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大白鯨電影英文簡介

大白鯨電影英文簡介

發布時間:2022-12-17 16:17:37

A. 一群人坐著一條鯨魚在天上飛的是什麼電影

一群人坐著一條鯨魚在天上飛的是《大白鯨》。
1、天空里有一條大鯨魚的動畫片是叫《大白鯨》好多人在鯨魚的肚子里,跟外面的打仗,裡面有一個公主。
2、《大白鯨》1980年由東京Movie新社公司出品的動畫作品。福尾元夫執導,武岡淳一、井上和彥、鈴置洋孝、千千松幸子等配音。

B. 白鯨記英語梗概

Moby Dick is a novel by Herman Melville, a 19th century American novelist, published in 1851.

The novel describes the story of Captain Ahab in order to chase and kill moby Dick, a white sperm whale, and eventually die with moby Dick.

The story creates an atmosphere where people are exposed to all kinds of dangers and even death at any time. It is the author's representative work.

The film Moby Dick, released on June 27, 1956, was adapted from this novel.

《白鯨》是19世紀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於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的長篇小說。

小說描寫了亞哈船長為了追逐並殺死白鯨(實為白色抹香鯨)莫比·迪克,最終與白鯨同歸於盡的故事。

故事營造了一種讓人置身海上航行、隨時遭遇各種危險甚至是死亡的氛圍,是作者的代表作。

1956年06月27日發行的電影《白鯨記》,就是改編自這篇小說。



內容簡介

捕鯨船「裴廊德」號船長亞哈,在一次捕鯨過程中,被兇殘聰明的白鯨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條腿,因此他滿懷復仇之念,一心想追捕這條白鯨,竟至失去理性,變成一個獨斷獨行的偏執症狂。他的船幾乎兜遍了全世界經歷輾轉,終於與莫比·迪克遭遇。

經過三天追蹤,他用魚叉擊中白鯨,但船被白鯨撞破,亞哈被魚叉上的繩子纏住,掉入海中。全船人落海,只有水手以實瑪利(《聖經》中人名,意為被遺棄的人)一人得救。

C. 一部比較老的電影、不是美國就是英國的關於大白鯊的、、、

《大白鯨》(美國)

MOBYDICK

1998年出品

編劇:赫爾曼·麥爾維爾

導演:佛蘭克·若旦姆

主演:亨瑞·托馬斯、谷格·肯阿斯·伯尼

故事梗概:

年輕的依西梅爾一直夢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他選擇到捕鯨船上當水手。手無束雞之力的依西梅爾被安排和投叉手奎奎克一個房間,奎奎克性格古怪,滿臉滿身的刺青讓依西梅爾不由倒吸一口涼氣。但經過接觸依西梅爾發現奎奎克心地善良,單純可愛,兩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捕鯨船出海前,一個老乞丐告訴依西梅爾,這艘船上的所有人都將葬身於大海,只有一個男人可以活下來,依西梅爾對此並沒有放在心上,他根本不相信這個預言。

捕鯨船出發了。在海上航行了許多天後,依西梅爾才第一次見到了神秘的船長。船長為了捕捉一頭白色的鯨魚而失去了一條腿,氣急敗壞的他從遙遠的東方高價請來一群捕鯨高手,為的就是捕獲那頭大白鯨。

經過多日尋找大白鯨終於現身了,船長帶著所有的投叉手乘小船追趕,但還是被它逃脫了。船長命令一路追趕大白鯨,他放棄一切捕捉其他鯨魚的機會,這次出海他的目標只有大白鯨。不知不覺捕鯨船脫離了航線,來到了北極,船員們的生命危在旦夕,但船長卻一意孤行。大副斯達巴克一直勸船長為大家著想,放棄尋找大白鯨,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無奈之下斯達巴克決定起義殺死船長,卻幾次都不忍心下手。

船終於回到航線上,但船長依然瘋狂地尋找著大白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過後,大白鯨如幽靈般游曳在船的四周。船長帶領投叉手乘小船沖向大白鯨,大白鯨被刺傷。憤怒的大白鯨撞毀了小船,投叉手們紛紛落海,葬身在大海中。依西梅爾想要救出奎奎克,卻遭到他的拒絕,奎奎克認為這一切都是註定的。緊接著大白鯨將整個捕鯨船撞沉,船上的水手無一倖免,只剩下依西梅爾被其他船隻救起,保住了一條命。依西梅爾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是人類不可抗爭的,是自負無知的人類自己釀成了這場悲劇。

