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藝術家》是一部什麼影片
《藝術家》是一部:
充滿詩意而動人的純音樂劇,盡管沒有台詞,但它卻在無聲中講述了一個永恆的浪漫故事。默片就是無聲電影。1895年12月28日,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館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影片。這一天通常被認為是現代電影的誕生日,此時的電影還是無聲的。
其實,錄音技術在當時已經被發明出來了,不過電影依然啞了很久。早年的電影觀眾們最多在無聲電影現場,聽聽樂隊演奏的、供烘托氣氛用的背景音樂。
相關如下
有聲電影遲遲不能出現,是因為做不到「音畫同步」。同時用留聲機、電影機播放聲音和畫面,只是折中的做法,效率低且無法適應工業量產。人們需要這樣一件電影設備,它可以同時記錄下聲音、畫面,並存儲在同一載體上。
一位牛人在關鍵時刻出手了,1910年8月27日愛迪生宣布發明了有聲電影。此後,經過大約10多年的改進,有聲電影逐漸進入了電影工業。盡管無聲電影大師們對此很抵觸,但終究擋不住市場的需求。20世紀30年代後期,默片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電影《藝術家》以(幾乎)全程無聲的形式講述了在默片衰敗之際,一位默片明星經歷的種種風波。不 管怎樣,作為電影觀眾來說,這些創造電影藝術的前輩都值得致敬。《藝術家》就是這樣帶給我們歷史的重溫,導游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用最大膽的手法,重現 了黑白默片時代的輝煌。
❷ 電影藝術家講了什麼
藝術家的劇情簡介 · · · · · ·
1927年,喬治·瓦倫丁(讓·杜雅爾丹 Jean Dujardin 飾),是默片的最佳男主角。每次他在舞台上,都會逗得觀眾捧腹大笑。他的愛犬是黃金配角,其他女演員只有靠邊站的份。一次,面對媒體采訪,他無意中邂逅了一位表現欲超強的女子佩皮·米勒(貝熱尼絲·貝喬 Béré nice Bejo 飾),盡管後者搶鏡出風頭,但是他還是儒雅以待。不過,這則頭條新聞卻壓過了他的新戲,老闆極為不滿,老婆也醋性大發。後來,佩皮闖盪好萊塢,恰好與喬治重逢,這令他心神不寧,演戲頻頻NG。後來,與老闆鬧僵的喬治,決定自立門戶,自編自導自演。與此同時,佩皮卻藉助有聲電影的契機迅速躥紅,成為了首屈一指的明星。最終,他的默片與她的有聲片檔期撞車,一場在新與舊、情感與票房的爭奪戰拉開序幕……
❸ 請對無雙電影劇情進行深度解析。
其實真正的畫家是阮文,這時我們在回頭看前面的那句話「畫家三代做偽鈔,從來沒有被抓過!」大家在回頭思考一下,在電影的開頭,吳復生給李問講了這么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放棄愛情的男人,做不成大事!」
在每個故事裡,每個人都是主角。他筆描繪所有人的命運,所有人都任由他擺布,最後你會發現,他彷彿從來不存在一樣,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中。故事情節激烈多變,而且採用幻想角色的方式讓整部劇運轉起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新穎的立意,觀看體驗很不錯。
❹ 電影藝術家的結局是什麼
