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菊豆》講述的是什麼故事哪裡有劇情介紹
講述的是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某小鎮上的染坊主楊金山續弦娶了年輕姑娘菊豆為妻為傳宗接代但其無法生育,後侄子楊天青與菊豆心生愛慕,二人生下兒子楊天白。
楊金山死後,漸已成人的天白對母親與楊天青的事懷恨在心,把他們趕出了染坊。當菊豆和天青在地窖時,因為缺氧暈倒, 天青被天百扔進了染池裡面,活活的淹死。菊豆萬念俱灰,縱火燒掉楊家世代相傳的祖業「楊家染坊」的故事。
(1)我看電影菊豆擴展閱讀:
《菊豆》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中國電影。改編自劉恆小說《伏羲伏羲》,由張藝謀、楊鳳良導演,鞏俐、李保田主演。
該片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的華語電影,並獲得了一系列的國際獎項,第43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西班牙第35屆巴利亞多里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穗獎,西班牙第35屆巴利亞多里德國際電影節觀眾評選最佳影片獎,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大獎金雨果獎。
電影里的菊豆作為積極的變革者,是一個比原著中豐滿得多的女性角色。菊豆的悲劇是有原因的,她作為一個有著「新思想「敢於突破封建三綱五常的女性實則應該受人歌頌,但其實她起初的企盼就是一個錯誤,她不該寄託太多的希望於天青但只有離開這個環境才能從根本脫離這一死水,而她卻傻傻以為能和天青共同開拓一片領土,這實在是種悲哀。
B. 求電影《菊豆》的影片資料。
菊豆:一種希臘悲劇般的力量 原著《伏羲伏羲》。作者劉恆。著名作家。 作品被改編成許多電影。如《伏羲伏羲》(影片名叫《菊豆》,由張藝謀執導,鞏俐和李保田主演)《黑的雪》(影片名叫《本命年》,由謝飛執導,姜文主演)《秋菊打官司》(張藝謀執導,鞏俐主演)以及長篇小說《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影片名叫《沒事偷著樂》由馮鞏主演,電視劇由梁冠華主演),並由此獲得2002年度飛天獎最佳編劇獎。此外,還直接創作了《西楚霸王》《漂亮媽媽》等影片的劇本。 2003年新劇《少年天子之順治王朝》改編自凌力的著名長篇小說,劉恆擔任該劇總導演、編劇。 2007年榮獲華表獎優秀出品人獎 2007年,馮小剛電影《集結號》編劇,根據楊金遠小說《官司》改編 主要作品有: 《狗日的糧食》《狼窩》《力氣》《白渦》《虛證》《黑的雪》《逍遙頌》《蒼河白日夢》《四條漢子》《教育詩》《東南西北風》《連環套》等中長篇小說(集)。部分小說被譯成英、法、日、韓、丹麥等文字。已有五卷本《劉恆文集》問世。 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某小鎮上的染坊主楊金山(李緯飾)折磨死了兩房太太,買進小他三十餘歲的王菊豆(鞏俐飾)續弦.性無能的楊金山對其百般虐待.染坊伙計、楊金山的侄子楊天青(李保田飾)對菊豆由憐生愛,兩人私通,生得一子.金山喜出望外,以為己出,取名天白.但不久金山中風,半身不遂,菊豆與天青更加肆無忌憚,得知真相的金山屢次欲對天白下手,反而誤墜染池喪命.被迫分離的菊豆與天青只能暗地來往.10多年後,天白長大,外人的閑言碎語使他無比仇恨生父.遂在發現地窖中重溫舊夢的天青和菊豆窒息昏迷後救出母親,卻把生父丟進染池淹死.菊豆萬念俱灰,一把火點著了染房---讓一切罪孽化為灰燼。 即使在今天看來,<菊豆>依然是大陸最震撼人心的電影之一.這不僅是因為題材本身,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張藝謀不僅在技術上而且在藝術上都達到了一個高峰.