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適合老人看的電影
一部國內的《飛越老人院》,一個老人老了後住進老人院,跟那些老人的故事。
⑵ 《人到中年》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人到中年》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82 彩色片 11本
中國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
導演:王啟明 孫羽 編劇:諶容 攝影:王啟明 主要演員:潘虹(飾陸文婷) 達式常(飾付家傑) 趙奎娥(飾姜亞芬) 鄭乾龍(飾劉學堯) 任秀艷(飾秦波) 浦克(飾焦部長)
本片獲1982年中國電影家協會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劇情簡介】
夏季荷塘里漂著白色荷花的時候,某醫院急救室正搶救著該院眼科醫生陸文婷。內科主任給病人做完檢查後,將病歷交給陸文婷的領導——眼科的孫主任。那病歷上寫著檢查結果:心肌梗塞。內科主任說:「我記著陸大夫剛到我們醫院時身體很好么。」這句話使孫主任想起18年前陸文婷大學畢業時健康活潑,矢志獻身於眼科事業,到醫院報到時的情景。陸文婷昏迷不醒,孫主任讓人叫陸文婷的丈夫付家傑來。半昏迷狀態中的陸文婷似乎聽見丈夫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她斷斷續續的意識中浮現出十幾年前,在給付家傑治療眼疾的過程中兩人相愛的一幅幅畫面。一對倩影在紅葉中穿過,付家傑朗誦著一首詩:「……我願是激流,只要我愛人是一條小魚,在我的浪花里游來游去」……兩人熱戀,結婚,對生活的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醫院趙院長看到陸文婷的病如此嚴重,繼而為全院中年醫生工作、生活負擔重,身體素質一年不如一年的狀況擔憂。孫主任介紹說,如果憑考試晉升,他們早該是主任級大夫了,可實際上連主治大夫都不是,只是個18年一貫的住院大夫,工資一直是56塊半,可醫院的重擔全壓在他們身上。陸大夫昨天一上午做了三個手術,長期這樣,難怪患心臟病。趙院長深有感觸地回答: 中央三令五申,要珍惜人材,落實知識分子政策,不能到下邊就變成空話。孫主任提醒到:「昨天上午陸大夫做的手術,還是你給她安排的呢!」趙院長想起前幾天自己帶陸文婷去見焦部長和他夫人秦波,讓陸為焦部長做白內障摘除手術,可秦波對陸文婷不信任,原因是陸文婷既非黨員,又非主任醫生。秦波想讓郭大夫做手術,可郭大夫出國了。焦部長說:「50年代初,國外的華人知識分子沖破阻力回來建設新中國,想不到70年代末,我們自己培養的知識分子又往外跑,這個教訓太深刻了。」秦波發怒道:「這么下去怎麼得了,我看還是應該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這時陸文婷正在耐心與即將做手術的張大爺和王小曼談話,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秦波一看換人不行,只好又來找陸文婷,要她制定一個手術方案,研究手術措施。這時,托兒所打來電話說,陸文婷的女兒佳佳發燒不退。陸文婷心亂如麻,可秦波卻還在喋喋不休地要她成立一個醫療小組。陸文婷耐心告訴她,摘除白內障是很一般的手術,沒有這個必要。於是秦波批評她「輕敵麻痹」,並且將此與我黨歷史上的輕敵教訓聯系起來,越說越嚴重。