向默片致敬。The Artist 裡面很多details都很值得回味,特別是第一處男主突然聽到聲音那裡(雖然做夢 但是效果特別好),這里主要是觀眾隨著主角的角度漸漸聽到生活周圍的各種聲音,由簡單的杯子碰桌面的聲音到路過的伴舞的笑聲。這個聲音逐漸復雜的過程,展現了男主內心的焦慮。當然,這里有種metafiction的感覺,告訴偶們其實男主不在現實里。
當然有關默片變有聲的還有結尾,男主在夢里說不出話的焦慮,或者說他拒絕變化的心理,在結尾得以消除。留心可以觀察到,在導演問能否重來一遍之後,男主頓了一下才回答,這個讓觀眾有種共同的焦慮感,會擔心他能說話嗎?可是最後他的一句"with pleasure"完全讓這個故事得以完滿,也可以說,男主拒絕接受有聲影片的這個心理及其所導致的行為是這個故事的沖突所在。
另外想到就是美女救英雄往往沒有英雄救美女那麼簡單,所以,這里多了男豬腳的很多內心戲,很有想像力。當然啦,這個自尊心的問題也起到了戲劇沖突的作用!!的確贊吶!!這里的想像和內心戲部分運用了大量舊有的特技,使整部片子充滿懷舊色彩。第一處便是開頭提到的男主聽到聲音那裡,第二處便是男主落寞的在酒吧喝酒看到mini自己的情形。接著便是男主在家裡的投影機前和影子對話那裡,這里導致了男主差點葬身火海,也引向本片中最激動人心的美女成功救英雄的情節(這里還想啰嗦幾句 男主在和影子對話前也有攝影的伏筆的 但具體是什麼我也不清楚 木有學過 只是我覺得啊 很多拍的不好的片子就是哪裡都有各種畫面上的伏筆 可是之後什麼都沒有發生 這我想就是攝影技術與畫面語言的作用吧)。
看電影自然想到人生,男豬腳的遭遇讓我不驚感嘆人生起起伏伏的命運,而且人的自尊心總是那麼強,當我們身處低谷的時候恐怕也很難調式自己的心理吧。
最後的結局就是男主和女主共舞了一段,跳完之後,導演問能否再來一段舞,男主頓了頓,回答說with pleasure,說這句話是有聲音的,其實最後跳舞那裡簡直就是預示著默片時代結束之後,隨著有聲電影出現而產生的歌舞片!
❺ 影片賞析之《藝術家》
眾所周知,電影起源於法國巴黎。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拍攝的《火車進站》,一分鍾的會動的鏡頭在法國一家地下咖啡館上映,就此開啟了無聲電影時代。在2011年,一部致敬好萊塢的懷舊默片《藝術家》上映了,這是一部美式愛情作品,但這愛,講述的是對電影的愛,確切地說,是對無聲電影時代的愛。
故事背景設置在1927年,這是有聲電影沖擊無聲電影的重要年份。影片用極為細膩的手法展現了對未來毫無知覺的默片時代的藝術家的種種焦慮和不適。故事中喬治·瓦倫丁是原來默片時代風光無限的明星,在鎂光燈和粉絲追逐中,他自我陶醉並形成了驕傲自負的性格。性格極好,又肯努力的派茜·米勒當時因為和喬治的合作而有了一點名氣,得到了一些機會,一步步努力著,且派茜心中十分欽慕喬治。在有聲電影時代來臨時,派茜投入有聲電影的大潮中,一炮而紅,事業如日中天。而喬治卻不願意接受這一新事物,堅守著自己對於無聲電影的那份喜歡,拒絕了一切有聲電影的邀約。但是漸漸地,隨著時代的發展,無聲電影漸漸淡出歷史舞台,喬治接受不了,決心自己投資拍攝一部無聲電影,想藉此重新將無聲電影帶回大眾的視野中。但這是一場註定失敗的冒險。電影不賣座,與此同時,股市崩盤,喬治破產了,孑然一身的他不得不變賣家產,接受默片已經退出歷史舞台的現實,這時候,他的妻子也離開了他。絕望的喬治燒掉了自己之前拍攝的所有的無聲電影的錄影帶,卻把和派茜合拍的電影死死抱住。
在有聲電影時代事業如日中天的派茜一直關注,愛慕著喬治。在火災之後,喬治被派茜接到自己家中休養,卻在無意中發現自己被拍賣走的物品,強烈的自尊心和受挫感使喬治企圖吞槍自殺,關鍵時刻派茜趕到,在一番勸說之下,喬治答應和派茜一起拍有聲電影。最後,在派茜的積極勸說和情感慰藉之下,喬治順利過渡到了有聲時代,再度展現了自己的表演天賦和藝術才華。
