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視製作的簡介
關於影視製作的簡介
電影電視媒體已經成為當前最為大眾化,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型式。從好萊塢電影所創造的幻想世界,到電視新聞所關注的現實生活,到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無不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世界。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影視製作的簡介,歡迎參考~
簡介
電影電視媒體已經成為當前最為大眾化,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型式。從好萊塢電影所創造的幻想世界,到電視新聞所關注的現實生活,到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無不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世界。過去,影視節目的製作只是專業人員的工作,似乎還攏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十幾年來,數字技術全面進入影視製作過程,計算機逐步取代了許多原有的影視設備,在影視製作的各個環節發揮了很重大的作用。但是直到不久之前,影視製作使用的一直是價格極端昂貴的專業硬體及軟體,非專業的人員很難有機會見到這些設備,更不用說熟練掌握這些工具來製作自己的作品了。
隨著PC性能的顯著提升以及價格上的不斷降低,影視製作從以前專業等級的硬設備逐漸向PC平台上轉移,原先身價極高的專業軟體逐步移植到PC平台上,價格也日益大眾化。同時影視製作的應用也從專業的電影電視領域擴大到計算機游戲、多媒體、網路、家庭娛樂等更為廣闊的領域。
錄音工程
我公司擁有國內一流的數字錄音棚,全體工作人員由高新技術尖端人才構成。錄音棚布局嚴謹、合理,採用全程數字與模擬音頻設備,其中以Digidesign公司傾力研發的Pro Tools HD2數字錄音系統以及蘋果公司開發的LOGIC PRO7系統平台,周遍還包括比較主流的如AVALON 737電子管話放與壓縮器和擁有50年歷史的NEVE系列產品,包括5033均衡器5012話筒前置放大器5042真實磁帶模擬器等。監聽系統有行業標準的YAMAHA NS-10MSTUDIO專業錄音工程監聽系統和Genelec 8040專業混音工程監聽系統。話筒則以常見的U87、C414B等為主,錄音棚內環境舒適聲音卓越,為國內外眾多知名藝人錄音和製作單曲及唱片。
我公司唱片製作部除了為公司簽約藝人製作唱片外,錄音棚還對外承接與專業音頻創作、製作相關的業務,具體包括:
1、錄音棚租棚服務
2、各種音頻的前期錄音和後期製作;
3、聲樂、器樂的錄音和製作;
4、MIDI原創編曲;
5、語音、音效的編、唱、錄、制一條龍服務;
6、廣告、影視劇、演出及大型活動等各類定製音樂的創作和製作;
就業前景
行業領域包括電影攝影、導演、編輯與音效製作公司、編劇、電影製作公司、影視業製作、廣播公司與視頻後期製作等。另外,廣告公司、游戲開發與動漫公司,電視演播室都將為你提供很多就業機會
混音工程
混音在整個音樂作品的製作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對作品的第二次創作。混音可以使聲音變得更真實、飽滿而不幹澀、生硬,尤其在對人聲的處理上,更是不可或缺。如何調整每個聲部,使得融合在一起的音樂豐滿而不失力度,是混音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
我公司唱片擁有國內專業的混音設備,頂級的專業監聽、監聽耳機,保證混音細節。10多種常見聲場環境,保證作品的普及適用性。
我公司唱片簽約混音師有著多年的混音經驗和先進的縮混理念,堅持金翼龍一貫的品質要求,絕對保證混音出品的質量。
母帶處理工程
母帶處理工程不僅需要依靠一流的硬體設備,更重要的是依靠母帶處理工程的經驗。憑借訓練有素的耳朵,母帶處理工程師將對唱片作最後的調整,使每一首樂曲都成為一件藝術品,使每一張金翼龍唱片完美作結。
經過母帶處理之後的唱片,將會有更好的空間感,更完美的平衡,更精確的定義感。母帶處理可以使樂曲更加清晰、奔放,更有力度和親和力,同時也更加平滑,更加人性化。同時,母帶處理也會綜合並平衡不同製作人和混音師的差異。
母帶處理不僅僅適用於唱片中的音樂,對於包括電影電視劇音樂、游戲音樂、單曲、電視廣告等等眾多形式節目中的聲音,都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金翼龍唱片母帶處理工程使用目前世界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證了唱片的品質。公司御用來自國外的母帶處理大師憑借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和積累的經典技術,使得金翼龍唱片能夠獲得世界頂級母帶製作工廠的品質。
