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佰真的好看嗎
你好,八佰拋開歷史因素可以說是一部優質的好電影,因為從表現手法,內容表達,藝術形式上面都可以看出參與這部電影製作人員的良苦用心,將租界人們的內心掙扎,銀行里戰士們各個任務的個性表現的淋漓盡致,許多情節看完都讓人忍不住落淚,所以我覺得是一部好電影,也很好看。
2. 上映的《八佰》這部電影好看嗎
昨天剛看完,我是覺得很難看,故事情節碎片化,如果沒有事先了解故事,根本就不懂演什麼,到了中期才知道整體故事,而且片子似乎為了表現導演或編劇想像中的戰斗場景,不同的人在戰斗中喊話都是相有其他人說話的聲音(比如有人喊隱蔽之類的話,同時有人喊疼或者有人喊拿什麼武器之類,幾種聲音疊在一起就很能擾亂觀眾注意點,甚至有的話要費勁去聽),租界里的百姓聲音也是,感覺就是亂哄哄,加上片子燈光昏暗,感覺幾乎沒有多少白天的感覺,或許是片方覺得在倉庫里就該昏暗吧,趕上體驗不好,
劇情上十分碎片化,最重要的是敵人只有在近戰時出現,還有就是打飛機那一次,整部片子大多數時候都是我軍士兵中彈,中彈了,觀眾都不知道敵人在哪裡,我軍反擊,觀眾也不知道演員往哪裡,什麼目標反擊,搞得莫名其妙,還有就是420人貌似是鼓勵了人民覺醒,但問題就在於上海是當時遠東第一城市,無論是西方思潮還是傳統文化都很發達,上海人根本不需要這支部隊去覺醒,租界里的人,民族思想覺悟百分百比這420人要高得多,要知道,馬列主義思想,西方自由主義思想、民族主義思潮得大報紙,大媒體都集中在上海,所以八佰不符合實際情況。還有就是420人大多數是湖北兵團的,與中央軍有個毛關系?這地方軍只不過是被收編訓練了一年半而已,
3. 八佰好看嗎
八佰好看,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不同於以往同類型的影片,《八佰》沒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從片名開始,導演就將焦點設定在「人」身上「古時行軍,五人為伍,十人為什,百人為佰」。人,才是最重要的。該片從人性出發,既描繪了投身戰爭中英勇無畏的戰士,也刻畫了怕死畏戰的普通人。
角色介紹
1、黃志忠飾演老葫蘆
小湖北和端午的叔叔,湖北保安團成員。因為看到租界的光明燦爛而嚮往,卻因穿軍服被租界拒絕進入。最終被日軍俘虜,繼而在侄兒視野中被日本人吊起殺害,激發端午抗日熱情。
2、歐豪飾演端午
老葫蘆的侄子,剛到上海,突遇敵軍後四下逃散。在經歷了四天四夜的戰斗,從一個畏戰想家的新兵成長為不懼死亡的戰士,他眼睜睜看著老葫蘆被殺,那些捨生赴死的戰友讓他徹底明白,如果現在退縮,必定無家可歸。
4. 好看嗎八佰
先說結論,等了一年的《八佰》沒讓我失望。
01
影片取材於歷史真實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講述1937年8月13日,淞滬戰役爆發。
中日雙方幾十萬大軍拚死搏鬥兩個多月,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
第88師團附謝晉元奉師長孫元良之命率420餘人,進入四行倉庫駐守。
謝晉元對外宣稱有800人,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期間抗擊日軍數萬人,斃敵200餘人,傷敵無數。自己僅陣亡九人,傷二十餘人,後撤入英國租界。
從此聞名中外,激發了全國抗日熱情,被譽為「八百壯士」。
這是歷史,接下來我們聊電影。
02
作為一部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電影,《八佰》的劇情在意料之中。
導演尊重歷史,並沒有對劇情進行過大的改動。
女童子軍楊惠敏送國旗,守軍升旗等重要場景都在。
在劇本上無法創新,導演把重點放在了角色身上。
