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狗鎮》為什麼評價這么高
《狗鎮》是由拉斯·馮·提爾導演的一部懸疑影片。以美國1930年為背景,講述了少女格蕾絲從都市逃亡到狗鎮。狗鎮是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鎮,格蕾絲被當地居民好心收留。她幫每家每戶做些雜活,幫他們輔導小孩。但是有一天,有人發現了格蕾絲其實是警察在重金懸賞的要犯。於是事情發生了轉變。村民們開始向格蕾絲所要更多東西。當有一次,在警察搜捕的過程中有村民強暴了格蕾絲,結果一發不可收拾。村民開始向格蕾絲索要更多東西,以換取對她的庇護。忍無可忍的格蕾絲決心逃跑,她躲進了運送蘋果的貨車,本以為可以離開狗鎮,結果貨車轉了一圈以後,又回到了狗鎮。村民們怕格蕾絲再次逃跑,甚至給她戴上狗鏈。自此,格蕾絲變成了村民們發泄和欺凌的對象。人們不把她當人看,日夜欺凌她,甚至原先一直喜歡他的男主,也強暴了她,甚至主動聯系了一直在找女主的黑道老大。
『貳』 電影《狗鎮》究竟好在哪裡
本片最主要的特色是將其黑暗面展現的非常透徹。
從劇情上:本片講述了封閉守舊的美國小鎮闖進了一個神秘女子格蕾斯,她正在逃避歹徒追殺。鎮中居民勉強同意她留下,而作為回報,格蕾絲要干各種農活來償還。但不久後卻發現格蕾絲是一個通緝中的逃犯。大家要把格蕾絲趕走,最後卻答應,如果她更賣力的幹活,才可以在這里逗留。格蕾絲日以繼夜的勞作,終難逃過不幸的事情發生。一個鎮民在警察搜捕後,強暴了格蕾絲。齷齪的事情拉開了序幕:人們開始隨意的污辱她,甚至連湯姆,也揭開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淪為鎮上的一條狗,幹活,受罪,善良的心也有了漸漸的改變。鎮上的人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女子的神秘身世,讓此刻的污辱成為了他日的滅頂之災。
從人性上:這部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將人性的黑暗面剝得更徹底,更鮮血淋漓。這部電影讓受眾感到可怕的地方時,全程甚至連一個揭露偽善的人都沒有,整場電影中沒有想像中的驚濤駭浪,導演想要表達出的人性陰暗就直接面向觀眾。格蕾絲的到來讓狗鎮人擁有了撕破假面,施惡的空間。結局鎮中居民為自己的偽善破滅最後演變為令人發指的暴行而付出代價,最後全都死於滅頂之災。因為我們心中的正義渴望得到伸張,所以最後妮可舉槍的樣子,都令人覺得大快人心。
影片的特色是:全程的布景單調甚至可以用空無一物來形容,但是當你接受了這種設定,你會感受到這又是另外一種別樣的觀影體驗,甚至一種難言的美感,使我們更能夠專注地切入每一個人的內心去觀察它的腐爛和骯臟。這部電影成功的地方又是在於它成功的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它讓我們所有人都感到徹骨的寒冷,它使我們想到了自己的過去和現在,我們生活中總有人將道德託付在自己的雙肩而不去估計它的重量,他們或許以為寬恕別人的罪孽是最大的善,將他們的罪孽竟化為自己活著的意義,把這個世界想得太美好,把善和惡撇得太清。
電影講訴一個黑 社會 老大的女兒格瑞絲認為爸爸不正義,不想再做他的女兒,逃到偏僻深山中的狗鎮。狗鎮中的人們自私、麻木、殘忍,把格瑞絲對窮人的浪漫想像打得粉碎。她的善良換來的是欺騙、冷酷、奴役、猥褻、強奸。她嚮往的天堂原來是地獄。最後她父親來解救她時,她脖子上戴著枷鎖,走路時用鎖鏈拖著一個磨盤,因為躺在床上無法反抗,鎮里所有的男人都強奸過她。她對父親的權力從否定到肯定。當她父親建議殺條狗嚇嚇鎮上的人作為了斷時,格瑞絲的建議是把全鎮燒光殺光,並且冷血地親手打死了欺騙她愛情的偽君子,沒有一分鍾的猶豫。
影片明顯的「政治不正確」,對窮人人性弱點的揭露毫不留情,有明顯尼采哲學的意味。簡直可以說完全是尼采哲學的電影版圖解。但是,它絕不像我們那些政治思想圖解的影片,只有骨頭沒有肉,它所有的人物、事件、思緒都真實可信,有血有肉,合情合理,無懈可擊。因此,觀影效果更為強烈。說白了就是一句話:你們都該死,你們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它就能做到,讓每個看完電影的人在黑幫血洗狗鎮的時候有一種強烈的快感,歡呼雀躍,覺得解氣之極。在片尾字幕時,還怕它的意思不夠清楚,在背景中放了幾十幅貧民窟的真實照片,骯臟、醜陋、血里糊拉。
電影《狗鎮》究竟好在哪裡,剛剛重溫一次這個電影不久,我來談談我的感受,它究竟吸引我的地方在哪裡,它好在哪裡!