剪輯
1、 不要發明不必要的攝影角度,不當的角度只會干擾及破壞情感。
2、 不要拍太多特寫,等到高潮時再使用。在一部結構均衡的影片中,特寫的出現極其自然,但如果出現次數太多,它們便會令人窒息,並失掉它們的重要性。
3、 不要相信憑旁白就可以講故事,結合畫面及聲音才能完成此事,旁白使人不舒服,不必要的旁白更加令人不適。
4、 不要背離包含下列三個基本元素的原則:社會學的、詩的和技術的。
5、 你要說的故事不要模模糊糊。一個真實的題材必須以清楚及簡單的方式說出來,但是清楚與簡單並不一定要把故事戲劇化。
6、 不要使用太過量直接的同步聲音,暗示性的運用這些聲音是最好的,補充性的聲音才能組成最好的聲音。
7、 不要去處理概括的題材。關於郵政你可以寫一篇論文,但是有關一封信你就必須去拍部片子。
8、 不要忘記,當你拍片時,每個單獨的鏡頭都是一整組鏡頭及整部片子的一部分。即使最美的鏡頭,如果不是放在合適的地方,甚至比最美價值的鏡頭更糟。
9、 處理人的因素及人類的關系時不要遲疑,在天地中人類與其它動物甚至機器,都是一樣美的。
10、不要濫用快節奏的剪接方式,如果節奏越來越快,反而會像個最華麗的慢板曲。
11、不要放棄實驗的機會,紀錄片名聲全然由實驗中取得。沒有實驗,紀錄片便失掉它的價值,沒有實驗,紀錄片便不存在。
12、不要用太多光學效果,或把他們弄得太復雜。疊化和淡入淡出就是影片的標點符號,它們是你的逗點和句點。
13、不要忽視劇本,也不要在拍攝時碰運氣。若腳本准備周全,你的片子等於完成了,因此當你開拍時,既可以開始准備下一部
14、不要過度使用音樂,如果你這么做,觀眾會拒絕去聽它。
步驟
動畫製作是一個非常繁瑣而吃重的工作,分工極為細致。通常分為前期製作、中期製作、後期製作等。前期製作又包括了企劃、作品設定、資金募集等;製作包括了分鏡、原畫、中間畫、動畫、上色、背景作畫、攝影、配音、錄音等;後期製作包括剪接、特效、字幕、合成、試映等。
如今的動畫,計算機的加入使動畫的製作變簡單了,所以網上有好多的人用FLASH做一些短小的動畫。而對於不同的人,動畫的創作過程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規律是一致的。傳統動畫的製作過程可以分為總體規劃、設計製作、具體創作和拍攝製作四個階段,每一階段又有若干個步驟。
總體設計階段
1)劇本。任何影片生產的第一步都是創作劇本,但動畫片的劇本與真人表演的故事片劇本有很大不同。一般影片中的對話,對演員的表演是很重要的,而在動畫影片中則應盡可能避免復雜的對話。在這里最重的是用畫面表現視覺動作,最好的動畫是通過滑稽的動作取得的,其中沒有對話,而是由視覺創作激發人們的想像。
2)故事板。根據劇本,導演要繪制出類似連環畫的故事草圖(分鏡頭繪圖劇本),將劇本描述的動作表現出來。故事板有若乾片段組成,每一片段由系列場景組成,一個場景一般被限定在某一地點和一組人物內,而場景又可以分為一系列被視為圖片單位的鏡頭,由此構造出一部動畫片的整體結構。故事板在繪制各個分鏡頭的同時,作為其內容的動作、道白的時間、攝影指示、畫面連接等都要有相應的說明。一般30分鍾的動畫劇本,若設置400個左右的分鏡頭,將要繪制約800幅圖畫的'圖畫劇本——故事板。
3)攝製表。這是導演編制的整個影片製作的進度規劃表,以指導動畫創作集體各方人員統一協調地工作。
設計製作階段
1)設計。設計工作是在故事板的基礎上,確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狀,完成場景環境和背景圖的設計和製作。另外,還要對人物或其他角色進行造型設計,並繪制出每個造型的幾個不同角度的標准畫,以供其他動畫人員參考。
2)音響。在動畫製作時,因為動作必須與音樂匹配,所以音響錄音不得不在動畫製作之前進行。錄音完成後,編輯人員還要把記錄的聲音精確地分解到每一幅畫面位置上,即第幾秒(或第幾幅畫面)開始說話,說話持續多久等。最後要把全部音響歷程(即音軌)分解到每一幅畫面位置與聲音對應的條表,供動畫人員參考。
具體創作階段
1)原畫創作。原畫創作是由動畫設計師繪制出動畫的一些關鍵畫面。通常是一個設計師只負責一個固定的人物或其他角色。
2)中間插畫製作。中間插畫是指兩個重要位置或框架圖之見的圖畫,一般就是兩張原畫之間的一幅畫。助理動畫師製作一幅中間畫,其餘美術人員再內插繪制角色動作的連接畫。在各原畫之間追加的內插的連續動作的畫,要符合指定的動作時間,使之能表現得接近自然動作。
拍攝製作階段
這個階段是動畫製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錶現畫面上的細節都將在此製作出來,可以說是決定動畫質量的關鍵步驟(另一個就是內容的設計,即劇本)。
影視製作常識
一、視頻解析度
簡單的說,就是視頻畫面的大小,以顯示器像素為單位。
選擇的大小直接關繫到製作視頻的清晰度和文件大小。
標清電視頻號解析度:720/704/640*480(NTSC)或者768/720*576(PAL/SECAM)。
新的高清電視(HDTV)解析度可達1920x1080。
3D視頻的解析度以voxel ,中文譯為「體素」 來表示。
二、視頻長寬比例
用來描述視頻畫面與畫面元素的比例。傳統的電視螢幕長寬比為4:3。HDTV的長寬比為16:9。視頻製作中尤其注意選擇。
