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推薦 > 道林格雷電影劇情解析

道林格雷電影劇情解析

發布時間:2022-12-23 19:01:37

A. 道林格雷最後是什麼意思

那不是哈利家的畫像
你沒見那個像框被燒過??
意思就是那場火燒掉的是那個醜陋的道林,醜陋的道林燒掉後,畫像又恢復了原樣!然後哈利把畫像收起來了。最後哈利說了一句話:可憐的男駭現在還會有誰來看你。
但哈利關門後。那幅畫又開始了變化,原本善良的神情在一次變得冷酷,

這樣的結尾或許是為了留給觀眾一個懸疑的伏筆,暗示道林並沒有死去,所以畫像才會又開始了腐朽的輪回。亦或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暗示,告訴人們靈魂的墮落是永無止境的。無論怎樣,這樣一段原著中並未出現的結尾講故事表達的更加完整而懸疑,算得上是錦上添花。雖然我並不喜歡亨利勛爵的女兒這一個原著中並未出現過的角色的出現,更傾向於道林·格雷只是因為自身的解脫而希望重新做人而並非愛情。而亨利勛爵也應該是原著中描述的即使得知巴茲爾是被道林殺死也表現得無動於衷的麻木與冷酷。但是相對於原著突然地完結而言,這樣的完整或許也不為一種圓滿。

B. 道林·格雷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意思

永遠年輕,是一個不分國度、不分時代的永恆話題,這中間所蘊含的誘惑力,是任何人都想像不到且沒辦法抵擋的……當擁有著驚人美貌且天真率性的年輕人道林·格雷(本·巴恩斯飾)來到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時,他迅速在擁有著超凡魅力的亨利·沃托(科林·費爾斯飾)的引領下,直接捲入了一場名流社交所引起的旋風當中--亨利負責將道林介紹給了這個城市所有快樂至上的享樂主義者,而道林也不負所望地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其中。

亨利的朋友,同樣也是一位社交藝術家的巴茲爾·霍爾沃德(本·卓別林飾)為道林畫了一幅異常傳神的畫像,捕捉到了這位年輕的美男子全部的氣質和能量,這也使得涉世不深的道林做下了一個輕率的決定--他發誓,只要能永遠保留住自己在畫像中的模樣,他願意付出一切,包括他的靈魂。

在亨利的引導和鼓動下,道林繼續著屬於他自己的狂野的冒險之旅,但是當他以一種永葆青春和美貌的姿態不斷地示人的時
候,他卻把那幅畫像鎖進了不見天日的閣樓里。每當他對邪惡屈服並成為幫凶,畫像都會變得愈加地醜陋和恐怖--看起來,道林正在無所節制地縱容自己的每一個
應當被禁止的慾望和需求,根本就不在乎如此做最終會給自己造成什麼樣的後果。而且當巴茲爾堅持讓他去看一眼自己的畫像的時候,道林卻殺死了他,然後逃離了
這座城市。

25年後,道林重新回到了這片他一直在竭力逃避的土地,而且讓他的那些老朋友感到尤為震驚的是,他看起來還像以前那
般光鮮亮麗,一點都沒變老--其實他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正在遭受痛苦折磨的男人,因為在他的生命中,愛與生存的意義全部都被剝奪了。道林不斷地受到自己的
過去的困擾,還有那個隱藏在閣樓里的畫像中的畸形怪物的辱罵和奚落,然後,他遇到了艾米麗(麗貝卡·豪爾飾),
一個聰明、迷人的美麗女子,讓道林深深地為她所著迷。但是,艾米麗卻是亨利的女兒,他肯定會想盡辦法,就為了讓女兒遠離這個半人半鬼的傢伙。當倫敦的好事
者都在秘密地討論"道林與魔鬼訂下了契約"時,亨利也決定讓他女兒的那個不正常的戀人徹底地曝光……道林能夠把握住找回愛和救贖的最後的機會嗎?更重要的
是,他能夠逃離自己的命運嗎?