第一、電影《狗鎮》給大眾呈現故事情節背後的場景設置得極其簡約,導演要觀眾真真實實的溶入這個場景中,把自己就當成那個小鎮的居民,不需要真實的房屋給自己居住,你只需要在一個籃球場大小的地方用粉筆畫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然後安靜的觀看在這個小鎮發生的事情,你可以只是一個旁觀者,也可以給自己想像出一個合理能溶入他們當中的角色,小鎮里的那條狗就是導演用粉筆畫出來的,因為它在面對小鎮發生的事情時它只能是一個旁觀者,它無能為力,我們比它強,我們可以用心去感受,或許我們就是那個一直覺善良就會感化一切的人,又或許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行為去感化身邊的人,一定要真誠對待善良的人,不能因為別人善良就欺負別人。
第二、電影《狗鎮》影射了太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一個善良的人總想著每次我忍著點或許這件事情就會過去,然而這種做法只會讓對方變本加厲,你的受傷的心靈一次次的被摧殘著,總會有支離破碎的那一天,這天到來的時候就是欺負你的人和你走向滅亡的時候,所以我們要學會適當的反抗,不要一味的忍讓,每次事情的發生我們都要讓對方知道他的所做所為是錯誤的。而人言可謂,不就正是那些在別人最軟弱的時候落井下石嗎?你一言,他一言,一傳十,十傳百,就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你能說我也跟著說,反正不說白不說,這就是環境決定了人,讓別人在痛苦中萬劫不復。
第三、電影《狗鎮》是對我們人類的心靈洗禮,讓我們學會寬容,放過別人其實也是在放過自己。電影最後一個府拍的長鏡頭,象徵著所謂的上帝其實是一直窺視著狗鎮里發生的一切,他們會為自己的所做所為付出代價的。
我高三時讀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大致是說有幾個人在碼頭搭船,在船將要離岸的時候,突然從岸上跑來一個人央求他們也搭上他一起。這時船上有一個人慷慨的說;讓他上來吧,他已經沒有其他船可搭了。但同時船上另一個人卻站出來極力反對,聲稱這船已經負荷,如果再載一個人會很危險。那個慷慨的人指責這個人毫無善心,他努力說服了船上的其他乘客讓這個需要搭船的人上了船。當船行至中途時,由於風浪還是負荷問題我記不清了,總之船陷入了危險,需要棄重。這時那個慷慨的人馬上提出為了其他人的安全,把那個後來搭船的人扔下船。這時卻是那個起初極力反對的人站出來保住了這個人的性命。最後他們終於一起安全上岸,而當初那個慷慨的人,自然是被所有的人唾棄不齒。
這本來是一篇古文,讀完了老師要我們歸納主題,我當時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吃了個零蛋。但這些年過去,那些我曾經歸納出主題的故事大多數都被我忘了,而這個故事我卻一直記得。因為是它最早告訴了我一個做人的道理。但奇怪的是這個道理我至今仍無法確切地把它表述出來。
這個道理在《狗鎮》這部電影里被剝開了。並且它被剝得更徹底,更鮮血淋漓。因為在那部電影里,甚至連那個揭露偽善的人都沒有,甚至連驚濤駭浪都不需要,人性就赤裸裸地擺在那裡。最後他們統統死於滅頂之災,我只覺得大快人心。包括最後妮可舉槍的樣子,都令人覺得光芒萬丈。
看這部電影是需要耐心的,當你慢慢接受了其單調到幾乎無物的布景之後,你會發現這種全新的觀影體驗是異常美妙的。正是出於這樣一種獨特的觀看方式,使我們更能夠專注地切入每一個人的內心去觀察它的腐爛和骯臟。這部電影的實驗性並不一定代表著它的先鋒性。但正是因為它不先鋒,它讓我們所有人都感到徹骨的寒冷。
很少有什麼電影能讓我在看的時候覺得那麼地憤恨,那麼地不平靜。因為大多數情況下,面對丑惡我都習慣了冷漠地輕視它。但在這部電影里卻無論如何也不可以,想想自己的過去和現在,那些能夠淡漠對待它的人,或者在天堂,或者在地獄。
葛瑞斯最後明白了那個真正傲慢的人是她自己。她把道德的標尺沉重地壓在自己的肩頭,她以為寬恕別人的罪孽是最大的善,她把這個世界想得太美好,把善和惡撇得太清。最終她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但我一點也不同情任何一個人。她惡狠狠地懲罰那個侮辱過她的女人的方式是殺光她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就當著那個女人的面,就像她曾經折磨她的方式一模一樣。這是不是正確一點也不重要。這是公平。
如果電影不是以這樣的方式結束,我想我們所有的人都會怪罪拉斯·馮·特里爾的。這部電影就像一片荊棘林,所有對這個世界抱著天真幻想的人都應該歷受它的考驗。拉斯·馮·特里爾不是沒有給我們指出走出這片荊棘林的道路,只是這條道路鮮血淋漓又異常冷酷。
因為那些教會過我們什麼叫做恨的人,我們終於擺脫了讓我們受苦的愚蠢的傲慢和瞎眼的善良。它讓我們知道自己是如何活下來,又將如何活下去。所以我看到了那條道路是多麼地光芒萬丈。