如他本人在一次采訪中所說:"拍《菊豆》是我第一次從攝影師的角度轉換成導演的角度,這部影片對我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菊豆》之前我拍電影一直是站在攝影師的角度,不太重視調動演員,不太重視挖掘人物內心,更注重的是電影的整體風格、造型和視覺沖擊力。《菊豆》雖然仍有「染布作坊」一類形式感的東西,但卻是我第一次把自己的屁股坐到了導演的位置上。再比如《菊豆》之前的《紅高粱》,影片中那種狂放的精神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姜文的表演。姜文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演員,所以他演的那個人物就非常有光彩。反過來再看《紅高粱》時的鞏俐,就能發現導演的功力還局限在只能提供給演員一個很好的造型與形象。僅僅兩年之後,鞏俐在《菊豆》中的表演就有了質的飛躍。這就充分暴露出《紅高粱》時期我作為導演還不會導演,對鞏俐這樣的新人我就無計可施,但是自己會演戲的姜文就幫了我的大忙。" <菊豆>具有一種希臘悲劇般的力量.在十年的時間跨度中展現了三代四人之間劇烈的情感沖突.他們各自痛苦的內心世界,他們彼此糾葛的愛恨情仇,他們與社會倫常的屈服和角斗,其兩軍對峙般的驚心動魄實乃中國電影所罕見.全片從頭至尾緊湊異常,懸念迭起,其內在的張力和戲劇沖突如密集的雨點砸在每一場戲的每一分鍾,毫不拖泥帶水. 片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象徵性的地點是「序秩堂」.該堂位於徽州的黟縣南屏村.分上、中、下三廳,下廳是吹奏鼓樂的地方,也可以搭台演戲。中廳為禮堂,可舉行祭祀儀式,上廳為享堂,樓上放置本族的祖宗牌位。祠堂高大威嚴,人處其間必產生敬畏之情。參加祭祀還有嚴明的規定,包括與祭人員要穿戴與身份相應的衣冠,祭品的定式,等等。通過參加這種場面宏大、禮節繁多的儀式,可以增強族眾對所在宗族的自豪感。有的家族還規定,年齡稍長之後的男孩子都要參加宗族內一些禮義和祭祀活動,以使他們從小掌握做人的規范,懂得各種禮節,形成特定的思維模式。可見,祠堂實質上是一個家族精神教化的聖殿。影片結尾安排菊豆一把火燒了祠堂,可謂革命理想主義的激情之舉。 影片的主要演員鞏俐、李保田自不必多說,值得一提的是扮演楊金山的老藝術家李緯.李緯原名李志遠,原籍江蘇常州,1919年生於河北石家莊。參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沈西苓導演的《中華兒女》。抗日戰爭勝利後,在上海任觀眾演出公司演員,除演出話劇外,還在上海實驗電影工場、文華影業公司拍攝的影片《浮生六記》、《小城之春》中扮演主要角色。僅<小城之春>一部影片也足以使他光耀影史.在菊豆中他扮演的楊金山基本沒有肢體語言,完全靠眼神表現那股恐怖變態的惡毒心理,其精湛演技簡直讓觀眾不寒而慄.當時已年逾古稀的李老能做出這樣的藝術選擇和獻身,著實令人欽佩.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菊豆>一片在中國難逃被禁的命運.然而即使在國外風光了一圈之後,它還是遭到了眾多國人的非議.比如說它刻意迎合了西方的觀光/獵奇心理,誣蔑了中國人的形象等等.其中最有高度的指控是:張藝謀是在西方獲國際大獎的具有後殖民傾向的藝術販賣者,他通過把東方華夏文化的通姦、亂倫等醜陋習俗營構為一種「神話」與「寓言」赤裸裸地展覽給西方人看,以一種文化的獵奇與藝術的表現力圖為西方人鑄造一個神秘的「東方神話」及「東方寓言」而提供可能性. 但客觀的說,張藝謀並不是一個意識形態先行的導演,對<菊豆>(或者其他類似影片)的評價首先應該是一個對藝術品的評價.而關於其引起的種種跨文化問題,周蕾在《原始情慾:視象、性、人種志與當代中國電影》一書中有過比較到位的分析.比方她指出《菊豆》刻意加入了染坊的場景,是以一種斑斕的色彩營造出第三世界的差異感,是建構一種對"中國"的跨文化商品物戀。