精彩視點:

本片根據十九世紀美國作家赫爾曼·麥爾維爾的名著《白鯨記》改編。這部充滿隱語象徵與探求未知的巨作,曾被好萊塢與漫畫不斷的改編轉述,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故事。本片翻拍於1998年,片中海上歷險場面拍得相當壯觀,在細膩的心理刻畫之外有很不錯的娛樂效果。影片的主演亨瑞·托馬斯是好萊塢著名男演員,在《燃情歲月》、《紐約黑幫》、《暴風驟雨》等影片中都有過出色的表現。

D. 白鯨的資料有哪些

白鯨頭部比較小,是鯨魚的一種,喜歡生活在海面,潛水能力很強,是群居動物。

E. 白鯨資料

白鯨

白鯨 Beluga Whale

物種名稱:白鯨 Beluga Whale

生物分類: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鯨目/齒鯨亞目/一角鯨科

中文俗名:貝魯卡鯨、海金絲雀

英文俗名:Beluga Whale

學 名:Delphinapterus leucas

分布地區:北極與亞北極交匯的覆冰水域

概 述:成鯨:約3.5M 幼鯨:1.5M

對愛斯基摩人來說,白鯨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因為其肉好吃,而且它們的油用來點燈不僅明亮,還能釋放出大量熱量,使簡陋的冰屋保持溫暖。除此之外,白鯨的皮也很有用,還有一種香味,可以製成各種裝飾品。
世界上絕大多數白鯨生活在歐洲、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喜群居,全身呈粉白色,看上去潔白無瑕。但個體比較小,遠沒有弓頭鯨那般龐大。
1535年,當法國探險家雅克•卡提爾發現聖勞倫斯河時,他的船隊受到白鯨的迎候。這些白鯨在水中載歌載舞,歌聲悠揚動聽,響徹百里以外,其美妙悅耳的聲音令船上隊員們驚嘆不已,他們便親切地送給白鯨一個美麗的稱呼"海洋中的金絲雀"。
然而,不幸的是,自從17世紀以來,由於捕鯨的高額利潤,捕鯨者對白鯨進行了瘋狂的捕殺,致使白鯨數量銳減。更加可悲的是白鯨的生態環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一批批白鯨相繼死亡。科學家們經過屍體解剖才找到了引起死亡的因素:由於受到一系列有毒物質的侵害,使其免疫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這些白鯨患上了胃潰瘍穿孔、肝炎、肺膿腫等疾病;更有甚者患了膀胱癌,這在鯨類動物中真是聞所未聞的。
白鯨成年白鯨體長約3到5公尺大小,體重約0.4到1.5公噸。幼鯨體長約1.5到1.6公尺。體重約80公斤。白鯨的頭部較小,額頭向外隆起突出且圓滑,嘴喙很短,唇線卻很寬闊。身體顏色非常淡,為獨特的白色。游動時通常比較緩慢。
白鯨體色是獨特的白色,在海浪和浮冰中很難認出它們,如果你在海洋中看見浮現、變大、縮小而後消失的白色物體,那基本上就是它了。白鯨喜歡生活在海面或貼近海面的地方。游動時的動作動很柔和,偶爾會將頭揚出水面。白鯨的"嗓門"很大,在平靜的海上,百公以外都能聽到它的噴氣聲。
白鯨的一個族群大約5到20隻不等,夏季時,河口附近聚集量約有數百甚至數千隻。白鯨的性格較溫和,人們非常容易接近。分布在北極和亞北極的季節性覆冰水域中。現存約50,000隻到70,000隻。
白鯨是來自北極圈的珍稀海洋哺乳動物,全世界僅存不足萬只。它屬大型鯨類的一種,以新鮮魚蝦為食。由於生活在冰雪覆蓋的北極,所以潔白無瑕的膚色成為它的天然保護色。它們前額寬闊圓潤,上下兩唇飽滿豐厚,小眼睛炯炯有神,透出一股機靈鬼的模樣。
昨晚運抵青島的四頭白鯨,兩雌兩雄。這是我省首次引進白鯨。年齡在三歲左右。由於白鯨年齡最高可達三四十歲,所以這四頭鯨只能算是幼鯨,它們的顏色也由於年齡的原因而略微發褐。它們體長約四米,重達500公斤。
據悉,這四隻白鯨將在青島極地海洋世界裡享受最舒適的待遇。專業人員將悉心照料它們的日常起居,還將對它們進行轉圈,跳舞,接吻等一系列訓練。