狗鎮的故事整體上就是耶穌殉難的一個庸俗的變體,一個一心為善的好人無端遭受戕害,從而反襯出人性惡的主題,延伸出來到底誰有權柄審判所有人的反思,但整個故事的道德說教都太蒼白了。
人性,淋漓盡致
製片主任的最愛,真省事啊。
『叄』 《狗鎮》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
《狗鎮》是由拉斯·馮·提爾編劇、執導的178分鍾懸疑影片,該片由妮可·基德曼、哈里特·安德森、勞倫·白考爾、保羅·貝坦尼、詹姆斯·凱恩等主演,於2003年5月19日在戛納電影宮的盧米埃爾大廳首映 。 影片故事背景設定在美國1930年代,講述了格蕾絲從逃離都市身入狗鎮,以及她在狗鎮夢魘般經歷的故事 。
《狗鎮》是一部測試人們心理承受力的電影。這並不是說電影中有多暴力和血腥,有多少鬼魂和超自然生物。《狗鎮》的電影張力依賴於特定環境下對傳統道德倫理的顛覆和解構。通過不斷向公眾披露人物意想不到的精神隱私,觀眾感到驚訝和困惑。同時,他也不斷打破觀眾根據自己的主流文化語境所做出的期望,無情地一個接一個粉碎觀眾自以為是的夢想。最後,憤怒的觀眾發現他們實際上是在鏡子前看自己的表演,劇中的男人和女人都是自己——醜陋的野蠻人,外表文明。
『肆』 《狗鎮》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
這部電影講述了格蕾絲從逃離都市身入狗鎮,然後她在狗鎮夢魘般經歷的故事。
格蕾斯美麗善良,鎮中的作家湯姆力勸村民留下這個女子,讓她暫時在鎮里避過難關。然而條件就是格蕾絲要干各種農活來償還。人們同意了,不久後卻發現格蕾絲是一個通緝中的逃犯。大家要把格蕾絲趕走,最後答應,如果她更賣力的幹活,才可以在這里逗留。 但是最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一個鎮民在警察搜捕後,強暴了格蕾絲。人們開始隨意的污辱她,甚至連湯姆,也揭開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淪為鎮上的一條狗,幹活,受罪,善良的心也有了漸漸的改變。影片的敘事結構嚴謹,造型布景讓人耳目一新,而且還具有深刻的思想,妮可·基德曼的表演也非常精準。大家怎樣認為呢?歡迎點贊留言哦。
『伍』 敢於揭露人性的電影,你最推薦哪一部
電影史上有很多比較尖銳的電影,電影裡面揭示了很多人性的丑惡,如果說哪一部電影讓我印象深刻,我推薦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狗鎮》,當時看完這部電影我幾乎對人性失去了信心。但是這部電影非常值得觀看,它會讓你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拷問自己面臨的道德困境,是否會如電影裡面的一樣去作惡。這部電影獲得了歐洲電影最佳導演獎,也被推舉為最值得看的一百部電影之一。讓我們看一下這部電影揭露的人性真相,看一下電影的巧妙構思和妮可基德曼的傾情演繹。
一、《狗鎮》這部電影揭示了很多人性真相,讓人看完久久難忘。
《狗鎮》揭示了普通人怎麼一步步變成了壞人,當普通人以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對另外善良的人施加暴力竟然理所應當。他們任意侮辱指揮女主,不管女主怎麼辯解,他們無動於衷,甚至變本加厲。一直到女主的父親到來,才有一絲的害怕,但是那時候為時已晚,女主已經變了徹底消滅了他們。人性是善良還是邪惡往往取決於所佔立場如何,你怎麼肯定自己就是正義的一方,我們看到的一些事情也許不是事件真相。用道德的名義去審判他人是最大的不道德。
『陸』 驚悚片《狗鎮》實則是在講人性為什麼它有8.4的評分
《狗鎮》現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4分,好於84%的劇情片,這個評分可見這部電影在觀眾心裡是有著一定地位的。《狗鎮》拍攝於2003年,至今仍然被內地禁映。如果你打開這部電影,會懷疑自己看錯了電影,因為這竟然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電影,我們可以叫他為「實驗電影」,但是這種實驗電影和《死亡實驗》或者《浪潮》之類的還不一樣,這種電影的劇情推進主要依靠演員的表演,而畫地為牢式的舞台劇風格,更是讓這部電影有了一絲詭異的感覺。
詭異,絕對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感覺,不僅整體的舞台設計詭異,人們居住在一個個由粉筆畫成的房子里,他們每次開門都在做無實物表演的開門動作。而且人們好像一直生活中夜裡,沒有白天的戲份,整個場景也只是在舞台上,所以就造成了壓抑的氛圍,而這種氛圍又完美契合了影片的氛圍,給人一種宿命輪回之感。所以《狗鎮》這部電影能夠有這么高的評價得益於影片故事、立意、特殊的場景和拍攝手法,最可貴的是演員的演技。
『柒』 《狗鎮》: 這是一部恐怖片,而妖魔就是人本身