最後,艾米麗使道林覺醒,在亨利發現了道林的畫像後,道林推走艾米麗和亨利,自己拔劍刺向了畫像。最後道林找到了真愛。道林「死後」艾米麗無法原諒亨利,不再聯絡她的父親。而亨利把那副在火中留下的畫像,安好如初的畫像,道林依然美麗的畫像鎖在了閣樓里。

C. 請問英國電影《道林,格雷》主角格林是怎樣從宗教,法律,道德走向毀滅的

道林.格雷的墮落不僅僅因為情慾,還因為思想。
在畫家為道林畫畫時亨利和道林有過幾次交談,
一系列看似有理卻站不住腳的理論,沖擊了道林的思想。
時光易逝,美人易老;這一刻的你就要比下一刻的你年輕很多;
人們都偏愛青春美麗的事物,等想法的襲擊,讓道林.格雷想留在自己最美的樣子里。
電影只注重刻畫道林在行為上的墮落,一幅幅旖旎的畫面,讓電影顯得有些混亂。
可結尾道林一次次說他想要改變他自己,和自己用劍去插自己的畫等片段別出心裁。
讓人有一種視覺上和心裡上的沖擊。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很好看,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思想墮落的過程。

D. 道林·格雷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什麼

故事說的是一位美少年道林·格雷(本·巴恩斯)因見了畫家霍華德給他畫的和真人一樣大的肖像,發現了自己驚人的美,又聽信了亨利·華頓勛爵的吹噓,開始為自己韶華易逝,美貌難久感到痛苦。於是他出賣靈魂,讓那幅肖像代替自己承擔歲月和心靈的負擔,而讓他自己永遠保持青春貌美,耽於享樂、自我放縱。最後有一天他看到了畫像,記錄下他樁樁惡行的畫像此時已經變的十分醜陋可怖。

E. 道林·格雷結局是什麼

原著也是最後道連刺了畫導致自己身亡,畫恢復了原來的面貌人變得蒼老死在閣樓。不過原著道連後來沒有娶老婆,畫家的屍體也不是他親自處理的,是找了個會搞化學的人幫他毀屍滅跡的。電影改了部分情節。

F. 道林格雷的畫像的故事梗概400字左右

道林格雷是一名長在倫敦的貴族少年,相貌極其俊美,並且心地善良。道林見了畫家霍爾沃德為他所作的畫像,發現了自己驚人的美,在畫家朋友亨利勛爵的蠱惑下,他向畫像許下心願:美少年青春永葆,所有歲月的滄桑和少年的罪惡都由畫像承擔。道林剛開始時不以為然,但當他玩弄一個女演員的感情致使她自殺之後,發現畫像中的道林發生了邪惡的變化。恐懼的道林沒有克制,反而更加放縱自己的慾望。道林美貌依舊,畫像卻一日日變得醜陋不堪。十八年後,基於對畫家作品的憎惡以及對自己醜陋靈魂的厭惡,道林謀殺了畫家霍爾沃德。之後,那位女演員的弟弟前來尋仇,被道林巧言欺騙,最終死於非命。正是女演員弟弟的死亡喚醒了道林的良知,他舉刀向醜陋的畫像刺去,結果自己離奇死亡。他的面容變得丑惡蒼老,而畫像卻年輕如初。

G. 《道林·格雷的畫像》—— 被美吞噬的人,他在陰溝里

初識王爾德,是他的那句讓無數在晦暗中徘徊的人依然能堅信未來的名句:「我們都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再識王爾德,是他墓碑上那滿滿的少女之吻,只因他生前曾說過「少女的紅唇,是最好的墓誌銘」。

在他的墓碑上,他被譽為「才子和戲劇家」。

觀王爾德的畫像,身材高大,有著一雙漂亮深邃的碧藍色雙眸,他的服飾那般華麗,眉目間充斥著滿滿的柔情與篤定。據說,他身高1米93,即使在白種人當中這個身高也很少見。他很喜歡天鵝絨之類華麗異常的服飾,配色配飾也十分大膽,比如會穿深紅色或紫羅蘭色的襯衫。帶孔雀藍寶石一樣的指環,穿著絲絨西裝和長筒襪,吸著金嘴紙煙,大搖大擺地在大學校園里招搖過市。

他說:「只有淺薄的人,才不根據外表來做判斷。」

這一切的一切,無不都在詮釋著他對於「唯美」的執念。

王爾德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他取材豐富、涉獵面廣。有評論,有童話,有戲劇。

1881年發表作品《詩集》,被認為是英國唯美主義的代表性文獻。1891年的論文集《意圖》進一步闡述了他自己的美學觀點:追求和捍衛「純藝術」,「為藝術而藝術」,美和道德無關,也沒有功利主義價值,奠定了他唯美主義作家的地位。1895年,上映社會喜劇《認真的重要》獲得巨大成功,被認為是他最大的文學成就。