陸文婷下班以後,趕到幼兒園,所有的孩子都被家長接走,只剩下佳佳一人。她趕緊送女兒到醫院,經檢查是急性肺炎。打完針,她抱起孩子回家。走進自家小院,看見兒子園園正往自己的藍膠鞋上擦白粉筆。陸文婷問他干什麼,園園說學校要開運動會,老師叫穿白球鞋。陸文婷放下佳佳,給她腋下放體溫計,這時鬧鍾響了,差五分一點。園園著急地說:「媽媽快做飯吧,要遲到了!」陸文婷看著體溫計,心煩意亂地說:「催,你就知道催!」走進廚房一看,蜂窩煤爐子滅了,鍋里空著,園園在哭,只好拿出五毛錢和幾兩糧票交給園園讓他買燒餅。園園買回來後,給媽媽放下一個,又給媽媽倒了一杯水,走了。陸文婷看著水和燒餅,眼淚奪眶而出,不由地想起從結婚到如今的艱難過程,於是自己對自己說:生活是多麼艱難,一生的錯誤就在於結婚,如果當時考慮到我們能不能承擔起組成一個家庭的重擔,也許就不會背起這沉重的十字架,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這么艱難。
第二天,好朋友劉學堯、姜亞芬夫婦來告別,他們將去加拿大。他倆詼諧地說,借貴方一塊寶地舉行告別宴會。飲酒之間,劉不無傷感地說:「連我自己也沒想到,我已經過了大半輩子了,還能活幾年,為什麼要把骨灰扔在異國他鄉?」付家傑安慰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劉答道:「這我相信,可中央的政策到基層來還要經過千山萬水,光明什麼時候才能照到我家門前,什麼時候才能照到我女兒身上,我等不及啊……舊社會有句話,人到中年萬事休,現在是人到中年萬事忙,我們這一代中年人又是不幸的,在能出成果的黃金歲月里,中年人的青春被耽誤了。現在要他們肩負起四化重任,不能不感到力不從心,無論精力、體力都跟不上,這種超負荷運轉,又是一代中年人的悲劇。」客人走後,陸文婷回想這些年來過的日子,內疚地對丈夫說:「我太自私了,只顧自己的業務.沒有盡到妻子的責任。你應該有所作為,我和孩子,還有這一大堆家務拖累了你。」付家傑說:「什麼時候咱們再有五平米,能擱下一張桌子就好了。」陸回答:「現在我去醫院,這張桌子你盡管用吧!」第二天的手術開始了,焦部長在手術前的剎那間認出了「文革」中頂著造反派的壓力給自己做手術的大夫就是眼前的陸文婷。他異常激動地埋怨道:「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三個緊張的手術之後,陸文婷心臟病發作了,她在昏迷中自語道:這樣歇下來多好,永遠歇下來,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知道,沒有勞累,沒有悲傷,沒有煩惱……被陸文婷治好的病人紛紛前來探望她。昏迷中的陸文婷還惦記著要給園園買一雙白球鞋。
陸文婷終於被搶救過來了。劉、姜夫婦前來告別。
【鑒賞】
《人到中年》是在中國電影界摒棄高大全、假大空的創作程式,回歸現實主義傳統的背景下創作的,現實主義是這部影片的創作基調,寫實風格是這部影片的形式追求。
它首先表現在題材的選擇上。極左文藝出於某種意識形態的需要,往往文過飾非,歌舞昇平,粉飾現實的本來面貌,掩蓋生活的陰暗面和難如人意之處。這部影片的創作者卻以現實主義的勇氣和膽識,紀錄了當時的中年知識分子身負重荷卻生活艱難的真實境遇,描寫了他們鞠躬盡瘁、盡職盡責的精神和品格。主人公陸文婷到醫院18年了,她醫術精湛,工作出色,擔負著眼科通常是主任醫師才能做的手術工作,而且是一天之內連續不斷地做幾個手術,長年累月地超負荷運轉,卻沒有得到任何晉級提升,工資一直是56元半。