三、比較流行的視頻格式
MPEG:包括MPEG-1,MPEG-2,MPEG-4。其中大部分VCD用MPEG-1 格式壓縮成dat格式的。兩個小時的電影可以壓縮到1.2G左右。MPEG-2就是應用到DVD、HDTV等高清影視製作中,兩個小時的電影大概5-8G 左右文件大小,清晰度是MPEG-1的好幾倍。
AVI:這是壓縮文件體積最大的一種,但是圖像質量比較好。
RA/RM/RAM:主要是網路視頻,體積小,傳輸快,與flash有點類似,但是圖像質量太差。
MOV:部分相機和DV中大多是這種格式視頻,不太常用。
ASF:也是一種主要應用在網上的視頻流格式,圖像質量比RA格式的要好。
四、常用軟體
剪輯軟體:Adobe Premiere、Canopus Edius、Sony Vegas、Movie Maker、繪聲繪影等;
合成軟體:Adobe After Effects、Discreet Combustion等;
三維軟體:Autodesk 3D Studio Max 、Autodesk Maya等;
輔助軟體:Adobe Audition 、Cool 3D、AI和PS等;
五、影視製作需注意的常見問題
1、素材的准備(背景音樂、配音、文字材料、圖片、視頻等等)。
2、視頻結構構思(總->分)、(分->總)、(穿插法)。
3、電腦配置(整體來說,對顯卡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4、養成隨手保存的好習慣;
影視製作創意的特徵
1、網路影視製作
這樣的影視製作就是根據大家的需求,在一些社會網路平台上發放的,有搞笑、災難一瞬間集合等等,讓人喜歡看的哪一種。這樣的影視製作讓人開心一樂,創意表現在抓住了人們的愛好了共同的習慣。
2、名人效應
包括文藝明星、體育明星、社會名流等等。在中國利用社會名人做廣告,是基於中國人較強的從眾心理,一般由名人作證言人們容易相信。社會名人是觀眾所崇拜的偶像,在各自的領域有一定的成就和影響,觀眾因對他們的喜愛和崇拜,進而對他們所宣傳的產品產生好感,模仿他們的行為購買他們所使用的產品,產生明星效應。請名人做廣告,一般酬金相當的高,表明企業有雄厚的實力,使人對產品的質量產生信賴,購買放心。
3、抓住影視製作的特徵
我們可以把影視製作創意歸納為三個特徵:策略的指導性、思維的轉換型、訴求的藝術性。如果進一步探究就會發現,影視製作創意內涵的主要點就是「說什麼」和「怎麼說」的問題。「說什麼」是影視製作創意的策略,是影視製作創意的核心;「怎麼說」則是將「說什麼」的內容進行藝術表達的表現形式,是將抽象化轉化為具象存在的過程。「說社么」和「怎麼說」共同構成了影視製作創意的全部內涵。
4、影視製作公司提供相應的影視製作創意
我們可以給影視製作創意下一個基本定義:影視製作創意是影視製作人員在對市場、產品和目標消費者等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廣告客戶的營銷目標,以廣告策略為基礎,恰當地運用影視藝術手段,精心巧妙地將產品的抽象創意概念給予藝術化視覺呈現的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
影視製作特效
特技製作手段與方法
1、非常規拍攝
對於電影來說,全世界具有統一的發映速度,即每秒24格。對於電視,不同國家不同制式有不同的播放速度,PAL制每秒播放25幀,NTSC制每秒播放30幀,不同的高清格式也有不同的播放速度,但是對於我們製作的某 一特定格式節目來說,他的回放速度使一定的。如果我們前期拍攝使用和最終回放速度一致的速度,我們將得到被攝體正常的回放速度。反過來說,我們將得到非常規的被設物體的回放速度。例如,前期拍攝利用每秒48格拍攝,然後放映機使用每秒24格的速度回放,我們看到的動作將比實際速達慢一倍,也即平常說的慢鏡 頭這種拍攝手法就是高速攝影。這種手法通常用於模型爆炸場面和一些戲劇性動作場面的拍攝。相對應的,慢速攝影是指前期拍攝時使用低於正常播放的幀速率拍 攝,得到的回放速度高於正常的播放速度,這樣的拍攝速度我們通常稱之為快動作。有時甚至會出現間隔幾秒或幾分鍾拍攝一格畫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逐格或延遲拍攝。例如要向觀眾展示日出日落或花謝花開的過程,就可以使用這種拍攝手法來實現。此外,還有停機在拍和多次曝光等手法。其中停機在拍最早出現在愛迪生拍攝瑪麗皇後被看頭的一個場景中。而一個演員分飾兩角會經常用到二次曝光,即讓演員現在畫面一側進行表演,擋住另一側,只讓這一側曝光,然後演員在畫面另一側表演,同時讓另一側曝光。
2、模型與繪景拍攝
模型拍攝是指把不可能實際拍攝到的布景、建築物、城市景觀、宇宙飛船等做成微縮模型代替實景進行拍攝,英文是miniature。他是電影史上使用歷史時 間最長並且一直使用的特技製作手段,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字技術對電影特技的影響越來越深入,理論上完全可以用計算機建模的虛擬cg模型來代替真實的 模型,但是,由於真是模型具有更高的攝影質量和真實感,很多情況下還是優先考慮用真實的模型,在真實模型無法實現時在考慮計算機製作。