其他重要作品有童話故事《快樂王子》(1888),法文獨幕劇《莎樂美》(1893)以及散文作品《說謊的墮落》(1889)、《社會主義下的人的靈魂》(1891)、《里丁監獄之歌》(1898)、《自深深處》(1925)等。

但是他的長篇小說只有一部,這是一部哥特式的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1890)。

如果說任何的藝術「源自生活而高於生活」,那《道林·格雷的畫像》更像是王爾德剖析自我的一部作品,他即是故事裡的某個人,他又不完全是故事裡的那個人。

《道林·格雷的畫像》的主要故事內容:

講述了一位擁有著「絕世容顏」的貴族年輕人「道林·格雷」,他不僅外形出眾,更難能可貴的是擁有著至純質朴的靈魂。

畫家巴茲爾在機緣下為他畫了一副畫像,畫家的朋友亨利勛爵,卻蠱惑道林·格雷向這幅畫許願:縱使年華易逝,就讓格雷自己永葆青春,而他所有因為歲月帶來的衰老、醜陋,以及他所犯的罪惡,通通由這幅畫像來承擔。

這看起來荒誕至極的一次許願,在格雷玩弄了一位年輕女演員的感情,導致女演員自殺身亡之後,一語成讖。畫像上的那個人,開始變得面部扭曲、邪惡。而格雷肉體的容貌卻沒有絲毫的變化。

自此,格雷開始了徹底的自我放縱,他無視道德約束,毫無克制地放縱感官去享受,他吸食鴉片,無窮無盡尋找感官的刺激,愉悅的享受,不分道德好壞地體驗一切新奇事物。他讓自己成為話題的中心,他對自己說:「世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議論更糟糕了,那就是沒有人議論你。」

而畫像上的他則是一天比一天猙獰,一天比一天面目可怖。

十八年之後,畫家巴茲爾找到格雷,不希望他繼續地沉迷於享樂,無所事事。也不希望他空有一副好看的皮囊,卻誤入歧途。

這反而激起了格雷滿心的怨恨,他認為自己變成如今這個樣子的一切原罪,始於畫家所做的那副畫像,盛怒之下,他殺死了畫家,並找來自己做化學家的朋友,讓畫家的屍體從此在世界上消失的無影無蹤。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往昔,格雷依舊在他貴族的圈子裡聲色犬馬,紙醉金迷。可那個自殺女演員的弟弟來復仇了,他巧舌如簧地躲了過去,但他的內心卻開始變得不平靜。

最後,尋仇的弟弟在他們貴族的一次狩獵活動中,死於非命。

這件事,成為了壓倒格格雷的最後一棵稻草,他被泯滅的那一點點良知蘇醒了,他在醜陋不堪的自畫像前,回憶,懺悔,最終舉刀刺向了畫像。

第二天,人們在他那個一直藏有格雷畫像的閣樓里,發現了胸膛插有刀子的,即衰老又醜陋的陌生者,格雷的畫像完好如初,依舊是格雷年少時模樣,只是在那個死去的老人手指上佩戴著一個被人們所熟識的戒指,由此判斷,那個死去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格雷。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可帶給人們的卻是無盡的思索。

1、「只有淺薄之人才不以貌取人」

莎士比亞曾說:「沒有德性的美貌,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因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顆美好的靈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

王爾德所追尋的美,是純粹的美,這種存在於藝術本身的美,無關道德,沒有功利,在他的筆下,畫家巴茲爾只是想要完全的詮釋出道林·格雷的美,他無欲無求,只想要作品的完整與「天人合一」。所以,他一直想要自己的得意之作能夠公布於眾,他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想要格雷將它的作品展示出來,正是對於「藝術之美」的執著。

而且在看到自己的畫作早已不是了當初的模樣,他的那種痛是最最真實的,他之所以苦苦的哀求道林·格雷不要再歧途里迷失,更多地也是想要畫作的完整,「畫如其人」,這才是對藝術品最大的尊重。