推薦《狗鎮》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是它獨特的表現形式,採用舞台劇的形式拍攝,不必要的道具全被舍棄,在地上畫了個大框框就是房子了,開門關門全靠演技和配音,村子裡的狗不是活的,是在村口地上畫了只狗,在旁邊寫了個dog。
他們除草是這樣演的。
這對觀眾來說是非常新穎的視覺體驗。
在很多電影都在追求大製作的時候,導演拉斯·馮·提爾這種看似簡陋的場景布置,不僅沒給電影拖後腿,反而讓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劇情和角色上,成了影片的亮點之一。當然,說這部電影好,不僅僅是出於獵奇的心態,好電影一定離不開劇情和背後價值觀的支撐。
狗鎮是個封閉的小村莊,少女格瑞斯被黑幫追殺逃亡到了這里,作家湯姆救了她,並說服了小鎮居民收留她,作為回報,格瑞斯每天會幫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雜物。狗鎮的生活安靜而祥和,湯姆和格瑞斯之間也產生了愛意,但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一天警察帶著通緝令來到小鎮,原來格瑞斯是警察重金懸賞的逃犯。
從此生活開始發生變化,格瑞斯成了小鎮人發泄的工具,她像狗一樣被套上了鐵項圈,有做不完的工作,被男人們當做洩慾的工具。終於有一天,愛人湯姆向警察出賣了她,期待得到一筆豐厚的報酬。
本以為格瑞斯就要墮入無盡的深淵了,劇情卻在這里出現了反轉,格瑞斯竟然是黑幫老大的獨生女,因為不喜歡父親的行事作風才離家出走到狗鎮。格瑞斯問父親「如果我跟你回家,我什麼時候可以行使你的權利」,黑幫老大說「現在」,最終格瑞斯用一場屠殺抹掉了這個小鎮,親手解決了湯姆。
這不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相反的,影片提到更多的詞是「仁慈」。 直到屠殺開始的前一秒,格瑞斯都對村裡人抱著憐憫的態度,電影裡面她就是一個頭頂光環的聖母般的存在。不管小鎮居民對她做了那麼多喪心病狂的事,她的第一選擇永遠是原諒。寒山和拾得的這段對話能完美的詮釋格瑞斯的聖母心,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說: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
但格瑞斯的一味忍讓,並沒有讓惡人放下屠刀,讓世間蓮花叢生。格瑞斯以寬恕為美德,而黑幫大佬就甩了她一個響亮的「巴掌」,給格瑞斯和觀眾上了一課。
這個反轉是必要的,沒有它《狗鎮》就是一部平淡無奇電影。導演要給我們看的是現實,而不是雞湯。
人性中本來就有黑暗的一面,但這不代表他們值得被原諒。這點可以說是顛覆了那些道貌岸然的價值觀,看的大快人心。
電影最讓人震撼的,是它所展現的人性, 《狗鎮》讓我想起了行為藝術之母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的作品 「節奏0」。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在1974年進行了一場名為 「節奏0」 的行為藝術表演。她站在那裡,面對72種工具,其中包括刀、槍、口紅、玫瑰花等等,觀眾可以利用任何一種工具對她做任何事情。
起初人們只是觀望試探,做的都是些無傷大雅的事,比如用口紅在她身上寫寫畫畫,但隨著時間推移,確定了無論做什麼這個女人都不會反擊後,人們的行為開始瘋狂,有人用剪刀剪破她的衣服,把玫瑰花刺刺進她的皮膚,用刀子劃破她的身體,甚至有人用上了膛的手槍頂著她的脖子,幸運的是被人制止了。在這場長達6個小時的活動中,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一動不動,但她臉上已經全是淚水。
當我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這場行為藝術,也許會感慨人性本惡,人性值得探索,但「節奏0」所表達的人性絕對不能用簡單的善惡來區分。大部分傷害了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人,在事後都不明白自己當初為什麼會這么做,一些人還打電話過去道歉。
相比人性的善惡,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值得思考:當我身處他們之中時,我還能保持此刻的清醒么?我會不會把槍口指向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狗鎮》這部電影和「節奏0」是異曲同工,它把人性的自私貪婪展現的淋漓盡致,電影最精彩的地方之一就是這直擊心靈的表現力,裡面沒有善惡是非,不帶任何評價或諷刺的意味,只是純粹的展現了「人」這種生物復雜性。我看完電影甚至沒底氣感嘆人性醜陋,而是在想:我如果處在他們的角色,是否能堅持心中的道德底線?