2。《白鯨》是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赫爾曼·麥爾維爾(1819~1891)於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的小說,小說描寫了亞哈船長為了追逐並殺死白鯨莫比·迪克的經歷,最終與白鯨同歸於盡的故事。故事營造了一種讓人置身海上航行、隨時遭遇各種危險甚至是死亡的氛圍,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06月27日發行的電影《白鯨記》(英文名稱:Moby Dick),就是改編自這篇小說,由著名導演約翰·休斯頓導演,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將高傲倔強的亞哈船長塑造得入木三分。

3。《白鯨》(青少版)
前言

人類自從來到這個世界,與自然的斗爭就一直未曾停息。人在這種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毅力與無上勇氣,成了歷代文人作家創作的永恆主題。《白鯨》便是反映這一主題的名篇。

本書敘述的是一艘捕鯨船在亞哈船長的指揮下,與海上惡魔——白鯨莫比.迪克作殊死搏鬥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團結協作、英勇無畏、敢於犧牲的水手形象。情節驚險、曲折、扣人心弦。《白鯨》是世界海洋文學的經典之作,它決定了作者麥爾維爾在美國文壇上的崇高地位。

赫爾曼.麥爾維爾,1819年出生於美國紐約。他的父親從事進出口貿易,經常飄洋過海;母親很有見識,善於講故事。家庭的影響和熏陶,為作者奠定了一定的文學基礎。

麥爾維爾一生從事過多種工作,先後當過商店伙計,做過銀行職員、代課教師,後來成為貨輪船員,21歲時又轉到捕鯨船上工作。

他航遍太平洋,並在南洋群島被土著人所擄,幸好遇到一隻澳洲捕鯨船,才得以死裡逃生。但是,這艘船上的船長粗暴蠻橫,麥爾維爾非常憤慨,便暗中唆使水手把他打倒。不料事情敗露,麥爾維爾因此遭到船長的囚禁,最終被美國軍艦救回祖國。

傳奇式的捕鯨經歷,為麥爾維爾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圍繞這些素材,他寫了不少小說,《白鯨》只是其中一篇。然而,這部傑作起初並未得到讀者的賞識,銷路很不景氣。為了生計,麥爾維爾只好到紐約的稅捐處另謀出路。直到他死後,《白鯨》才被人們所喜愛,麥爾維爾在美國文壇上的聲望也與日俱增。也許,這就是對他在天之靈的最好慰藉!