對於一些大面積的背景,尤其是遠景,比如一個城市,或者太空,或者某些根本不存在的建築、山水場景,可以採用繪鏡拍攝。這樣既不需要在攝影棚里也不需要在 計算機中搭建模型,只需要找一個繪畫高手畫一幅即可,相對製作模型來說,成本更低。製作更自由。雖然只用畫一幅,如果在繪制時注意繪制精度,合成時再加入 一些動態的元素,就可以讓畫面活起來。開始的時候都是用手工蘸顏料繪制,後來數字技術發展後就在計算機上直接繪制了。《星球大戰》《指環王》《金剛》等就 採用了大規模的模型和繪景拍攝。
包括爆破、煙火等效果的拍攝。爆破技術是利用化工技術表象出來的效果,在特殊效果領域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一般用模型爆破或用計算機渲染影像合成,通常都 與其他部分特技手段結合起來使用。近現代的多數影片尤其是戰爭題材的影片越來越成功的使用了模型拍攝及煙火爆破特技效果等。後來還發展了電子遙控引爆裝置 等利用電子技術的拍攝方法。
拍攝真正的爆破場面很不容易,因火葯的製作方法不同,火焰的形態和顏色也不同,炸葯的安裝位置和用量不同,爆炸時場面的形態也不同,這些都需要理論和經驗支持。也有一些三維軟體和插件可以很好的實現這些效果,為業界很多人所認同。
4、光學特效
光學特技是指利用光學印片機的功能完成的特殊效果,如疊化、淡入淡出、倒印、跳印、重印、逐格印片等。
其他特技效果還包括前期合成拍攝與後期製作合成和以純數字方式製作特技鏡頭。
合成的概念 :合成是指將多個原素材混合成單一復合畫面的處理過程。
後期的作用
所有的後期都是由前期來決定的,換句話說沒有前期就沒有後期.後期主要是解決前期的顏色校正、特效合成、圖像剪輯、音效及配音的合成。
它可以使用現有的素材和原有的素材進行動態的連接甚至交換、替代。這樣便產生了移花接木的效果。我們在Photoshop這類的平面軟體中可以很容易實現 這種效果(比如將這個人頭換在另外一個人的身上)這種事情我想但凡是接觸過平面的人都作過。那麼在後期軟體中實際上和這類平面軟體唯一的區別就是,後期軟 件是動態的,而平面軟體則是靜止的。動靜必然有別,我們就用後期軟體自己的一套的方法來處理這些動態的事物。這樣可以在整個電影的製作中起到節約成本、保 證演員的安全、便於控制等作用。
合成在電影中的應用:
在下面的一系列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已經鮮為人知電影,我們來看一看後期到底如解決前期的一些問題的。同時了解合成在影視製作中的重要性。
影視疊加特技
疊加特技在電視製作中叫做「摳象」(Keying有時亦叫鍵控),而在電影製作中被稱為「遮片」(Matting)。它是利用各種方法將一個素材顯示在另一個素材之上。它利用的就是片段的不透明度
透明度的調節是通過調節整個前景素材的透明度,使它逐漸暗淡,同時背景素材逐漸顯現出來,達到前景與背景同時顯現的一種朦朧效果。
Keying鍵控特技是將素材的一部分疊加到另一個素材上。 作為前景的素材最好由單一的底色,並且與需要保留的部分有一定的差異,這樣可以將底色變為透明,在進行疊加時,背景素材在前景素材的透明處可見,形成混合景象。
影視轉場效果特技
轉場效果主要應用在一個場景到另一個場景的銜接處,常稱切換特效。Premiere提供了10種類型多達幾十種的轉場效果。
轉場效果的應用:
1、畫面剪輯中,為兩個鏡頭銜接添置過渡效果;
2、節目字幕添加動畫效果;
3、多畫面效果製作;
4、節目包裝特殊效果製作。
影視運動效果特技
運動效果——運動是影片的靈魂,靈活地運動運動特技效果,可使影視作品更加豐富多彩。運動效果能對視頻素材進行移動、旋轉放大等處理,可以使靜止的圖片產生不同的動畫效果。
使用關鍵幀控制效果:
動畫的基礎來自幀,而特效的基礎來自關鍵幀,關鍵幀在Premiere中是很重要的概念。
關鍵幀是指包含在剪輯中的特定幀,也是圖像、視頻和音頻設置濾鏡的時間標記。當兩個關鍵幀的參數設置不同時, Premiere會自動地在不同的參數間進行差值計算,從而使濾鏡效果在兩個關鍵幀之間連續變化,實現自然過渡,產生動態變化的濾鏡效果。
快慢鏡頭、倒鏡頭、靜幀畫面的製作:
快鏡頭:正常拍攝畫面,減少每秒鍾播放的畫面;
慢鏡頭:正常拍攝畫面,增加每秒鍾播放的畫面;
倒鏡頭:正常拍攝畫面,倒過來播放;
靜幀: 把某一段素材中定格在某一畫面作為一段靜態圖像播放。
;B. 電影剪輯技巧的內容簡介
《電影剪輯技巧》對於世界各地電影界的新「學派」,對於影片剪輯方面的新方法作了研究和報道,特別是作者概括地總結了新浪潮派電影和個性電影的藝術表現形式。作者列舉了特呂弗、戈達爾、雷乃和安東尼奧尼四位著名導演,並比較詳盡地討論了他們四種不同的電影風格。事實上,這四位導演所採取的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成為個性電影中的四類典型流派。本書不僅是提供給我們的專業剪輯工作人員使用的學習參考書,同時也可以提供給電影導演和編劇在業務的探討中作一些有益的參考。通過本書,我們不僅可以了解一些電影專業知識,也可以進一步了解一些現代電影的發展趨向
C. 電影剪輯的介紹
電影剪輯,即影片圖像與聲音素材的分解與組合。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
D. 影視剪輯 是什麼意思求介紹...100-200字左右即可。拜託各位大蝦0.0
你好!