再比如她對東方主義的批判,"做給外國人看"──會很容易將問題導向錯誤的方向,使我們誤以為要突破表面的形象,尋找深層的意涵,彷佛只要我們能夠找出自己的真實的深層意義,外國人便要深入觀察我們,不能再以想當然的方式虛構我們。這個為大多數人接受的策略在周蕾看來只會將問題導回"原始"的向度,再產一種以純正"中國"為中心的排他性,到最後只會鞏固使西方凝視合法的文化政治。張藝謀能夠成功誘惑觀眾,使他們停留於影象的表面,而影象的重要性正在於解除深度。因此,如《菊豆》的電影並非無知的滿足東方主義者的偷窺,而是自覺的自我暴露,以一己的肉體回看偷窺者的凝視。這種自我暴露實際上是一種抗衡的力量。
C. 《菊豆》觀後感
晚上睡不著,無意中發現了一部老電影,張藝謀導演的《菊豆》。
《菊豆》無疑是一部悲劇,菊豆是可憐的,圍繞在女主人公菊豆身邊一共有3個男人,老公楊金山,侄子楊天青,兒子楊天白。
楊金山為了後代娶了菊豆,姑且不考慮他的動機,畢竟對於封建社會背景下的中國女性,對男性沒有一點平等性可言,楊金山娶了她,天天晚上虐待她,日子苦不堪言。
畸形的日子裡,菊豆發現了覬覦她的楊天青,婚內出軌在道德上無可置疑是要被譴責的,但是對於菊豆,我們對她批評不起來,錯的不是她,是那個封建社會,極度的男尊女卑,越是強調封建禮教,越是出現許多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
對於天青,菊豆可能一開始真的是為了報復楊金山,但是後來她愛上了他,兩個人的結合,天青是原始的性沖動,而菊豆是為了報復,幸好最後他們彼此相愛,也算是在那個悲慘社會里,菊豆唯一的一點點光亮吧。
但是天青性格是懦弱的,也跟那個時候的時代背景下人的性格壓抑有關吧,菊豆讓他帶她和天白離開那個地方,天青沒有勇氣,如果換一下位置,天青是菊豆,而菊豆是天青,我想這樣的天青會帶著她和天白離開那個容不下他們的地方重新開始的。天青給了她一點光亮,但不足以把她拉出黑暗。
天白的出現,在我感覺很可怕,小小年紀的他,殺死了自己名義上的父親和親生父親,網友覺得這個設定很不真實,我覺得這也可能是為了嘲諷那個壓的人喘不過氣的時代吧。
那個年代的女性真的很不容易,我能感受到菊豆身上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天青身上的力有餘而心不足,那個年代的女性的命運更多看運氣,看你遇到怎樣的老公,很可憐。
對於菊豆,這三個男人,但凡有一個對她好一點,她也不至於在最後用自殺的方式結束這一切,如果楊金山對他好,雖然年齡差距大,沒有共同語言,但是畢竟可以衣食無憂,安穩一生,如果楊天青對她好,帶她和天白離開那個地方,她也可以在一個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重新開始,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天白對她好,能夠體恤到母親的不容易,對於母親和天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她也可以偷偷摸摸的和天青過完這一輩子。
作為新時代的女性,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完全寄託於男性,自己給自己安全感,遇到困難,有翻盤的能力。
D. 如何評價電影菊豆
《菊豆》作為奧斯卡題名電影,短短95分鍾將一個女人一生的心酸苦楚細細道來,宛若抽絲剝繭,鮮血淋漓。那時的鞏俐真的漂亮,粗布棉襖也擋不住的天然誘惑。
E. 鞏俐早期電影《菊豆》,其中的細節你真的看懂了么
菊豆是被買來的,想要逃離這個喜歡x虐折磨死兩任老婆的買家,買家沒把她當成人,不過是傳宗接代的牲口罷了。她想要求助唯一的男人,結果這人也是慫包,不敢救。
菊豆一直在反抗命運,可惜命運早就拋棄她了,街里街坊的冷眼旁觀,身邊人的懦弱無能,連自己的兒子都扭曲變態了。舊社會是吃人的社會,男女老少都是被壓迫的存在,菊豆最後一把火燒了染坊,也是她最後的抗爭吧。
這些細節你真的看懂了么?