再者,道林·格雷對於那個年輕女演員的欺騙的愛,也是源自「美」。

他第一次看到她時,她在小小的舞台上熠熠生輝,他被這種「美」所折服,所吸引。於是他毅然決然地和她訂了婚,哪怕她連他真實的姓名都不得而知。

最後,又因為她在舞台上的失誤與不完美,他就馬上拋棄了她,是的,在道林·格雷的世界裡,他不允許任何的不完美,他自己長的這般完美了,怎麼可能容忍與他相伴的人有著任何的瑕疵。

同樣地,這也正是王爾德所要追尋的「唯美」,這種對於「完美」的極致追求,是不應該摻雜其他雜念地,藝術就是藝術,因為純粹所以被很多人所嚮往,也可能因為它無法真正的存在,所以才更加的難能可貴。

2、「燙痛過的孩子仍然愛火」

道林·格雷的死,其實更像是一場靈魂的救贖與懺悔。他曾經經歷苦難,他雖出生在貴族家庭,可他從小便失去了父親,母親,他孤苦無依。

說到底,他這個人從一開始就是可悲的,即使有著再完美的容顏,那又怎樣,他不曾真正得到過愛。

雖然一開始的他起碼還有著一點點的善良與本真,也最終被世俗所影響的體無完膚。

他的沉淪,又何嘗不是為了躲避那讓人無法親近的真實社會。

他傷過人,可他也被更多地人所傷害,他出生在貴族圈裡,也註定了他不同與其他人的平凡人生。

他很想簡單地去愛,可他的出生,經歷,又不允許他去做這一切。

他是矛盾的,亦是可悲的。拋開他永不變化的完美容顏,他活的這般孤獨,又這般無奈。

他其實沒什麼多的選擇,他更像飛蛾,不斷地撲火,縱使自己遍體鱗傷。

最後,他死在了自己的不容忍之上,也死在了自己所忠於的那一點點良知上。

燙痛過的孩子,仍然愛火。只因心中曾有過這般那般的美好。

而現實中的王爾德也是這般,他曾經那般深情地喜歡著「波西」,縱然這份同性之愛,被當時很多人所不允許,不接受。

他其實完全有機會為自己爭辯,上訴,可他還是選擇了忠於「自己的感情。」

他在法庭上真情訴說,他希望他的愛情觀能被世俗所接受。

可他還是錯了,他面對的當時的社會,當時的價值觀,他當時的隨心與隨意,他說:「做自己生活的旁觀者,能逃離生活的痛苦。」

他並非看客,又怎能離開「業火」的灼燒。

3、「我們都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過去總可以抹去,以悔恨、否認或遺忘,但未來是無法避免的。」

「每一個美好的事物背後總有一段悲劇。」

《道林·格雷的畫像》這部作品,之所以說是王爾德的自我剖析,因為他處處也體現著王爾德的人生,他同樣出身貴族世家,年少成名,在聖三一學院讀書時名聲大噪,可惜在那個年代裡,很多東西並不能遂他之願,一個他一生都為之追求的「美」最後也還是從他的人生中漸行漸遠。

道林·格雷這個人,更像是王爾德靈魂的化身,他始終在縱容慾望與自我約束間搖擺,他的肉體是自我的,可他的靈魂卻分離著,存在於畫像之上。

他的善,不允許他的每一次惡,可他的每一次惡,卻又反應在了他的畫像之上。他的美與他的靈魂無關,他的惡又似乎與他的肉體無關。

這一切就是這般糾結,矛盾,看似分離,卻又彼此間糾葛。

他並非絕對的惡,他也並非善類。

他於是醒悟,他的「善」,他的「道德」,他的「自我剋制」,不過只是他的另一種慾望和享受,用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滿足新鮮感和刺激感,是偽善,邪惡的慾念。

而真正的他,他的靈魂,永遠都會是那副醜陋的令人作嘔的嘴臉,無法改變。

他終於無法接受自己的靈魂,既然無法接受,那就毀滅,讓一切歸零,他刺向了畫像,也刺向了自己的靈魂。

命運,也許總是這般,一切美好稍縱即逝,哪個人的人生,不是充滿了無奈與遺憾。每個人不會有著無緣無故的愛,也絕對不會有著無緣無故的恨。古往今來,有太多的人,亦如道林·格雷,亦如王爾德一般,即使身在「陰溝」,也始終「仰望星空」。因為那片美好,才是每個人靈魂深處,最後的「凈土」。