電影聲像素材的分解重組的整個工作。剪接 (cut-ting)指膠片的具體工藝處理蒙太奇既指鏡頭組接的藝術技巧,又常指由剪輯而獲得的藝術效果,在有些國家,更是「剪輯」的同義語。剪輯,將一部影片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和組接,最終編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是電影藝術創作的主要組成部分、電影製片不可缺少的一道重要工序、一部影片從拍攝到完成的一次再創作。 早期階段的電影只是將舞台劇原封不動地拍攝到膠片上,實際上是舞台劇的活動照相。20世紀初,從美國電影導演D.W.格里菲斯開始,採用了分鏡頭的拍攝方法,將內容分解為一個個不同的鏡頭分別拍攝下來,譬如用近景、特寫等鏡頭來突出細節,用全景、遠景來介紹環境,用一系列短鏡頭的快速轉換來製造氣氛和節奏,從而使電影擺脫了舞台劇活動照相的框框,成為一門獨立的現代藝術,也由此產生了剪輯的藝術。 剪輯,本來是導演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影從早期的無聲片進化到有聲片,剪輯的工藝越來越復雜,加上電影表現手法的不斷更新,導演的創作任務也愈來愈繁重,他不可能再有時間去操作剪輯設備、親自剪輯影片了,於是便逐步產生了剪輯專業人員:剪輯師和剪輯助理。剪輯師同攝影師、美工師、錄音師一樣,是導演的親密合作者。他從攝制組的籌備階段開始,參加與導演有關的一切創作活動,如討論分鏡頭劇本、排戲(即拍攝前的分鏡頭排練)等。他須充分理解編、導、演的構思和設想,然後根據導演提供的分場、分鏡頭劇本和拍攝時的更為具體的方案剪輯影片。分鏡頭(導演設計)與蒙太奇(鏡頭剪輯)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前者是意圖,後者是實施。因此,也有人稱剪輯為「分鏡頭的後期工作」。但「後期」並不意味著單純的工藝操作,它是一個富有創造性勞動的階段。鏡頭組接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銀幕形像的完整性和感染力,決定著完成影片的質量。 對剪輯依賴的程度,因不同導演的工作習慣而異,但剪輯師除了較完整地體現導演創作意圖外,還可以在導演分鏡頭劇本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剪輯構思,建議導演增加某些鏡頭或刪減某些鏡頭、重新調整和補充原來的分鏡頭設計,以使影片的某個段落、某個情節的脈絡更清楚、含義更明確、節奏更鮮明。
E. 有哪些關於電影剪輯的知識
最早的電影剪輯是出現在1902年拍攝,1903年面世的電影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中。說來有趣,電影剪輯的出現還和愛迪生有關。在這之前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只有一個長長的鏡頭,多數都是表現風景或者一個簡單的場景,沒有故事情節可言,影片的長度只取決於膠片的長度。當愛迪生創辦的電影公司想要增長影片的長度時,愛迪生找到了Edwin S. Porter,於是後者創作出了這部劃時代的電影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這部電影共有7個鏡頭,
在這部電影誕生之後,經過法國人梅里愛,美國人格里菲斯,蘇聯人愛森斯坦、庫里肖夫、普多夫金以及匈牙利人貝拉巴拉茲等電影藝術家的不斷奮斗,終於積累了一整套電影特殊敘事方法和表現手法 並且上升為理論,這就是蒙太奇理論,而後發展成為剪輯藝術專業,完成電影蒙太奇形象的再塑造和再創作 。
F. 吸引人的影視剪輯簡介短句
【通俗文案類】
1、對影視有濃厚的興趣,喜歡電影,廣告和電視節目。
2、選擇了追求,就不要哭泣。
3、借人之智,完善自己。
4、人生路不必雕琢,只要踏踏實實做事,簡簡單單做人。
5、人生有兩條路,一條用心走,叫做夢想。一條用腳走,叫做現實。
6、我不知道什麼叫做回頭是岸,我只知道青春無悔。
7、前期籌備建組。
8、我成功,因為我志在成功!