一、影片中女主的兒子,為什麼金山掉水的時候他不救?那個時候他就知道金山不是他的親生父親了嗎?這個兒子不簡單。
不說小時候那次,就是長大懂事他更怕男主就是他親爹,就算知道也不會承認。因為本來女主和男主就被人說閑話,閑話說多了自然也會懷疑那個兒子是不是老坊主的真兒子。他們是有宗族的,如果發現他是假兒子就什麼都沒了。
每個文明進步到一定程度,都會在倫理道德討論,無論中西方的,甚至西方還把倫理納入哲學范疇,只是中國五千年有文化的人終究少數,為了保證家族長久生存,所以設定了人倫規則,要不然會亂了人際關系。
中國鄉土文化本來就是熟人文化,熟人文化對人際關系更為敏感,這套人倫設計是有正面價值的。只是問題是,過於尚古墨守成規,沒有討論的餘地,讓很多正常的事情變成悲劇。
另外看電影盡量別從批判單一角度看,也看看正面價值在哪裡,在想想正面價值和故事裡的悲劇這倆者中間發生了什麼導致悲劇,看懂了這些,不是批判反是憐憫。
F. 張藝謀的《菊豆》,兩次殺父的楊天白對現實有何借鑒意義
張藝謀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獲獎無數,濃厚的家國情懷使其早期的電影作品充斥著反封建、反枷鎖的時代印記。尖銳的歷史時代反諷主題,加之張導因攝影出身練就的敏銳的藝術氣息,使其作品得以享譽國際。
中國內地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一共有兩部影片,均為張藝謀執導,一部是2003年的《英雄》,另一部是1991年的《菊豆》。三十年過去了,如今再看《菊豆》,我有了新的理解。
經典之所以一直流傳,是因為我們總能找到不同的角度來解讀。關於《菊豆》的影評有很多,多從時代背景、人物性格和電影道具使用方面的闡釋,而少有人分析角色對現實生活的映射。
今天我就從楊天白這個人物進行分析,兩次殺父的楊天白對我們現今的生活有哪些借鑒意義。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影片講述了楊家染坊中楊金山、楊天青、菊豆和楊天白四個人的悲慘命運。
菊豆是楊金山重金買回來的第三房老婆,前兩任老婆都被楊金山虐待死了,菊豆也不能逃脫被性虐的命運。不堪重負的菊豆選擇勾引楊金山收養的兒子楊天青,以此獲得楊天青的庇佑。
楊天白是菊豆(母親)和楊天青(哥哥)的不倫產物,也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人公。 天白的形象在影片中以三個不同的時期來呈現,分別是嬰兒時期,兒童時期和少年時期。下面我就從不同的時期來分析天白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意義。
楊天白是楊家第十四代傳人,是楊家唯一的後人,取名字時,一個人說:「取上歪字咱楊家的風水可就完了!」 可見封建迷信對那個時代人的影響力,取名字一事也預示著天白在家族中所要背負的壓力。
青白,寓意清清白白,是對菊豆和天青不倫之戀的諷刺。 楊金山剛癱瘓,菊豆和天青就明目張膽地住在了一起,而天白則被放在了二樓跟金山住一起。
嬰兒時期的天白就不愛笑,天青說:「該笑的時候就笑了,看把你急的。」天青抱起天白,唱兒歌哄他。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場面存在了,只有天白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天青才能偷偷摸摸地做回父親。
天白為什麼不愛笑呢?影片中是為了暗示天白從嬰兒時期就註定的悲慘命運,但從兒童心理發展規律上來說,是因為天白缺少對母親的依戀。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體系,嬰兒從出生到一歲半左右,吃奶是第一大事,故稱之為「口欲期」。 如果這一時期剝奪了嬰兒吃奶的需求,嬰兒就會發展出不信任、拒絕他人,對愛和親密關系感到恐懼等問題。
很顯然,菊豆和天青只顧自己快活,把天白扔給金山,天白缺少和母親建立連接的紐帶,又不能及時享受吃奶的權力,加上金山根本沒有把天白當成親生兒子來對待,這一切都預示著天白性格的扭曲。
天白快三歲了,一直不說話,天青讓天白叫他爹,天白只顧自己玩,根本不理會天青。這時菊豆開始勸天青,孩子長大就好了。