H. 請問英國電影《道林格雷》主角格林是怎樣從宗教,法律,道德走向毀滅的

《道林·格雷》是由奧利弗·帕克執導,本·巴恩斯、本·卓別林、科林·費斯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2009年9月9日在英國上映

影片講述的是一位美少年道林·格雷出賣靈魂,放縱行樂後變的十分醜陋可怖的故事

劇情簡介

編輯

道林·格雷

天真率性的年輕人道林·格雷(本·巴恩斯飾)來到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他在擁有著超凡魅力的亨利·華頓(科林·費爾斯飾)的引領下,直接捲入了一場名流社交所引起的旋風當中。亨利負責將道林介紹給了這個城市所有快樂至上的享樂主義者,而道林也不負所望地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其中。

亨利的朋友,同樣也是一位社交藝術家的巴斯爾·霍華德(本·卓別林飾)為道林畫了一幅異常傳神的畫像,捕捉到了這位年輕的美男子全部的氣質和能量,這也使得涉世不深的道林做下了一個輕率的決定——他發誓,只要能永遠保留住自己在畫像中的模樣,他願意付出一切,包括他的靈魂。

在亨利的引導和鼓動下,道林繼續著屬於他自己的狂野的冒險之旅,但是當他以自己的青春美貌讓眾人傾倒的同時,他卻把那幅畫像鎖進了不見天日的閣樓里。每當他對邪惡屈服並成為幫凶,畫像都會變得愈加地醜陋和恐怖。而當巴斯爾堅持讓他去看一眼自己的畫像的時候,道林卻殺死了他,然後逃離了這座城市。

25年後,道林重回故地,讓他的那些老朋友感到尤為震驚的是,他依然擁有過去那完美的容顏,一點都沒變老,但他的心已蒼老枯萎,因為在他的生命中,愛與生存的意義全部都被剝奪了。道林不斷地受到自己的過去的困擾,還有那個隱藏在閣樓里的畫像中的畸形怪物的辱罵和奚落,然後,他遇到了艾米麗(麗貝卡·豪爾飾),一個聰慧有思想的女子,讓道林深深地為她所著迷。但是,艾米麗卻是亨利的女兒,他肯定會想盡辦法,就為了讓女兒遠離這個半人半鬼的傢伙。當倫敦的好事者都在秘密地討論道林與魔鬼訂下了契約時,亨利也決定讓他女兒的那個不正常的戀人徹底地曝光。

亨利發現了道林的畫像,並在一番搏鬥後把道林鎖在閣樓密室里,讓他和畫像中的魔鬼在一起。艾米麗想挽救道林,但是深愛艾米麗的道林將她推走,自己拔劍刺向了畫像,和畫像中的魔鬼同歸於盡。道林死後,畫像又變回最初的道林,依然美麗而純真[2]。

I. 《道林格雷的畫像》:震盪心魄的美之輓歌

不管是觀影還是讀書,我們常常有著這樣的刻板印象:「這個人物是好人還是壞人?」,但在《道林格雷的畫像》的世界裡,好與壞並沒有統一的標准,美就是丑,惡就是善,慾望就是道德,對立統一,矛盾而又純粹。

《畫像》講述的主人公道林·格雷是一名出生於倫敦的貴族少年,有著驚艷的外表,善良的內心。

道林看到畫家霍爾沃德為他所作的畫像,認識了自己驚人之美,在亨利勛爵的蠱惑下,他向畫像許下心願:美少年青春永葆,所有歲月的滄桑和少年的罪惡都由畫像承擔。

道林剛開始時以為這只是個微不足道的玩笑話,但當他對一個女演員始亂終棄後,發現畫像發生了醜陋的變化。在道林對自身慾望的放縱中,他沒有絲毫變化,而畫像卻日漸醜陋最終不堪入眼。

十八年後,道林終於接受不了畫像的醜陋,但他卻以為這是畫家的原因所致從而謀殺了畫家霍爾沃德。並且哄騙前來尋仇的女演員弟弟致使這個年輕的小夥子死於非命。但這個生命的逝去最終叫醒了道林,在片刻的清醒中,他用刀刺向醜陋的畫像,結果自己離奇死亡,他的面容變得像畫像上那樣醜陋不堪,而畫像卻年輕如初,一瞥驚鴻。