在柴焰老師的講解中,有提到為什麼《藝術家》會在國際影壇上風靡這么久,並在2012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斬獲五項大獎:
1,以「技術」倒退的逆向思維展現純粹的不加矯飾的電影藝術之美。
2,影片巧妙地利用了觀眾對好萊塢時代的懷舊心理。
3,現代的拍攝手法(包括影片中男主人公酒吧買醉的那一段,鏡頭從男主人公轉向桌面上的倒影,在慢慢轉向男主人公,還有斜鏡頭等)。
那現在來談一談《藝術家》帶給我的一些感受。隨著技術在不斷革新,科技不斷發展,許多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運用工具都在發展。有了計算機,再復雜的計算也不過幾秒,通曉較為原始的計算工具——算盤的人就寥寥無幾了,現在孩子幾乎不知道算盤是什麼。有了自動化工具,鐵雕的部分工藝已不再需要鍋爐,直接用輕便的點焊方式去代替。有了互聯網,很多時候大家也不必為了看一場演出而露天站立了。互聯網時代,技術化時代,我們在享受時代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如此大的便利的同時,那些傳統的工具,方式,包括,茶藝,書法這等千古流傳的傳統技藝,或者說是文化,我們對它們的標簽已經脫離日常依賴,將之作為藝術了。現代的技藝與工具,給我們帶來的是更好的各種體驗,但追溯到源頭的那些東西,似乎,我們都習慣了用「韻味」一詞去概括。而所謂的藝術或者是韻味,在我看來,就是不落實處,不能完完全全表達清楚。因為落實地清楚了,就俗了。
回到《藝術家》,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守成是不是死板,我覺得,如果是技術上,是;如果是原則上,方法上,不一定。因為,還有種東西,叫傳承。
❻ 急求電影(藝術家)的影評
《藝術家》影評
《藝術家》的成功在於它獨到的細節處理和故事情節中對人間純情的贊美。另外加上它的創新,以無聲和黑白電影的形式進行,在現在一開始看起來別扭,但是影片確實是一種極大的創新,加上它的背景音樂和恰到好處的字幕,還有對畫面的處理。看完之後,滿是敬佩之情。
電影講述了一個習慣演無聲電影的好萊塢巨星因為有聲電影的出現對他的演藝事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在他的演藝生涯中他認為,電影演員就只需要用自己的表情來表演而不需要語言,並且他認為有聲電影很不嚴肅,並一直妄稱自己是一個藝術家,不需要去順著這樣一個他看起來不正確的發展方向。他的老闆告訴他有聲電影才是電影的未來,他驕傲的回答他:你去擁抱未來吧。然而,他的未來自然是被這個時代所淘汰,但幸運的是電影並沒有把他的處境從以前的星光熠熠一下變得一塌糊塗,而是給了他一個喘氣的機會,這樣看起來很容易讓人接受,而在中國的電影更喜歡使用天上地下的猛然間的變化來打動人。男主人公是那個過渡時代那些接受不了有聲電影的巨星的代表。相信在當時有很多像他這樣的藝術家。後來的他,電影中的情節很自然的去講述,故事情節順著正常人的思維去發展,而在中國喜歡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沒落,他的自殺,影片中每一個情節的發展都是那麼自然,卻時時都在牽著觀眾的感情。有很多的電影我看完之後再去想電影的情節就想不出來了,但這部電影我相信再過一段時間,再讓我去想的時候我還會想起很多有關這部電影的細節。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就在於他的細節。