天白看見菊豆和天青不倫的關系,產生了疑惑不解的表情,他心裡在想什麼?這就關繫到了這個時期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
3—6歲,被稱為前生殖器期,也叫俄狄浦斯情結期。這個時期的兒童開始有了性別意識,開始對自己的性器官感興趣。
你會發現,處於這個階段的兒童會把父親或者母親當成自己的情敵。 比如,女孩會更粘爸爸(戀父情結),而男孩會更依賴媽媽(戀母情結),但是不用擔心,戀父或者戀母都是這個階段的兒童很重要的一個成長任務。
如果孩子能夠在這個階段自然、充分地理解到性別的差異,解決了自己對性別的好奇,就會對成年之後的性別認同和對異性的態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天白一直不說話,從側面說明了菊豆和天青作為父母的不稱職,從而導致了天白缺少對母親的依戀,更沒有對父親身份的認同。同時,金山,菊豆,天青之間的三角關系,也讓天白迷惑不解,不能讓他完成俄狄浦斯情結期的心理轉變。
金山趁菊豆和天青不在,對天白起了殺心。當他動手時,天白下意識地喊出了一聲「爹」,金山高興地忘了要殺天白的事,還一把抱住天白,痛哭流涕。
在金山的指使下,天白沖著菊豆喊出了「娘」,喊了天青「哥」,還喊了金山「爹」。 對菊豆和天青行為的不理解,迫使天白開啟了自我身份的探尋之路。這或許就是天白喊金山爹的緣故。
自從天白喊了金山爹,他就同金山一樣,認同了對菊豆和天青的仇恨,電影中有兩處金山教唆天白使壞的情節,從此仇恨就在天白心中埋下了種子。
第一處,菊豆早上從天青屋裡出來,抬頭正好碰見了站在二樓樓梯口的天白,天白很小,只穿了個肚兜,但小小的天白眼裡已經產生了仇恨,他惡狠狠地盯著菊豆,想要把菊豆看穿。
第二處,天青和菊豆在屋裡發生爭執,天白在屋外拿石頭砸門。菊豆從屋裡出來看見天白砸門,但是天白沒有停下,仍然在用石頭砸門。菊豆扇了天白一個耳光,天白被扇了一個踉蹌,此時金山在二樓唱起了小時候天青給天白唱的那首兒歌,象徵著金山的勝利。
孩子的是非觀念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逐漸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經過長時間的耳濡目染而緩慢形成的。
三歲大的天白不懂為什麼要砸門,只是「父親」金山讓他這么做,他才去,所以當菊豆發現他的時候,他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因為他根本不知道砸門是錯的。
天白無意間把金山拉下水,看著金山在水中掙扎,天白笑出了聲。教唆仇恨的人死了,第一次對命運的反抗,就這樣在無意間悄悄地完成了。
金山死後,菊豆和天青在靈堂前再次發生了爭執,天白全都看在眼裡,但他面無表情。
兒童時期的天白本應該是依戀媽媽的,但是菊豆卻只顧自己談戀愛,忽略了對天白的愛。 在菊豆的眼裡,認為時間會治癒一切,孩子可以無師自通,但令她沒想到的是, 自己口中所說「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這樣的育兒態度為天白後來的性格扭曲埋下了伏筆。
十一二歲的天白依舊面無表情,並且一句台詞都沒有。菊豆把毛筆遞給天白,說「你哥給你買的新毛筆」,天白扭頭就走。
菊豆和天青在廢棄窯洞里幽會,被同村的人看見了,目擊者到處說二人的閑話。天白拿著天青當初救菊豆的那把殺豬刀追打傳謠的人, 可見天白身負的巨大的輿論壓力。這個年齡的孩子自尊心是何其的強烈,卻被眾人打擊的體無完膚。
天白手受傷了,天青要給他嘬嘬,天白把對鄰居的怨恨全都發泄在了天青身上。菊豆氣地跟天白攤了牌,告訴他天青才是他的生父,但是天白無動於衷, 天白恨的就是自己是天青的兒子。
菊豆和天青日日壓抑不能共眠,於是決定再做回夫妻,二人跑到地窖里苟且,寧可憋死也不出去。
天白到處找菊豆和天青,後來發現他們在地窖里,於是天白把菊豆背了出來。看著昏迷的菊豆口中還一直喊著「天青,天青」,天白轉身回去把天青也背了出來。
至此,或許你會以為天白被泯滅的人性還有些許殘留。但是,天白背天青出來並不是為了救他,而是要親手殺死他。天白把天青扔到染布的水池裡,拿起木棍毫不猶豫地砸向天青,紅色綢布掉了下來,淹沒了天青。
兒童時期被教唆形成的仇恨種子,終於在這一刻爆發。 站在俄狄浦斯情結的角度來看,天白殺死名義上的父親金山,是抹殺仇恨,殺死生父天青,是殺掉骨子裡軟弱無能的自己。