王爾德的唯美主義

在這本書中,主角道林是作者王爾德心目中的一個完美的化身,格林---「拿自己的靈魂換青春」、「希望自己的美貌如花開不敗,而讓畫布上的容顏承受他的慾念和罪惡的重荷」。格林的美貌得以永駐,而他享受生活順從慾望而犯下的罪、肩負的責任、應受的懲罰、靈魂的譴責,全部都留在了畫上。

「……你有一張美得驚人的臉,格雷先生。別皺眉頭,你真的有。而美是一種天才——其實高於天才,因為它不需要解釋。它存在於世界上的偉大的實在現象之中,就像陽光、春天,或是我們稱之為月亮的那個銀色的蚌殼在黑沉沉的水面上的倒影,都是不容質疑的。」

這是原書中一段精彩的描寫,看到這段,讓人想起了柯羅的《珍珠女郎》,這幅畫描繪了一個戴著用樹葉編的「花環」的青年女子。一片樹葉在她的前額投下了影子,觀眾把這個影子誤認作珍珠。

就像珍珠與樹葉一樣,美麗,雖然可能只是一種表象和錯覺,但它本質上卻切切實實的是一種真理。

用《世界藝術年表》的話說是:

「他愛畫那朦朦隴隴的暮色

與晨像那顫動的森林、

那明潔的湖水、

那珍珠般銀灰色的天空……」

「用筆松動而富有韻致,

虛實相生而見妙理。」

「他那夢幻與現實相間的獨特詩意難以言傳。」

這也正是王爾德意圖在這本書中所表達的唯美主義。

《畫像》是一本極富有唯美主義的作品,是19世紀末「為藝術而藝術」思潮中的引領者,因為它高度的藝術性和戲劇性,它也在後世被多次翻作成電影和漫畫,目前已經面世的有:

1970年馬斯默·達拉馬諾執導電影

美國1945年阿爾伯特·勒文執導電影

美國1913年PhillipsSmalley執導電影

德國1917年理查德·奧斯沃德執導電影

MarvelComics創作少年漫畫

英國2009年奧利弗·帕克執導電影

俄羅斯1915年VsevolodMeyerhold執導電影

美國2006年Duncan Roy執導電影

美國1916年Fred W. Durrant執導電影

匈牙利1918年Alfréd Deésy執導電影

我們常說:「100年後我們依然需要王爾德」,那麼讀王爾德就不得不讀《畫像》,王爾德唯一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唯美主義的巔峰之作。

絕美少年 Dorian Gray

在《畫像》中,年輕貌美的道林·格雷看到畫家巴茲爾·霍爾華德為他畫的自畫像後,發現了自己驚人的美。他在巴茲爾家中結識了亨利·弗敦勛爵,並為亨利的人生哲學所折服,道林開始為青春韶華易逝,面貌難以永駐而感到痛苦,宣稱如果自己能夠永葆青春而讓那幅畫像變老,他願意捐棄自己的靈魂。

希臘神話里,有一位名叫Narcissus是的美男子,因為一次在池水中看見了自己俊美的臉,他於是愛上了自己的倒影,無法從池塘邊離開,終於憔悴而死。整理書評的時候再回頭看到這一段,似乎也隱隱暗示了Dorian的結局。

同時這部作品也是首個提出: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觀點的書。

書中描寫非常精彩的一段:

「有時人們說美很膚淺。也許是的,但是起碼美沒有思想那麼膚淺。對我來說,美是奇跡中的奇跡。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世界真正的奧秘是有形的,而不是無形的……我覺得如果你浪費了自己就太可悲了,因為你的青春只能持續一小段時間——轉瞬即逝。山上的花兒凋謝以後還會重開,明年六月的金鏈花會開得像今年的一樣金黃,一個月之內鐵線蓮就會綻開出紫色的星星,以後年復一年,它那夜色一般翠綠的葉子都會托出紫色的星星。但是我們的青春一去不復返。我們二十歲時歡快的脈搏會變得遲緩,四肢老弱,感覺遲鈍。我們會退化成醜陋的木偶,不時回想起我們曾經過於恐懼的激情和缺乏勇氣接受的美妙誘惑。青春!青春!世間其實一無所有,唯有青春!」