F. 《白鯨》的簡介

如果你說的是這本書,請你讀完下面的全部內容。

《白鯨》又名《莫比·迪克》,是美國作家赫爾曼.麥爾維爾的代表作。麥爾維爾,出生在一個較富裕的美國家庭中,後家道中落,他從事過不少的職業,一生坎坷。在他有生之年,《白鯨》並沒有讓他名利兼收。在他生活的時代,幾乎沒有人認識到《白鯨》作為一部文學作品而具有的價值。直到1919年以後,《白鯨》的意義才真正被人發現,評論界也給賦予它很高評價:「變動的時代的一切變動的思想和感情」把它稱之為放映時代的鏡子。
一、《白鯨》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尤其是一部象徵主義的作品,有著豐富的意蘊。
從表現的內容看,《白鯨》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巨著,反映的是那個時代人們的所作所為以及這種活動在人的心靈中所產生的影響。文學反映論認為,文學是一種用語言符號塑造形象反映現實的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文學作品是作者對世界的產生的看法與觀點,是一種世界觀但卻不是方法論。也就是說,你無法把文學作為一種價值實現的手段,從這方面說文學又是超功利的。
《白鯨》產生於19世紀四五十年代,這正是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和擴張的時代。美國此時完成了工業革命,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高。資產階級的慾望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急速的膨脹,為了滿足狂脹的慾望,他們不斷進行所謂的「改造」和「探索」。一方面,對於美國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他們實行「友好」的改造,給他們帶來所謂的「文明」,這一題材在當時的文學中也有所反映;另一方面,涉及到對自然的資源的掠奪和對自然的征服。《白鯨》反映就是這一題材,人與自然之間的對立斗爭。
「裴廓德號」是人類的象徵,代表人類征服自然的力量和能力。「裴廓德號」自一產生就是人類力量的應證即馬克思所說的「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產物」,它出生的使命就是為了讓人類更好地去征服自然,體現人類的野心。當「裴廓德號」駛向平靜美妙充滿遐想的大海那一刻,人類一切詩意的夢就破碎了。「裴廓德號」是資本主義物質欲的象徵,是一種擾亂世界和平的機器,它將原本和諧的世界給打亂。它是人類潛在慾望尋找滿足的一種代言。
下面我們來看看,「裴廓德號」上的船員:船長亞哈、魚叉手隗魁等人物。
亞哈,是「裴廓德號」的船長,是探索隊列中的一家之主。他的出場也是頗耐人尋味。文中對亞哈的外貌也做細致地描繪,最引人注意是他的疤痕「從他灰白色的頭發往下經過曬成焦黃的臉部和頸部的一邊,有一條釣線般細小、青灰透白的疤痕一直延伸下去,只是被衣領著住了下段。它就像樹冠上落下的一道閃電,在筆直高聳的樹幹上留下一條垂直的裂痕,一段小根也沒有折斷,只是把樹干從頂部到根部剝落了一線樹皮,閃電卻這樣從上到下消失在土裡,而樹呢除了一線傷疤之外,依舊蒼翠如初、生機勃勃。」疤痕是讓亞哈的身世和經歷更加意味深長。作者用一個想像的比喻,道出亞哈的不同尋常。作為船長的亞哈,更多的是魄力和毅力,它成了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力的象徵。他的疤痕是人與自然搏鬥的證明,象徵人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所遇到障礙和阻力,表明人類已經傷痕累累(亞哈已經失去了一隻腿)。但是,「除了一線傷疤之外,依舊蒼翠如初、生機勃勃」說明人類盡管是受到掠奪自然的懲罰和反抗,但是依然死心不改,表現出無盡的力量和信心,這也許才是人類的悲哀。本來信心和力量更多的是應該提倡的品質,但是放在滿足人類過度的慾望的時候這就成了災難。比如,高科技的發展像核技術,對於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來講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把它拿來滿足某些人的過度的私慾的來說比如核戰爭,那將是人類的災難。而「裴廓德號」也一樣,它在亞哈的帶領下必然會走上人生的不歸路。作為個人的亞哈,他這次出海的目的,更多的是一種私人的復仇行為,為他失去的那條腿找個說法。他的腿是在一次捕鯨時被一條叫做「莫比·迪克」的白鯨所毀。從此,找尋「莫迪·比克」並將它消滅掉,就是他作為船長之外的另一個潛在的慾望。
