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使與魔鬼』的結局問題
「科學發展的太快,而人的思想境界卻還差得太遠……」
包括你我TA。
Ⅱ 《天使與魔鬼》中的教皇內侍為什麼最後一把火燒死自己
這個其實是電影沒解釋透……說白了是科學與宗教的沖突與融合,內侍幼年遭遇戰火成為孤兒,可以說是科學的受害者。他內心憎惡科學而極度虔誠於宗教,他曾經崇拜前教皇,不理解他為何支持科學,在得知教皇有孩子後信仰崩塌,因為天主教牧師有孩子是極大的罪惡 謀殺了教皇後希望讓人們認清信仰,後來他做到了,比如曾經動亂的人群空前團結,不同紛爭的人為一個目的拋棄偏見。私生子的事折磨了他很久,可以說是整件事的關鍵,他為此異變黑化,最後一切被揭開真相後,他才告知別人孩子的事(在這之前他還說教皇只是個被邪惡的婊子勾引,生下骯臟血脈的老頭……可能翻譯有問題,之後教皇的老朋友另一個大主教告訴他那個孩子已經在這里,就是他自己)這時他的崩塌又重建的執念再次崩塌。特別是神父告訴他教皇並沒有破戒,他是人工授精的產物,可以說是最純潔的,沒有原罪的孩子,我還記得原話,「正是科學,讓他在沒有褻瀆信仰的前提下,享受到了做父親的快樂。」可以說最後他清醒了,也悔悟了,但大錯以釀成,所以最後他選擇死於自焚,用火焰凈化罪惡
內侍的自焚是整部書最讓我動容的地方,屬於他的痛苦和迷茫,屬於他的堅守和信念,屬於他的悲劇,最後你無法看清他,就像標題,天使與魔鬼的混合,信仰與宗教的混合,純潔與慾望的混合,一切都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共鳴。
電影沒有體現出他得知真相後的絕望,痛苦,崩潰和迷茫,那種讓人又愛又恨的悲哀,他的死在書中,是偉大的殉道者的身份在自我救贖的火焰中凈化靈魂的過程,讀來非常震撼人心,而且他最後成為了教皇,就在他自焚那刻,主教集體唱了有他名字的聖詩,而受害者的女兒和原本利慾熏心的記者也選擇了緘默,將背後的罪惡永遠埋藏。這或許就是書中所感知讀者的東西。
電影沒有寫內侍的身世,他死亡的意義自然也被弱化甚至貶低成了畏罪自盡,而宗教與科學的交融與沖突成了個人野心,這完全與書的本意背道而馳,你看書會發現內侍真的沒野心,他罪惡的很……幼稚,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讓世界變得好一點。這也是最後會唯獨對他感觸頗深的緣故
當然這只是個人意見
Ⅲ 《天使與魔鬼》的結局到底是什麼
就是光明會的老大其實就是一個看上去很好心的教父,最後那個教父為了拯救人民。就抱著那個反物質,開直升飛機上天。但是他在爆炸前已經跳傘下來了。所以沒死。人民就崇敬他,選他做教皇。但是他的陰謀被揭穿之後就自焚獻給上帝了。。。都是外國的宗教信仰的事
Ⅳ 請看完過的幫忙介紹和評價一下<天使與魔鬼>這部電影
緊張的劇情,驚險的結尾,湯姆漢克斯就不用說了,裡面的教皇內侍的扮演著伊萬麥克格雷格也很出彩,我沒有看過小說,所以不知道與小說的對比怎樣,但是我個人認為比上一部達芬奇密碼好看,起碼我可以在不看書的前提下很快進入劇情,個人覺得很不錯。
天使與魔鬼
所屬分類:劇情
播出時間:2009年5月15日
主要演員:
湯姆·漢克斯
阿耶萊特·祖里爾
伊萬·麥克格雷格
斯特蘭·斯卡斯加德
皮爾佛朗西斯科·法維諾
導演: 朗·霍華德
國家/地區: 美國
片長:140 min
分級: USA:PG-13
製作公司: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美國]
Imagine Entertainment [美國]
索尼電影娛樂公司 [美國]
Sony
發行公司: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美國] (2009) (worldwide) (theatrical)
索尼電影娛樂公司 [美國] (2009) (worldwide)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美國] (2009) (USA)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美國] (2009) (worldwide) (theatrical)
Buena Vista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BVSPR) (2009) (Russia)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荷蘭] (2009) (Netherlands) (theatrical)
Audio Visual Enterprises [希臘] (2009) (Greece)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日本] (2009) (Japan)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2009) (UK)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新加坡] (2009) (Singapore) (theatrical)
Falcon [捷克] (2009)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ITA Film (2009) (Slovakia)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2009) (Argentina) (theatrical)
Walt Disney Studios Motion Pictures Finland (2009) (Finland) (all media)
特技製作公司:CIS Vancouver (visual effects)
The Senate Visual Effects Limited [英國] (visual effects)
Moving Picture Company [英國] (visual effects)
Plowman Craven & Associates (3D Cyber & LIDAR scanning and digital modelling)
丹·布朗的一部小說,寫在《達芬奇密碼》之前,中國引進的第三部丹·布朗小說。前兩部分別是《達芬奇密碼》《數字城堡》,之後還引進了《騙局》。
丹·布朗的小說以精彩的懸疑著名,本小說也不例外。以反物質為題材描寫的人物之間的故事。
詳細內容
《天使與魔鬼》是美國知名作家丹布朗在2000年出版的作品,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書之一,也是達芬奇密碼的前傳,內容描述《達芬奇密碼》的主角-哈佛大學符號學教授羅伯蘭登在教廷意外被捲入一場圍繞古老神秘的會社-光明會(映射現實里的共濟會)與梵蒂岡天主教教廷之間的紛爭當中,而其背後隱藏的是一連串科學與宗教的沖突,蘭登是否能救出四位離奇失蹤的教宗候選人,攸關到擁有10億信徒的天主教的生死存亡,然而他只有6個小時拯救這個即將被毀滅的宗教,因為教廷坐落在一顆定時炸彈上...本書內容曲折離奇,劇情緊湊懸疑,讓人非把他一口氣看完不可,其精彩及內容深度更甚"達芬奇密碼",結局令人拍案叫絕,不到最後關頭,絕對不會讓你知道主謀者是誰.作者清晰而內斂,爐火純青的筆法及其豐富多元的知識,精彩刺激的故事,構築成一個龐大且錯綜復雜的體系,讓人讀來余韻悠長,久久難以自拔,時為難得一見的"有深度小說".本書繁體中譯本由尤傳莉翻譯,已於2006年出版,喜愛推理懸疑的讀者絕不可錯過.