道林外表的美麗到了一種至臻的境界,也給伯爵的引誘和畫家的深陷找到了一個完美的答案。

被蠱惑的墮落之路

他像畫像許的願望實現後,首先認識了女演員西碧兒·韋恩,並且很快進入熱戀訂婚,但道林卻因為西碧兒一次演出讓他失望,在巴茲爾和亨利面前丟了面子而惱羞成怒,粗暴地對待她,全無半點憐愛之心。西碧兒在道林絕情地離開自己後,當晚便因絕望而自殺,道林卻在亨利勛爵的「開導」下,全無心肝地把戀人的死當成一個浪漫的故事。

從此道林開始一天天走向墮落,那幅畫像也隨著他的每一次惡行而變得愈加醜陋猙獰,但道林的外表卻始終保持著青春年少的美貌。他在那幅畫像的掩護下過著雙重人格的生活幾十年:外表純潔天真,一塵不染,實際上卻干下了許許多多卑劣墮落的勾當。許多年輕人因為喜歡他的外表,崇拜他親近他,和他交朋友、做情人,最後一個個都被他搞得身敗名裂。為他畫像的巴茲爾好心相勸,道林卻在向他展示了畫像的醜陋後將其殺害。之後毫無人性地找人替他毀屍滅跡。

亨利·沃登勛爵是劇情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鍵人物。他整天無所事事,甚至勸人們不要剋制自己,不要為所謂的道德觀念所束縛,要放縱自己追求感官享受的慾望。 

亨利爵士超乎尋常地迷戀道林驚人的美,但不似正直的畫家,他是那穿越時空的伊甸園里的毒蛇,是性格復雜的作者的影像。他用驚世駭俗但詼諧有趣的言論包裝他有毒的慾望,將道林一步一步引上耽於聲色、出賣靈魂的不歸邪路。

作品這部分情節的發展也與作者本人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

他一生追求著豐富的感官體驗和美,奇裝異服、廣泛社交、愛好繁多、藝術造詣深厚。他也渴望同道林一樣追求極致的美,甚至嘗試了同性愛情,也同樣忍受著輿論的壓力,世俗的看法甚至道德的譴責。

他對財富地位理所當然,被美和藝術的純粹狂熱所震懾。就像主人公道林擁有絕世的美貌,殷實的家底,良好的名譽聲望。他是徹底的唯美主義者,選擇無視道德約束,毫無克制放縱感官去享受,他吸鴉片,使良家孩子走上歧途,勾引各種各樣女人,出入妓院,結識黑幫,無窮無盡尋找感官的刺激,愉悅的享受,不分道德好壞地體驗一切新奇事物。

他把自己的生活變成了一種藝術,擺脫了道德枷鎖的美,對美和感官享受的崇拜和狂熱,不可控不可預測的核裂變。

不為人知的禁忌之戀

原書中畫家第一次見到格林的心理描寫:

畫家後來對格林的吐露:

作者王爾德本人也是一個頗受爭議的同性戀者:

有人認為道林是以為情人波希為原型創造,也有人考證在波西認識王爾德之前,《道林·格雷的畫像》已經出版。

小說中關於這段禁忌愛戀的描寫也被作為證據在倫敦法庭對王爾德「有傷風化案」進行審判。

小說中牽涉到這樣的人的道德是非觀念問題,而作者又未明確地表明其態度,因而在出版後曾受到英國報界的抨擊:「這本書是法國頹廢派文學這個麻風怪物的產物,是一本有毒的書,充滿了道德與精神淪喪的臭氣。」

評論界紛紛指認王爾德是「惡魔」,但王爾德則堅持認為道林和這種感情是無罪的:「他的罪惡是發現了他身上的罪惡的人強加給他的。」

但這禁忌的暗戀最終沒有得到好的結局,畫家在看到變得醜陋的道林畫像後心如死灰,對道林的謀殺沒有一絲反抗,最終被毀屍滅跡,不復存在。

用現實譜寫的悲劇輓歌

凡美好的事情,背後都有某種悲劇成分。但凡美,都有悲劇色彩,因為追求美的過程會造成相應的割捨和靈魂的負擔。越是追求極致的美,越是產生極致的舍棄。追求不同的愛情不同的愛人,會產生對被拋棄者的殘忍;追求奇異新鮮的事物,會產生輿論的壓力世俗的偏見;追求自我的完美,會產生自私與傲慢。