9、心有所定,只是專注做事。
10、世界各地,語言各異,唯有微笑在全世界通行。
11、有沒有這樣一個人,無論多麼想念,卻不曾再見面。
12、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戰,向弱項挑戰,向懶惰挑戰,向陋習挑戰。
13、對工作人員在後期製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予以幫助和解決。
14、心如止水並非無聲,淡然從容並非無情,不必強求並非寵辱不驚。
15、要麼變美麗,要麼變有錢。
16、痛,不過感情;傷,不過心靈。認真到死心塌地,卻輸得一敗塗地。
17、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18、雖然自尊心不是美德,但它是多數美德的雙親。
19、有時候,我真希望自己能把時間快進,好看看那結局是否有意義。
20、成功的法則極為簡單,但簡單並不代表容易。
21、有一種豪氣,叫做你可以!
22、和他人攀比,會帶來焦慮。
23、人生真是諷刺,一個人,竟然真的會變成,自己曾經最反感的樣子。
24、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容。
25、除了你,沒人能闖進我的心,只好自我照顧自我了。
26、負責用Maya等軟體進行後期合成工作。
27、我弱了,所有困難就強了。
28、銷售拼士氣,增員靠風氣。
29、所謂嫉妒,其實就是用別人的成功來折磨自己。
30、只要與困難抗爭,便能使孱弱的筋肉變得堅強。
31、沒有危險的暢想著,我們就永遠只是加工民族。
32、三件讓人幸福的事: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
33、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前行路上最大的幸運。
34、你的脾氣,決定你的人生。
35、往前走,憑著信心,而不是眼睛。
36、沒什麼可以阻擋你想做的事情,只有你自己的心。
37、人生是海洋,希望是舵手的羅盤,使人們在暴風雨中不致迷失方向。
38、當著心愛的男人,每個女人都有返老還童的絕技。
39、讓我們用心負責公司影視前期拍攝與後期製作任務吧。
40、做生命的強者,且行且歌。
41、放下,是勇氣,更是智慧。
42、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
43、想要擁有,那就會付出,既然付出,那就會得到。
44、旁人也許能看見你的疤,但終究是感覺不到你的痛。
45、用心負責監督選角、拍攝、製作過程。
46、人不會一直倒霉,洗洗心情,晾乾後重新出發,其實陽光無處不在。
47、無意於得,自然無所謂失。
48、貝殼雖然死了,卻把它的美麗留給了整個世界。
49、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運,年輕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50、給對方留面子就是給自己留面子,如果不想留那就一點也不要留。
G. 影視剪輯的內容簡介
一本說得透徹、看得明白、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影視剪輯教材。
本書適用於電影學專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新聞傳播學專業師生,也適用於相關專業研究者、電影業余愛好者。從內容的與時俱進程度、觀點的獨特性方面,本書在眾多同類書中脫穎麗出。
本書的論述和講解多以當代電影為例,選擇的是人們所熟悉和了解的影片。隨著技術的進步,過去不常用到的剪輯方法在?天已司空見慣,本書一改過去的教材在技術介紹方面的滯後性,介紹了很多剪輯方面的新方法、新理論,對於當代電影研究者、工作者來說,顯得尤有意義。
H. 什麼是影視剪輯
1、數字剪輯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基於計算機的非線性編輯技術讓我們的剪輯手段得到很大的提高。這種非線性編輯技術可以將我們拍攝完成的素材保存到計算機中,然後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編輯剪輯。它用簡單的滑鼠的鍵盤操作代替了剪刀加復雜的手工操作,剪輯的效果也可以隨即看到,大大提高了剪輯師的工作效率。
在非線性編輯操作中,剪輯師可以為畫面加上許多特效功能,而傳統的編輯機就無法操作許多特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來看,數字非線性編輯不僅綜合了電視編輯和傳統影視後期製作的優點,最重要的是對剪輯技術進一步革新,是影視後期製作的重大進步。
2、傳統剪輯