亞哈是自然世界中的征服者,是在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利己主義的慾望的代言人。在人的慾望膨脹之前,世界是一個整體,人與自然和諧的相處。人是自然的一份子人依靠於自然,把自然作為人的朋友來看待,人與自然是平等的、友好的。這次「裴廓德號」的出海,象徵的是人類在向大海索取資源,去捕殺海洋生物--大鯨。這一舉動表明人對自然的立場已經發生了很本性的轉變,從過去的一體走向主體和客體,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亞哈,是人過度慾望的象徵。他為了能夠有機會打到他私人的目的,在航海途中,對船員的軟硬兼施,堅持搜尋「莫比。迪克」的下落。這亞哈的一己私利,放在整個人類的集體中考慮,也就是人類的以自我為中心主義的集中表現。為了求得人類的自身的慾望的滿足更多的是即時慾望的滿足,不惜犧牲其它生物個體的生命和剝奪了其他生物在地球上發展的權利。捕鯨業很早以前就是一個賺錢的行當,在公元890年就有記載文中所述「他出訪的這個國家的時候,還想捕些馬鯨回去。馬鯨最值錢的部位是鯨牙,他此行帶了幾顆來獻給國王……」(奧特口述,阿爾弗萊特往筆錄公元890年)一直到作品出版的那個年代,捕鯨業依然很盛行。可見,人類的潛力是無限的,慾望是無窮的。
隗魁,相對亞哈來說,他是一個地道的土著人。他雖然沒有亞哈的陰謀詭計,沒有亞哈
「文明」。但是,在捕鯨這一行當來看,隗魁卻始終是一個老手。在亞哈選拔的水手的時候,他以那精湛的捕鯨手藝一舉獲得了船長的認可。在征服自然的歷程之中,隗魁也是一個侵犯者。如果說亞哈作為船長來捕鯨,是象徵人類發展了文明階段對自然的征服與侵略的,滿足人類過度的慾望的話;那麼,隗魁則是象徵人類的發展的起源階段,好比原始社會或是封建社會人類對自然的發現和利用,更多的是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
無論是隗魁還是亞哈,都以高級階段的生物而自鳴得意、高高在上。長久這樣下去,人類看不到未來的方向,被眼前的幻境所迷惑,更多的是行動的盲目,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亞哈一幫人,作為捕鯨者來說,他們已經是相當的成功的。因為,在他們的航行中已經收獲了一條大鯨,出海的目的已基本達到。然而,他們並沒有放棄對莫比。迪克的追尋。(盡管有的船員是被迫的,但結果還是行動了)最後,直到莫比。迪克的出現,人與白鯨大戰一程,還是以人的失敗而告終。這也就應驗了一句古話「玩火者必自焚」。
白鯨,它是自然的一部分,有自身的生活規律。這一規律不能忘加改變的,人哪怕你是發展到了無以復加的完善。我相信,人類也是不能破壞規律,任意妄為。白鯨,他的本性並不會主動攻擊人,所以它不是人類的「撒旦」。人類此時才是自己的「撒旦」!
二、從創作手法上,《白鯨》也獨具特色。
1、現實主義的手法,詳盡的細節描寫,更多的是說明性語言。它不同於傳統的小說傾向於情節的建構和人物的逼真,給人的是知識性的收獲。在這方面類似教科書的性質。
如開篇以「摘錄」的形式,將古往今來關於「鯨」的只言片語統統的搜集進來條條框框,在給「鯨」書寫一張履歷表,詳述「鯨類」遇見人之後的生平大事。
2、文本中已經隱約出現跨學科的敘事的走向。它在文學作品中加入了太多的自然科學的知識,文學有科普宣傳冊的嫌疑。如第三十二章的「鯨類學」、第五十七章的「各式各樣的鯨:畫里的、牙雕的、木刻的、鐵片的、石塊的、山形的、星座的」、第六十章的「捕鯨索」……這些大部分都是在介紹「這個東西是什麼」和「它用來干什麼用」以及「怎樣用的」等問題。這樣來,文學的趣味就隨之淡化了許多。
3、該小說的目的以及遠離了傳統小說的目的即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節。表面上看來似乎不成體系顯得凌亂。如一個個的小標題之間並沒有前後相續的聯系性,一節與全文的主體沒有血肉的關聯。從中抽出一兩個章節也不會影響全文的整體性。同時,每一章節都有自己的小標題,單獨也可以提出來獨立成篇即由它自身的獨立性。但是,文章超越了文本的字面的布局。但是,作品以文中人物的心理歷程來建構的故事。文章講的是有關捕鯨的系列活動,寫人們開始處於利益的考慮組成了捕鯨隊到後來以亞哈的自我的「復仇」為行文的關鍵點,一步步深入展開。
《白鯨》是一本文學作品,它產生於處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美國,誠然打上了時代和階級的烙印。但是《白鯨》給我們現代人的啟示是具有超時代性和超階級性的,同時為我們的生活和發展留下許多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間。在這一方面,《白鯨》的意義是巨大的,不愧為經典性的著作。

閱讀全文

與大白鯨電影英文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鍾南山和電影演員靳東是什麼關系 瀏覽:675
四川農村信用社看電影 瀏覽:38
愛愛後的床單是什麼電影 瀏覽:83
愛看電影英皇 瀏覽:250
網路電影女孩分手跟別的男人 瀏覽:63
經典搞笑恐怖鬼電影 瀏覽:884
海底兩萬里1997電影國語在線觀看 瀏覽:627
2021年新電影你好李煥英 瀏覽:902
韓劇小弟看上黑社會大嫂電影名字 瀏覽:64
英語經典勵志電影對白 瀏覽:61
電影什麼女維維 瀏覽:414
最近又什麼新電影 瀏覽:792
戴在頭上可以看電影的叫什麼 瀏覽:766
戰爭之王電影在哪個平台上看 瀏覽:144
美國麻辣老師電影 瀏覽:345
成龍最近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37
韓國電影在線觀看中文版 瀏覽:478
如何實行電影分級 瀏覽:370
米老鼠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69
看電影安娜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