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劇比較適合吃泡麵的時候看
吃泡麵的時候看什麼局最合適?當然是央視出品的《舌尖上的中國》啦!哈哈哈!!
發揮一下想像力:當我們沖上一碗香噴噴的康師傅泡麵(此處不是廣告)的時候,睜大眼睛卻看不到幾粒泡麵中的牛肉丁和素菜,心情不知道是多麼的悲苦!而這時候我們可以打開電腦或者電視,看一場聲色俱佳的《舌尖上的中國》,一邊看著電視上解說員繪聲繪色的配音解說,一邊看著電視上精彩引人的各路美食,一邊吃著手上這碗啥配料都沒有的方便麵。手上原本難以下咽的方便麵也在這個時候似乎也跟著電視畫面的回轉,而增添了各種各樣的味道。時而變成得之不易的山珍野味,時而變成溫馨樸素的家常便飯,一頓平常無華的方便麵竟然也能吃出另類帝王的感覺,實在是不一般的感受!
記得大學時候那會兒,食堂的飯菜吃膩了,感覺非常之難吃。而我一個宿友就是經常打著食堂難以下咽的飯菜,「蹬蹬蹬」地跑回宿舍就打開電腦播放《舌尖上的中國》。然後就這樣一邊吃、一邊看。而等到碗里的飯菜吃完了,這一集的內容也看得差不多了。如此這般,既能增進食慾,又能了解課外的知識,簡直就是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我也是比較佩服他的,憑借著這樣一個辦法,硬是活生生地撐到了大學三年結束,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說啊,吃方便麵的時候不妨也試試這個辦法?
❷ 電影解說最常用的人物名字
1.谷阿莫
2.三口解說
3.木魚水心
4.大白話本人
5.蛋蛋秀
6.嘻哈啊看
7.吃泡麵看電影
8.阿斗歸來了
9.劉嗶電影
10.粽子說
❸ 電影解說帶來的傷害
忘記有多久沒有去電影院好好看一場電影 ?
去年沒有發生疫情之前也有大半年時間沒有去電影院看電影 了,疫情之後更是大半年,自從疫情恢復正常之後也沒有去過電影院,最近熱播的《如果聲音聽不見》很想去哭一場,卻遲遲沒有走進電影院的打算。
這兩年變得很宅,即使是周末也不出門,難得節假日也不約朋友出去,宅在家快樂又充實這是我三十之後的生活方式。
自從發現抖音有一個電影解說頻道之後就特別的愛看,曾經想要找的電影找不到,曾經想要看的又沒有時間沒機會看的電影通過抖音一搜索就能找到,在解說員簡單粗暴快速地了解整部電影的故事情節,數個小時的電影通過電影解說幾分鍾就搞懂,一天下來閱覽上百部電影簡直不要太爽。
但是當我為電影故事情節觸動想要寫一篇文章時才發現自己根本無東西可寫,感觸這種東西似乎很深似乎又很淺,真正寫的時候又很快消失殆盡。原本以為記住的故事情節,要寫的時候原發現根本就記不住。很多以為自己能吸收進去的東西,到最後卻變成了過眼雲煙。
電影解說再精彩也是他人感受和觀點,我們看到的不過是一種經過加工並嚼碎了的變味的口香糖。解說員朗朗上口的說辭讓人精神振奮,電影剪輯精彩部分總讓人過目不忘,只不過這種壓縮的電影似乎少了一種什麼感覺?
看電影,我們並非僅為了體驗坐在電影里享受大屏幕的帶來的舒適,而更多的是深入到電影當中去體驗電影人物的經歷,去感受當事人的感受,去體驗另一種人生,思考另一種生活,重要的是電影所傳達出的思想和令人思索的哲理。
手機上的電影也可觀看,壓縮電影的產生也符合現快餐式時代文化傳播。不過不去電影院看電影,就像是不用牙齒嚼碎食物一樣,無法體驗食物經過味蕾的享受。手機上短視頻的壓縮電影無法體現出一種藝術魅力所抵達人心的震撼感。被壓縮的電影,讓人在短時間內快速記住一些東西無法形成長久記憶。無任何思考空間被動接受一種推出的模式。
經過剪輯的電影,拼湊出完整的情節和故事,卻難再現一些電影出現的小細節,那些小細節或許難打動人,但一個偶然的話語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或許讓你感悟到些什麼。常看電影的人會容易被一些小細節打動,令人感動的畫面總是印象深刻,如果我們平日也多一些善意容易做到感動,而不是變得冷漠無情,那在這個大大的世界裡總會自己小小的善舉而溫暖到他人。中國老電影院的存在已有多年歷史,人們喜歡聚集在一個場合一起看電影,一起討論電影里愛情,隨著情節推動感知電影的歡喜與悲傷。電影院的存在激活了人們長久以來遺失的美好情感。
看解說電影就像是演員用了替身和後期加工特效所形成劣質效果,讓人直呼辣眼睛;看解說電影就像是用塑料瓶裝的塑料花朵毫無生命力。看電影解說員說電影,就像吃外賣,吃一次很喜歡,吃多了總會膩,最美味的不過是原汁原味親自熬制的經典湯。
看電影還是留著去電影院好好欣賞,去親自感受電影藝術帶來的魅力,而不要花太多時間在電影解說上。
電影人花費長年累月時間去打磨一部作品所要呈現的東西遠遠不止觀影後十幾分鍾就能悟透得到的。
周末來了,好好地看一場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