傳統的剪輯其實就是真正的剪接。影視劇組拍攝後得到的底版經過沖洗,首先需要製作一套工作樣片,剪輯師可以用這套樣片進行剪輯,然後從大量的樣片中挑選需要的鏡頭和膠片,用剪刀將膠片剪開,再用膠條或膠水把它們粘在一起,然後在剪輯台上觀看剪輯的效果。這個剪開、粘上的過程需要不斷重復才能達到效果。
這個過程雖然看起來有些原始,但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剪輯師的操作工作,剪輯師不用一直順著磁帶記錄的畫面順序剪,他可以從中間剪開,或者在兩個畫面中插入鏡頭,又或者是刪減一些畫面,這些都不會影響畫面視覺。
I. 簡述電影剪輯發展歷史
電影剪輯的歷史的回顧後期剪輯
在研究電影電視剪輯時,回顧一下電影電視有關方面的發展歷史是極有益的,尤其在我國,由於長期處於閉塞狀態,如對世界電影歷史的發展研究是從七十年代末才真正開始的,這些客觀原因造成大多數電影電視創作人員,甚至包括理工作者,對電影電視發展到今天的來朧去脈十分生疏,甚至產生錯誤的理解。譬如有人認為,那個「軸線」規律是愛森斯坦發現的。事實上是美國的格里菲斯發明的,而愛森斯的理性蒙太奇恰恰和這條軸線的規律是針鋒相對的,因為理性蒙太奇不敘事。可見,我們必須了解電影電視發展的前進方向。
在電影發明之初,人們並沒有剪輯這個概念。電影攝影機的發明家只是想到要用它來紀錄生活中的活動影像,如盧米埃爾所拍攝的早期影片(用現在的概念來說只不過是一個鏡頭而已)如「火車進站」,「工廠大門」,「嬰兒進早餐」等等只不過是從開動攝影機到停機的一段不中斷的活動影像紀錄。如果把這種紀錄稱作一部影片的話,那麼也就是一個鏡頭一部影片。其內容只不過是還放一段生活活動影像的忠實紀錄而已。後來當拍攝影片的人在操作過程中由於機械故障偶然停機,然後又重新開始拍攝,結果洗印出來的影像卻出現一種意料不到的效果:比如說,在發生機械故障前,那個
拍攝者是在拍一輛行駛的馬車,當機器修復後,他又重新拍攝時,馬車已經駛走,他雖然沒有移動機位,但是拍攝到的卻是另外的景象。而在不中斷的還放時銀幕上的效果卻是那輛馬車象變魔術似地突然消失了。在那時人們就把這種視覺效應叫做「停機拍攝」,電影的構成手段從此開始變得復雜了。停機拍攝至今還是一種有用的手段,例如在好萊塢影片《漫長的一天》的開端,德國將領隆美爾在英吉利海峽的海岸邊向他的下屬訓話時,他的背景是大海,但是話講到一半,他的影像突然消失了片刻,然後又重新出現。早期的電影創作者如梅里埃以他豐富的想像力,發揮了停機拍攝的效
果,在拍攝下來的舞檯面上造成了許多舞台上不可能出現的魔術般的視覺效應。他的《月球旅行記》(1902)則進一步發展了停機拍攝的效果。他把一個鏡頭變成他的影片故事中的一個段落,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一場戲的概念,就像舞台劇中的「幕」。他還意識到畫面的左右方向,以及人物的上場與下場(即出畫與入畫)。在科學家們登上火箭出發的那場戲中,無論是科學家還是那些前來歡送的身穿浴衣的女郎們,以及在月球上的宮殿中的生物,都是按左右水平方向排成一行,這正是舞台的第四面牆的觀念。他的鏡頭內有運動,還十分活躍,但是攝影機是從來不動的,甚至連背景都是布景向攝影機靠近或遠離,而不是攝影機在推拉。請記住,固定機位和左右排列或橫移的運動,這是最原始的電影概念,並不是什麼新手法。後來電影創作者逐漸明白,這還不能算作是電影藝術表現手段的實質。
盡管梅里埃的想像力是非電影的,但是他畢竟是第一個發揮了想像力的電影創作者。他的影響相當大,直到本世紀的前十年,許多電影創作者,尤其是法國的電影創作者
還在仿效他的作法,在銀幕上變魔術,比如說齊卡的《滑溜的吉姆》(1905)用停機拍攝來表現那個狡猾的時隱時顯的吉姆,警察總是抓不住他。總之,他們的作品全都是一個段落一個鏡頭,而且是按時間順序發展,攝影機緊緊抓住主人公,寸步不離。這類一個鏡頭的影片中沒有時空的跳躍,也沒有事件發展的省略。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至少是全景。
電影理論家克拉考爾和巴贊等都注意到,盧米埃爾和梅里埃兩人各自發揮了電影兩個潛在發展方向。盧米埃爾是朝著忠實的紀錄現實生活的方向發展,這也就是紀錄電影的前身。而梅里埃則是朝著在銀幕上再現一個世界的方向發展,這也就是虛構的故事片的前身。但是,即便是故事片,它所使用的手段依然是紀錄,也就是把那虛構的現實紀錄下來。電影電視的紀錄本性所帶來的正是逼真性。除了動畫片以外,這是任何片種所不能忽略的。
(一) 《一個美國消防隊員的生活》
電影結構的進一步發展是由一個美國人開始的。受雇於愛迪生,在他的實驗工作室擔任攝影師與導演工作的愛德溫.鮑特在1903年拍攝了兩部重要的影片:《一個美國消防隊員的生活》( 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和《火車大劫案》( THEGREAT TRAIN ROBBERY )。在《一個美國消防隊員的生活》中,鮑特非常流暢而自由地在不同的地點來回切換,他的鏡頭從屬於敘事邏輯,而不是緊緊追隨主人公在逐個場景逐個場景中的活動。這是電影表現手段上的一大突破。比如說,開始是那個消防隊員在做夢,夢見了他的妻