片中有台詞的角色多達三、四十人,能將如此龐大的群戲調度得從容不迫,還一個個鮮活地立在觀眾心裡,可見導演塑造角色的功力。
片中端午、小湖北、老算盤、東北老鐵等逃兵在羊拐的帶領下,從一開始的膽小如鼠、自私自利。
到後面能獨擋一面、捨生取義,這些角色的內心變化讓電影更加立體。
03
李晨、魏晨、鄭愷等人飾演的正規軍為了同胞,時刻准備犧牲自己,當他們身上綁滿炸彈。
編成隊報著自己名字一個個的往樓下跳時,他們的滿腔熱血感染著每一個大銀幕前的人,淚腺再也止不住了。
這是整部電影最高燃的片段之一,還有就是樓頂護旗的片段。
一開始比較擔心被刪減的也正是這部分,好在只是刪了旗子的特寫鏡頭,並沒有影響劇情。
日軍戰機不斷來回掃射護旗的守軍,血肉橫飛的場景不比《拯救大兵瑞恩》差。
04
全片第三個高燃片段是守軍奉命撤往租界,日軍狡猾的朝大橋上正在撤退的守軍掃射,戰士們血肉模糊,租界里的中國人焦急的看著他們,這一幕令人動容。
片中在戰場上飛奔的白馬,象徵了對生的希望。小湖北幻想中的戎裝戰馬,是對明天最後的嚮往。
05
蘇州河兩岸,一邊是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下,歌舞昇平、燈紅酒綠,彷彿天堂一樣的租界;
另一邊則是青藍色調下,滿目蒼夷、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人間地獄。
視覺上的強烈的對比,讓觀眾的內心產生了大量化學反應。
06
就像教主向謝晉元說的話一樣,戰爭背後都是政治。
從軍事上來說,八佰壯士的犧牲毫無意義;
從ZZ上來說,他們的犧牲讓全國的抗日熱情高漲;
為日後的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段歷史值得銘記。
07
可惜電影後半部分加入大量雞血口號、煽動式的抒情,也因為劇情最後是撤退而不是和日軍硬剛。
少了一些高燃畫面,所以電影明顯沒有前半部分讓人看得舒服。
08
網傳13分鍾的刪減沒有對電影造成太大的影響,但一些劇情,
比如羊拐率領的主動出擊的阻擊小隊不了了之,略顯遺憾。
09
《八佰》展現了目前中國最高級別的電影工業水準,一流的視聽效果絕對值得你去電影院觀摩一番。
推薦觀看IMAX版,因為這是全亞洲第一部全程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
5. 如何評價八百電影
《八佰》一箭四雕,管虎與委員長的默契
本答案從第二部分開始,內容會復雜一些,如果你想留言批判此回答,請看完,如果你無法理解超過1000字的文章,請謹慎留言反對。
第二部分講電影最大的bug,第三部分講如何用一段台詞生造出一個根本沒有的巨大轉折(不是歷史上沒有,是劇情上就沒有)
一
首先《八佰》不是歷史片,也不是戰爭片,它是一部奇觀片。
它與歷史的差距,很多答案都說了,這里不多說了。單談一下,導演跟委員長跨越八十餘年的默契。
《八佰》拍的好,關鍵是題材選的好。
首先導演自己在宣傳里也說了,一水之隔,喝著咖啡打著賭,就能觀看真實戰爭的事件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就是奇觀,電影再把奇觀放大一下,尤其縱身一躍、丈夫許國,確實直擊人心,不單是視覺的更是心靈的,看著看著就落淚了。
其次,愛國主義,這是最容易引發共鳴的,尤其在當前的國際大環境下。
但是導演厲害就厲害在,它的愛國主義不是歌頌TG的,而是歌頌國軍的,這樣一些反感主旋律的觀眾也會喜歡,更進一步說,這都不是國軍,是一種超越了黨派、階級的,每一個普通人的愛國主義,更高級的愛國主義。這一下B格就高了起來。
最後,因為不是歌頌TG的,還能跟飛將軍孫元良扯上關系,而孫元良的兒子正是台灣著名演員秦漢,秦漢是誰?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但是在他那個年代可是跟林青霞齊名的,他與秦祥林、林鳳嬌、林青霞合成二秦二林(星爺的大話西遊里至尊寶還忽悠紫霞自己是秦祥林),也就說他沒准能影響金馬獎哦。所以導演去台灣拜訪秦漢。之前16年他挺姓戴的也是一個道理,此人和秦漢有一個共同點,在省內電影界影響力甚大,1999年到2014年,金馬獎12次提名,9次獲獎。