細節一:芭比——這個一直狂戀瓦倫登的粉絲,一次偶然成為了瓦倫登生命中的神秘女郎。芭比去當群眾演員,瓦倫登在後台告訴她要想當演員,就一定得有自己的特點,並在她的右嘴角上點了一個痣。細節設計的很好,自然的大家就會想到在以後的時間里,芭比都會帶著這顆痣,相信很多的觀眾都會有去注意一下芭比是不是還帶著那顆痣,影片自然也會這么安排,這讓觀眾有了在觀影時有了一點點小小的滿足感。因為電影是按照觀眾的想法發展的,很容易讓觀眾去接受。
細節二:在有聲電影出現以後,瓦倫登的電影自然因為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而受不到觀眾的青睞。當他抱著那隻一直陪伴著自己的那隻狗去觀看有聲電影的時候,有個女士把他攔下來跟他聊天,並誇他的狗很可愛,瓦倫登說了一句話:要是會說話就好了。這個細節有雙重的意思,好像聽起來瓦倫登有了一點點的覺悟,潛台詞好像是如果當時他能開口說話的話,生活或許不是這樣的。
細節三:影片一直在用著一種很獨到的方法來展現一個人的內心。專業方面的術語我說不出來這是一種怎樣的手法。第一次,在芭比和瓦倫登演完第一場戲的時候,芭比用自己的手伸進瓦倫登掛在衣架的衣服上的袖子里,把自己的手當做是瓦倫登的手來擁抱自己,看到這一點我感到這個畫面處理的真的非常巧妙。第二次,瓦倫登在火里逃生身體恢復之後,來到了一家服裝店的櫥窗前在鏡子里比量著那件衣服,一是說明他的落寞,沒錢進入那一家服裝店,更多的是他對過去歲月的懷念吧。
細節四:瓦倫登發現他拍賣會上所賣的東西都是被芭比買下來的時候,他一個個的去揭開蓋在那些物品上的布的時候,我在想第一個揭開的會是一件什麼有代表性的東西呢,是他的畫像?還是什麼?最有可能的是他的畫像,但畫像卻是最後一個被揭開的,而在這時瓦倫登的感情也一下到達了高潮。
細節五:字幕的處理
多一句則多,少一句則少。
每句重要的話都用古老的無聲電影的字幕的形式來展現。在最後他們小區保安的話卻沒有用字幕的形式來展現出來,如果展現出來的話我想可能會很蒼白吧。處理的非常高妙,言辭的激烈都讓觀眾去想像吧。
細節六:影片在瓦倫登拿起手槍准備自殺的時候的字幕中出現一個」BANG「看到這里,我想每個觀眾的心都會揪一下,覺得事情的進程怎麼沒有按照自己的想像去發展呢,隨後出現的畫面是不會開車的芭比將車撞在樹上迫使車停下來,發出了一聲」BANG「又是一個巧妙的處理,畫面結束之後一樣的敬佩之情。
細節七:瓦倫登要燒掉自己以前所有的影片,可見情感與一個人的行為結合的是多麼的好,一個人要燒掉自己以前所有的驕傲,這是多麼的令人可惜,同時燒掉的還有他一直放不下的驕傲。在火燒起來的時候,他又竭力去保護一盤膠片,我一直在想他保護的那盤膠片是哪部電影呢,是他沒落的時候自編自導自演的被人稱為瓦倫登演而優則導的那部影片嗎?仔細一想自然又不是,電影沒有急著去告訴我們,而是在芭比去醫院看望他的時候由芭比打開的,瓦倫登從來沒有用語言去表現他對芭比的愛,而是用生命去保護他們的回憶。
在感情表達方面:
如果在中國有這樣一個明星沒落的事情發生,應該會有一種世態炎涼的現象的出現,中國電影中的芭比可能會只顧自己的事業發展,也許早就會遺忘這樣一個曾經幫助過自己的明星,看當今的影視圈和社會,每一個明星出了緋聞,或是有個人沒落,人人」敬「而遠之,免得惹一身騷,脫不了干係。
瓦倫登失敗之後,還有一個芭比能無時無刻關注他,關注他的最後一部電影,關注他的生活,關注他的內心。還有一條狗能在危難時刻救他的命,還有一個忠實的僕人科頓也在一直關注他的發展,而且趕都趕不走。瓦倫登相比一些中國的明星他是幸福的。
在最後完美的二人踢踏舞表演中,震撼了所有的在場人。他們的默契是深厚的感情積淀下來的。在芭比說出"相信我,我覺得至少有一件事你應該去試一下"的時候,相信所有的觀眾在一瞬間肯定又在揣測他們會去做怎樣的一個嘗試呢?最終的踢踏舞觀眾看完又會不禁想起以前的情節吧。第一次合作,二人隔著幕布跳踢踏,那一次是瓦倫登在以一種玩笑的方式在努力的去帶起芭比的熱情,而最後,是在瓦倫登潦倒的時候,芭比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贏回他的自信。
