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關於竹的詩句帶解析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蘇東坡。
自古以來竹子一直是詩人、畫家們筆下的題材。古詩中關於竹的詩句很多: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瞻彼淇奧,綠竹青青」的句子;唐朝王維有:「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白居易「閣畔竹蕭蕭,閣下水潺潺」等等。
揚州八怪的鄭板橋,畫了很多竹子畫,並在上面題詩,他在《竹石》畫上題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意思是人要有風骨,無論做什麼事,沒有咬定和堅韌的精神,是難於立根的。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唐.杜甫《詠春筍》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唐.杜甫《詠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陸游
竹勁由來缺祥同,畫家雖巧也難工。 ――明.徐渭《風竹》
細細的葉,疏疏的節;雪壓不倒,風吹不折。 ――清.鄭板橋《題墨竹圖》
雨後龍孫長,風前鳳尾搖;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題畫竹》
待到深山月上時,娟娟翠竹倍生姿。 ――清.王慕蘭《外山竹月》
空山竹瓦屋,猶有燕飛來。—— 宋·范成大衡《陽道中二絕》
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宋·范成大《發合江數里,寄楊商卿諸公》
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 唐·杜甫《將別巫峽,贈南卿兄襄西果園四十畝》
榿林礙日呤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唐·杜甫 《堂成》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唐·杜甫《竹》
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唐·白居易《食筍詩》
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子猷時一至,尤喜主人賢。——清·蒲松齡 《竹里》
客中常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 清·吳昌碩《詠竹》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鄭板橋《竹石 》
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唐·陳陶 《長竹》
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清·鄭板橋《竹石》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清·鄭板橋《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明·陳良規《詠竹著》
希望採納!!!!
竹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賞析這首五言律詩是吟詠竹子的,但與一般泛詠景物之作不同,根據詩意,所詠之竹當實有所指,這須待讀完全詩才能明白。
詩的前四句摹寫竹之形狀,但寫的角度卻極富於變化:一、二句一俯一仰,一是下寫竹子入水之態,一是上寫竹筍抽空之影,這是直接寫竹;三、四句寫筍徑露華、霜根苔色、是以露、苔襯竹,是間接寫竹。但是不管是直接寫還是間接寫,都並非出於懸空虛擬,而是實實在在的情景和境地,是詩人置身其間的觀察、摹寫。
他低頭看見了水中的文竹,微光搖曳,斑駁可愛;抬頭望見了綠色的竹影,竹影凌空而上,充溢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這似乎是一個清新的早晨,詩人從竹林掩映的小路走過,竹筍上還掛著亮晶晶的露珠兒,帶著粉霜的竹根也快要被青青的苔蘚遮蓋了。
多麼幽雅的境地!多麼可愛的翠竹!這是詩人所熟悉的土地上的竹林——故里昌谷(今屬河南宜陽)的竹子。據河南宜陽縣委宣傳部《李賀故里調查》報告上說,「今昌谷村名雖無」,但這一帶的村子大都「綠竹成園,較大之竹園即有一百多畝」(轉引自錢仲聯《李賀年譜會箋》),由此可以想見當地竹林盛況,李賀自己也在詩中多次提到它:「舍南有竹堪書字」(《南園》)、「竹香滿凄寂,粉節塗生翠。
……竹藪添墮簡,石磯引鉤餌。……柳綴長縹帶,篁掉短笛吹。」
(《昌谷詩》)而且,除了這首《竹》詩外,還有一組詩——《昌谷北園新筍四首》——專詠故里之竹,其中一首雲:「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這都可以證明這首《竹》詩所吟詠的為昌谷之竹無疑,因為在這里,李賀才更可能如此從容安閑地去欣賞它。「抽空」,形容竹子勁直挺拔上長的狀態,也就是《昌谷北園新筍四首》詩中所說的「更容一夜抽千尺」或「笛管新篁拔玉青」之意。
「霜根」,並非竹根上真的有霜,而是指竹根上結的白色粉末,有如寒霜,即《昌谷北園新筍四首》里「膩香春粉黑離離」的「春粉」。這四句詩不但寫出了竹子的勁直瀟灑,也寫出了環境的幽雅迷人。
詩的後四句又換了一種筆法,寫竹子的功用,並寄寓感慨:「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竹子編織為席,可以承接香汗;斫裁成竹竿,可以用來釣魚(「錦鱗」)。但這還是普普通通的用途,算不得奇特,最值得誇耀的是竹子曾被朝廷採用,製作賢冠上的橫梁。
《周書》載:「成王(姬誦)將加玄服,周公(姬旦)使人來零陵取文竹為冠。」《輿服志雜注》:「天子五梁進賢冠,太子、諸王三梁進賢冠。」