通觀整部小說,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如果純粹為了藝術而體驗藝術,藝術根本無法帶來真正的幸福;如果喪失了道德的框架,藝術就會變得「毫無用處」。道林對藝術的興趣,是他拿靈魂交換畫像之後又感到不滿足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安。後來,他在自己家中擺滿各式各樣美的東西,專心研究起掛毯、珠寶、服飾、音樂乃至宗教中的藝術因素,追根溯源,不遺餘力。對道林來說,並非這一切可以陶冶性情,它們無非是道林尋找感覺的一種方式,一種逃避的途徑,逃避那幅醜陋的畫像給他帶來的道德警示。當藝術無法為道林帶來他所渴望的新的樂趣之時,他又去追求那些不算聰明的行樂方式;性、吸毒、偷竊和暴力。他越來越需要體驗新的感覺,因為他渴望重新感受某種東西。

因為道林喪失了自己的靈魂,他也就喪失了與道德的契約,喪失了個人生話的情感維度。他雖然如醉如痴地聚斂著藝術,但他欣賞藝術所需要的豐富情感其實早已消逝。具有象徵意義的是,道林最後對鴉片上了病,在他尋找感覺的過程中,道林的確像一位癮君子:他不顧一切地想獲得曾經感受過的欣快體驗,卻只能不斷地增加自己的痛苦。這也是整部書的悲劇矛盾點所在。

畫像這種藝術形式欺騙了他,藝術給了他一把可以通往不受傳統道德約束的理想世界的鑰匙,卻又無情地愚弄了他——把他欣賞的那個美的世界所需要的靈魂拿去了。

藏在畫像中的王爾德又何嘗不是在百年前就像我們警示了這個美在道德中的限制的道理呢。這一刻,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結合,對著讀者的潛意識低聲訴說,如泣如訴,就像干凈無暇的鋼刀,刺在滿目瘡痍的畫像上。

J. 英國的科幻電影講述一個不老的年輕男子,在自己家裡有個鏡子,最後把鏡子打破恢復成老頭了,

道林·格雷 Dorian Gray (2009)

主演: 本·巴恩斯 / 柯林·菲爾斯 / 麗貝卡·豪爾 / 蕾切兒·哈伍德 / 艾米麗雅·福克斯 / 卡羅琳·古道 / 本·卓別林
類型: 劇情 / 驚悚 / 奇幻
劇情簡介 · · · · · ·
窮小子道林格雷(本•巴恩斯 Ben Barnes 飾)從鄉下來到倫敦,結實了社交場上的著名畫家巴茲爾(本•卓別林 Ben Chaplin 飾)和紳士亨利(科林•費斯 Colin Firth 飾),兩人見他長相俊美,所以引薦他進入社交名流圈。巴茲爾專門以他為人體模特,畫了一幅細膩入微、栩栩如生的半身肖像畫,立刻引起社交圈的驚艷和贊嘆。從此,格雷進入了名利場,每日過著五光十色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愛上了小劇場演員塞西莉亞,兩人一見鍾情,私定終身。聽說格雷要結婚,亨利便開始誘導他,不要相信婚姻,應該好好享受風月。於是,格雷跟愛人之間產生了矛盾,後來人們在河中發現了她懷孕的屍體,這讓他非常震驚和懊惱,但是無力挽回。格雷徹底墮落,不斷用女人、酒精甚至毒品麻醉自己。一個靈魂從此走上了邪惡的道········
本片根據英國作家王爾德發表於1891年的處女作《道林•格雷的畫像》改編。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78386/

閱讀全文

與道林格雷電影劇情解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驢得水裡銅匠唱的歌曲 瀏覽:506
弟弟看電影一直笑 瀏覽:958
南瓜電影的緩存路徑在哪裡 瀏覽:536
喜歡你電影金城武台詞 瀏覽:265
中國版人猿泰山電影 瀏覽:795
外國電影的花園 瀏覽:756
小沈龍客串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07
如何便宜購買電影票 瀏覽:933
多人運動的外國電影 瀏覽:221
電影老闆娘所有演員表 瀏覽:532
如何證明電影數據是自動抓取 瀏覽:626
電影院國語是什麼語言 瀏覽:684
邢台的幾個老電影院 瀏覽:767
電影票什麼軟體買便宜 瀏覽:436
看電影怎麼跟女朋友玩 瀏覽:752
電影一個女孩寫信 瀏覽:355
活死人渾身長刺是什麼電影 瀏覽:620
宅男電影網有什麼 瀏覽:865
彰顯中國軍威的電影 瀏覽:101
電影戰地巨蟒國語版 瀏覽: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