如果說天白第一次殺死金山是無意識的行為,那麼這一次殺死自己的生身父親天青就是對命運的徹底反抗。
天白的世界安靜了。他不必再矛盾於自己是誰的兒子,因為從此他就只有一個身份——菊豆的兒子。
天白的一生註定是場悲劇,並且他無法選擇。在毫無溫暖的家庭中長大,矛盾和仇恨不斷地撕扯著天白幼小的心靈,加之長大後外界對母親和自己身世的非議,最終導致了天白性格的扭曲。
優秀的電影是一面鏡子,投射觀影者的內心,解剖觀影者的潛意識。 《菊豆》中的楊天白,對於我們今天最大的借鑒意義,就是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對孩子的重要影響。
電影中,菊豆多次對天青說,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在菊豆的觀念里,似乎時間可以抹平一切。 可事實是,童年創傷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有的人走出來了,不是他們原諒了某些人某些事,而是「算了」。
蘇霍姆林斯基在《家長教育學》中說:
希望每個人父人母和終有一天成為父母的我們,都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G. 菊豆的影評
《菊豆》影評: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不幸
不管是什麼人,生活在這個社會就會有愛情,要是沒有愛情,就會沒有色彩。也不是說只要是愛情都是好的,要是你愛上一個不應該愛的人,或者是一個不喜歡你的人,那麼這一段感情就不好了。就像現在的小三,為什麼大家那麼不喜歡小三呢,因為它會破壞大家的家庭,但是不能否如老公和她之間也是有感情的,所以才會走到一起。也有一個男人一直喜歡一個沒有可能的女人,那就生活在苦悶中,沒有什麼愛情可以說。有的愛情是好的,但有的不是,有的就是一個沒有結果的故事,把我們的心纏在那個地方,又走不出來。所以說感情就是那個樣子,它就在你的生活中形成一個死循環,每一個人都是不幸福的。
有的時候,會覺得很開心,我們生活在這個時期,是很好的,我們可以自由戀愛,可以愛自己想去愛的人,而不是和一個不喜歡的人在一起,也不是因為父母的原因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起,所以我們現在的生活還是不錯的,不管你和誰在一起都是你自己的權利,沒有人會對你的事情做出評價。但是那個時候的男人和女人還是不一樣的,他們之間有倫理,不管是不是對的,只要是違背了老祖宗的規矩就是不對的,就會被別人罵,所以說那個時候的女人還是不幸福的,在封建下,他們都要守規矩。
菊豆雖然講的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但是那個時代是不允許發生的,菊豆就是那個時代的典型代表,大家想要沖破那個時代的規矩,但是有沒有人干那麼做,所以就出現了這個人物,她敢去和那個時代作斗爭,去追求愛情,不管自己已經嫁給了別人,還是敢偷情,還是和自己的小叔子偷情,違背了倫理道德,跟那個時候的文化走相反的方向,鞏俐更像是現在這個社會的人,有自己的感情,想去沖破那個規矩,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不管別人的看法,還大膽敢於去做,就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嫁給這個老頭,菊豆還是不甘心,這個老頭是很有錢,但是害死了很多人,老爺子的地位又很高,菊豆只能這樣子被他侮辱,所以她覺得自己活得一點都不像一個人。那個時代的女人做什麼都是不對的,男人做什麼對的,不管做的事情是什麼,都是應該的,害了多少條性命都沒有人敢站出來為人性做斗爭,那個世道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真的想像不出來,就是當初的老地主一樣。