片中還有一個高筆,就是沒提孫元良(委座本來是要把孫元良的整個八十八師都留下的,孫不幹,最後留下400人),按此人的真實形象提,又逃跑又強奸的,秦漢不滿意。不按真實形象提,國內觀眾不滿意。不提,秦漢推這部片子時,還可以避嫌,等片子獲獎了再找水軍在省內給秦先生歌功頌德。所以,導演去拜訪片中沒有的孫元良的後人秦漢,卻不去拜訪片中主要人物謝晉元的後人。
6. 電影八百怎麼樣好看嗎
對於一個只會看電影的人來說我覺得好看,我哭的稀里嘩啦。我們更應該從這部劇里看到歷史的影子,而不是單純的評價劇情怎麼樣,開頭日本軍隊用噴火槍(不知道專業名字)在向類似兩個集裝箱的金屬箱噴火,我感覺裡面押的應該是士兵,開頭已然很慘烈。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尊重歷史的電視劇,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是不可磨滅的。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是在大前方,而中產黨那時還不夠強大,是敵後根據地,所以抗日戰爭前期幾乎都是國民黨在發揮功勞。而且影片中每個士兵,不都是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中國人么!(共產黨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軍力大增,因為積極發動群眾,走農民路線),所以我看有的說拍國民黨是反革命題材真的是無知,當今的國民黨是反革命,而抗日戰爭時期,是國共聯合抗日,國民黨雖有消極方面,但絕不可磨滅他的功勞,為的不是國民黨,而是中國大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為國赴死的將士們)
我國需要這種題材電影,曾經有《集結號》,從那之後近代戰爭題材電影時至今日才出現《八佰》,我們國家在和平的歲月里需要這種回顧歷史的題材,銘記歷史才能更好的發展和強大。對於裡面人物的刻畫,我覺得裡面每個士兵都很重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像為國赴死的普通士兵同樣很重要,單獨刻畫他們才能讓大家更能振聾發聵,而不是單純單獨英雄人物的刻畫,小人物的英勇有時更能突出其偉大的愛國精神。脫離電影來看,我們不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嗎?國家真正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能像片里的愛過民眾那樣表現嗎?如片中一個一個普通壯漢l為了送電話線而付命,誰都知道那是回不了頭的橋。
前階段才查了資料,國民黨雖有德械師,但打到後來那還有什麼德械師,都快被打光了,都是後來的其他兵不沖上來,國民黨的裝備被神劇吹爆了,當時國民黨的軍械裝備其實比日本差的太遠太遠了,從網上看來一句「這哪還是打仗,簡直就是屠殺」。國民黨的飛機飛一個少一個,而日本的飛機卻源源不斷的製造。這部電影很好的展現了國民黨真實的機械裝備,就是這樣,一發子彈一上膛,這功夫日軍的子彈都可以掃射多少,中國人是以命相博啊!軍事力量懸殊,使我們很難有贏的機會。