不僅是我,相信看過電影的大多人都沒有確定的答案。
這是一部極為真實的「恐怖片」,而妖魔就是人本身。
『捌』 《狗鎮》:一部顛覆認知的恐怖影片
《狗鎮》絕對不是一個令人心情愉悅的影片,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定義為恐怖片的范疇,不僅觀影過程中令人有窒息感,觀影後也會讓人心情壓抑,同時令觀者陷入沉思,以一個新的視角、理智、冷靜的心態去看待人性、看待身邊發生的事情。
這部影片放在收藏夾里有些日子了,卻一直沒敢輕易觀看,因為還沒有準備好,因為觀看《狗鎮》至少要做好兩個准備,一是影長近三個小時,要安排好觀影時間;二是影片的內容過於壓抑,要調整好心態。
《狗鎮》是由拉斯·馮·提爾編劇、執導的178分鍾懸疑影片,由妮可·基德曼、哈里特·安德森等主演,於2003年5月19日在戛納首映。
影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世紀30年代,講述了少女格蕾絲在逃離都市後誤入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小鎮——狗鎮,以及她在狗鎮夢魘般的經歷的故事。
影片的表現形式是以舞台劇,整個狗鎮只是一張平面圖,上面畫著街道、住宅、果樹、礦洞等等,甚至於鎮上的狗也只是一個單詞而已。雖然場景簡單至極,片長又長(3個小時),但由於該片嚴謹的敘事結構、精彩的獨白、深刻的故事內涵,以及妮可·基德曼的精準表演,觀影過程中並不覺得時間的冗長、劇情的拖沓,還是被劇情深深地帶入其中。
道格維爾坐落在美國的落基山脈中,小鎮上只有十幾戶人家和一條狗,居民們善良好客、自給自足,他們也熱愛自己的城鎮。小鎮遠離塵囂,簡直就是世外桃源,難怪厭倦了都市生活的格蕾絲會喜歡上這個美麗、簡單的小鎮,並決定留下來。
當格蕾絲剛剛逃到這個小鎮的時候,小鎮上的居民還帶著淳樸善良的面具,他們接受了她,因為他們有利可圖。可一旦覺得格蕾絲有把柄落在他們手裡,立馬改變了嘴臉,開始對她變本加厲。
隨著故事的進一步發展,他們又抓住了格蕾絲致命的弱點,於是乾脆撕掉了最後的偽裝,查克在警察逐戶調查時趁機強暴了格蕾絲,並利用一切機會強暴她。事情敗露後,又誣陷格蕾絲勾引他,格蕾絲名聲掃地。
絕望下的格蕾絲決定逃跑,結果由於湯姆的出賣而以失敗告終。為了防止格蕾絲再次逃跑,在眾人的圍觀下,格蕾絲的脖子上被戴上了鐵鏈,鐵鏈的末端安上了重重的鐵制輪胎。如此荒唐至極的事情竟然沒有一個人上去阻止,幾個女人還在一旁幫忙。當格蕾絲拖著鐵鏈回家的時候,漢森夫人還不忘提醒一句,「明早六點。」
即使是帶著鏈子,格蕾絲每天也要為鎮上的居民無償地勞動,更加可悲的是鎮上的每一個男人夜晚都會來她的小屋占她的便宜,就是那個瞎眼的老人每天也要把他那骯脹的雙手在格蕾絲的腿上摸來摸去。她像狗一樣被人們虐待著,甚至還不如那條狗。
「因為有鏈子拴著,事情 變得對每個人來說都容易了很多 ,床上的騷動在小鎮上已然不再是秘密。它們讓人羞愧,因為它們不能成為真正的性行為,就像是鄉下人操作母牛一樣。「
狗鎮還有好人嗎?沒有,即便是本該純潔無暇的孩子,在這個偏遠的小鎮上也失去了該有的純真,他們以他們的方式欺侮著格蕾絲,往她的身上、床上扔泥巴或者打破她的窗戶,他們會惡作劇地不停地敲鍾,看著格蕾絲為此忙得團團轉,這群孩子對身在困境中的格蕾絲沒有絲毫的惻隱之心。
看到這里,人們不禁要問,這個小鎮怎麼了,是生病了嗎?本該最具善心的老人在這個小鎮上也披上了邪惡的外衣,信口雌黃;本該純潔無暇的兒童也被蒙蔽了心智,沒有一絲的善意。狗鎮的居民,早已喪失了最起碼的人性。
狗鎮是齷齪的,狗鎮上的人是醜陋的。恰如片中所言,「用那些醜陋的小雕像來描述這鎮上的居民恐怕比任何言語都強。」幾乎可以這么說,這個小鎮上沒有一個好人,包括孩子和老人,雖然二者通常都是善良、美好的代名。
湯姆:認為自己是小鎮上精神核心人物,具有拯救小鎮的使命,想通過講道的方式喚起人們的記憶,滿口的仁義道德,可他對格蕾絲又做了什麼呢?
