀老六成親,婚後生子阿毛。可好景不長,賀老六不幸病故,接著孩子又被狼叼走,悲慘的命運徹底將她的人生推向谷底。在一個風雪交加之夜,祥林嫂悲慘地死去。
⑹ 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凌子風執導的影片是什麼
這部電影是《邊城》。
《邊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凌子風執導,馮漢元、戴吶等主演,於1984年上映。
劇情簡介
民國初年,在湘西邊境的一個小山城裡,有一個老船夫,守著一條渡船,幫來往的人渡河。他與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17年前,翠翠的母親與一名屯戍軍士未婚生子,後來二人雙雙殉情。老船夫不想翠翠重蹈覆轍,一心希望把翠翠託付給一個可靠的人。
茶峒城裡的船總順順有兩個兒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儺送。他們同時愛上了翠翠,而翠翠愛的是二佬,三年前的端午節夜晚,翠翠偶然邂逅了二佬,感情的種子就在那時悄悄埋下。
後來,兄弟倆決定用唱情歌的方式,讓翠翠選擇。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歌聲再沒有傳來了。隨後卻傳來了大佬被水淹死的噩耗。
(6)北京電影製片廠劇情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198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改編《邊城》為電影劇本;2月,沈從文讀了姚雲和李雋培的劇本,寫了很多具體修改意見,其後又和導演凌子風及姚雲一起討論劇本;8月,電影開拍。
1984年10月,電影攝制完成。
影片開始的鏡頭是沈從文在書桌前,於1983年8月在沈從文家裡拍攝。
⑺ 小兵張嘎要革命到底,下一句是什麼
電影1963版《小兵張嘎》中要革命到底,下一句是:建設共產主義。
《小兵張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崔嵬、歐陽紅櫻聯合執導,安吉斯、張瑩、葛存壯、於中義主演。該片於1963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徐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講述了小嘎子在老鍾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戰士的故事
(7)北京電影製片廠劇情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的白洋淀地區。嘎子(謝孟偉 飾)作夢都想參加八路軍,自從奶奶(黃素影 飾)為掩護老鍾叔(杜源 飾)被鬼子殺害後,嘎子隻身進城尋找偵察英雄羅金寶(金宏 飾)。參軍後,他配合區隊打了一場「挑簾戰」。
因違犯紀律賭氣出走,後與胖墩(杜雨 飾)等小夥伴重返縣城,他要單獨給奶奶報仇。我特派員劉燕(錢多多 飾)遭伏擊失散,後被漁家姑娘玉英(王莎莎 飾)搭救,鬼子派石磊(劉乃藝 飾)冒充特派員混入區隊,其陰謀被嘎子識破。
由於特派員肩負著葯品能否成功運輸的重任,所以圍繞真假特派員展開了鬥智斗勇。通過一系列戰斗之後,嘎子逐漸成長為自覺遵守紀律的戰士,他和小夥伴們配合區隊粉碎了敵人的陰謀,大批葯品安全穿越了敵人的封鎖線。
⑻ 《矛盾》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是什麼
電影《春蠶》、《林家鋪子》是根據矛盾的同名小說改編。
1、《林家鋪子》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水華執導、夏衍編劇、謝添主演的劇情片,於1959年上映。該片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以1931年的中國江南某小鎮為背景,
通過小工商業者的掙扎生存、最終倒閉,和林老闆一家的命運,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黑暗現實。
(8)北京電影製片廠劇情擴展閱讀
1、林家鋪子
林老闆——演員謝添
在鎮上也算得上有些頭臉,做生意很精明。他受盡權力階層諸般欺凌,但也反過來剝削勢力比他弱的人。雖然他費盡力氣想在亂世中掙扎著活下去,但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世道中,最終還是撐不下去,只得逃走。
林大娘——演員林彬
林老闆的妻子。慈愛、自尊,寧可把女兒明秀嫁給店裡的窮伙計,也不願讓她去有錢人家為妾。當大難臨頭時,她拿出體己錢讓丈夫女兒逃走,自己留下應付一切。
林明秀——演員馬薇
林家的獨生女兒,林老闆夫妻的掌上明珠。有些嬌氣但本性不失質朴,是個愛國、追求進步的青年學生。因為美貌差點被警察局長霸佔,最後隨父親逃走。
2、春蠶
故事講述了老通寶一家人,盼望著有一個好收成,能夠償還債務,讓自己的日子好過些。但可笑的是雖然老通寶得到了所盼望的豐收,因為蠶廠的接連倒閉,他的繭子賣不出去,最終不但沒有償還上債務,反而增添了新的債務。
⑼ 萬里征途里為什麼不能摸小孩頭
萬里征途里不能摸小孩頭是宗教信仰的原因。
《萬里征途》是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於洋執導,達式常、孟慶良等主演的劇情電影。 影片講述了70年代初期汽車運輸大隊奮戰在社會主義革命第一線的故事。 影片於1977年上映。
該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向觀眾展現了中國式撤僑背後所面臨的困難重重,千難萬險。主要講述了前駐地外交官宗大偉(張譯飾)與外交部新人成朗(王俊凱飾)受命前往協助撤僑。
⑽ 水華執導謝添於藍等人主演的電影是什麼
《林家鋪子》。
《林家鋪子》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水華執導、夏衍編劇、謝添主演的劇情片,於1959年上映。
該片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以1931年的中國江南某小鎮為背景,通過小工商業者的掙扎生存、最終倒閉,和林老闆一家的命運,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黑暗現實。
(10)北京電影製片廠劇情擴展閱讀:
影片評價
《林家鋪子》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理想精神與文藝熱忱的時代凝聚,編導以極其凝煉雋永的筆觸,描繪了一幅30年代遭受戰亂沖擊的江南某鎮的生活圖景,簡潔地勾勒出了飽經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壓榨的中國社會的縮影——林家鋪子的命運變化圖 。
與將社會狀態描寫得淋漓盡致相比,該片更出色的地方在於角色細致的刻畫和人與人相處時基本人性的展現,個中流露的人文精神,有一股傳統中國讀書人的悲憫。
在片中,謝添成功地塑造了林老闆這個既是被壓迫、被剝削者,又是壓迫、剝削者的舊社會小商人的藝術形象,細致入微地刻畫了這個人物的雙重性格,准確地把握了這一特定人物的復雜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