「梁」指帽子裡面硬的橫襯,以竹為之。這似為此詩末二句之所本。
很顯然詩人是有所寄興的。竹子那瀟灑的風度、勁直的氣節,竹子的被重用,這些怎能不令詩人歆羨和感慨呢?詩人懷不世之才,常有濟世報國之心,但終其一生,始終是鬱郁不得施展,雖曾官奉禮郎,但位不過從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會祭祀之禮,亦不過是「臣妾氣態間,惟欲承箕帚」而已,終無能為。
其情其志,於詩中時時可見,所以於吟物之中連類而及,也是很自然的了。李賀之詩,雖然籠統地說,其光怪陸離、虛荒誕幻,是深得楚騷之真傳,但細致說來,又有所區別,大抵長篇歌行,近於楚騷和漢魏樂府歌詩,而五言律絕,則更類似於齊梁間詩,顯得明艷濃麗。
此詩亦是如此,尤其是五、六句,活脫脫齊梁口吻。但李賀此詩並不止於詠物,而是將自己的情志編織於其中,因此與齊梁詩那種無聊至極的香艷軟媚不同,這也該是李賀此詩的成功之處吧。
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柳宗元《巽公院五詠苦竹橋》
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
迸籜分苦節,輕籜抱虛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
差池下煙日,嘲哲鳴山禽。
諒無要津用,棲息有餘陰。
李得裕 《竹徑》
野竹自成徑,繞溪三里余。
檀欒被層阜,蕭瑟映清渠。
日落見林靜,風行知谷虛。
田家故人少,誰肯共焚魚。
元稹《新竹》
新篁才解籜,寒色已青蔥。
冉冉飄凝粉,蕭蕭漸引風。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叢。
惟有團團節,堅貞大小同。
白居易《新栽竹》
佐邑意不適,閉門秋草生。
何以娛野性,種竹百餘莖。
見此激上色,憶得山中情。
有時公事暇,盡日繞欄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陰未成。
已覺庭宇內,梢梢有餘清。
最愛返窗卧,秋風枝有聲。
薛濤《酬人雨後玩竹》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
眾類亦雲茂,虛心寧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晚歲君能賞,蒼蒼盡節奇。
劉長卿《同郭參謀崔僕射淮南節度使廳前竹》
昔種梁王苑,今移漢將壇。
蒙籠低冕過,青翠卷簾看。
得地移根遠,經霜抱節難。
開花成鳳實,嫩筍長漁竿。
靄靄軍容靜,蕭蕭郡宇寬。
細音和角暮,疏影上門寒。
湘浦何年變,山陽幾處殘。
不知軒屏側,歲晚對袁安。
李涉《葺夷陵幽居》
負郭依山一徑深,萬竿如束翠沉沉。
從來愛物多成癖,辛苦移家為竹林。
杜牧《題劉秀才新竹》
數莖幽玉色,曉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礙入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王禹稱《官舍竹》
誰種瀟瀟數百竿,伴吟偏稱作閑官。不隨夭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
聲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歡。明年縱便量移去,猶得今冬雪裡看。
釋智圓《庭竹》
移去群花種此君,滿庭寒翠更無塵。暑天閑繞煩襟盡,猶有清風借四鄰。
蔣堂《詠金竹》
百鎰先寒一徑深,潛疑造化鑄成林。貪夫或有憑欄者,不見修篁但見金。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唐.杜甫《詠春筍》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唐.杜甫《詠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陸游
竹勁由來缺祥同,畫家雖巧也難工。
細看昨夜西風里,若今琅玕不向東。
――明.徐渭《風竹》
細細的葉,疏疏的節;
雪壓不倒,風吹不折。
――清.鄭板橋《題墨竹圖》
雨後龍孫長,風前鳳尾搖;
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題畫竹》
待到深山月上時,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難掇,寒碧千竿俗可醫。
――清.王慕蘭《外山竹月》
詠竹的詩中,我認為最好的一首是王安石的:
與舍弟華藏院忞君亭詠竹
王安石
一逕森然四座涼,殘陰余韻去何長。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倫學鳳凰。
另外,鄭板橋的也不錯:
題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詩中帶有竹字的詩就非常多了,列幾首有名的: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夜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新竹》清代: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譯文: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幹扶持。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龍孫:竹筍的別稱。鳳池:鳳凰池,古時指宰相衙門所在地,這里指周圍生長竹子的池塘。
2、《石竹詠》唐代:王績
萋萋結綠枝,曄曄垂朱英。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嘆息聊自思,此生豈我情。昔我未生時,誰者令我萌。
棄置勿重陳,委化何足驚。
譯文:翠綠枝條生長茂盛,垂掛著繁盛美麗的紅花。常常擔心寒冷的露珠降臨,無法保住它那美好的生命。嘆息石竹時也思考自身,此生難道是我衷情的嗎?在我尚未降臨人世的時候,究竟是誰是我萌生的呢?拋開這樣的事情不再說它了,順應自然的變化又何必驚恐呢?