他們一家四口住的單間小屋裡只能放下一張書桌,如遇夫婦兩人都得伏案工作,陸文婷的丈夫付家傑就得捲起被褥,以床當桌。陸文婷工作緊張、繁忙,無暇照顧孩子,料理家務,終於積勞成疾,得了心肌梗塞。這確是黨的知識分子政策落實之前,中年知識分子生活的真實寫照。影片公映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和共鳴,就是因為影片首先吻合對應了觀眾對現實主義電影的期待心理。紀實影片的接受心理學指出:觀眾對紀實電影的期待,起因於他希望看到自身。觀眾看電影如同照鏡子一樣,確認自己與自己的鏡像同一。盡管銀幕形象不同於鏡子對人像的反映,但由於紀實電影極其逼真地表現了人的本貌和生活的本貌,觀眾願意像認同自己在鏡中的形象那樣,向電影的畫面認同,並通過鏡頭錄制的形象認識自我,觀照自我,意識自我,使觀眾自己看自己、自己認識自己、自我渲泄的願望得到滿足。《人到中年》所攝錄的陸文婷的身心疲憊感,正是當時相當一批知識分子力不從心的原本心態,攝影鏡頭中十幾平方米的小屋擁擠憋悶,代表著當時相當一批知識分子的生存空間,觀眾也就不由自主地親近認同,置身其中,為之動情落淚,為之揪心扯肺,為之喜笑怒罵。
影片不僅追求鏡頭畫面與生活表象的趨近,而且追求一種心理情緒的真實。為了達到這種真實,影片順應了當時紀實美學所倡導的非戲劇化主張,它在結構上不設計濃縮生活的戲劇沖突,而是根據人的情緒發展和意識流動安排影象流程。在敘事上,雖然以搶救陸文婷的場面開始,然後從陸文婷與焦部長見面起倒敘,但在倒敘部分里,敘事是以陸文婷給焦部長、王小曼、張大爺診斷、檢查、手術、治療為順序的,合乎生活本身的邏輯。在這一系列現實空間的縱向敘事鏈條中,創作者不斷橫向地插入主人公心理空間的閃回鏡頭,例如孫主任得知陸文婷心肌梗塞的消息後,回想起陸文婷18年前來眼科報到時的情景。陸文婷在半昏迷中,模模糊糊地看到付家傑時,意識中浮現出她與家傑的戀愛過程,焦部長在手術台上猛然想起當年陸文婷給自己動手術的緊張時刻。這一個個橫向的小穿插,都是心理活動的需要,情緒發展的需要,特別是陸文婷在生命垂危之際影像敘事插入陸文婷的意識流動:陸文婷小小的身影在無邊的沙漠中艱難跋涉,踉蹌跌倒……讓觀眾從視覺上感受到一種身心極度疲乏的無力感,深刻地揭示出一種心理真實。
影片真實感人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表演的生活化。演員潘虹為塑造好陸文婷,不斷到生活中了解體驗這一代知識分子。她在《角色備忘錄》中寫道:「在生活中,我找到了角色的根,幾個,幾十個,成千上萬,他們是整整一代人。」由於深刻地認識和體驗,她把陸文婷的精神特質確定為「忍」,忍受,忍讓,忍耐。「她需要忍受連續手術帶來的體力上的疲乏,她需要忍受社會上的舊習慣和新權勢,她需要忍受對丈夫不能盡到一個妻子責任的內疚,她需要忍受物質的貧困和生活的艱辛。」「在陸文婷溫柔而病弱的外表下,有一種超出一般常人的巨大克制力,這就是陸文婷這個人物的魅力所在」。潘虹正是用這一基調貫穿人物精神狀態的始終,用它來表現這一平凡女性的美德,揭示她那種高尚的自我犧牲精神,因此潘虹沒有表面化、概念化地抓戲,沒有大幅度地誇張表情和動作,而是注意表演處理上的分寸。例如她以平靜的語調回答「馬列主義老太太」不合情理的苛求和指責,她聚精會神的表情,老練沉著的動作,表現出陸文婷對本職工作的精益求精。她以疲憊的身體形態抱著佳佳穿過車水馬龍的大街,深刻顯現出母愛的力量和母親的艱辛。她與導演密切配合,僅用那一雙憂郁疲乏然而透出堅韌執著的眼睛,就傳達出陸文婷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深刻的人格力量。