子和孩子,火警鈴驚醒了他。消防隊員們緊急集合的一系列行動,最後奔上消防車,消防車在大街上賓士,著火的房子,消防車到達火場,然後是室內(等待救援的遇難者的視點)和室外(救援者的視點)的交叉切換,最後那個消防隊員把自己的妻兒救了出來。做夢的鏡頭使用的是漫畫的成規,一個氣球式的框邊(直到格里菲斯才開始採用直接的切換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活動)。火警鈴響的那個鏡頭,鮑特是用近景拍攝一隻手伸入畫面拉響警鈴。而從夢轉到警鈴,以及從警鈴轉到消防隊員的出動用的是疊化,其它鏡頭的銜接用的是切換。而救援工作的室內室外兩個場景的交叉切換形成了 一個段落,這也就是說,鮑特已經改變了梅里埃所代表的一個鏡頭形成一個段落的做法。看來,鮑特已經意識到一部影片的結構不是一個鏡頭的一場戲,而是由若干鏡
頭形成的段落。而且他已經採用了後來蘇聯蒙太奇學派所說的「創造性地理」或稱「地理蒙太奇」。比如說,火場室外的景顯然是一幢真的房子的外景,而室內的火災則是在攝影棚內拍攝的。鮑特似乎已經感覺到電影的鏡頭邏輯可以創造一個現實生活中沒有的地點。
(二)《火車大劫案》
而在隨後的那部《火車大劫案》中,雖然前面還是按照傳統的時間順序來敘事的:火車站的報務員被強盜綁了起來,並擊昏了,然後是強盜潛入列車,掄劫郵件車廂,打死一個列車員,佔領車頭,停下車來,把車頭與列車分開,搶劫乘客,打死其中一個企圖逃跑的乘客,登上車頭,把車頭駛走,開到預定地點下車,奔向樹林中事先備好的馬匹。這些傳統拍法的鏡頭剪輯得很流暢,外景也拍得很美。但是在接下來的最後一個段落,鮑特使用了新的剪輯思想。在這一段落里明顯出現了時間的省略,並且還使用了一個搖鏡頭來跟隨那伙強盜進入樹林。下一個鏡頭鮑特卻切回到開場鏡頭的那個地點,即火車站的報務室,表現人們發現了遭到襲擊的報務員。雖然從故事時間上來說,這個鏡頭是跳了回去,並且離開了影片的中心(那伙強盜),但是從故事的連貫性上來說,卻是合乎邏輯的。它回答了觀眾肯定要問的一個問題:怎樣抓住那伙強盜?下一個鏡頭又是一個時空的省略。鏡頭切到一夥人在谷倉里跳舞,而被救的報務員後來也來到這個谷倉,報告他們有關強盜的消息。然後又是一個省略。民團已經開始在樹林里搜索強盜。合理的敘事邏輯使觀眾很容易地就把省略補充了起來。鮑特展示了一種在電影形式中經常使用的有效方法來構成作品,即省略不重要的東西。傳說這是出於偶然,因為他缺膠片。
無論如何,他畢竟是展示了省略的威力。我們在這部影片中還看到了縱深景的運用,我們看到報務室後窗外一列火車駛過。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這部影片有一大半是在戶外拍的外景。這在早期影片中是少有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後一個鏡頭是一個強盜在近景中朝觀眾開了一槍,這和整個影片毫無聯系。那時的導演還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運用特寫或近景。
(三)《義犬救主》(RESCIED BY ROVER)
同時在英國的布賴頓學派在進行著更有成就的研究。C。海布渥斯的《義犬救主》(1905)是在格里菲斯以前的最濟流暢的剪輯,比鮑特的敘事結構和節奏更為超前。我們
來逐個鏡頭研究這部影片的敘事結構。第一個交代鏡頭是一個保姆推著一輛嬰兒車,她得罪了一個吉普賽女人,那女人發誓要報仇。接著海布渥斯做了一個很大的省略。保姆發現嬰兒丟了,於是奔回主人家去。第三個鏡頭是保姆沖進起居室報告這個不幸的消息。當她正在敘述這件事的時候,家犬羅弗在注意地聽。然後羅弗跳出窗口。接下來是最精彩的段落:
在影片的最後一場戲里,嬰兒、主人、女主人和羅弗在起居室幸福地團聚。海布渥斯在這里把歸家的過程又完全省略了。看來海布渥斯認識到這一段在情緒上是沒有什麼作用的。( 注意,導演在這里用的幾乎全是縱深景。)
這不叫文學性。這是模擬。在生活中,你告訴別人一件事,你有時就是把你的思維方式說出來而已:「我看見她走進王家的大門,手裡還提著一盒哈爾濱的大號的蛋糕。我正好在對面鋪子里修鞋。一小時後我又看見她出來,是王秀送出來的,兩人可親熱了.......」
這個敘事用的全是視覺因素。就是這么回事。只要你在生活中注意從視聽的角度來選材就對了。文學則是從抽象概括的文字元號的角度從生活中來選材。只不過有時某種現象對兩種媒介都合適。更何況文學是從生活中的視聽因素中選擇適合抽象概括的文字元號描寫的東西來寫。它不會具體地把一個人走路的姿態一步一步地都描寫下來,它的描寫還是概括的,隱喻的,什麼「大步流星地」,「一瘸一拐地」,而電影卻是非常具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