看這部電影,我們要忘記這部電影的成功與五項奧斯卡獎去感受一下內在的感情與電影高超的手法。
影片還有一個成功在於大多場景是無聲的,觀眾不用去找翻譯的版本就能看個大概,適合每個國家的觀眾去看。感情和敘事也是符合各國觀眾的口味。
❼ 藝術家的電影劇情
1927年,好萊塢的當紅默片巨星George Valentin,才華洋溢,無人不識,偶然機會下邂逅了小影迷Peppy Miller。Peppy熱愛表演,立志要在演藝圈干一番事業,可是苦無機會,直到因緣際會下獲得George的提攜,終由寂寂無名的小配角搖身一變成為萬人新偶像。原本越走越近的兩人,卻被命運越拉越遠……
時移世易,隨著有聲電影的崛起,默片逐漸被淘汰、遺忘,George縱然堅守信念,仍不敵無情的時代巨輪和喜歡追求新鮮感的觀眾。後來更適逢經濟大蕭條,George和Peppy的身份地位大逆轉,名望、金錢、自尊頓成他們愛情路上的障礙。飽受挫折的George變得一蹶不振,但Peppy依然不離不棄,希望能助他東山再起。情義交織的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❽ 電影賞析《藝術家》
好萊塢的懷舊默片 《藝術家》為什麼如此成功?
原因有幾點:一、以技術「倒退」的逆向思維展現純粹的不加矯飾的電影藝術之美。
二、影片巧妙的利用了觀眾對古典好萊塢時代的懷舊心理。
三、現代的拍攝手法
四、演員精湛的表演
《藝術家》力圖以惟妙惟肖的真實表演和返璞歸真的默片藝術還原電影的本質,向觀眾樸素的表達了電影的精髓。
影片告訴人們:電影不僅僅是某種特技音效動畫的結合,它還是精湛的表演技能和朴實無華的動人情節。
❾ 《藝術家》這個電影 為什麼能獲奧斯卡獎項 他想傳遞給我們什麼 隱喻著什麼 希望高人指點 !不懂得 別亂說
自己年齡、閱歷有限,說一下自己想到的一些原因吧,可能有不對、不全的地方請見諒
84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電影貌似沒有太牛叉的,相對來說那年是一個電影淡季。自己感覺唯一的例外就是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柏林金熊獎的伊朗電影《一次別離》了,可惜奧斯卡最佳影片不頒給外語片。
這一年的文化圈貌似有點回望過去、膜拜先賢的氛圍,例如《藝術家》、《雨果》,還有原先奪獎比較熱門的《午夜巴黎》也是在禮拜百年前的黃金時代。只不過前兩個在說電影後一個在說文學。
奧斯卡對於那些拍的不錯,但是票房慘淡的電影總是情有獨鍾(電影《藝術家》在獲奧斯卡前的票房怎一個慘字了得),當然這也是有他們的道理的,那些票房豐收的電影已經被觀眾認可了,就不需要奧斯卡再來幫你正名了。
奧斯卡金像獎的最終獲獎電影很多時候會給人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覺,正好電影《藝術家》具備這種特質。
在如今電腦特效滿街跑的時代突然殺出來一部《藝術家》這樣的默片,這本生就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而且《藝術家》這部電影無論在劇情、故事性還是在攝影、剪輯以及演員表演等各方面來說都是一流的,是能夠讓人有愉快觀影感受的好電影。
導演拍《藝術家》這電影時不知道有沒有想過要拍好萊塢馬屁,不過結果是肯定的
就想到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