3、《東湖新竹》宋代:陸游
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漣漪。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官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譯文:竹初種時,用棘條編成籬笆,小心謹慎保護好新竹,新竹長成,碧綠濃蔭,倒映在水之漣漪中。夏日的清風吹過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當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熱。筍殼脫落時,聽到簌簌悉悉的聲音,竹子拔節時,初現疏疏落落的倩影。退歸閑暇的時候,我經常來這里,來的時候仍然隨身帶著枕頭和竹席,好隨地安眠。
4、《詠院中叢竹》唐代:呂太一
擢擢當軒竹,青青重歲寒。
心貞徒見賞,籜小未成竿。
譯文:窗外的叢竹挺撥直立,青翠中預示來年的春寒。竹子的堅貞為人欣賞,因為竹筍還未長成長竿。
5、《竹石》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清·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竹石》清·鄭燮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絕句》元·王庭筠
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漣漪。
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
官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東湖新竹》宋·陸游
題吾友梁鐵君俠者畫竹(清)康有為生挺凌雲節,飄搖仍自持。
朔風常凜冽,秋氣不離披。亂葉猶能勁,柔枝不受吹。
只煩文與可,寫照特淋漓。竹詩詞自序周芳純1991年元旦安居三年半,靜坐讀詩篇。
華夏竹文化,源遠數千年。詩詞如潮海,無力仔細看。
瀏覽逾萬卷,選編萬余言。古今詩竹者,常學竹風格。
虛心屬秉性,高節貴終生。狂風竿不彎,暴雨膚更潔。
酷署生清陰,嚴寒葆翠色。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羆。
衣食住行用,無不勞此君。貢獻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風若不止,竹林盡毀滅。我編竹詩詞,奉獻給讀者。
勸君愛惜竹,弘揚竹風格。「水調歌頭·詠竹」錢樟明有節骨乃堅,無心品自端。
幾經狂風驟雨,寧折不易彎。依舊四季翠綠,不與群芳爭艷,揚首望青天默默無聞處,蕭瑟多昂然。
勇破身,樂捐軀,毫無怨。樓台庭柱,牧笛洞蕭入垂簾。
造福何論早晚?成材勿計後,鱗爪遍人間。生來不為已,只求把身獻。
七律·答友人毛澤東 1961年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病中見窗外竹感賦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竹葉青青不肯黃,枝條楚楚耐嚴霜。昭蘇萬物春風里,更有筍尖出土忙。
題竹葉劍英 1963年彩筆凌雲畫溢思,虛心勁節是吾師;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詠竹方誌敏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一輪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竹(題畫詩)鄧拓階前老老蒼蒼竹,卻喜長年衍萬竿,最是虛心留勁節,久經風雨不知寒。歲寒三友(題畫詩)陶行知萬松嶺上松,鼓盪天風,震動昆侖第一峰。
千軍萬馬波濤怒;海出山中。竹綠梅花紅,轉戰西東,爭取最後五分鍾,百草千花休閑笑,且待三冬。
《蕭湘竹子詩詞》代序熊文愈 1991年4月華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處處竹相連。
詩詞書畫卷,卷卷有竹篇。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間。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賢。東坡有三絕,板橋更超前。
剛直凌雲志,虛懷不私偏。鬱郁婆娑葉,經冬不凋殘。
迎風更瀟灑,亮節益韌堅。群承竹風格,研竹數十年。
業余集詩畫,選纂萬余言。宏揚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愛竹者,相逢慶有緣。聊聊記數語,以電竹詩篇。
詠 竹宋·文同(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故園修竹繞東溪,占水浸沙一萬枝。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應是怪歸遲。
摘自《132名中國國畫家》春江曉景宋·惠崇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筍宋·王元之數里春畦獨自尋。迸犀抽錦亂森森。
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個玳瑁簪。
摘自《詠物詩選》謝劉仲行惠筍宋·朱子誰寄寒林新屬筍,開奩喜見白參差。知君調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詠物詩選》竹唐·李建勛瓊節高吹宿風枝,風流交我立忘歸。最憐瑟瑟斜陽下,花影相和滿客衣。
摘自《詠物詩選》庭竹唐·李中偶自山僧院,移歸傍砌栽。好風終日起,幽鳥有時來。
篩月牽詩興,籠煙伴酒杯。南窗輕睡起,蕭颯風雨聲。
竹唐·鄭谷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時復間松。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巰侵見前峰。
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陽濃。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竹唐·韋式竹,臨池,似玉。悒露靜,和煙綠。
搶節寧改,貞心自束。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訂本》從韋續處覓綿竹唐·杜甫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寄題江外草堂唐·杜甫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衡陽道中二絕宋·范成大黑羖鑽籬破,花豬突戶開。空山竹瓦屋,猶有燕飛來。
發合江數里,寄楊商卿諸公宋·范成大臨分滿意說離愁,草草無言只淚流。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襄西果園四十畝唐·杜甫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遠游長兒子,兒地別林廬。
堂成唐·杜甫背郭堂成蔭白茅,綠江路熟俯青郊。榿林礙日呤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竹唐·杜甫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
食筍詩唐·白居易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山夫折盈把,把來早市鬻。竹里清·蒲松齡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子猷時一至,尤喜主人賢。
摘自《聊齋詩集》詠竹清·吳昌碩客中常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寄罷篔簹當獨惆悵,何時歸去看新篁。
竹石清·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長竹唐·陳陶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竹石清·鄭板橋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清·鄭板橋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詠竹著明·陳良規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
摘自《健康報》1989.7.1詠竹宋·黃庭堅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詠 竹宋·文同(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故園修竹繞東溪,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