在「家宴」那場戲中,付家傑、劉學堯、姜亞芬發牢騷外露而直率,而潘虹卻把握住角色在此時此刻的特殊外部行為的分寸,默默地坐在一旁,僅淡淡地說了兩句話:「我是最自私的。」「你不能不走嗎?」這種處理體現出陸文婷性格中的文化深度。在中國文化中,女性被安排在從屬丈夫的位置上,服侍丈夫,哺育孩子,料理家務被視為她們的職責和美德。陸文婷為了工作沒有盡到女性責任,於是產生了中國文化的「女性內疚」。這種內疚雖然用的是一種淡淡語調順口說出,卻告訴我們它在陸文婷心頭盤繞已久。觀眾也為這種自責而深深的感動。而「你不能不走嗎?」卻潛含著對這片土地的信賴和依戀,體現出陸文婷性格的特殊藝術魅力。
銀幕陸文婷問世的時候,原作的文學形象陸文婷早已深入人心,要想使陸文婷的電影形象獲得觀眾和原作者的認可是頗為困難的,然而它仍然感動了千家萬戶。原作者諶容多次撰文贊譽潘虹的表演,並且說:「我聽了很多關於她為塑造這個人物而作種種努力的故事,那本身也是一篇動人的小說。」潘虹表演的成功,是她深入生活體驗角色的成功,也是電影趨近現實的成功。
⑶ 中年人好看的電影
中年人好看的電影
《人到中年》(潘虹 主演)
《驢得水》《看不見的客人》
《消失的愛人》《黑天鵝》
《阿甘正傳》,
《肖申克的救贖》
請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選擇觀看。
⑷ 請問中年電影有哪些
《人到中年》
《美國美人》
《男人四十》
《女人四十》
《股瘋》
《荒野大飈客》
《手機》
《我決定留下來》
《永失我愛》
《克萊默夫婦》
《廊橋遺夢》
《中年危機》
《午夜聽眾》
《墜入情網》
《失樂圓》
《天氣預報員》
《左羅傳奇》
《哭泣的拳頭》
《赤橋下暖流》
《愛的流放地》
⑸ 人到中年是種怎樣的體驗
1、體力退了。
剛剛打了一個瞌睡,是坐著睡著的。醒來股市已開盤,連忙再看一眼,好比被冷水澆了一瓢,一激靈醒了。
昨晚睡得很晚,早上九點半起來,看了一眼手環,睡了不過4小時23分,打敗23%的人。
人到中年,雖然不再一天睡8小時以上,但是我要始終要睡6小時以上:晚上不夠,白天補,不要你提醒,坐著也能睡2小時。
再也不是年輕的時候了,通宵看電影,第二天彷彿無事依然去上課。
2、熱情少了。
是不是人到中年,其實不看年齡,主要看這個:熱情!你的人生熱情還有沒有。
我就是那種對「富足生活」缺少意欲的人,凡事提不起勁,缺少的是一種生活的熱情。
我有個朋友,年近50了,沒錢沒老婆更沒孩子,但每天激情滿滿,每次與我聊天,三句不離創業。的確,他是持續創業者,從三十歲開始,幾乎都是創業,上班的時間還沒我假日的時間多。可是創業失敗多,迄今也無甚建樹,但見他把頭發染黑,鬍子刮干,從氣不餒,身若洪鍾。
我雖不羨慕他的生活,倒是羨慕他擁有這份尚能「鯉魚打挺」的生活熱情啊。
何為成,何為敗,以我看,一輩子保持熱情,就是永葆青春啊!
所謂「人老心不老」,不是刻意的讓心不老的,而是他天生體內分泌的激素比我多,這是他的天賦!
而我,人未老心已老,已是全盤人生熱情低下啊,勝敗一目瞭然。
你問人到中年,是怎樣的感受?我的突出感受,就是上面兩點感受。
至於所謂的人到中年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倒沒有感受到。
可能是因為,我是一個安貧樂道的人,自有一套油膩的人生觀,倒還能應付一些中年危機啥的。
但是,人到中年,體力退了,熱情少了,這兩項,雖然符合人生拋物線,但足以讓自己沮喪,自己也想盡量改變,不讓其呈直線下落.