他給格蕾絲提了一次又一次的建議,可每一次的建議無疑都是把格蕾絲推進更深一層的深淵,但他總是有為自己開脫的理由,因為湯姆的每一次的建議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從未替格蕾絲著想過。最後覺得無計可施時,乾脆出賣了格蕾絲。
狗鎮上人是很可惡,但相比於直接欺負格蕾絲的人來講,湯姆是這群人中最為可惡的傢伙。相比於兇狠、殘暴,偽善才是最最令人膽顫心寒的。
查克:原以為這個曾經在都市生活過的人會照顧同樣來自都市的女孩,結果卻不是這樣,他以在樹林里撿到的格蕾絲的手帕為要挾,在警察逐戶調查的空隙強暴了格蕾絲,以後的日子裡,每逢到了格蕾絲為他幹活的時候,總是要強暴格蕾絲,這儼然成了習慣。
維拉:查克的妻子,在查克強暴了格蕾絲之後,不問青紅皂白地去找格蕾絲興師問罪,當面摔碎了格蕾絲珍愛的小雕像,也摔碎了格蕾絲和小鎮聯接的紐帶。
本:這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不去幫助同樣為生活所迫的可憐女孩,而是欺騙她,並趁機強暴她,毫無憐憫之心。
傑克·麥凱:瞎了眼的老者,難道心靈也瞎了嗎?在格蕾絲被眾人蹂躪之時,他也開始欺負她。在格蕾絲為他工作的時間里,他那雙骯脹的手一直放在格蕾絲的大腿上摸來摸去,臉上露出了享受的表情。
傑森:查克的兒子,雖然才幾歲的孩子,卻也學會了撒謊成性,完全沒有作為孩子最起碼的純真,要挾格蕾絲懲罰他,之後又告訴母親格蕾絲打了他。
老湯姆:作為一名受過教育的醫生,本該潔身自好,誰知夜晚也去了格蕾絲的小屋。「不要把這看成是懲罰!不是的。比爾把鏈子做的很長,這樣你可以睡在床上。」簡直就是道貌昂然的偽君子。
比爾:小鎮上的手藝人,他設計出了防逃跑的方法:掛在脖子上的鎖鏈,他說這個鎖鏈雖然不美,但是有效。「你能,你能動一動嗎?試著動一動。」這個可惡的傢伙在助紂為虐時還要裝出一副老實、本份的樣子,就連說話都是磕磕巴巴的。
小鎮上的人們,真的是糟糕透了!從裡面就開始腐爛了。
身為都市黑幫老大的女兒,格蕾絲厭惡都市的爾虞我詐、仗勢欺人的生活,她想逃離這種現狀,去過一種遠離塵囂、自食其力的日子,哪怕貧窮、勞累都可以忍受。
狗鎮的與世隔絕、貧窮落後及居民的「古樸善良」吸引了格蕾絲,這種生活正是格蕾絲所嚮往的,她便在湯姆的建議下留了下來。
又是什麼原因讓美麗、善良的格蕾絲備受小鎮的摧殘呢?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因為狗鎮的醜陋人性,人性從來不會因為貧窮無知而變得善良,小鎮也不會因為與世隔絕而變得美好。二是因為格蕾絲的「傲慢」。
格蕾絲認為父親的仗勢欺人是傲慢的,父親則認為格蕾絲的以德報怨才是天底之下最為傲慢的。。
父親:在你看來,強奸犯和謀殺犯也會是受害者,如果他們還要去舔自己的臟東西,那就只能抽他們,我管他們叫狗。
父親:但你必須保持你自己的標准,也應當對他人保持標准,你自己犯錯誤應受到懲罰,別人犯錯誤也應受到同樣的懲罰,可你連機會都不給他們。
格蕾絲終於明白了,他們做的確實不夠好。那麼,「如果誰有力量去糾正它,那他就有責任去糾正,為了其他的小鎮,為了整個人類,而且也是為了格蕾絲這個人。」
格蕾絲說道,「如果世界上缺了任何一個小鎮會更好的話,那就是這個小鎮。」父親於是下令道,「開火吧,燒光了它。」火光沖天中小鎮燒了個精光,最後只剩下了一條狗,小鎮成了名副其實的狗鎮。
正是因為格蕾絲一步步的退讓、一次次的忍耐助長了狗鎮上村民的貪婪,讓他們丟掉了為人的道德底線和標准,這不僅把格蕾絲推向深淵,也把自己置於死地。
對惡人一味地縱容就是變相的為惡,而非善良。經過了這一切,格蕾絲終於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傲慢。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也為了讓人們記住教訓,格蕾絲決定屠村。
相信在大都市住的久了,人們就開始討厭城市的喧囂、緊張和爾虞我詐,心中開始嚮往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最好是躲進一個與世隔絕、遠離文明社會的地方,因為那裡有風景美麗、民風古樸,就像善良的格蕾絲一樣。
但是,事實真的會是這般美好嗎?《狗鎮》給了觀眾一個答案:偏遠、無知、貧窮、落後並不一定與淳樸、善良相伴,相反,在某種程度上,一旦他們掌握了某種權利,他們就會露出更丑惡的嘴臉。
影片不遺餘力地打破了觀眾的道德心理防線,小鎮所發生的一切足以顛覆觀眾對人性的認知。在整個觀影過程中心情都是無比壓抑的,基調都是壓抑的、令人窒息的,體現在色調、布景、台詞、劇情、音樂等等,但這所有的壓抑卻在影片的最後得到了釋放,那就是格蕾絲決定屠村,殺光鎮上的所有人,包括老人和孩子,一個不留。
格蕾絲的屠村行為暫且不提對錯,但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公平的,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善良沒錯,但沒有原則地、一味地縱容邪惡,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一種犯罪,它會讓一些人不知道做人的標准。
人,之所以稱為人,是因為人是有一定的道德底線的,有著能稱之為人的標準的,而一旦喪失了做人的標准,也就不能再稱之為人,必須受到應有的懲罰。
影片的最後,在漫天的火光和狗吠聲中,幾輛車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狗鎮。故事結束,影片也本該到此結束,但令人不解的是隨後卻出現了一幀幀的窮人鏡頭,有老人,有孩子,他們衣著襤褸、面容戚戚,影片要表達什麼呢?