大家都知道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都是紅色的,紅色就是他電影的典型作品,所以在菊豆和傭人偷情的時候,那個紅布就落下來,不僅是在聲音上給人一種很強的沖擊力,還在視覺上給大家一種很強的觀影感,紅色是慾望,是她渴望走出那個時代的慾望,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喜歡的事情,而不是隨隨便便被人糟蹋,所以說我們並沒有覺得菊豆是一個很沒有道德的人,這也是張藝謀電影很大的一個亮點,他刻畫的女性都不是很安分守己的,但是大家都會去心疼,心疼那個時候的女人,為什麼會那麼沒有地位,所以說女性的慾望是活在張藝謀的影片里,還被大家喜歡。
但是女人報復這個老爺子的方法也沒有給自己帶來什麼好的結局,她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上就不是一個健康的小孩子,沒有人類的感情,在這種慾望的快感下,教出來的孩子也沒有什麼好的,當老爺子掉到水裡的時候,他卻在旁邊笑了,沒有一點感情,這就是她得到的因果。
女人還是破不了那個年代,沒有辦法做到別人都認同自己,偷情的時候是好的,但是沒有想到結果,倫理是一個人的大事,基本上是影響大家生活的,沒有人不在乎自己的聲譽,所以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當最後她沒有什麼辦法的時候,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反省,發生的事情都是自己種下的惡果,不能怨別人,只能說自己不夠好,沒有教育好兒子,沒有把自己的生活處理好,但是我們心疼菊豆,覺得她是哪個時代的犧牲品,不會覺得這個女人就應該這個樣子,我們講人性,卻不知道什麼才是人性。
H. 電影《菊豆》講述的是什麼啊
該片改編自劉恆的小說《伏羲伏羲》,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青年女子菊豆在嫁給染坊主楊金山後,因不堪忍受丈夫虐待而愛上丈夫的侄子天青並生下一子天白,最終釀成人倫悲劇的故事。
劇情簡介——
楊天青的叔叔楊金山,是一個有生理缺陷的染房主,為了續香火,在他娶的兩個女人被折騰死後,又花大價錢買了個年輕漂亮的女人——菊豆。 菊豆白天在染房是楊金山的長工,晚上是楊金山的施暴對象。年近四十而尚未娶親的楊天青,對因叔叔每夜的暴力而痛苦哀叫的菊豆產生了同情和對異性的好奇,他時常偷看嬸嬸。
天青懾於禮教,對叔叔的暴行不敢有所動作,只能強壓下憤恨。乘楊金山外出,天青和菊豆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一起,二人方知人間的真情。不久,他們的愛情結晶天白出世了,楊金山不明真相,認為天白是自己的後代而欣喜若狂。
一天,楊金山突然中風而下身癱瘓,他終於知道了菊豆與天青的私情,想要報復,卻力不從心。後來,在和天白玩耍時,不幸掉進染池淹死了,按家族的規矩,天青要搬出染房,他和菊豆只得偷偷到野外幽會。
不久村裡傳出閑言碎語,被長大的天白聽見,盡管知道了天青是自己的生父,他還是懷著敵視和仇恨將天青趕出了染房。菊豆和天青在地窖里重溫舊夢時,因缺少空氣而窒息,天白把昏迷的生父扔進了染池淹死。絕望的菊豆一把火點著了染房,十多年的恩恩怨怨在烈火中化為灰燼。
(8)我看電影菊豆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菊豆 演員鞏俐
執著、倔強、大膽、潑辣的農村女性。在染房是楊金山的長工,她不甘心忍受老夫少妻的封建買賣婚姻的壓迫,奮起反抗,主動引誘名義上的「侄子」天青。
2、楊天青 演員李保田
從小父母雙亡,由鄰居楊金山收養,以「叔侄」相稱。多年來為楊金山當牛做馬,年近四十仍不能娶妻。個性膽小、怯懦,雖然出於對菊豆的同情而萌發了愛情,但對封建禮教缺乏反抗的勇氣。
3、楊天白 演員鄭建 (少年) ;張毅(童年)
天青與菊豆之子。愚昧、草率、沖動、任性,受封建禮教的影響,母親與天青在一起讓他感到不滿和羞辱,就算明白真相後也堅決不認親生父親,反而憤然將天白置於死地。
I. 《菊豆》最後結局菊豆怎麼樣了
《菊豆》最後的結局是菊豆將染坊一把火燒了,燒了染坊也就燒了一切罪惡的根源,從此之後再也沒有能約束菊豆的牢籠所在了。
楊天白殺了自己的父親,也就從根上砍斷了世俗的人倫理綱常,菊豆也就沒有了牽掛。既如此那還要這個遮羞的牢籠有何用?索性就一把火燒了,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