想起漢口一位71歲健身大爺,一身腱子肉,也擋不住這次疫情而往生。於是有人說,你看鍛煉沒用啊,還不如想幹嘛就幹嘛。
錯了,有激情有熱情的活著,才是真正的活啊;疲疲沓沓走路、鬆鬆垮垮生活,那是行屍走肉啊。
前者對得起自己的人生,後者多少有點對不起自己的人生吧。當然,自己能自圓其說,能自我解脫,就當我沒說。
只是我覺得,才人到中年,就學會自圓其說,多少有點油膩吧。
好了,中年人,不要嘆息了。
日常作息就服服老,規律一點吧,最好從今天開始跑步吧,周末多多爬山。
⑹ 老年人適合看的電影
老年人適合看的電影有:
1、忠犬八公的故事: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2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影片講述一位大學教授收養了一隻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後的每天,八公早上將教授送到車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辭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然而八公在之後的9年時間里依然每天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最後死去。
2、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
3、男婦女主任:《男婦女主任》是由張惠中導演,宋丹丹,趙本山,梁天張洪傑主演的喜劇電影。主要劇情是鄉里要開婦女主任會議,老主任年紀大了,新主任還沒有選出來,無人去開會,情急之中,村長同意讓鳳蓮的丈夫劉一本先去應付一次。不料這位男婦女主任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是由許鞍華執導,李檣編劇,周潤發,趙薇,斯琴高娃主演的劇情片。影片以上海現代都市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位知識女性退休後充滿戲劇性的悲喜人生故事。
5、丈母娘來了:《丈母娘來了》是導演梁山根據家庭情感劇作家闌珊的《丈母娘來了》小說改編的家庭劇。由雷佳音,朱傑,朱茵,王麗雲等領銜主演。該劇,主要講述的是「丈母娘」對「未來女婿」在房子、車子、票子等方面有著嚴格要求,從而引發出一系列啼笑皆非又讓人心酸的故事。
⑺ 誰能介紹幾部四五十歲中年人愛看的國產電影
《廬山戀》《大橋下面》《蹉跎歲月》《人到中年》《小花》《柳堡的故事》《二子開店》《今天我休息》《瞧那一家子》
不是到是不是太老了一些,但是我偶爾還會看這些經典電影的!
⑻ 求適合老年人看的電影,越多越好
飛越老人院
電視劇 《嘿老頭》
張藝謀 《活著》
賈樟柯《天註定》
《牧馬人》 《咱們的牛百歲》 《陳煥生上城》 《人到中年》 《苦菜花》 《天雲山傳奇》 《天仙配》 《喬老爺上轎》 《大李老李和小李》
⑼ 適合中年婦女看的影片.