如果在別的什麼場合看到這些畫面,人們往往會投去同情的目光,然而在《狗鎮》的結尾出現這些鏡頭時,觀眾多少有些不知所措,這會讓他們想起狗鎮上的那些人,老人和孩子,也會讓他們想起一些觸目驚心的人和故事。
『玖』 全片沒有一個好人!這部電影《狗鎮》,揭開了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在緬甸尋找喬治·奧威爾》的書中,講過這樣一個 「獻祭處女」 的故事:
在一個村莊里,有一條惡龍盤踞其中,要求村莊 每年獻祭一個處女 ,這樣他才不會摧毀村莊。
村莊也每年會派一名勇敢的少年前去和惡龍搏鬥,但是從來沒有少年回來過。
直到一年惡龍又讓村子給它獻祭處女,一個少年帶著寶劍出發了。這時,村子裡有人偷偷地跟在他的後面,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少年來到惡龍的巢穴,找到惡龍,並用寶劍殺死了惡龍。之後少年坐在惡龍的屍體上,看著龍穴里一地的金銀財寶,最終他的頭上長出了犄角,背後長出了翅膀,少年變成了惡龍。
這也是網上流行的 「屠龍少年變成惡龍」 的故事原版。
當皮哥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時,不禁想到——
究竟少年是被慾望侵蝕變成惡龍,還是每一個人的心中都盤踞著一條惡龍,只是缺少了一個契機爆發?而那些勇敢的少年遇到了這個契機。
直到看到了這部電影,我似乎想通了一些。
《狗鎮》
這部電影不僅劇情「冗長」,而且布景簡陋。
甚至有人調侃道,與其說《狗鎮》是一部電影,不如說它是一部舞台話劇。
所有的一切,都僅僅發生在一個個格子鋪中。
沒有建築,沒有華麗的布景,有的僅僅是一個不斷述說背景的旁白。
但,就是這么簡陋的背景,寒酸的鏡頭,卻得到了豆瓣8.4的評價。
有人說,這是一部真正的恐怖片。
他不需要音效畫面來讓你顫抖,他只需要在你面前剝開人性的一角,壓抑絕望就會像一塊巨石壓在心頭。
對人性的關懷探討始終是拉斯·馮·特里爾導演(Lans Von Trier)電影中表現的主題,本片更是在探討人性善惡的分歧上達到了一種酣暢淋漓的極致快感。
人,原來是這么醜陋的嗎?
01、令人發指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偏僻的鄉村小鎮道格維爾鎮。
一個美麗少女的闖入,打破了小鎮的寧靜。
少女格蕾絲為了躲避歹徒的追殺逃到了道格維爾鎮。
格蕾絲的美麗讓小鎮作家湯姆一見傾心,他極力請求村民保護格蕾絲,村民卻一致反對。
他們無法相信這名外來的女子,他們甚至不清楚這個格蕾絲為什麼會被人追殺。
最後,湯姆提了一個建議:
通過兩周的時間觀察格蕾絲是否值得保護,最後在村民會議上集體投票決定是否留下她。
為了讓格蕾絲獲得村民的認可,湯姆建議她盡量去幫助每一個村民,不過村民漸漸懂得「憐香惜玉」,不忍讓她太過勞累。
兩周後,會議上全票通過格蕾絲留在村莊。
年輕、美麗、善良的格蕾絲以為,她終於脫離了曾經的地獄,來到了她夢寐以求的烏托邦。
打破寧靜的,是一張通緝令。
當村民們看到告示欄張貼的格蕾絲通緝令後,他們開始害怕格蕾絲,他們認為格蕾絲應該付出更多的代價,才能把風險持平。
這一次,沒有人再假惺惺地客套。
他們把所有的臟活、累活扔給了格蕾絲,他們認為這是格蕾絲應該付出的。
格蕾絲妥協了,善良天真的格蕾絲即使認為這些工作自己無法接受,但她還是沒有反抗。
在中國,有個成語叫做得寸進尺。
人性的貪婪,從來不會被滿足。
格蕾絲的善良,也成為了她最大的軟肋以及悲劇的導火索。
果然,當警察再次來臨盤查的時候,她被村民查克威脅要麼別出聲,要麼他出聲。
格蕾絲沉默了,然後被強暴了。
窮鄉僻壤的村民,他們的罪惡從來都不是忽然到來的。
他們的言行舉止,是在一點一點地試探格蕾絲的底線。
先是餐桌下偷偷摸腿的猥褻,若是沒有反抗,那麼接下來便是強暴。
格蕾絲悲劇的序幕,也由此拉開。
她成為了勾引有婦之夫的盪婦,成了人人唾罵的婊子。
她被查克老婆帶著人痛毆,當著她的面摔碎那七個至愛的陶瓷娃娃,並說道:
「如果你能夠忍住你的眼淚的話,那我就給你留下幾個。」
瓷娃娃破碎的瞬間,格蕾絲對這個村莊,對這些村民,也隨之四分五裂,盪然無存。
她迫不得已求助湯姆,准備搭乘鄰居本的火車逃離道格維爾。