簡介 ······
虔誠的上帝信徒――歐洲原子核研究組織的傑出科學家列奧納多・維特勒畢生致力於以科學的手段證明神的存在。他和其養女、神秘嫵媚的科學家維特多利亞在實驗室里進行高度機密的試驗,成功地製造出了一種極其強大的能量――「反物質」。
在這個重大發現尚未對外公布時,列奧納多在實驗室里慘遭殺害,一顆眼珠被兇手挖走,胸口上赫然印著一個神秘的標記――「光照派」!更令人震驚的是,藏在地下的反物質不翼而飛。哈佛大學的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應歐洲原子核研究組織首領之邀,前來調查這個神秘的符號。就在他到達的當天,失蹤的反物質在梵蒂岡城地下某處被人發現。離開了實驗室的反物質,會在二十四小時之後自行爆炸。這天正是天主教教皇選舉日。來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首領會聚在梵蒂岡城,藏在地下的反物質就如同一枚定時炸彈,如不能及時找到,整個梵蒂岡城便會在頃刻間灰飛煙滅。
形勢刻不容緩,蘭登與維特多利亞一起踏上了前往梵蒂岡的冒險之旅……
作者簡介 ······
丹・布朗(Dan Brown)出生於1964年,是當今美國最著名的暢銷書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現在仍然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榜首的《達・芬奇密碼》,這本書也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小說之一。2004年初的某一周,丹・布朗的四部小說同時出現在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他的小說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丹・布朗畢業於阿默斯特學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學院,畢業之後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學院教授英語。1996年,對密碼破譯和秘密政府組織的興趣促使他創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說――《數字城堡》,這本書很快成為美國排名第一的暢銷電子書。小說中寫到了國安局,對個人隱私與國家安全之間的界限進行了探討。丹・布朗在這之後的另一部小說《圈套》也延續了政治、國家安全與高科技的主題。
丹・布朗的父親是一位知名的數學教授,曾榮獲總統數學獎,母親是一位宗教音樂家。這樣一個科學與宗教相沖突的家庭環境,後來成為他創作《天使與魔鬼》的靈感之源。這部以科學與宗教的關系為主題的懸疑驚悚小說既寫到了一個位於瑞士的歐洲核物理研究中心,又寫到了梵蒂岡,他的備受歡迎的男主角,哈佛大學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在他接下去的小說中還將現身於巴黎、倫敦、華盛頓……
《天使與魔鬼》電影也在拍攝當中,劇情大概是:任職於哈佛大學,專注於研究宗教符號的羅伯特·蘭登這個角色,因為《達芬奇密碼》的上映而為人們所熟悉。事實上,《達芬奇密碼》只是作者丹·布朗關於羅伯特這個角色所寫的第二部書,他的第一部則是本片的改編來源——《天使與魔鬼》。故事主要講述了羅伯特教授運用他在破譯密碼方面的知識,粉碎了一起企圖在教皇會議期間炸毀梵蒂岡城的陰謀。
Ⅳ 天使與魔鬼結尾
事實上光、照、派沒有餘 孽,所謂的光、照、派其實都是神、父自己根據以前看到的資料請來殺、手做的樣子,想把一切罪推給光、照、派。局、長算是被錯、殺了吧,因為當時的情況任誰看過去都會認為神、父是被害者,局、長是凶、手。神、父之所以要滅掉殺、手,是因為殺、手是當時唯一知道真相的人,他給殺、手安排了一輛裝了炸、彈的車子。神、父之所以自、殺是因為他知道自己逃不掉了。他死了其實也挺不錯的,起碼留下了拯救眾人而受傷過重死亡的美名。PS。老是提示我包含敏感詞彙,囧
Ⅵ 電影《天使與魔鬼》結尾 教皇佩戴戒指的時候 選舉官說新任教皇選擇了路克(戒指) 這裡面路克代表什麼
路克就是路加,選擇的不是戒指,而是教皇的冠名。歷史上曾經有多位教皇選擇過其他兩名使徒的名字作為冠名,路加是首次。