我認為這部電影不應該以該不該看,拍的怎麼樣來定奪,總之這是我在集結號之後看的最讓我振聾發聵的歷史題材電影了,這是一部紀念壯士的電影,我們應該從中感到的是裡面所體現出來的愛國情懷。小時候總覺得是共產黨打天下,長大了知道了歷史,因而對那些抗日神劇嗤之以鼻,現在看來真的是太不尊重歷史。而這部電影不管是國民黨士兵,還是民族資產階級,還是知識分子,還是小資產階級,還是外國人………最後都為這場戰役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犧牲或者捐贈。總之《八佰》看的是精神,曾經是為民族解放而戰斗,如今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7. 八佰電影好看嗎
這個800電影非常的好看,它講述了的是,抗日戰爭時期,800壯士的壯舉,讓觀眾看了熱血沸騰,而且演員也演的非常的到位,充分的展現了當時的歷史時期和時代背景,把當時的艱苦戰斗表現到淋漓盡致,讓人身臨其境
8. 《八佰》是戰爭題材的影片,值得一看嗎
如果單純從戰爭題材的角度考慮,撇開一些所謂的政治問題,我覺得這部電影值得軍迷去一看,尤其是戰爭場面的刻畫,可謂國產抗戰題材影片難得的佳作。
就我一個普普通通的觀眾來說,這部片是在告訴人們要珍惜現在的一切,珍惜現在的和平安寧,這一切都來之不易。
9. 看哭了,電影《八佰》為何如此催淚值得一看嗎
「八佰」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人」、「英雄」和一種民族精神。震驚、感動、敬畏,有直擊人心的時刻,有落淚的時刻:被帶著炸葯跳躍的人物所震撼,被那些面對敵人飛機火力勇敢挺身而出的決心所感動,更被所有「勇敢抵抗敵人」的戰士所敬畏!我覺得電影《八佰》值得一看,挺催淚的,理由如下:
6、《八佰》這樣的電影所具備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對歷史的銘記之上,還對現實的當下具有激勵作用:在經歷過疫情與洪水的考驗之後,《八佰》的上映或許能給大眾帶來鼓舞力量,讓大家不忘歷史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希望——只要民族的韌性不滅,就一定有希望 。 想起片頭打在銀幕上的那句話:「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向所有為保家衛國貢獻過力量甚至生命的戰士們致敬!
7、管虎導演選擇以一些「平凡小人物」的視角作為故事的切入點,不但能刻畫出鮮活有力的戰場群像,還能以小人物的視角去透視家國危難之際的選擇與覺醒,對於觀看者而言,會更有力度,也更能凸顯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的那股不屈不懼的韌性。 演員們對角色的演繹也很好地增強了人物的力度,同時也很好了展現了戰爭背景下各類人的不同面貌。
10. 電影八佰評價如何
如何評價電影八佰呢?
整部電影中的戰斗情節,以獻旗為分水嶺,獻旗之前,無論是日軍泅水偷襲,還是破窗後的正面對射,在設計上都還有點意思。
而獻旗後的戰斗戲,就十分之勉強,尤其是天台空襲和雪夜撤離,不僅創意貧乏,最重要的是為了營造彈雨血花的視覺效果,強行把八百壯士的傷亡率提升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過橋的士兵幾乎非死即傷。實際上參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的420人中,至少有400人安全撤離,受傷的也並不多。
這是戰爭片中典型的跑題:你要表現的是戰爭的殘酷,而不是戰斗的激烈,如果把這兩者簡單劃等號,其實削弱了作品的意義。
至於民眾被「喚醒」後沖向隔離網,向士兵們伸出的手,實在是一個很失敗的煽情。鏡頭還特意掃過一隻只翡翠戒指和金錶,以示十里洋場那些紙醉金迷的男女們終於也燃起了民族大義,然而你伸手除了尬尬的鏡頭效果還有什麼意義?難道要隔著鐵絲網給那些傷兵一個大大的擁抱嗎?
八佰在許多細節上確實算得上用心,但它仍然留下了明顯的缺陷,這也是我們的戰爭片中司空見慣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