但是車行駛到半路,本阻攔在她的前方,要麼給錢,要麼付出身體。
她沒有選擇的餘地。
骯臟的肉體再無遮掩,格蕾絲一臉木然,無悲無喜。
第一次被威脅強暴,她是為了留在道格維爾。
第二次被被威脅強暴,則是為了離開道格維爾。
絕望,像漣漪一般盪開。
當少女終於以為自己逃離了地獄時,帷幕揭開。
她還是身處道格維爾,原來她逃跑的一切都早已被村民知悉,本欺騙了她。
村民為了防止格蕾絲逃跑,打造了一個沉重的鑄鐵車輪,像一個狗鏈一般,栓在了她的脖子上。
那一刻,在村民的眼裡,也許格蕾絲不再是人,而是一條任人擺布、不會反抗的狗罷了。
到了夜晚,格蕾絲的床成為了每個男人的必經之處。
他們發泄獸欲,提褲走人。
在他們的眼裡,格蕾絲只是一個工具,一個美麗的發泄工具。
作家湯姆是村子裡唯一一個沒有和格蕾絲發生關系的男人。
阻止湯姆的是他的道德准則嗎?
顯然不是。
是他在格蕾絲眼中的人設。
村子裡的每個人都不理解、甚至看不起湯姆,只有格蕾絲把湯姆當成了一個好人,一個英雄,只有格蕾絲會依靠他,這滿足了湯姆的虛榮心與成就感。
但是,湯姆最終還是忍不住了。
他來到格蕾絲的床上,而格蕾絲卻拒絕了他。
少女戳破了作家的假面——
你本可以和其他人一樣威脅我,強迫我和我發生關系,但是你沒有。
阻止你的是你的人道主義精神嗎?
不是, 你只是想與其他人不一樣 。
湯姆舉報了格蕾絲。
他的成就感、虛榮心被格蕾絲狠狠地撕碎,無地自容。
而讓所有村民意想不到的是,黑色轎車傳奇式的汽笛聲,是村子毀滅的聲音。
原來,追捕格蕾絲的人,是她的父親,一個黑手黨老大。
格蕾絲無法忍受黑幫的殘酷與邪惡,離家出走。
父女二人久別重逢,這一次格蕾絲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
這個村子的人,和黑幫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槍聲響起,焰火沖天,這個世界再沒有道格維爾。
02、誰才是真正傲慢的那個人?
三個小時的鋪陳敘述,在我看來,是為了最後十分鍾父女之間的對話。
那一刻,我才知道導演想要述說的是什麼。
格蕾絲最後命令手下殺光了村子裡的所有人,她還是曾經那個善良的少女嗎?
皮哥認為, 她不曾變過 。
曾經的格蕾絲,鄙視她的父親,認為黑幫老大是一個傲慢的人。
因為他可以定奪他人的生死,這是上帝才能行使的權力。
但老父親卻說道:
「你才是真正傲慢的人。」
格蕾絲被性侵,被侮辱,被背叛,卻仍為這些村民開脫辯解,認為他們有著不可言說的苦衷。
她認為寬恕別人的罪惡才是真正的善良。
老父親說道:
你甚至認為強奸犯和殺人犯也會是受害者。
那是上帝才該做的事,你才是真正傲慢的那個人。
格蕾絲對於自己的道德評判標准接近於一個聖人,對於其他人的道德標准則是幾乎沒有底線。
因為她心底里傲慢地認為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
這,才是真正的傲慢。
罪人犯了錯,就該受到懲罰,而不是受到寬恕和諒解。
最後,格蕾絲做出了改變——
她讓手下先殺了婦人的孩子,讓婦人看著。
若是婦人能忍住流淚的話,就停手。
「這是我欠她的。」
這一刻,格蕾絲才真正的從一個聖人,變成了人。
沒有人可以為他人開脫,就像沒有人可以替他人承擔犯罪的後果。
開篇時,皮哥曾說過屠龍少年變成惡龍的故事。
現在,也許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就像道格維爾小鎮一樣,若是沒有格蕾絲的闖入,也許,沒有人會成為一個罪人。
但格蕾絲無底線的忍讓,妥協,鑄成了一切。
少女可憐,卻不值得同情。
導演所要表達的,除了通過格蕾絲可悲的經歷,講述人性的險惡,還有告訴人們:犯錯,就要承擔結果。
村民做錯了事,就要承擔後果。
格蕾絲屠殺村民,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改過。
看完電影,我們也不免會問《狗鎮》里有一個好人嗎?我想答案是悲觀的……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Cc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