新一些的國產電影: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中年人的城市生活
《孔雀》 懷舊電影
《推手》 李安電影 老年人在美國生活故事
《天水圍的日與夜》 溫馨香港中年普通人的生活
《建國大業》 國產主旋律+明星走秀
《非誠勿擾》 馮氏幽默輕松喜劇
舊一些的如:
《過年》
《幸福時光》
《瞧這一家子》
等。
想流淚的:《小鞋子》 伊朗窮人孩子早當家的故事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2008 印度窮孩子的故事
《無人知曉》 日本無人陪伴小孩自我生活的電影
⑽ 人到中年,才看懂電影《下半場》
《下半場》是《不老奇事》的導演徐超的一部作品。電影的故事情節很簡單,就是講述足球運動員徐拓因為踢假球而入獄。八年以後出獄,在消沉,頹廢之後又再次奮起,擁抱夢想,贏得愛情的人生經歷。徐拓的人生故事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故事呢?人生海海,哪一個人的人生會一直都在贏?那我們輸了的時候,又該怎麼樣去翻盤,贏得「下半場」呢?影片給了我們很好的回答。
贏得「下半場」,首先要勇敢地和過去告別。我們往往習慣抱怨過去:有的人抱怨人生際遇不好,總是遇不到賞識自己的上司,遇不到可以提攜幫助自己的「貴人」;有的人抱怨日復一日的工作太單調,生生磨滅了自己的夢想,把一年四季不同的日子過成了一個模樣;還有的人抱怨生活滿地雞毛,總是讓自己忙得暈頭轉向,可在忙忙碌碌中總也找不到忙碌的意義是什麼……這種種不盡人意的「上半場」,就是我們的過去,我們要乾脆利落地和這些過去說「再見」,不讓自己沉溺在過去了的不如意中,而告別過去的最好方式就是嘗試著努力現在,憧憬未來,然後去贏得「下半場」。
贏得「下半場」,就要勇敢地走出舒適區,不向現實妥協,堅守自己的夢想。有太多的人,一邊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失望,一邊對未來又不報希望。就像我有一位同事,大學時英語過了八級,目前的工作就是一名初中英語老師,拿著尷尬的4000元左右的工資,她對自己的生活充滿失落,認為自己的人生就是一盤失敗的棋。我就問她:「你這么年輕,既然對眼前的生活不滿意,為什麼不嘗試改變呢?你可以換一種生活呀?」可她說:「盡管現在是不好,可畢竟是一份穩定的工作。舍棄了現在,就怕以後還不如現在。」。
現在大家明白了,人哪,放不下的那些,無非就是虛假的安全感而已。一個人對未來充滿恐懼,無非就是害怕失去現在擁有的,看不到希望的光。可是因為害怕未來會失敗,而不去嘗試的痛苦是持久的,持久到會伴隨你幾十年的整個餘生。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斷舍離的勇氣,舍棄並不能讓你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的現在,然後才可能有你的下半場。
夢想對於一個人的人生來說,有時候是很奢侈的,但它是讓你能夠在平凡和辛苦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的必須品。其實,定義人生「輸」和「贏」的尺度從來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內心的一種心靈體驗。所以,「下半場」要想獲得和「上半場」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就必須得堅守內心最初的夢想,然後義務反顧地向著你的夢想去努力。電影中的徐拓,當找不見了自己的球服和球鞋時,是那麼氣急敗壞,是那麼痛苦絕望。球服和球鞋不僅是他的戰衣,更是他的熱愛和夢想啊!當他站在足球場上,望著奔跑的身影,眼睛裡閃著電一樣的光,讓他整個人都變得熠熠奪目了。所以,你無論怎樣上路,都不要丟掉自己的夢想。
贏得「下半場」,還要憑借「上半場」的一定的人生經歷和經驗。因為,你畢竟已不再年輕,已經沒了試錯的機會,並且你是在為你的人生翻盤。你一定一定不要做你不懂的事,一定一定不要涉足和你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完全無關的領域。有這樣一個名詞叫「甜蜜點」,來源於球類術語。它的意思就是每一個球桿的桿頭上都有一個用於擊球的最佳落點。如果你擊球的時候,正中這個甜蜜點,球就會飛得很直,速度很快;反之,你擊球的區域離這個點越遠,能量損失就越大。還有一個詞,叫作「能力圈」,這是巴菲特說過的。他說,明確自己哪裡有優勢很重要。就是你要基於現在的背景和知識,和相對熟練的領域,繼續去深挖,,去研究,刻意地發展出一個能力圈,並且努力地擴大它。電影的主人公鄭拓,就是在出獄以後,去做一個足球教練。因為他明白自己的生命屬於足球,也唯有在綠茵場上,才會有自己施展抱負、大展拳腳的機會。
我們每個人,都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甜蜜點」,努力發展屬於自己的「能力圈」,這樣,人生的路才會越走越好,越走越遠。
朋友,如果你現在的生活不如意,請別沮喪,因為,我們還有「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